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

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德] 本哈德·施林克  頁數(shù):197  字數(shù):133000  譯者:錢定平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這些年,我一直在向我的學(xué)生與朋友大力推薦這本書,在我為他人開出的所有書單中,無一沒有這本書的名字。我在許多場合,還解讀了這本書。我之所以如此不遺余力地對此加以推崇,可能與我根深蒂固的文學(xué)觀有關(guān)——也就是說,這樣一本書,正合我的閱讀趣味與文學(xué)理念。有沒有人將它看成是經(jīng)典,我不在意,但在我這里,它就是經(jīng)典——至少具有經(jīng)典的品質(zhì)?! ∥蚁矚g《朗讀者》的那份莊重。在看了太多的油里油氣、痞里痞氣、一點正經(jīng)沒有的中國當(dāng)下小說之后,我對這部小說的莊重敘述,格外喜歡。這里,只有嚴(yán)肅的主題、嚴(yán)肅的思考與嚴(yán)肅的言語。沒有無謂的調(diào)侃、輕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謂詼諧。這是一部典型的德國作品。閱讀這樣的作品。容不得有半點輕浮的聯(lián)想,而閱讀之后就只有一番肅然起敬。我一直將莊重的風(fēng)氣看成是文學(xué)應(yīng)當(dāng)具有的主流風(fēng)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學(xué),應(yīng)當(dāng)對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的玩鬧,一味的逗樂,甚至公然拿莊重開涮,我以為這樣的文學(xué)格局是值得懷疑的。我們看到,絕大部分經(jīng)典,其實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風(fēng)氣,而宗教文本不可能不是莊重的文本。《朗讀者》此時此刻在中國的再次登場,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當(dāng)下中國大概是這個世界上一個超級的g-樂主義大國,同時又是一個懷疑主義的大國。流氣在我們周遭的每一寸空氣中飄散著。一次朋友的聚會,一個會議的召開,我們已經(jīng)很難再有進入莊重氛圍的機遇。甚至是一個本就應(yīng)當(dāng)莊重的場合,也已無法莊重。嬉笑聲蕩徹在無邊的空氣中。到處是低級趣味的笑話,到處是赤裸裸的段子,人與人的見面無非就是玩笑與沒完沒了的調(diào)侃,說話沒正經(jīng)已經(jīng)成為風(fēng)尚。我們在流動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經(jīng)很少再有莊重的體驗。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戲弄的。一個本就沒有宗教感的國家,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更加的缺乏神圣感。我常在想一個奇幻小說式的問題:一個人可以成為痞子,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可以成為一個痞子國家與痞子民族嗎?在這樣的語境中,中國文學(xué)沒有把持住自己,引領(lǐng)國民走向雅致,走向風(fēng)度,走向修養(yǎng)與智慧,而是隨著每況愈下的世風(fēng),步步向下,甚至推波助瀾。從某種意義上說,當(dāng)下如此氛圍的形成,中國當(dāng)下的文學(xué)有著推卸不了的責(zé)任?! ≡谶@樣的語境中,現(xiàn)在我們來讀這樣一部莊重的文本,實在是一種調(diào)整,一種洗禮?! ∵@部小說的迷人之處還在于它的豐富與多義。  一部好的小說,既應(yīng)當(dāng)是單純的,又應(yīng)當(dāng)是錯綜復(fù)雜的。看完之后,既受到了心靈的震撼,又有許多迷惘與困惑。這些迷惘與困惑一直縈繞在心,使我們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愈深,我們對世界的復(fù)雜性就理解愈深,我們的認識也就愈深刻,這個作者曾寫過許多偵探小說,所以制造這樣的閱讀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戲。但,這樣的閱讀效果更主要來自于他對人性、對存在的深度把握。作者在作品中留下了許多機關(guān),這些機關(guān)需要我們經(jīng)過小心翼翼的考證與掂量,才有可能打開:誰是真正的朗讀者?米夏為什么在已經(jīng)看出漢娜的悲劇原因時沒有及時向法庭指出?需要懺悔的到底是漢娜還是米夏、是法律還是流行的道德以及這整個社會?中年的漢娜與年僅十五歲的少年米夏的關(guān)系到底是純粹的愛情還是又一次的納粹行為?……作品篇幅不長,卻留下了太多的懸疑。而這些懸疑,都是耐人尋味的。我們在解答這一個個的問題時,都可獲得精神與智力的提升?! ∪欢_實又是單純的。它的線索非常簡單:一個少年與一個成年女性之間的看似沒有什么復(fù)雜背景的身體與靈魂的歡愉??瓷先?,沒有什么邪惡,也沒有什么骯臟。作品的一個細節(jié)是不可忽略的:他們經(jīng)常要用清水沐浴,將肉體洗得十分清潔。更使我們感到具有抒情意味的是,在他們做愛之前或之后,少年米夏都要向漢娜朗誦那些華彩篇章。我們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其實并沒有多想,因為作品一直以一個超出所有元素的元素在牽引著我們,這就是:感動?! τ谶@樣的一部作品,也許最聰明的閱讀就是什么也不要多想,隨它而去。一種單純的感動這就足夠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種樸素的閱讀倒可能比一種思考式的、追尋式的理性閱讀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20世紀(jì)以來,由知識訓(xùn)練成的閱讀方式,也許是一種值得懷疑的閱讀方式。當(dāng)我們不懷有任何探究之心去閱讀《朗讀者》時,我們會不時地陷入那種巨大而美麗的悲憫。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年和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中年女性之間的情欲,沒有引起我們道德上的審判,相反我們卻覺得這一切竟是那么順理成章。對于漢娜讓米夏朗誦的原因,我們并不在意,我們在意的是朗讀本身所帶來的意境。這是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行為,這個行為貫穿了整個小說,它使我們感到了高尚,并且為這種高尚而感動。當(dāng)漢娜選擇了自殺時,我們似乎再次聽到那不絕于耳的聲情并茂的朗讀。那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聲音,是千古絕唱。究竟誰是朗讀者,這一切實在無所謂了。我們在感動中得到了升華——情感上的升華與精神上、人性上的升華?! ≡?0世紀(jì)的文學(xué)普遍放棄感動的文章而一味——甚至變態(tài)追求思想深刻的當(dāng)下,再一次閱讀這樣令人感動的小說,我們心中不由得產(chǎn)生了一種感激之情?! ∵@部小說在藝術(shù)上也是很有功夫的。它的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但在細節(jié)上卻是十分考究。三部分,劃出了三個不同的段落。這是命運的起落,是人生的三個不同階段。所有的細節(jié)都意味深長。比如關(guān)于漢娜身體氣味的敘述。當(dāng)漢娜還在“逍遙法外”并充滿生命的鮮活時,她的氣味是新鮮而令人迷亂的,而當(dāng)她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并且不可遏制地衰老時,她的體臭不可避免地散發(fā)了出來。小說很仔細地寫到了從前與現(xiàn)在的氣味——漢娜的氣味。兩種氣味的比較,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無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運前的無奈乃至頹敗。這是命運的詠嘆,是生命的挽歌。小說中一些有關(guān)命運的、生命的甚至是有關(guān)存在的重大的命題,恰恰是通過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小物象以及一些細小的變化來表現(xiàn)的,應(yīng)了我很喜歡說的一句話:精微之處,深藏大義?! ∽g林出版社大概知道我對此書的欣賞,所以讓我寫一篇序。我寫了太多的序,已經(jīng)遭人批評了。殊不知。這些序有一些是我在極不情愿的狀態(tài)下勉強寫成的。有些序是一拖再拖,實在拖不過去了,才很痛苦地了結(jié)的。里頭有些話,往往言不由衷。明眼人是能看出的。當(dāng)我聽到有人指責(zé)我時,我會在心中很惱火地說一句:站著說話不知腰疼!我是一個駁不開情面的人,這是我的一大弱點,也是我的善良之所在。它們耽誤了我許多短篇與長篇,每每想起,心情會十分懊惱。因為自知寫序的難過,所以我自己寫了那么多的書,只除了剛剛出道時請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寫過一篇序外,后來的好幾百萬的文字,就再也沒有讓任何人寫過序?! 〉@一回我是愿意的。因為我有話可說,只可惜是作一篇序,篇幅不宜過長,由不得我去鋪張?! ?005年12月15日于北京大學(xué)藍旗營

內(nèi)容概要

偉大的愛情是用來唏噓的。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  戰(zhàn)后的德國蕭條破敗,一個15歲的少年在電車上病倒了,他獨自下車,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個逼仄的過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個36歲的陌生女人幫助了他……  3個月后,少年伯格從突如其來的猩紅熱侵襲中恢復(fù)過來,他只是為了去感謝那個曾經(jīng)在他生病時給予過他幫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愛情,在15歲的少年伯格心中漸漸燃燒起來?! ‰娷囀燮眴T漢娜總是讓伯格為她朗讀,《荷馬史詩》、《帶小狗的女人》、《戰(zhàn)爭與和平》,在伯格的朗讀中,漢娜像個孩子似的時而痛哭,時而大笑,那個夏天,是他們一生中最短暫最快樂并最終影響了后來歲月的時光?! 〔痪煤笠惶?,漢娜突然不辭而別,8年后再次見到漢娜的時候,她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納粹罪犯,她并沒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認的罪犯一樣,否認自己的罪行,而是堅定異常地坦誠一切。直到審判席上,漢娜不愿提筆在白紙上寫下黑字做筆跡比較,并因此背負罪名被判終身監(jiān)禁時,伯格終于明白了原因,明白了漢娜為什么不看他的旅行計劃,為什么會在拿到菜單時神色緊張,為什么總是不厭其煩地聽他朗讀,漢娜是一個根本不會認字讀書的文盲,但她拒絕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過而終身監(jiān)禁,也要隱藏她是文盲這個秘密。伯格說:因為她感到羞愧。伯格是可以說出真相替她減輕罪與罰的,但卻最終選擇了和漢娜一樣,用生命去捍衛(wèi)這個卑微的秘密……  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

作者簡介

本哈德•施林克,1944年生。在海德堡及柏林學(xué)習(xí)法律。1992年起任柏林洪堡大學(xué)法學(xué)教授,并兼任北萊-威州憲法法官。又是作家,曾出版小說多種,其中以《朗讀者》最為著名,是首本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冠軍的德國小說。

