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史蒂芬·霍金 頁數(shù):全10冊
Tag標簽:無
前言
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追尋科學本身的原動力,或曰追尋其第一推動。同時,科學的這種追求精神本身,又成為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一種最基本的推動??茖W總是尋求發(fā)現(xiàn)和了解客觀世界的新現(xiàn)象,研究和掌握新規(guī)律,總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茖W是認真的、嚴謹?shù)?、實事求是的,同時,科學又是創(chuàng)造的。科學的最基本態(tài)度之一就是疑問,科學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的確,科學活動,特別是自然科學活動,比較起其他的人類活動來,其最基本特征就是不斷進步。哪怕在其他方面倒退的時候,科學卻總是進步著,即使是緩慢而艱難地進步,這表明,自然科學活動中包含著人類的最進步因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科學堪稱為人類進步的“第一推動”??茖W教育,特別是自然科學的教育,是提高人們素質的重要因素,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核心??茖W教育不僅使人獲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獲得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以及科學方法的熏陶和培養(yǎng),使人獲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獲得非與生俱來的靈魂。可以這樣說,沒有科學的“教育”,只是培養(yǎng)信仰,而不是教育。沒有受過科學教育的人,只能稱為受過訓練,而非受過教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科學堪稱為使人進化為現(xiàn)代人的“第一推動”。近百年來,無數(shù)仁人智士意識到,強國富民再造中國離不開科學技術,他們?yōu)閿[脫愚昧與無知作了艱苦卓絕的奮斗,中國的科學先賢們代代相傳,不遺余力地為中國的進步獻身于科學啟蒙運動,以圖完成國人的強國夢。然而應該說,這個目標遠未達到。今日的中國需要新的科學啟蒙,需要現(xiàn)代科學教育。只有全社會的人具備較高的科學素質,以科學的精神和思想、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作為探討和解決各類問題的共同基礎和出發(fā)點,社會才能更好地向前發(fā)展和進步。因此,中國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似乎可以說,科學已被公認是中國進步所必不可少的推動。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科學的精神也同樣地被公認和接受。雖然,科學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面,科學的價值和地位也更高了,但是,毋庸諱言,在一定的范圍內,或某些特定時候,人們只是承認“科學是有用的”,只停留在對科學所帶來的后果的接受和承認,而不是對科學的原動力,科學的精神的接受和承認。此種現(xiàn)象的存在也是不能忽視的。科學的精神之一,是它自身就是自身的“第一推動”。也就是說,科學活動在原則上是不隸屬于服務于神學的,不隸屬于服務于儒學的,科學活動在原則上也不隸屬于服務于任何哲學??茖W是超越宗教差別的,超越民族差別的,超越黨派差別的,超越文化的地域的差別的,科學是普適的、獨立的,它自身就是自身的主宰。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精選了一批關于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世界名著,請有關學者譯成中文出版,其目的就是為了傳播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思想,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精神和思想,從而起到倡導科學精神,推動科技發(fā)展,對全民進行新的科學啟蒙和科學教育的作用,為中國的進步作一點推動。叢書定名為《第一推動》,當然并非說其中每一冊都是第一推動,但是可以肯定,蘊含在每一冊中的科學的內容、觀點、思想和精神,都會使你或多或少地更接近第一推動,或多或少地發(fā)現(xiàn),自身如何成為自身的主宰?!兜谝煌苿訁矔肪幬瘯?/pre>內容概要
第一推動是23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的哲學用語。指一切事物最后的目的與運動的終極原因??茖W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追尋其固有的原動力,同時科學的這種追求精神本身又是人類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最基本的推動。人類是有希望的,正是因為被譽為自身主宰的科學精神,即“第一推動”。
第一推動——國內最早、影響最大的引進版科普叢書,一套由當代世界一流科學家撰寫的、倡導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科普佳作,被稱為“科學愛好者的精神家園”,已經走過了輝煌20年,成為了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首次挑選《第一推動叢書》已出版品種中最經典、最暢銷的10個品種(共計10冊),統(tǒng)一封面成套推出,便于廣大讀者購買,更值得收藏。
10冊的基本內容包括:
《時間簡史》(十周年增訂本)
