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隨筆

出版時間:1995年5月新1版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作者:[英]喬治·吉辛  譯者:鄭翼棠譯,張若衡校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亨利·賴伊克羅夫特雜記》(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即《四季隨筆》)是1903年發(fā)表的一部半自傳體性質的小品文集,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日記中敘述一個隱士醉心于書籍、自然景色,與回憶過去生活。作者認為,生活與思想的樂趣,可以戰(zhàn)勝以往悲哀的回憶。吉辛在該書的“前言”稱亨利·賴伊克羅夫特是他的好朋友。據說此人以賣文度日,生活極其窮困。五十歲時,得到一筆遺產,使他終于擺脫了勞累的生活,遷居于??巳剜l(xiāng)下,遠離塵囂,在寧靜中度過晚年。他死后,吉辛將他在??巳厣顣r期寫下的雜記,整理成為文集。其實,亨利·賴伊克羅夫特并無其人,它是一本改名換性的自傳體日記。吉辛只是通過亨利·賴伊克羅夫特的自述,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吉辛自己窮困的一生,它對文學名著的愛好與追求,對于大自然和恬靜生活的向往,在書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作者簡介

喬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是英國小說家,散文家。他生于約克郡的威克維爾特,在伍斯特郡的公誼會教派寄宿學校及曼徹斯特的歐文斯學院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1876年因偷錢救助一個妓女犯了罪,被判處短期徒刑。后來,因朋友的的幫助,被遣送往美國,教語言課數(shù)月,在芝加哥過這窮困潦倒的生活,幾乎瀕于絕境。當時他曾寫過一些短篇小說投稿于《論壇報》。1877年返回英國后,還曾去德國學習哲學。雖然他是一個天賦很高,誠實、正直并有學問的小說家,但兩次不幸的婚姻(第一個妻子因酗酒而悲慘地死亡),使他整個一生淪為寫廉價小說的苦役者。
吉辛的主要小說有《新窮士街》(New Crub Street,1891)和《在流放中誕生》(Born in Eile,1892)(該書中男主角葛德文·碧克有一部分是作者本人的自述),還有《古怪的女人》(1893)。
貧窮對于人的腐蝕作用是所有吉辛小說的主題。他既不相信有產者的慈悲,也不相信無產者的反抗,從而陷入悲觀絕望之中。吉辛崇拜狄更斯,力圖師承其風格。他寫過《狄更斯的研究》(1898),該書有其獨特的見解。這本研究狄更斯的書,至今仍被認為是描寫小說家的好書之一。但他并不同于狄更斯,在揭露與批判現(xiàn)實社會時,對改良社會不抱任何幻想。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他繼承了前輩文學大師對環(huán)境、人物的典型描寫,又分析人物心理方面的特征。他的大多數(shù)小說都用具體而冷酷無情的素材來描寫,這使他不能贏得眾多讀者的歡迎,人們對他在寫小說方面的尊敬是有限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四季隨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2條)

 
 

  •     
        像每一個平凡的人所暢想的那樣,有一天可以無憂無慮自由追隨想要的生活,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人,甚至,離開塵世中約定俗成的日常軌道,像鳥一樣隨季節(jié)自由遷徙。當然,也可以哪里都不去吧,就在一座喜愛溫暖的房子里,吹吹春天的風,嗅嗅夏天的雨,春去秋來,安穩(wěn)度日。
        在英格蘭鄉(xiāng)下一所安靜古老的房子里,穿堂風帶來落葉松的自然芳香,晚年的羅夫特就在那兒靜靜等候,萬物歸來。他懷著無比安寧的熱忱住下來,他敞開半生為人的襟懷,溫情打量周圍的群山朝陽野花。他還有著并不怎么壞的獨特品味,那些沉潛在日?,嵥橹械募毠?jié)之美,就像英吉利海峽多霧潮濕的風,以一種超然的姿態(tài)逸出來。
        如果不是意外得到友人遺世饋贈的一筆資產,賴克羅夫特還在倫敦郊區(qū)過著衣食無著、流離無居的日子,靠著不太強壯的身體和也不怎么精明的頭腦,半輩子都沒遇到多好的機遇,短暫的快樂有過,希望也有過,可總歸無法擺脫自身生存狀況的局限和種種煩惱。就要進入毫無任何希望的晚年,峰回路轉,羅夫特才會帶著那樣愉悅而知足的心意,靜靜體味人生最后一個時期四季的安閑。
        在生命的最后或最好的時光里,最想以怎樣的方式度過?肯定有著不同的答案,羅夫特的選擇只是其中一種。讀喬治·吉辛的《四季隨筆》時,我還一直在想,為什么喬治要用心良苦地,虛構這樣一個小人物來實現(xiàn)他美好的心愿呢。中產階段不成么,小資不成么。嗯,這樣的疑問一直伴隨著我的重復閱讀,我翻來覆去糾結于這點困惑,妄想通過自己的猜度找尋到答案。
        一次又一次,他無限滿足地打量這座稱為“家”的房子,目光溫情而踏實,這樣的一切,該是多么知足。他就在這樣的一座房子里,身心迸發(fā)出源源的能量,滾滾流向春夏秋冬。對季節(jié)的敏感,對當下每一刻的愉悅,促使他聽從內心的召喚,發(fā)出最真實的自語。
        沒有刻意地對白,也無須渲染曾經的苦難和現(xiàn)在的幸福,一個人漂泊半生后將自己安放在喜愛的地方。更好的是,擁有了一座不大的好房子,房子里還有一位聲音輕柔、修養(yǎng)干凈的女管家吶。陽光明亮的前方,是閑閑的花壇和小菜園,再往前就是黛綠色的山谷和園地。
        “春光明媚之時,有多少人能在某個早晨發(fā)現(xiàn)自己非常安寧,以至能夠全身心地享樂天地間的壯美?”
        “的確,這就是我經常想到的關于真正幸福的方式——短暫的幸福與長久的幸福完全一樣令人滿足。我曾希望死前享受到沒有憂慮的自由,在一個我喜歡的地方獲得安寧。而這,我已得到了,即使只得到一年這樣的自由生活,我所獲得的享樂也并不比十年所獲得的少?!?br />     “今夜的風聲很大,雨水敲打在窗戶外。明日我醒來時,看到的將是冬日的天空?!?br />     這是《四季隨筆》隨處可見的性靈文字,也和那里的山谷一樣幽靜清新,充滿鄉(xiāng)野之趣。我喜歡吉辛筆下的漫漫細節(jié),對當下生活瑣碎的愛,也帶有超然的勇氣和視野吧。
       經年之后,我也愛上四季。愛上四季的微妙色彩更替,愛上身心沉潛于秋冬之間的幽微颯爽,更愛當一切來臨時,當下無知無覺地消逝又轟轟烈烈地呈現(xiàn),那是季節(jié)的回響。歲月的印跡。或許,我們也可以學會,用自然的維度面向生活,萬物有靈,且美。
      