書籍目錄

曹文軒序?qū)TL正文附錄:  “我把它一夜讀完”  留給讀者

章節(jié)摘錄

  第1部  16  我從來不知道,漢娜在既不去上班、也不同我幽會的時候,到底在干些什么。每當(dāng)問起她,她就把我給頂了回來。其實,與其說我們倆共享著同一片生命世界,不如講她在自己的世界里給我讓出了一角空間,大小寬窄全憑她愿意怎樣就怎樣。我該對此知足了。要想得到更多,或者只是想曉得更多,就是一種冒犯。有時我們在一起特別開心,有那么一種氣氛,好像什么都有可能,也什么都許發(fā)生。這時,如果我乘機提個問題,她就會躲閃支吾,但不是斷然拒絕:“你想什么都要曉得么?小家伙!”或者,她甚至?xí)闷鹞业氖郑瑪R在她的腹部,一面說道:“你是想在我肚皮上打個洞眼??!”  要不,她就搬著手指頭數(shù)數(shù):“你看,我要洗衣,我要燙衣,我要掃地,我要購物,我要撣灰,我要做飯,我還要把梅子從樹上搖晃下來,再撿起來,再扛回來,馬上煮熟,要不然的話,那個最小的就會……”這時,她會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左手的小指,接著說:“那個最小的就會把其他的全部吃光!”  我從來沒在馬路上,或商店里,或電影院同她不期而遇。雖然,她總對我說,她喜歡看電影,也經(jīng)常去看。在我們相好的最初幾個月里,我一直想同她去電影院,可她就是不愿意。偶爾,我們也會談起一些我們倆都看過的影片。她看電影是毫無選擇的,只要是片子全都看,從德國的戰(zhàn)爭片、鄉(xiāng)土片,到美國西部片,再到新浪潮電影等等。而我,我喜歡好萊塢電影,不管是關(guān)于古羅馬的,還是西部荒原的。有一部西部片我們倆都特別喜愛,其中,理查德?威馬克扮演鎮(zhèn)長,第二天清晨他要面對一場他注定要輸?shù)舻臎Q斗,當(dāng)天晚上他去敲多蘿茜?瑪隆的門。女主角勸說他逃走,卻說不動這位男主角。女主角一開門就問道:“你現(xiàn)在要干什么?你整個生命就抵一個晚上嗎?”有時,當(dāng)我滿懷欲望到漢娜那兒去的時候,她也這么諷刺我說:“你現(xiàn)在要干什么?你整個生命就抵一個鐘頭嗎?”  我只同漢娜在街上偶爾相遇過一次。那是七月底或八月初,快要放暑假的前幾天?! 滋煲詠?,漢娜的行為都很古怪,她時而反復(fù)無常,時而盛氣凌人。同時,叫人感覺得出,她是處在某種壓力之下,這種壓力折磨著她,逼她表現(xiàn)得十分敏感而又極端脆弱。她極力壓縮自己,好像害怕一放松就會爆炸似的。我詢問她為什么這么痛苦,她的回答卻很粗暴無禮,這使我簡直不能忍受。同時,我不但感到自己被別人拒絕,也覺察到了她的孤立無援,所以,我既想與她休戚與共,又想讓她清凈獨處。有一天,壓力突然消失了。起先,我以為漢娜又恢復(fù)了常態(tài)。正好,《戰(zhàn)爭與和平》已經(jīng)朗讀結(jié)束,我們要開始一部新書,我答應(yīng)這由我來考慮,我的確帶了好幾本書來,讓她選擇?! 〉?,這次她卻沒有立刻同意。“讓我來給你洗澡吧,小家伙!”  那天倒不是夏日常有的悶熱難當(dāng),那種天氣悶得一跨進廚房,就像有一張濕漉漉、沉甸甸的大網(wǎng),把人罩住似的。漢娜打開了熱水器,往澡盆里放滿水,滴了幾滴沐浴精油,就開始給我洗澡。她穿的是淺藍小花的罩裙,下邊沒有穿內(nèi)褲。在悶熱潮濕的空氣里,那件罩裙汗津津地貼在她身上,輪廓分明。她撩撥我、挑逗我,讓我興奮不已。我們繾綣纏綿時分,我感覺得出,她是一個勁想把我推向一片新境界,感受那些從來沒有感受的,支撐那些最終支撐不住的。她也極端投入地委身于我,前所未有。倒也不是徹底相許,這點她從來做不到。她只是一心想跟我一起沉水而去。  “現(xiàn)在起來,到你朋友們那兒去吧!”她同我作別,我走了。熱氣仍舊凝固在棟棟房屋之間,徘徊在空地花園之上,閃耀在柏油馬路表面。我一陣陣眩暈麻木。游泳池里傳來一片片小孩子潑水嬉鬧的聲浪,好像來自遙遠、遙遠的遠方??傊以谶@世界移動穿行,物我兩忘。我潛入那飄著漂白粉氣味的乳白色水中,根本沒有任何欲望想再伸出腦袋來。我在其他人旁邊躺著,聽得見同學(xué)們在談?wù)撔┦裁?,覺得簡直可笑,實在無聊?! 〔恢裁磿r候,這種情緒退潮了。不知什么時候,游泳池又回到了那個正常的午后,仍舊是點綴著作業(yè)、排球、談笑和調(diào)情的游泳池。當(dāng)我抬起眼睛時,我看見了她,當(dāng)時我正在干什么,卻忘得干干凈凈了?! ∷滓粭l短褲,穿一件襯衫,衣襟敞開,腰間扣緊,站在離我大約二三十米的地方,在對我張望過來。我也回看她。她離我太遠,辨不清是什么表情。我沒有跳出水來,向她奔跑過去。一連串問題掠過我的腦海:她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游泳池呢?她愿意被人看見跟我在一起嗎?我愿意給人看見跟她在一起嗎?為什么我們總也沒有不期而遇呢?我該怎么辦?于是,我站立起來。說時遲,那時快,我眼神剛游移了那么一下,她就倏地不見了?! ∷滓粭l短褲,穿一件襯衫,衣襟敞開,腰間扎緊,在對我張望過來,我卻從這里頭讀不出任何意思。這是另一張圖畫,漢娜遺贈給我的?! ?7  第二天,她就走了。我像往常一樣準(zhǔn)時去她家,按門鈴。我透過房門朝里面看,一切依舊,還聽得見大鐘在滴答滴答響著?! ∥以跇翘蓍g坐下來,跟往常一樣。在我們相識的開頭幾個月,她平時跑的路線我已經(jīng)熟悉,就再也沒有想去陪著乘她的車,或者下班后去接她。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就不問這方面的問題了,也不再表示對這事有什么興趣。今天,這問題倒又回來了。  我走到威廉廣場的電話亭,給有軌電車公司打了個電話。電話轉(zhuǎn)了一個又一個人,我最后得到的回答,是漢娜?施密茨沒有來上班。我于是又回到車站路,去到細木工場詢問這棟房子的業(yè)主是誰,人家告訴了我名字和地址,在基歇海姆。我騎上自行車就走?! ?ldquo;你是問漢娜?施密茨太太嗎?她今天一大清早就搬走了。”  “那她的那些家具呢?”  “那不是她的。”  “她住在這套房子里多久了?”  “這跟你有什么關(guān)系?”  那個女人是在窗口同我說話的,講完,砰的一下就關(guān)上了窗?! ∥矣众s到有軌電車與纜車公司去,在辦公大樓我一路打聽人事部。那位負責(zé)人倒還態(tài)度友好,表示關(guān)心。“她今天一大早就打來電話,說要我給找一個替工,時間剛剛好銜接。她說她不再來了,就此不來了。”他搖搖頭,繼續(xù)講下去,“兩個禮拜前,她也就坐在你這張椅子上,我給她提供了一個機會,培訓(xùn)她當(dāng)司機??墒牵芙^了這一切。”  又過了好幾天,我才想起來,該到居民戶口登記處去問問。她果然曾經(jīng)在那兒通報過,說她要搬到漢堡去,可是沒有留下那兒的地址?! ∪兆右惶焯爝^去,我非常難過。我還得費好大的勁,一定不讓我父母、哥哥、姐姐和妹妹看出什么破綻。我在餐桌上也交談幾句,也吃點東西;實在要嘔吐出來的話,我就先忍耐著,過后吐進抽水馬桶里。我照常去學(xué)校,去游泳池。下午我也消磨在那兒,藏在一個沒人找得到我的僻靜地方。我的身體渴望著漢娜,不過,比身體渴望更糟的是,我有一種負罪感。我為什么沒有從水里一下子跳出來,向她奔跑過去呢?在我來說,一件小事濃縮了我這幾個月來的心猿意馬,正是這種三心二意使我居然拒絕承認她,以至背叛了她。不告而別是對我的懲罰啊?! ∥液鋈挥窒?,那一次看到的也許并不是她。我又沒有看清楚臉蛋,為什么就能硬說一定是她呢?換言之,如果真是她的話,我居然會連她的臉蛋都認不得嗎?這樣一來的話,我到底能不能確信那一定是她呢?  再轉(zhuǎn)念一想,我知道那就是她。她站在那兒,在朝我看著。可惜已經(jīng)太遲了?! 〉?部  1  漢娜已經(jīng)離開這座城市了??墒牵荛L一段時間,我還轉(zhuǎn)不過彎兒來。我仍舊在四處尋找她的身影;很久我才習(xí)慣那些沒有她的午后;見到幾本書,我也會想,該選哪本書給她朗讀才好呢。過了很長時間,我的身體才不再對她充滿饑渴。在睡夢中,我的手腳還會想要摸索到她的肉體。我哥哥不止一次在飯桌上報告,說我夜里叫喊出“漢娜”這個名字。我也還記得上課時我什么也不干,就只是夢著她、想著她。開頭幾個禮拜我為內(nèi)疚而煎熬,后來才漸漸消散平息。不過,我還是盡量避免走過她家那棟建筑物,而是走另外幾條路。半年以后,我家也搬了,搬到這座城市的另外一個區(qū)域。我也還沒有因此而忘記漢娜。不過,對她的記憶不再如影隨形了。她的影子向后退縮,正像列車開過時分,城市就從車站向后退縮一樣。可是那東西還在那兒,在后面某個地方,你可以折回去,搞清楚的確還在那兒。但是,我又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我記起在中學(xué)的最后幾年,還有大學(xué)的低年級,我都過著幸福時光??墒牵嬉v卻又講不出什么來。這些時光毫不費力就過去了。無論中學(xué)畢業(yè)考,或是大學(xué)學(xué)法律,對我而言都不困難。我選擇法律,是因為沒有什么別的事兒我真想去做。此外,無論是結(jié)識朋友,或是結(jié)交關(guān)系,甚至是結(jié)束關(guān)系,我都不存在什么難處。我?guī)缀跏率马標(biāo)臁]有什么是沉重的。也許,這就是我的記憶包袱很小很小的原因?;蛘?,也可說我是故意保持這樣小小的記憶么?另外,我甚至還懷疑,我的快樂記憶是不是真實的。因為,我越是想它,就越會想出一些尷尬場景和痛苦情況。再說,雖然我已經(jīng)朝漢娜的記憶道聲再見,但是,我卻并沒有將它克服。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我不再對人卑躬屈膝,我也不再自慚形穢;我不再自攬罪過,或者感到負罪;我也不再去愛人,以免一旦失去便又會悲痛萬分。這一切我并沒有故做什么明確的構(gòu)思,只是在感覺上堅如磐石?! ∮谑?,我養(yǎng)成了一種目中無人、妄自尊大的習(xí)慣。我裝得好像沒有什么能夠感動我、搖撼我或者迷惑我。我是什么也不沾邊。我還記得,有一位老師的慧眼看穿了這一切;他也曾經(jīng)跟我在談話中指出來,可我硬是無禮地把他敷衍過去。我也想起過蘇菲。漢娜離開這座城市后,蘇菲給診斷出得了肺結(jié)核。她在療養(yǎng)院一呆就是三年,出院時剛趕上我進大學(xué)。蘇菲很孤獨,就想找老同學(xué)聯(lián)系聯(lián)系。其實,要尋找到一條直通她芳心的路,對我來說并不困難。在我們一起睡過覺后,她終于明白,我的心并不在她那兒。她含淚問我:“你到底是怎么啦?你到底是怎么啦?”  我想起了我的祖父,他去世前我去看他,他要為我祝福。我卻對他說,我對這一套是既不相信,也不看重。我當(dāng)時對于自己敢于這么做還沾沾自喜,現(xiàn)在想起來真無地自容??墒俏矣浀?,小小一個示愛的手勢居然會讓我如鯁在喉,不管這姿態(tài)是沖著我來,或者沖著別人。而且,要引發(fā)我的激動,一個電影鏡頭就已經(jīng)足夠。這種冷漠無情和極端敏感在我身上并存,我自己也感到迷惑不解?! ?  等我再次見到漢娜,已經(jīng)是在法庭上了?! ∵@不是第一次涉嫌納粹集中營罪行的審判,也并非主要的一次。我們的教授是研究納粹歷史和有關(guān)司法審判的少數(shù)專家之一,他以這次審判為主題組織了一個討論班,希望學(xué)生能夠協(xié)助審判,也好讓他看看學(xué)生學(xué)得怎樣。到底這位教授要考查、確認和駁斥什么,我已經(jīng)記不得了。有一點我卻印象很清晰,我們在討論班里辯論過一個問題,追溯性的懲罰是否應(yīng)該廢止?是否根據(jù)犯罪當(dāng)時就已經(jīng)存在的刑法有關(guān)條文,來判決集中營看守和幫兇就已經(jīng)足夠了?或者,這問題是否還涉及到另一個方面,即他們犯罪的當(dāng)時,該條文到底是如何進行解釋的?又是怎么應(yīng)用的?又為什么沒有應(yīng)用到他們身上?更延伸開來說,到底什么是法?法就是寫進書本的嗎?還是在社會上實施并得到遵守的?或者,不管寫不寫進書本,法乃是在正常情況下必須在社會中加以實施并得到遵守的么?  教授是一位長者,從國外流亡歸來,對于當(dāng)時德國法律界保持著一種旁觀者的超脫。所以,他一方面以豐厚的學(xué)識參加辯論;另一方面,解決有些事例單純依靠學(xué)問還不夠,對于這些問題他就保持一定距離。教授的名言是:  “請看清那些被告,你們找不出一個,會真的相信他們當(dāng)時有權(quán)殺人。”  討論班在冬天開始,而審判則在春天,持續(xù)了好幾個禮拜。法庭是禮拜一至禮拜四每天開庭,教授把學(xué)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天一組輪流出庭,以便對每一次開庭都做逐詞逐句的記錄。然后,禮拜五討論班上課,對本周前幾天所搜集到的材料進行評價?! ∈窃u價!而且是評判過去!我們學(xué)生在討論班里把自己看做評判的急先鋒。我們使勁推開窗子,放進新鮮空氣,一陣疾風(fēng)最后會呼嘯著吹掉灰塵,那是社會曾經(jīng)容忍過的,社會容忍這些灰塵堆積在過去的恐怖之上。我們責(zé)無旁貸,要讓人們能夠呼吸清新和眼見為實。我們并不依靠書本上的法律知識。我們堅信,最后必須進行審判。我們同樣一眼就看出來,過去對某幾個集中營看守或幫兇雖然也審判過,但只是走過場而已。有整整一代人站在審判席上,他們或者曾經(jīng)為看守或幫兇服務(wù)過,或者沒有設(shè)法去制止他們,或者,在1945年以后,原應(yīng)該把這些人從人群中揭發(fā)出來的,而實際上他們沒有這么做。我們也要對他們進行評判,把他們暴露在羞恥之下,以這種辦法對他們進行審判?! ≡诘谌蹏覀兏髯缘母改杆缪莸慕巧懿幌嗤?。好幾個同學(xué)的父親曾經(jīng)參加戰(zhàn)爭,其中有兩三個的父親是正規(guī)軍軍官,一個人的父親還是黨衛(wèi)隊沖鋒隊軍官。這些人當(dāng)中有人在司法部門或地方政府任過職。我們的雙親中也有做教師或者做醫(yī)生的,又一名同學(xué)的叔叔或舅舅曾經(jīng)是內(nèi)政部的高官。我敢肯定,如果我們詢問他們,或者他們回答我們,講起來一定五花八門,各自都有一本賬。例如,我父親就不喜歡談?wù)撍约?,但是?jù)我所知,僅僅因為他曾經(jīng)計劃講授斯賓諾莎①,就給撤消了大學(xué)哲學(xué)系的教職,被迫在一家搞旅游地圖和小冊子的出版社擔(dān)任編輯,帶著我們?nèi)移D苦地度過了戰(zhàn)爭時期。那么,我們又怎么判他以可恥的罪行呢?我卻這么做了。我們當(dāng)時都對雙親判了可恥的罪。我們認為,他們沒有在1945年后把那些作惡者從人群中告發(fā)出來,而犯了知情不報的罪?! ≡谟懻摪嘀?,我們這些學(xué)生形成了很強的班組特色。我們是所謂“集中營討論班”。起先,這是別的同學(xué)給我們起的稱號,后來我們就這樣稱呼自己了。我們所干的事情其他同學(xué)未必感興趣,很多人是敬而遠之,更名副其實地嚇跑了幾個同學(xué)。我今天回想起來,我們那種熱情,要使那些可怕的罪行大白于天下、并讓每個人都了解的熱情,也的確有點令人望而生畏。我們所閱讀、所聽聞的事實愈可怕,我們的責(zé)任心就愈堅定,一定要揭露罪人和控訴罪行。甚至于,當(dāng)事實擺在面前迫使我們駭然窒息時,我們還是會勝利地把材料高高舉起,口里高聲叫道:看這些東西??!  我參加討論班完全是出于興趣。這畢竟是新鮮事,不是買賣法,不是犯罪團伙或同案罪犯,不是中世紀(jì)法典,更不是糾纏著法律哲學(xué)的老古董。我把目中無人、妄自尊大的態(tài)度也帶進了討論班。不過,當(dāng)冬天漸漸來臨,我開始感到越來越不能撒手脫身——不管是從我們所閱讀、所聽聞的事實,還是那種抓住了討論班里學(xué)生們的熱度,都將我緊緊地吸引住了。一開始,我還裝做只想?yún)⒓訉W(xué)術(shù)研討,或者是出于政治上或道德上的熱情。但是我愈來愈得寸進尺,我要分享全部的熱中沉迷。其他人也許覺得我拒人千里,或者傲慢自大,我在冬天的幾個月自己卻有一種非常愉快的感覺,其中有歸屬之感,也有同自己、同自己所做的事、同那些與我一起做事的人之間意氣相投的感覺?! ?  審判在一座鄰近城市舉行,離本城一個鐘頭車程。我從前還沒有機會到那個地方去。那天,開車的是另一位同學(xué)。他是在那兒長大的,了解這座城市?! ∧鞘莻€禮拜四,審判在禮拜一就開始了。已經(jīng)審訊了三天,可是時間都花在辯護人提出所謂“偏見回避”的動議上面了。我們是第四組,要見證對被告人本身的審問,也就是真正審訊的開始。  我們開上貝格路,頭頂心上果樹正是繁花似錦。我們一路上情緒高漲,終于可以將所學(xué)的理論用于實踐了。我們并不僅僅將自己看成是旁觀者、聆聽者或記錄者。觀察、聆聽和記錄不過是我們對評價歷史的一份貢獻?! 》ㄍピO(shè)在一座世紀(jì)之交建造的大樓里,那時典型的法院建筑是陰沉昏暗和裝腔作勢,這棟建筑物卻沒有沾染這一風(fēng)尚。刑事審判法庭設(shè)在一間大廳,室內(nèi)左邊開著一溜兒大窗子,乳白色的玻璃擋住了閑觀者的視線,但也透進來大部分光線。窗前坐著檢察官們,襯著背后春夏之交的明媚陽光,他們只是略有輪廓的剪影。法庭由三名黑袍子的法官、六名當(dāng)?shù)剡x出來的公民組成,坐在大廳的正前方。被告和他們律師的坐席設(shè)在右側(cè),他們?nèi)藬?shù)很多,添加的坐椅和桌子一直延伸到大廳中間,直抵觀眾席。這樣一來,有幾名被告和律師就是背向我們坐著?! ∑渲幸蝗司尤痪褪菨h娜!  一直到聽見叫她的名字,她應(yīng)聲站立起來,向前走上去,我才認出她來。當(dāng)然,我一聽“漢娜?施密茨”這個名字,就馬上明白了。隨后,我也立刻認出了那身體,那腦袋,挽著一個很奇特的發(fā)髻;那頭頸,那寬闊的背部,還有那強壯的臂膀。她把身體挺得筆直,雙腿站得堅牢。她的雙臂閑擱在兩旁。她穿著一襲灰色衣服,袖子很短。我認出了她!我感覺卻一片虛空,什么也沒有的虛空?! ∫粫r,我只聽見審判官跟她在一問一答?! ∈?!她愿意站著說話。是!她1922年10月22日出生在赫爾曼市,現(xiàn)在四十三歲。是!她曾在柏林的西門子工作,在1943年秋天加入了黨衛(wèi)隊。  “你是自愿加入的嗎?”  “是的。”  “為什么?”  漢娜沒有回答?! ?ldquo;盡管當(dāng)時西門子曾經(jīng)要提升你當(dāng)工頭,你還是加入了黨衛(wèi)隊,是嗎?”  漢娜的辯護人一躍而起:  “請問這里說的‘盡管’是什么意思?是否想假設(shè),一位婦女在西門子被提升到工頭的位置,她就不應(yīng)該加入黨衛(wèi)隊了?我認為,這只是我的當(dāng)事人當(dāng)時的一項決定,沒有理由成為提問的話題。”  他坐下了。他是辯護人當(dāng)中最年輕的,其他人年紀(jì)都比較老。其中還有幾個老納粹分子,這點是漸漸暴露出來了。這些人使用著特定行話和固有推理,漢娜的律師一概不予理會。但是,他太浮躁,太急功近利,這對他的當(dāng)事人必然造成損害;就像他的上述同事一樣,他們又臭又長的納粹腔調(diào),對于他們的當(dāng)事人也有百害而無一利。話說回來,他這一次的確贏了這個回合,審判長看來有點尷尬,對漢娜為什么參加黨衛(wèi)隊的問題,不再打破沙鍋問到底。但是,這個局面卻促成了一種印象,即她之所以加入黨衛(wèi)隊,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而不是迫不得已。這點對她不利,馬上就會見分曉。陪審團里有人問漢娜,在黨衛(wèi)隊里面她希望做什么工作。漢娜回答,她看到黨衛(wèi)隊在西門子和其他工廠招收女性看守,她就申請了,也給錄取了。雖然把當(dāng)時情況講清楚了,但造成的負面印象已經(jīng)無法消除?! 徟虚L又要求漢娜,必須用是或否這樣的單詞來回答下列問題。漢娜回答是,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一直呆到1944年初,以后轉(zhuǎn)到波蘭克拉科夫的一所小集中營,一直呆到1944牢到1945年的那個冬天。接著,漢娜又回答是,當(dāng)時集中營囚犯被勒令西遷,她也一路跟著。接下來,戰(zhàn)爭結(jié)束時她是在卡塞爾。從那時以后,她輾轉(zhuǎn)于許多城市之間工作生活,在我們市一呆就是八年,她在任何其他城市都沒有居住得這么長久過?! ?ldquo;經(jīng)常更換居住地,就說明她有逃跑的嫌疑嗎?”漢娜的律師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這樣的譏諷口吻。“我的當(dāng)事人每次搬到新地方,或者離開老地方,都到警察局登記或者注銷的。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她逃跑,她也沒有任何事物需要隱藏。請問,是不是治安法官覺得,由于對我的當(dāng)事人指控的案情有引起公憤的風(fēng)險,就不能宣判她無罪釋放呢?我尊敬的法官大人,這是納粹抓人的理由,是納粹引進的,納粹以后就已經(jīng)廢除了?,F(xiàn)在,這種東西早已不存在了。”這名律師說話中帶有充滿惡意的洋洋得意,有些人說在戳辛辣刺激的真理時也是這樣的?! ∥液苷痼@。我意識到,我早已認為逮捕漢娜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這倒不是因為對她的控告有分量,對她的懷疑很強烈,這些我一時都還來不及詳細了解。不是由于這些,而是因為一旦她鋃鐺入獄,就會從我的世界,從我的生活徹底消失。我要她遠遠離開,要她遙不可及,要她成為純粹的回憶,像過去這些年來她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的、沉淀著的那樣。反過來說,如果她的律師贏了,我就被迫要跟她重新見面,我首先要費盡心思說服自己,我愿意怎樣同她重逢,又應(yīng)該怎樣同她重逢。可惜,我還看不出這名律師怎么便會贏不了這場官司。再說,如果迄今為止?jié)h娜從來沒有要逃避法律,那她現(xiàn)在為什么要逃避呢?她又想掩飾什么呢?在當(dāng)時,并沒有其他逮捕漢娜的理由?! 徟虚L似乎又陷入了尷尬,不過我馬上就看出來了,這原來是他的一種特殊計謀。每當(dāng)他碰到了一番拖延時機或令人惱怒的發(fā)言,他就會拿掉眼鏡,用一種視而不見的空洞神情看著發(fā)言者,同時皺起前額,完全忽略這一發(fā)言,要不,他會說出一些簡短套話,諸如“那么,您是指……”或“您是要想說……”之類,并且不斷重復(fù)這些話語。法官就用這種態(tài)度來明確地表示,他對于這段發(fā)言毫無興趣,如果要強迫他聆聽毫無用處?! ?ldquo;那么,您是指治安法官錯誤地理解了如下事實,即被告人曾經(jīng)完全無視寫給她的信函或傳票,她從來沒有到警察局,到檢察官,或到執(zhí)行法官那兒去說清楚過。您是想提出一項動議,要取消逮捕令嗎?”  律師真的提交了這么一項動議,但給法庭駁回了?! ?  這場審判我連一天都沒有錯過。其他同學(xué)都很吃驚。教授則很高興。因為,這樣的話,我們之中就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人,他能夠把上一組聽到的、看到的傳達給下一組,在當(dāng)中起到銜接的作用了?! ≈挥幸淮?,漢娜抬起眼睛向觀眾席望過來,看見了我。一般情況,她都是由女法警領(lǐng)著,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座,整個審判過程中她都只注視著長椅。她看起來很高傲,從來不跟其他被告講話,甚至也不理會她的律師。不過,隨著審判的深入,其他被告之間交談也越來越少了。當(dāng)法庭休息時,他們一般只同各自的親戚朋友呆在一起。早上來的時候,他們一看見這些親戚朋友在長椅上坐下,就會招手致意。只有漢娜,休息時也老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于是,我就從背后看她。我看她的腦袋,她的頭頸,她的肩膀。當(dāng)審問涉及到她時,她總是把頭抬得高高的。每當(dāng)她覺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誹謗或者攻擊時,就會掙扎著進行反駁。這時,她雙肩向前方左右搖擺,頭頸也會脹起來,連肌肉的抽動都看得見??墒?,她的反駁總是不被法庭采納,于是,她就又把肩膀垂下,這兩者都已經(jīng)變成常規(guī)了。她從不聳肩,也不搖頭。她太緊張,哪里會做得出像聳肩搖頭那么悠閑的動作?同時,她也不把腦袋側(cè)轉(zhuǎn)一個角度,或者垂下,或者用手去支撐下巴。她一坐下就凍僵了,這么坐著真是受罪?! ∮袝r,她的一綹秀發(fā)會從緊束的發(fā)髻溜出,打著卷兒,垂到她頭頸背后,在穿堂風(fēng)里微微飄動。有時,漢娜會穿一身連衫裙,領(lǐng)口開得很低,連她左肩膀上的胎記都可以看得見。這讓我回憶起來我怎么吹散她項上的秀發(fā),吻那脖頸,吻那肩膀上的胎記。記憶也不過就是一卷筆錄而已。我其實什么感覺也沒有?! ≡趯徲嵉膸讉€禮拜里,我什么感覺都沒有,我的知覺已經(jīng)完全麻木。偶爾我也會把麻木的感情刺激一下,便極力去想像,漢娜當(dāng)時如何實施那些被指控的罪行;同時也回想她頸上的秀發(fā)、肩上的胎記,這些都是我從記憶深處挖掘出來的。就像打了一劑麻醉針的胳膊,又被一只手死命掐著一樣。胳膊不知是手在掐它,手卻發(fā)出曾經(jīng)捏過胳膊的信息,而神志對這兩者全都無知,混沌一團,不分彼此。但是,只消一會兒,神志就把這兩者分辨得清清楚楚了。也許,是手把胳膊掐得太重太重,掐得肉都發(fā)白了。過了好一會兒,血液才重新涌回來,那被捏之處也才恢復(fù)血色。不過,這并不能把感覺帶回來?! ∧敲?,是誰給我注射了麻醉劑?是我自個兒注射的嗎?不麻醉我還能忍受得下去嗎?麻醉不只是在法庭起作用,麻醉作用也不僅使我能夠把漢娜看成路人;也許有人曾經(jīng)熱戀過她,并且企望過她,這人我非常熟悉但絕對不是我。麻醉還能夠起到一種作用,讓我成為自己生活的局外人,冷眼旁觀。于是,我看得見自己在大學(xué)的所作所為,看得見我如何對待父母、哥哥、姐妹和朋友,在內(nèi)心我竟然只感覺是置身事外?! 〔痪?,我覺得也能在別人那兒發(fā)現(xiàn)這種麻木了。只是不包括律師,他們參與整個審判過程,他們風(fēng)格都一樣,是法律修辭上的好斗喜勝,是書院學(xué)究式的尖酸刻薄,甚至是吵鬧喧嘩而富有心計的大膽無恥,并且每人都按照各自性格和政治觀點的不同,加以變通,各盡其妙。實際上,這一審判也已經(jīng)把他們的能源都消耗光了。一到傍晚他們就身心更疲,聲音更尖。好在,夜里他們又全都令自己再次充電,第二天早上故態(tài)復(fù)萌,時而低聲嗡嗡,時而尖聲啊啊,正像二十四小時前一樣。檢察官也很努力地亦步亦趨,日復(fù)一日他們堅持著那同樣水平斗志昂揚的攻擊??上б苍?,他們卻沒有取勝。首先是因為法庭上展示的事實及其后果簡直把他們給嚇住了,接著,麻木不仁又把他們給鎮(zhèn)住了。至于對法官和陪審團來說,麻木不仁的效果最為嚴(yán)重。在審判開始后最初幾個禮拜,他們傾聽著關(guān)于恐怖景象的陳述時,還帶那么點顯而易見的驚恐表情和確鑿無疑的自我克制,這時,講述者則是時而淚流滿面,時而聲音哽咽,時而義憤填膺,時而又斷斷續(xù)續(xù)。到后來,法官和陪審團們的面部表情就恢復(fù)常態(tài)了。他們甚至開始露出微笑,交頭接耳,當(dāng)某一目擊證人作證有點荒腔走板時,他們還會表示出幾絲不耐煩。可是,當(dāng)審判中討論到要去以色列出差,以便通過一名女目擊證人取證時,他們就又齊發(fā)旅游之豪興,爭先恐后起來。一聽到新情況總是驚詫莫名的,是那些大學(xué)生們。他們每周只來法庭一次,每次都舊夢重溫,可怕的罪行又再次戳進他們的日常生活。我是每天必到,可以用一種超然的眼睛瞧著他們的反應(yīng)?! 〖袪I的囚犯這個月不知下個月地死里逃生,怎么能夠習(xí)以為常呢?對新來者的恐懼,他們怎么能夠漠然視之呢?答案是他們熟視無睹,他們麻木不仁,正如他們每天都得面對屠殺和死亡一樣。所有關(guān)于幸存者的文學(xué)作品,都談到了這種麻痹病,人只要具有這項本領(lǐng),生命就可以減縮到就那么幾件事兒,行為也會變得冷漠無情、肆無忌憚,煤氣毒死、爐子燒死也都成了家常便飯。在罪犯們的交代當(dāng)中,雖然寥寥數(shù)語,煤氣室和焚燒爐乃是日常風(fēng)景,罪犯們自己的生命也減縮成了就幾種功能,完全是毫無顧忌,冷血動物,冥頑不化得就像吸飽了毒、喝醉了酒一樣。在我眼里,這些被告現(xiàn)在還是、也永遠將是深陷麻醉之中,在其中已經(jīng)多少變做了化石?! ∧菚r,我一旦深究這種鋪天蓋地的麻木不仁,也就同時深挖出一件事實,那就是它不但沉沉地壓在犯罪者和受害者身上,即使是我們所有人,我們的法官、陪審團、檢察官或者書記員等等,他們天天要面對這些事實,也深受影響。當(dāng)我就此對罪犯、受害、死者、生者、幸存者、生哀死榮者等等進行比較時,我沒有好受過,即使現(xiàn)在我也不好受?! η昂筮@兩群人究竟是否可以進行對比呢?我在一份報告里曾經(jīng)對兩者進行了一些比較,我 總是強調(diào),罪犯們是被強迫到集中營去執(zhí)勤的?還是出于自愿去的?受害人是自己忍受迫害,還是也施加于別人?這當(dāng)中應(yīng)該有巨大差別,這項差別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它具有最大程度的決定性。結(jié)果,我在別人那兒如果碰到反應(yīng),不是震驚就是憤怒。其實,我的觀點雖然激烈明確,但并非針對反對意見提出來的,而是在他們有機會表示異議之前就已經(jīng)講述了?! ∧菚r我就已經(jīng)常常反躬自問,所以我也同時問自己,我們這些第二代人,過去和現(xiàn)在究竟應(yīng)該怎么對待那些有關(guān)滅絕猶太人的、駭人聽聞的信息呢?難道,我們不應(yīng)該確信,我們這一代能夠理解那些不能理解的嗎?我們不應(yīng)該相信,我們這一代能夠比較那些不能比較的嗎?難道,雖然恐怖本身已經(jīng)不再是疑問,可是就因為一經(jīng)調(diào)查,所調(diào)查的可怕罪行就會立即成為街談巷議,而不再單純是一種既成事實,一種我們只能在驚愕、恥辱和負罪當(dāng)中面對著并沉默著的過去,因為這樣,難道我們這一代就應(yīng)該放棄調(diào)查嗎?我們難道只應(yīng)該在驚愕、恥辱和負罪當(dāng)中沉默下去嗎?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參加討論班時抱著清算過去和解釋過去的熱情,我之所以這樣反躬自問,倒不是因為我隨著審判的進行熱情一下子減退了。并非如此,而是我在問自己,僅僅判決和懲罰少數(shù)幾個人,而讓我們這些第二代人繼續(xù)在驚愕、恥辱和負罪當(dāng)中沉默下去,難道事情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嗎?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我相信了莫言對我說過的話,“最好的小說一定是叫人欲哭無淚的。”  ——作家 畢飛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這樣一本小說出現(xiàn)。在和歷史調(diào)過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嗎?  ——作家 肖復(fù)興  卡夫卡曾說書必須是鑿破我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朗讀者》就是這把斧子?! ?mdash;—書評人 黃集偉  欲罷不能,迅速看完。很喜歡書后引發(fā)思考的問題。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了朋友,我們對故事進行了討論。感覺很好!推薦此書給喜歡思考的讀者?! ?mdash;—卓越網(wǎng)讀者評論

編輯推薦

  同名英文電影版原版書火熱銷售中:The Reader (Film Tie-In)  關(guān)乎“愛、羞恥、謊言、正義”  問:這部電影是否實現(xiàn)了您對它的設(shè)想?  答:我事先并沒有對電影有什么固定設(shè)想。我有我自己的畫面,而電影不能重現(xiàn)我的畫面。但如果作者期待電影能重現(xiàn)他的畫面的話,那他就不應(yīng)該賣出電影版權(quán)。一個作者期待的只能是優(yōu)秀的導(dǎo)演能為故事、書的主題挖掘好的、新穎的畫面?! 枺菏返俜?middot;戴得利成功地做到這點了嗎?  答:他和編劇戴維·哈爾一起守衛(wèi)了這個故事和這《朗讀者》的主題。即使電影的倒敘視角本可以讓他把這部片子導(dǎo)成一部屠猶片,但他沒有,他拍的是一部關(guān)于第二代人即戰(zhàn)后一代卷入第一代人也就是戰(zhàn)爭一代人的罪責(zé)的片子?! 枺耗敲串嬅婺??  答:五十年代的氛圍,在年輕的米歇爾·伯格身上同時表現(xiàn)出來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漢娜·施米茨的不理解和無情,她的愛情的強度和失語,庭審一場戲蘊含的外在和內(nèi)在戲劇性——史蒂芬·戴得利為所有這些找到了強有力的畫面。另外,這部電影演員陣容強大?! 枺耗Ml來演漢娜·施米茨?  答:我一直盼望凱特·溫絲萊特能演漢娜·施米茨。我對DAVIDKROSS,RALPHFIENNES,BRUNOGANZ和LENAOLIN他們豐富和直逼人心的表現(xiàn)力印象很深?! 枺耗矃⑴c了電影的創(chuàng)作工作嗎?  答:史蒂芬·戴得利,戴維·哈爾和我在期間有過很多次交談。有時他們采納我的提議,有時沒有——事情就是這樣。那些談話很好?! 枺含F(xiàn)在這部小說搬上銀幕,對您來說,這是否意味著您的書所獲得的成功的頂峰?或者有其他某些時刻或場景或反響在您眼中更為關(guān)鍵?  答:就像幾年前這《朗讀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現(xiàn)在它拍成電影,也是這《朗讀者》的一個頂峰,它們表明這《朗讀者》所引起的廣泛興趣,這點我很高興。這《朗讀者》是寫給大眾的,無論男女老幼,不管你是知識分子還是實用主義者,也不論你受過怎樣的教育,來自什么國家,是否喜愛讀書。在我看來,還有那些讀者來信也標(biāo)志著這《朗讀者》的成功。他們在信里面寫道,他們本來并不讀書,但因為推薦得到了我這部書,結(jié)果愛不釋手。我的母親是一位來自瑞士的民主主義者,從小她就教育我,無論誰想以民主的方式講述什么,他必須用所有人都能明白的方式來講述。我知道這并不適用于藝術(shù)。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的書在某種程度上是民主的?! 枺阂恍r間以來,以納粹或屠猶為題材的美國電影紛紛出現(xiàn),比如《獨裁行動》《穿條紋衣服的男孩》《圣安娜的神諭》等。在這一系列的電影中,《朗讀者》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答:請讓我再強調(diào)一遍:《朗讀者》不是關(guān)于納粹或者屠猶的。它是一本關(guān)于戰(zhàn)后一代和戰(zhàn)爭一代之間關(guān)系的書,關(guān)于罪責(zé)。為什么現(xiàn)在美國電影如此熱衷于第三帝國和屠猶的題材,美國女作家喬伊斯·哈克特曾做過精彩的回答:經(jīng)歷了道德分裂的布什年代,人們強烈向往道德上的一致性,向往清晰有力的善惡標(biāo)準(zhǔn)。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朗讀者》不屬于這一系列的美國電影,它關(guān)注的是道德、懸念和矛盾沖突。  問:您擔(dān)心人們又會有“好的納粹”的誤解嗎?  答:因這《朗讀者》產(chǎn)生的誤解,這部電影也會碰到——一般都這樣。  問:《朗讀者》是一部非常德國化的電影。美國好萊塢制作人員能領(lǐng)悟并實現(xiàn)它的意義嗎?  答:史蒂芬·戴得利和戴維·哈爾是英國人,這個團隊中有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電影是在德國攝制的。而且,這部小說是德國的,但不僅僅是德國的。愛、羞恥、謊言、正義——這些是關(guān)系到每個人的主題?! 枺河袥]有什么確定的原因促使您把電影版權(quán)賣給了美國電影公司?本來也應(yīng)該有可能是一個德國電影公司,一位德國導(dǎo)演和一位德國編劇來做這一切?  答:十年前,這部書的電影版權(quán)就賣出了,那時候的德國電影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我期待的是這部電影能面向世界各地的觀眾?! 枺号臄z工作怎樣?你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一個場景中,不過非常短……  答:非常短——我?guī)缀鯖]能在電影中認出我自己。我拍戲只有一天時間——很多等待,極大的耐心,一遍又一遍地重復(fù)一個場景,細微的改變,片場是一種專注和創(chuàng)造的氣氛,從導(dǎo)演到司機。很有趣。  問:您最喜愛哪個場景?  答:我沒有最喜愛的場景,無論如何現(xiàn)在還沒有。也許等我再看一遍電影我就有了?! 枺耗芟胂竽骋淮文约簩懸粋€劇本嗎?  答:我有一次給一部關(guān)于8月13日的電視劇寫過。但后來跟我一起工作的導(dǎo)演換掉了,接替他的是一位自己想寫劇本的導(dǎo)演。  問:安東尼·明格拉一直都想自己來做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dǎo)演。這部電影的構(gòu)思有沒有因為導(dǎo)演的改變而發(fā)生根本變化?  答:安東尼·明格拉一直到去世前都是《朗讀者》的制作者之一,為這部電影做了考慮,也和史蒂芬·戴得利和戴維·哈爾一起討論過?! 枺耗鯓觼砻枥L人們在注視漢娜這個角色時所產(chǎn)生的矛盾心理?  答:我希望這種矛盾心理就是米歇爾·伯格在書中體驗的那種,是戰(zhàn)后一代對戰(zhàn)爭一代所持有的:好感和震驚,向往和厭惡,理解和審判?! 枺含F(xiàn)在年青一代的處境與戰(zhàn)后一代有所不同嗎?  答:第三代幾乎沒有卷入戰(zhàn)爭一代的罪責(zé)中,第四代就根本沒有。因為卷入罪責(zé)的前提是,人們認識那些犯罪的作案者、策劃者、助手、袖手旁觀者和視而不見者,親身體會過在喜愛和震驚之間以及理解和審判的張力,而且這種張力得不到充分釋放?! 枺耗阍跀z制過程中的種種經(jīng)驗和體驗是否會影響您的寫作?  答:我想所有我經(jīng)歷的和體驗的都影響了我。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朗讀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5條)