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自1988年首版以來的十年歲月里,已成為科學著作的里程碑,在全球銷售已超過1000萬冊。首版內容介紹了宇宙本性最前沿的知識。微觀和宏觀世界觀測技術領域方面10年來的進展證明了霍金教授的許多理論預言。他為了把觀測的新知識介紹給讀者,重寫了前言,全面更新了原版內容,并新增了一章有關蟲洞和時間旅行的激動人心的課題。
時間有初始嗎?它又將在何地終結呢?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霍金教授遨游到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大統(tǒng)一理論、“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其出乎意外的含義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于方程式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作。她出于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杰出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xù)編》
史蒂芬?霍金教授的科學名著《時間簡史》是一項世界出版奇跡。其印數(shù)在1000萬冊以上,被翻譯成近40種語言文字。
現(xiàn)在,從獲獎電影記錄片《時間簡史》而產生了本書——《時間簡史續(xù)編》,不信反映了電影,而且在內容上有重要的大量的擴充。本書是為那些想要更多地了解霍金教授的生平其及學說的讀者而編的。
本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的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命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xiàn)了在他巨大的理論架構后面那位真實的“人”。他的母親與妹妹敘述他的少年時期及成年后的情景。中學同學及牛津物理系同學親密幽默地回憶他們在學校的懶散日子。牛津與劍橋的師長記得他是一位絕頂聰明卻不能忍受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年輕人。他的同學及物理學家同行描述了他們及霍金研究工作的一些觀念,顯示出霍金教授的學說備受尊崇。
《霍金講演錄》
這是一本有關宇宙和它的一位探索者的書。這位探索者不是別人,正是作者本人,劍橋大學的史蒂芬?霍金。他驚天動地的學說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宇宙的演化孕育出生命、思維和智慧,宇宙之于生命,猶如母親之于嬰兒。只要我們生活得稍微抽象一些,暫且忘卻一下世界的無聊,就能從宇宙這本大書中讀到真善美。
本書收集了13篇精彩的文章和1992年圣誕節(jié)BBC播出的會晤紀實。它們反映了霍金作為科學家、普通人、充滿想像力的思想家的不同側面。
《宇宙的琴弦》
B?格林是當今世界領先的弦理論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學思想與寫作融合起來。本書撩開了弦理論的神秘面紗,揭示了一個十一維的宇宙。那里,空間的纖維撕裂了又自己縫合起來,一切物質——從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觀的小能量環(huán)的振動中產生。
本書榮獲2000年安萬特科學圖書獎。從愉快的園中漫步到澆花龍頭上的螞蟻,為了說明現(xiàn)代物理學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實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本書的才情令人眩暈,也沒有哪本書像它那樣啟迪思想,愉悅讀者。它真是一部科學的杰作——一次愉快清心的現(xiàn)代物理學旅行,讓我們比以前離宇宙更近了……
《存在之輕——質量、以太和力的統(tǒng)一性》
幾乎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對自然界最深層次實在的理解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里已經有了重大改變、現(xiàn)在我們己非常接近于長期尋求的突破:自然界基本力的大統(tǒng)一。作為一位深受歡迎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弗蘭克維爾切克一直在這片新天地的舞臺上扮演主角。通過超越舊的物質和空間觀念,他詮釋了一個全新的發(fā)現(xiàn):物質是由幾乎無重量的單元構造的。純能量是質量的最終之源,維爾切克把這個發(fā)現(xiàn)稱為“存在之輕”但他向我們展示的遠不止這些、空間絕不是單純的容器,不是空無一物和被動的它是一種動態(tài)的網格——一種現(xiàn)代意義上的以太,網格要比任何“基本”粒子更基本;其自發(fā)活動產生并消滅著粒子這種對物質和“虛空”的新認識解釋了引力為什么那么微弱,并使自然界所有力的大統(tǒng)一圖像變得格外清晰。
本書是探索這些革命性概念的意義的第一本著作維爾切克向我們展示了迷人宇宙的全新圖像,并憧憬了基礎物理學新的黃金時代。
《終極理論之夢》
找尋大自然的終極理論是一場偉大的理性的歷險。終極理論的夢想激發(fā)了今天的許多高能物理學的研舞。雖然我們還不知道那終極理論會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還要過多少年才能找到它;但我們相信,我們已經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它的身影。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溫伯格為我們講述了對自然的統(tǒng)一理論的偉大追求,引導讀者從相對論和量子為學走到今天的超弦以及可能與我們同在的別的宇宙。
《物理學的困惑》
這是一本破天荒的書,著名物理學家斯莫林在書中指出作為所有其他科學的基礎的物理學迷失了方向。為什么物理學突然陷入了困境?我們能為它做些什么?
