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草莓圖騰 頁數(shù):255 字數(shù):1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需要為發(fā)明之母 其實我本來是不會做菜的。 還住在臺灣的時候,打開我的冰箱,里面通常只有白酒,啤酒、香檳、化妝品,少量水果、煙熏鮭魚或是火腿片之類的冷食。冷凍室里面有伏特加跟冰塊,好像還有冰袋,哭過了或喝醉了拿來敷眼睛用。廚房跟冰箱一樣冰冷,洗干凈一次,可以維持很久都是那個冰冷清潔的狀態(tài)。 那時候我最會做的料理,叫做泡面。肉骨茶面一包,加上新東陽扣肉罐頭,白飯,小白菜,打個蛋進去,就成了草莓牌豪華版泡面。有時候會煮到爛糊,全部的東西都融成一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樣,我也照吃不誤,還覺得很好吃,像是很美味的“噴” (閩南語的廚余)。 真的要做飯,大概也做得出來,只是不愿意把時間用在廚房里頭而已。怕什么呢?臺灣這個美食小吃的天堂,巷口要什么有什么,牛肉面大鹵面刀削面,肉圓飯湯,當歸面線,水餃鹵菜,虱目魚粥,蛋餅燒餅饅頭,米漿豆?jié){,自助餐,成酥雞,面包……簡直要什么有什么,付鈔票就行,還不必自己動手,方便得要命,誰還要自己折騰自己,從生鮮材料洗切剝割那樣由零開始? 到了多倫多以后,在臺灣被美食養(yǎng)得刁鉆的嘴巴,實在頂不住北美洲的中餐,什么都是又甜又酸的糖醋XX。難得去臺灣餐廳,一盤香腸切得薄薄如紙,幾乎像是人家切河豚生魚片那樣,薄到看得見盤子底下的花紋,七八塊加幣還要加稅,而且還只有幾片可以吃,全部合在一起恐怕還沒有半條黑橋牌香腸那么多。付那么貴的價錢,不知道吃的是香腸還是精美刀工。 都說文必窮而后工,對我而言,則成了“吃必窮而后工”:人大概也是因為窮,又愛吃,才不得不痛下苦工。經(jīng)濟不充裕,叫我付老價錢,吃水平以下的玩意兒,那股子怨憤也吞不下去,沒辦法,只好卷起袖子,洗手做羹湯。 人不光是在腦海里保留數(shù)據(jù)而已,鼻子跟口舌擁有更強的記憶庫。有時候早已經(jīng)忘了某個人,某些事,但是記憶并沒有消失,熟悉的氣味,可以清晰地叫人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而食物有更強的力量,我不記得童年的種種,可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第一次吃到冰淇淋又涼又甜的驚喜。咬一口綿軟腴香的肉粽,立刻把我?guī)Щ氐竭^去,腦海里面回蕩著近午夜叫賣肉粽那凄涼悠長的哭調,鼻子里幾乎可以嗅到空氣里面冰冷潮濕的冬意。 之所以學做菜,是因為自己不愿意吃得太差。一個人活著,吃喝玩樂都有一定的配額,無論如何,實在不愿意把我吃東西的配額,浪費在不好吃的東西上面。也因為身邊有撒嬌的朋友,苦苦思念臺式小吃,我才學會做很多自己其實不吃的東西,比如碗棵,而且做得還蠻像回事情。 還有一個原因,卻是在寫這本書的當兒才明白:我深深懷念家母,總在餐桌上試著復制出母親的味道,才能安慰愁腸。 后來在廚房里摸摸弄弄,變得很有樂趣,倒是始料未及的意外之喜。 民以食為天,歷史上有多少偉大的戰(zhàn)爭、起義跟革命,動機也不過就是餓急了的人民想要吃飽,因為人民連面包也沒得吃,瑪麗·安托尼內特不知民間疾苦的一句“那干嗎不吃蛋糕就好”,最終令她玉頭落地。 可是吃又不只是單純的口腹之欲而已,生命里有太多事是跟吃不能脫離關系的。過年時全家人熱鬧喜慶歡聚一堂吃年夜飯,生產(chǎn)完第一次吃到麻油雞的時刻,跟朋友一起吃的火鍋最美味;小兒子生平第一次吃到,了克力或冰淇淋時那又驚又喜的表情……一道菜不僅僅只是一道菜,還是生命中的某一個難忘瞬間。 有人說,食欲有驅動人生的力量。