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英國] 史蒂夫·布魯斯 頁數(shù):103 譯者:蔣虹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的目的不在于向讀者提供一個社會學概述,而在于呈現(xiàn)一種社會學的意識。通過引入對社會階級、犯罪與反常、官僚制中的工作方式、宗教和政治組織的變遷等主題的研究,作者深入探究了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與社會對個人的塑造之間的張力關系,并且展現(xiàn)了社會學作為一種視角在理解現(xiàn)代世界方面的獨特價值。
作者簡介
Steve Bruce 英國阿伯丁大學社會學教授。1954年生于愛丁堡。主要研究領域為現(xiàn)代社會中宗教的本質、宗教與政治的關系。主要作品包括《佩斯利渦旋紋:北愛爾蘭的宗教與政治》(2007)、《政治與宗教》(2003)、《上帝已死:西方的世俗化》(2002)、《基要主義》(2001)等。
書籍目錄
前言致謝1 社會學的地位2 社會結構3 原因與結果4 現(xiàn)代世界5 江湖騙子索引英文原文
章節(jié)摘錄
然而,雖然在冷靜思考之下,我們能看到生活的大部分內容依循前人之路是有好處的,但現(xiàn)代人還是時常為人生的非人格化和可預知性感到沮喪。正如勞里·泰勒和斯坦·科恩在《逃逸的企圖》中所闡述的,我們經(jīng)常試圖區(qū)分我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與真正的“我們”。跟薩特的侍者一樣,我們的行為方式向觀眾表明,我們不只是我們所扮演的經(jīng)理、公務員、公交車司機、父親以及忠貞的配偶等角色,我們還能超越它們。我們可以利用業(yè)余愛好、假日以及周末旅游來構建一個表面人格,這個人格獨立于我們在日常生活的最重要現(xiàn)實中所處的地位。然而,這強化了格倫關于共有法則之重要性的例子,即使這些逃逸企圖是尋常且反復的。羊不用思考就會選擇同一條最不費勁的繞山路,同樣,即便在我們認為自己正從事著大膽、激進、反傳統(tǒng)的行為時,我們仍傾向于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因厭倦妻子和家庭,一位中年實業(yè)家試圖通過與秘書的戀情來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的獨立性(以及青春)。他想象自己是探險者,正在向未知的水域挺進,但在企圖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壓抑的例行公事時,他只不過是接受了另一個出色運行的腳本。他爬越了監(jiān)獄的圍墻,暫時獲得了所想象的自由,但很快又得出結論,自己只不過是跌入了另一間監(jiān)獄的活動場地內?! ∥幕目煽啃浴 ∩衔氖菍ΜF(xiàn)實是在社會中建構的這一觀點的拓展。與那些認為人類行為的規(guī)律源于我們共同的生物性的觀點相悖,社會學視角首先指出人不同于其他動物,因為人的世界是開放的,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因此,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些規(guī)律性(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往往是因為它們對保持心理穩(wěn)定和社會穩(wěn)定十分重要)是文化的產(chǎn)物:它們是由人構建的。文化不可能被歸結為生物性。關于這個斷言,還有一種不起眼卻很重要的說法。即使客觀刺激與我們的行為有關聯(lián),影響我們行為的卻是我們對那些刺激的解讀。想一想我們是如何“喝醉”的。在酒精的代謝方式上,澳大利亞土著農(nóng)民、紐約實業(yè)家、蘇格蘭醫(yī)科學生和意大利兒童之間不大可能存在重要差異,不過,當這些人喝酒時,他們的行為卻有巨大差別。我的意思不止是不同文化對醉酒有不同看法,盡管這也是事實。在北大西洋上出海一周后返家的漁民所能接受的,并不會出現(xiàn)在東京的商務午餐中。我的意思是,文化“覆膜”已有如此效應,以至于不同民族的人期待酒精以不同方式影響自己,并且的確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感受。同樣的酒精量,在一種文化背景下引起步履不穩(wěn)、語無倫次和失控的傻笑,在另一種文化背景下卻可導致靜思默想與平和情感?;蛘邠Q句話說,我們知道了該期待什么并且大體上發(fā)現(xiàn)了它。正如霍華德·貝克爾在《成為一個大麻使用者》這篇極為重要的文章中所論述的,同樣的客觀情感既可以被解釋為興奮也可以被解釋為惡心,學會感覺前者而非后者則是成為一名吸毒者的關鍵?! ∵@將我?guī)Щ氐缴鐣W中對初學者來說非常難的一個方面。把世界分成真實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客觀的外部現(xiàn)實和主觀的內部景觀)——這樣的劃分非常誘人。我有一個學生,此人既不善言辭,對荒唐可笑的人又沒有意識;他在設法總結對精神分裂癥的生物學解釋所發(fā)出的批評時說:“看得出,精神病都是空想出來的!”也許如此。但令社會學家感興趣的領域既非“完全在頭腦里”,也非完全處于我們的意識之外:它介于主體之間。假如有足夠多的人都以類似的方式想象一些事物,那么這些事物就可能具有一種與“客觀”世界難以區(qū)分的永久甚至壓迫性的現(xiàn)實性。在考慮如何解釋我們的行為時,美國社會心理學家W.I.托馬斯寫道:假如人們確定情境是真實的,那么,其后果也是真實的。一個相信房子著火的人會逃離這所房子。房子沒有被燒毀這個事實證明他的信念是錯誤的,然而,要搞懂為什么這個人要逃離房子,重要的是他的信念而不是“事實”。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