 
 

  •   戰(zhàn)后的德國蕭條破敗,一個15歲的少年在電車上病倒了,他獨自下車,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個逼仄的過道里吐得一塌糊涂,這時一個36歲的陌生女人幫助了他。3個月后,少年米夏康復(fù)了,原本他只是為了去感謝那個在他生病時給予過他幫助的女人,但是,漢娜的美麗卻喚起了他的一種欲望,這種欲望在米夏的心中漸漸燃燒起來。開始他們在一起也許只是為了情欲,漢娜的美麗讓米夏沉醉,36歲的漢娜正處在一個女人最美的年齡,這時的她是寂寞和孤獨的,而米夏這個單純的少年正好填補了漢娜的寂寞。直到有一天,漢娜讓米夏為她朗讀。在朗讀中漢娜會隨著主人公命運的跌宕起伏像個孩子似的時而痛哭,時而大笑,完全融入了書中的情境。朗讀完,漢娜還時常和米夏就書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結(jié)局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等等之類的問題。米夏并不明白漢娜為什么如此熱衷于朗讀,但他們都在朗讀中找到了快樂,也許他們的愛情就是在一次次的朗讀和探討中逐漸建立的,朗讀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在不斷的朗讀中他們的心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那個夏天成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這種美好隨著漢娜的不辭而別而結(jié)束了。米夏一直不明白漢娜為何不辭而別。八年后再次見到漢娜的時候,她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納粹罪犯,她并沒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認的罪犯一樣,否認自己的罪行,而是堅定異常地坦誠一切,因為那不是她一個人的錯,而是那個時代造成的,如果你是漢娜你會有別的選擇嘛?直到審判席上,漢娜不愿提筆在白紙上寫下黑字做筆跡比較,而寧愿因此背負罪名被判終身監(jiān)禁時,米夏終于明白了原因,那就是漢娜根本不認識字。明白了漢娜為什么不看他的旅行計劃,為什么會在拿到菜單時神色緊張,為什么總是不厭其煩地聽他朗讀。她為自己不認識字而感到羞愧,她有著超乎常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她拒絕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過被判終身監(jiān)禁,也要保守她不識字這個秘密。米夏原本是可以說出真相替她減輕罪與罰的,但他最終卻和漢娜一樣選擇了沉默。漢娜入獄后,米夏開始為她朗讀,他把朗讀的一本本書用磁帶錄下來寄給獄中的漢娜。剛開始沒有任何回音,過了一段時間,他開始收到漢娜寫來的信,字跡笨拙而有力,看得出來是初學(xué)者的手筆。信都非常簡短,有時只是一句話,但可以想象書寫者的努力,在她那個年齡開始學(xué)習(xí)認字是多么的不易。但米夏從未給過漢娜任何回復(fù),哪怕只是只言片語,他只是不停的朗讀,不間斷地給她郵寄磁帶。就這樣十多年過去了,米夏在此期間也結(jié)過婚有了孩子,但是他和漢娜的那段感情始終左右著他的生活。他和別的女人一起時總是想著漢娜,想著她的味道,想著她的樣子,在別的女人身上再也無法找到和漢娜一起時的感覺。漢娜敗壞了他的生活,以至于他無法和妻子正常相處,米夏知道妻子是無辜的,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最后只能以分手收場。有一天,漢娜所在的監(jiān)獄長給米夏打來電話,因為漢娜的表現(xiàn)就要提前出獄了,但漢娜沒有任何親戚,也沒有任何朋友來看望她,這些年里和漢娜聯(lián)絡(luò)的只有他;因為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十多年,出獄后可能會無法適應(yīng),監(jiān)獄長希望他能幫助漢娜。米夏盡力幫漢娜聯(lián)系了住房和工作,在漢娜出獄的前幾天,他應(yīng)監(jiān)獄長之請去見漢娜,他知道無法逃避終要相見。這時的漢娜已經(jīng)成了老婦人,身上散發(fā)著老婦人難聞的體味,從她的身上米夏再也看不到以前那個漢娜的影子。漢娜似乎很平靜,對他的安排沒有異議,同意出獄時他來接她。然而就在要出獄的那天早上,漢娜在獄中上吊自殺了,這讓監(jiān)獄長很意外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漢娜曾經(jīng)是她的驕傲啊。她對聞訊趕來的米夏述說著漢娜在獄中的情況,她每次收到磁帶都會借來錄音機反復(fù)播放,他朗讀什么書她就會要求監(jiān)獄長買什么書回來,對照著他的錄音自己學(xué)習(xí)認字;后來每次收到磁帶她都會反復(fù)詢問有沒有信,她多么渴望收到他的信??!在她的心中信比磁帶重要多了,但她從來也沒有收到過;剛?cè)氇z的那些年,她一直堅持鍛煉,保持著良好的容貌和體形;但最后幾年她忽然放棄了,不再顧忌自己的形象,甚至不再洗澡,很快她就變得象個老婦人了。望著躺在床上的漢娜的身體,米夏忽然覺得她從來沒變過,她還是他的漢娜,只是自己以前怎么沒有看到呢...《朗讀者》這本書并不長,但很多地方值得回味,小說是以男主人公自述的方式描寫,只寫了男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卻很少從女主人公的角度來剖析她的感受,她究竟是怎么想的讀者只能從旁人的敘述中去推測。比如漢娜在法庭上為了怕別人知道自己不認識字而寧愿承擔(dān)本不屬于自己的罪名,做為一個普通人很難理解,不識字和生命來比較究竟孰輕孰重?如果是你你會怎樣選擇呢?這里如果認為漢娜是怕任何人知道她的缺陷我認為是不妥的,她識不識字與那些人有何關(guān)系,她怎么可能在乎那些不相干的人的感覺;唯一的解釋就是她知道心愛的人也在那里,她寧愿舍棄生命也不愿意讓他知道她不識字,她怕他看不起他;這樣就可以理解了,愛情有時候就是一個女人的全部,一個女人唯有為了愛情才可能去放棄生命。她在獄中收到他的磁帶,她一定以為他還在愛著她,于是她不再怕別人知道不顧一切地開始學(xué)習(xí)認字。學(xué)會了認字她就給他寫信,可能她已經(jīng)猜到他知道她不識字了,而她現(xiàn)在學(xué)會了滿心以為他會為她驕傲。她有多么渴望收到他的來信啊,他明明知道她已經(jīng)能看懂了的,可是她卻從來沒有收到他的信??梢韵胂笏卸嗝吹氖?,一年一年過去了,她從最初的失望漸漸地變成了絕望,她可能明白他對她的已經(jīng)不是愛也許只是同情吧。女為悅己者容,沒有悅己者她還能為誰容呢?于是她自暴自棄了。她生命的意義在她放棄一切的時候就終止了,活著的只是一具軀殼,但她只所以還活著可能只是因為還能聽到他的聲音,在想象中也許她還能擁有著他。可是他已經(jīng)見到她是一個老婦人,他和她之間再無可能,她如何能容忍讓他面對這樣的自己;而且出獄后他可能再也不會為她朗讀,連唯一支撐她生命的朗讀也失去了,她如何還能生存,于是她毅然決然選擇了死亡。當(dāng)然上述這些也僅是我的猜測,難免夾雜了個人的情感。這本書內(nèi)容不算多但是非常值得回味,我想不同的人看就會有不一樣感受吧。
  •   偉大的愛情是用來唏噓的。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
     戰(zhàn)后的德國蕭條破敗,一個15歲的少年在電車上病倒了,他獨自下車,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個逼仄的過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個36歲的陌生女人幫助了他……
     3個月后,少年伯格從突如其來的猩紅熱侵襲中恢復(fù)過來,他只是為了去感謝那個曾經(jīng)在他生病時給予過他幫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愛情,在15歲的少年伯格心中漸漸燃燒起來。
     電車售票員漢娜總是讓伯格為她朗讀,《荷馬史詩》、《帶小狗的女人》、《戰(zhàn)爭與和平》,在伯格的朗讀中,漢娜像個孩子似的時而痛哭,時而大笑,那個夏天,是他們一生中最短暫最快樂并最終影響了后來歲月的時光。
    文中所講述的故事,十五歲的少年和三十六歲的陌生女人之間的感情或許在中國人的眼中是不能夠被理解的。但是作者卻能在文中寫出那樣的感情……吸引了讀者能夠帶著這樣的懸念讀下去。最后漢娜在出獄的頭一天晚上突然自殺,是他不能接受男主人翁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內(nèi)慢慢長大,結(jié)婚,生子……雖然他也一直在給他朗讀,但是我卻沒有來看望他一次。是自己內(nèi)心的失落,還是不能再次面對外界的生活……
    這是偉大的愛情,還是內(nèi)心的震撼?
  •    從小說到銀幕的顛簸旅程中,經(jīng)常丟失一些作者的東西,又經(jīng)常夾帶進編劇和導(dǎo)演的私貨。原作者經(jīng)常丟失的東西,是“感覺”,文字所呈現(xiàn)的“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在銀幕上只有前二者可以得到滿足乃至大大的滿足,可是對于后三者的表現(xiàn),技術(shù)尚不到位,乏善可陳。編劇和導(dǎo)演經(jīng)常贈送的東西,是“意義”,通過增強、放大某條情節(jié)線索,通過加重某幾個符號,通過配樂的暗示和渲染,讓觀眾向他們所指示的方向疾奔而去。唉,所以《香水》那樣的以嗅覺為核心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并不討好。同樣,《朗讀者》這樣的小說,經(jīng)過銀幕上的一番改造,多了政治的意義,少了欲望的味道。      小說中沒有、而在電影中很重要的“意義結(jié)”有三個,一是漢娜在教堂里不可抑制地落淚,二是漢娜踩著書本上吊自殺,三是米夏最終向女兒坦白了自己的故事。罪惡終結(jié)于淚流滿面的懺悔,朗讀終結(jié)于以書為梯的死亡,代溝終結(jié)于剖明心跡的和解,設(shè)計得很高妙。而小說中有、電影里沒有的東西也很多,比如一場場亂夢,比如青年一代反思納粹的思潮運動,比如米夏想象中的黨衛(wèi)軍制服漢娜、用皮鞭不耐煩地抽打著馬靴,尤其重要的缺失是,小說里面那占據(jù)大量篇幅的“漢娜的味道”。      漢娜是有潔癖的。第一次偶遇,主人公米夏因患黃疸病而嘔吐,她并不輕柔體貼,而是干脆地“抓住我的胳膊,把我拖著走過門樓下黑咕隆咚的過道……旋開水龍頭,一上來先給我洗手。然后,她窩著兩只手掌掬著清水,潑在我臉上算是給我洗臉”,再就是拎著兩桶清水將過道潑洗干凈。最要留意的是下一段,漢娜同情地摟住“小家伙”,而小家伙米夏“在緊緊的擁抱中,我聞到自己嘴里那陣子難聞的味道,又聞到了她身上那股子新鮮的汗味?!痹偻?,主人公去找漢娜道謝的一節(jié),作者再三描述“清潔劑的味道”,寫漢娜熨燙衣物、連內(nèi)衣褲也熨。又下一節(jié),主人公沾染了煤灰,漢娜給他放水洗澡,就這樣,15歲少年與36歲婦女開始了非常規(guī)的魚水之歡。      作者多次寫到漢娜的味道、以及自己對這種味道的迷戀?!八龕鄹蓛舫闪笋焙?,早上一起身就洗澡。我喜歡聞那種香水味,新鮮的汗香味,還有她從工作里帶回來的電車味”。是的,米夏所喜歡的漢娜的肉體,是“潮濕滋潤、冒著皂香的肉體”。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當(dāng)后來米夏結(jié)婚、與妻子格特露德一起生活,“我一直無法克制自己,老是把這一段日子同我跟漢娜的生活進行比較。每次我們擁抱在一起時,我老覺得這種感覺不是味兒,她不是味兒,她碰起來、摸起來不是味兒,她聞起來也不是味兒,味道不對?!?      多年后,主人公已經(jīng)淡忘了漢娜當(dāng)時的模樣,漢娜成了“一個沒有臉的她”,但是嗅覺上的漢娜依然那般鮮活,在最后一部分,作者這樣長篇大論地描述:      “以前,我總是特別愛聞她身上的氣味。她聞起來那么清新,是才洗過了澡,是新洗過的衣服,是方才沁出的汗,是剛剛被愛過的余味。有時候她也用香水,可我不知道是哪一種。而且,就是她用的香水,聞上去也要比其他香水清新爽朗。就在這種聞上去清爽的氣味之下,又流連著另外一種味道,很濃重,潛伏著,澀得刺鼻?;叵肽菚r候,我經(jīng)常在她身上嗅來嗅去,就像一匹小動物似的。我從脖子和肩膀開始,嗅那新洗過澡的氣息;從那兩只乳房當(dāng)中,嗅那新沁出汗的味道,那汗味兒在腋窩處又和別的氣味混合在一起;從那腰部和腹部,嗅那濃重而說不出來的氣息,不過倒是近乎純正的;還從那大腿之間嗅出一種水果般的氣味。我也在她腿上和腳上嗅來嗅去,嗅到小腿時,濃重的氣味就消失了,膝蓋窩又有新沁出的汗水,她的腳聞起來是香皂味、皮鞋味和身體疲乏的味道。后背和胳膊沒有什么特別的氣味,什么也聞不出來,或者說,就是她身體本來的滋味。她的手是白天干活的味道,帶有車票的油墨香、鉗子上的鐵器味,以及洋蔥頭、魚、煎肥肉、肥皂水、燙衣服的蒸汽等的味兒。如果她剛剛洗過澡,手上就什么也聞不出來了。不過,那也只是香皂味把其他氣味都掩蓋起來而已。過了一會兒,那些味道又會卷土重來,微弱地混合進一天干活的氣息當(dāng)中,那就終于是傍晚、回家和居家的氛圍了?!?      關(guān)于漢娜,米夏知道什么?經(jīng)過漫長的命運的緩緩揭示,他知道她有罪、也知道她最深藏不露的身為文盲的秘密。但是米夏所知道的漢娜,仍有大量的空白點,比如:她的父母親是什么人?她有沒有兄弟姐妹?為何一生形只影單?在他之前,她有沒有過愛情?她對自己的納粹行為真的懺悔了嗎?那筆錢和那個茶葉罐的意義是什么?甚至最致命的:她愛過他嗎?      米夏試圖理解漢娜,可是從另一個角度,導(dǎo)致這種空白點的原因,是他同時又逃避理解。審判期間,他的內(nèi)心活動是:“一旦她鋃鐺入獄,就會從我的世界,從我的生活中徹底消失。我要她遠遠離開,我要她遙不可及,要她成為純粹的回憶。”作為學(xué)法律的學(xué)生,他從來沒有否認過漢娜的罪,但是,“愛上一名罪犯卻使我罪責(zé)難逃”。這種“不應(yīng)該的愛情”使他深感糾結(jié),他沒有向法官道出漢娜是文盲的真相,托辭是尊重漢娜本人的選擇,但是其中亦有為自己的未來考慮、必須隱瞞事實的成分。逃避漢娜,逃避罪感,逃避理解,他當(dāng)了一名不直接面對世界的“法學(xué)史教授”。在一個個失眠的夜晚,他高聲朗讀,繼續(xù)充當(dāng)漢娜的朗讀者,可是,他沒有給她哪怕回一封信、探一次監(jiān)、聊一回天。      直到?jīng)]有退路,他才第一次去探監(jiān)。而此時,漢娜的味道變了。在探監(jiān)的時候,他聞到漢娜身上“老女人的體臭”。如果說原來有潔癖的漢娜,也許是在用肥皂和香水遮掩自己身上的“澀味”,就像她遮掩自己的文盲身份一樣,維持著自己的尊嚴(yán)。在經(jīng)過多年的獄中生活以后,“突然放棄了一切”,她很少洗澡、暴飲暴食,變得臃腫肥胖,聞起來也有股味兒。這其實是很關(guān)鍵的一筆,如果她愛著米夏,也許是會在乎自己的形象的吧,包括在乎自己的味道??斐霆z了,她應(yīng)該知道他會來。      在兩人簡短的交談中,米夏因為“問心有愧而冒出萬丈無名火來”,畢生第一次,他詰問漢娜:“在法庭審訊之前,你難道從來沒有想到過,有朝一日會上法庭、會成為話柄嗎?我的意思是說,當(dāng)我們倆在一起的時候,在我給你朗讀的時候,難道從來也沒有想到過這些嗎?”這是米夏的正義感在說話,這也是米夏怯懦地轉(zhuǎn)折地詢問:到底,你愛過我嗎?      漢娜說:“我一直有一種感覺,就是人家不了解我,沒人曉得我本是什么人,干過些什么事。你明白嗎,如果沒人理解你,那么,也就沒人能要求你講清楚,就是法庭也不可以要求我。不過,死掉的人卻可以,因為他們理解我……”      漢娜不愛。因為即便連米夏,也不了解她。她選擇了死亡,沒有給米夏留下片語只字,只是在遺囑中告訴監(jiān)獄長:“請您替我向他問聲
  •   妙不可言的朗讀

    ——德國小說《朗讀者》給我的震撼

    又是在病中,讀起了讓我欲哭無淚欲罷不能的小說!

    這是唯一一本我在兩天之內(nèi)讀完的小說!

    這是繼《飛去的詩人》和《穆斯林的葬禮》之后絕對震撼了我的一部小說,總是感覺,中國沒有這樣的小說,中國缺乏這樣的力作!

    十五歲的少年米夏因為患黃疸病而發(fā)生嘔吐,得到了三十五歲的電車售票員漢娜的照護,回家后的少年米夏總是被漢娜的氣息召喚著,于是再一次走進了漢娜的家。三十五歲的婦女漢娜不識字,而十五歲的少年米夏是一個學(xué)習(xí)頗優(yōu)秀的好孩子。

    這樣的一兩次聚會后,漢娜和少年米夏竟然產(chǎn)生了戀情,也許,我們剛開始看的時候會有一種骯臟或者可恥的感覺,但是,慢慢的,隨著劇情的展開,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個毫無復(fù)雜背景的看似亂倫的人在一起竟然有那么多令人不可思議的高雅行為,比如,他們倆首先是沐浴,然后是在做愛前或者做愛后,少年米夏會為漢娜朗讀世界名著,漢娜也就沉醉在米夏的朗讀中,一次又一次,一本有一本的世界名著在他們的朗讀中給彼此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快樂和享受……

    后來,漢娜不辭而別。當(dāng)他們兩人再次相見時竟然是在法庭。漢娜作為納粹集中營的看守,曾經(jīng)因為把手鑰匙使得集中營的三百多婦女被一場大火活活燒死,更為滑稽的是,漢娜常常選擇那些文弱細膩的女子為她朗讀,然后再送到奧斯維辛去,于是,我們看到了漢娜的罪大惡極!

    在法庭受審時,米夏一直被漢娜吸引著,也通過審判開始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那就是漢娜根本不識字,可是漢娜為了守護自己不識字的這個秘密,竟然承認當(dāng)時燒死集中營的婦女后寫的報告是出自她之手,于是漢娜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

    被判監(jiān)禁后的漢娜在米夏的朗讀磁帶中學(xué)習(xí),閱讀和寫信讓漢娜活下來,活得不同凡響,可是當(dāng)漢娜減刑釋放,答應(yīng)了讓米夏去接她的那個早晨,選擇了上吊自殺。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是簡單的閱讀卻給我們留下太不同反響的感動與反思!最讓我們感動的應(yīng)該是那一次次富有詩情畫意的朗讀,不管是在他們的沐浴做愛并臥之時,還是在黑暗的監(jiān)禁生活中,我們感覺米夏聲情并茂的朗讀像天籟、像遙遠的絕響回蕩在我們的身邊激蕩著我們的內(nèi)心,讓我們得到了飛升,情感上的、精神上的,人性上的……

    關(guān)于負罪、關(guān)于背叛、關(guān)于守護、關(guān)于文盲的恥辱、關(guān)于犯罪的輕重等等太多嚴(yán)肅而莊重的話題會糾纏著我們的內(nèi)心,也會形成巨大的輻射散播開來!我們沒有必要弄清誰是背叛者,但是我們常常會被米夏那聲情并茂的朗讀,會被米夏對漢娜氣味的迷戀、會被米夏為拯救漢娜而堅持為她朗讀世界名著、堅持為她寄磁帶以及漢娜竟然以中年之身學(xué)習(xí)閱讀寫作的狂熱而深深的折服!

    忘不了漢娜在米夏父親的書房里用手指輕輕滑過每一冊書,忘不了他們并臥時米夏的朗讀如何讓漢娜沉醉,忘不了米夏怎樣被漢娜的氣息深深的迷醉……

    于是,我又想起了老公那不識字的100歲高齡的外婆是怎樣羨慕我們識字的人,想起了那個為了一個書屋的藏書而嫁過去卻至死都沒能涉足過天一閣的女子范秀,想起了《朗讀手冊》的封面的一句話:你或許比我更富有,但是你不一定比我更幸福,因為我有一個給我大聲朗讀的母親……

    還有沒有哪一種朗讀讓我們這樣震撼、這樣欲哭無淚、這樣欲罷不能?

    在讀了太多的油里油氣、痞里痞氣、一點正經(jīng)沒有的中國當(dāng)下小說之后,這部小說的莊重嚴(yán)肅的確讓我們震撼而意外!

    簡單的情節(jié)、豐富的含義讓我們有了不簡單的收獲!

    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年和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中年女性之間的情欲,沒有引起我們道德上的審判,相反我們卻覺得這一切竟然那么妙不可言!

    當(dāng)然,并不是說我們因為那妙不可言的朗讀就可以忘掉納粹的罪行,并不是說我們因為那毫無情理的戀情就可以原諒納粹的罪惡,但是,我們卻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曾經(jīng)深惡痛疾的歷史!是啊,有些東西我們不愿想起,有些歷史我們不愿觸摸,可是不愿想起和不愿觸摸正好說明我們不能忘卻!

    是的,中國缺乏這樣大氣的小說,我們在對歷史的審判中是否應(yīng)該有更多的反思!
  •   德國作家施林克的小說《朗讀者》,我已經(jīng)讀過兩遍,讀第二次的時候,感覺好像第一次沒讀過一樣,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曹文軒先生為本書的中譯本作序,在對本書高度評價的同時,亦順帶把當(dāng)下的中國文學(xué)貶斥一通,我對此頗有同鳴。

    德國戰(zhàn)后文學(xué)被稱為“廢墟文學(xué)”,當(dāng)年上大學(xué)的時候讀那些文字酷像在體味牛嚼干草,乏味干澀之極至今不忘,然所讀篇章已全部忘干凈了。

    《朗讀者》也是以納粹罪行為背景,感覺應(yīng)該是戰(zhàn)后文學(xué)的延伸。但無論從小說的文筆,還是故事的描述人物的刻畫,都全然找不到“廢墟”的影子了。

    15歲的“小家伙”米夏病中邂逅30多歲的女人漢娜,米夏在漢娜面前似乎得到一種依靠,漢娜處理問題的果斷讓米夏自然處于依賴的位置,好像有了點“戀母”傾向。然而當(dāng)漢娜主動送上來的時候,他們的關(guān)系立刻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青春期的欲動得到了成熟女人的溫情的呼應(yīng),由此確立了米夏.伯格一生的性取向。這也是為什么他一生都無法和其他女人和諧生活的原因所在。朗讀是在男女之歡以后以“配角”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的,但隨后立即被安排在首位,作為做愛的條件被米夏心甘情愿的接受下來。我們面前的鏡頭是:男孩在女人的誘導(dǎo)下放縱著情欲,女人在男孩的朗讀中凝神思索......。

    問題:對于雙方來說,是在各取所需嗎?還是在共同滿足于兩件事?漢娜更需要哪一個?性對于漢娜來說是手段還是目的?

