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作者:棉棉  頁數(shù):231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我的青春,都浪費在青春上了  看著《糖》的第一章節(jié),竟然立刻就有了眼淚。寫《糖》之前的歲月,我仿佛用盡了方法使自己從身體到精神統(tǒng)統(tǒng)崩潰。其實我真實的青春遠(yuǎn)比小說沉重和黑暗。在《糖》這本書中,那些甜蜜的片斷都是虛構(gòu)的,那些黑色的時刻都是真實的?! ∪绻f《糖》有積極意義的話,那就是這個女孩曾是那么地需要寫作,她是那么地希望得到拯救,她是那么地想尋找到生命的意義。這是讓我驕傲的地方。但那些故事,太痛苦!我的青春,都浪費在青春上了。  我曾經(jīng)是個只寫短篇小說的作家。當(dāng)時沒有人愿意為一個像我這樣的新作家出短篇小說集,所以我就把我十幾篇短篇小說合在了一起成為了《糖》。這本書的第一次出版是在八年以前。  過去我所做的所有的努力,就是在打開“那扇感知的大門”。我相信漫長而多變的無法總結(jié)的混亂。酒精對我來說就是友誼。我總是盡量抓住每一個可以快樂的瞬間并且不斷試圖突破界限。我成為了那種我一直想成為的女孩。相對主流來說,這個女孩在以一種更酷的方式享受名聲和各種特權(quán)?! 〉怯幸惶煳议_始進(jìn)入一種崩潰。我發(fā)現(xiàn)我們所有的人其實都沒什么好的主意,關(guān)于生活的,關(guān)于藝術(shù)的,關(guān)于愛情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rèn)識是非常局限的。煙和酒精及其他麻醉品都阻礙我們?nèi)カ@得智慧。而我非常強烈地想擁有智慧?! ‖F(xiàn)在我想打開“那扇真理的大門”,在清新、清醒、清靜的生活及身體中尋找真理。  我所有的特殊時刻都出現(xiàn)在雨天。那個叫賽寧的“孩子般無助、誠實而又不幸的年輕人”始終沒有出現(xiàn),我曾經(jīng)以為我拼命地寫拼命地想他就一定會出現(xiàn)。我知道很多人愛著我寫的賽寧,我曾經(jīng)因此而無法停止虛構(gòu),我曾經(jīng)因此而活在虛構(gòu)里,虛構(gòu)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我曾經(jīng)因此而相信自己是幸運的?! “四暌院蟮默F(xiàn)在,我依然生活在上海,愛情依然在別處而我依然愛著那些赤誠的才華橫溢的朋友,我有了一個無與倫比的女兒,并且成為了一個佛教徒?! 懽髟谥委熚业耐瑫r,也曾經(jīng)嚴(yán)重毀壞了我的生活,跟突如其來的名聲一起。而我終于有機會可以學(xué)習(xí)愛與知識,終于可以對光明與完美保持期待。寫作對我來說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希望我的寫作可以盡可能不虛榮?! ≡?jīng)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我們一直都在看著你,一次次讀你的《糖》到可以背出來那些充滿柔情和斗爭的段落,我們尋找著你和我們自己,我們在茂名路上找,在復(fù)興公園找,在我們沒錢的時候我們?nèi)プ罡呒壍腸lub找,我們曾只是想看看你是否是幸福的。仿佛如果看到了你的幸福,就能看到我們自己明天的幸福一樣。你明白嗎?  這段話曾讓我多次并且依然淚流滿面。就像我想起這么多年來那么多讀者給我的愛一樣,你們個個愛我愛得像一個Rock Star!  我想,如果我的字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愛與希望,那么最好全世界都忘記我?! ∥蚁M?,看我字的人可以不再為愛而那般痛苦,不再恐懼?! ∽詈螅x謝你看我的書,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在干什么,希望你有美好的一天,我獻(xiàn)給你們夏天的愛與祈禱!  棉棉

內(nèi)容概要

我是如此的一個喜劇女王!在所有心碎的游戲里留下了我的檔案。我凍死了,這就像我們的關(guān)系,這就像所有的愛情。     棉棉的擬自傳體長篇小說《糖》正是圍繞著“自由和選擇”這一既古老而又時新的話題,敘述了一個“問題女孩”紅和她在青春迷途中邂逅的幾個同樣有“問題”的少男少女的故事。

作者簡介

棉棉,“70后寫作”重要作家之一。 
代表作《糖》曾在世界范圍成為一種“文學(xué)現(xiàn)象”。
棉棉的言行及作品影響了大量70、80后出生的中國青年。
其文學(xué)作品被翻譯成十四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并被選入一些國外大學(xué)敦科書。
《聲名狼藉》舞臺劇將于2009年全國上演,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導(dǎo)演田沁鑫執(zhí)導(dǎo)。
棉棉的文字大多關(guān)于個人解放,自我毀滅及自我拯救,她自己的生活在最近也經(jīng)歷了“戒煙、戒酒、食索”的巨大改變。
現(xiàn)在24小時網(wǎng)絡(luò)電臺www.udancecn.com設(shè)有電臺節(jié)目:不在夜店跳舞。

