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往事(上下)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頁數(shù):690  
Tag標簽:無  

前言

拿著《口述上?!娪巴隆愤@部書稿,感到十分欣慰。它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和現(xiàn)代上海研究中心的幾位同志編輯整理,以口述訪談的形式,反映了新中國上海電影界的人、事和史。其真實的史實記錄方式、嚴肅的研究方法和生動可感的文字表現(xiàn)形式,讓我們感到特別的親切;同時它也會對今后文化史、電影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并給那些關注電影文化的普通讀者帶來閱讀的樂趣和啟示。作為城市大眾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電影與上海這座城市的發(fā)展息息相關,而新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環(huán)境的風云變幻,也都在解放后上海攝制的電影中得到了生動的再現(xiàn)。作為新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流派,上海電影及其歷史遭際反映了上海乃至中國的變遷。它既是摹寫和記錄新中國政治風云、社會百態(tài)和文化跌宕的真實畫卷,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歷程中在對社會文化引領能力方面成敗經(jīng)驗的見證。目前,各地編撰出版的有關電影方面的資料、論文、專著、圖冊等,很是不少了,雜志、報紙和網(wǎng)絡媒體上,電影題材也是熱門得很。尤其是電影誕辰百年的時候,各類電影方面的書涌出來很多,上海電影作為中國電影最重要的部分,也在這些介紹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像這本《電影往事》這樣用口述的形式對建國后上海電影發(fā)展的情況作介紹的,則沒看到。它在學術上可以為上海口述史的發(fā)展、為上海電影發(fā)展建國后階段的研究,作一些填補,在實踐上也有助于對上海電影的歷史與現(xiàn)在的考察和解讀。這是有價值的。作為中國電影發(fā)展歷程的見證者,我雖有很多想法,但畢竟不是專搞電影理論研究的,故而無法也不便對這個過程作權威性的梳理和評判。有很多人會比我做得更好。但我很幸運,作為一名電影工作者,作為在一線的實踐者,曾有過許多與上海同行交流、合作的機會,其中也包括這本書里接受口述采訪的很多老友們,還有那些已隨風而逝的故人。我愿意借著這本書,表達我對上海影人們深切的敬意,和對那些優(yōu)秀的上海電影的深切懷念。我看見過他們的艱辛和努力,知道它們的誕生來之不易,所以我對其尤為尊敬,雖然從今天的審美眼光來看,它們多有缺憾。這同時也是我愿意在此留一筆的原因,我希望那些沒有經(jīng)歷過、看見過的人,希望所有熱愛電影、熱愛中國電影的人,都能抱這份尊敬,來看我們的電影、電影人和電影的歷史。

內容概要

  《電影往事:口述上海(套裝上下冊)》試圖通過口述史的方式,對建國后上海電影自身的發(fā)展同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的聯(lián)系進行分析,力圖通過對建國后多部上海電影的獨特解讀,通過當事人的真實還原和個性敘事,來考察當時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對電影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及影片內容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再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尤其在電影這一大眾文化傳媒中發(fā)揮作用的歷程,以使人們從中窺見和提煉一些成功經(jīng)驗和可鑒之失誤。采訪對象均為親歷影事之影人,口述所涉也均為影人所親歷之影事。自本課題立項后,課題組成員先后咨詢、拜訪相關影人、專家等60余人,口述資料最終成文者49篇。

