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3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托馬斯·哈里斯 頁數:448 字數:337000 譯者:孫法理
Tag標簽:無
前言
將惡行變成藝術 《漢尼拔》中譯本序 周黎明 《漢尼拔》是這個系列的第三部,更是《沉默的羔羊》的續(xù)集,萊克特和史達琳再度作為男女主角交鋒。但是,喜歡《沉默的羔羊》的讀者或觀眾,很多人對于《漢尼拔》的小說或電影均頗有不滿,因為人物的搭檔只是表面現象,作者的關注點有了較大的轉移。 在《沉默的羔羊》中,萊克特和史達琳屬于互補的“雙簧”,“野牛比爾”更多像一個劇情的設置,為他倆的見面提供了借口。到了《漢尼拔》,萊克特和史達琳的惺惺相惜上升為一種繾綣之感,萊克特不忍心傷害史達琳,而史達琳也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救萊克特于危難。其實,故事開場時,史達琳事業(yè)遭遇挫折,而遠在意大利的萊克特居然來信“深表同情”,可見他們的關系非同一般,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中文里面的“冤家”二字套用在他們身上最合適,他們是對手,但互相欣賞,甚至心心相印,按照劇情的暗示,差不多是在往男女情深的方向邁進?! ∪欢?,真正有趣的搭配是萊克特和梅森·韋爾熱。他們屬于“同色調”搭配,如同張藝謀在《英雄》和《十面埋伏》中玩的綠色背景配綠色戲服,從“合并同類項”中挖掘戲劇效果,其難度遠高于反差型。萊克特曾經是韋爾熱的心理醫(yī)生,他用催眠術誘導后者把自己臉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喂了狗,甚至吃掉了自己的鼻子。韋爾熱醒來后,發(fā)誓要抓獲萊克特,并拿他來喂野豬。這兩個變態(tài)佬的斗智成了本書的出彩篇章。 如果說《沉默的羔羊》把萊克特從配角升到主角,那么,《漢尼拔》開始把他從反角向正角轉移。在我們普通人看來,萊克特和韋爾熱的變態(tài)兇殘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區(qū)別,但作者顯然不這么看,他給了萊克特一個童年經歷,使得他的行為有了外在的理由。說實在,這個借口很俗套,不僅在史達琳身上用過,在美國幾乎到了濫用的地步,什么人犯罪都喜歡歸咎到童年的不幸遭遇,老美將這類開脫之詞統(tǒng)稱為“心理瞎掰”(psychobabble)?! ∥乃囎髌酚幸惶鬃约旱膬r值體系,跟現存的法律或道德不完全對應。比如說,韋爾熱誘奸兒童,他的父親靠不光彩的手段發(fā)家,串通白道黑道……這些都是文藝道德觀(即“詩的正義”)所不能容忍的,當然本身也是違背法律和道德的;相比之下,萊克特的罪行卻處處體現著他的“品味”:他本身具有超級的文藝鑒賞力,不然怎么能夠隱姓埋名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藝術博物館當館長;他不能容忍平庸,他吃掉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的笛子演奏員,是因為那人的水平太臭!……他令人聯想到中國歷史上的酷刑,其發(fā)明和使用者不是為了簡單的懲罰,甚至不是為了殺一儆百,而是為了享受那種剝皮剮肉的變態(tài)心理刺激。心理健康的人實在無法想象那樣的恐怖場景怎能產生快感,但顯然,人的內心世界有這等需求和沖動,不然,殺人全都會像納粹屠殺猶太人似的以效率作為最高境界?! “褲h尼拔描寫成溫文儒雅的“藝術家”,很多人可能難以接受,但暴力可以表現為藝術,這是確信無疑的。在張徹的影片中,姜大衛(wèi)等人扮演的男主角通常會死得很慘,但又很藝術,在電影畫面中詭譎壯美,充滿英雄氣概。后來發(fā)展到吳宇森的子彈芭蕾舞,其實也是暴力美學的延續(xù)。暴力(尤其是極度的暴力)是一種可怕的對象,它包容了弗洛伊德學說中人的生存和死亡兩種相反相成的本能,將人們稍縱即逝的極端念頭加以鋪陳、夸張,并配上了適當的“合理性”。這種手法跟《拯救大兵瑞恩》所開創(chuàng)的極端寫實是背道而馳的,它能“美化”暴力,同樣也能起到宣泄作用,將罪惡的念頭“引爆”在安全的文藝替代品中?! ±椎吕?middot;斯科特導演的《漢尼拔》電影版深得原著的靈魂,借助佛羅倫薩這個歐洲文藝復興的圣地,將最陰暗卑鄙的思想和行為渲染成美妙的鏡頭,如同意大利歌劇一般。