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國平 頁數(shù):478
Tag標簽:無
前言
迄今為止,我的散文出過不同的版本和選本。其中,有三種是按時間順序的完整結集,即: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離》,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靜》,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這三種可視為其他所有版本和選本的母本,有了它們,就有了我將近二十年間所發(fā)表的幾乎全部散文。 在與原出版社的合約期內(nèi),在未作任何宣傳的情形下,本書在五年中印行了71000冊j我對這個成績深表滿意和感謝?,F(xiàn)在,在合約到期以后,我把本書略做修訂,重新出版。所做的修訂有三。其一,在初版時,匆忙交稿,許多文章是從原發(fā)表刊物上剪貼的,其中有一些不免被那些刊物的編輯做了刪改,此次均按原稿予以恢復。其二,由于《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一書己出版,刪去了從中摘錄的文字。其三,增補了當時遺漏的若干文章?! ≡谖业纳校緯鴮懽鞯哪鞘嗄暾媸且欢翁厥舛匾臍q月。那時候,我剛讀完研究生,以接近不惑的年齡迎來了遲到的青春,身上有使不完的勁,一切都仿佛正在開始,要在哲學的事業(yè)上有一番作為。然而,也是在此期間,在我的生活中發(fā)生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變故?;叵肫饋恚苍S正是那些變故迫使我暫時擱下我的學術計劃,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來思考令我困惑的人生難題。表面看來,這好像是一個外力把我從一條軌道上撞到了另一條軌道上??墒?,我因此脫離哲學的軌道了嗎?我相信沒有。在我迄今為止的全部生涯中,再也找不出這樣一個時候,我從哲學那里獲得了如此有益的幫助,為此我對哲學滿懷感激?! ”緯械奈淖执蠖鄬懹谝欢昵?,可以稱做舊文了。令我欣慰的是,仍有讀者喜歡這些文字,包括在那之后成長起來的一茬茬可愛的青年讀者。在這個喧鬧的時代,如我平凡之輩,所寫的東西在一二十年后還有人讀,很應該知足了。但我不會因此沾沾自喜,因為我心里明白,我的作品決無傳世的資格。我僅相信一點:一個人唯有真正為自己寫作,他的作品才會有比較長久的生命力。今后我無論寫學術著作還是文學作品,都仍要堅持這個原則。為自己寫作,也就是為每一個與自己面臨和思考著同樣問題的人寫作,這是我所能想象的為人類寫作的唯一可能的方式。
內(nèi)容概要
守望的距離》作者作品的讀者群廣涉青年學生、政界、企業(yè)界和文化界人士,作者在寫作時心中始終懸念著這些隱藏在人群中的今日的朝圣者,使他們少受人生困惑和精神欲望的折磨。書中深刻地指出,每一條朝圣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來的,每一個人正是靠著自己的孤獨的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tǒng)的,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其實就并不孤獨。
作者簡介
1949年生于上海,當代著名作家、學者。
主要作品:
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
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
隨感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內(nèi)在的從容》
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zhouguoping
書籍目錄
再版序初版序第一輯 存在之謎 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幸福的悖論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 自我二重奏 失去的歲月 探究存在之謎 永遠未完成第二輯 未知死焉知生 悲觀·執(zhí)著·超脫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 生命的苦惱和創(chuàng)造的歡欣 海德格爾的死亡觀 沉重的輕:虛無與偶然 父親的死第三輯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空地 從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沒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天才的命運 從“多余的人”到“局外人” 回歸簡單的生活第四輯 絢爛歸于平淡 人性、愛情和天才 詩人的執(zhí)著和超脫 哲學世界里的閑人 平淡的境界 “沉默學”導言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我的家園在理論和學術之外 ——答《中國青年》雜志第五輯 智者的心靈 人生貴在行胸臆 哲人隱語 智慧的誕生 孔子的灑脫 智者的最后弱點第六輯 淡泊中的追求 困惑與坦然 在義與利之外 尋求智慧的人生 平靜的心 玩物也可養(yǎng)志 習慣于失去 理想主義的絕唱 ——讀吳宓《文學與人生》 康德、胡塞爾和職稱第七輯 守望的距離 旅+游=旅游? 