書籍目錄

序/謝鐵驪故事片湯曉丹:我和我的軍事題材影片采訪整理:藍為潔、王嵐王為一:重回上海拍電影采訪整理:王嵐徐桑楚:解放初上海電影業(yè)的接管和公私合營采訪整理:王嵐、文青顧也魯:我的那些影壇兄弟姐妹們采訪整理:陳文平、張琪張瑞芳:《李雙雙》前后的我采訪整理:王嵐孫道臨:從演軍人角色開始轉型采訪整理:藍為潔、王嵐秦怡:學演工:灰兵采訪整理唐明牛謝晉:最重要的是把中國電影搞上去采訪整理:陳文平、王嵐、張琪祝希娟:《紅色娘子軍》讓我成熟采訪整理:王嵐王丹鳳:不拍電影,也有很多事要做采訪整理:王嵐仲星火:銀幕上的故事采訪整理:崔江運、余志成、王嵐黃宗英:“角色的種子”采訪整理:陸其國、王嵐梁波羅:“小老大”伴我一生采訪整理:羅銀勝、王嵐沈寂:電影是藝術創(chuàng)作,不是宣傳品采訪整理:王嵐王煉:《枯木逢春》從話劇到電影的創(chuàng)作過程采訪整理:祁谷、王嵐于洋:我和上海電影的淵源采訪整理:王嵐呂其明:我的音樂人生采訪整理:王嵐、徐有威謝芳:陳荒煤建議我去拍《舞臺姐妹》采訪整理:王崗楊在葆:在電影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采訪整理:王嵐曹雷:《春苗》誕生的前因后果采訪整理:王敏、王嵐宗福先:從《于無聲處》開始……采訪整理:王嵐陳清泉:見證上影改革發(fā)展難忘那人那事那時采訪整理:陳文平、王嵐沈耀庭:我拍《405謀殺案》采訪整理:羅銀勝、王嵐嚴順開:到現(xiàn)在,人們還叫我阿Q采訪整理:王嵐吳貽弓:我的電影里也有政治采訪整理:王嵐潘虹:我的人生定格在銀屏上采訪整理:余之汪天云:主旋律電影要藝術化,藝術影片要提升主旋律采訪整理:王嵐任仲倫:讓新世紀的上海電影重新成為上海的文化名片采訪整理:唐旻紅戲曲片袁雪芬:對這兩部電影作品,我都有很不滿意的地方采訪整理:唐曼紅、梅梅王文娟:越劇“林妹妹”的塵世風雨采訪整理:唐曼紅邵濱孫:《羅漢錢》和《星星之火》,讓我從舞臺跨入銀幕采訪:金雪苓、褚伯承、唐旻紅整理:褚伯承藍流、楊觀復:為名導當助理,歷滬劇變影戲采訪:徐建剛、金雪苓、褚伯承、唐旻紅整理:褚伯承孫逸民:劇院改革使滬劇頻出精品、走上銀幕采訪:徐建剛、金雪苓、褚伯承、唐旻紅整理:褚伯承張清.沈仁偉:《星星之火》中有一群最生動最感人的工農(nóng)兵形象采訪徐建剛、金雪芩、褚伯承、唐旻紅整理:褚伯承美術片段孝萱:攝影天地水墨人生采訪整理:宋曉東嚴定憲:猴王初問世采訪整理:宋曉東曲建方:走向世界的“阿凡提”采訪整理:宋曉東張旻源:我離不開心愛的動畫事業(yè)采訪整理:宋曉東科教片劉詠:中國科教片的三次高潮和兩次彎路采訪整理:唐旻紅羽奇:科教片可以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生產(chǎn)力,它不是沒有市場采訪整理:唐旻紅杜生華:科教片的興衰和走