    當(dāng)米夏得知漢娜曾經(jīng)是納粹集中營的看守的時候,小說變得復(fù)雜了。理解書中的情節(jié),需要知道德國的那段歷史,不是二戰(zhàn)史,而是戰(zhàn)后相當(dāng)一段時間的歷史,即戰(zhàn)后的新一代德國人與他們的父輩的歷史。德國戰(zhàn)敗后雖然舉國反省,但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一代親歷者和他們的子女之間卻發(fā)生了嚴(yán)重的分歧,這兩代人之間的“代溝”給無數(shù)德國家庭以及老人孩子造成了終身的傷害,作為戰(zhàn)爭后遺癥,無可避免。米夏在得知漢娜的不光彩歷史之后,其心情的復(fù)雜以及行為的取舍,都是需要讀者細細的去品味,不是幾句結(jié)論性的語句就可以概括清楚的。直至漢娜最后的自殺,與米夏的上述復(fù)雜心情是否有某種關(guān)系,都是本書的精彩之處,令人回味。

    而對于漢娜在審判中的表現(xiàn),更是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尊嚴(yán)”“羞恥”“罪責(zé)”“承受苦難”等等很多人類經(jīng)常面對的抉擇。這些需要有“感同身受”的境界才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豈敢妄下。

    同樣為“朗讀者”的猶太女囚究竟是什么樣的形象,與自己的身份有何不同?-----我想,米夏一定有過很多想象,小說中沒有描述。但是漢娜利用權(quán)力讓女囚為自己朗讀,與其利用“色誘”讓米夏朗讀,這之間的區(qū)別----對于一個渴望讀書的人來說-----又在哪里呢?

    《朗讀者》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讓我難以釋懷。我已經(jīng)找到德文版,下一步還要繼續(xù)對照著讀,在品味原文的同時,也欣賞一下本書的翻譯風(fēng)采。
  •   從最初的閱讀直至到喜歡上《朗讀者》這本書是一周時間內(nèi)的兩次閱讀。對于小說,我是很少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nèi)再次閱讀,而對于《朗讀者》則完全有必要。讀這本小說有2種讀法,其一,故事情節(jié),有關(guān)一個15男孩與36歲女人之間的故事,是愛情還是漢娜的又一粹納行為?其二,思考,一個文盲女人,為了遮蓋這個令她恥辱的秘密而不惜承認本不應(yīng)是她一人承擔(dān)的納粹罪行,而被終身監(jiān)禁,值得嗎?初次閱讀,我讀的是故事情節(jié),故事并不復(fù)雜,15的米夏在放學(xué)途中犯了病,而受到了36歲單身婦女漢娜的照顧,在米夏康復(fù)后答謝漢娜時無意窺見了漢娜性感的一面,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圍繞在他們之間的是朗讀、做愛,直至漢娜的離開。這也是小說第一部分的結(jié)束,從淺的層次來閱讀,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僅是情欲,而非愛情。真的沒有愛情嗎?為什么在米夏成年、結(jié)婚、離婚以及與多個女友交往的過程中漢娜的氣味在米夏的印象中永遠也沒有消失。是的,氣味,這是聯(lián)系兩人愛情之間的一條紐帶。而令米夏迷戀的漢娜身上那清新的味道有一天卻變了,變得體臭有異味,以前愛清潔、注意保持體形也變的肥胖臃腫,那是因為她認為她心中的愛情已經(jīng)離開了,是愛情的離開讓她自爆自棄而導(dǎo)致最后的自殺。合上書,我的淚忍不住落下,36歲的女人是愛著當(dāng)年那個15歲的男孩的,而41歲的男人還會愛62歲的老女人嗎?漢娜的一生是如此清冷的令人心疼。我是報著為漢娜也為做為讀者的自己找答案去的,漢娜愛著米夏,那么米夏也愛著,或曾經(jīng)愛過漢娜嗎?如果他愛她,為什么在知道漢娜是文盲,所以她看不懂起訴書,也不可能是她撰寫的對她極為不利的報告書這些對漢娜極為有利的證據(jù)時去找法官澄清?細讀二遍我明白了,這也是這部書要思考著讀的原因,深層次的讀,這部書是有關(guān)人性、尊嚴(yán)探討的。一個人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代替別人做決定,而推翻那人自己覺得比較好的做法。一個人已知如何能做對別人有好處,但此人卻閉目塞聽,不聞不問,此時,為人者就必須極力促使他睜開眼睛,豎起耳朵,正視現(xiàn)實,最后決定當(dāng)然應(yīng)由本人來做,但其他人必須向他說明利害,而且直接與其本人談,而非與其背后的某人講。米夏是愛漢娜的,他本可以找法官澄清,但這樣就要泄露出漢娜是文盲的這一秘密,而這秘密又正是漢娜不惜付出代價所要堅守的。做為其他人的米夏無權(quán)為漢娜做出這樣重要的決定。但是米夏對漢娜的愛又不夠真摯,他沒有足夠的勇氣也不知道如何去找漢娜交談,去找漢娜,米夏做不來,而袖手旁觀又辦不到,米夏最終決定去找了法官,但最后還是選擇了沉默的離開,麻木不仁左右了他的感情和思想,他認為只有這樣他才能重新回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抱著對漢娜內(nèi)疚以及自我救贖的想法,米夏一直堅持著給獄中的漢娜郵寄朗讀磁帶,四年后的漢娜寄來了一紙問候,向他證明她已經(jīng)不是文盲,但米夏又選擇了沉默,在知道了漢娜已經(jīng)學(xué)會寫字后還是自始至終的郵寄錄音朗讀磁帶,而沒有給她一封安慰或是鼓勵的信。這也是導(dǎo)致漢娜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原因吧。這是一部值得思考以及潛心體會的作品。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與新的收獲,對于愛情、對于人性,對于人的矛盾體有著更深層次的探討。
  •   讀《朗讀者》這本書是在看了同名電影之后,雖然已經(jīng)知曉了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關(guān)系,但電影非常好看,所以還是買了原著讀一讀。感覺有二: 第一,朗讀的聲音是優(yōu)美的。 書中的主人公米夏15歲時與36歲的漢娜相遇,他對漢娜產(chǎn)生了一種傾慕依戀的感情。而漢娜的一大愛好是與米夏在一起時,一定要先聽他給她朗讀小說、詩歌等文學(xué)作品,這使得他們的相處有了一種詩情畫意的意境。就是這朗朗讀書聲,貫穿著整部作品,余音不已。在兩人交好時,漢娜的小房間充滿朗讀聲,洋溢著愛、愉悅和滿足。而就是這朗讀聲,掩蓋了漢娜隱藏的秘密。在與世隔離的監(jiān)獄里,小小牢房也有米夏的朗讀之聲,這聲音蘊含著主人公對愛與罪的思考與領(lǐng)悟。這讀書的聲音是持久的、感人的、優(yōu)美的,它反襯著愚昧無知的可憐可嘆,預(yù)示著漢娜悲劇的命運。 第二,德國人是思辯的 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德國作家本哈德 施林克。我沒有讀過他的其他書,讀德國小說也比較少,但這本書讓我認同一句話:“德國人是一個思辯的民族”。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德國第三帝國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zāi)難,應(yīng)該說是磬竹難書。戰(zhàn)后德國人應(yīng)該怎樣看待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呢?這部書讓我們了解了些許情況。米夏是戰(zhàn)后的一代大學(xué)生,他們控訴第三帝國的罪惡,參與對納粹分子的審判,并且還對自己的父母、親戚、老師等長輩在二戰(zhàn)期間的不作為而反省、檢討。小說中有大段大段這方面的思考、描述,讓讀者從米夏這代人的角度來審慎戰(zhàn)后德國人的思想和情感。米夏本人也在愛與罪的含義和邊緣中猶疑著、審視著。他知道漢娜是一個文盲,知道漢娜之所以成為納粹分子的原因,知道漢娜被判刑的原由,但也知道她所犯下的罪行不能饒恕,所以他猶疑、他思考。讓讀者從中也深刻感知二戰(zhàn)之后大多數(shù)德國人對第三帝國反人類罪行的認知和反省,這是這部小說的一大特色。 總之,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電影和小說都很好,電影將小說的精華情節(jié)和場景體現(xiàn)的完美精致,更加生動而逼真;而小說比電影更加細膩并富有思想性,讀小說和看電影真是相得宜彰的事。
  •   四月七日拿到的書,和《紅色筆記本》一起到我的手上。兩百頁左右,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完。·一個天真的女人。我是先看的電影《生死朗讀》才決定要買這本書的。那部電影不是我喜歡的風(fēng)格,卻是我很欣賞的一部好片子。看完電影,首先跳入我腦海的就是這樣一句話:漢娜是一個天真的女人。說一個三四十歲的女人“天真”好像并不妥帖,但我無法想到其他的詞。這個詞,沒有任何嘲諷,甚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只是直覺的跳入我腦海中的一個詞而已。對待愛情的漢娜是天真的。一個三十六歲的女人,若非有些些許天真,很難想象她會愛上一個十五歲的小男孩。曾經(jīng)看過一篇關(guān)于《戀戀筆記本》的評論《如果愛情不能圓滿,只能說明愛得不夠》。的確,愛情是沒有理由的。愛上對方就如同初生的嬰兒一般,不論他/她是怎樣的,都會猶帶天真的一心追隨。也許這就是真愛。漢娜對于米夏的感情就是如此吧。其實有時也會懷疑,他們之間是不是愛情。不是有句話說過嗎:年齡的差距越大,愛情的成分越少。在這里,漢娜比米夏大二十一歲。若是米夏比漢娜大二十一歲,讀者接受起來或許更容易些。可偏偏就是女大男,而且是二十一歲之多。很難不讓人懷疑他們之間是情欲的宣泄還是真情真愛。在國外,文化差異之下,讀者會有怎樣的感受呢?當(dāng)若干年之后,米夏仍對漢娜念念不忘,仍需要用朗讀來宣泄心中的情愫的時候,我的懷疑開始動搖。愛情,被當(dāng)做“成分”的時候,已經(jīng)不再是愛情本身了吧。對待工作的漢娜也是那樣的固執(zhí),那么的天真。當(dāng)我還不知道她是納粹集中營的看守的時候,她在我眼中只是一個普通的電車售票員。嚴(yán)肅、認真,就如同她和米夏的初遇那天,照顧病重的他,沒有太多溫柔,彷佛那是一件理所當(dāng)然的事。納粹集中營看守的工作,在她的眼里,只是一件工作而已,就像是電車售票員,就像是西門子公司的職員一樣。哪怕那是一件送無辜的猶太女子去死的工作。她認真而嚴(yán)謹?shù)貙Υ墓ぷ?,直到法庭對她的審判,她都沒有任何的負罪感。有時,驚訝于她的理直氣壯的天真,在她向法官問出“要是您的話,您會怎么做呢”時不帶任何挑釁的認真嚴(yán)肅。這樣一個女人,在看到旁聽席上的愛人之后,在因為羞恥于自己是文盲而承擔(dān)下所有罪責(zé)之后,“她目不斜視,目光穿透塵世一切,揚長而去。那是一種睥睨萬物、深受傷害、徹底絕望而無限疲憊的眼神,一種任何人,任何物都不再想看的眼神?!笨删驮趲啄旰螅?dāng)她收到米夏的朗讀錄音帶的時候,猶如孩子得到糖果一般地欣喜若狂。一個老人,反復(fù)聽著錄音,對照書籍學(xué)習(xí)文字。會是什么動力呢?該是多大的動力呢?在出獄前,漢娜自殺了。她留下的書信中只有一小段是給米夏的,她舊茶葉罐中所有積蓄留給了在大火中幸存的猶太女子,算是補償。這不是因為她有負罪感,不是她贖罪的方式。而是,幾天前,與米夏的那次會面,讓她明白了,他們再也回不到從前。也許她感受到了米夏在對她的感情和道德面前的兩難選擇,所以,她在用生命來向米夏,僅僅是他一個人,道歉、妥協(xié)。唯一一次,他們之間,她的妥協(xié)。也是替他做的選擇。兩個人的解脫。·內(nèi)心愛恨糾纏的男人。在看電影簡介的時候,我很是懷疑,一個十五歲的男孩該以怎樣的心去愛一個比自己大十五歲的女人(電影在年齡上做了改變)。俄狄浦斯情結(jié)嗎?看過電影,我卻不愿用簡單的戀母情結(jié)來解釋他的感情。在知道漢娜曾是納粹集中營看守之前,米夏對漢娜的感情雖然稱不上純粹,但卻是單純而歡愉的。他對于與她的會面,充滿期待,為了與她出游賣掉了心愛的郵票……他不愿讓同學(xué)知道他與漢娜的關(guān)系也是人之常情。這時,他心里的糾纏其實很簡單。一次審判,不在單單是對納粹集中營看守的審判,不在單單是對漢娜的審判,也是對米夏的審判。他,俯首認罪,“如果說背叛一名罪犯不會讓我罪孽深重,愛上一名罪犯卻使我罪責(zé)難逃?!毙闹?,愛恨糾纏難解,“我想對漢娜的罪行既理解又譴責(zé),雙管齊下,只是,這未免太可怕了。每當(dāng)我極力去理解時,我就有一種感覺,仿佛原來應(yīng)該譴責(zé)的罪行,卻變得不是那么應(yīng)該譴責(zé)了;每當(dāng)我努力去譴責(zé)時,我又有另一種感覺,好像本來可以理解的罪行,卻變得不是那么可以理解了。但是,在譴責(zé)她的同時,我還是努力去理解她;不去理解她,就等于第二次背叛了她。我現(xiàn)在簡直是沒完沒了。理解和譴責(zé),熊掌與魚我要兼得。但是,兩者不可得兼?!彼?,他選擇了婚姻,即使它時間短暫?!八^選擇其實是一種逃避,是對生活挑戰(zhàn)和生活責(zé)任的逃避?!蔽覀儾⒎敲紫?,對于他內(nèi)心的復(fù)雜情感,可以理解,但無法感同身受。·關(guān)于戰(zhàn)爭。我想,關(guān)于那次戰(zhàn)爭,與猶太人有著相同的民族災(zāi)難感的,就是中國人了?,F(xiàn)在的我們,早已遠離了戰(zhàn)爭。歷史,早已成為真正的歷史。忘記歷史是可恥的,但是,追究歷史的罪責(zé)的意義何在呢?我有些迷惑。《紅色筆記本》中也有一段關(guān)于二戰(zhàn)集中營看守和囚犯的文字,但更為寬和。不知道那是不是答案呢?答案……
  •   看了電影《生死朗讀》,為凱特·溫絲萊特和大衛(wèi)·克勞斯的演繹心折。我明白,那是令人心碎的不能之愛,徒然心如刀絞,然則無力痛哭??墒?,仍然有一些是我所不能明白的,正如譯林出版社鐫寫在《朗讀者》封套上的那行字:“本年度最偉大的表演也不能曲盡原著之美”。總有一些謎團,是光與影所不能完全解讀的。追讀原著《朗讀者》,是讓敏感的心再碎一次,碎得更加徹底。一切,都有了答案。漢娜為何在自由來臨的黎明淡然赴死?為何寧肯代人受過也不愿鑒定筆跡?文盲的秘密真的有那么重要嗎?她對于年輕的伯格,究竟懷有怎樣的感情?伯格為何從來也沒給漢娜回過一封哪怕只有只言片語的短信?為何在漢娜被審判時最終沒有向?qū)徟虚L說明她不識字的真相?他對漢娜的愛到底有多深?許多電影里沒有展示的細節(jié),在原著里只有短短的幾句,然而,這短短的幾句已經(jīng)足夠。全書也不過13萬余字,愛情,欲望。罪責(zé),救贖。歷史,現(xiàn)實。法律,人情。反思,迷惘。痛楚,悲涼……已然言盡。看電影的時候,我不記得哭過。讀這本書的時候,兩次在同一個地方落淚——伯格在漢娜的牢房里看到從舊報紙上小心翼翼裁下來的自己高中畢業(yè)時受獎的照片。那時候,漢娜目不識丁,她怎樣得到這張報紙?幾十年來又是怎樣于輾轉(zhuǎn)中著意珍存?好像一直在心中忐忑卻不肯出口的疑問,都有了斬釘截鐵的回答:她愛他。誠摯而持久,疼惜而專注。我的淚水和伯格的一起奪眶而出。不能之愛,痛徹心肺。是的,書里寫得再明白沒有了?!拔矣幸环N感覺,漢娜對我只能是在某種距離之外才真實可信,像過去那樣。我有點害怕,一旦我們距離拉近,那片由問候短信和錄音磁帶所營造的世界,那片小小的、輕微的、安全的世界,就會露出本相,太矯揉造作,太刺傷人心,超出她能夠忍受的近在咫尺之苦。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之間發(fā)生了那么多變故,當(dāng)我們兩人再次面對面,這一切又怎能不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呢?”伯格懂得。漢娜更加懂得。所以在伯格唯一的那次探監(jiān)時,漢娜如同自言自語——“現(xiàn)在都結(jié)束了,是吧?”所有的美好,所有的愛,都結(jié)束了。在沒有變質(zhì)之前,在沒有放在現(xiàn)實的陽光底下曝曬、風(fēng)雨里頭吹打之前,都結(jié)束了。懷著那些過往,他的聲音,他的朗讀,他的遙遠、不真切然而畢竟溫暖的愛意,伴隨漢娜淡然離去。不如歸去。在小說里,伯格探監(jiān)時,擁抱了漢娜。雖然,他感到了她摸上去不對勁。但是他畢竟給了她一個擁抱,一如當(dāng)年。這讓我感到安慰。即便是不能之愛,也該有這片刻的釋放。對漢娜,對伯格,對讀者,都是糾結(jié)太久之后的一點安慰。納粹的罪責(zé)與猶太的歷史,是這本書里真切而刺眼的背景。如果沒有這個背景,沒有這個背景帶給漢娜和伯格永生難以抹去的傷痛,愛情就不會如此刻骨銘心,不會如此百轉(zhuǎn)千折,不會如此悲傷難抑,不會如此迷惘絕望。太久不讀書了,唯有燈下輕讀方可體會的細膩情愫,暗然讓我心驚……
  •   看完《朗讀者》心情很沉重,似乎情感要噴薄而出,卻一時又沉默了。因為它份量是如此沉重,故事引發(fā)的沉思應(yīng)該是凝重、肅穆的,不是簡單的情感抒發(fā)。影片不僅是一部愛情劇,故事只是以愛情為基礎(chǔ),如果沒有愛的存在,米夏不會在重逢后仍關(guān)注漢娜。作者除了講述一段忘年之戀外,也拋出了對二戰(zhàn)期間納粹黨殘酷屠殺猶太人那一段沉痛歷史的控訴和反思,而這才是本片最沉重之一筆,這已遠遠超越愛情的高度,提出對戰(zhàn)爭的反思,對人性“平庸”之罪的反思。而淪陷在人性道德里的愛情,來得更深沉,卻往往也更純粹。米夏和漢娜彼此間是存在真愛的,這一點無須質(zhì)疑,但他們內(nèi)心都有不可探觸的隱私。漢娜為了掩飾自己是文盲的真相,選擇了悄然離開,在法庭審訊時同樣為了隱瞞這一事實而選擇承認莫須有的罪名,可見,在她內(nèi)心里文盲的事實無比可恥,為了捍衛(wèi)這個秘密,為了尊嚴(yán),她可以付出任何代價。米夏也兩次選擇了沉默:一次是他從以往漢娜的表現(xiàn)終于得知她不識字,在內(nèi)心痛苦掙扎之后選擇了沉默,沒有向法庭陳述這一事實,漢娜最終失去從輕處判的機會;二是漢娜在獄中學(xué)會了簡單的讀寫,她滿懷希望,一次次用鱉腳的字母給米夏寫信,他又一次選擇了沉默,不回應(yīng)漢娜。他的兩次沉默,交織著復(fù)雜的內(nèi)心與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撞擊。第一次沉默,可以有兩種原因,一是他深深明白漢娜掩飾不識字原因,揭穿她反倒是毀了她,而沉默是對她的尊重,第二種原因,則可能是他怕介入后漢娜會被輕判,并會再次出現(xiàn)在他的生活中,而他與她的關(guān)系是世俗所不能容忍的。當(dāng)然,這是兩個極端的內(nèi)心抉擇,而米夏當(dāng)時復(fù)雜的心理,兩種原因都兼而有之,這樣更趨合理。接下來,米夏唯一能做的,就是將漢娜喜愛的書籍朗讀錄音,不斷寄到獄中。這是他在麻木、重重矛盾的現(xiàn)實生活中所能想到并做到的,也是唯一能接觸漢娜的位置,在不改變他的日常生活的情況下保持似有似無的關(guān)系,慰藉著彼此,而他也靠著閱讀來平靜自己的內(nèi)心。而獄中的漢娜,在聽到錄音機中朗讀的聲音時,卻無比震撼。她早已麻木失神的瞳孔突然驚慌失措,她以為全世界已將她遺忘。米夏的出現(xiàn),她似乎對未來有了一點希望,她開始期待著,她的眼神不再漠然?!稁」返呐恕愤@本書帶來一個轉(zhuǎn)折,漢娜突然升騰起識字的強烈渴望,她沖進圖書館借回了這本書,對著錄音一個字一個字地學(xué)。學(xué)會讀寫,讓漢娜接觸到更廣闊的精神世界,同時也讓她對米夏寄予不切實際的期望,也是最終讓她選擇結(jié)束生命的最根本原因。漢娜幾十年前沒有拯救三百條生命,而最終米夏也沒有拯救漢娜的生命,這是僅僅用公平兩個字能說清道明的嗎?在生活的各種羈絆下,米夏沒有勇氣去承認對漢娜的愛,也沒有勇氣去寬恕漢娜在歷史條件下犯下的無知之罪。漢娜犯下的罪惡,并非她一死就可以抹去的,或者就能告慰那些無辜死難者,因為這不是她一個人的罪惡,而是人類犯下的共罪。漢娜犯下的是一種“平庸之惡”。但從她的身上,我們還是看到了思想被馴服之后絕對的服從,以及她的無知與無思,這是造成她悲劇的主要原因。所幸的是,在服刑期間,漢娜學(xué)會了閱讀,學(xué)會了思考,學(xué)會了對自身及生活的判斷,并最終做出了無悔的選擇。
  •   不知道為什么想到這一句話,似乎與書中漢娜的死并無關(guān)系。她的死本身也許輕如鴻毛,但她選擇死亡的原因,無論是書中的主人公米夏還是我們都不得而知,或許她真的是為一朵花而死?我們不去追究吧。而我寧肯相信,為了一朵瞬間綻放的花而安然死去是值得的,如果這個世界還能開出絢爛美麗的花,那么,死去似乎也沒有什么好遺憾的。對于納粹多角度、多題材的反思已經(jīng)很多了,其中獨特的是猶太女性哲學(xué)家阿倫特。在她著名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中提出了“平庸的惡”的概念,即許多犯下極端罪行的人并不是面目猙獰、喪心病狂、邪惡萬分,而只是平庸。他們沒有思想,不去思想。象是二戰(zhàn)后在耶路撒冷受審的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機器艾希曼,我們只能稱他為機器,他即非愚蠢也非不道德,只是機械地執(zhí)行命令,不去思想?!独首x者》書中主人公漢娜也許能更一步說明這一點。漢娜原本是西門子公司的一名職員,在納粹招募集中營女看守時報了名,參與了對猶太人的迫害,并在一次轉(zhuǎn)移中導(dǎo)致了大量猶太人的死亡。戰(zhàn)后,她隱居在一個小城,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十五歲的男主人公米夏因為偶然的原因結(jié)識了她,因她成長為一個男人,并且在以后漫長的歲月里,始終留有被刻劃下的痕跡。而在米夏以為愛上她的時候,她卻離開了住所,離開了工作的電車公司,悄然地消失了,等到米夏再次見到她時,已是她站在法庭上因參加納粹而接受審判了。漢娜在法庭上的表現(xiàn)與其說是誠實,不如說是本能,甚至讓人疑惑她心智是否健全??傊且粋€沒有頭腦的人。同案的犯人將罪責(zé)盡可能地推到她身上,最終被判處了重罪。也是在這次審判中,米夏發(fā)現(xiàn)了漢娜隱藏的秘密——她不識字,或者可以直接說,她是一個文盲。她離開西門子報名參軍,選擇集中營里體弱的女孩子為她讀書,離開電車公司,以及她和米夏之間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原來都是因為她不識字。書中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對于一個文盲,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將他們作為正常人看待,可不可以把他們看作殘疾?他們不能閱讀,不認識各種標(biāo)識,他們是不健全的人。作者似乎想進一步凸顯“平庸的惡”中的“平庸”,一個文盲一應(yīng)是“平庸”的,他們不思想似乎是正常的并且可以被原諒的。那么漢娜報名加入納粹并參與迫害猶太人就可以被寬恕了。是這樣嗎?理解就應(yīng)該被寬恕嗎?不理解呢?不理解就不能被寬恕嗎?這是理解與寬恕的必然關(guān)系嗎?在我看來,理解了的寬恕是寬恕,不理解的寬恕更是真正的寬恕。在漢娜服刑的年月里,米夏給她寄朗讀磁帶,漢娜終于學(xué)會了閱讀,學(xué)會了書寫,可是卻在出獄的前一天選擇了自殺。我把前后情節(jié)反復(fù)想了一遍,沒有得出有關(guān)她自殺原因的結(jié)論。所以,我只能姑且寫下這么一個題目:為一朵花而死去。至于是或不是,值或不值,暫且不做判斷。順便說一句,后來看了這本書改編的電影,突然明白了,漢娜死去也許真的可以說是為了一朵花。在她的心里,米夏的幫助已經(jīng)不僅僅是出于一個普通朋友的好心,對于她,米夏是唯一的希望、依賴、支撐。然而,電影鏡頭中,分手時漢娜伸出的手終究落了空,于是她所有的希望也落了空。這本書充滿了太多對于人性的拷問,它的厚重感可以與許多世界名著相比。對于書中問題的思考讓我很長時間不得安寧。有時候想,在我的生命里會不會出現(xiàn)那么一個人,我可以把心里的問題卸下來交給他,我可以偷懶,不用費心去思考,只聽他講,告訴我為什么,該怎么做,像陳升歌里唱的:甘心做你的影子,就這么緊緊無助地跟隨著你......直到今天,是這樣一個人沒出現(xiàn)呢?還是我根本就不可能放棄自我,心甘情愿地跟隨他呢?
  •   今天讀完了《生死朗讀》的最后一節(jié),我沒有像書評者說的那樣一晚讀完,不是因為書寫的不完美,也不是因為我的感覺遲鈍,對于中年人來說,我承受不了書的內(nèi)容對我的震撼。我無法接受主人公這樣處理問題,如此選擇自己的命運,雖然小說中涉及的人生主題不多,如集體犯罪中個人的責(zé)任?如何看待大屠殺?參與者都是有罪的嗎?對一個文盲的審判是否生效?米歇爾與漢娜之間有愛情嗎?這種愛情合理嗎?可以接受嗎?這些問題我無法理清。但我要責(zé)怪的是作者,他為什么要用這種自責(zé)的方式來剖析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樣他把一個人的靈魂投射到天花板上,這不是一個舞臺,這就是歷史,漢娜反問法官的那句話,一直在我的耳邊回響“要是你會怎么樣呢”多么樸素簡單的語言,但這出自一個文盲之口的問題,讓博學(xué)的法官和作者無法回答。那為什么不能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的人可以審判她呢?從漢娜--一個文盲的選擇,讓我很自卑,我能做出她一樣的選擇嗎?我會云集中營當(dāng)一個看守嗎?我會隱瞞自己的文盲的情況嗎?這是一個人類的弱點,但竟然投射出人類的偉大?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不知所措,很顯然,我自認自己是一個聰明人,我不會做出那樣一個讓自己后悔終生的事情,我愿意茍活而不愿失去自由,因為我沒有勇氣。但我因為聰明而如此渺小,我似乎沒有缺點,但這個缺點正是人性的弱點。我也在假設(shè),如果是我會怎么樣呢?如果我是那個男孩子,我會在15歲的那一天去見這個性感的女人嗎?我想我會的,我也會再一次看到那充滿活力和激情的身體?但我不會想到她會和我做愛,我沒那個勇氣,對于一個那個年齡的男孩來說,見到一個異性的裸體都是一種奢望,更何況會真正的發(fā)生關(guān)系呢?遇到漢娜,對于男主角既是幸運也不是不幸運,幸運的是,他的第一個性對象是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女人,同時還是一個類似母親的角色,既可以滿足他的性的要求也能滿足他對母親的眷戀。這樣的角色,誰還能替代呢?但這又構(gòu)成了他婚姻不幸的原因,沒有同年齡的異性能夠超越漢娜那樣慷慨大方地給他雙重的滿足,任何一個女人只能滿足他一半的要求。所以他等待、尋找、回避、朗讀,但這要不是偉大的愛情,那什么是愛情呢?但影片的男孩演繹的不怎么樣,心理刻畫的不夠深刻,這也許是他沒有獲獎的原因吧。他很英俊,有點內(nèi)向,但表情有些木,僵硬,沒有把那些激情和無知表現(xiàn)出來,這一點不如原著。但我不會遇到這樣的事,也許因為我不是德國人,也因為在中國的環(huán)境里不會有那樣的條件和氣氛發(fā)生這樣的故事,或者說沒有這樣自由的土壤。我也沒有勇氣去為她朗讀,去等待,去回憶那不堪回首的過去,而且按照社會的一般標(biāo)準(zhǔn),還有一些齷齪的往事,但由于發(fā)生在少年時期,的確無法回避也無法忘記,但應(yīng)該可以不去回憶。漢娜是個什么樣的女人呢?她是一個自信、強勢和執(zhí)著的女人,但作者表面上給讀者留下的這些印象,足以讓任何一個男孩敗下陣來,她似乎是一個天生的guard,她的責(zé)任感,那威嚴(yán),雖然沒看到她穿納粹制服,但這已經(jīng)足夠了,怎么會讓男人有性欲呢?如果她不想暴露自己,或者說她沒有欲望,如她自己脫下衣服,那外人不會感到這是一個女性,的確是一匹野性難訓(xùn)的母馬。可是她竟然有羞恥之心,而且如此強烈,她有很強的自尊心,她不惜犧牲自由也要掩飾的弱點。但她又是誠實的,她不否認她做過的事情,她不想靠撒謊保護自己,但她可以選擇用撒謊來讓自己遭受苦難。她是美的,不僅僅是身體的美,她的人性的完美。她的美,是一種讓男人無法拒絕的美。她死的很美,從任何一個文化來看,自殺是人類的偉大的勇氣,它需要的勇敢要比殺人高尚得多。她是一匹母狼,能和她在一起的,只能是偉大的公狼或者一只溫柔的小羊,她像愛一只羊一樣愛著男主角,沒有乞求沒有留戀,也沒有感謝,她什么也沒有留下,沒有后代,沒有文字,只有男主角和那個幸存者女兒的記憶。她的美,是一種遠方雪山的美,遠方野狼的嚎叫而映出的空曠與寧靜,這是一種自然的美,但只是遠方的。
  •   譯者在前言中所述,這是一個線索簡單的故事。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年與一個成年女性之間身體與靈魂的歡愉??瓷先ィ炔恍皭阂膊惑a臟。之所以用朗讀者命名這個小說,源于他們在做愛之前或之后,少年米夏都要為女主人翁朗漢娜讀一些經(jīng)典著作的華麗篇章。漢娜后來被發(fā)現(xiàn)在二戰(zhàn)期間做過集中營的看守,而且眼睜睜看著一些女囚犯死在戰(zhàn)火之中而沒有施救。漢娜因此受到了審判。米夏偶然性的參與審判之中,卻又沒有透露漢娜是文盲的事實,而讓漢娜承受了一些不應(yīng)當(dāng)承擔(dān)的罪過。這種麻木不仁,與其理解為一種人性的喪失,不如理解為小說中的人物為了掩蓋某一事實或自身缺陷,而任由外部事件或人物以一種自生自滅的方式發(fā)展。也許,任何的干預(yù)會改變事態(tài)的發(fā)展方向,或者什么都改變不了,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主人翁們、“我”、或者其他人,既沒有采取任何的實際行動,也沒有任何采取行動的動機和沖動。這在外人看來是一種冷漠,有時甚至是一種讓人無法容忍的殘酷態(tài)度,特別是當(dāng)漢娜眼睜睜的看著由她看守的女集中營的囚犯們在一所被炸后燃燒的教堂中被活活燒死時。然而,米夏在聽眾席中,看著漢娜受審,明知她不識字而不愿站出來為其洗清部分冤屈,以及一位集中營的幸存者不愿接受漢娜以自甘墜落和獻出生命為代價的真誠懺悔時,我們似乎不能責(zé)備他們的冷漠,而僅僅是把這種冷漠理解為一種無助的隨波逐流。我覺得西方的藝術(shù)品和中國許多作品的一個重大區(qū)別是在描寫重大的歷史事件或時期時,前者喜歡從微觀的、個人的角度入手,所謂見微知著。例如《珍珠港》、《兵臨城下》等電影,聽上去似乎都是轟轟烈烈、載入史冊的歷史大事件,而美國人卻把一場決定歷史命運的戰(zhàn)爭拍成兩個人或幾個人的斗爭、愛情和命運的故事。如果讓中國導(dǎo)演做命題作文的話,還不得把這種類型的片子拍成當(dāng)年的《三大戰(zhàn)役》,或者最起碼也是《赤壁》類型的吧。這種差異可能源于東、西方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基本差異,當(dāng)然,這里不存在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但是就個人喜好而言,我更喜歡《朗讀者》這樣的敘述方式。可以說,漢娜、米夏以及書中描述的許多那個時代的德國人的悲劇,完全有著深刻的、不以個人意志轉(zhuǎn)移的歷史原因,或者用一個作者在著作中極力避免使用的詞“制度”的原因。但是,作者通篇描寫的是個人愛情的纏綿悱惻、對惡的刻骨銘心的懺悔,而沒有對所謂制度也好、各種“主義”也罷的反思或議論。也許,那些大義凜然、正襟危坐的思索和辯論是哲學(xué)家、史學(xué)家和政治家的事情。小說就是小說,拜托了桎梏,才能自由飛翔,才能深入人心。我不愿把這本書理解為對戰(zhàn)后德國人反思和懺悔所犯罪行的思索和再反思的產(chǎn)物,盡管這可能是作者的部分意圖和許多讀者的觀點。我想,這樣一種對更大背景和外部事物發(fā)展趨勢的冷漠,或者說隨波逐流的人生態(tài)度,存在于任何國家的大多數(shù)人身上。只是二戰(zhàn)的歷史背景,扭曲性的放大了這一人性的特點。而更令人奇怪的是,這樣一種冷漠的處事態(tài)度是完全可以存在于一個擁有著敏感和脆弱的心靈的人身上。我們都在成長,都在學(xué)著用一層冷漠的外殼將自己包裹和保護起來。當(dāng)朗讀聲從別人的嘴中或自己的嘴中響起的時候,我們那本來敏感的心靈會被再度喚醒么?或者,脆弱的心靈能夠承受這種朗讀的聲音么?
  •   這是一個關(guān)于秘密的故事。最初對這本書感到好奇,是因為人海中的推薦,她推薦我去看《朗讀者》的電影,那是一個關(guān)于15歲男孩的愛情,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欲望到心靈。但是我選擇了閱讀。原諒我的固執(zhí)和守舊,我總認為最美的是文字,在文字中,我就是那個導(dǎo)演,再偉大的導(dǎo)演,拍攝不出我心里的那些個片斷,所以我選擇了書。開篇,是一個關(guān)于小男孩對于成熟女性身體的好奇和渴望,不知道該如何稱呼這段交往,我不愿稱之為愛情,原諒我,我自始至終都不覺得男主角對漢娜的感情是愛情,他可能是一種迷戀,一種欲望的疏解。雖然通篇都在敘述他對漢娜的感情,一直在懷疑在揣測,他之于她是何種角色。漢娜留給他的記憶的片斷,無非是永世難忘的,甚至主導(dǎo)了成年后他對異性的感覺。原來大家都有秘密,隨著男主角的成長,他開始覺得這樣一個情人是他的一個秘密,是不能成為陽光照耀下的并肩者,只屬于他的一個秘密,甚至把它當(dāng)成一場疾病。所以他退卻了,所以他失去了。漢娜是聰明的,選擇在最美的時刻轉(zhuǎn)身離去,畢竟,她們之間橫著的是21年的歲月,這是任誰都無法跨越的橫溝,不論你是否愿意承認,社會對這樣的存在不會抱有贊同的神情的。所以那些陪伴過他們的朗讀的時間,漢娜的手指劃過一本本書籍的影像,永遠都在他的腦海中,那個最美的漢娜。重逢是悲傷的,他坐在旁聽席上,而她是被審判者,以為她不知道成年后的他就是她的小家伙,所以他放肆的任眼光一直停留在這個幼年的情人的身上,比較,揣測她的內(nèi)心世界。為了在愛人面前留有一絲尊嚴(yán),她寧愿背負不屬于她的罪,只為了那個對于她來說十分重要的秘密,而男主角終于知曉了她的秘密,但是在幫助她和維系這絲尊嚴(yán)的選擇中,他退卻了。他還是不能肯定這段感情是否就是愛情。雖然在過后的18年中,他依然為她朗讀,但是他永遠不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他做的很隨性,自己也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甚至沒有去想國面對這個女人,他只是自己在和自己的歷史調(diào)情而已。所以當(dāng)看見年邁的情人時,他的表現(xiàn)逼死了漢娜。死亡是最好的告白,當(dāng)男主看到自己年幼時的照片一直在漢娜的床頭,那是多么鋒利的一把斧頭啊,一切都有了答案,這就是漢娜的愛情。終于知道漢娜的愛那么深,那么深的時候,這輩子,他都不會再有愛情了,也許他的愛早隨著漢娜的離去而永遠停擺在那個夏天了。這是個關(guān)于秘密,關(guān)于愛的秘密,關(guān)于愛的尊嚴(yán)的小說,直擊你心里最深處,不去看是否刻畫了人性,不去看是否是社會能容忍的愛戀。從開篇就看出了濃得化不開的依戀和憂傷,是的,在我們的15歲,能否預(yù)見這么一個終身莫忘的人?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欲望,關(guān)于最真的感受。書中有太多的表述需要靜心慢慢閱讀,很久沒有這種閱讀后想與人分享的沖動了,現(xiàn)在我找到了。不知該如何去評述那個歷史下的男女主人公,但是從另一個視角去看,男女永遠是不同的,對于感情,對于渴望。男性的視角來看,這個人是誰其實真的不重要,只要她在對的時間出現(xiàn),他們的愛,不能說不是愛,但是摻雜了太多的欲望和外界的考量,在自己和愛情之間,大多數(shù)都選擇自身。女性的視角來看,一身的守候只為了這個人的出現(xiàn),不在乎他在什么時間出現(xiàn),只要是那個人就對了,為了這個人,為了這段感情,女性往往會選擇犧牲自我,來完成這份愛。所以最后漢娜的自殺一點都不奇怪,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女性的選擇。不想去討論歷史,不想去討論深刻的人性。只想說這樣的一份愛,誰能當(dāng)它只是云淡風(fēng)輕的經(jīng)歷;這樣的一個愛人,誰能當(dāng)它只是一個過客?
  •   看完電影《朗讀者》才決定買這本書來看,也許一部電影短短的幾十分鐘實在無法詮釋出整個民族,整個年代所發(fā)生的事件,這是一部值得耐人尋味的影片,更是一部發(fā)人深省的著作。每一次看《朗讀者》都是一種心靈的洗滌,淚水不停的從眼角涌出,一次又一次的情緒起伏已經(jīng)讓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真正的愛情是什么?是男女之間裸露的肉體和瘋狂的性愛嗎?如果這么想那大概是因為沒有經(jīng)歷過一段真正刻骨銘心的愛情。當(dāng)一個女人完全占據(jù)你的內(nèi)心世界,讓你放棄與同學(xué)的聚會、變賣心愛的郵票、不顧及周圍人的眼光并對她一次又一次妥協(xié)道歉時,她的年齡、身份、文化程度在你眼中早已不再重要!《朗讀者》正是為我們詮釋著這樣一段超越世俗界限,滲入血液跟隨生命流淌、卻不會跟隨生命消失的愛情。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和一個比他大二十一歲的女人之間的愛情,少婦孤身一人,少年初長成人,他們的結(jié)合看似剎那間的激情迸發(fā),但從此卻烙入他們心底,轉(zhuǎn)變?yōu)橐欢尾恍枰娒?、不需語言、卻牽伴一生的真愛。在影片開始的五十分鐘里,一直用各種直白的鏡頭來展現(xiàn)Hanna與Michael之間的交往,因為裸露的身體幾乎貫穿了他們的每一次見面,這不禁讓人疑問導(dǎo)演在設(shè)計時是否刻意營造這種效果,多少有點嘩眾取寵之嫌。但看到后面,我明白了,刻意為之不假,嘩眾取寵似乎就有點太低估史蒂芬·戴得利了,而這些鏡頭語言正是他向觀眾提出了我在前面提到的問題——真正的愛情是什么?前面的水乳交融與后面的天各一方,哪個才更能表現(xiàn)真正的愛情?顯然,令觀眾潸然淚下的是后者?!氨C苁俏鞣轿膶W(xué)的重要部分,你可以說角色的所有想法在小說中都被人們所持的特定信息所否定,這是有很多原因的,也許是因為固執(zhí),也許是因為高尚,他們決定不去揭露?!边@是在影片進行到20分鐘時,老師在課堂上對學(xué)生們講解的內(nèi)容,這一內(nèi)容也成為了解構(gòu)影片后半段的關(guān)鍵。在經(jīng)歷了一個夏天的美妙相處后,Hanna離開了Michael,再一次見到Hanna已經(jīng)是7年之后的審判法庭,低身聆聽證人指控Hanna曾經(jīng)的所作所為;踏進集中營,回想Hanna曾經(jīng)犯下的“滔天的罪行”;在Hanna推開面前的紙筆時,意識到Hanna是“文盲”的事實;曾經(jīng)讓自己魂牽夢繞的女人,原來竟然是這樣一個“死要面子,滿手鮮血”的人,到底應(yīng)該怎么面對?Michael的第一反應(yīng)是用法律——這個在法律專業(yè)老師和同學(xué)口中“狹隘”的工具來解決該問題,他告訴了自己的老師并試圖以此為Hanna上訴;因此,他來到了監(jiān)獄前,他想見她,想勸服她,但是當(dāng)Michael即將來到Hanna面前的那一刻他選擇了放棄,有些人說那是因為他不愿面對Hanna,但是從前面“保密原則”的那段課文能夠看出,導(dǎo)演想表達的是Michael選擇了尊重,還有什么比尊重更能體現(xiàn)對那個人的愛呢?而第三步,Michael來到了女同學(xué)的宿舍并與她做愛,但是面對著妙齡少女,回想著Hanna的種種行為,令Michael最割舍不下的仍是Hanna曾經(jīng)的那份溫存,在Hanna被宣判的那一刻,眼淚奪眶而出,Michael對Hanna感情的展現(xiàn)在這時才真正迸發(fā)。當(dāng)愛人的面紗逐層被揭開,露出最原始的面目時,Michael的意識卻從理性一步步走向感性直至最難滴落的“男人淚”,在一刻人類最原始的感情戰(zhàn)勝了一切世俗倫理偏見,留下的只有內(nèi)心最真實的情感。很佩服導(dǎo)演這種漸進式的展現(xiàn)方式,并在片中設(shè)下重重伏筆,讓觀眾去揣摩其中意味。在接下來的21年里,通過一些生活細節(jié)和人物之間簡短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Michael不太愛與人交流,幾乎沒有人能明白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甚至連女兒也看不懂自己的父親。與妻子離婚,Michael的心靈再一次獲得自由,他要繼續(xù)自己的使命,他要為Hanna繼續(xù)朗讀,也許只有在朗讀中他才能夠找到自我,能夠找到自己曾經(jīng)試圖割舍卻割舍不下的愛人。接到錄音帶的Hanna也終于鼓起勇氣學(xué)習(xí)單詞,去告別她認為可恥的“文盲”,愛情在此時終于讓被“文盲”的枷鎖套了幾十年、懦弱了幾十年的Hanna有了追尋重生的勇氣,而愛情已經(jīng)不再是愛情,它升華成了支撐Hanna繼續(xù)活下去的信念。當(dāng)Hanna即將出獄,Michael前來探望的時候,他們再次見面,21年,無情的歲月已將Hanna變成了兩鬢斑白、體態(tài)臃腫的老婦人,看著對面那個用朗讀聲陪伴自己走過半生,帶領(lǐng)自己沖破內(nèi)心陰暗的枷鎖,給予自己生存希望的愛人,Hanna突然意識到一切將會結(jié)束,當(dāng)她離開監(jiān)獄的那一刻,Michael為她的朗讀將會結(jié)束,而在她內(nèi)心深處支撐她繼續(xù)下去的信念也將結(jié)束,這意味著Hanna的生命也將隨之消逝……Michael希望知道她這些年究竟思考了什么?也許他希望這些年他的朗讀可以使一個人的靈魂得到凈化,同時也凈化這段牽掛一生的愛情,也許這正是他執(zhí)著一生所要追尋的答案。當(dāng)這段愛情早已穿越了年齡、階層、文化階層的偏見時,穿越不了的確是那可怕的戰(zhàn)爭,Michael唯一介懷的確是戰(zhàn)爭中Hanna的那段經(jīng)歷。然而,這一切是Hanna的錯嗎?因為文盲她放棄了西門子的升職考試,而成為納粹集中營的看守,在集中營里,她只是履行著作為一名看守應(yīng)盡的職責(zé),而因為戰(zhàn)勝結(jié)束,因為納粹失敗,因為那個集中營中還有幸存者,因為Hanna不識字,因為Hanna不愿意承認自己是文盲,所以她就理所當(dāng)然的成為了千夫所指的對象?因為這場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戰(zhàn)爭,它們之間的那穿越一切世俗障礙的愛情出現(xiàn)了鴻溝,還有什么比戰(zhàn)爭更為可怕?Mather小姐不會因為Hanna是文盲的事實和Hanna留給她的那點微不足道的錢而原諒她,正如她說的那樣集中營不是療養(yǎng)院,別問我們在那里學(xué)習(xí)到了什么?那里不是用來學(xué)習(xí)的。在戰(zhàn)爭中沒有贏家,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Hanna不會因為她完成了自己的看守職責(zé)而被人認可,她的后半生都在監(jiān)牢中度過;Mather小姐不會因為指控了戰(zhàn)犯而成為勝利者,作為戰(zhàn)爭的親歷者她遭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黑暗;Michael也不會因為在戰(zhàn)爭后出生而免于不幸,戰(zhàn)爭的余震將他與愛人分開,讓他去承受這份無法觸及的愛情帶他的煎熬。這份無比堅定的愛情就這樣成為這場戰(zhàn)爭的犧牲品。偷罐子的人,他獲得的罐子里面的東西沒有任何價值,罐子甚至比里面的東西更加珍貴,這個價值應(yīng)該如何去衡量呢?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傷害和價值又應(yīng)該如何去衡量呢?我想正如Hanna所說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逝者已經(jīng)遠去,我們更多要做的應(yīng)該是尋求屬于自己的生命價值。也許是閱讀,也許是答案,也是僅僅只是愛……這篇是我看見一篇產(chǎn)生共鳴的影評,讓我很震撼,感謝這位朋友。
  •   當(dāng)時看完由本書拍攝電影后,感慨的寫下了如下影評(見后附件)。沒想到再次閱讀小說作品后依然在內(nèi)心掀起了波瀾。好書?。。?!