  •      這是英國小說家喬治吉辛發(fā)表于1903年的半自傳性質的散文作品。同樣古老的是我手上這本書的版本,1986年售價1.40元,上面被前一任主人(據我娘辨認可能是我的某位姨媽)用紅筆或鉛筆作滿了記號,寫上了悲觀的感想。它是清理書柜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心想小本子很快便會略過。但由于暑假的散漫低效,這本書12W字的小開書,我拖了足足2個星期才看完。
      
       這完全不是一本僅僅寫景煽情的散文書,滿篇我只看到了作者對自身經歷的總結和對社會世界的認識。讀到這句話時(如下),我的態(tài)度也由起初的隨便翻翻轉變?yōu)檎J真品讀。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看看這個人又看看那個人,對人類的進展緩慢感到驚奇。現(xiàn)在,看一看人群大眾,我驚異他們進展竟這么神速?!?br />    如此一針見血卻輕描淡寫的句子,讓我不能不重新認識吉辛。
      
       吉辛身前身后都并不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如他所說“一生中經歷了許多幻滅后,無論怎樣說,一個靠誠實與能力獲得豐裕收入的作家是值得羨慕的少數(shù)人之一”,而他一身貧困潦倒賣文為生的經歷確實是頗為悲慘的。
       吉辛本身是冷眼看待這個世界的,百科對他有一句精確的描述,“他既不相信有產者的慈悲,也不相信無產者的反抗,從而陷入悲觀絕望之中。”他畢生生活的困頓也讓他時刻保持清醒,保持和這個世界的距離。他寫道,“上天對每個人都作了如下指令:你必須單獨地活著?!彼膊凰阋粋€悲觀者,他對于命運死亡人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生活的掙扎之下,我相信他內心是力保平和的。
       “不露面的命運,命令我生出來,扮演我的這個小角色,然后重歸寂靜?!?br />   
       這本小書觸動我的地方真不少。一個簡單而恰當?shù)谋扔?,一句點撥人心的見解,都讓我與這個并不偉大甚至息聲了的作家產生了共鳴。
       “試想一下:人生不過頃刻之事,大家溫順、滿足地離去吧,就像成熟的橄欖果從樹上掉落,應當感謝生育它的土地一樣,應當感謝生育它的橄欖樹一樣?!?br />    這是他筆下對死亡的態(tài)度。讓我想起近幾天香港一位前女星的死亡遺言,“這個是神的恩典,我的人生好圓滿,是好開心地走”,與吉辛所持的態(tài)度相同。讓我觸動的是“就像成熟的橄欖果從樹上掉落”,這個比喻。我當時產生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奇怪的是,于我這樣的比喻并不新鮮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也不是首發(fā),為何我獨獨讀到這里感到頓悟。我歸結為緣。
      
       有兩個簡單的比喻句也讓我驚艷。
       “這是未知力量的影響,這是寧靜,像黃昏露水掉在靈魂上面一樣的寧靜?!?br />    我讀到此,反復又讀了兩遍, 想象“露水掉在靈魂上”的“寧靜”,是多么的寧靜。
      
       “冬日陽光照耀----柔和的陽光恰似大自然夢中的微笑。”
       仔細體味這句話,就會發(fā)現(xiàn)是如此的精妙。
      
       好了,我也不像上語文課般咬文嚼字了。作者在書中描述了主人公五十歲得到一筆遺產后閑適的田園生活,看書看風景感受從未有過的閑暇。諷刺就在,吉辛死時46歲,有過2次不幸的婚姻,終生陷于貧困,寫廉價小說為生。這本書算是他自己一個羅曼蒂克的幻想。
      
       我最后想說,吉辛深愛寫作,但是寫作卻不能帶給他生活的保障。這無疑是對他巨大的煎熬和考驗。對于現(xiàn)實,他的表現(xiàn)是冷酷刻薄的,并不是他沒有憐憫之心,而是他看得更多更遠從而內心更平靜。
      
       他真心實意地說,“我一輩子的可怖的經驗使我認為:鼓勵任何男女青年去從事文學寫作生涯,無異于犯罪?!?br />    他卻也這樣寫著,“雖然我讀書比從前減少了,思考卻比從前增多了。然而,不能指導生活實際的思想,又有什么用處呢?也許,最好能不斷地讀書,把無用的自我丟失在別人心靈的活動之中?!?br />   
       是的,我現(xiàn)在所做的就是“把無用的自我丟失在別人心靈的活動之中”。
       感想其實挺雜,還有些“針砭時弊“的好句子來不及分享,感興趣的推薦自行閱讀。
      
