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豫劇大詞典

出版時間:1998-9  出版社:中州古籍  作者:馬紫晨 編  頁數(shù):699  字數(shù):1921000  

內(nèi)容概要

《豫劇大詞典》是經(jīng)國家出版署批準的我國“八五”期間重點出版圖書之一。她是海峽兩岸學者合作的產(chǎn)物,由二十個省(區(qū)、市)的千余名豫劇工作者參加撰搞,總量11200余個詞條,170余萬字。這真是一項大工程。就我所知,中國的地方戲也編輯出版過不少詞書,但還沒有哪個劇種編纂出版過規(guī)模如此浩瀚、門類如此齊全的詞書,很使人振奮。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說明:戲曲,并非“黃昏藝術”,它還有著很深的群眾基礎。不這樣看問題,就無法解釋其成書過程中的精神力源。  如何看待戲曲現(xiàn)狀,一直是從說紛紜。在學術問題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原本是正常的情形。但我則始終認為:戲曲不會消亡。某個劇種因不能適應時代而可能被淘汰,但做為我國民族文化瑰寶的戲曲品類,則不會消亡。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有一些劇種(如河南的羅戲、卷戲)的確是衰落了,可是河南梆子戲卻興旺起來了,而且達到了在中國三百多個劇種中少有的興旺!遠的,如豫劇在臺灣、在新疆等地的發(fā)達情況,我沒到那里去,只是聽說;但豫劇在北京,我可是親見親聞。建國以來,外地劇種到首都演出的,不論就劇團、劇目、場次的數(shù)量,或受觀眾歡迎的程度看,豫劇都是很突出的,被學術界感興趣地稱之為“豫劇現(xiàn)象”,并認為這一“現(xiàn)象”非常值得加以探討。戲曲理論界一致認定,要使戲曲振興,必須以理論研究為基礎,并與實踐相結合方能見功?,F(xiàn)在有了這部《中國豫劇大詞典》(河南還編纂并陸續(xù)出版了總量達136卷的《河南省戲曲志》及《戲曲史論文集》《豫劇藝術總匯》等大塊頭著作)。我想,有了這些理論建樹,那么豫劇振興的工作就好辦多了。    還應指出的是:《中國豫劇大詞典》推出了很大一批中青年優(yōu)秀演員。這是很值得稱道的。因為老一代藝術家已先后謝世,當今活躍在豫劇舞臺上的骨干力量,主要是中青年演員。為了豫劇的發(fā)展繁榮,及早宣傳、介紹以提高她(他)們的知名度,確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應時之舉。