    其實早就花了很大的力氣下載了該片的高清版,一直束之高閣。適逢周末,當(dāng)影片的在陰雨中淡淡扯開序幕的時候,一部好片飄然而至。作為一部以二戰(zhàn)題材為背景的影片,女主角漢娜的悲劇從一個15歲的男孩兒因為一次偶然感受的善良到沉迷于成熟女人的懷抱,再到情竇初開品味愛情的甜美與辛酸為開始,引出了本片一個個關(guān)于倫理、愛情、道德與尊嚴(yán)的話題。直到漢娜在法庭上為了掩蓋自己文盲的事實而承受了納粹殘害猶太人的巨大罪名,直到漢娜腳下踩著那些她深愛過的一部部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而終結(jié)自己生命的時候,我不禁為漢娜的悲劇扼腕嘆息。突然想起了女主角扮演者凱特.溫斯萊特在影片《泰坦尼克》中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女人的心啊,像大海一樣。漢娜的內(nèi)心由于無法讀寫進而不能從文化及其社會秩序中獲得正常尊嚴(yán),進而把掩蓋這種失敗作為其一生拼死維護的尊嚴(yán)本身。她熱衷于傾聽朗讀,她對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強烈,她對自己文盲身份的厭惡和恐懼也就越強烈,這是同一種感情的兩面。這讓她近乎瘋狂地走上了一條維護、追求尊嚴(yán)的道路,為此不惜撒謊,拋棄工作和愛她的人。這種創(chuàng)傷性的尊嚴(yán)貫穿了漢娜的一生,構(gòu)成了使她是她的精神核心。這種基本特征已經(jīng)從根本上決定了她首先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形象。“納粹”“兇手”“集中營的女看守”的這樣標(biāo)簽對漢娜這樣一個卑微的文盲來說是實在是太大、太沉重了,漢娜或許從未能準(zhǔn)確地理解這些字眼的含義。然而,這些標(biāo)簽已經(jīng)足以讓多數(shù)人在理解她之前已經(jīng)對她下了判決。在法庭上,漢娜實話實說,她顯然對游戲規(guī)則毫無概念,對自己的和別人的表達方式也沒有概念,更不會知道有罪或無罪、判刑或釋放在一個平庸的法庭上往往取決于這些表面的東西。理解漢娜不是為了免除她的罪和罰,而是使法真正和她的特殊性發(fā)生切身的、正義的關(guān)系,否則審判就會淪為暴力,甚至只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暴力。話題至此,不得不提及凱特.溫斯萊特了,本部影片中凱特.溫斯萊特完美的詮釋了漢娜從30多歲到60多歲的年齡跨度,影片中我一直在尋找她曾經(jīng)飾演的那些角色的影子,但是無論從外型還是舉手投足,只有那個諸多特質(zhì)于一身的漢娜,那么貼切,那么真實。溫斯萊特也因為在該片中的完美飾演,獲得了2009年度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