  •       這是一部隨筆作品集。似乎作者寫作的目的都不是為了出版,只不過在生活是的最后幾年,作者在隱居之時的閑思。一個個片斷式的想法隨感。紛至沓來。然后以四季的劃分來暗喻人生。
        其實我想象中的退休生活也是如此,沒有什么追求,沒有什么理想,除了閑適和良好的閱讀外,一切似乎都是不必需要的。偷得浮生半日閑,而人生時時都是閑,那是多么的美好。而這種美好又是一生辛苦工作之后的休閑。又是多么的舒適。
  •     讀《四季隨筆》,有一種很自然的感覺,情情切切,悠悠綿綿,那么那么地自然。沒有太大的波浪不驚,沒有過多的憂傷不減,只是情到深處不忘至情,感人至深處不少打動人的地方。一本好書,莫過于此了?! ? “今天我站在那兒觀看收割莊稼的人們,產生了一種愚蠢可笑的羨慕?!辈环N莊稼的人羨慕農民勤勞樸實,而農村里的農民又羨慕城市的人享盡鉛華。這一句話不是很多人都會有的想法嗎?“多么愚蠢可笑的羨慕?。 痹贅銓嵉木渥涌赡芫褪沁@樣了,沒有矯揉造作的一絲一語,有的只是這個遭受苦難的老人的嘮嘮叨叨,卻讓人聽得如此順耳。   四季是多么自然的變化啊,在吉辛的筆下。難道你讀不出那種中的自然和清新嗎?還記得那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那日,陶淵明不也是這樣寫出來的嗎?或許,那日陶淵明也有這樣的心境,或者,那些日子正好吉辛也有這樣的心境,才使得兩者的心境離得那么近,近的幾乎讓人無法辨認。也許,那時那地,陶淵明就是吉辛,也許,吉辛就是陶淵明。誰還會真正去在乎呢?   “那個地點不再存在,它過去也只為我而存在?!奔?,那個苦命的老人,卻沒有抱怨生命不公的呻吟,有的也只是對生命的敬畏、熱愛。
  •     我以前在農村生活過,從農村出來的,自然對鄉(xiāng)村生活有不一樣的喜愛。
      
      可是如果現(xiàn)在讓我回到農村生活,我肯定不能再適應了,更談不上喜愛了。
      
      適應了繁華的生活,想要回歸寧靜,恐怕很難了,何況我又沒什么隱居的生活念想,何必走那個形式呢,想讓自己安靜的思考,只要心靜就可以了。
      
      近鄉(xiāng)情怯啊。
      
      從小就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概念(因為去世的太早了),同輩的兄弟姐妹都已長大,結婚的結婚,生孩子的生孩子,感情太生疏了,坐在一個桌上吃飯,竟然可以幾個小時不說話。。。。。
      
      唉。。。。。
      
      哪還有一起嬉鬧的快樂哦。
      
      當孩子變成大人,一切都是歷史了,看著可愛,卻沒有一點用處。
      
      也只有回憶才能給人一絲安慰。
      
      其實這本書并不是將鄉(xiāng)村生活的,也不一定是在鄉(xiāng)間隱居寫出的,也許只是我的一廂情愿,幻想成一個小山村的寧靜生活而已。只是突然就覺得安靜純樸的鄉(xiāng)村生活是可以平靜一個浮躁的人的,或者像我這樣處于不知所措的選擇人生走哪條路的人的。
      
      可是近鄉(xiāng)情怯,當我連最后可以依賴的地方業(yè)已不是那個躲避的天堂的時候,我還有選擇么?
      