小時候不知道聽哪家的姑婆嬸母說過:“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碑斎?,到了今天,結婚不一定為了生活,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努力向上,賺錢打拼,為的不也就是穿衣吃飯、好吃好住嗎? 嘴饞的力量大啊。可以把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變成一個把廚房當做游樂場的業(yè)余煮飯人,現(xiàn)在居然又把這些在廚房里面的故事變出一本書來了,而這一切的起源,只不過是當年我吃不慣北美洲粗糙的中餐(現(xiàn)在移民多了,中餐水平不可同日而語)而已啊。 果真需要為發(fā)明之母啊。
內容概要
嫁了一個法國男人,育有三個頑皮小孩,在多倫多、巴黎、曼谷等多地生活過,興趣廣、心臟強的草莓圖騰當然有很多私家創(chuàng)意菜式。從天才烤白菜到青木瓜沙拉,從幾米鹵牛肉到極品布丁,到隨心所欲白粥到幸福法國吐司,從煎鮭魚到香煎豬排,菜式中有她對心愛之人的濃濃愛意,更有深刻纏綿的飲食記憶。烹飪是表達愛意的方式,廚房是家的靈魂。從書中你不光能學到新手也不會失手的中西創(chuàng)意菜色,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已為人妻,為人母,你一定會對草莓圖騰的文字深有共鳴。
作者簡介
草莓圖騰,成年女人。老法的愛妻,四個小孩的媽媽。
?。ü_你的,還是三個,看你注意力有無集中而已)
略識之無,不算知識分子。兼營家庭手工業(yè),寫字當說書人。
討厭鄉(xiāng)愿。對每個人都溫柔,等于對自己愛惜的人冷淡。
心臟很強。情愿聽毫無修飾的實話,也不喜歡糖衣包裝過的客氣說法。
興趣太多。幸好不至于玩物喪志(我無物可玩,無志可喪),對任何沒嘗試過的活動都有好奇心。
治家格言:得意事來,處之以淡。失意事來,處之以忍。
寫過幾本書:
《一輩子的戀愛》《那簡直不能叫做愛》《草莓的青春圖騰》《我不是好女生》
★草莓圖騰的博客:http://blog.pixnet.net/madamed
書籍目錄
前言 需要為發(fā)明之母
第一章:多倫多的味道
天才烤白菜
幾米鹵牛肉
第二章:巴黎好滋味
情人的飽嗝
排骨二三事
姐妹們的餐桌
圣誕牛肉面
馬鈴薯料理
別苗頭
極品布丁
湯湯湯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郁悶
續(x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郁悶
冷冰冰的圣誕
熱烘烘的新年
第三章:美味曼谷
青木瓜的遐想
隨心所欲白粥
清清爽爽沙拉
幸福的法國吐司
好心情煎鮭魚
兩條腿的皮夾
黯然銷魂醬汁之香煎豬排
苦澀又甜蜜的致命吸引力
藍莓芝士蛋糕的眷戀
【MENU】
奶油烤白菜
鹵牛肉
東坡肉
蔥燒排骨
四三二一排骨
印度炸排骨
豆豉蒸排骨
獅子頭
牛肉面
奶汁焗烤馬鈴薯薄片
奶油燉雞肉燴馬鈴薯
五彩什錦
極品布丁
高湯
馬鈴薯韭蔥湯
南瓜湯
洋蔥湯
珍珠丸子
螞蟻上樹
糖醋蝦仁
圣誕干貝
烤羊腿
青木瓜沙拉
白粥
蝦仁雞絲柚子沙拉
法國吐司
法式塔塔醬煎鮭魚
泰國風味牛肉葡萄沙拉
香煎豬排
巧克力慕斯
藍莓芝士蛋糕
后記 家的靈魂
章節(jié)摘錄
需要為發(fā)明之母 其實我本來是不會做菜的。 還住在臺灣的時候,打開我的冰箱,里面通常只有白酒,啤酒,香檳,化妝品,少量水果,煙熏鮭魚或是火腿片之類的冷食。冷凍室里面有伏特加跟冰塊,好像還有冰袋,哭過了或喝醉了拿來敷眼睛用。廚房跟冰箱一樣冰冷,洗干凈一次,可以維持很久都是那個冰冷清潔的狀態(tài)。 那時候我最會做的料理,叫做泡面。肉骨茶面一包,加上新東陽扣肉罐頭,白飯,小白菜,打個蛋進去,就成了草莓牌豪華版泡面。有時候會煮到爛糊,全部的東西都融合一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樣,我也照吃不誤,還覺得很好吃,像是很美味的“噴”(臺語的廚余)。 真的要做飯,大概也做得出來,只是不愿意把時間用在廚房里頭而已。