在約定的場所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日) 村上春樹  頁數(shù):221  字數(shù):115000  譯者:林少華  
Tag標簽:無  

前言

“黑匣子”:開啟與解讀(譯序)林少華“任何國家的歷史或者任何人的歷史,都有若干戲劇性分水嶺。”2000年前后村上春樹在應(yīng)美國一家雜志之約寫的題為《東京地下的黑魔》一文中這樣寫道,“不管怎樣,后世歷史學家檢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日本歷史的時候,一九九五年這一年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那是使得日本這個國家急劇轉(zhuǎn)換航線的年份。話雖這么說,卻又并非特定某個人負有轉(zhuǎn)換的責任。而是由奇里克(Giorgio de Chirico)畫中出現(xiàn)的那樣沒有面孔沒有姓名的某個誰也不是的神秘的誰在黑暗的操縱室里靜靜轉(zhuǎn)動船舵?!贝迳侠^續(xù)下文:“我在遠隔太平洋的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Cambridge)迎來了這個不吉之年。波士頓郊外一所大學有個日本文學小班要我教,每年一到春天,我就跑那場美妙的波士頓馬拉松,那期間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離開日本來美國東海岸生活已經(jīng)過去了四年。日歷變?yōu)橐痪啪盼迥隇闀r不久,兩個黯淡的消息從日本傳來。但我那時聽得的,并非菲茨杰拉德聽到的那種‘遙遠而空幻的回聲’。那是清晰可聞的不吉利的轟鳴?!薄皟蓚€黯淡的消息”分別是什么呢?一個是一月十七日凌晨五時四十六分突然發(fā)生的7.2級強烈地震。當時神戶及其周邊城鎮(zhèn)的居民正在溫暖的被窩里呼呼大睡。不料傾刻間天崩地裂,房倒樓塌,高架公路“擰麻花”路面車輛“翻筋斗”,無數(shù)血肉之軀被鋼筋混凝土壓在下面。繼而火光沖天,又不知多少人葬身火海,遇難人數(shù)超過六千四百人。另一個是震后不久的三月二十日發(fā)生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奧姆真理教”這個偏執(zhí)性新興宗教團體派人分五路鉆進三條地鐵線的五節(jié)車廂,在清晨上班高峰時間段用打磨鋒利的傘桿尖端扎破裝有液化沙林毒氣(納粹在二戰(zhàn)期間開發(fā)的劇毒瓦斯,薩達姆?侯賽因曾用來鎮(zhèn)壓庫爾德人)的塑料袋,毒氣隨即揮發(fā),在封閉的車廂和空氣流通不暢的地鐵站臺彌漫開來,十二人因此喪生,超過三千人被送往醫(yī)院,其中不少留下后遺癥甚至終身致殘。村上春樹認為二者是改變戰(zhàn)后日本歷史流程或表明其轉(zhuǎn)向的事件?!斑@兩起事件顯示我們生存的世界早已不是堅固和安全的了。我們大多相信自己所踏大地是無可搖撼的,或者無需一一相信而視之為‘自明之理’。不料倏然之間,我們的腳下‘液狀化’了。我們一直相信日本社會較其他國家安全得多,槍支管制嚴厲,惡性犯罪發(fā)生率低。然而某一天突然有人在東京的心臟部位、在地鐵車廂內(nèi)用毒氣大肆殺戮——眼睛看不見的致命兇器劈頭蓋臉朝上班人群襲來?!保ā洞迳洗簶淙髌?990—2003③?“解題”》,講談社2003年3月版)換言之,這是徹頭徹尾的兩場噩夢。地震天災(zāi)噩夢終結(jié)了日本抗震技術(shù)的神話,沙林人禍噩夢終結(jié)了日本社會治安的神話,而且一并終結(jié)了日本社會管理機制和民族精神架構(gòu)的神話。使得一九九五年成了日本戰(zhàn)后最沒神話的一年——“日本號”巨輪從此轉(zhuǎn)航,輝煌燦爛一望無際的GDP神話海域轉(zhuǎn)而駛?cè)腼L急浪高噩夢頻頻的暗礁航道。無須說,對神話誰都津津樂道,對噩夢誰都想盡快忘掉——實際上就連當事人也很快三緘其口——但村上不同,他很快終結(jié)了為期四年半的旅居美國生活,于一九九五年六月返回日本,返回人們力圖忘卻的噩夢現(xiàn)場。他不再潛入深層意識的“地下室”鼓搗那些神鬼莫測的超現(xiàn)實主義小說,不再醉心于“匿名性”個人生活,不再歪在檐廊里聽著爵士樂逗貓玩,而是開動雙腿勘察噩夢現(xiàn)場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道遺痕。翌年他用整整一年時間采訪六十二名沙林受害者,于一九九七年三月出版了《地下》(underground)。繼而采訪作為施害者方面的奧姆真理教的八名信徒(原信徒),以“后地下”(post underground)為題在《文藝春秋》雜志上連載,同年十一月結(jié)集出版單行本,這就是您手上作為《地下》續(xù)篇的《在約定的場所》。書名來自開篇前引用的馬克?斯特蘭德的詩句“The place that was promised”?!斑@是我入睡時約定的場所,是我醒來時被劫掠的場所”——是的,醒來一看,本應(yīng)約定好的場所卻變成了莫名其妙的場所,約定的天國忽然變成了始料未及的“黑匣子”(black box)。實際上在村上眼里也是“黑匣子”。“在《地下》里邊,我是把奧姆真理教那一存在作為日常生活中毫無征兆的突如其來的‘來歷不明的威脅=黑匣子’來把握的,但現(xiàn)在我想以我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把那個黑匣子打開。我覺得,通過將黑匣子里的東西同《地下》那本書推出的透視圖加以比較對照——換言之,通過將異質(zhì)性與同質(zhì)性進行剖析——很有可能獲得更有深度的視角?!