      四季還在,只是我很累。
  •     哦對健康色vjcxvb小雛菊usdfsdfsdujdfb每股斯蒂芬基本面jkdbsf計算機罰款多少麻煩比賽的糾紛快速多變父母的包袱積分榜第三方便上帝發(fā)誓非是的基本的反倒是附近的說法打開房間斯蒂芬udhfjsdbf第三方的時刻將房貸首付isd對司法活動時輔導書的放聲大哭肌膚的風景是的復蘇的咖啡機斯蒂夫iefsdjfsdbfsgafsd的加快速度恢復艱苦發(fā)揮sudfsd.sd的。df.d...ds但是。電風扇的粉紅色大夫似的、是否收復失地、、 。的, 大夫似的分批所發(fā)生的法律斯蒂芬的山坡發(fā)生的方式f.sdfdfhdsjkfsfa.kdjfsdfishdio第三方iosdfhaklfsafasfsdf峰第三方、第三方速度、方式大夫似的、 速度發(fā)生的卡拉防輻射的粉紅色的房貸首付但是當時的說法都是分開了很多司機負對手交鋒大家看法司法鑒定試點省份iudsd IDF但雙方都是輔導書i地方的      :-O  地方斯大林咖啡館和京東方開個房但是反對更好的風景看法改變但是沒法打碎了發(fā)生的麻煩不是的ukfdskfb馬上到附近開設的部分都是美女風格使得發(fā)送旅客發(fā)送的
  •     "我本來就是一個憶舊的人,昨日長沙城大雨,無事,便想起原來常去的識字嶺青山舊書店,亦然念及書店主人“賀眼鏡”,此君長我許多歲,卻平和近人無溝通阻礙,現(xiàn)家藏的多數(shù)外國文學書籍多從此君處搜得?! 】上Т司缫堰h飄北京,書店也幾度易主,但仍然保持著原有風格,不大的平方面積里整齊陳列著黯淡陳舊的書垛,僅容1到2人進出?! 讨巍ぜ恋倪@本《四季隨筆》便是從簡易書架低層彎曲著身子搜出來的?! ∪魏我槐舅愕纳仙霞褔馕膶W翻譯作品我唯一的選擇標準便是要有好的中文語感。我買任何一本書都必須站著讀完一到兩段文字再做決定?! ∥蚁胛蚁矚g上了他開篇的這一段話,沒有任何語種所帶來的晦澀不便的障礙,他就我前一刻一直在內心沉寂想要說的話,那么親切,濃烈的情感就像春雨一樣滿含著潮濕,要破口沖出,卻依然有著某種慢慢才被人理解和懂得的酸澀。  我有一個多星期沒有動筆了,整整七天我什么都沒寫,甚至連一封信都沒寫。這樣的事在我的一生中,在我那焦躁不安,依靠艱辛勞動過活的一生中,我不是為生活而生活——如同所有人應當生活的那樣,而是在恐慌煎熬之下生活。  一個在平順中度過的天才也許會最終走向平庸。但是在這里我體味到為文人所維系生命的高雅的情節(jié),或為愛或為細瑣的愛好向往,或為平靜恬淡的生活,卻始終被內心熱烈的火焰包圍,形成贊美,這便成其為一生,顯得無法細說的苦澀被情感的主人幻化做文字便具有某種獨特的魔力。  我在公交車上看完這些文字,不是因為有輕視它的思想,而是常常被他的丁點發(fā)現(xiàn)和美好零碎的構想所牽動了放不下來?! ∮袝r我抬起頭,視線接觸到公交新村沿線的行道樹——一些在冬天褪去葉片的光禿的小葉楊,此時,就像在空間里被某種隱蔽力量劃花的玻璃,那些星星點點的綠色芽孢,它阻礙了我眼睛投去的方向,那些昨天我看見的房屋紅色外墻,變得不完成,他的文字里始終浸透出潮濕?! ∵@是一種無法擺脫的氣息,像春天的幕布漂浮著。他一直在說他的房子,一間讓人喜悅無法比擬的好房子,一條四季變化的道路,而在這中間鋪成展開卻是一些來往過去書,像他身邊晃動的女性的影子,他對她說,輕聲細語,柔情妙曼,我常常想這世界再沒有如此鐘情的男子了,一些永遠的初戀值得保留,而不因人世艱苦拖累而轉移,  而這確不同于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游者的遐想》,那種博大代表了被壓抑的宣泄?! ∥乙苍谛凶撸谛凶咧胁荒芡V瑰谙?,但我肯定我的小說絕不是只從人事出發(fā),所以它無所依靠的時候我知道內心卻持續(xù)在一種被沖破的力量當中。  "
  •     我本來就是一個憶舊的人。4月24日長沙城大雨,無事,便想起前些年常去的湘雅醫(yī)院左側的“青山舊書店”,亦念及書店的主人“賀眼鏡”——賀青山來。此君長我許多歲,卻平和近人與湖南文學文化圈內人士長期維持著一種特殊友好的情感。有時候覺得在他那里除了書本字畫的交易購買這種直接的目的而外,常常行走還能獲得意外的交流和人際驚喜,有一種文學回家的感觸。和省內著名詩人彭燕郊老師的相識便是得到了他推介牽線的便宜,現(xiàn)仍心存感激。我家藏的63000多冊外國文學書籍多從此君處搜得。
      可惜,此君早已于01年遠飄北京,書店也幾度易主,但仍然保持著原有風格,不大的平方面積里得到超值利用,整齊陳列著黯淡陳舊的書垛,僅容1到2人進出。
      喬治·吉辛的這本《四季隨筆》便是從簡易書架底層彎曲著身子搜出來的。任何一本算的上佳作的國外文學翻譯作品我唯一的選擇標準便是讀來要有好的中文語感。我買任何一本書都必須站著讀完一到兩段文字再做決定。
      我想我喜歡上了他開篇的這一段話,沒有不同語種再次翻譯所帶來的晦澀和陌生感,它就像我前一刻一直在內心沉寂著想要說的話,那么親切,濃烈的情感就像春雨一樣滿含著潮濕,要破口沖出,依然有某種慢慢才被人理解和懂得的酸澀。
      “我有一個多星期沒有動筆了,整整七天我什么都沒寫,甚至連一封信都沒寫。這樣的事在我的一生中,在我那焦躁不安,依靠艱辛勞動過活的一生中,我不是為生活而生活——如同所有人應當生活的那樣,而是在恐慌煎熬之下生活?!?br />   一個在平順中度過的天才也許會最終回到平庸。但是在這里我體味到了文人維系生命的唯一主宰卻是高雅的情感,細瑣的愛或磅礴自由的向往,或為平靜恬淡的生活,卻始終被內心熱烈的火焰包圍,也許我們始終不能看到(我們只是平庸的個體,愛恨都逐漸在規(guī)矩和壓力下趨于平淡。)形成贊美,這便成其為一生,(不痛苦,不自卑,不流棄)顯得無法細說的苦澀被情感的主人幻化做文字便具有某種獨特的魔力。
      我在公交車上看完這些文字,不是因為有輕視它的思想,而是常常被他的丁點發(fā)現(xiàn)和美好零碎的構想所牽動了放不下來。
      有時我抬起頭,視線接觸到公交新村沿線的行道樹——一些在冬天褪去葉片的光禿的小葉楊,此時,就像在空間里被某種隱蔽力量劃花的玻璃,那些星星點點的綠色芽孢,它阻礙了我眼睛投去的方向,那些昨天我看見的房屋紅色外墻,變得不完整,他的文字里始終浸透出潮濕。
      這是一種無法擺脫的氣息,像春天的幕布漂浮著。他一直在說他的房子,一間讓人喜悅無法比擬的好房子,一條四季變化的道路,而在這中間鋪成展開卻是一些來往過去書——像他身邊晃動的女性的影子,他對她說,輕聲細語,柔情妙曼。我常常想這世界再沒有如此鐘情的男子了,一些永遠的初戀值得保留,而不因人世艱苦拖累而轉移。而這確不同于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游者的遐想》,那種博大代表了被長久壓抑苦乏的宣泄。
      我也在行走,在行走中不能停止遐想,但我肯定我的小說絕不是只從人事出發(fā),從我們所感受到的這個世界投遞出星星點點的火光或悲激怒的責問,所以它無所依靠的時候我知道內心卻持續(xù)在一種被沖破的力量當中。用自然的維度面向生活,這是超然的瑣碎。我喜歡。
      