書籍目錄

前言序凡例總目史論 歷史·習俗·班規(guī)·專著機構 藝教·班社·劇團人物  演員·劇作家·導演·教師·音樂家·  舞美師·史論家·管理家·活動家劇目  傳統(tǒng)戲·新編古代戲·現(xiàn)代戲音樂  板式·調(diào)門·唱法·曲牌·樂器·  場面·鑼鼓經(jīng)表演·導演  角色·行當·基功·程式·特技·  龍?zhí)住づ啪殹ふ{(diào)度舞臺美術 舞臺·裝置·燈光·道具·服裝· 行頭·臉譜·扎扮訣諺 術語·俗諺·藝訣·藝諺江湖 行話·諱語·隱語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河南省歌劇團1952年夏全省文工團第二次集訓、整編時,從十三個省、市、地文工團中選出部分藝術骨干,于8月30日組成河南省歌劇團。主要從事河南地方戲曲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驗。同年10月3日河南省大眾劇團并入。演職員150余名,正式建立藝術創(chuàng)作機構與導演、設計制。排演了《新條件》、《藝海深仇》、《白蛇傳》、《羅漢錢》等劇目。1953年春平原省撤銷。又從平原省藝校一、二、三隊當中選拔部分藝術骨干并入,排演了《柳蔭記》、《小二黑結婚》、《反徐州》、《獵虎記》、《一個志愿軍的未婚妻》等劇目。195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劇團并入該團。此時演職員已達200多人,排演了《雁蕩山》、《人往高處走》、《劉胡蘭》、《春香傳》、《戚繼光斬子》、《石達開》、《兩兄弟》等劇目。1956年4月與香玉劇社合并,正式成立河南豫劇院。河南省人民劇團1949年5月在鄭州市文化館主持下由藝人自行組班,成立鄭州市人民劇團。1950年轉(zhuǎn)入中南軍區(qū)后勤部所屬的中原影劇院,改名聯(lián)藝劇團,后交歸地方。1953年由省文化局領導,并正式定名為河南省人民劇團。設演員隊、樂隊、舞美隊。主要演員有吳碧波、唐喜成、劉九來、郭金亭、徐美蘭、謝愛芳等。導演蓋韻秋。上演劇目有《嫦娥奔月》、《梁山伯與祝英臺》、《洞庭湖》、《白蛇傳》、《劉胡蘭》、《赤葉河》、《南陽關》、《越王勾踐》、《墨子救趙》、《小二黑結婚》、《棠棣之花》、《張羽煮?!?、《春風吹到諾敏河》等。1954年12月并入河南省歌劇團。河南省大眾劇團1945年春,陜西西安鐵道北戲園從河南難民中招收了一批孤兒,成立“衛(wèi)華劇團”,于抗戰(zhàn)勝利后在陜豫交界各縣演出。1946年返豫,同年秋即為胡宗南部所收編。1947年10月在確山縣又被人民解放軍二野四縱十一旅收編,始為宣傳隊,后呢稱“娃娃劇團”。1948年元月又把以鄢陵縣孤兒院為主的“群樂劇社”并入。1949年初部隊南下時,便把劇團交豫西行署代管。1951年4月歸文教廳領導,并正式定名為河南省大眾劇團。設戲劇股、教育股、管理股、總務股。一隊為樂隊,二隊為男演員隊,三隊為女演員隊。1951年把新招收來的學員班編為四隊。該團以排演大型歷史劇著稱,主要演出劇目為《正氣圖》、《官逼民反》、《掃穴犁庭》、《紅娘子》、《岳飛》、《黃巢》、《三打祝家莊》、《九件衣》等。1952年10月并入河南省歌劇團。河南省戲曲學校1956年2月建立于河南鄭州。1980年被中央文化部、中央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等藝術專業(yè)學校。第一任副校長楊季枚。七十年代以迄由常香玉、袁文娜、盧斌相繼任校長。學科以豫劇專業(yè)為主,附設導演、音樂伴奏、舞臺美術、曲藝、舞蹈等專科。學制二至六年。該校還曾多次舉辦豫劇、導演等短期培訓班,并為西藏、哈爾濱、山東、安徽、江蘇、武漢、北京、上海等11個省市藝術單位及部隊宣傳隊培養(yǎng)豫劇進修生200多人,從而為豫劇的遍地開花、廣泛流傳及后繼有人,做出了貢獻。該校曾聘豫劇名老藝人常香玉、馬雙枝、王金玉、張子林、湯蘭香及鼓師王福順、琴師史大成,京劇名家高連榮、莊少竹等來校任教。在教學中堅持使基本訓練與教學成品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傳統(tǒng)劇目、新編古代劇目、現(xiàn)代劇目三結合,縱向繼承豫劇傳統(tǒng)精華,橫向吸收兄弟劇種姊妹藝術之長相結合的原則。先后排演了傳統(tǒng)戲《打金枝》、《摔碗》、《洛陽橋》、《三進帳》、《抬花轎》、《穆桂英下山》、《恩仇記》、《百歲掛帥》,新編古代劇《情驗》、《紅燈照》、《嵩門待月》、《大刀王懷女》、《故劍情》及現(xiàn)代戲《雙上山》、《紅色娘子軍》、《山鄉(xiāng)風云》、《海霞》等。其中《雙美贊》由鄭州市電視臺拍為戲曲電視片,《山情》獲全國第二屆優(yōu)秀戲曲電視?。▎伪荆┦转劇伴L城獎”。該校擁有袁文娜、張北方等高級講師16人,講師31人。至1990年止已培養(yǎng)豫劇各專業(yè)藝術人才1379人,分布在全國14個省市豫劇團。比較有成就的如導演劉德言、杜萍、艾立、張懷奇、張世芳;演員劉忠河、任宏恩、孫映雪、蘇芝蘭、郭婉玉、張月婷、軒玉亭、汪荃珍、崔小田、張虹、戴彩鳳、馬蘭,音樂張一千、王豫生、左清義等。僅在歷屆河南省戲劇會(調(diào))演中的獲獎者就有近百人之多。河南省聯(lián)藝劇團見“河南省人民劇團”條。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為河南豫劇院一團。豫劇院撤銷后,一團于1985年改為經(jīng)濟獨立核算單位,并把原省戲校實驗豫劇團充實進來,形成一個以青年演員為主的新型表演藝術團體,直屬省文化廳領導。全團演職員工共123人。團長周亞倫,副團長夏相林,聘任副團長王愛功。1986年領導班子改組,新調(diào)盧斌、常水生、羅云任副團長。1989年4月至10月,先后由常香玉、海金鳳承包;1990年又與省戲校結成松散性聯(lián)合,并以盧斌為團長,賈廷聚為副團長。主要演員先后有宋桂玲、賈廷聚、谷秀榮、軒玉亭、王清海、吉冠武、陳國立等。一批青年新秀為小香玉(陳百玲)、汪荃珍、馬蘭、李錦莉、辛愛、張麗、孟祥禮、張桂梅、楊國民、劉鈞、魏俊英、李斌、李明、王玉華、琚春青、劉宗厚、王慧、白慧君、范靜、武慧敏等。主要演出劇目為《香囊記》、《七品芝麻官》、《五世請纓》、《花木蘭》、《拷紅》、《大祭樁》、《穆桂英》、《血濺烏紗》、《金殿風云》、《骨肉冤家》及現(xiàn)代戲《黑娃還妻》等。

編輯推薦

《中國豫劇大詞典》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豫劇大詞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前一段時間買的,正版,權威??上КF(xiàn)在缺貨了!
  •   這本書印刷很好,內(nèi)容很專業(yè),全面
  •   書很好,就是送貨有些慢
  •   很好,不錯,就是信息有點落后了
  •   這是一本非常珍貴的資料書,并且是真正的正版書。謝謝亞馬遜的工作人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