贝迳洗簶湓跁那把灾袑懙溃俺酥?,我之所以打算正面對待‘奧姆’方面,也是因為我持續(xù)懷有這樣一種深切的危機感:盡管發(fā)生這么嚴重的事件,而導(dǎo)致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問題卻一個也沒解決。日本不存在接收從日本社會這一主體制(main system)滑落之人(尤其年輕人)的有效而正常的次體制(sub system)=安全網(wǎng)——這一現(xiàn)實在事件之后也全無改變。只要如此重大的本質(zhì)性缺陷如黑洞一般存在于我們的社會,縱然在此摧毀了奧姆真理教這一集團,結(jié)構(gòu)與之大同小異的吸附體——奧姆性存在——也遲早還要登場,同樣事件說不定卷土重來?!辈浑y看出,村上之所以置力圖忘卻甚至掩飾奧姆事件的社會主流意識于不顧,決意打開“黑匣子”,是因為他注意到了產(chǎn)生“黑匣子”的體制性因素和社會土壤。這勢必導(dǎo)致他對“惡”的追究,甚或?qū)ι茞憾x的重新審視和判斷。而這恰恰與他追求的一個創(chuàng)作主題有關(guān)。他在書中“同河合隼雄先生的對話”部分再次表明惡也是其創(chuàng)作的一大主題:“過去我就想在自己的小說中寫惡這個東西的形狀,但無法順利聚焦。就惡的一面是可以寫的,例如污穢啦暴力啦謊言啦。但如果寫惡的整個樣子,就沒辦法把握了。這也是我寫《地下》期間始終考慮的事……”即使就奧姆真理教及其制造的沙林事件而言,村上也認為“什么是惡”這一定義是不容易下的。河合隼雄就此接著說道:“即使在那樣的意義上,你下次寫的作品(小說)想必也是很不一般的。畢竟是在做了這么多工作之后寫的?!笔聦嵰彩侨绱?,無論2002年的《海邊的卡夫卡》還是2004年的《天黑以后》都致力于探索以另一種形態(tài)出現(xiàn)的惡及與惡相關(guān)的暴力,2009年、2010年的三卷本《1Q84》顯然是村上對這一主題的最新探索和思考的藝術(shù)結(jié)晶,而其源頭無疑是《地下》尤其是《在約定的場所》這個打開的“黑匣子”。書的內(nèi)容由兩部分構(gòu)成。第一部分是八名奧姆信徒訪談錄。這部分立體地、全景地、個性化地展示了“黑匣子”里面的種種人物和場景?!斑@已接近人體實驗了”、“留在這里絕對死掉”、“曾給麻原要求過性關(guān)系”——僅看標題就不難想像“黑匣子”里面何等不堪、何等駭人聽聞。第二部分是“同河合隼雄先生的對話”,對話部分又分為“圍繞《地下》”和“與‘惡’共生”兩部分。河合是日本極有名的榮格派心理學家和文化學者。生于一九二八年,前幾年去世。生前任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和國際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長,小泉內(nèi)閣時期出任文化廳長官要職。尤以“心”學研究聞名,著有《古代故事與日本人的心》、《心的處方箋》等。據(jù)不完全的資料,不喜與人交往的村上也至少有兩個相當要好的朋友,一個是原哈佛大學教授杰?魯賓(Jay Rubin)。魯賓譯過《奇鳥行狀錄》和幾個短篇,這兩年又譯了《1Q84》,其研究村上的專著《傾聽村上春樹——村上春樹的藝術(shù)世界》(Haruki Murakami and the Music of Words)已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中譯本(馮濤譯)。村上的另一個好友,就是這位河合隼雄。包括書中這兩次在內(nèi),村上和他一共對談了四次。而且都是帶著問題的長時間對談。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第一次對談內(nèi)容后來以《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為書名出版單行本??梢哉f,河合是村上最為情投意合的朋友。也是對村上的小說給予極高評價(如稱贊《海邊的卡夫卡》是“偉大的物語小說”)的不多的學者之一。如果說,訪談錄部分旨在開啟奧姆這個“黑匣子”,那么對話部分連同后記則是對“黑匣子”的解讀。前者讀起來讓我困惑、糾結(jié)和不勝唏噓,后者譯罷則讓我陷入沉思,一時難以自拔。其中有三點讓我覺得特別值得思考和回味。一點是,村上認為奧姆信徒并非他者,而有可能是每個人自身。他在后記中寫道:“向偏執(zhí)性宗教(cult)尋求意義之人的大半并非不正常的人。既不是窮困潦倒的人,又不是離奇古怪的人。他們是生活在你我身邊的普通(或者換個看法,是普通以上)的人們?;蛟S他們考慮問題考慮得有點兒過于認真了,或許心靈多少有過創(chuàng)傷,或許因為無法同周圍人息息相通而多少感到煩惱,也可能因為找不到自我表達的手段而在自尊與自卑之間急劇徘徊。那或許是我,或許是你。把我們的日常生活同含有危險性的偏執(zhí)性宗教隔開的那堵墻,說不定比我們想像的單薄得多?!边@段話完全可以理解為,較之解決奧姆本身,鏟除滋生奧姆性因素、奧姆性毒苗的社會土壤要重要得多,也艱難得多。第二點,縱使教祖麻原彰晃本人,也未必一開始就那么壞,很難設(shè)想無謂地剝奪無辜者生命這一殘忍行徑原本就是他所夢寐以求的。他的變壞犯罪,應(yīng)該同奧姆教團這一體制、這一組織有關(guān)。在村上與河合對談部分中,兩人都傾向于相信起始階段麻原或奧姆真理教是“相當純粹”的,也有相當強的感召力,理應(yīng)成為上述一部分人的“不錯的托盤”或“容器”,然而并非如此。關(guān)于原因,河合著眼于“組織”,見解亦頗見深意:縱然奧姆成員是純粹的,而那么多純粹的、“什么壞事也不至于干的人”以形式極端的團體聚在一起,那也肯定出問題,甚至干天大的壞事,非干不可。換言之,如果不在外部制造不殺不足以平民憤那樣十惡不赦的家伙,就無法維持平衡,組織內(nèi)部就會發(fā)生騷亂,導(dǎo)致組織從內(nèi)側(cè)崩潰。