向跟社會政治的關系非常密切采訪整理:唐旻紅、舟舟紀錄片黃寶妹:從紡織勞模到藝術性紀錄片主角采訪整理:倪超英、唐旻紅羽奇:為世界紀錄片之父伊文思協(xié)拍《愚公移山》采訪整理:唐旻紅譯制片蘇秀:最喜歡的作品沒有公映,真的是很遺憾采訪整理:唐曼紅梁沈修:蘇聯(lián)電影在中國的跌宕命運采訪整理:唐旻紅曹雷:他們說,第一扇給他們打開的通向世界的窗戶是譯制片采訪:許春輝、唐曼紅整理:許春輝喬臻:唯有譯制廠始終都有業(yè)務,大家很羨慕采訪:唐曼紅、郭煒整理:郭煒李國慶:中國的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熱及《佐羅》熱采訪整理:唐旻紅童自榮:我一生從事的是自己最喜歡的一份工作采訪:許春輝、唐旻紅整理:許春輝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早在1944年夏,我在重慶北溫泉“中華教育電影制片廠工作”時,有一天,廠長李清悚領了陶行知先生來會見我。陶先生當時已經(jīng)在離北溫泉不遠的草街子小鎮(zhèn),在萬分艱苦的條件下,為難童創(chuàng)辦了一所半農(nóng)半讀的育才學校。這一位我素所聞名欽佩的人民教育家送給我一本《武訓I先生畫傳》。他希望我有機會能夠把武訓一生艱苦辦義學的事跡拍成電影。當時“中教”并沒有攝影棚和三十五毫米電影設備,自然無拍攝的可能。我懷著很大的興趣細讀了那一本段繩武主編、孫之雋繪畫的《武訓先生畫傳》,深深地為武訓“行乞興學”的獨特事跡所感動,特別是他終身賣藝討飯、為窮孩子辦不收費“義學”,那是一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我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電影題材,當時就根據(jù)“行乞義學”這一‘主線,草擬了一個幾百字的劇情梗概,夾在筆記簿里,準備慢慢地作合乎情理的藝術加工,構成一部電影的輪廓。我于1949年2月起加入昆侖影業(yè)公司。當時“昆侖”正在拍攝《三毛流浪記》和積極籌拍趙丹、吳茵合演的《烏鴉與麻雀》,《武訓傳》暫難推上拍攝日程。1950年1月初的一個晚上,昆侖影業(yè)公司請了夏衍、于伶和陸萬美三位當時“上海電影事業(yè)管理處”黨的領導同志到“興業(yè)大樓”任宗德的公寓來,由我口頭把修改后的《武訓傳》的主題思想和劇情場次細講了一遍。趙丹和鄭君里也對修改方面作了補充發(fā)言。我回憶到,當時夏衍同志曾提到“武訓不足為訓”之語;于伶同志也曾說,老解放區(qū)模范教師陶端于的題材頗好;陸萬美同志(他是第一次接觸我編寫的《武訓傳》劇本的)聽完了我講述主題構思和劇情之后,建議我把電影的開場和結尾,原有以一個“老布皈”在武訓出殯時對他孫兒講武訓興學故事的藝術形式。