怕什么呢?臺灣這個美食小吃的天堂,巷口要什么有什么,牛肉面大鹵面刀削面,肉圓飯湯,當歸面線,水餃鹵菜,虱目魚粥,蛋餅燒餅饅頭,米漿豆?jié){,自助餐,咸酥雞,面包……簡直,要什么有什么,付鈔票就行,還不必自己動手,方便得要命,誰還要自己折騰自己,從生鮮材料洗切剝割那樣由零開始? 到了多倫多以后,在臺灣被美食養(yǎng)得刁鉆的嘴巴,實在頂不住北美洲的中餐,什么都是又甜又酸的糖醋╳╳。難得去到臺灣餐廳,一盤香腸切得薄薄如紙,幾乎像是人家切河豚生魚片那樣,薄到看得見盤子底下的花紋,七八塊加幣還要加稅,而且還只有幾片可以吃,全部合在一起恐怕還沒有半條黑橋牌香腸那么多。付那么貴的價錢,不知道吃的是香腸還是精美刀工。 都說文必窮而后工,對我而言,則成了“吃必窮而后工”:人大概也是因為窮,又愛吃,才不得不痛下苦工。經(jīng)濟不充裕,叫我付老價錢,吃水平以下的玩意兒,那股子怨憤也吞不下去,只得咪咪媽媽的卷起袖子,洗手做羹湯。 人不光是在腦海里保留數(shù)據(jù)而已,鼻子跟口舌擁有更強的記憶庫。有時候早已經(jīng)忘了某個人,某些事,但是記憶并沒有消失,熟悉的氣味,可以清晰地叫人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而食物有更強的力量,我不記得童年的種種,可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第一次吃到冰淇淋又涼又甜的驚喜。咬一口綿軟腴香的肉粽,立刻把我?guī)Щ氐竭^去,腦海里面回蕩著近午夜叫賣肉粽那凄涼悠長的哭調,鼻子里幾乎可以嗅到空氣里面冰冷潮濕的冬意。 之所以學做菜,是因為自己不愿意吃太差。一個人活著,吃喝玩樂都有一定的配額,無論如何,實在不愿意把我吃東西的配額,浪費在不好吃的東西上面。也因為身邊有撒嬌的朋友,苦苦思念臺式小吃,我才學會做很多自己其實不吃的東西,比如碗粿,而且做得還滿像回事情。 還有一個原因,卻是在寫這本書的當兒才明白:我深深懷念家母,總在餐桌上試著復制出母親的味道,才能安慰愁腸。 后來在廚房里摸摸弄弄,變得很有樂趣,倒是始料未及的意外之喜。 民以食為天,歷史上有多少偉大的戰(zhàn)爭、起義跟革命,動機也不過就是餓急了的人民想要吃飽,因為人民連面包也沒得吃,瑪麗?安托尼內特不知民間疾苦的一句“那干嗎不吃蛋糕就好”,最終令她玉頭落地。 可是吃又不只是單純的口腹之欲而已,生命里有太多事是跟吃不能脫離關系的。過年時令家人熱鬧喜慶歡聚一堂吃年夜飯。生產(chǎn)完第一次吃到麻油雞的時刻。跟朋友一起吃的火鍋最美味;幼兒生平第一次吃到巧克力或冰淇淋時那又驚又喜的表情……一道菜不僅僅只是一道菜,還是生命中的某一個難忘瞬間。 有人說,食欲有驅動人生的力量。小時候不知道聽哪家的姑婆嬸母曾說過:“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當然,到了今天,結婚不一定為了生活,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努力向上,賺錢打拼,為的不也就是穿衣吃飯、好吃好住嗎? 嘴饞的力量大啊??梢园岩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變成一個把廚房當做游樂場的業(yè)余煮飯人,現(xiàn)在居然又把這些在廚房里面的故事變出一本書來了,而這一切的起源,只不過是當年我吃不慣北美洲粗糙的中餐(現(xiàn)在移民多了,中餐水平不可同日而語)而已啊。 果真需要為發(fā)明之母啊。
后記