組織規(guī)模較小的階段,一般不至于如此。而組織越大,整體壓力越高。作為“教祖”麻原,“一旦站在某個組織的頂點,墮落立馬開始。這是極可怕的事。站在頂點,總有眾人的期待吧,不能不照著做,不能不妥協(xié)。而心里又完全清楚遲早必然敗露,于是借助科學的力量蒙混過關(guān)。這一來,就已經(jīng)是犯罪性質(zhì)的了?!奔毾胫拢荒懿怀姓J河合隼雄這番言說有其相當強的歷史和現(xiàn)實洞察力,讀來發(fā)人深省。第三點,“與惡共生”。與上面第二點相關(guān),或者說在這個意義上,惡就成了存在于組織、體制甚至每一個人內(nèi)部抑或人這一體制無法分割的一部分。村上認為,“那既不是獨立的東西,又不是可以交換或單獨銷毀的東西?;蛘吣缯f,我甚至覺得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是惡又可能是善的東西?!焙雍厦鞔_反對把善惡絕對化:“把善惡分成兩個,這個是善、那個是惡,弄不好是要出危險的。那樣一來,勢必以善除惡,或者說善做什么都將無所謂。這是最可怕的事。奧姆真理教也是認為自己是善才那么胡作非為的……從古至今都說為了惡而殺人的人是少而又少的。相比之下,為了善而殺人的卻多得一塌糊涂。戰(zhàn)爭什么的就是這樣。因此,善若大行其道,是極其恐怖的。話雖這么說,畢竟不好說‘惡是好的’,非常為難?!庇谑蔷统霈F(xiàn)了平衡感和自覺的問題:“以自己的責任在多大程度上放縱自己的惡。”村上進而得出結(jié)論:“與‘惡’共生?!辈贿^,村上說不能斷言“社會正在惡劣化”。他大約在2002年就奧姆問題、沙林慘案寫了一篇題為《追求共生的人們,不追求共生的人們》的文章,謂社會既沒有特別變好,又沒有怎么變糟,只不過一天比一天顯得混亂罷了?!叭粲么直┑恼f法,社會本來就是惡劣的東西。但無論怎么惡劣,我——至少我們中的壓倒性多數(shù)——也必須想方設(shè)法在其中生活下去,并且——如果可能的話——坦誠地、老老實實地。重要的真實性莫如說是在這里?!彼M一步認為,不能把社會中的外在混沌作為障礙排除掉,而應(yīng)該把它作為我們內(nèi)心混沌的反映接受下來。換言之,正因為我們自身懷有矛盾、庸俗、偽善和怯懦,社會上才出現(xiàn)這種種現(xiàn)象。“這樣一想,我們的心情或許會多少變得輕松些,或許我們皮膚的內(nèi)側(cè)(自己)開始順利同外側(cè)(社會)溝通,或許我們心中的個人故事開始具有作為聯(lián)結(jié)二者的裝置的必然性,或許我們會有效地出入其間并且擁有多重視角,我們的行為會多少趨于多層化?!贝迳献詈蠊麛啾硎荆偃缥覀兛桃馀懦獠康幕煦绾兔?,那么豈不同排除自己的體液(故事)是同一回事了?總之,即使在社會生活、日常生活層面,惡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部分,甚至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沒有惡的空間是不存在的。如果刻意打造“純粹”的空間,弄不好,就有可能誤入鼓吹“純粹”的偏執(zhí)性宗教團體甚至為排除“惡”之現(xiàn)世而像奧姆那樣不惜訴諸暴力。而若以強大的政治組織以善的名義追求“純粹”而來個除惡務(wù)盡,甚至有可能導(dǎo)致納粹奧斯威辛大屠殺或者“大清洗”運動的發(fā)生,何況已經(jīng)實際發(fā)生過。即使在這個意義上,也必須一定程度上“與‘惡”共生”。自不待言,這同對刑事犯罪之惡的姑息養(yǎng)奸不屬同一次元,更不意味放棄對各種惡之“黑匣子”的追究。在某種意義上,毋寧說恰恰相反。村上春樹一次這樣說過:“小說是‘大大的謊言’。不要忘記這一點。寫小說時,我必須高明地說謊?!锰摷俚拇u塊砌就真實的墻壁’,這就是我的工作?!钡弦槐尽兜叵隆泛瓦@本《在約定的場所》則是用真實的磚塊“砌就真實的墻壁”,非常值得一看。這不僅僅是窺看“黑匣子”,還會看到此外許許多多。順便報告一句,這是我翻譯的第四十一部村上作品。如果說村上是用虛假的磚塊砌他的墻壁,砌他在二〇〇一年致中國讀者信中所說的“遠游的房間”,那么我則是用中文這個磚塊依樣重砌。畢竟磚塊不同,再是能工巧匠,完全不走樣也怕是不大可能的。非我自吹,即使多少走樣也是漂亮的房間。這既要感謝村上原著又必須感謝中文這個世界最古老的語種,同時也得感謝無數(shù)讀者朋友——他和她才是房客,只有他們才真正有資格審視房間是否漂亮,述說住起來是否舒適。不再饒舌了。依然期望諸位朋友的批評指正,來函請寄以下新址:266100青島市嶗山區(qū)松嶺路238號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我會在這里長久守候。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深夜于窺海齋時青島春雨淅瀝燈火闌珊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地下》的續(xù)集,亦為根據(jù)錄音整理的采訪實錄。繼采訪東京沙林毒氣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對多名奧姆真理教原信徒進行采訪,了解邪教組織的內(nèi)部情況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療救的主張。
  絕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員口述的邪教黑幕,與《地下》同樣詳細逼真,觸目驚心。
  尋求療愈的他們?yōu)楹沃圃炝恕暗罔F沙林”這一毫無救贖可言的無差別殺人事件?他們?yōu)楹坞y以在現(xiàn)世中正常生活?他們追求的夢想國到底在哪里?