  •     坦然真切、發(fā)自肺腑的人生獨白
      
      人生是需要思考的。每個人無不對人生作這樣那樣的思考。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變得更加成熟,生活才有可能日趨完美。而社會也是在人們不斷的思考與探索中進步著,完善著。沒有思考的生活一定是蒼白無趣的。人是富有理智、充滿靈性的高級動物,怎么會沒有思考呢?所不同的,只是各自的思考方式、程度與結果等有別而已。我們每個人對于人生必然都有自己的認知與解讀。不過,看看別人是如何思考的,尤其看看那些在這方面給世人留下優(yōu)秀之作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的確不無益處。
      《四季隨筆》正是一部思考人生的書。我們從中不難讀到許多頗有價值的東西,發(fā)現(xiàn)很多亮點——這也是我在翻譯過程中所切身感受到的。自己翻譯過的書也算不少了,能把這部作品譯介給讀者是我的莫大榮幸。這既由于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價值,又因為筆者相信拙譯存在的價值(后面對此將有所提及)。我的翻譯是有選擇性的,不是只要能出版的書都翻譯。人生短暫,應該把寶貴的精力和時間用到刀刃上,用到自己喜愛的作品上。而本書,便是我所喜愛的作品之一,也是我的翻譯體系和計劃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吧。
      如前所說,這是一部思考人生的書。但作者的思考很特別,與很多人的都不同。而這也形成了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像我們許多人一樣,作者在他的人生途中艱難地工作過,拼搏過,掙扎過。他吃過無數(shù)的苦頭,遇到過太多的挫折,經歷過許多的世面。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經濟條件忽然得到改善,使他得以過上悠然自在的日子,不用再為生計奔波、發(fā)愁。在這個時候他脫身于社會之外,獨居一處,于一年的春、夏、秋、冬里,對人生作方方面面的思考。他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用旁觀者的眼光來觀察社會,觀察自己所走過的一生。所以他觀察、思考的角度是頗為特別的,不受生計、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他因此非常超脫,非常灑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寫出了這本“只為了滿足自我”的書。由于只為了滿足自我,讓自己高興,而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趣味——比如像作者以前寫的小說那樣――所以他便能無所顧忌地說出真心之話,發(fā)出肺腑之言了。此書的可貴正是在于它講出了作者心中的真話,而不在于講出了多少合理合情的事,盡管其中包含不少真知灼見。
      我們都知道說真話不易,生活在社會中,由于各種原因,人們在說話表達意見時往往會顧忌這顧忌那。所以真話就顯示出了它的珍貴。本作品正是一部講真話的書。書中的某些觀點看法不一定正確——其實世上任何人的觀點看法都不可能完全正確——但全都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坦然而真切。作者寫下這些話時,毫無顧忌,因為他只是為了滿足自我。本書原名為《亨利?賴克羅夫特日記》,既然是日記,就很帶有私人性?!凹冋妗笨峙率谴藭淖畲筇攸c,我們從中可以更加深入、真切、全面地看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多地了解到他所處的那個社會,以及社會中的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
      作者在回憶往事時,基調是灰暗的,悲愁的。這是因為作者不僅親眼看到,自己也深深體驗到,人們?yōu)榱私鉀Q生存問題必須付出多么巨大的艱辛!此種情況這位十九世紀的作家寫得極為深刻,他再一次道出了一個確定無疑的真理。既然是真理,必然就具有永恒性——在讀著這本書的同時,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看今天的社會,不同樣如此嗎?為了生存,每個人都必須有很大的付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吧铍y?。 比藗兘洺l(fā)出這樣的感嘆。這真是一個可悲的、殘酷的現(xiàn)實。人生一輩子,應該過得輕松快樂才是,但如果你的物質條件沒有達到一定水準,你永遠也輕松快樂不起來。要想真正過上幸福美滿、瀟灑自由的生活,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作者在他年輕時沒有做到,整天不得不為生計奔波,吃盡了苦頭。他對此充滿感慨,在終于跳出了那個為生存而操勞的大漩渦后,還對那樣的生活心有余悸,耿耿于懷。生存,生存,人為什么僅僅為了生存都如此艱難呢?這是本書留給我們的思考,或者說是筆者從中不斷得到的思考。其實這個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或面臨過的生存問題,絕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我面前,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普遍、太重大了,誰也逃避不了它,誰都要面對它,誰都要過這一關。只有在你覺得不為生存發(fā)愁的時候,沒有生存壓力的時候,你才會真正過得輕松自在,從而也才會真正享受到這“美好的人生”!我們不無遺憾和同情地看到,世上有不少人一輩子都“不得不”為生存辛苦地操勞,否則生活就會出現(xiàn)問題。我們多么希望天底下的人都能過得輕松快樂?。∮谑俏依斫饬俗髡叩谋^情緒,理解了他的愁悶與哀傷。無論如何,他的種種情緒與憂愁都是非常真實的,它們毫無掩飾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我們從中更多地看到一些積極的、有益的東西。作者不是要讓我們看到生活令人可悲的一面,他只是在毫無掩飾地袒露自己的心扉,真切地表露自己心跡,痛痛快快地把想說的真話向自己傾訴。他主觀上并沒有想到要告訴人們什么,只是我們可以從他這本內心的獨白中,更多地看到人生,了解人生——這必然是有好處的。其實無論什么事,別人怎么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態(tài)度。自己有怎樣的態(tài)度決定著自己有怎樣的人生,不是嗎?
      閱讀本書,我們還可以對英國的文化有更多的認識。作者經過多年的拼搏和掙扎后,冷靜地對它作了各個方面的思考,涉及生計,書籍,藝術,戰(zhàn)爭,英國人,英國的政體,貴族,人與宇宙萬物,科技,農耕,關于生與死,食物,等等,真可謂包羅萬象,堪稱英國社會的小百科。作者的思考是自由的,無邊無際的。我們仿佛隨著他的思緒,深入到他所處的社會。我們仿佛從那樣的社會中,又看到與自己這個社會的一些相似之處。于是我們對社會和人生有了更多的解讀。作者對有些問題看得深刻,比如科技的負面影響問題。他在書中指出:“我憎恨和害怕‘科學’,因為我深信在未來很久(如果不是永遠),它將成為人類冷酷無情的敵人。我看見它將生活中的一切質樸與優(yōu)雅和世上的一切美麗破壞。我看見它在文明的面具下恢復著野蠻。我看見它使人的頭腦變得黑暗,內心變得冷酷。我看見它給一個時代帶來了廣泛巨大的沖突……。”乍一看這似乎很可怕,聳人聽聞,但仔細想想,難道情況不是如此?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結果必定會相當嚴重。我們完全可以把作者的話看成是他向人們敲響的警鐘??茖W本來應該造福于人類,但無可否認在這個過程中它也帶來了災難。比如核武器的問題,已經日趨嚴重,甚至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還有克隆人的問題,也嚴峻地擺在世界的面前。正好前不久筆者在國家圖書館聽了一場演講,談的就是科學給現(xiàn)代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使我對此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果我們不尊重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過多地、超前地進行科技開發(fā),必將造成不幸的后果,這是誰也不愿看到的。
      作者一方面在悲愁中回憶過去,另一方面又熱情地抒發(fā)著對自己眼下的生活的滿足,使我們看到人生光彩的一面。人生本來就是多面性的,絕不是單調的。這時作者便從對大自然的抒發(fā)中,流露出他的喜悅之情來。他的文筆是很美的,讓讀者從中分享到他內心的快樂。這樣的地方比比皆是。既然把本書分成四季來寫,必然少不了對大自然的描寫,對美麗景色的贊頌。這里我們不妨先對此“領略”一下吧,為隨后的盡情欣賞作一鋪墊:“在這個炎熱的天氣里,我有時喜歡于強烈的陽光中漫步。我們這個島國的太陽從來就不熱得無法忍受,它在盛夏的狂歡中有一種壯美,令人喜悅。但在街道上卻是難受的;即便在那兒,凡是看見了陽光的人,天空的光彩也無不給各種普通的或丑陋的東西增添美麗。我記得曾在八月里有一個公假日,出于什么原因我全程步行穿過倫敦,意外地享受著一條條大街上荒無人跡的奇特景象,并隨即為感受到某種美而驚訝——只見在街上那普通的狹長景色中,在暗淡的建筑中,有一種我從不曾知道的嫵媚。那些深長清晰的影子,夏日里只有幾天才能見到,它們本身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落到沒有人的大路上時更是如此……”那情景,不是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嗎?
      