    也許我把太多的焦點都集中在扮演漢娜的凱特·溫絲萊特身上,男主角成年米夏的出演者拉爾夫·費因斯也有上佳表演。同是英國演員的他,以《辛德勒的名單》《紅龍》等電影為人所熟知,對于米夏這個角色他是整個電影的旁白,也是講述人,在影片里,觀眾會跟隨他的回憶慢慢的進入整個故事里。他在影片的最后祈求一種救贖,這種救贖也同樣打動著每一個人,因為他的確傷害了其他人,雖然這種傷害并沒有涉及肉體,以致于他不會收到法律的懲罰,但他已經(jīng)為自己所懺悔。費因斯近年來銀幕作品稀少,《哈利·波特》系列中罪大惡極的“伏地魔”就成為了他最新的銀幕代表形象,而且,費因斯在《哈利·波特》中的演技魄力有增無減。男主角少年時代的扮演者大衛(wèi)·克勞斯也有不少發(fā)揮空間。

    影片最后一段的救贖與諒解,更具倫理含義。這個范疇的話題我覺得已經(jīng)脫離了電影的本質(zhì),在此不作評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阿惹推薦】 *****

    【阿惹打分】 92分

    【導(dǎo)演】史蒂芬·戴德利 Stephen Daldry
    【編劇】本哈德·施林克 Bernhard Schlink
       戴維·黑爾 David Hare

    【攝影】克里斯·門杰斯 Chris Menges
    羅杰·迪根斯 Roger Deakins
    【主演】
       凱特·溫斯萊特 Kate Winslet ....Hanna Schmitz
       拉爾夫·費因斯 Ralph Fiennes ....Michael Berg
       大衛(wèi)·克勞斯 David Kross ....Young Michael Berg
    【片長】 124分鐘
    【首映】 美國 2008-12-10
  •   看完TheReader,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么?或者更確切地說只是看了書,電影還沒來得及看。第一部分未讀完的時候,我以為只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者在講述他年少時的一段不倫戀,和所有描述畸戀的故事一樣,15歲的少年愛上了36歲的中年婦女并且發(fā)生了關(guān)系,一幅又一幅赤果果而又旖旎的畫面被追憶,重復(fù),再追憶,再重復(fù)···直到消失。如果漢娜走了,米夏從此活在失去她的陰影中,忘不掉她又愛不上別人,這個故事就可以被定義為一個愛情故事,雖然是從情欲中轉(zhuǎn)化出的愛情。我以為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直到他們再次重逢。兩個曾經(jīng)關(guān)系非同一般的男女,時隔多年在法庭上再次見面。漢娜坐在被告席上,而米夏則作為法學(xué)院的學(xué)生坐在了旁聽席上。直到此時,我才知道寫作的大背景是粉碎納粹后的德國,激進的青年一代要同曾經(jīng)追隨希特勒的父輩絕裂,審判父輩犯下的罪責(zé)。正好最近在看猶太歷史,同樣一個故事由一個德國人一個猶太人寫出來是多么的不同啊,如果說看第一部分的時候,我以為是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到二部分的時候,我就知道不是的,這是一個關(guān)于審判的故事,雖然那場審判讓我覺得很可笑。大屠殺的時候,納粹殺了近600萬猶太人,這600萬人只因為他們是猶太人,他們沒有犯任何錯,被用各種各樣你能想像到的、想像不到的手段殘害致死。我常常想是什么樣的瘋子能有這樣的想法,想要清洗一個多元化的世界種族,又是什么樣的瘋子能有這樣的煽動力,能煽動一個國家進行這種可怕的行為。希特勒做到了,雖然至今我還是想像不出他是怎么做到的(關(guān)于這一點,第二部分第14章,作者和一個曾經(jīng)作為劊子手的司機的對話好像有點兒幫助)。在法庭上,各種各樣為這幾個看守提出的辯護詞都讓我覺得可笑。關(guān)于那座燒毀的教堂,漢娜有沒有鑰匙、是不是她決定不開那扇門的,這些又有什么區(qū)別哪,不論漢娜是不是文盲,不論她因為什么樣的苦衷做了一名看守,都抹殺不掉她曾經(jīng)作為一名納粹殘害猶太人的幫兇這個事實。僅這一點,她就是有罪的。當(dāng)然作者是德國人,他在描述的是一場德國的審判。如果換成一個猶太人也許根本不需要審判就可以定罪了??吹降谌糠值臅r候,我才知道作者根本就不是要表達漢娜應(yīng)不應(yīng)該被審判的問題,作者已經(jīng)給了讀者和自己一個肯定的答案。他想要表達的是“愛上罪犯的我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被審判”,如果這本書里有一個關(guān)鍵詞是“審判”的話,那么受到審判的應(yīng)該是我,而非關(guān)漢娜。這么看的話,這個故事又好像成了一個愛情故事。第三部分的開篇,作者有一句“愛上漢娜的痛苦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痛苦,德國人的痛苦”,又把本書的主題升華了,比作者大了21歲的漢娜,代表他的父輩們,或者犯有納粹罪行,或者對納粹行為視而不見,或者容忍和接受了犯罪,一切荒唐的不可理喻的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他們應(yīng)該被審判么,我還能指責(zé)他們么?如果這只是一個簡單愛情故事多好,我只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那種刻骨銘心的愛來自哪里,是什么讓作者不能忘記漢娜,甚至不能愛上別人?可是現(xiàn)在讓我糾結(jié)的問題卻又太多太多。預(yù)告說電影里赤果果的畫面數(shù)不勝數(shù),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也許本來就不需要思考那么多。
  •   一個小長假的午后,我偎在沙發(fā)里,開始看買了很久、卻一直擱置在書架上的書——《朗讀者》。很久沒有過這樣暢快淋漓的閱讀經(jīng)歷了,杯里的水涼了,迎面吹來一股股熱的風(fēng),我渾然不覺。當(dāng)我再次抬起頭來,發(fā)現(xiàn)時間過了三個小時。閱續(xù)結(jié)束。書中后面一連串的問題,引人深思,讓閱續(xù)者引不住再去讀一遍全書。

    曹文軒在前面的序里,對這本書評介之高,也是史無前例吧,他說,為許多書作的序,大多是不情愿的,或礙于面子的,只有這本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這樣一本書值得他這么推崇。

    故事發(fā)生在二戰(zhàn)后期,關(guān)于納粹的故事。作者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也沒直接寫戰(zhàn)爭對人們造成的傷害。主人公米夏和漢娜兩人懸殊21歲的年齡,在今天看來,近乎于兩輩人了。但是兩人卻發(fā)生了親密關(guān)系,這是多么不可思議。漢娜一直守護著一個秘密,這個秘密甚至讓她不惜承認本不是她犯下的罪行。15歲的米夏,為漢娜朗讀了一個又一個故事,直到漢娜不辭而別。再見到漢娜,她是被告人,米高成了見習(xí)律師,站在審判席上。再后來的,漢娜入獄,米高結(jié)婚離婚,漢娜就是一個甩不去的影子,在他的生活無處不在。在漢娜入獄后幾后,米夏開始為她寄磁帶,朗讀書籍。漢娜在獄中學(xué)會了寫字,開始為米夏寫信,但米夏從未給漢娜回過信。直到漢娜在出獄前自殺。米夏受漢娜委托,給在當(dāng)年納粹時期的受害人帶去了漢娜的心愿,但遭到受害人的拒絕。故事至此結(jié)束。

    卡夫卡說,書必須是鑿破我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這本書就是這樣的一把斧子。

    我現(xiàn)在想做的就是看看《朗讀者》的電影。
  •   作品被改編成電影《生死朗讀》。小說寫的是,一位15歲的少年與一位成年女性之間的故事。一開始可以說是畸戀,畢竟年齡相差甚大,但對他們來說卻是一段快樂的時光。女主人公漢娜常常叫男主人公米夏帶來不同的書籍,然后慢慢地讀給她聽。隨著相處的深入,矛盾漸漸爆發(fā),終于有一天,漢娜人去樓空。時過多年,大學(xué)畢業(yè)之前,米夏作為實習(xí)生前往旁聽一次對納粹戰(zhàn)犯的審判,在審判席上,米夏卻看到了坐在戰(zhàn)犯座位上的漢娜。原來漢娜曾經(jīng)做過納粹集中營的看守。或許是出于自責(zé)、或是對法律的無知,漢娜對指控供認不諱,并因為不愿在眾人面前暴露自己不認字的事實,認下本不屬于自己的重責(zé)。米夏此時有能力幫助漢娜澄清事實,出于對漢娜罪行的譴責(zé)以及不愿暴露自己與漢娜的關(guān)系,他選擇了沉默,就連給漢娜鼓勵的勇氣也沒有。最終漢娜被判終身監(jiān)禁。米夏在很多年后開始給獄中的漢娜寄自己朗讀的磁帶,這讓漢娜重新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和勇氣,并且漢娜通過磁帶和書的逐字對比學(xué)會了閱讀和書寫!并且開始給米夏寫信。但米夏卻從來沒有回過,也許他想逃避那份自責(zé)的心情,也許他沒有勇氣面對漢娜。這讓漢娜感到無比的孤單。漢娜出獄的時間到了,米夏來到獄中看見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的漢娜,雖然承諾給漢娜提供出獄后物質(zhì)上的援助,卻拒絕了心靈溝通。出獄的那天,漢娜選擇了自殺。故事很震撼,發(fā)人深省。一個普通人在納粹陣營中犯下的罪行如何定性?為何她寧可被判有罪也不肯承認自己不識字沒文化?她與他當(dāng)年是否真的有愛?是否這種愛導(dǎo)致她不肯當(dāng)面承認自己的文盲?而他對她是否真的有愛?還是只是身體的肉欲?為何能幫她之時,卻不肯出手相援?人是否是自私的?等等,有著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   因為喜歡這部電影,所以要買書來看,從電影到看書更能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親身體會原著的精妙含義?!独首x者》如果你不慢慢地品味其中的寓意,而簡單以一個二戰(zhàn)時期純粹的愛情故事來闡述15歲的少年和36歲的婦女間不可思議的情欲,那你只是欣賞了它的情節(jié)而矣。漢娜和米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了近乎畸形的關(guān)系,為了釋放各自壓抑的感覺,他們一同性愛,后因為他們對對方?jīng)]有另何的要求和期盼,在一起能讓自己有依托,他們才從單純的性愛純潔地走到了一起。漢娜因米夏的朗讀而生,因失去米夏的朗讀而死。這就是《朗讀者》的深切寓意。漢娜喜歡聽米夏朗讀,在聽米夏朗讀時,她會悲、會歡、會怒、會痛,會恨,這是她生活全部,所以她也會像納粹一有樣命令米夏為她朗讀,當(dāng)她確定在她出獄后將徹底失去米夏的朗讀后,對于她,生命存在已豪無意義。漢娜是善良的女人,朗讀中,傾聽中,我們看到她為書中人物泣不成聲,在教堂里兩淚漣漣,其實她何嘗不是一個受害者,她不過是納粹愚民政策下無知無畏的犧牲者,文盲的她只是一個執(zhí)行著當(dāng)時制度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文盲的她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不可能睿智判斷自己的工作對錯與否。漢娜是感悟的女人,她完全可以在法庭上澄清事實,當(dāng)她感知自己的行為曾讓這么多人遭受苦難時,她寧愿以失去人身自由來救贖自己曾犯下的行為。漢娜把她的遺物和所有的積蓄都給了那場火災(zāi)中幸存的女孩,雖微不足道,但對她來說,也是一種救贖。漢娜是自尊的女人,她不愿讓坐在旁若聽席上的米夏知道她一字不識,守護著自尊的一面。在她獲取人身自由時,她不需要憐憫,不愿成為米夏的包袱,她用自殺換取尊嚴(yán)。漢娜在法庭上以“如果是你會怎么辦?”直逼的法官啞口無言。這是公平公正的法庭在對漢娜的審判,還是對“公平公正審判”的一種揶揄呢?納粹已被消滅,納粹的罪過該由誰來承擔(dān)?作者無法告訴我們;法官也無法回答,因為他也是制度的執(zhí)行者,只是期不同而矣;我們也無法評判執(zhí)行者執(zhí)行制度是對還是錯。作者對漢娜有多少的憐惜、同情和對制度的無奈,只能用“如果是你會怎么辦?”這么簡單而又無法回答,令人窒息的幾個字來表達。
  •   之前看書看電影總會婆婆媽媽把人家的背景資料一追到底,這被小鞏同學(xué)歸納為“你吃了雞蛋,難道還要追究下這枚蛋的母雞是誰嗎?”當(dāng)時頗感不平,認為只有掌握了相關(guān)資料才能更好的理解它。

    從小到大對小說就不大感冒,記得上次一口氣讀完的小說是《哈利波特1-3》,時隔多年之后,這本《朗讀者》也讓我欲罷不能了一回。

    它是如此干凈的一本書,以至于,讀完后開始模糊,那情欲是否還能稱之為情欲,那背叛還能否被稱之為背叛,那發(fā)生在漢娜身上納粹的罪惡是否還是罪惡... ...因為統(tǒng)統(tǒng)的這些都已在不知不覺中升華到了一個高度,從而無法淹沒它的純潔和高尚。

    漢娜自始至終都是那樣的莊重凌然不可侵犯,她對知識的熱愛和崇敬甚至超越了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寧可終身監(jiān)禁也不愿透露自己是文盲的事實,她就那么固執(zhí)的堅守著,仿佛這是她的最后一道防線。

    當(dāng)米夏開始更多的和同年人在一起,當(dāng)漢娜離開米夏,在米夏的心中一直在背叛與被背叛之間反復(fù)糾纏,這也是為什么米夏一生都未走出漢娜的世界。記得在序中有一個問題:“漢娜與米夏之間究竟是愛情,還是納粹式的占有?”對于一個樸素閱讀者來說,這問題實在太血腥,我只是簡簡單單的想,他們離開了,但并不代表就走出了對方的世界,就代表“我不再愛你了”。盡管這個故事有著錯綜復(fù)雜的背景,但我卻更加確信,有的時候,愛情就是愛情,與其他任何都無關(guān)。

    漢娜可以老去,可以變得體態(tài)臃腫,可以不再帶有香皂的清香,但她對知識的熱愛和追逐永遠都不會消逝。

    正是這本書,讓我開始考慮是否有的時候,我可以只作一個簡簡單單的閱讀者,去安靜的體味書中最平淡最原始的感動,去體會人性中最閃耀的時刻,而不去刻薄地追究那無關(guān)緊要的細枝末節(jié)。

    作個樸素的閱讀者。
  •   納粹的領(lǐng)袖才是罪魁禍?zhǔn)祝攀钦嬲膼耗?。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每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非正義戰(zhàn)爭都必然會使生靈涂炭,原本太多的美好破碎了,原本太多太多美麗的心靈都被涂上了邪惡的符號。災(zāi)難的卷襲過程中,有無數(shù)的倫理處于顛覆狀態(tài)。漢娜是納粹分子,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從表面上看,她是在為惡魔開拓的事業(yè)做貢獻,她應(yīng)是萬惡不赦的。然而,惡魔畢竟是惡魔,惡魔綁架了整個世界的時候,逆之者必亡,順之者中必然有太多的無奈被動從惡的人。漢娜便是如此。漢娜的的本性永遠是善良的,由生到死——她曾做的工作雖是納粹集中營的看守,但她卻常有讓營中的僅剩一點兒生存時間的天真孩子們?yōu)樗首x,以使孩子們輕松快樂的行為;她曾有鼓勵“我”認真讀書致學(xué)的行為;她在法庭中受審的時候,面對不公的審判會堅決抗拒,而面對正確的判辭則不予以否認;她面對其他納粹分子的無度誣陷時,卻會因為羞于自己是個文盲的事實暴露而寧愿受屈承認罪行……她的這些行為是一個惡魔所完全無法做到的!入監(jiān)獄后的她總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以期救贖靈魂,以期洗清沾染于心靈上的罪惡污跡,即使哪怕是子虛烏有。這是會使萬千人扼腕哀嘆的。“我”是她的朗讀者,是她半生的朗讀者;她是“我”的聽眾,是我生命三分之一長度的聽眾。她深懼沒有知識的感覺,甚至她的罪名得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她的沒文化、不識字。然而清楚她此種情況的“我”在她獲罪后卻時有后悔、慚愧的感覺,總想逃避、擺脫關(guān)于她的一切。這也許可以說成是“我”的本能反應(yīng),但更多的、更應(yīng)該說成的是我沒有深入她的內(nèi)心世界,“我”根本沒有辯清納粹的罪惡與她的罪過的深層的令人痛心的關(guān)系!“我”的心弦也完全為那場殘酷的戰(zhàn)爭所撥亂。故事的最后寫到漢娜自殺了,她是因絕望了的——“我”終究沒有恢復(fù)對她的愛,我終究是厭惡了她、把她當(dāng)作了不可饒恕的惡魔。幸存的作家女孩想要的不是錢的補償,她表現(xiàn)冷漠,推掉了錢,只接受了鐵罐——她曾經(jīng)的至愛之物。因為她沒有原諒納粹的惡行,沒有原諒漢娜——這個其實也是受害者的人。其實在那個飽受戰(zhàn)爭摧殘的時代,像漢娜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朗讀者》的故事只不過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它是悲劇。那個時代是充滿悲劇的時代,一切悲劇的制造者,是邪惡的戰(zhàn)爭發(fā)起者,和那在戰(zhàn)爭后驚懼不安的、互相猜疑的人心!
  •   我不能說清楚我是帶著一種什么心情看完這本書,只是當(dāng)我看到漢娜為了讓自己是文盲的實施不被發(fā)現(xiàn)而說謊的時候,以及她在遺書中寫到要把攢下來的錢,給那個幸存的女孩子的時候,我的淚水就已經(jīng)在眼眶中轉(zhuǎn)圈了。我很佩服作者,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描寫納粹所以留下來的問題,以及給人們帶來的影響。那段歲月是德國人不想提起的,也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戰(zhàn)爭的本質(zhì)也許相近,卻各有各的殘忍之處。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痛苦并不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就能被磨平忘卻的。故事中的漢娜,確實是有這集中營看守的身份,也許對她的判決,也沒有什么不對,只不過可能重了一些,但這并不能就成為她被原諒的原因。我承認,及時讀完整個故事,還是有很多未解之謎,那是作者并沒有告訴我們的,是要靠我們自己慢慢去體會慢慢去琢磨的。對于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我從驚奇到理解,說不上透徹,但至少也帶有一絲傷感,人與人之間最難忘的就是彼此給對方留下的記憶,也許那就是她在你今后生活中的全部,尤其是愛人。故事仍然有一個很嚴(yán)肅的主題“人性”。人性和道德相關(guān)聯(lián),說不清道不明。施扎納茨在本書末尾寫的書評中有這樣一句話“法律條文在回答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道德問題時的束手無策”我想就是人性了吧。故事的確讓人欲罷不能,也帶有濃郁的德國式寫作手法,我想,《朗讀者》無需受到什么吹捧,因為它的價值,有幸讀過的人都能明白!
  •   全文分為3個部分:愛與性,愛與罪,愛與死。整體的情節(jié)絲絲入扣,讓人欲罷不能的想要一口氣讀完。
      15歲那年,路邊偶然的一個擁抱,透過門縫的一瞥驚鴻……他的生命的走向在這里定格。和漢娜的愛影響他的一生,無以言表。
      
      最為深刻的場景卻是他找父親商議要不要去找審判長揭露漢娜是文盲的真相。
      “我絕對看不出任何理由,可以代替別人做決定,而推翻那人自己覺得比較好的做法?!?
      “我們現(xiàn)在不談幸福,我們乃是在討論尊嚴(yán)和自由。在你還是一個小孩子時,已經(jīng)明白其中的差別了。你母親講的總有道理,卻叫你老是不舒暢嘛?!?
      
      我不是很懂歷史,對納粹德國的政治背景也是東拼西湊的知道一些?!凹{粹罪惡的遺留就這樣意想不到的影響男子的一生?!边@句應(yīng)該比較貼近原意。對于書末的一系列問題,忽然喪失回答和探究的興趣。我不想去考慮漢娜是否真的愿意成為納粹的儈子手,不想去探究集中營事件漢娜起到什么樣的角色,并且是否屬實……
      
      這些,在我看來都不太重要。我在意的是米夏心里的糾葛以及感情和理性的糾纏,在意的是漢娜寧愿用終身監(jiān)禁來掩蓋文盲的真相,在意的是這掩蓋之后的尊嚴(yán),當(dāng)然是漢娜認知的尊嚴(yán)……
      
      每個人讀書都有不同的關(guān)注點,在不同的文字中被觸動。這本書值得回味和思考。我想,過段時日或是過些年我再拿起來讀的時候,心境和感覺與現(xiàn)在相比,定是不同的。
  •         米夏的眼中存放著漢娜的寫照:廚房里一只腳尖踮在椅子上將祙子卷上來;在書房書架前用手指輕輕地劃過書脊,𥦬的玻璃上映照出她與書的影子;還有她穿著短褲襯衫在午后泳池那兒遠遠地站著遠遠地張望著••••••
          讀完小說后,一邊聽著電影中的音樂With a love ***e you 感動著,一邊看著MV中不斷閃爍著故事中的畫面。的確溫絲萊特就是漢娜,不再是露絲;但也的確如書腰(盡管我十分討厭書腰如雞肋)上所描述的那樣:本年度最偉大的表演也不能曲盡原著之美。不覺又想起了杰克---萊昂納多,想起了他的全蝕之愛(另一部電影),有一種愛,有時就是蘭波與魏爾倫。此時、此刻,有時就是米夏與漢娜。
          而在我心中留存的漢娜的景像卻是在法庭最終宣判結(jié)束后,她目不斜視,眼光穿透塵世一切,揚長而去,還有米夏準(zhǔn)備去迎接漢娜出獄的那天一大早,她卻自殺了 。二次,漢娜為何都是那樣的決絕?是什么樣的事,是什么樣的人,是什么樣的情愛,還是她為之守護的秘密讓她深受傷害、徹底絕望!
          小說的第一部就是單純的小說,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與一個大他21歲的女人偷偷的約會,之中男孩從情愛中得到歡愉,只是每一次漢娜會說:"給我朗讀點什么吧!小家伙?。⒂谑抢首x也是他們約會中的一項(也是打開那個秘密的一把鑰匙)。其實,毛姆真的是一個優(yōu)秀的小說家,「劇院風(fēng)情」中朱莉亞也是一個中年女性卻也瘋狂的愛上了一個如她兒子大的男子。嗯,就故事情節(jié)來說曲折動人,人物的心里刻化十分細膩,他對人性的洞察居然能夠?qū)懙媚敲吹木?,但我看到是冷靜。                                                                                                      
  •   這是一部關(guān)于罪惡與寬恕、愛情與善良、本性與良知的迷人小說。
    15歲那年,身患黃疸病的我得到漢娜的一次幫助,后來便專程登門道謝。這一次道謝拉開了我與35歲漢娜相戀的序幕。我喜歡漢娜身上的氣味,她的身體成為最迷人的處所,而我深情的朗讀是我們相聚的一道風(fēng)景。我們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難分難離的情愫。我們激情愛撫,我們快樂郊游,這種生活一直持續(xù)到漢娜離開我的那一天。
    多年后,我與漢娜在審判納粹分子的法庭上相遇。她是被告,作為曾經(jīng)的集中營的看守而被審訊;我是法律系的學(xué)生,作為旁觀者參與旁聽并學(xué)習(xí)法庭審訊程序和內(nèi)容。在麻木的情感和歷史罪惡的慣性支配下,我從一開始就錯失了與漢娜相識的可能,而在漫長的審訊中,漢娜一直知道我坐的位置。
    雖然我知道漢娜不會讀寫以及審判對漢娜的不公平,但在所謂的正常生活的裹挾下,我沒有對漢娜進行任何的辯解。漢娜入獄多年之后,原本平靜的心卻依然糟亂,生活也過得不甚滿意。無意中,我找出了書本和磁帶,把自己朗讀的內(nèi)容錄好,郵寄給獄中的漢娜,算是尋求的內(nèi)心救贖的一種方式。
    盼望與我相聚的漢娜,監(jiān)獄生活過得井井有條,不僅保持著健康的體型和清潔習(xí)慣,還學(xué)會了讀寫,并獲得了減刑。她盼望著我的來信,卻失望連連,內(nèi)心深處感到絕望,于是自暴自棄,最終在出獄的前一天自殺身亡。而之前,我已為她安排好了工作和住宿。
    我沒來得及見到漢娜的最后一面,在與她的遺體告別時,內(nèi)心遭受強烈的觸動,那些過往的溫情、那些朗讀的場景一幕幕在我腦海中翻滾,我終于失去了她,并理解了她對我的愛。而我卻在不可寬宥的淵藪中徘徊,失落了最真最純的愛與善。
  •   感覺《朗讀者》的調(diào)子是灰藍色的。我是在火車上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合上書后,我把眼光投到窗外遠遠遠遠的遠方,流下淚來。米夏用十五年,為漢娜朗讀別人的悲歡離合,兒漢娜則用一生,為米夏朗讀了自己的愛與尊嚴(yán)。她守護著自己卑微的秘密,留存著自己小小的愛情,她裁下自己過去在集中營的日子,貼在了在獄中的十?dāng)?shù)年,背負著令人壓抑的沉重和令人窒息的甜蜜,在那一方斗室里,讀寫著,看窗外花葉飄零,聆聽鶇鳥的歌唱和雨點的敲打聲……她是多么期盼著心中的那個少年對她依舊迷戀和依賴??!“你為什么,不給她寫寫信呢?”典獄長如是問時,米夏努力抑制著哽咽。漢娜31歲時的臉龐,恍惚間,浮現(xiàn)米夏眼前,重疊在那張已然衰老,卻依然平靜的遺容上。那時那刻,記憶呼嘯而過。帶著鮮果的誘人香氣的漢娜,好像從來沒有老去過……
  •   偉大的愛情是用來唏噓的。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戰(zhàn)后的德國蕭條破敗,一個15歲的少年在電車上病倒了,他獨自下車,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個逼仄的過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個36歲的陌生女人幫助了他……
  •   《朗讀者》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情感理性因而溫柔的小說。書的大背景是對法西斯鐵鞭下德國人民族性的思索。我不喜歡這個背景,也不愿牽扯太多到漢娜和米夏之間的感情中。我喜歡純粹,喜歡這種有點讓我無法接受,有點匪夷所思的愛情。是的,到現(xiàn)在我依然很難對一個37歲女人和15歲男孩之間的愛情持贊同的觀點。可是,我卻被他們深深打動,為這份愛情而動容。
  •   早早就聽說這部讓《泰坦尼克》中的“肉絲”封后的電影,也大概了解了電影的情節(jié),但一直沒有看的想法,直到看完小說作者的另一本小說《回歸》。一口氣讀完《朗讀者》,揪心地疼。當(dāng)美麗的漢娜在那個溫暖的二月,在那間古老的房子里穿絲襪時,十五歲的懵懂少年被打動了,這個女人成為少年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袄首x、淋浴、做愛、并臥”是少年和漢娜最常的相處內(nèi)容,日復(fù)一日,少年甘之如飴。多年之后,當(dāng)最不堪的真相擺在已經(jīng)長大的米夏面前時,米夏剩下的,只有朗讀,為漢娜朗讀,他是漢娜的朗讀者,從十五歲開始,注定了一生都是。
  •   無可否認,這是所看到的第一本嚴(yán)肅的愛情故事,如書里評論的明白什么是欲哭無淚的痛苦。