  直面奧姆信徒進行的徹底訪談,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間的不設(shè)防對話實錄,揭示現(xiàn)代社會包裹下的內(nèi)心陰暗的一面。

作者簡介

  村上春樹(1949—
),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文學部。1979年以處女作《且聽風吟》獲群像信任文學獎。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被譯介至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世界各地深具影響。
  大橋步(1940—
),日本著名插畫家。三重縣出生,畢業(yè)于多摩美術(shù)大學油畫科。從1964年5月11日創(chuàng)刊號開始到1971年12月27日第390期,負責周刊雜志《平凡PUNCH》的封面插圖設(shè)計。

書籍目錄

“黑匣子”:開啟與解讀(譯序)——林少華
寫在前面
訪談
“說不定真是奧姆干的?!薄饕昂浦?br />“按照諾斯特拉達穆斯的偉大預(yù)言安排人生日程?!薄ù迩锷?br />“對我來說,尊師本應(yīng)是最終解答疑問的人?!薄庐x多聞
“這已接近人體實驗了?!薄龉仁?br />“說實話,我的前生是男性?!薄裉锩烙杉o
“那時心想:‘留在這里絕對死掉?!薄毦嬉?br />“曾給麻原要求過性關(guān)系?!薄獛r倉晴美
“在法庭看到麻原的言行,感到作嘔?!薄邩蛴⒗?br />同河合隼雄先生的對話
圍繞《地下》
與“惡”共生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說不定真是奧姆干的?!贬饕昂浦ㄒ痪帕晟┥跂|京,但很快搬到郊縣,在那里送走了少年時代。弟妹各有一個。上大學時弄壞了身體,開始去奧姆真理教主辦的瑜伽道場。僅僅二十天后麻原彰晃便勸他出家,五個月后出家。他是老資格薩馬納(出家者),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發(fā)生時屬科學技術(shù)省,在那里主要從事電腦操作。對他來說,六年時間的教團生活是一片晴朗的、美好的,一直持續(xù)到地鐵沙林事件毀壞那種平穩(wěn)為止。在教團中也遇到了許多朋友。如今雖然還沒有退出奧姆真理教團,但已從集體生活中脫離出來,同其他成員之間總的說來保持若即若離的關(guān)系。在東京都內(nèi)一個人生活,同時繼續(xù)單獨修行。對佛教懷有興趣,理想是將佛教理論化。他說“經(jīng)濟上不想給教團添麻煩”。同伴中也有很多人離開教團。才三十二歲,往后走怎樣的道路,心情想必搖擺不定。采訪時間很長,但一次也沒從他口中說出“麻原彰晃”四個字。不僅名字,甚至教祖、GURUGURU:原義為印度教的導(dǎo)師、教師。這樣的外圍性稱呼也未出口。始終回避稱呼。大概很難將麻原彰晃式的存在作為語言順利說出口來。只有一次使用了“那個人”這一表達方式。這點我記得尤其清楚??瓷先ハ袷窃诘览砩涎?guī)蹈矩思考問題那樣性格的人。無論什么都要自行予以理論化才能接受和理解。要想從長年累月滲入骨髓的鐵桿邏輯=教養(yǎng)中掙脫出來而轉(zhuǎn)入“自己本身的活的邏輯”,可能要多少花些時間??偟恼f來,小時候是個活蹦亂跳的孩子。小學時代身高就超過了一米六,比周圍同學高出了二十厘米。體育也喜歡,很多運動都做得入迷。但上初中以后個子一點兒不再長了,如今比一般人還矮一些。怎么說好呢?肉體成長有時候也跟精神性的東西相呼應(yīng),開始一點點走下坡路。健康狀態(tài)好像也是。學習成績不差,但起伏相當大。尤其上初中以后,自己想做的和不想做的,變得非常明顯。學習本身倒不頭痛,但對用功總好像有非常強烈的抵觸感。就是說,自己想學的和學校教的,相差太大了……對自己來說,學習意味著變聰明。可是在學校做的是死背硬記,如“澳大利亞有多少只羊”什么的。我想,那玩藝兒做多少也不可能變聰明。聰明那東西,以小孩時的印象來說,好比《姆米一家》《姆米一家》:芬蘭兒童文學家托芙?揚松(Tove Jansson,1914—2001)的童話作品。司那夫金為作品中主人公。中出現(xiàn)的司那夫金的那個東西。對我來說,長大就是那么回事,就是具有那樣的沉著啦知性啦智慧啦什么的?!赣H是怎樣一位人士呢?工薪族,開印刷機的。手巧,但講不出道理。倒是沒有動手打過我,但說是工匠氣質(zhì)也好什么也好,反正脾氣暴躁,好生氣。我一問什么就大發(fā)雷霆。學校的老師也半斤八兩,我有什么疑問剛一深問,就馬上火躥頭頂,不肯講解。莫名其妙??!那么大一個人,卻因這么一點點事就臉紅脖粗氣急敗壞。我心目中的大人印象和現(xiàn)實中的大人之間,差距實在太大了。使得這個差距變得無可救藥的,是我沒考上大學復(fù)習期間在電視上看的《致星期五的妻子們》??吹梦掖笫?,心想就算成了大人也好像什么也沒長大。——就是說,看電視劇時發(fā)現(xiàn)劇中人全都一塌糊涂,所以大失所望?是的。我心目中的大人圖像徹底土崩瓦解。心想即使知識啦經(jīng)驗啦增加了,實質(zhì)上也根本沒出息什么。換掉那種外表,去掉表面性知識,剩下的豈不和小孩差不多?另外,對戀愛那個東西也有很大疑問。十八九歲的時候,我這個那個歸納一番,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單純愛一個人和所謂戀愛是兩碼事。就是說,單純愛一個人,其中不會有為了自己利用人家這樣的事情介入。但戀愛不是這樣,里邊混雜著希望對方喜歡自己這樣的東西。不用說,如果單純愛對方就心滿意足,那么單相思也完全不至于痛苦。只要對方?jīng)]變得不幸,就算自己不被對方愛,自己也用不著為此悶悶不樂。最后所以變得悶悶不樂,總之是因為那里有希望對方喜歡自己這樣的欲望。所以我認為戀愛那東西同單純愛一個人是兩碼事。單相思的苦惱也會因此大大減少?!菈蛘J死理的了!就算是單相思,一般人也絕不至于想到那個地步。的確是的。一天天我總是想這類東西。從十二三歲我就這個那個拼湊那類哲理性結(jié)論。一旦開始想什么,就一個人呆呆思考五六個鐘頭。對我來說,“學習”總之就是這么回事。在這方面,學校里教的只是分數(shù)賽跑發(fā)令槍那樣的玩藝兒。偶爾也跟同學講起這個,但講不下去。跟學習好的同學講這種話,對方只是感嘆:“嗬,你居然想這樣的東西,厲害厲害!”但交談沒辦法推進。根本遇不上能夠就自己最感興趣的事開懷暢談的對象?!话闱闆r下,思春期每當為這種本質(zhì)性問題感到苦惱的時候,人都是要專心看書的,以便從書中找到有益的建議。看書無論如何看不來,一看就看出各種各樣的漏洞。尤其哲學書,雖然只看過幾本,就怎么也看不下去。這是因為,對于我的哲學是用來尋找“改善措施”的東西,通過深刻的認識來找。