在斯莫林看來,一個主要問題出在弦理論:一個野心勃勃的“萬物之理”的藍圖。想要解釋自然的所有粒子和力,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弦理論憑它新奇的新粒子和平行宇宙抓住了公眾的想象力,也贏得了很多物理學家的心。但這是理論的陷阱:弦理論沒有一點曾被證實,也沒人知道如何去證實它。實際上,理論出現(xiàn)了無限多個形式,意味著沒有實驗能否定它。作為一個科學理論,它失敗了。但是因為它吸引了大量的資源,招攬了最優(yōu)秀的頭腦,嚴重傷害了在其他路線上追求的年輕物理學家,所以它也拖累了其他物理學的前進步伐。
《皇帝新腦》
這本巨著航行于科學定律之間。重新衡量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作者提出他對現(xiàn)代物理及人工智能的新看法,建議人們必須徹底改變時間與空間的觀念。作者以熟練的文筆向讀者顯示經典物理和量子理論的缺失,
他的理論推翻科學傳統(tǒng)而充滿了深遠有趣的推測! 本書曾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xù)許多星期。
《黑洞與時間彎曲》
本書是在嚴格的物理學原理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并結合了高度的想象,作者試圖超越人們目前的牢固知識而進入一個與我們地球的日常生活全然不同的物理世界,讀這本書能夠使我們學一些物理學方面的知識。很少有書像《黑洞與時間彎曲》那樣表現(xiàn)了科學的事業(yè):它打開了歷史的畫卷,描繪了物理學的奇跡和激動人心的發(fā)現(xiàn),更難得的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親歷者對科學風格和氣質的洞察。
《生命是什么》
諾貝爾獎獲得者埃爾溫?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它是為門外漢寫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實證明它已成為分子生物誕生和隨后DNA發(fā)現(xiàn)的激勵者和推動者。本書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識和物質》合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寫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來就使哲學家困惑迷離的問題,和這兩篇經典著作放在一塊的是薛定諤的自傳。通過對他一生的回顧和引人入勝的描述,提供了他從事科學著作的背景材料。作者簡介
《時間簡史》、《時間簡史續(xù)編》、《霍金講演錄》
作者: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忌日。他現(xiàn)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shù)學教授(這一教席曾由艾薩克?牛頓所任)。是當今世界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時間簡史續(xù)編》、《霍金講演錄》等。
《生命是什么》
作者:埃爾溫?薛定諤(1887-1961),奧地利物理學家。20世紀的前30年中物理學經歷了一次大革命,解決了微觀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問題。薛定諤生活在這個時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動力學,是量子力學的標準形式之一。薛定諤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獎。后來他的興趣轉向生命科學,著有《生命是什么》,為分子生物學的誕生作了概念上的準備。
《宇宙的琴弦》
作者:B?格林,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在牛津大學獲博士學位,曾是那的Rhodes學者。1990年,他來到康奈爾大學物理系,1995年被聘為教授,1996年到哥倫比亞大學任物理學和數(shù)學教授。他曾在20多個國家開過普及和專業(yè)講座,公認在超弦理論中有過許多開拓性的發(fā)現(xiàn)。他現(xiàn)在住紐約綺色佳。
《物理學的困惑》
作者:斯莫林,在哈佛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然后在耶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教書,后來去加拿大幫助建立了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他的作品有《宇宙的生命》和《通向量子引力的三條路》。