  •      《四季隨筆》歷來被認為是英國文學中小品文之珍籍。作者吉辛以隱士賴克羅夫特的自述,抒發(fā)了自己對文學名著的愛好與追求,對大自然恬靜生活的向往,是其坦然真切、發(fā)自肺腑的人生獨白。
      譯作洋溢著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深刻哲思的華彩,融入了譯者對人生、對自然、對財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與探索。
      
  •        整個早晨,臥在床上,手執(zhí)一本書,閱讀讓我感到沉靜。讀畢,向窗外望去,看到沒有情緒的天空。
        
         George Gissing的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中文書名被譯成《四季隨筆》,編輯稱它為《瓦爾登糊》的英國版,似乎有點言過其實。
        
         手中的版本是臺北出版社的。硬皮書面,潔白的書頁有一種大陸出版的書缺少的厚度。繁體字,豎版,獨特的風格。我喜歡的。
        
         只是對書中的翻譯頗為失望。拗口的詞匯和生硬的句式抹殺了原文的美感。閱讀,要忠于原文,尤其這種散文式的隨筆。
        
         書是以春夏秋冬為章節(jié),記錄的都是些瑣碎的細末。行走,閱讀,思考,衰老,死亡。
        
         作者是個徹底的自我主義者。大隱于市。
        
         為了這樣,那樣的原因他常常搬家,甚至連幾個住處都完全忘記。他與城市的喧囂格格不入。偶爾與人的接近使他受不了。他不得不走開。
        
         他獨愛寧靜。每天早晨醒來為沉靜而感謝上天。他喜歡在安靜的房間里,無所事事地坐著,仰望天空,看著地毯上的日光,隨著時光一分一秒過去而變化。
        
         他常常感嘆時間的流逝。他比實際年齡老得多。在不應常常想著失去青春的年歲里緬懷過去。在秋天溫暖安靜的日子散步,會突然停下腳步對自己說:我的生活過去了。
        
         他說,自由的人想到死的時候,比想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少。他常常想到死亡,于是他不自由。
        
         無疑,這本書是孤獨的人所寫,寫給孤獨的人。
        
         關于孤獨,使我想起《秀拉》中兩個女人的對話。
        
         ——我擁有我自己。
        
         ——孤獨,對不對?
        
         ——對。但我的孤獨是自己的。你的孤獨是另外的人的。由他人制造,傳遞給你的。二手貨的孤獨。
        
        四季循環(huán),永恒的輪回。不變的是只是生活的齷齪,還有孤獨的主題。那是可悲的真理。
        
         作者說,一定有精神和我類似的人。我想,他是對的。
  •      喬治·吉辛的《四季隨筆》是讀不下去了。雖然它是如此著名,可是中文版的翻譯,意思可以理解,讀起來卻十分拗口。這也是我極少讀外國散文的原因。然而看到這樣的句子,還是忍不住會心一笑:
      
       有天早晨我醒來,突然想到歌德和席勒的通信,我很急于要打開這本書,竟比平常早起了一點鐘。
      
      
  •     07年買了不少新書 這本的翻譯最讓人不敢恭維
       啰嗦 繁復 句子不通 差點連看完的興趣都沒有了
      想看的諸位還是在圖書館里借著翻翻再說 畢竟文字的高下是要親自評斷的 哈哈
  •     初讀喬治?吉辛《四季隨筆》的人,是料不到這書、這人牽扯到如許世事的,還以為,又是《瓦爾登湖》一類的“風清云淡”。若如此,就錯意了。
      
      的確,現(xiàn)代中國,喬治?吉辛是被當為英倫的陶淵明,引介過一番的。那位“苦茶老人”周作人,便和他切磋過茶道?!案鹦粒℅eorge Gissing)的《草堂隨筆》(Private Papers of Nenry Ryecroft)確是很有趣味的書,但冬之卷里說及飲茶,以為英國家庭里下午的紅茶與黃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樂事,支那飲茶己歷千百年,未必能領略此種樂趣與實益的萬分之一,則我殊不以為然?!保ā队晏斓臅?喝茶》)葉靈鳳在《喬治吉辛和他的散文集》、《達夫先生和吉辛》等文中,也大大表示了自己的心儀之情。還有那位施蟄存,也說他平生愛讀的兩本外國散文書之一,就是《四季隨筆》。
      
      “愛讀”吉辛的什么呢?若是茶道、文人買書、“悠然見南山”一類的,又合該魯迅罵了?!暗轿逅倪\動的時候,……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這之中,自然含著掙扎和戰(zhàn)斗,但因為常常取法于英國的隨筆(Essay),所以也帶一點幽默和雍容;寫法也有漂亮和縝密的,這是為了對于舊文學的示威,在表示舊文學之自以為特長者,白話文學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來明明是更分明的掙扎和戰(zhàn)斗,因為這原是萌芽于‘文學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但現(xiàn)在的趨勢,卻在特別提倡那和舊文章相合之點,雍容,漂亮,縝密,就是要它成為‘小擺設’,供雅人的摩挲,并且想青年摩挲了這‘小擺設’,由粗暴而變?yōu)轱L雅了?!保ā缎∑肺牡奈C》)
      