具體說來,就是深刻理解人生意義等本質(zhì)性價值,以此增加欣喜和充實感,或弄清楚眼下該做什么?!案纳拼胧笔亲罱K目的,其中間階段終究不過是階段罷了。不料,我看的書是了不起的先生為了炫耀自己寫的書,揮舞語言技術(shù)告訴大家他的智性多么多么高。這種東西看在眼里,就怎么也看不成了。這么著,我就對哲學那東西本身失望了。還有一點,我想起小學六年級時的一件事,當時我看見自己面前有一把剪刀,就忽然心想:這剪刀雖說是大人們拼命制造出來的,但總有一天要壞掉。有形的東西遲早必然壞掉。人也同樣,最后肯定有死到來。所有東西都朝毀滅勇往直前,倒退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毀滅才是宇宙的規(guī)律。這樣的結(jié)論一下子浮上腦海后,看東西的眼光就變得相當消極起來。比方說,如果自己人生的結(jié)論在于毀滅,那么,總理大臣也好流浪漢也好,下場豈不一個樣?果真如此,就產(chǎn)生這樣一個疑問:努力奮斗有什么用呢!假如人生的苦惱多過歡喜,那么豈不早早自殺更為明智?如果只有一條通道,那就是“死后世界”。那是唯一的可能性。最初聽得這種話時,心想那是多么無聊!盡管如此,我還是看了丹波哲郎丹波哲郎:日本電影演員。的書。是以否定性心情看的,想看他說了怎樣的傻話。那是一本《死了會怎么樣》的書。我這人的性格,反正一旦開始想什么,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個究竟。不會心想“算了吧,車到山前必有路”。非把腦袋里的東西明確分成兩類不可:“這個明白”、“這個不明白”。學功課也是這樣。老師教一個新的,我就會冒出十個新的疑問。必須全部弄懂之后才能往下進行?!磥硎且o老師討厭?。ㄐΓ》浅S憛捨?。例如什么“青春的綠色”啦,一碰上這樣的句子就忍無可忍。還有什么“七跌八起七跌八起:日語原文為“七転び八起き”?!敝?,爬起的次數(shù)豈不是比跌倒多了一次?可是,每次拿出這樣的疑問逼問大人,都被大人一笑置之。誰也不理睬我,誰也不好好解釋。一看見那樣的人,就覺得他們實在太馬虎了。對不明白的東西就那么稀里糊涂放過去。那樣合適么?作為自己是有抵觸情緒的?!遗紶柺莾煞矫娑伎梢越忉尩模ㄐΓ?。不過身邊是沒有人耐心回答這樣的疑問??闪硪环矫?,一般世人正因為對細小地方適當敷衍了事,也才得以活下去啊!那是的??墒亲约翰荒苣菢?,覺得不能這樣順水推舟地活下去。所以我認為丹波哲郎的書本身無聊透頂。不過其中介紹了斯維登堡,斯維登堡(Emanuel Swedenborg,1688—1772):瑞典神秘主義思想家。晚年研究心靈現(xiàn)象。著有《天界的神秘》等。的書,那本書看得我吃了一驚。斯維登堡是個有名的學者,即使拿諾貝爾物理學獎也無足為奇,可是五十歲剛過忽然成了特異功能者,留下了數(shù)量龐大的關(guān)于死后世界的記述??戳四欠N書,不由得對書中敏銳的邏輯性佩服得五體投地。和其他這方面的書不同,給我的印象是邏輯上無懈可擊。對我來說,理由和結(jié)論的關(guān)系非常容易理解。所以產(chǎn)生了信賴感。這么著,我想查一下資料,弄清死后世界是怎么一個東西。臨死體驗方面的資料這個那個看了好多,受到的震動相當大。日本也好外國也好,人們的證言驚人地相似。而且都是真名實姓帶照片的證言——那些人異口同聲一齊說謊的概率是幾乎沒有的。得知“karmakarma:文中譯為“業(yè)障”。karma認為善惡行為將導(dǎo)致在現(xiàn)世或來世受到相應(yīng)回報或報應(yīng),前世報應(yīng),業(yè),業(yè)障。為方便閱讀,以下姑且以“karma(業(yè)障)”之譯在文中出現(xiàn)。法則”是后來的事。得知后,從小懷有的疑問一下子迎刃而解。還有,佛教的根本性無常觀和我所考慮的宇宙毀滅法則是同一回事。我對那種東西的認識是消極的,但由于那樣的關(guān)系,我非常順利地進入了佛教。——讀了與佛教相關(guān)的書?太正規(guī)的佛教書我沒有讀。內(nèi)容好像不直接,找不到改善措施。經(jīng)文什么的出現(xiàn)好多好多,怎么也找不見中心點。感覺上好像沒辦法檢索到自己想知道的部分。相比之下,直接的經(jīng)驗之談對我想知道的東西寫的直接得多。當然,不能完全信賴的部分相應(yīng)也是有的。但不知為什么,我有一種確信,確信自己能夠區(qū)分那個人的話哪部分可以信賴、哪部分不可信賴,自信在經(jīng)驗上或直覺上具有加以取舍選擇的能力?!犇氵@么說,好像你一直排斥同自己擁有的理論啦感覺啦相對立的要素。就是說,作為對抗價值,你身上有許許多多復(fù)雜的東西促使你從相反的立場挑戰(zhàn)世人懷有的理論和感覺。不過,想積極參與的念頭卻不強烈,是吧?從上小學開始,跟大人爭論就很少敗過。這樣一來,周圍的大人們在我眼里就全都顯得很蠢,盡管實際上不蠢?,F(xiàn)在很后悔,后悔當時不該那么看待大人。當然還不成熟??!每當要爭論什么,自己心里明白什么東西自己不是對手,就巧妙回避了。這樣,剩下的這方面就百戰(zhàn)百勝。從小學開始跟老師爭論就沒敗過陣。以致變得過于自信,我想。不過跟身邊同學相處得很好。說話內(nèi)容也適當迎合對方。什么地方怎么說對方容易接受——對此非常清楚。因了這種感覺,朋友也相當不少。讓朋友開心,自己看著開心,這樣的生活差不多持續(xù)了十年?;氐郊液?,就自己一個人沉思:這么活下去到底會怎么樣呢?歸根結(jié)底,能夠跟自己一起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一個也沒有。

后記

為這本書采訪期間,只要時間允許,我都爭取去東京地方法院旁聽關(guān)于地鐵沙林事件案犯的公審。因為我想親眼看一看地鐵沙林事件案犯們是怎樣的人、看他們長得什么樣,親耳聽一聽他講述的話語。并想知道他們現(xiàn)在想的什么。然而我在那里實際目睹的是不無凄涼陰郁的、無助無救的場景。法庭總是讓我想起沒有出口的房間,想起本應(yīng)是從哪里進來的、如今卻怎么也找不到出口的噩夢中的房間。    作為被告(案犯)的他們的幾乎所有人現(xiàn)在都好像對作為教祖的麻原彰晃感到失望。曾奉為尊師的麻原最終墮落成了招搖撞騙的宗教頭目。他們認識到自己曾為狂熱(只能認為狂熱)的欲望被他巧妙利用了。關(guān)于那點——即按其指示犯下現(xiàn)世性重罪這一事實——深表反省和后悔。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毫無保留地對現(xiàn)在的麻原直呼其名,在某種場合甚至摻有輕蔑意味。我推測,那樣的反省之念或一種憤怒恐怕是出自真心的。因為我無論如何都不能設(shè)想無謂地剝奪無關(guān)之人生命這一殘忍行徑原本是這些人所希求的。