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庫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作者:陳劍,焦成根 著  頁數(shù):377  

前言

按照通行的哲學觀點,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類進化與發(fā)展過程中獨有的階段和特征,也是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最根本的標志。自遠古人類誕生以來,用于生產生活的各類器具也隨之出現(xiàn),并始終伴隨人類的發(fā)展而不斷得以改進。從中華文明范圍來看,古代生產生活用具的歷史大致經歷了石器時代、陶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和半機械化時代等過程,湖湘大地傳統(tǒng)生產生活用具發(fā)展史也概莫能外。    就全國范圍來看,近代對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的研究可以上溯到20世紀初葉。其時正逢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橫行和西方文化觀念蜂擁而入,各種制造精美的中國古代文物也被大量偷運出國,一些忠于傳統(tǒng)的愛國志士開始了有意識地收藏和整理工作,并于1905年在今江蘇省南通市創(chuàng)建南通博物苑,展示了南通及其附近地區(qū)的金銀、玉石、陶瓷、拓本、土木、車器、畫像、軍器、刑具和雕刻、漆塑、織繡、編物、文具等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而后,中國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的相關研究被納入民俗學的研究范疇,取得了一定成績。20世紀末,隨著現(xiàn)代設計學在中國的傳布,以及藝術界對民間藝術研究的重視,民間生產生活用具以傳統(tǒng)造物的代表的形式出現(xiàn)在新的研究范疇之下,成為古代物質文明和傳統(tǒng)造物設計研究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逐漸在學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就目前的研究進展來看,云南、江蘇、山東、陜西等地在相關文博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組織下,已經或正在開展面向民間傳統(tǒng)物質文明的相關研究工作,對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與中華文明的互動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因此,站在物質文化的研究層面來說,我們開展對湖湘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的相關整理和研究工作,無疑也是相當必要的。    自古以來,湖湘大地便是一個以漢族為主、多個少數(shù)民族共同繁衍生息的地域,形成湘東、湘中、湘北的漢族和湘西北土家族、湘西苗族、湘西南瑤族相對集中分布的整體特征,存在于湖湘民間的生產生活用具因此具有極其龐雜的體系。而且,在湖湘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發(fā)展的基本軌跡中,既有自身獨有的文化特色,也受到中原文化、南越文化的相互影響,不僅借以完成自身的發(fā)展和變革,同時也以實物存在的方式對湖湘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最佳的佐證和支持。因此,摸清湖湘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的“家底”,并對其進行整理,不但屬于湖湘民間物質文化研究的范疇,而且民間生產生活用具本身所具有的古代工藝設計原理和造物精神,對當下設計學的相關研究和發(fā)展也有相應的啟示。與中國傳統(tǒng)生產生活用具的發(fā)展脈絡相似,湖湘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的發(fā)展也由不同的歷史和地理環(huán)境所影響。為便于敘述,本書先按照歷史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各種用具材質的變遷,將湖湘古代生產生活用具的沿革分成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等三個大的階段,再依據(jù)其在民間傳統(tǒng)生產、生活中的不同屬性,分為民間生產工具和民間生活用具兩大部分,對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湖湘文化映射下的歷史變遷,以及今天在湖湘各地的分布和使用情況進行相應的細分和敘述。    史前文化考古資料表明,湖南是我國最先進入相對穩(wěn)定、以耕種為主的傳統(tǒng)農業(yè)發(fā)展階段的地域之一,至遲在10000年前便已經成功實現(xiàn)了水稻的人工栽培,農耕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地理上,湖南地處俗謂“魚米之鄉(xiāng)”的洞庭湖南岸,有著豐富的湘、資、沅、澧四大水系和淡水資源,與湘東、湘南、湘西三面環(huán)山的地理位置一道,構建了漁獵經濟的發(fā)展基礎。同時,勤勞智慧的湖湘兒女在數(shù)千年文明進程中不斷適應歷史的變遷,與時俱進地創(chuàng)造了各種燦爛的手工技藝,是湖湘民間社會生活的重要補充和組成部分,也成為湖湘文化重要的基礎和分支。因此,按照湖湘民間傳統(tǒng)生產的不同門類,湖湘民間生產工具可以大致分為“農耕種植工具”、“漁獵養(yǎng)殖工具”、“副業(yè)營生工具”三大類。同時,人的日常生活可以概括為“衣”、“食”、“住”、“行”、“用”,即人所必需的穿衣、飲食、起居和出行等,屬于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質條件,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礎內容,具有不可分割的整體性特征。湖湘民間生活用具的分類也據(jù)此分為“服飾穿戴用具”、“廚炊飲食用具”、“陳設起居用具”、“交通運輸用具”四大類,除此之外諸如文化、娛樂、醫(yī)療、禮儀、祭祀等高級或特殊生活用具則歸納為“其他生活用具”類。