后記

中國的上海的電影,從輝煌與艱厄中來,通過見識和觀察它的過程,再看看如今電影院中令人眩目的排片表,看看我們手中無所適從的遙控器,誰能說我們的歷史不在進步?我們的文化不在發(fā)展?但我們仍然需要回頭張望,需要更多的人去傾聽歷史的回音,閱讀文化的記憶?!犊谑錾虾!废盗袇矔半娪巴隆保瑲v時三載,得以面世,正是為了這種需要。本書試圖通過口述史的方式,對建國后上海電影自身的發(fā)展同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的聯(lián)系進行分析,力圖通過對建國后多部上海電影的獨特解讀,通過當事人的真實還原和個性敘事,來考察當時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對電影創(chuàng)作的影響以及影片內容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再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尤其在電影這一大眾文化傳媒中發(fā)揮作用的歷程,以使人們從中窺見和提煉一些成功經(jīng)驗和可鑒之失誤。采訪對象均為親歷影事之影人,口述所涉也均為影人所親歷之影事。自本課題立項后,課題組成員先后咨詢、拜訪相關影人、專家等60余人,口述資料最終成文者49篇。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讀者看到我們的嚴肅和認真,我們對于歷史的嚴肅而認真的態(tài)度,對于歷史上的人和事的尊重。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周圍的人,所有的支持和參與者,都同樣懷抱著這種態(tài)度。本書作為《口述上海》這一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與上海市現(xiàn)代上海研究中心組織實施的叢刊性系列叢書之~種,為保證其品質,在課題立項、組織采訪、編輯出版等方面都得到了單位的全力支持。2005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原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馮小敏任上,課題獲得正式批準立項并開始啟動。其后的進展過程中,俞克明、顧明、俞惠煜、徐建剛等領導和叢書編委會的各位成員,都為本書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幫助。編委會副主任徐建剛更是直接領導參與了本書的策劃、組織、咨詢、采訪以及終審定稿。王嵐、唐曼紅、宋曉東分別承擔了故事片部分,戲曲、科教、紀錄、譯制片部分和美術片部分全部口述采訪的聯(lián)絡組織和文檔編輯整理,并查閱了大量文獻檔案,為入選口述選取相關圖片資料、添加注釋和鏈接。唐曼紅承擔了全書統(tǒng)稿,宋曉東承擔了全書影像資料的技術處理和修復工作。姚吉安則跟蹤了部分攝影攝像。這里尤其要感謝的是謝鐵驪先生,以一位老影人對中國電影的深情和擔當,欣然為本書作序。還有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盧秋田,國家文化部李新、張煦,中國電影出版社副總編李夢學,中國文聯(lián)張德生,中國電影資料館任建英、王天競、張彰,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止靜,上海市文聯(lián)祖忠人,上海電視臺秦敏,上海越劇院黃德君,東方國龍影視動畫有限公司許妍紅,以及王元化、馬福龍、童志強等諸位專家前輩都給予了我們許多具體的幫助。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長、總編包南麟,政治編輯部主任劉芳和責任編輯童亮、美術編輯陸弦等諸位先生,更是以出版人特有的識見、判斷和專業(yè)素養(yǎng),支撐并提升了我們的成果,且為本課題獲得上海文化發(fā)展基金會的出版專項資助付出了積極的努力。所有這些友人,他們的熱情,他們對電影的熱愛、對中國文化事業(yè)的關注,都令我們深為感動,更復自勉。而給予我們最多的,令我們感念最深的,仍然是本書的主角——這些熱情接受我們采訪、向我們真誠追憶電影往事的影人們。影人,作為知識界之一群集,總會在他們的職業(yè)生涯甚至是人生過程中,不斷地做著理想與存在之間的對話。這些過來人,這些歷經(jīng)風浪的影人,他們的懇切、執(zhí)著、明朗,他們對電影和電影所依托的這個世界的熱愛,以及由這種愛升華出的那份平和、真摯乃至天真,都讓我們感動。為此,我們傾聽,而后記錄,不僅為對抗遺忘,也為記錄思想。今天,當我們在歲月淘洗過的經(jīng)驗敘事里得以重新認識“中國電影”后的今天,我們深感,連記憶的深邃都難以追躡,何況那源于記憶的深隱的意義和思想,何以體察?所幸,自己還能夠傾聽和閱讀,即使浮游于表面。但來自傳統(tǒng)、來自活生生的歷史中的人的敘述,仍然會挾帶著博大、深沉而堅韌的文化意識和文化遺傳,穿越群陵阻隔,漫向我們的心靈,無由抵擋。這是可以“感知”的傳統(tǒng),而不僅是從故紙堆中“獲得”的傳統(tǒng)。這便是它可留存、可紀念的價值所在。作為一種傾聽和閱讀的經(jīng)驗,的確是純個人的,無法復制,也無法轉讓。我們無須勸誘眾人皆來傾聽和閱讀,但我們仍然會繼續(xù)行走,往歷史的深處。我們自覺這是對于歷史應有的道德,和對于前輩應有的態(tài)度。本卷所整理的口述實錄采用答問形式,基本保存口述采訪過程的真實氛圍,還原口述者的語言個性和表述風范,包括那些附著于頁下的注釋和文末的鏈接,均緣出于此。以上,并非歷史研究者的所謂“觀點”,僅為訪者、編者私下的一點感念。我們不是客觀超然的學者,而只能成為薩依德所稱的“業(yè)余者”,因此,我們無法因固守專業(yè)性而無所動心。但我們希望因我們的努力,有更多的人為電影的歷史而動心,為這些影人所親歷的往事而動心,為本書動心。

編輯推薦

《電影往事(上下)》讓我們傾聽歷史,我們記錄思想。張瑞芳:電影成功的重要標準,就是既要把握政治上的平,還要在藝術上表演精湛。謝晉:最重要的是把中國電影搞上去,說別的都沒用。袁雪芬:很多人從沒看過越劇,因為這部電影,從此成為了忠實的越劇觀眾。秦怡:成為新中國的文藝工作者后,首先碰到的考驗是怎樣演好工農(nóng)兵。吳貽弓:《城南舊事》這個本子,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活。喬臻:當時唯有譯制廠還留在上海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大家都很羨慕,感到很神秘。海上影人,純粹的心靈獨白,紅色經(jīng)典,真實的歷史還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電影往事(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