家的靈魂 一個家的靈魂,在廚房。 每次到別人家,總是會先看廚房。廚房的感覺如果溫暖迎人,這個家庭的氣氛就不會太糟糕,我跟這家的主人大概也可以和睦往來。反之,如果廚房的“感覺”不對,經(jīng)驗告訴我,一個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廚房,通常伴有一個冰冷淡漠的家,而我跟主人相處起來,一定會處處踩到對方的腳指頭,很容易發(fā)生不愉快。 這個方法乍聽大概很武斷,不客觀,漏洞也很多,但卻是我多年經(jīng)驗累積下來得到的體會。不是說一個日日開伙的廚房,就表示家庭關系親密,也不是說我每個來往的朋友,廚房都很精美專業(yè),或者多有設計感之類的。這純粹是一種很主觀的直覺判斷,只不過很少失誤罷了。 我曾經(jīng)見過有些名家設計的廚房,裝潢的專業(yè)與美觀兼而有之,但感覺起來卻不太對勁:動線(建筑與室內設計的用語,指人在室內外移動的點連成的線)跟主人的習慣不合,家具的選擇是為了好看,而不是為了使用者的便利(一個身高1.55米的主婦,站在一個料理臺高度幾乎到她胸脯下方的廚房里是要踩高蹺操作嗎),精致美觀,但是冷冷清清,像購物目錄上的圖片,不是真的有人在使用,或根本就是擺出來拍照好看,“觀賞用”。 并不是說我只跟灶下高手交友,也不是說廚房一定要多么美輪美奐,一切都是一種“感覺”。有些人的廚房雜亂但不骯臟,有些人的廚房窄小擁擠堆滿東西,可是都無所謂,只要坐起來舒服自在,好像冬天的傍晚回到家,坐在習慣的老椅子上,套上一雙舊襪子或者舊拖鞋,一切都那么“對”,嚴絲合縫,適宜妥帖。 人是天生會說謊的生物(不要抬杠,我跟很多小孩泡在一起,這些小孩甚至不需要會講人話,就已經(jīng)會糊弄大人了),可是不管說話多么可以矯飾,有些東西卻是無法遮掩本心的,比方說瞳孔跟身體語言,因為不受大腦控制,真正是心之所想,行之所為。 廚藝是一種很難遮掩本質的東西,做菜的時候,胸中蘊涵著的是愛意還是厭惡的情緒,會在食物里面表現(xiàn)出來。我吃一個人做的菜,對這個人的性格就會有點粗略的知覺。是溫暖敏感,或是激烈躁進,大膽或是細心,都會在他做的菜肴里面,以一種無言的方式存在,彰顯著這些性格特質。這不是超能力,大抵算是在廚房浸淫日久,由認識而熟稔,從這個方向切進去認識人生而已。 家不管有多大,我跟老法或來訪的朋友最常坐下來的地方,還是在廚房。外面的客廳大得可以玩滑板車,通風良好,清潔的木頭地板光亮潔凈,可大家還是擠在廚房那張小桌子上抽煙喝酒聊天一起被烤箱的熱氣蒸得毛孔放大,覺得很是安逸閑適,好像最讓我們舒服自在的角落,就是在廚房里面。 老法跟我都來自一個“吃很重要”的文化,法國人的家常是客廳小但是廚房大,吃飯桌可比客廳的茶幾重要很多。吃飯永遠不只是吃飯而已,還是傳達情誼跟社交應酬的場合,餐桌上失禮遠此在客廳里面失言嚴重。 而我們華人的吃,更是意義深遠。你總經(jīng)歷過老一輩的人努力在你碗里添菜添得滿滿,飯菜堆成一座小山的場景吧?把客人子女當成填鴨來塞,就是長輩無言的表示愛意的方式。我們可能會不記得某個故事或某種語言,卻很難忘記小時候吃到的一碗紅燒肉,或是廚房里面蒸棵蒸糕飄散出來的香氣煙霧吧? 我的家是我的城堡,防御堅固,城門永不對陌生人開放,我也沒有打開大門做生意的念頭,所以我家餐桌會出現(xiàn)的菜肴,大抵就只會在親友之間流傳,有點像童話故事里面那只幸福的青鳥,聽過的人多,親眼見過的人少。 可是我并不是傳說,而是一個過著自己小小生活的人。我沒有辦法跟每位讀者交上朋友,邀請大家回來吃飯,希望借由這本小書,你也可以正確無誤地重現(xiàn)我家餐桌上出現(xiàn)的菜肴。我不能做給你吃,但可以教會你“我是怎么做的”。給你一條魚,可以一天吃飽。教會你捕魚,隨時要吃隨時去抓,一輩子都受用。 并非多么精致的美食,而是我做給家人朋友吃的家常菜,新手也不會失手的簡單菜色。做菜一點也不難,而且還很有樂趣,吃也是,尤其是有人分享的時候,美味加倍。 廚房,是一個家的核心靈魂所在,希望你也可以在你的餐桌上感受到我體驗到的那種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喜悅、祝福。
編輯推薦
《情人的飽嗝:煮出幸福滋味》收集了31道新手也不會失手的中西創(chuàng)意美食,讓百萬網(wǎng)友引頸期盼多年的——草莓圖騰,上菜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