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管成學、 趙驥民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張祖貴,張藜 著 頁數(shù):118
前言
十一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前院長、兩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紀,科學技術將以無法想象的速度迅猛發(fā)展,知識經濟將全面崛起,國際競爭與合作將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廣泛局面。在嚴峻的挑戰(zhàn)面前,中華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體、能、美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學生屆時將要肩負起民族強盛的歷史使命。為此,我們的知識界、出版界都應責無旁貸地多為他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F(xiàn)在,一套大型的向廣大青少年傳播世界科學技術史知識的科普讀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叢書》出版面世了。 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中國中醫(yī)研究院醫(yī)史文獻研究所和溫州師范學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協(xié)會的同志們共同撰寫的這套叢書,以世界五千年科學技術史為經,以各時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作緯,勾畫了世界科技發(fā)展的生動圖景。作者著力于科學性與可讀性相結合,思想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通過故事來講述科學發(fā)現(xiàn)的真實歷史條件和科學工作的艱苦性。本書中介紹了科學家們獨立思考、敢于懷疑、勇于創(chuàng)新、百折不撓、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他們在工作生活中寶貴的協(xié)作、友愛、寬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讀者從科學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學大師們的智慧、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驗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啟迪。從有關人類重大科技活動的故事中,引起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的密切關注,全面地理解科學,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在知識經濟時代理智地對待科學、對待社會、對待人生。閱讀這套叢書是對課本的很好補充,是進行素質教育的理想讀物。 讀史使人明智。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曾經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國的科技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涌現(xiàn)出張衡、張仲景、祖沖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時珍、徐光啟、宋應星這樣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家,而在近現(xiàn)代,中國具有世界級影響的科學家并不多,與我們這個有著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并不相稱,與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相比較,在總體上我國的科技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當今世界各國都把科學技術視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動力,把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當做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戰(zhàn)略方針。我國也不失時機地確立了科技興國戰(zhàn)略,確立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全民素質,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需要的創(chuàng)新人才的戰(zhàn)略決策。黨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比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創(chuàng)新體系。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我們需要一代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才。我真誠地希望這套叢書能激發(fā)青少年愛祖國、愛科學的熱情,樹立起獻身科技事業(yè)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爭當新世紀的優(yōu)秀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