      魯迅說得好,“英國的隨筆”是“雍容,漂亮,縝密”的,若如此,在我看來,《四季隨筆》是不合這個英倫散文傳統(tǒng)的。英倫隨筆大家中,不管是在吉辛之前的——如查爾斯?蘭姆、德?昆西,還是與吉辛同時代的——如斯蒂文森,行筆都側重于城市生活;語體文白夾雜,有樂感,典雅;富于奇情幻想;雜學風格等等。而這些,恰是喬治?吉辛所短。他走的是一條師法狄更斯的文學路子,而且學狄更斯也罷,偏偏學的是后者不那么精髓的部分。
      
      喬治?吉辛一般被視為維多利亞后期重要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他一生寫過23部長篇小說,這些“社會問題小說”,除了一部《新格拉布街》,因為是談文人,還有些獨到外,大多乏善可陳。他的《四季隨筆》,名為“隨筆”(Private Papers這個詞是否譯為“隨筆”,尚存疑問),實則大多人認為是作者晚年所寫的半虛構性的回憶錄。其中內容固然也有“供雅人的摩挲”的“小擺設”的部分,但更多,則見出19世紀晚期一個破落文人的辛酸和不幸。周作人把《四季隨筆》譯為《草堂隨筆》,是有他的道理的,大概他從吉辛身上看到了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的影子吧。
      
      吉辛一生,為他的濟世情結吃盡了苦頭。年青時的他,頗像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五四”青年,懷抱一腔拯救勞工階層的熱腸,然而他不像郁達夫那樣能一邊寫勞工小說一邊追求“美人”,而是作了舍身的佛陀。他同情一個娼妓,認為是社會的罪惡,不惜偷錢救助她,自己的前程也因下獄而毀了,出獄后他執(zhí)意和這女人結婚,想讓她上進,結果以離異而告終。后來他又和一女工結婚,但這女人是個潑婦,他不堪其擾,最終逃避他鄉(xiāng)。他方明白自己“對痛苦的大眾的熱忱,只不過是化了裝的對于我自己受著饑餓的感情所表現(xiàn)的熱忱罷了”。他后來對勞工、對下層和貧窮產生了憎惡之情。這是一個不光把藝術也把自己的生活也獻身給下層的文人,但他并沒有得到拯救,不管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在《四季隨筆》中,我們看不到什么“雍容”、“漂亮”,看到的往往是賣文賣版權賣書為生的辛酸,對貧窮的計較和掙扎,對生活的無盡喟嘆。
      
      一個文人,如果他藝術判斷出錯,倒也罷了,如果他的道德感也錯了,“道德的和身體的過度吃力”,我們還有何言哉?人常言,“詩窮而工”,這自然是良愿,但沒人想想,“詩窮”而不“工”,對一個文人而言,是何種不幸。
      
  •      這本書已經買了有一段時間了,但是現(xiàn)在才開始看。很早就知道,這實在是一本好書,是我會喜歡的那種書。
      
       這是本小品文集,書的主題是寫“醉心于書籍、自然景色與回憶過去的生活”。這是我喜歡的閱讀基調,也是我喜歡的生活基調。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好好享受這樣的閱讀的話,那就需要一個與之配合的好的心境。但近來的我一直沒有這樣的好的心境,只是又不想再怠慢了它。
      
       看了一些評論文章,才知道原來喬治·吉辛的真實生活,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幸福和閑適。他的生活也算是充滿了諸多失敗的:生活失敗,婚姻失敗,連交朋友也是失敗的。他窮困一生,但始終保持著對文學的愛好與追求,對大自然和恬靜生活的向往。就是這本《四季隨筆》,他自己也評價也是渴望的成分多過回憶。所以,他的生活,并不像是書里描寫的那樣美好的。這讓我想起了我喜歡的“五四”女作家蘇雪林,和她的那本叫做《綠天》的美麗小書。
      
       《四季隨筆》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F(xiàn)在正是夏日,我打算從“夏”這個部分開始讀起。其它的部分,也準備留待正當季節(jié)的時候,去一一品讀。比如,到秋天的時候,我讀“秋”;到冬天的時候,我就讀“冬”;到明年春天呢,我就讀“春”。
      
  •     感覺是用金山快譯或相若的軟件硬生生轉過來的,當然大部分還可以原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別的好一點的版本呢?不是說中文翻譯本身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么?誰的造詣到了化境呢?
  •     終于看完了。。。不容易 。。3月份開的時候寫了下面的這段話,到最后我的看法仍然沒有改變。
      -----------------------------------------------
      喬治.吉辛的《四季隨筆》,由李霽野翻譯,世紀出版集團的版本,錯字已經到了不能忍的地步,況且我還剛剛讀到夏的部分而已。。此外翻譯的也十分讓人詫異,有些句子仿佛是被直接從切開的魚塊中拿來拼湊出來的魚形似的。僅僅拿我剛剛讀到的115頁這幾個句子來說,你就應當感覺出來,這是怎樣的一本彎彎曲曲的譯本:(以下為三段摘用)
      
      ……地方無論怎樣可愛,天空無論怎樣可喜,成為當時一個人的重要部分的心和血的精神,若不是有適當貢獻,這些外在的東西是不會有用的?!?br />   
      ……若是我隨著一時的沖動行事,有怎樣的機會會使我享受到記憶中所珍藏的另外一點鐘這樣時光呢?……
      