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相對比較“寫實”的史達琳反而較為遜色,難怪朱迪·福斯特不再續(xù)演這個角色。朱麗安·摩爾是一個稱職的演員,但光彩奪目的依然是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萊克特,他從聲音到眼神都散發(fā)出一種難以言傳的磁力,他有一種特殊的處理臺詞的方法,尤其把每句話的最后一個音節(jié)變得玩味無窮?! ∮捌慕Y尾跟原著有很大的不同,也許是出于影像化的考慮,也許是編導跟原作者有不同的理念。但有一點是相同的:無論是字里行間,還是光影閃爍,虛構的惡魔或可以被塑造的富有魅力,讓人流連忘返。這是生活和藝術的一大區(qū)別。
內容概要
《漢尼拔》是這個系列的第三部,更是《沉默的羔羊》的續(xù)集,萊克特和史達琳再度作為男女主角交鋒。但是,喜歡《沉默的羔羊》的讀者或觀眾,很多人對于《漢尼拔》的小說或電影均頗有不滿,因為人物的搭檔只是表面現象,作者的關注點有了較大的轉移。 在《沉默的羔羊》中,萊克特和史達琳屬于互補的“雙簧”,“野牛比爾”更多像一個劇情的設置,為他倆的見面提供了借口。到了《漢尼拔》,萊克特和史達琳的惺惺相惜上升為一種繾綣之感,萊克特不忍心傷害史達琳,而史達琳也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救萊克特于危難。其實,故事開場時,史達琳事業(yè)遭遇挫折,而遠在意大利的萊克特居然來信“深表同情”,可見他們的關系非同一般,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中文里面的“冤家”二字套用在他們身上最合適,他們是對手,但互相欣賞,甚至心心相印,按照劇情的暗示,差不多是在往男女情深的方向邁進。
作者簡介
作者:(美)托馬斯·哈里斯 譯者:孫法理
章節(jié)摘錄
1 你會認為這樣的一天 會是顫栗著開始的…… 克拉麗絲·史達琳的野馬車轟轟地開到了馬薩諸塞大道煙酒火器局門口的坡道上。這地方是為了節(jié)省開支向孫敏文牧師租來做指揮部用的?! ⊥粨艚M在三輛車里待命。指揮車是一輛偽裝的廂式貨車,形象破爛,后面是兩輛黑色的特種武器和戰(zhàn)術警察部隊的廂式貨車。人員都已到齊,在洞穴樣的車庫里閑著。 史達琳從自己車里取出裝備包,向指揮車跑去。那是一輛骯臟的白色長頭廂式貨車,兩邊貼著“馬塞爾蟹店”的標志?! ∷膫€人從貨車敞開的后門里望著史達琳到來。史達琳身材苗條,穿一身工作服,扛著包,步履矯健,頭發(fā)在熒光燈陰森的光下閃閃發(fā)亮?! ?ldquo;女人,總是遲到。”一個哥倫比亞特區(qū)的警官說?! ∝撠熑耸菬熅苹鹌骶值奶毓ぜs翰·布里格姆?! ?ldquo;她沒有遲到——在我們得到密報之前我并沒有呼她,”布里格姆說,“她準是從匡蒂科趕來的——嗨,史達琳,把包遞給我。” 史達琳迅速舉起手跟他擊了一掌。“嗨,約翰。” 方向盤邊坐了位邋遢的臥底警官,布里格姆向他說了句什么,貨車不等后門關好就已向秋高氣爽的午后世界開了過去?! 】死惤z是偵察車上的老手,彎腰從潛望鏡觀察孔下面走過,在車后找了個座位,盡可能靠近那袋重150磅的干冰,干冰是在引擎熄火之后當空調用的。 舊貨車有一股洗刷不掉的陰森與汗臭,像船上的廚房。許多年來車身上貼過無數標志。門上那骯臟暗淡的標志壽命不過三十分鐘,而用邦德奧補過的彈孔的壽命要長得多。 后窗是單向玻璃,噴涂良好。史達琳能夠看見后面的特種武器和戰(zhàn)術警察部隊的黑色大貨車。她希望不至于連續(xù)幾個小時被關在貨車里動彈不得?! ∷哪樢晦D向窗外,幾個男警官就打量起她來?! ÷摪钫{查局特工克拉麗絲·史達琳,三十二歲,外形跟年齡永遠一致,也永遠讓她顯得那么漂亮,連穿工作服也漂亮?! 〔祭锔衲窂某丝妥』亓怂臅鴮懓?。 “你為什么老趕上這些破事,史達琳?”他笑嘻嘻地問?! ?ldquo;不就因為你老點我將嘛。”她回答。 ……
編輯推薦
本書描寫了聯邦調查局一個女探員史達琳因為戰(zhàn)功卓著、是非分明,惹人嫉妒,一再受人陷害,終于脫離了自己忠誠獻身的事業(yè),變成她所追蹤的精神病殺人者的情人的故事。情節(jié)極其曲折,懸念迭起,大起大落,波詭云譎,十分引人入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