從擠車說到上海不是家 尼采與現(xiàn)代人的精神危機 何必溫馨 消費=享受? 何嘗失落 救世和自救 為了把這一頁翻過去第八輯 書與人生 人與書之間 哲學的魅力 哲學與隨感錄 為自己寫,給朋友讀 ——寫在《尼呆: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出版之際 活著寫作是多么美好 愛書家的樂趣 自己的讀者第九輯 愛的智慧 女性拯救人類 性愛五題 藝術·技術·魔術 現(xiàn)代:女性美的誤區(qū) 論怕老婆 家 女人和哲學 男人眼中的女人 調(diào)侃婚姻 寬松的婚姻 心疼這個家 愛情不風流 愛還是被愛?第十輯 人生寓言 人生寓言第十一輯 隨便走走 南游印象 街頭即景 重游廬山散記 車窗外第十二輯 對話和獨自 時光村落里的往事 ——藍藍《人間情書》序 懷念:今日的方舟 ——舒可文詩集《氏族樹》序 有這么一本書 生命的自娛和祝福 外行的感想 ——歐陽衛(wèi)民《儒家文化與中國經(jīng)濟》序 從與永恒》自序 世上并無格言家 ——《人與永恒》再版感言 《今天我活著》自序 不是我寫的 《迷者的悟》自序 發(fā)表《永恒的女兒》小引 真正的學術要有恒久性和世界性 ——《博士論叢》總序 撫慰學術的寂寞 《斷腸人在天涯》后記第十三輯 格言的本色 比成功更寶貴的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閑適:享受生命本身 對理想的思索 沉默的價值 論嫉妒 格言的本色第十四輯 讀元曲隨想 讀元曲隨想
章節(jié)摘錄
正如把非真正的存在、非真正的為死而在與真正的存在、真正的為死而在加以區(qū)分一樣,海德格爾把“懼怕”與“焦慮”加以區(qū)分。在這些概念之間存在著對應關系。“懼怕”是一種屬于非真正的存在的情緒。表現(xiàn)在死亡問題上,就是對死的懼怕,是一種非真正的為死而在的方式。而因為怕死,就更加執(zhí)著于日常生活中的在,更加沉淪于非真正的存在。懼怕總是指向某種確定的對象,為這對象所局限住,“所以懼怕與怯懦的人是被他現(xiàn)身于其中的東西執(zhí)著住的。這種人在努力回避此確定的東西時,對其他東西也變得惶惶不安,也就是說,整個變得‘昏頭沒腦’的了?!保ā缎味蠈W是什么?》)即如怕死,并非真正領會到死的本質(zhì)即虛無,而僅僅關注著死的現(xiàn)象,諸如臨終的痛苦啦,遺產(chǎn)的處置啦,身后家室的安排啦??傊?,死仍然被當做人世間的一個不幸事件來對待,失去了對人的真正存在的啟示意義?! 〗箲]卻不然?!敖箲]與懼怕根本不同”。它是一種真正的為死而在并且啟示著真正的存在的“基本情緒”。焦慮無確定的對象,當焦慮的情緒襲來時,人只是感到茫然失措?!拔艺f不出我對什么感到茫然失措,我就是感到整個是這樣”。在焦慮中,周圍的一切存在物都變得與己漠不相干了,消隱不見了。這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無家可歸的感覺。我們平時與萬物與他人打交道,以為這紛紛擾擾的身外世界就是自己的家??墒沁@時,突然升起一種隔膜之感,意識到這并非自己的家。那么,我們的家在哪里呢?根本就沒有家。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在這個世界的生存是毫無根基的,我們從虛無中來,又要回到虛無中去。虛無才是我們的家,可是以虛無為家,不正是無家可歸嗎?于是,通過這種突然襲來的不知伊于胡底的焦慮之感,我們就在一剎那間瞥見了虛無本身。所以,海德格爾說:“焦慮啟示著虛無?!薄绑w會到焦慮的基本情緒,我們就體會到此在的遭際了;在此在的遭際中,虛無就可被揭示出來,而且虛無必須從此在遭際中才可得而追問。”(《形而上學是什么?》) 與懼怕相反,焦慮所領會的正是死亡的本質(zhì)即虛無。在焦慮中個人的真正存在直接面對虛無,從而大徹大悟,不再執(zhí)著于日常生活中的在,個別化到自身上來。所以,“為死而在,在基本上就是焦慮”?! 『5赂駹栒J為,虛無是一切存在物的本質(zhì),可是,唯有人這種存在物能夠領會此種本質(zhì),從而優(yōu)越于一切存在物。反過來說,倘若人不去領會此種本質(zhì),那么他實際上就喪失了自己的優(yōu)越之處,把自己混同于其他存在物了。這就是沉淪。可是超越于存在物之上的傾向包含在人的本性之中,既然這種超越只能通過焦慮的情緒體驗來實現(xiàn),那么,人的心理中就必然包含著一種“原始的焦慮”。不過,“這原始的焦慮在存在中多半是被壓制住的。焦慮就在此,不過它睡著了。”(《形而上學是什么?》)“真正的焦慮在沉淪與公眾意見占主導地位時候是罕有的?!