盡管如此,關(guān)于自己在人生某一節(jié)點拋棄現(xiàn)世而向奧姆真理教尋覓精神理想國這一行為本身,看上去卻似乎沒有實質(zhì)性反省和后悔。至少在我眼里是這樣。    作為一個表現(xiàn),當法庭要求他們就奧姆真理教的細部加以解釋時,他們屢屢采用“這是一般人士所難以理解的”這一表達方式。每次聽那樣的陳述,我都不能不從其中獨特的聲調(diào)中得到這樣的印象——說千道萬,這些人至今仍持續(xù)懷有自己處于比“一般人士”高的精神層面這一精英意識?!拔覀兇_實犯了罪,對此由衷感到歉疚。我們錯了。但歸根結(jié)底,那是欺騙我們、下達一系列錯誤命令的那個麻原彰晃不好。如果那個人不喪心病狂,我們理應(yīng)現(xiàn)在仍然平和安穩(wěn)地進行正確的宗教性追求,不至于給任何人添麻煩”——我感覺他們(雖然沒有明確出聲,而是作為言外之意)想要這樣講述。換言之,“出來的結(jié)果的確不好,對此表示反省。但奧姆真理教這一存在的方向性本身并沒有錯,不認為對那一部分也應(yīng)一概否定”。    這種對于“作為方向性的正確性”毫不動搖的信念,不僅僅這次采訪的一般奧姆真理教信徒,而且現(xiàn)今已不再是信徒并對教團采取批判性立場的原信徒當中甚至也可時常找見。我問他們每-gX:“你為曾經(jīng)加入奧姆真理教后悔嗎?”問他們作為出家信徒脫離現(xiàn)實世界的那幾年“沒有白費嗎”?他們幾乎所有人都異口同聲回答:“不,不后悔。不認為那段歲月白費?!蹦鞘菫槭裁茨??答案很簡單:因為那里確實存在現(xiàn)世中基本不可能得到的純粹的價值。因為縱使作為結(jié)果轉(zhuǎn)換成了噩夢性質(zhì)的東西,其光照輝煌而溫暖的初期記憶至今仍鮮明留在他們身上,而那是不可能用什么其他東西簡單取代的。    這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對于他們而言,不妨說奧姆真理教那一存在狀態(tài)至今仍“處于通電狀態(tài)”。關(guān)于如今它在結(jié)構(gòu)上已是危險體制這一事實,即使他們也能夠認識,也知道自己在其中穿行的歲月包含許多矛盾和缺陷。在我看來,他們重返那一容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盡管如此,奧姆真理教這一理念仍多多少少作為流淌血液的原理在他們胸中發(fā)揮作用。同時作為帶有具體情景的理想國、作為光照的記憶或作為烙印而仍在呼吸——我得到了這樣的印象。假如有與此相似的發(fā)光的什么再次倏然出現(xiàn)在眼前(那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宗教以外的東西),那么,他們當中說不定有人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過去。在這個意義上,不妨說,對于我們的社會,當今最危險的,較之奧姆真理教本身,可能更是“奧姆性質(zhì)的東西”。    地鐵沙林事件發(fā)生后世間視聽集中轉(zhuǎn)向奧姆真理教的時候,時常聽得這樣的疑問之聲:“為什么受過高等教育的如此精英會參加莫名其妙的危險的新興宗教?”的確,奧姆真理教團的干部中,具有響當當學歷的精英分子齊刷刷成排成列(盡管多少有虛張聲勢的意味),世人得知為之目瞪I ll呆也不無道理。而我覺得有一件事好像沒有得到認真對待,那就是:那些精英分子之所以輕易拋棄唾手可得的社會地位而投奔新興宗教,會不會是因為現(xiàn)代日本教育體制存在某種致命性缺陷?    然而,在我連續(xù)采訪奧姆信徒、原信徒的過程中,我強烈感覺到的是:那些人并非處于“盡管身為精英”這一語境中,恰恰相反,恐怕正因為身為精英才一下子跑去那邊的。    比喻未免唐突,現(xiàn)代社會中的奧姆真理教這一存在或者同戰(zhàn)前的“滿州國”相似亦未可知。一九三一年“偽滿州國”建國時,與此完全相同的朝氣蓬勃的年輕技術(shù)官僚和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學者們合下在日本唾手可得的地位,而去大陸尋求充滿新的可能性的大地。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年輕氣盛、擁有野心勃勃的藍圖,擁有高學歷和出眾的才華。但是,只要身在日本這一具有強制性結(jié)構(gòu)的國家內(nèi)側(cè),有效釋放其能量就似乎是不可能的。唯其如此,他們才不惜從社會正軌一度滑落而去尋求可以通融的、實驗性新天地。在這個意義上——僅就其本身而言——他們的意志是純粹的,也是理想主義的。不僅如此,還有像樣的“大義”包含其中。同時懷有“咱己行走的是正確道路”這一明確的自信。    問題是那里有重大的什冬失落了。如今明白了,那個什冬就是“正確的立體性的歷史認識”。以具體層面來說,那里缺少的是“語言與行為的同一性”。什么“五族協(xié)和”、什么“八纮一宇”,單單是這類漂亮好聽的字眼自行昂首闊步,而其背后由血腥的現(xiàn)實填補著無可避免產(chǎn)生的道義性空白,從而使得野心勃勃的技術(shù)官僚們身不由己地被吞沒在劇烈的歷史漩渦中。    就奧姆真理教而言,由于是同時代發(fā)生的事件,故而此刻在這里就那個什冬的內(nèi)容下定義還是有難度的。但廣義說來,我認為同能夠就“偽滿州國”式狀況所表述的大體相同的情形在奧姆真理教事件上也應(yīng)該能夠適用。那里存在的是“宏大世界觀的闕如”和從中派生的“語言與行為的乖離”。    眾多理科出身、技術(shù)出身的精英們拋棄現(xiàn)世利益而投奔奧姆真理教的理由想必五花八門。但他們共同懷有的意愿,是想把掌握的專業(yè)技術(shù)和知識用于更加深有意義的目的。對于自己那種資質(zhì)和努力在大資本和社會體制等非人性、功利性制粉機(mill)中被無謂地切割消耗,他們不能不懷有深刻的疑問。    在地鐵千代田線施灑沙林致使兩名營團①地鐵職員死亡的林郁夫顯然是那一類型中的一員。周圍人評價他是“關(guān)心患者的優(yōu)秀外科醫(yī)生”,但恐怕正因如此他才開始對充滿種種樣樣矛盾和缺陷的現(xiàn)行醫(yī)療制度漸漸懷有深刻的不信任感,結(jié)果被奧姆真理教提示的切實可行的精神世界(一塵不染的高度理想國)所強烈吸引。    他在其著作《奧姆與我》中這樣記述了出家當時對教團懷有的印象:    “麻原在說法中講了香巴拉化計劃。即要建設(shè)‘忘憂樹村’(10tus Village)。那里有名為‘無影燈醫(yī)院’(astral hospital)的醫(yī)院,還有名為真理學園的一貫制教育的學校(中略)。醫(yī)療將使用來自麻原冥想的異次元(astral)和過去活生生記憶中的所謂astral醫(yī)學,根據(jù)病人的karma(業(yè)障)和能量狀態(tài)而將死和轉(zhuǎn)生納入考慮(中略)。