      ……那地方不再存在了;除了對于我,也向未存在?!?br />   
      
      此外還有一點(盡管自己也還不能完全做到),就是當同一個名詞之前冠有多個形容成分的時候(除了個別需要強調修飾語的情況下),應當盡力避免每一個都以“的”結尾,例如“ XX的XX的XX的某某”這樣的短語 ,會讓人讀起來有種不痛快的怨恨,很想砍掉那么多的“的”。
      -------------------------------------------
  •     李霽野譯的《四季隨筆》曾在1985年出版過,此次重版可以一慰網上不少讀書人的胃口。作為喬治·吉辛少有的隨筆作品(他的小說作品倒多,一生寫了22部長篇小說,3本短篇小說集),《四季隨筆》的題詞——賀拉斯的“像我們所祈求愿望的”值得留意,誠如喬治·吉辛自我評價的(“在我的其他無益作品隨著我的無益生命逝去時,這作品多半還會存在”),這部作品給他帶來了世界性的名聲,在英國隨筆文學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于喬治·吉辛所假托的窮文士亨利·賴克羅夫特過上了無數(shù)讀者“像我們所祈求愿望的”生活。告別賣文為生的艱難生活,微薄的遺產和安靜的晚年,讀書,散步,這些渴望如果說特別打動讀者,也許正在于它首先打動的是作者本人。
  •     1992年3月9日
      開始讀喬治-吉幸《四季隨筆》“春天”部分。此書又名《亨利-賴伊克洛夫特雜記》,是吉幸在1903年發(fā)表的一部半自傳體小品文集。“把書從架上取下一本來,便意味著要開始回憶了——多么生動的回憶......”我喜歡這樣的調子.
      
      1992年3月13日
      晨讀《四季隨筆》冬一章節(jié)。太陽升起,我已讀完了這本小冊子。
      
      ——————————
      還記得寫過一篇書評,發(fā)在那一年上海的青年報上。譯吉幸最好的,應該是梁遇春吧。一生襟袍未曾開的梁,自己的文章也弄得吉幸味了。
      
      
  •   這拗口么?我倒覺得很是順口啊
    民國文風嘛
  •   呃,我抽這句話出來,不是說它拗口,而是喜歡它(掩臉)。
  •   呵呵,不好意思地說,沒細看。我超喜歡這書,今天下地鐵后在地鐵站站了半天看這書(回家就光顧上網了)
  •   書是很好的,但翻譯真的不行,貌似有個舊版的翻譯還比較好
  •   同感同感??!
    我對自己喜歡的書很愛惜,從不在上面落筆。而這個譯本讓我大大失望和懊惱。原著想必文筆很美,但手上這個譯本,除了啰嗦,繁復,簡直還語病百出!幾次試過隨意翻開一個地方硬著頭皮讀下去,都不忍卒讀。終于忍不住動手在上面狠狠地批改圈點了幾頁,隨后棄置一旁! 單看看那個序寫的,后面那部分根本不是介紹吉辛,是干脆把吉辛對狄更斯小說的評論直接翻譯并羅列出來而已。
    不知道這書哪個版本比較好?現(xiàn)在暫無條件在圖書館里預先翻閱。
  •   恰恰相反,李霽野先生的這個譯本讀得我興味盎然,真的太美妙了,而且極富韻律感,同時能夠感覺到中文的音樂美和英文的韻律美,難得的佳譯!
  •   興味盎然啊 想像不出
  •   讀得很難過。作者譯文與作者一大堆的頭銜太不相稱。
  •   讓人有收獲的評論。謝謝。
  •   說得很對。哀嘆中折磨。
  •   我最近在讀的版本是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譯者是李健,個人感覺還可以。
  •   俺一直很喜歡李霽野的這個譯本,大學的時候借了圖書館的看,此后很多年都沒買到,最近才重印。很喜歡那種有點古氣,半文不白的感覺,今日漢語的習慣也許更流暢更直白,但是那種感覺沒有了。
    尤其是有一段話,印象深刻,很多年后還記得。大概是說: 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喧囂,我不愿在這日益增長的喧囂之上加上我的一份,就憑了我的沉默,我也為一切人貢獻了一種好處。
  •   其實李霽野的這個譯本,在許多詞語的選擇上,是非常準確而且古雅的。
    但有些表達不太符合現(xiàn)在中國人的閱讀習慣,也是事實。
  •   旅行的時候帶上的它。
    一開始覺得生硬,后來發(fā)現(xiàn),別有味道。
  •   很奇怪,我倒是非常喜歡這個版本。
  •   我也很喜歡這個版本。哈哈
  •   如何才算是好的翻譯?怎樣在保持原作的特點和符合現(xiàn)代中國人的閱讀習慣上找到平衡大概是所有翻譯人都會遇到的難點。我沒有讀過其他人的譯本,無從比較,也沒有讀過吉辛的原著,但是我可以感覺到李先生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是在盡力維持原作者的寫作特色。他的翻譯帶些古意,應該更符合吉辛的年代。
    沒想到現(xiàn)在還有這么多人讀這本書。
  •   這幾天我也正在看這本書,越看越覺不爽。annieyunliu同學說翻譯帶些古意,這個我不贊同。要古意,那是梁實秋、林語堂等那一群作家的語言特點。而李先生的翻譯感覺多是病句,似乎每句都是如此。
  •   個人感覺,翻譯或是文學者流,還是舊時譯的較好!建議多讀讀那些大家的作品,李霽野的譯本真的不錯,希望各位能耐著性子讀完!
  •   英語長句多啊,一的詞可以用N個從句形容。
    譯成中文,“的”也相當多,當然我也非常怨恨那么多的“的”
  •   1993年1月22日
    除夕夜,讀梁遇春譯蘭姆的《除夕》。太陽、和風、蒼穹、孤單的散步、青草、聚會、快樂的酒杯、燭光、爐邊的閑話、無害的自夸......
    1993年2月10日
    讀梁遇春《春醪集》。奇怪梁經歷平平,卻文章超特不凡。人謂他將有一樹好花開,可惜26歲就死了。又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   1993年9月5日
    偶得查爾斯-蘭姆編的《奧德賽的故事》。書中插圖是十九世紀英國版畫家斐拉克曼的手筆,簡筆白描,雍容典雅。還有一本介紹蒙田的小冊子。
  •   1994年4月20日
    ......所有這一切都深入我心,滋養(yǎng)了我,怎么也不會讓我厭膩,這些景物給我一種神奇感,使我夜行的擁擠的街道,站在河濱的人群里,由于感到有這樣豐富的生活而流下淚來。多好的句子!《伊利亞隨筆》的作者就是只寫下這樣一個句子,我也會喜歡他。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