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在湖湘民間農耕種植工具和服飾穿戴用具部分著墨較多,其他方面則略顯簡薄,一方面為的是突出湖湘大地社會生活耕織為本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為的是對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生產生活用具及其相關的生產生活習俗進行必要的介紹。根據(jù)湖湘民間生產生活用具及其分類和分布的相關特征,我們在廣泛的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對具體的分類詳細列出相關條目。其后分別奔赴長沙、瀏陽、寧鄉(xiāng)、醴陵、岳陽、汨羅、沅江、張家界、吉首、鳳凰、花垣、龍山、保靖、永順等地,擇取相關博物館、民俗陳列館、名人故居或典型的民族村落,對其間的生產生活用具及其材質和制作方式等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調查和了解;同時對不同門類的民間生產生活用具進行了拍攝;對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用具及其在日?;蛎袼咨钪械倪\用,乃至造物理念等方面的內容,也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咨詢、記錄和測量;對其中一些用具在造物上的獨具匠心進行了闡釋,以期在基本理清湖湘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發(fā)展脈絡的同時,亦能從現(xiàn)存多種形態(tài)和材質的生產生活用具中發(fā)現(xiàn)蘊藏其間、來自民間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還委托或指導湖南師范大學設計學碩士點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設計研究方向部分畢業(yè)研究生和2010、2011兩個年級的部分在讀研究生,對安化、湘潭、湘鄉(xiāng)、韶山、麻陽、溆浦、郴州、永興等地的民間生產生活用具進行了類似的調查和采集工作。田野調查所得的近萬張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的圖片和數(shù)十件實物,為本書圖片的甄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甄選過程中,我們依據(jù)全書的整體布局進行圖片的搭配,以便最大限度地與文字敘述部分相互呼應。由于版面所限,我們在所得的大量圖片中層層篩選,在盡力確保每種用具至少一幀圖片入選的前提下,對一些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民間生產生活用具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圖片部分除了我們親自采集的之外,湘籍攝影家鄭世華先生提供了多年來他在湘西各地創(chuàng)作的精美作品,左漢中先生也提供了大量資料圖片。文字部分的少量插圖則來自網絡媒體和各種出版物,由于本書體例所限,未能一一注明出處,在對原作者或收藏單位表示衷心感謝之余,同時向他們致以誠摯的歉意。    近年來,由于社會不斷發(fā)展、轉型和調整,傳統(tǒng)生產生活方式開始發(fā)生轉變,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手工藝生產技術逐漸從我們的身畔消逝,傳統(tǒng)竹木等材質的生活用具也被批量生產的塑料制品取代,成為正在走向博物館化的“老物件”。通過對湖湘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的整理,我們在對其逐漸走向末路感到失落的同時,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優(yōu)秀傳統(tǒng)工藝技術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挖掘、整理和傳承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感。當然,必須強調和說明的是,盡管作者有過長期傳統(tǒng)民間生活的經歷,應該說對傳統(tǒng)生活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體會,但一方面由于湖湘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各地風俗風情多樣,另一方面目前國內關于民間生產生活用具的相關研究正處在起步階段,可供參考的資料尚不多見,因此,本書的編撰肯定還有很多不足,其中或有訛誤之處,亦祈請讀者指正。陳劍 焦成根2012年2月18日

內容概要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中獨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脈。特別是近代以來,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韜武略,叱咤風云,譜寫了輝煌燦爛的歷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為絢麗多彩,影響深遠。為弘揚湖湘文化、砥礪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決定編纂出版《湖湘文庫》大型叢書。

書籍目錄

一、湖湘古代生產生活用具概說
 1.石器時代
  2.青銅時代
 3.鐵器時代
二、湖湘民間生產工具
 1.農耕種植工具
 2.漁獵養(yǎng)殖工具
 3.副業(yè)營生工具
三、湖湘民間生活用具
  1.服飾穿戴用具
 2.廚炊飲食用具
 3.陳設起居用具
 4.交通運輸用具
 5.其他生活用具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湖湘文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價格小貴了點,哈哈。
  •   支持理由:自己寫作的書,對湖南民間生產生活用具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定價較高,原本目的并不是走市場銷售的。所以也不推薦購買。國內大部分省級公共圖書館會有,高校圖書館會有,湖南省內縣級以上圖書館、檔案館、大專院校圖書館都會收藏。有條件的朋友借來看,也就夠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