我將在綠色多多的大自然中點點分布的建筑群中專心致力于醫(yī)療和教育那種當時夢想中的醫(yī)院和學校景象同‘忘憂樹村’相互重合起來?!?   他投身于這樣的理想國,不為現(xiàn)世污染,堅持嚴格的修行。同時進行自己徹底認可的醫(yī)療實踐,夢想使更多的患者獲得幸福。當然承認其動機是純粹的,也承認他在這里講述的藍圖足夠美麗壯觀??墒沁@種天真的言說同現(xiàn)實的乖離是何等嚴重!這點后退一步想一想就再清楚不過。在我們眼里,簡直像是一幅缺乏遠近感的匪夷所思的風景畫??墒?,縱使當時我們是林醫(yī)師的私人朋友,向考慮出家時的他有效證明那種乖離性也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作業(yè)(即使今天恐怕也實在是很難的)。    不過說實話,我們要向林醫(yī)師講述的,本應(yīng)是十分簡單的事。其一,“現(xiàn)實本來就是含帶混亂和矛盾并因之成立的東西。倘若排除混亂和矛盾,現(xiàn)實也就無從談起”。其二,“即使以為已經(jīng)按照看上去似乎整合完備的語言和邏輯而順利排除了一部分現(xiàn)實,被排除的現(xiàn)實也必定埋伏在某處向你復(fù)仇”。    可問題是,林醫(yī)師大概不會因這樣的勸說而心悅誠服的。想必他要編排專業(yè)術(shù)語和常規(guī)化邏輯尖銳地加以反駁,滔滔不絕地強調(diào)自己要走的道路何等正確和美妙。而我們可能不具有足以跨越其邏輯的有效的勸說語言。其結(jié)果,或者在某一地點緘口不語亦未可知。誠然遺憾,但缺乏現(xiàn)實性的語言和邏輯往往比含帶現(xiàn)實性(因而必須像拖重石塊一樣一一拖著夾雜物行動)的語言和邏輯具有更強大的力量。我們難免在未能理解對方語言的情況下各奔東西。    林郁夫手記的許多部分使得我們停下來陷入沉思?!按巳撕慰嗳ミ@樣的地方呢”這一樸素的疑問和“可我們怕是無計可施的吧”這種無奈感在我們心中同時涌起。那讓我們的心情變得分外悲涼。最為變幻無常的,或許是本應(yīng)對“功利性社會’’持批判態(tài)度的人卻不妨說是以“邏輯的功利性”為武器毀掉了許多人。世間流行的“新紀元”言說之所以屢屢讓我們不寒而栗,不是因為它“超現(xiàn)實”,而歸終不過是因為現(xiàn)實的淺薄的戲謔化罷了。    可是,又有誰在考慮“自己是個無所謂的人,所以即使在社會體制的齒輪中被切削死掉也沒什么關(guān)系’’呢?或多或少,我們所有人都想親手確認——如果可能——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如此活著的意義和不久死亡消失的意義。自不待言,真誠尋求那種答案這一行為本身并沒有遭受指責的原由。盡管如此,致命的“紐扣系錯,,仍在哪里開始了?,F(xiàn)實之相開始一點點扭曲。驀然回神,本應(yīng)約定好的場所早已變成了并非自己追尋的場所。一如馬克‘斯特蘭德的詩所說的,“山巒再也不是山,太陽再也不是太陽”。    即使為了不再出現(xiàn)第二個、第三個林郁夫,也要就我們的社會使得一系列奧姆真理教事件以悲劇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問題再次從根上加以思考。世上許多人看上去似乎將一系列奧姆真理教事件作為“已然過往的東西’’加以處理。認為那固然是一起重大事件,但犯人也幾乎全部逮捕了,已經(jīng)告一段落,跟自己沒什么關(guān)系了。但是,向偏執(zhí)性宗教尋求意義之人的大半并非不正常的人。既不是窮困潦倒的人,又不是離奇古怪的人。他們是生活在你我身邊普通(或者換個看法,是普通以上)的人們。    或許他們考慮問題考慮得有點兒過于認真了,或許心靈多少有過創(chuàng)傷,或許因為無法同周圍人息息相通而多少感到煩惱,也可能因為找不到自我表述的手段而在自尊與自卑之間急劇徘徊。那或許是我,或許是你。把我們的日常生活同含有危險性的偏執(zhí)性宗教隔開的那堵墻,說不定比我們想像的單薄得多。    (此文是以就林郁夫氏所著《奧姆與我》在《書話》九八年十同號發(fā)表的文章為基礎(chǔ)撰寫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在約定的場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4條)

 
 

  •   因為采訪對象是更為特殊的“奧姆內(nèi)部人”,信息來源相對較少,對于突然對體制犯罪行為誘因產(chǎn)生興趣的我,看的很過癮。關(guān)于犯罪心理的小說看過不少,紀實文學這是第二本,村上用了一種有異于大眾傳媒的思維角度,繼"地下”中用個體角度沙林事件對民眾的影響之后,在本書中盡量淡化主觀思維呈現(xiàn)奧姆信徒的敘述。用村上自己的話說是“有血有肉的材料”。后半部分與河合隼雄的對話還沒看。是我想要的書。
  •   因為對《地下》記憶深刻,十分震撼。所以這本《地下2》也是一直關(guān)注著的,這是一下子就讀完的另一本紀實類讀物?!兜叵?》主要是對受害者的采訪和紀實,《地下2》則偏重于對奧姆真理教教徒的采訪。雖說《1》更深刻,更寫實。但從《2》中也讓人看到了奧姆真理教的另一面,它之所以可以存在如此時間的另一面。在這快節(jié)奏的城市,每個人承受著不同的壓力,應(yīng)對著雜亂的生活。他們無法找到紓解及發(fā)泄的渠道,于是奧姆真理教走進了他們,‘拯救’了他們??上W姆真理教最后的歸宿不是平和的內(nèi)心,平和的家園而是反社會,反人類,進而成為逐步走向喪心病狂的魔鬼。但從另一面也投射出人群中的我們有那么多的痛苦與無助,那么希望有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信仰,一個途徑,釋放內(nèi)心黑暗的力量。
  •   讀過《地下》就很想看看村上從事件涉及的另一群體的角度得到的物語。村上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太容易,能夠從原本的教徒聽到怎樣的聲音,對于事件而言意義重大。僅僅看到一點導(dǎo)讀后,我還以為村上能夠采訪到當時同在地鐵中執(zhí)行任務(wù)的幾位犯罪者,拿到書之后當然就發(fā)現(xiàn)不是這么回事。但是,倒也不算失望。在約定的場所,"The place that was promised",讀完后,這幾個字久久讓我回味。
  •   不煽動情緒也沒有悲喜起伏. 這種紀實作品對事件的還原程度很高, 因為理智沒有被情緒沖散, 給人思考的空間就更大, 從 地下 第一部就能看出來. 日本對災(zāi)難報道和后續(xù)分析一向很理性, NHK 電臺也是一樣. 冷靜, 客觀, 在災(zāi)難過后給人以信息.