《皇帝新腦》
作者:羅杰?彭羅斯,當今世界最博學和最有創(chuàng)見的數(shù)學物理學家,現(xiàn)任牛津大學羅斯?玻勒數(shù)學教授,著有《皇帝新腦》《通向實在之路》等優(yōu)秀科普書。
《終極理論之夢》 作者:S?溫伯格
1933年出生,1954年畢業(yè)于康奈爾大學。1979年因弱電統(tǒng)一理論與格拉肖和薩拉姆分享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文學和科學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他的《終極理論之夢》、《最初三分鐘》、《亞原子粒子的發(fā)現(xiàn)》等書曾風行世界。
《黑洞與時間彎曲》 作者:基普?S?索恩(Kip
S.Thorne),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費曼物理學教授,曾與J?惠勒合著《引力》。1994年獲得美國物理學聯(lián)合會(AIP)科學著作獎。
《存在之輕》
作者:弗蘭克?維爾切克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赫爾曼?費施巴赫講座教授。2004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書《渴望和諧》曾榮登當年度《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書籍目錄
時間簡史續(xù)編
前言
譯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語錄
跋
小辭典
霍金講演錄
存在之輕
時間簡史
生命是什么
物理學的困惑
皇帝新腦
黑洞與時間彎曲
宇宙的琴弦
終極理論之夢章節(jié)摘錄
《時間簡史》第一章 我們的宇宙圖象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據說是伯特蘭?羅素)曾經作過一次天文學講演。他描述了地球如何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又是如何圍繞著稱之為我們星系的巨大的恒星集團的中心公轉。演講結束之際,坐在房間后排的一位小個老婦人起立說道:“你講的是一派胡言。實際上,世界是馱在一只巨大烏龜背上的平板?!边@位科學家露出高傲的微笑,然后答道:“那么這只烏龜站在什么上面的呢?”“你很聰明,年輕人,的確很聰明”,老婦人說,“不過,這是一只馱著一只,一直馱下去的烏龜塔??!”大多數(shù)人會覺得,把我們的宇宙喻為一個無限的烏龜塔相當荒謬。但是我們憑什么就自認為知道得更好呢?我們對宇宙了解了多少?而我們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宇宙從何而來,又將向何處去?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開端之前發(fā)生了什么?時間的本質是什么?它會有一個終結嗎?物理學中最近的突破,使我們有可能為其中一些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提供答案,而奇妙的新技術是實現(xiàn)這些突破的部分原因。對我們而言,這些答案也許有朝一日會變得和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那么顯而易見——或許也會變得和烏龜塔一樣荒謬,只有時間(不管其含義如何)才能裁決。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論天》一書中,就能夠對于地球是一個圓球而不是一塊平板這個信念提出兩個有力的論證。第一,他意識到,月食是由于地球運行到太陽與月亮之間引起的。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總是圓的,這只有在地球本身為球形的前提下才成立。如果地球是一塊平坦的圓盤,除非月食總是發(fā)生在太陽正好位于這個圓盤中心的正下方的時刻,否則地球的影子就會被拉長而成為橢圓形。第二,希臘人從旅行中知道,在南方地區(qū)觀測北極星,比在較北地區(qū),北極星在天空中顯得較低。(由于北極星位于北極的正上方,所以它出現(xiàn)在北極的觀察者的頭頂上,而對于赤道上的某觀察者,北極星剛好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痘艚鹬v演錄》節(jié)選六 我的立場作者注:1992年5月在劍橋凱爾斯學院的講演。這篇文章不是關于我信仰上帝與否。我將討論我對人們如何理解宇宙的認識:作為“萬物理論”的大統(tǒng)一理論的現(xiàn)狀和意義。這里存在一個真正的問題。研究和爭論這類問題應是哲學家的天職,可惜他們多半不具備足夠的數(shù)學背景,以趕上現(xiàn)代理論物理進展的節(jié)拍。