    最近看了很多書,覺得《朗讀者》是讀起來舒服的,也是讓眼眶含著淚的?,F(xiàn)在的很多暢銷書為了賺錢,瘋狂的加版,而沒有嚴(yán)謹細致的校正或是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真的對待讀者,錯字連篇,標(biāo)點格式漏洞百出。《朗讀者》分成了3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17,8個小節(jié)組成,讓讀者輕松的一氣呵成,只用把心思全放在作品上,全神貫注關(guān)注作品本身,而不是分心于亂七八糟的錯誤。我不知道有沒有別的版本,收到這個版本書的大小和設(shè)計感覺很舒服,這才是小說,也符合讀完后的心情。

    世上還有這樣的愛情嗎?在感動中我不禁這么問,在市場上滿是被出軌、小三、腐敗、畸形的題材充斥的今天,只有這樣單純的感情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動心底吧。我不覺得男女主人翁的感情屬于畸形,相反覺得是被接受被祝福的,在那樣的年代他們無聲的相愛著,手里緊緊抓住自尊和秘密,心里苦苦含著愛人和數(shù)十年愛對方的感情,我被感動著。這個年代的我生于亞洲的我,被輕浮快速發(fā)展的文明世界教育長大,很大程度上我不得不承認還想象不出書里描寫的異國背景和歷史,我想也不能完全深層次的明白作者的真正的意義,但是還是很推崇這樣的書,一本好書,喜歡這樣的作品。

    另外,雖然還沒有看過電影版,但是感覺找來Kate Winslet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這些年星星點點聽到她的新聞,欣賞的關(guān)注著她的成熟與閱歷,還有那份無法代替的真實的美。一定會去欣賞。
  •   “朗讀者”是一個男人在歷經(jīng)世事后不斷對過去的自省和獨白。他無法揮去年少時一段純粹的性愛情感。他相戀的這個女人大他近二十歲,而吸引他僅僅這個女人成熟的肉體和性愛,如此純粹。這樣關(guān)系注定不會長久,也不會走向光明和燦爛。但它發(fā)生了,就那么直接地發(fā)生了,自然地發(fā)生了,年少的他無法遏制身體情欲的召喚。后來這個女人因曾經(jīng)在第三帝國時從事納粹集中營女看守工作而受到審判,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18年,在即將出獄的那天早晨她殺死了自己。在納粹狂熱的集體犯罪的第三帝國這個女人只是一個生在其時的不幸小卒,她參與了這段歷史,注定了她要用一輩子為她曾經(jīng)選擇受到法律審判。而曾經(jīng)的那個少年后來為他與她的性愛以及背叛而內(nèi)心煎熬和懺悔一輩子。作為新的一代,這個少年與曾經(jīng)生活在瘋狂的第三帝國的父輩們有著深深代溝和斷裂,新一代對于過去的歷史以及從歷史中走過來的父輩們,有著一種復(fù)雜恨與愛交織的情感,就像小說主人公對于大他近二十歲的隱瞞自己即是納粹集中營看守又是文盲的女人那種感情。小說中主人公時不時地從人性中涌現(xiàn)出的情欲而斬不斷對過去有點畸形性愛的美好回憶,而現(xiàn)實中他又不希望那個曾經(jīng)發(fā)生關(guān)系的對象存在并與之有任何瓜葛,這是一種擺脫過去與現(xiàn)在延續(xù)與斷裂的痛苦。這是一種道德邊緣上人性掙扎的痛苦。對社會歷史上錯誤和人性情欲上審視,多么復(fù)雜,永遠不是一揮手就斬斷。這篇小說如此貼近中國讀者,我們曾經(jīng)瘋狂年代的那些紅衛(wèi)兵和文化大革命的打手們,他們又有幾人受到法律審判,假如又有一個情欲亢奮的少年與其中的一個女打手有過性愛,是否這個少年也有如此獨白和審視。期待中國式的“朗讀者”。
  •   我是為了先讀完這本書,才忍住不去看電影的?,F(xiàn)在書也讀完了,電影也看了,這是一部好書!讀完之后有很多思考,其實就語言而言,真的很平順,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可是很震撼。是不是只有外國作家會以這種語言來表達感情?中國的作家都是那么浮躁,追求嘩眾取寵的效果。漢娜和邁克之間的感情是愛情嗎?朗讀是不是邁克和漢娜之間表達愛情的方式?就這本書而言對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有了新的視角,在中國眾多抗日影片中,我很少看到影片中去思考和反應(yīng),日本人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場戰(zhàn)爭的??傊?,很喜歡這本書,值得一讀。
  •   看過兩遍電影后才買了這本書。書中的記述讓我更加理解了漢娜,理解了米夏,以及他們的愛情。漢娜和米夏在一起時是如此的快樂,正如我們這些平凡人幸福的戀愛一般,雙方都獲得了“新生”。但漢娜的不辭而別之后,米夏就開始活在了懊悔和逃避之中,漢娜為什么要離去?是因為他的心猿意馬?他的背叛?米夏努力把自己遮掩起來,直至審判。原來一切都是因為“自尊”,漢娜才申請看守的職位,才離開了米夏,才承認自己是大火事件報告的執(zhí)筆者。漢娜是如此的讓我們揪心痛楚,你能認為她是“愚昧”嗎?為了那一點點可憐的自尊而承認自己是“罪犯”嗎?不!我們不能!“如果漢娜是我們,我們又會怎樣呢?設(shè)身處地想,我們很多人至少是我,遠遠不如漢娜!在獄中,她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來學(xué)習(xí)閱讀寫字;為了反對監(jiān)獄削減購書而執(zhí)著地靜坐反抗;她又是如此睿智,可以直達文學(xué)作品的精髓;她又是那么得單純,向往著鳥語花香;她是那么的忠貞,歷經(jīng)千辛找到有米夏照片的報紙,粘貼在墻頭。她是美麗的,堅強的,如果撇去集中營的經(jīng)歷,她就可以稱之為圣潔!而米夏的一生并沒有如漢娜那樣貼近自己的內(nèi)心,一生都在回憶和懺悔中掙扎,反而欲罷不能。對于漢娜是否真的有罪,我無法評論,正如漢娜所說:我一直有種感覺,就是人家不了解我,沒人知道我本是什么人,干過什么事。不過,死掉的人卻可以,因為他們理解我。他們也不需要到場,如果他們真能到場的話,他們一定能理解的特別到位。他們每天夜里都來,也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想我們只能去指責(zé)“戰(zhàn)爭”!是它讓人們飽受折磨、死亡,是它讓原本善良的人門失去了“人性”!不管是在集中營被殺害的猶太人,還是幸存者,以及漢娜,甚至還有米夏,都成為這場戰(zhàn)爭的受害者!
  •     在買朗讀者之前,從未聽說過它。偶然從搜狐讀書頻道上看到北大一教授推薦,便到當(dāng)當(dāng)網(wǎng)來看了前兩節(jié)。正是這兩節(jié)讓我當(dāng)時就下單購買。
      因為我曾經(jīng)動筆寫過一點東西(實在不敢稱作是作品),表達一下一個生于六十年代人的思考。在起了無數(shù)個開頭,構(gòu)思了無數(shù)個結(jié)構(gòu)、情節(jié)后,決定用第一人稱,回憶往事的方法,在下個較短的時間較小的空間中,讓主人通過對三十年來不同人物的回憶來表達自己對思考。開了個頭寫了二、三節(jié),還比較順,便后來,還是因為懶,還是因為生活的積淀不夠深厚,就停了筆。在當(dāng)當(dāng)網(wǎng)上預(yù)覽的朗讀者的這兩節(jié),讓我一下子醒過來,這就是我要寫的樣子。人家已經(jīng)寫出來,我再寫,搞不好就弄出一抄襲門來。不過,還是先學(xué)習(xí)一下的好。
      也是這兩節(jié),使我感覺好久沒有讀到這樣洗練的文字,好久沒有沉浸到這樣沉靜悠遠的意境了。應(yīng)當(dāng)說是文字感染了我。我想一定是原文寫得好。同時我也感覺到了,一個不多見的中文翻譯家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直覺告訴我,我不能錯過這樣的作品,更不能錯過這個翻譯家。
      收到書,我是躺在床上看的,當(dāng)我看過了前2節(jié),我就披起衣服,坐起來,又回到開頭,小聲地讀起來,就好像是米夏在為我娓娓講述他的故事。我覺得,這本書,真得是應(yīng)當(dāng)讀出來的。在我看完后,向我老婆推薦的時候,我也是就著臺燈,緩緩讀給她聽,希望她能體味這本書的文字之美,文字營造的意境之美。而于故事情節(jié),我卻說,那不必告訴你。而她確也被打動了。她用一個晚上就看完了。
      在序里,好像有一句話,你會把這本書放在書架的哪一格?我想,我不會放在小說一格,甚至不想把它放在文學(xué)一格。我前邊說了我想寫的是思考,而朗讀者也正是思考,首先是思考讓我決定購買的。如果一定要把它放到文學(xué)一格,我更愿意把它歸入散文一格。我也說過了,是它洗練的文字、沉靜悠遠的意境讓我下單購買的。而不是小說應(yīng)具備的那些要素。
      不過,老婆說她還要再看一遍,我也這樣想。所以,暫時,它還不會被放到書架。
  •   讀完這本小說已經(jīng)不再是糾結(jié)于到底漢娜是否愛著米夏這個問題了。自尊心極強的漢娜選擇兩次離開的方式來捍衛(wèi)她的尊嚴(yán),第一次是不告而別,遠走他鄉(xiāng);另一次是在出獄之前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來放逐自己。
    漢娜的一生是充滿秘密的,正如書上所說的“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漢娜為了那些秘密付出了半生的代價,讓人唏噓不已
  •   故事講述一名于1950年代的德國少年米高和一名中年女子漢娜展開一段忘年戀,但漢娜不久不告而別。米高后來成為年輕律師,再度見到漢娜時,她由于她在戰(zhàn)爭后期中擔(dān)任一個集中營警衛(wèi)時的行為成為一名因戰(zhàn)爭犯罪受審的被告。米高知道漢娜一直有一個她深信比她以往納粹時代更糟的秘密,這個秘密足以推翻對她的指控。但米高一時的猶豫鑄就了兩人終身的遺憾。
  •   看了介紹,覺得應(yīng)該會很棒,但是剛看的時候不禁有些失望,覺得怎么會有這樣的愛情,15歲的孩子和一個30多歲的女人之間能產(chǎn)生愛情嗎?但是往后看后,作者把愛情藏于一個大歷史背景之后,讓人對讀懂他們之間的愛情有些困難。漢娜想要隱藏她不會讀寫的事實貫穿了她的一生,讓她坐了牢也失去了愛情。。。但最后發(fā)現(xiàn),先不論其他的,發(fā)現(xiàn)原來愛情很簡單。透過愛情讓我們了解了現(xiàn)在德國對于當(dāng)時納粹時期兩代人的看法,發(fā)人深省。
  •   周末一口氣看完。篇幅雖然不長,但故事情節(jié)緊湊,人物的刻畫細膩飽滿,還留下了大量的空間讓人去思考,感受,選擇。筆調(diào)認真沉重,感情內(nèi)斂執(zhí)著,非?!聡:脮?!德國人對二戰(zhàn)一直有集體的犯罪感,直至1996足球世界杯拿了冠軍,他們才開始慢慢覺得自己也能公開表達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和驕傲。而德國的音樂,繪畫,文學(xué),乃至電影等等,二戰(zhàn)后一直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都不吃香-所以他們只有悶頭搞科技。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打開了一道久封的大門:德國的現(xiàn)代文學(xué)。展示了他們的價值觀,他們對歷史的感受,還有他們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不愧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先看了電影,覺得不錯。但是書更好,因為心理的感受用電影很難表達得深刻。翻譯也還說得過去,因為書吸引人之處,在于它的故事和背后的思想。很喜歡本書的序。引導(dǎo)讀者帶著問題和思考去讀這本書,也可以對自己作出反省。是一本可以提高自己修養(yǎng)的好書。大力推薦?。?/li>
  •   當(dāng)下的西方文學(xué),很少有像《朗讀者》這樣“老實”的。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敘述老實,沒有噱頭,不玩弄形式和結(jié)構(gòu)。有人說,長篇小說,玩的就是結(jié)構(gòu)。我覺得形式的追求沒有止境,然而歸根結(jié)底,讀者關(guān)注點是在內(nèi)容上。而這部書最大特點便是漢娜這個人物塑造。她的愛、她的性、好的黨衛(wèi)隊、好的服刑,以至她的自殺,都有著明顯的個性,又融于共性之中。令人回味不已。本書的不足在于第二部,有些沉悶,雖然也是一種過渡和鋪墊。
  •   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
    為了尊嚴(yán),你會付出或犧牲什么?漢娜維護了尊嚴(yán),卻失去了工作、愛情和自由。在獄中,朗讀雖延續(xù),但愛已消失,自殺成為必然。“生”為朗讀,“死”為朗讀。
    也許漢娜沒有了愛,沒有了希望,也就沒有生命存在的理由??擅紫臑槭裁床荒軐捤∷?,他為什么不拯救她,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寬恕“不可能寬恕的”才是寬恕。
    何為正義?
  •   這是一部關(guān)于懺悔與救贖的的小說。漢娜不想從獄中出來,她選擇了自殺來贖罪,完成了自我救贖。米夏·伯格通過朗讀,特別是把他和漢娜不倫的愛情告訴女兒,也完成了自我救贖。
  •   愛是一種依賴,36歲的漢娜和15歲的米夏是單純的相互依賴,我不認為漢娜對米夏的愛是集中營的延續(xù)。漢娜是個善良的人,從幫助一個弱不經(jīng)風(fēng)的少年時已經(jīng)體現(xiàn),而集中營的經(jīng)歷那是一個社會的錯誤,對于漢娜只是一個工作,至于文章中反復(fù)分析漢娜是否為尊嚴(yán)而退居此工作,我認為這是一個選擇,漢娜認為那是參軍,剛好可以不用識字,何樂而不為?漢娜對米夏始終是愛的,從游泳池的一瞥而別,到法院上看見米夏臉紅而不相認,到盼望米夏的信件,一至最后對米夏渴望的目光和失望死去,漢娜對米夏始終是單純的愛著。而米夏不然,漢娜離去他有過一段沉倫,其實在以前就有了征兆(滑翔機的比喻),之后卷入了法律上的問題,糾纏他的是道德上的選擇,而不再是愛,至于他對味道的感覺那已經(jīng)變成了精神上沉淀,不會再在后來的米娜身上找到,因為他知道的太多了,作為后一代人他無法接受。
    我喜歡他們初期那種不計任何背景的單純的愛,世間少見。
  •   人們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都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一,對戰(zhàn)敗者的詆毀及妖魔化,二.相對客觀的描述戰(zhàn)敗者,否則戰(zhàn)勝者的勝利也不會顯得那么光彩。第三個階段,就是完全拋開各自的立場,關(guān)注戰(zhàn)爭中的人性。所以納粹女看守在漢娜看來不過是一個職業(yè),跟西門子的女工沒有任何區(qū)別,在那個人的一切價值觀都被扭曲的時代,普通人的立場不應(yīng)該受到審判。有多少受過教育的人,像米夏的同學(xué)的父親,甚至是米夏的舅舅都在這場戰(zhàn)爭中扮演一個角色,更何況是漢娜。當(dāng)岳飛被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他應(yīng)該恨的不應(yīng)該是秦檜,更不應(yīng)該是臨安大理寺獄中那個拉肋的獄卒,而是宋高宗。本書的作者是個法學(xué)家,所以書的敘事性和文學(xué)性相對較弱,文中充斥著對法律和人性的思考。法律只是法律,無法成為道德的天平??赡芨嗳说囊蓡柺敲紫牡降讗蹪h娜嗎?漢娜是不是也愛著米夏?這本書中可能表達的太晦澀了,是愛嗎?肯定不是,是同情嗎?單憑同情米夏也不能為漢娜朗讀20年之久。只能說這是一種太復(fù)雜的感情。只能體會,不能言說。
  •   非常好的一本書,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書有許許多多本,但是這一本卻和其它的戰(zhàn)爭書籍不太一樣,你或者可以說它是一本關(guān)于愛情的小說,也可以說它是對戰(zhàn)爭的一種反思,一位德國的作家能夠?qū)懗鲞@樣一本書應(yīng)該讓日本人學(xué)習(xí)一下,讓我們記住有這樣一位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一位足以讓所有日本人羞愧的作家!
  •   期待已久的小說不期而至,興奮不已,竟然創(chuàng)下了近兩年最快的閱讀速度,不知不覺,一天便讀完。不僅如此,今日的愉悅也難以形容,久違的快樂閱讀。在電影的引導(dǎo)下,我找到了這本書,在其中探尋著心中的疑問,同時也震驚于書中呈現(xiàn)的各種心理和思考。誠然,電影是忠實的,但正如書封套上的一句話“最佳的演技也道不盡原著的美”。我深深地覺得,一首歌曲或一部電影的容量實在有限,容不下主題下的博大精深或兼容并蓄,若滿足于這種主題突出的簡單表達,無疑滿足類快餐文化;反過來說,并非排斥精煉和再演繹,只是覺得不夠過癮。今日讀這小說時,被很多句話震懾?。涸谌宋锏纳砩险业讲簧僮陨淼膶懻?,剖析得如此清楚,豐富、獨特而有意思,感覺心靈契合,只是環(huán)境各異、思考不同。關(guān)于極端敏感與極端冷漠的混合、麻木的描述、看似永恒的思念和緬懷、德國人特有的嚴(yán)肅、冷靜......凡此總總帶來新鮮舒暢和由衷的感動。同時,我心中的疑問也某程度找到了答案:關(guān)于Hana在法庭上的非常態(tài)舉動,關(guān)于Michael隱瞞事實的內(nèi)心想法,關(guān)于德國人在納粹問題上各代人的思考和舉動......不得不說,這部小說是還需要讀的,下次看的將不再局限于人物的想法,應(yīng)為它引領(lǐng)人們思考的問題:用一段深沉愛情敘說的微言大義。
  •   這本書,其實是在試圖通過一個女人人生歷程來探討一個倫理問題~關(guān)于職業(yè)倫理的問題。
    女主角曾經(jīng)的職業(yè)是納粹集中營的女看守。納粹戰(zhàn)敗,她隱藏了自己曾經(jīng)的職業(yè)身份,成為都市里一個電車上的售票員。最后,還是在納粹罪行的追訴中,被判死刑。
    小說的在最后才揭示,她其實是個文盲。在監(jiān)獄中才學(xué)會讀寫。