保ā洞嬖谂c時間》第40節(jié))當然,被壓制住不等于消失了。人盡管不自覺地試圖靠沉淪于日常生活來逃避虛無,逃避深藏在他本質(zhì)之中的無家可歸狀態(tài),但是虛無和無家可歸之感常常暗中緊隨著、威脅著他?!敖箲]可以在最無痛癢的境況中上升?!保ā洞嬖谂c時間》第40節(jié))“原始的焦慮任何時刻都可以在此在中蘇醒,它無需靠非常事件來喚醒。它浸透得非常之深,但可能發(fā)作的機緣則微乎其微。它經(jīng)常如箭在弦,但真正發(fā)動而使我們動蕩不安,則是極稀少之事?!保ā缎味蠈W是什么?》)在人的一生中,真正被焦慮之感震動,窺見虛無之本體,不過是“若干瞬間”。受此震動的機緣,與其說來自外界,不如說發(fā)自內(nèi)心。這是一種貌似無來由的突發(fā)的感觸,其來由實際上深藏在人的本性之中。而且,在海德格爾看來,焦慮體驗之多少、早晚和強弱,簡直取決于個人的優(yōu)秀程度,反過來也成了衡量個人的優(yōu)秀程度的標準。這種體驗愈多、愈早、愈強烈,就表明個人的存在愈為真實,他愈是保住了真實的自我。與此同時,焦慮取得了超凡入化之功,它向個人啟示虛無之本體從而把個人“從其消散于世界的沉淪中抽出來了”?! ∷摹〈嬖诘谋瘎 『5赂駹栕悦ㄟ^“真正的為死而在”來為個人謀劃一種真正有意義的存在狀態(tài),他獲得了什么結果?讓我們來清點一下: 死表明存在的真正根基是虛無,我們被虛無拋出,又將被虛無吞沒; 我們平時囿于日常生活,對存在的這種毫無根基的狀況視而不見,只在某些突如其來的焦慮的瞬間,才對此有所領悟; 一旦有所領悟,我們就先行到死中去,把自己嵌入虛無中,從而發(fā)現(xiàn)平時沉淪于日常生活之無稽,力求超越日常生活,實現(xiàn)自己獨特的自我。 可是,究竟怎樣實現(xiàn)自己獨特的自我,或者用海德格爾的話說,怎樣“真正地領會選擇向著不可超越的可能性延伸過去的那些可能性”呢?在這方面我們得不到任何指示。我們只聽說,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把自己從沉淪中抽出來,也就是擺脫物質(zhì)世界和社會生活領域,靠焦慮的神秘情緒體驗聚精會神于自身存在的意義??墒且粍t焦慮的體驗不是召之即來的,人一生中只在某些預料不到的瞬間才有此種莫名的體驗;二則當這種體驗襲來時,物質(zhì)世界和社會領域都隱去了,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自我直接面對絕對的虛無。此情此景,還有什么可能性可供選擇,存在的意義何在? 問題出在哪里呢? 至少可以指出兩點: 第一,當海德格爾把虛無視為存在的根基時,他已經(jīng)事先認定了存在的悲劇性質(zhì)。毋庸諱言,對于能夠意識到無限的有限存在物來說,人生的確具有深刻的悲劇性質(zhì)。然而,這并不妨礙我們在人生的范圍之內(nèi)(而不是在人生的范圍之外,即在虛無中)肯定人生,謳歌人生,為人生尋求一種意義。海德格爾也許是試圖這樣做的。他似乎想說,在虛無的背景下,就格外需要為人生尋求一種意義??墒?,他把立足點放在虛無,而不是放在人生,因而為人生尋求意義的努力注定會失敗?! 〉诙?,有限的個體生命要為自身的存在尋求一種意義,除了從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中尋找之外,還能從哪兒尋找呢?毫無疑問,個人需要的滿足,個人能力的發(fā)展,本身有自足的價值,但是這種價值只有在社會生活中才能夠?qū)崿F(xiàn)。而且,個體生命是易逝的,類卻是永存的,因而個人存在的意義歸根到底還要從個體與類的統(tǒng)一中去尋求。海德格爾把社會生活領域完全視為一個異化的領域,把個人從類中完全孤立出來,這樣,既抽去了個人自我實現(xiàn)的內(nèi)容和條件,又使既然個人必死其生存的意義何在這樣一個問題沒有了著落,難怪他只能從個人稍縱即逝的神秘的情緒體驗中去發(fā)現(xiàn)存在的意義了?! 『5赂駹柕乃劳鲇^歸結起來就是:對死的領會把人從人生中拔出來,投入虛無之中;把人從社會中拔出來,返回孤獨的自我。孤獨的自我在絕對的虛無中尋找著自己,這就是他對死亡問題的抽象思辨的形象圖解。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他試圖從死亡中發(fā)掘的積極意義是虛假的,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則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悲觀主義哲學。
編輯推薦
所謂超脫,并不是超然物外,遺世獨立,而只是與自己在人世間的遭遇保持一個距離。有了一個距離,也就有了一種看世界的眼光。一個人一旦省悟人生的底蘊和限度,他在這個浮華世界上就很難成為一個躊躇滿志的風云人物了。不過,如果他對天下事仍有一份責任心,他在世上還是可以找到他的合適的位置的?! ∈赝叩穆氊熓牵号c時代潮流保持適當?shù)木嚯x,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恒的價值,瞭望和關心人類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