還有一種稱作科學哲學家的子族,他們的背景本應更強一些。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失敗的物理學家,他們知道自己無能力發(fā)現(xiàn)新理論,所以轉業(yè)寫物理學的哲學。他們仍然為本世紀初的科學理論,諸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而喋喋不休。他們和物理學的當代前沿相脫節(jié)。也許我對哲學家們過于苛刻一些,但是他們對我也不友善。我的方法被描述成天真的和頭腦簡單的。我在不同的場合曾被稱為唯名論者、工具主義者、實證主義者、實在主義者以及其他好幾種主義者。其手段似乎是借助污蔑來證偽:只要對我的方法貼上標簽就可以了,不必指出何處出錯。無人不知所有那些主義的致命錯誤。在實際推動理論物理進展的人們并不認同哲學家和科學史家后來為他們發(fā)明的范疇。我敢斷定,愛因斯坦、海森伯和狄拉克對于他們是否為實在主義者或者是工具主義者根本不在乎。他們只是關心現(xiàn)存的理論不能相互協(xié)調。在發(fā)展理論物理中,尋求邏輯自洽總是比實驗結果更為重要。優(yōu)雅而美麗的理論會因為不和觀測相符而被否決,但是我從未看到任何僅僅基于實驗而發(fā)展的主要理論。首先是需求優(yōu)雅而協(xié)調的數(shù)學模型提出理論,然后理論作出可被觀測驗證的預言。如果觀測和預言一致,這并未證明該理論;只不過該理論存活以作進一步的預言,新預言又要由觀測來驗證。如果觀測和預言不符,即拋棄該理論?;蛘卟蝗缯f,這是應當這么發(fā)生的。但在實際中,人們非常猶豫放棄他們已投注大量時間和心血的理論。通常他們首先質詢觀測的精度。如果找不出毛病的話,就以想當然的方式來修正理論。該理論最終就會變成丑陋的龐然大物。然后某人提出一種新理論,所有古怪的觀測都優(yōu)雅而自然地在新理論中得到解釋。1887年進行的邁克耳孫-莫雷實驗即是一個例子,它指出不管光源還是觀測者如何運動,光速總是相同的。這簡直莫名其妙。人們原先以為,朝著光運動比順著光運動一定會測量出更高的光速,然而實驗的結果是,兩者測量出完全一樣的光速。在接著的18年間,像亨得利克?洛倫茲和喬治?費茲杰拉德等人試圖把這一觀測歸納到當時被接受的空間和時間觀念的框架中。他們引進了特色的假定,諸如物體在高速運動時縮短。物理學的整個框架變得既笨拙又丑陋。之后,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一種遠為迷人的觀點,時間自身不能是完全獨立的。相反地,它和空間結合成稱為時空的四維的東西。愛因斯坦之所以得到這個思想,與其說是由于實驗的結果,不如說是由于需要把理論的兩個部分合并成一個協(xié)調的整體。這兩個部分便是制約電磁場的,以及制約物體運動的兩套定律。我認為,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別的什么人在1905年都沒有意識到,相對性的這種新理論是多么簡單而優(yōu)雅。它完全變革了我們關于空間和時間的觀念。這個例子很好地闡明了,在科學的哲學方面很難成為實在主義者,因為我們認為實在的是以我們所贊同的理論為前提。我能肯定,洛倫茲和費茲杰拉德在按照牛頓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觀念來解釋光速實驗時都自認為是實在主義者。這種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似乎和常識以及實在相對應。然而,今天熟悉相對論的人,盡管人數(shù)極少,卻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必須不斷告訴人們諸如空間和時間等基本概念的現(xiàn)代理解。編輯推薦
《第一推動叢書?20周年精選本精選本(套裝共10冊)》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引進版科普圖書《第一推動叢書》中最經典、最暢銷品種的合集!匯集全球一流科學家的一流科普作品。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永恒經典。第一推動——少年的夢想,青年的目標,人生永遠的動力;第一推動——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發(fā)現(xiàn)宇宙的和諧與美麗。名人推薦
“鮮明而刺激……霍金先生無疑具有教師天賦,輕松幽默,擅長以日常生活的隱喻來詮釋極端復雜的主題。” ——《紐約時報》 “迷人而清澈……”光輝四射的巨作?!?——《紐約客》 童真好奇與天才智慧的結合。當我們領略霍金宇宙之際,為他精神的瑰麗所驚異。” ——《星期日時報》 “他機智而清晰地闡釋宇宙物理的奧秘,他擁有無與倫比的頭腦。” ——《紐約書評》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