    一個不會讀寫的人,其實是不具備判斷職業(yè)倫理的善惡的。但,這樣的人因為職業(yè)(只是出于養(yǎng)活自己)而成為罪惡的幫兇,她是否需要以生命來救贖自己?或者,法律是否應(yīng)該懲處這樣的人?
  •   完美的故事,完美的讓人哭~
    關(guān)于性愛、沉默、尊嚴(yán)和贖罪的故事。這個故事從性愛開始,繼之以雙重沉默(而非謊言):漢娜對于文盲事實的隱瞞和對于自己集中營看守經(jīng)歷的隱瞞;隱瞞并非麻木和無視,卻是對尊嚴(yán)的堅守和抗?fàn)?;最后,她用一個茶葉罐在那個幸存的女子面前贖了罪(或許沒有)。也許,有罪的不僅是漢娜,也包括“我”對漢娜的背叛;盡管,“我”用朗讀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為自己贖了罪;又或許,自始至終“我”只是為漢娜朗讀的眾多人中的一個,換個環(huán)境,也許“我”只是在為漢娜朗讀之后被“挑選”的人。是非對錯,誰能說清言盡?
    看過電影,發(fā)現(xiàn)書中的故事遠比電影中的為多,雖然電影也很好看。
  •   很久沒有被這么感動過了。這是一部集愛情、政治于一身的小說。文章簡潔生動,讓人看了愛不釋手,一氣看完后回味無窮。喜歡漢娜年輕的樣子,她的幾個華麗的轉(zhuǎn)身仍然歷歷在目。同時又同情她的遭遇和不幸。從他和她的開始交往就暗示著悲劇的結(jié)束,讓人心痛。本人看完小說后又看了一下電影,發(fā)現(xiàn)溫斯萊特的演技是如此的精湛,把漢娜給演活了,不諱因此片被評為奧斯卡影后。小說和電影都值得一看。
  •   買來好長時間了,由于沒有時間,所以到昨天才斷斷續(xù)續(xù)的看完了這本書。雖然這本書字數(shù)不多,但我看起來相當(dāng)慢,不象前幾天買的那本速食小說一樣,一個上午的時間就看完了。這本書花了我很長時間。一開始看的第一部的時候,沒什么特別的感受,但到了第二部時,慢慢地覺得這本書寫得相當(dāng)好,正如這本書附的評論和序說的一樣。讓我受到震憾的是,我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對于我們沒有親身經(jīng)歷的殘酷歷史我們是選擇遺忘、原諒;還是深刻地反省。然而,時間卻似乎沒給我們這么多的選擇,它直接幫我們選擇了遺忘、麻木不仁,無動于衷。二戰(zhàn)過去那么多年了,那些殘酷的罪行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雖然電視、電影、小說還在以不同的形式來反映它,然而在這么多的文藝作品中真正能引起我們震憾的作品卻不多,發(fā)人深省的更少。但這本書做到了。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部愛情小說,然而它又不完全是一部愛情小說。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書。
  •   一直都在尋找真正能觸及心靈深處的書,這個社會太浮躁,書也寫得膚淺,翻了太多書看過了也什么東西都沒有留下,而朗讀者,算是這幾年中看過的很棒的書之一了。
    之前有先看過電影,說實話,有疑問有不解有惋惜,但是大都不是特別強烈的感覺,買了書本來是打算送人的,后來自己忍不住拆了封自己捧著讀了起來,那些引起靈魂震顫的文字讓我好幾次忍不住潸然淚下。
    然后在一個很安靜的夜里,文思泉涌,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下了些文字,僅留此一段,以示紀(jì)念。
    我不知道,在15歲的年紀(jì)里是否已了解愛情,懂得去愛,我只能確定我是完完全全的被你吸引,縱然直到你離開,我依然不敢夸口說了解你,不敢去想我于你而言是否也是特別的存在。我們卻都預(yù)料不到,自從你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中之后,你便再也沒有離開過,你的身體,你的樣貌,你的味道,你的聲音,有關(guān)你的一切一切,都深深的烙印在我心里,我想除非我停止呼吸,否則我的生命便永遠離不開你。
  •   <朗讀者>的內(nèi)容先前我也有過一些了解.打開書看到曹文軒教授的序更產(chǎn)生了無比的閱讀欲望.曹教授致力于兒童文學(xué),呼吁當(dāng)代應(yīng)當(dāng)多一些莊重的文字.居然也能對這樣一部毫不吝惜情欲描寫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帶著這好奇,一口氣看完,實在是停不下來.給予我心臟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讓我透不過氣.當(dāng)拋開責(zé)任,未來,家庭,婚姻,個體差異,拋開了一切的性愛原來如此清澈,那么簡單,那么赤裸裸的享受,性愛居然不再渾濁了.一個能這么敞開享受的女人究竟是怎樣的人呢?再往下讀,心臟再次顫動.這樣一個女人,對知識的渴望幾乎瘋狂了,哪怕她沒有得到知識,僅僅只是為了讓別人認為她并不是文盲,她愿意用一生來做代價,包括了她的自由與生命.最終她選擇了自己結(jié)束自己的方式終止了生命,但我堅信她是快樂的,因為她的干凈,她的清澈,她的莊重,她得到了想得到的東西,情愛和知識.
  •   為了逃避過去和逃避加在自己一代人身上沉重的罪過,michale沒能鼓起勇氣拯救那個女人。他其實一直都是那個十五歲的孩子,永遠在漢娜的世界里尋找一席之地。即使在漢娜因為彌天大謊落難時她也未曾對過去的情人露出一絲的求助。后來,雖然漢娜依附于他,但立場強勢的他卻始終不敢去面對那份感情,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個相對保持距離而不用采取態(tài)度的世界里生活。當(dāng)他終于面對漢娜,他表現(xiàn)的克制,卻依然看出他的無力。漢娜強勢地走了,她生氣還是疲憊?她只是一個簡單的,自尊的不識字的女人,卻最終令michale看到了自己的軟弱。我覺得,雖然漢娜并沒有因為罪而導(dǎo)致崩潰,但michale對愛的似是而非卻貫穿了始終。幸好最后他還是看到了自己的錯誤,也正視了它。翻譯不錯。
  •   是看了電影之后才決定買這本原著的.我很少讀小說,但這本花了兩個晚上就讀完了.沒有讓我失望.這本打算送給朋友,準(zhǔn)備再買一本,留作以后再讀.另外,曹文軒先生的序言寫得真棒,摘抄如下:我喜歡《朗讀者》的那份莊重。在看了當(dāng)下太多的油里油氣、痞里痞氣、一點正經(jīng)沒有的中國當(dāng)下小說之后,我對這部小說的莊重敘述,格外喜歡。這里只有嚴(yán)肅的主題、嚴(yán)肅的思考與嚴(yán)肅的言語。沒有無謂的調(diào)侃、輕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謂詼諧。這是一部典型的德國作品。閱讀這樣的作品,容不得有半點輕浮的聯(lián)想,而閱讀之后就只有一番肅然起敬。。。。。。后面的,大家自己去閱讀吧,就不再碼字了。
  •   朋友推薦了電影,看后總覺得演繹的不夠完美、細膩,這一直是我對電影和讀書的理解。讀完后亦如自己的預(yù)料。被故事中超越常理的感情感動,“愛情”又一次在年齡上展現(xiàn)她的不可預(yù)料。無語沉思,生活中總是有一些眼睜睜進退兩難的事情,為何,還要如此的執(zhí)著?這就是愛。米夏,自從與漢娜邂逅,好像他此生就為她而來,被米夏感動,為漢娜慶幸。在這個短暫脆弱的生命里,何必對對錯錯恩恩怨怨反復(fù)糾纏。
  •   初次聽到這本書,是在毛概老師的課上。她是一位穿旗袍上課的腹有詩書的優(yōu)雅女人。當(dāng)時她為我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讀這本書,可以窺見新一代的德國人如何看待祖先發(fā)起的戰(zhàn)爭。然而的確,《朗讀者》告訴了讀者,德國人接受曾經(jīng)的罪責(zé),愿意贖罪,他們同樣擁有善良的靈魂。“人不因為做過邪惡的事,就完全是魔鬼”,這是作者施林克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自己寫作時的初衷。戰(zhàn)爭中,什么都是奢侈品,但人性,無論何時,哪怕是在戰(zhàn)爭中,也會閃耀著光輝。
  •   非常喜歡凱特這個演員,覺得她的演技真的很不錯,也非常喜歡《朗讀者》這個電影,覺得里面的演員演得都很好;尤其是凱特,演得非常好,達到了她演技的頂峰:時間跨度那么大的女主角,她演得收放自如。一直想再看看原著,因為一般小說的描寫都更加細膩;看了之后,果然不差,尤其是男主角的少年時代。我好像少年時代也有這樣的夢想:一個聰明、漂亮、成熟的女人和自己相好。那一定令少年非常自豪、開心,覺得很多欲望都得到了滿足;但無關(guān)乎性:我晚熟,少年時代根本不知道性為何物。是不是每個男人的少年時代都有這樣的夢想?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一如漢娜。讀這本書的時候,時常感到陣陣的暈?!环N秘書處靈魂被撞擊的暈眩,便合上書,起來走一走,稍加回味,再讀?,F(xiàn)在最想說的是,人的勇敢是一種財富,一種能上自己勇于正視自己的不足、缺限,敢于承認自己的差距,讓自己知恥而后勇的品格和能力??上Я藵h那!!如果她能早一點讀書上,可能不會做看守了。當(dāng)漢娜以自己的死,告別人生,她是在向那些猶太人贖罪,向米夏贖罪,向自己的過去贖罪,也讓自己的靈魂走向天堂,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實際上,漢娜對自己肉體的生命早已放棄——自從她放任自己的體型時起,她只是在等米夏,等米夏來,讓米夏完成自己的最后的使命……
    多多讀書吧,至少別讓自己沉輪。
    再說一句,作者和譯者的文字水平很好,清靜而迷人。
  •   這本書篇幅并不長,但對于它帶給人們的深思和悸動是巨大而榮耀的。里面刻畫的人物極具德國的人文色彩。每個細部在復(fù)品之后都會有更為寬廣的含義,許多的地方都沒給予定論,而是靠讀者自己去品味和思考,這就是這本書對于讀者來說最大的價值,它是無限的。朗讀者,或許算不上精辟的寓言,但它卻以最赤裸裸的方式告訴后來的人們,德國在納粹覆滅之后,人們對其的重視和反省,這些就是造就了這個故事,一部真實的血淋淋汗津津的故事。無疑,我深愛著里面的人,我甚至相信,他們真的存在過。
  •   看完書再去看的電影,覺得書要比電影深刻,不光光是表現(xiàn)對二戰(zhàn)的反思這個方面??磿吹綕h娜在獄中學(xué)習(xí)文字的情節(jié),之前鋪墊的感情終于噴涌而出,那種酸澀的無奈與感動,如今已經(jīng)很難從小說中感受得到了??措娪暗臅r候,反倒因為直白的畫面沒有這么深刻的感觸,文字的魅力在這本書中很好的得到了體現(xiàn)。
  •   每個人的初戀都是讓人難以遺忘,可能影響自己的以后的戀愛觀,處事觀和人生觀,甚至?xí)屓俗兓恍隆C紫膶h娜的愛,夾雜的濃濃的母愛,友愛,性愛和情愛。他們之間的愛不可謂沉重,俗世之間的難以認同,使他們最終走向了分離的地平線,以致后來的米夏的不合群和‘獨樹一格’,正因為他對她的朗讀,所以上了法律專業(yè),也走上了他們宿世的一幕。每當(dāng)看到法庭是的那一對視,我的內(nèi)心都感到一陣心痛,讓我想到了很多!
  •   第一次看德國作品,不得不說,像我想象中的樣子,謹慎、嚴(yán)密。感覺上自始至終都是看似平淡的敘述,給我一個不平凡的漢娜。喜歡漢娜的個性和倔強,也欣賞男主角的真摯和坦蕩。這段由性而始的忘年戀,很純粹很美。
  •   這部片子和書真的都很不錯,可以看出那個女主角一直在影響著他的生活,雖然事隔多年后在法庭上再次看見了她,但他的心里那原來已經(jīng)看似平靜的心湖卻又一次激起了不平靜的浪潮.當(dāng)男孩的教授讓他去做點什么(指去找她談?wù)劧淖兯目诠?,至少可以使的她的刑罰能減輕些.可是男孩走在去的路上思想在不斷的斗爭后卻改變了主意.因為他理解她寧愿承認罪行也不愿意讓人知道她不識字,這對于她來說是件很羞愧的事情.在看到男孩在不停的給她朗讀做著錄音,而在同時"她"卻在監(jiān)獄里收到了磁帶播放時,我的視線模糊了---我哭了.我感動于她的震驚,感動于她的感動,更感動于男孩為她做的一切.這時的錄音磁帶對于她而言不僅僅是消磨時光的消遣品,而應(yīng)該說是她精神的一種寄托一種依賴......她后來也開始鼓氣勇氣走進了圖書館去找尋那本書,開始了自己的學(xué)習(xí)之路.當(dāng)男孩收到了她在3年后寫來的第一封信時也震驚了.她卻在出獄之日選擇了死亡,雖然這個結(jié)局有些凄涼和悲慘,但卻不失又是一個最"完美"的結(jié)局.想起一句話:回憶永遠是惆悵的!愉快的使人覺得,可惜已經(jīng)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真的是不本很不錯的書
  •   先看的電影后買的書。說實話看電影時我很討厭男主人公,后來通過看書才對其復(fù)雜的心理過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能夠理解他和漢娜在戰(zhàn)爭和納粹時代背景下扭曲的情感經(jīng)歷??晌疫€是認為他并不是真的愛上了漢娜,他只是愛上了他的愛,這個愛的載體是一個比他年長許多,性格與其一樣執(zhí)著頑固而且還目不識丁的納粹看守,這個愛還無法經(jīng)歷時代變遷和人云亦云的世俗考驗。真正可悲的是漢娜,她的極端自尊和羞恥心大大地超越了生命的力量,使她最終選擇了死亡。
  •   作者描寫漢娜和小男孩之間的情感故事,如在描寫一副副淡然的畫面,美麗,細致,有條不紊,如此的描寫很難想象是出自一個男人之筆,細膩的刻畫里面細致的情感,這與肉體無關(guān)和心靈有關(guān),起初的情節(jié),男孩的心情,讓我有著無法言表的切膚之痛,也如臨角色的體會男主角的掙扎和女主角命運的悲慘和倔強,是那個年代賦予的,是那個小男孩想要的,一生一世的印記,這也許就是愛情的一種,感情的種種。完美的故事,比想象中的更加感動。
  •   看電影的時候,對漢娜為什么要承認信是自己寫的不能理解,于是買了書。看書的時候欲罷不能,直到合上書后,仍然沉浸其中。我想我明白了漢娜愿意用一生的自由換來的生活。守護自己的秘密和尊嚴(yán),就是她追求的,才是她堅毅固執(zhí)的自我。
  •   曾經(jīng)漢娜難為水,我不再對人卑躬屈膝,我也不再自慚形穢;我不再自攬罪過,或者感到負罪;我也不再去愛人,以免一旦失去便又會悲痛萬分。米夏曾經(jīng)縱容漢娜的一切,漢娜一生氣,他便投降,認錯,然后兩人重歸于好。漢娜走后,再也沒人會讓他這樣,心甘情愿地做一切。那是一種小小年紀(jì)便心如死灰感覺上堅如磐石的巨大悲痛。這種悲痛沒有隨著時光的流去而消逝,而是如同灰塵一般,一層一層積淀起來,覆蓋在內(nèi)心深處,看似沒有蹤影,稍一拂拭,悲傷便無處遁形。自漢娜之后,米夏再也沒有愛過任何女人。
  •   看電影的時候,看到寄磁帶的情節(jié),禁不住潸然淚下。掩卷全書,情何以堪!人生誠如畫框,如同書中漢娜的剪影?!拔摇奔热豢床磺逋饷娴娘L(fēng)景,包括漢娜,又何嘗看得清框里的自己呢?一部貌似平常的作品,其背景卻異常宏闊。我們該如何反思我們自己的歷史,除了再現(xiàn)暴力與展示痛苦,我們是不是還能更多地做點什么?我的朋友跟我說:合上書頁,把壓抑留在里面,快樂地享受生活。是呀,活著,真好!
  •   父輩的罪責(zé)對米夏這一代人來說是不公平的。米夏將永遠失去再愛一個人的能力。很多人因為一次愛情而失去再愛能力是很令人心痛的。或者說,人終其一生有時候就是為了那一次的相會?;蛘呤堑却乱淮蔚南鄷o法忘記漢娜向法官提的那個問提?!叭绻悄?,你要怎么做?”是啊,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當(dāng)事人,根本無法完全體會一個人的處境。切片再薄,總有兩面。
  •   我是這本書的迷,我有這本書的三個版本,德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英文版的語言風(fēng)格我很喜歡。雖然其中的東西以我現(xiàn)在的年齡還不能理解,但里面也有太多東西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正是這本書留給我太多不明確的東西讓我細細揣摩,每次讀到年輕的米歇爾在飄著大雪和很多探監(jiān)的人一起去看漢娜的時候,但是走著走著他望著那陰霾的天空的一角時他轉(zhuǎn)身離開了,而漢娜似有所覺無奈的也會去了,我就會淚如雨下。我能夠理解但也不免嘆息,但我明白這時漢娜必定是愛著米歇爾的。
  •   作者很殘忍,用淡淡的語調(diào),把你帶進米夏的世界,然后,棄你不顧。我有些好奇和不解地走了進去,想看清這享譽廣大的世界到底有什么驚人之處,發(fā)現(xiàn)也不過如此??墒钦?dāng)我作如此想的時候,我突然站到了山頂,被眼前所見震憾,繼而,心碎…………我一直在想像,漢娜看米夏的眼神,在她36歲時,43歲時,62歲時……我也一直在想像,米夏看漢娜的眼神,在他15歲時,22歲時,41歲時…………愛,和恨……毀滅,和救贖……我們要走多遠,走多久,才能尋找到生命的真?才能無憾,無悔?
  •   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少年與女看守的秘密愛情。一個被蒙在鼓里的少年、一個初涉愛河的少年,一個歷經(jīng)滄桑的女人,一個對愛情忠誠的女人,秘密在他們之間,一個在守護,一個在尋找!為了愛情,為了這個秘密,女人甚至能放棄自己的生命,是一種無奈,是一種解脫?是一種生命的升華!一個秘密,在一個人心中,守護它,甚至放棄高貴的生命,你,能做到嗎?而這個秘密在別人眼中是那么的不可思議,每個人都有秘密,能否一直守護這個秘密?就算是為了愛,還能走多遠?
  •   米夏仍太小,在他那個年齡分不清楚什么是愛情,所以在看到漢娜因最即將入獄時他選擇了沉默,羞愧宇透露他與她的關(guān)系,恐懼社會的指責(zé),也因此將自己推入了情感的漩渦、自責(zé)的深淵,此生注定在思念與自責(zé)中徘徊。
  •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用在這部書最為適合。漢娜的監(jiān)獄生涯的讀書生活使得她認識到她和他的肉體關(guān)系是不符合道德的標(biāo)準(zhǔn)的,也讓她在即將出獄之時以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了生命。這些都是知識讓她明白了之前所不知道的道理。愛情在這部書里,只是一個貫穿全文的插曲,愛情在漢娜的心里,有了道德的標(biāo)準(zhǔn)、
  •   我把它一口氣讀完。只記住了漢娜的驕傲。她為了保護自己的驕傲,寧愿背負一個民族犯下的罪,對于自己是個文盲的事實,她是極力隱瞞,卻從不自卑,她用一生去追求那未知的世界,在這追逐中,殘忍的政權(quán),殘忍的時間也轟然倒塌。而她的驕傲并沒有消失殆盡。
  •   是電影驅(qū)動我去看這本書的??措娪皶r就好奇作者會用什么樣的書法和語言來描述這個既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又帶有浪漫、深情到極致的故事。書以男主人公米夏的第一視角來講述這個跨越30余年的故事。從15歲到一個中年人,米夏的一切似乎都脫離不開漢娜這個女人了,青春的欲望與悸動,青年的彷徨和離經(jīng)叛道,中年的固執(zhí)與堅守,和步入老年時任然不能釋懷。而漢娜,是如此的自尊和固執(zhí),把尊嚴(yán)和自我形象看得比人身自由還重要。
  •   寧愿選擇放棄升遷的機會,甚至甘愿承受牢獄之苦,也不愿讓他人知道自己是文盲的秘密。獄中的18年,由最初的期待到自暴自棄,最后寧愿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也不愿讓愛人接受垂老的自己。自尊主宰著漢娜的一生。
  •   看電影時并沒有看懂漢娜為什么要在法庭上承認她的罪行,通過看書知道了,因為她的自卑,因為她不識字。每個人都有缺點,就看你怎么去看自己的缺點,是正視它,還是逃避它。漢娜選擇了逃避它,所以她承受了她本不應(yīng)承受的罪,她蠻可以過不一樣的人生,但她選擇了這一條,是她選擇的,所以無悔。對于米夏來說,他也在逃避,逃避他的責(zé)任,逃避他的怯懦,逃避他對漢娜的愛。其實他們都是可憐的人,不勇敢的人,不敢正視自己缺點的人。所以他們的人生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一輩子生活在痛苦中,不得解脫。我們都應(yīng)該正視自己的缺點,勇敢地面對,解決它,這樣我們才有不一樣的人生。
  •   趁著五一帶小女去烏市看90歲的外婆,雖然只是一個閃回也解了我的思念。帶著新到手的《朗讀者》消解長長的旅途。小女精神很好不理解我求讀若渴的焦急?!独首x者》從手里到外婆的茶幾上,一直來不及被翻開。外婆的身體近來不好,原先“一套太極,兩篇小楷,三餐淡飯,四圈麻將”的耄耋人生,被窗前的凝望取代。外婆長久地坐在沐浴在西陲的艷陽下,婆娑的花影搖曳在她身上,她手里拿著放大鏡,膝上攤開著一本書,《朗讀者》。外婆的爸爸是清末最后一代進士,也算得書香門第,于是得以讀書認字,那個年代女子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于是她也格外珍惜。這一珍惜,就是將近一個世紀(jì)的忠誠,忠誠于閱讀。今天,她拖著病體,拿起《朗讀者》,不愿放下。這本薄薄的小書和她交相輝映,掃去她臉上的病霾。一旁的我,竟然癡了。下回再見外婆,會是甚么時候?我的心狠狠地糾結(jié)了一下。外婆這一生經(jīng)歷了許多,也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淡然生活。今天,她對我說“這本書,我留下了”。
  •   朋友推薦以《朗讀者》改編的電影,得到非同一般的感受,細細想啊想。后來**當(dāng)網(wǎng),搜到小說,買了一本,一口氣讀完,沉重卻又放松,很喜歡!值得反復(fù)閱讀。也值得我們借鑒。
  •   “要是你會怎么樣呢?”_____從漢娜--一個文盲的選擇,讓我很自卑,我能做出她一樣的選擇嗎?我會云集中營當(dāng)一個看守嗎?我會隱瞞自己的文盲的情況嗎?這是一個人類的弱點,但竟然投射出人類的偉大?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不知所措,很顯然,我自認自己是一個聰明人,我不會做出那樣一個讓自己后悔終生的事情,我愿意茍活而不愿失去自由,我沒有勇氣。
  •   書很干凈,故事也很干凈。真的像前面的人說的:我把它一夜讀完。真是讓人感慨的故事啊……我不知道別人怎么看漢娜,我只能直覺她的驕傲……哎,女人啊現(xiàn)在超級想看那部電影~~感覺拍得不錯~~
  •   看了溫斯萊特的表演之后,覺得一定要看看小說,忽忽幾年,今天才買來好好研讀一番。德國人關(guān)于二戰(zhàn)的思考與反思,很值得我們的近鄰學(xué)習(xí)一下。通過個人化的小故事,引出時代甚至是人類的生存與毀滅命題,又用如此驚世駭俗的奇情來做載體,用朗讀這一文藝行為來做導(dǎo)線,匠心獨具,不急不緩,圓潤的故事,發(fā)人深省的結(jié)尾
  •   看了電影才買的書,電影音樂不錯,但是沒有書的那種厚重感。看完電影就覺得“有沒有點為納粹翻案的嫌疑”?果然書上的主題也是“做過罪惡事的人并非罪惡之人”。當(dāng)然沒有人可以有權(quán)利譴責(zé)其它人,但是為罪的人必須為自己做的罪付出代價,所以漢娜不可能得到男主人公的接納,而男主人公沒有為漢娜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申張正義),也只有帶著負疚感沉沉老去。
  •   這本書,剛看時不是那么吸引我的,可是看到后面,就深深地被漢娜給吸引住了,特別是她被審判,入獄,在獄中堅韌地練習(xí)讀寫,臨出獄又決定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我就完全沉浸去了,跟著情節(jié)悲慟不已,為那樣的漢娜而傷心,唏噓感慨。
  •   忘不了漢娜的離開,忘不了漢娜的隱藏,真正的民主自由恐怕就是可以自己選擇沉默,他人也尊重你的沉默,即使真相能洗清冤屈,還原歷史。
  •   這是送給朋友的十本書之一.挑選了今年出版的+我看好的書送給朋友.這也是我們德國當(dāng)代文學(xué)課的讀本.讀到的是德文原版,所以期待這譯本是足夠傳神.也是因為讀到原版,連電影都沒有看完.因為根本不可以拍得超越小說.故事里的人倫不是我們慣于知曉的.這種陌生感正好轉(zhuǎn)化為閱讀的新鮮感.其中的對錯是非,則不是誰可以隨便判定的.
  •   一夜看完,開始還是溫馨輕松的,其中寫道:把行李在兩個旅行包里來回倒騰,這多么形象細致的寫出了女人的興奮期待的心情,可是到最后,絕望的漢娜終于上吊死去,淚水就決堤了....
  •   一直屏住不看電影,就為了能以純粹的心態(tài)先來拜讀原著。
    好像書前頁的一些評論所講,這是本小說,但卻充滿文學(xué)感的嚴(yán)肅性。
    并不跌宕起伏,只是娓娓道來,好像一個人在自言自語一樣。
    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可能就只有題材頗有看點了。
    但書實際是從另外的全新的角度,講述二戰(zhàn),講述納粹法西斯迫害猶太人這一常在常新的歷史題材。值得一記。
  •   看著漢娜和米夏之間的那段情和那些糾葛,我心靈被觸動了。雖然只閱讀了一半,但我已深陷里面的情節(jié)不能自拔了~~好書!強烈推薦!
  •   令人非常傷感的故事,情節(jié)叫人無法相信卻又無法拒絕,故事的發(fā)展到最后好像已經(jīng)成為必然了,一盒盒的磁帶,一本本的書,每日每夜都在記錄一個文盲納粹營女看守的自學(xué)過程,以及她的等待。在女主人公出獄的那天的自殺給讀者帶來的無盡的心酸。感慨。。。。。值得一讀的好書。
  •   這部小說敘述的故事很簡單,沒有繁復(fù)的情節(jié),但讀來卻讓人感覺復(fù)雜而沉重,里面每一個問題都直指我們內(nèi)心,讓人回歸自己,面對自己,進行思考,作出選擇,或許這種反思不會得出確切的答案,但是在換位思考中,讓我們對主人公,對周圍的人事,對世界和人性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這也是這部小說的意義所在。
  •   看朗讀者,感動我的不是所謂的愛情,橫跨在歷史長河上的唯有對人性的不斷反思才讓我深刻銘記。我們總是無法忘記過去,很多人借由簡單的批判來展現(xiàn)自己的無罪,崇高,抑或其他,但是歷史不可更改,無法假設(shè),從罪惡中走過來的我們,確實無辜嗎?
  •   看了兩次電影才買了這本小說。看完還是非常感動,不知不覺流淚了。書中的情節(jié)更加完整,解釋了很多我之前看不懂電影的細節(jié)。愛情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是一個多么奢侈的夢,但是它又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并折磨著主人公的一生。很喜歡,打算繼續(xù)看英文版呢~
  •   之前看這部電影 看了開頭沒敢看下去 覺得兩人之間年齡差太多 我有點難以接受 看書的時候倒也就沒什么想法了 但是到最后是很發(fā)人深省的 讀完以后 沉靜下來 靜靜的思考 等空閑了 再去把電影看完 我相信看了小說以后 會喜歡上這部電影
  •   很久沒有聽過別人朗讀,也很久沒有自己朗讀,很想把自己喜歡的書朗讀給自己愛的人聽,在包含感情的朗讀聲中仔細品味字里行間《朗讀者》滿目的無奈感動
  •   通俗小說,卻有深刻的主題,表面是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少年的不倫之戀,實際反映了德國人對二戰(zhàn)時候屠殺猶太人的反省~~翻譯的文字也很優(yōu)美,很少外來腔,我覺得“信”“達”“雅”這樣的標(biāo)準(zhǔn)是可以達到的
  •   做一個朗讀者,守護一個卑微的秘密。
  •   第一次聽到朗讀者是因為電影,但也早就聽說過這本書,電影拍得很好,情節(jié)和人物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不像是在演戲,可能因為故事本事也打動著演員,一直想看看小說,相信會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
  •   之所以買這本小說,是因為一個看過同名電影的朋友想閱讀,我便拍下作為禮物。和以往一樣,在贈書之前,我先看了一遍。屬于別人的書,總更能讓人抓緊時間閱讀。其實,這部小說本身就吸引人。剛開始,我同看一般小說一樣,瀏覽著;看著看著,就被吸引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很鮮明,給我印象挺深,在這里我卻因語言貧瘠而描述不出來。據(jù)說,很多人是一口氣讀完了這部小說。我也差不多,是一天之內(nèi)讀完了它;然后上網(wǎng)下載了同名電影來看,卻覺得還是文字優(yōu)美。這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便強烈推薦給諸位。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