內容概要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叢書·開風氣之先的科學大師:萊布尼茨的故事》以世界五千年科學技術史為經,以各時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作緯,勾畫了世界科技發(fā)展的生動圖景。作者著力于科學性與可讀性相結合,思想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通過故事來講述科學發(fā)現(xiàn)的真實歷史條件和科學工作的艱苦性?!妒澜缥迩昕萍脊适聟矔ら_風氣之先的科學大師:萊布尼茨的故事》中介紹了科學家獨立思考、敢于懷疑、勇于創(chuàng)新、百折不撓、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他們在工作生活中寶貴的協(xié)作、友愛、寬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讀者從科學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學大師們的智慧、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驗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啟迪。從有關人類重大科技活動的故事中,引起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的密切關注,全面地理解科學,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在知識經濟時代理智地對待科學、對待社會、對待人生。
書籍目錄
愛讀古典名著的孩童“難得”的博士宮廷幕僚廣交科學家定居漢諾威馬車中的學者熱衷于創(chuàng)建科學院“中國通”發(fā)明權引起的“戰(zhàn)爭”歷史真相計算機先驅完美的二進制思想破譯千古之謎制造“貴族”的學者凄清的晚年永不隕落的科學巨星
章節(jié)摘錄
愛讀古典名著的孩童 1652年;8歲的萊布尼茨被母親送入尼古拉學校,開始正式上學。當時學校里開設的課程有拉丁文、希臘文、修辭學、算術、邏輯、音樂以及圣詩、路德教義等,由于萊布尼茨在上學之前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因此在課堂學習中覺得十分輕松。同時,隨著知識的不斷增長,他對所學習的內容有著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感受和收獲,例如在閱讀詩歌、邏輯學、歷史著作時。他常常體驗到一種特別愉快的感覺。而且,在學習中他往往獨辟蹊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直至19世紀早期,在歐洲的大多數(shù)學校里,拉丁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能流利地讀、寫拉丁文是一位有教養(yǎng)的上層人士的基本素質,如同今日全世界的人以能讀、寫英語為榮一樣。因此,學習拉丁語是正規(guī)學校教育的必修課程。剛入學時,萊布尼茨的拉丁文學得不太好,尤其是使用起來不甚流暢。他想:能否找到一種學好拉丁文的方法呢? 一天,他從自己的臥室里翻到了兩本書,都與拉丁文有關,一本是古羅馬學者李維(公元前59—公元17)用拉丁文寫的《羅馬史》,另一本則是當?shù)厝R比錫馬斯教堂的音樂家、歷史學家塞圖斯·卡爾維蘇斯編寫的一部拉丁文歷史學辭典。手捧著這兩本書,萊布尼茨眼睛一亮。他一直對地理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又有拉丁文歷史學辭典,這不正是學習歷史和學習拉丁文的好方法嗎?他借助卡爾維蘇斯編的詞典,饒有興趣地學習李維的《羅馬史》。開始閱讀時,他在不懂的地方并不停下來沒完沒了地翻詞典,而是轉到能懂的地方去讀,以免影響閱讀的興趣和連貫性:讀完一部分后,再回過頭來查辭典解決生詞和不懂的地方。用這種方法,他反復地讀,最后終于把整本書讀完了。他又將全書的拉丁文生詞等仔細記下、背熟。過了一段時間,他再重新將書翻出來閱讀一反復數(shù)次,他終于將一部拉丁文《羅馬史》從讀不通到能漸漸明白,對其理解從知之甚少到差不多全部掌握。而且,他在閱讀和理解這部書的過程中,一方面享受到了獲得新知識的樂趣,同時拉丁文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高。 一次上拉丁文課時,他大膽地使用了自己閱讀的著作中的拉丁文知識,令老師和同學們大吃一驚。大家沒想到一向拉丁文學得不怎么突出的萊布尼茨能把握如此高深的內容。老師心存疑惑地問:“這些知識你是從哪兒學來的?”他如實相告,說自己依靠一部拉丁文歷史辭典通讀了李維的著作,并清楚而準確地講述了書中的不少內容。 萊布尼茨的老師一方面為他的拉丁文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而高興,同時又認為李維所寫的《羅馬史》過于艱深,不適合像他這樣年齡的孩子閱讀。這位老師很懂得教育方式,并未將自己_自勺擔心直接對萊布尼茨講,以免挫傷了孩子的進取心。老師找到萊布尼茨的家人,請他們注意不要過早地讓他閱讀學術性很深的著作,以免干擾正常功課的學習,建議他們最好讓萊布尼茨多讀一些為少年兒童撰寫的基礎入門書。 其實,萊布尼茨的家人一直很注意不讓他過早地接觸艱深的著作。當家人與他談及不要將精力花在閱讀像《羅馬史》這樣的著作時,萊布尼茨說李維的這部著作很適合他閱讀,并不覺得困難。正好,一位鄰居也在場,很支持萊布尼茨。這位鄰居是一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見多識廣的有識之士,認為老師和家長不應該禁止萊布尼茨讀那些能理解的著作,而應該因材施教,對能力超群的孩子要以多種方式支持、鼓勵,哪怕孩子的行為只顯示出很小的不平凡之處,也應該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使孩子的能力從小就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P11-14
編輯推薦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叢書》以世界五千年科學技術史為經,以各時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作緯,勾畫了世界科技發(fā)展的生動圖景。作者著力于科學性與可讀性相結合,思想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通過故事來講述科學發(fā)現(xiàn)的真實歷史條件和科學工作的艱苦性。 《開風氣之先的科學大師:萊布尼茨的故事》為其中一冊,由張祖貴、張藜編著。 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德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涉及的領域及法學、力學、光學、語言學等40多個范疇,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和牛頓先后獨立發(fā)明了微積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