  •   原先看過《地下》,覺得寫得非常好,村上這個人一向給人一種遠離日本社會的感覺,但是通過這本,對這位作家,乃至日本人,都有了新的較深的了解。話說1999年前的日本社會,倒是和我國目前的狀態(tài),有點像啊———經(jīng)濟騰飛,人民開始富裕,然而同時又有通貨膨脹,泡沫經(jīng)濟,精神危機等問題---好笑的是,現(xiàn)在我們不是也非常流行瑜伽嗎?
  •   地下和這本,是村上最最偉大的作品。
  •   比地下要好看點吧,或者就更值得看一下,對當時 的事有個了解
  •   和地下比起來,感覺本書比較晦澀,可能實在無法理解那些人的想法吧。
  •   之前買過《地下》,現(xiàn)在毫不猶豫地繼續(xù)追2
  •   村上春樹的書還需要推薦嗎??
  •   這個不是村上的小說 屬于訪談 感覺還可以吧 可以讀讀
  •   看得到第二部上架就來買一本看看。。。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   還在閱讀當中,期待,希望是我喜歡的文字。
  •   只有相互理解,才能解決矛盾
  •   村上迷,當然說好嘍。
  •   一直都很喜歡村上的書
  •   喜歡村上,很深刻
  •   喜歡村上的書,剛好搞活動,就買了
  •   質(zhì)量不錯。春上的書嘛!
  •   有折角,不過還行
  •   村上的書差不多都已買到,這本也不想放過。
  •   和上本是一個對照
  •   很喜歡他的寫作風格
  •   很好看,村上很有責任感才會花這么多時間做這本書
  •   還是拿著正版的實體書看才有味道
  •   比想象厚一點 依然是毒氣事件
  •   看了第一本,對第二本感興趣
  •   孩子非常喜歡,很滿意,以后繼續(xù)光顧
  •   書的包裝和印刷都沒有問題。
  •   林少華翻譯的版本就此完結(jié)了嗎?還是有點不舍。畢竟啟蒙就是林版。
  •   還沒開始看,目前在看地下1,地下1很不錯,是部發(fā)人深省的好作品,相信地下2也同樣出色。
  •   村上春樹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家,這本書內(nèi)容精彩,包裝精美,物流也快,推薦
  •   都說他寫的書好,我來拜讀拜讀.
  •   很好,支持,聽說要滿十個字??!
  •   與對人為的災(zāi)難,我們要怎么面對怎么做。
  •   不論能不能成為諾貝爾獎 也改變不了我對他的喜歡。
  •   很喜歡村上的文字,意境非常好
  •   紀實文學就是如此,不會有戲劇性的劇情。一切都平平淡淡,但是深入社會的骨髓。
  •   喜歡村上春樹,目標是集齊!
  •   村上春樹的作品。看過幾本,覺得還是不錯的,推薦大家看一看!
  •   剛拿到再看,第一部也沒有看完,不過這種冷靜客觀的對待這樣一件重大事件的態(tài)度和思維是我們所欠缺的。
  •   村上春樹非虛構(gòu)作品地下續(xù)
  •   可以了解宗教信徒的心理。
  •   買下了地下,這本自然不能錯過。
  •   作為村上春樹的fans,沒得選擇
  •   要是沒讀原小說 看這個比較乏味
  •   第一集已經(jīng)很好看,第二集符合期待!
  •   一如既往的村上的文風,一如既往的喜歡少華的翻譯。
  •   想買很久..一直在等降價 村上的書得集齊吶
  •   一直迷戀村上的東東,洞見自己的內(nèi)心的自由與孤獨。
  •   就是一些紀實采訪
  •   地下的另一面~
  •   這個類型就看個人了~~至少我是沖到作者去的哈~~
  •   挑著看了點,總覺得有點無聊,基本上情況差不多
  •   書本沒問題,如果是塑封更好。
  •   作為續(xù)篇,《在約定的場所》記錄了奧姆真理教成員對沙林事件的看法及其他們在加入該教之前的生活,使讀者更加全面的了解整個事件。但是,給我的共鳴卻遠不如《地下》給我的震撼。或許,只能讓我認識到事實的另一面吧!
  •   喜歡村上的可以買來看看,雖然個人表示不怎么看的懂~~
  •   書的內(nèi)容自然是很喜歡,但是看到最后我用尺量了一下,發(fā)現(xiàn)字是印斜的,之前我還以為是自己在地鐵或車上看的原因,所以字有些歪,還有20頁快看完了,我實在是忍不住好奇心,才發(fā)現(xiàn)真的是印歪的?。。√炷?,亞馬遜你賣的是真品書嗎???
  •   地下2采訪的是奧姆真理教的教徒,個人感覺比地下1更有意思。
  •   村上的紀實文學,看起來很震撼,里面是很多訪談,一份訪談就是一個人生,和地下一塊買了吧
  •   很慚愧,目前我還沒看完。
  •   書是正版,也是新的,物流也不錯
  •   以前看過IQ84,聽說都和地下有關(guān),看見春上的就買了。
  •   只因為是村上的書。書的質(zhì)量跟以往的出的差不多。挺好。
  •   同上,依舊是村上春樹式的對談
  •   書的內(nèi)容挺豐富的,還沒開看,值得期待。
  •   這種紀實性的文學作品很合我的胃口
  •   還沒看,出于習慣所以買了。
  •   對東京地下鐵事件的另一個角度補完。
  •   書質(zhì)量很好,慢慢閱讀
  •   村上的小說挺好的
  •   沙林事件
  •   約定的場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