章節(jié)摘錄

  1  下雨的時候常會想起玲子。玲子對我說過有一首詩里寫著:春天總是要下雨,那是大地和天空在做愛。對此我們都曾迷惑。那時我們常常會被一些小問題糾纏,例如病菌,例如恐高癥,例如“愛情是抽第三根煙時的想象”。玲子是我高中時的同桌,她長得像一張白紙,她的蒼白是一種狀態(tài),一種出神的狀態(tài)。  我記得很清楚,那時我是個愛吃糖的女孩,郁郁寡歡,成績不好,我喜歡收集糖果紙,用糖果紙和放針?biāo)幍暮凶幼鎏栄坨R?! 「叨谝粚W(xué)期開學(xué)不久,玲子的頭發(fā)開始變得這里短一截那里多一段的,她的臉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被指甲抓傷的痕跡。她本來是個極安靜的女孩,那時她的安靜變成了古怪。后來,玲子告訴我她確定班上有個男生在注意她,并且目光“熾熱”。我記得她當(dāng)時對我用了“熾熱”這個詞。她說他熾熱的目光沒完沒了地圍繞著她,這讓她滿腦子私心雜念。她說她是決不可以為讀書以外的事分心的。玲子認(rèn)為他看她是因為她漂亮。玲子認(rèn)為自己很漂亮,玲子認(rèn)為自己的漂亮是一種問題,她為此感到羞恥。所以玲子開始把自己搞得很難看。她以為這樣事情就可以朝好的方向發(fā)展。她認(rèn)定她丑了就不會有人再看她了,沒有人看她了,她就可以好好念書了。玲子說她是必須要好好念書的,所有人都認(rèn)為惟有考上最好的大學(xué)才能有最好的未來?! ≡谀钦粋€學(xué)期里,玲子千奇百怪地變換著她的樣子。很多同學(xué)為此費解,并且不再接近她?! ∥也⒉挥X得玲子有多漂亮,我理解她,我想她只是太緊張。學(xué)校把我們抽空了。但我不知道該怎么幫玲子。她是那種平面、靜止、刀槍不入的人?! ∮幸惶欤嶙記]來上學(xué)。那個位子從此就一直空在那里。聽說玲子有暴力傾向,被她父母用繩子綁去了精神病醫(yī)院?! ∥以低蹬苋ゾ癫≡嚎此?,我穿著紅色防雨面料運動衣在星期六的下午鉆進(jìn)醫(yī)院的鐵絲網(wǎng)。其實我是可以從大門進(jìn)去的。我在冬天給玲子帶去她最愛吃的娃娃雪糕、香草橄欖和杏話梅。我不停地吃著巧克力,她吃著娃娃雪糕和香草橄欖。病房是淺綠色的,病房的其他病人都是大人?;旧隙际俏以谡f話,不管我說什么,只要一個話題結(jié)束玲子就會笑,那是真正的銀鈴般的笑聲,我覺得她的笑太他媽的奇怪了?! ×嶙邮钦f過些什么的,玲子不斷重復(fù)“在醫(yī)院里吃藥人吃得這么胖人吃得這么胖”這句話?! ×嶙映鲈毫?,她的家長讓老師通知大家:誰也不準(zhǔn)去看望她。  ……

編輯推薦

  我是如此的一個喜劇女王!在所有心碎的游戲里留下了我的檔案。我凍死了,這就像我們的關(guān)系,這就像所有的愛情。棉棉的擬自傳體長篇小說《糖》正是圍繞著“自由和選擇”這一既古老而又時新的話題,敘述了一個“問題女孩”紅和她在青春迷途中邂逅的幾個同樣有“問題”的少男少女的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3條)

 
 

  •   不得不承認(rèn)·棉棉影響了兩代人··或者不止·她也許將繼續(xù)的影響九零后···
    我要說的是·不要只看到她作品中黑暗的東西·我想她要表達(dá)的是如何在黑暗中掙扎并試圖走出去·
  •   是跟朋友一起看完這本書的,看完之后對我們觸動很大,我們曾討論過看了《糖》,發(fā)現(xiàn)我們根本就沒有生活過。
  •   綿綿的生活是我沒有體會過的生活,可能這一生我都沒有勇氣去體驗一把他的生活。那種跳入懸崖再飛上天,浴火重生一般的蛻變是她經(jīng)歷了多少磨難才達(dá)到的境界。
    在她的文字里,我似乎了解了我不曾接觸過的人群的真實生活,也驚訝霓虹燈的背后,還有那么多中生存方式。
    祝福綿綿未來更好
  •   超喜歡這種黑色文字
  •   這本書,關(guān)注的了很久才買到手里,還沒來得及讀呢
  •   一本絕望的書,但其中也并不是一點希望也沒有
  •   光看封面就知道,這書肯定很虐- -
  •   書封面臟,有磨損
  •   書的內(nèi)容肯定是不錯的,就是送來的書封面有點臟。
  •   書籍很棒,很喜歡
  •   一天就讀完了
  •   超級熬好
  •   很深刻,那種痛深入骨髓,困擾無法擺脫,
  •   送舍友的,包裝紙質(zhì)都很好,封面也很美,她很滿意
  •   從《挑戰(zhàn)主持人》開始認(rèn)識他,后來聽老媽說他也主持《今日說法》,然后也開始看今日說法,前兩天校內(nèi)的分享視頻《非常靜距離》知道他出書了,當(dāng)然得買??!必須的!
    但是,總有但是,我覺得看他的文字不如聽他講話,這是站在一個文學(xué)愛好者的角度講的,其實也寫的也還行的,也許是因為他中文口語的太好了吧,所以把自己中文寫作比下去了。
    對于喜歡他的朋友還是值得一讀的。希望我表達(dá)的夠清楚,完畢,走。
  •   青春的疼痛 無以復(fù)加
  •   很多年前看過這本書,記憶很深刻,所以現(xiàn)在買了,很觸動。
  •   還不錯,就是書面有點臟臟的
  •   棉棉的擬自傳體長篇小說《糖》正是圍繞著“自由和選擇”這一既古老而又時新的話題,敘述了一個“問題女孩”紅和她在青春迷途中邂逅的幾個同樣有“問題”的少男少女的故事。
  •   記憶中初中僥幸看了這本當(dāng)時所謂的禁書,看的驚訝萬分,現(xiàn)在重溫一下,卻是見多不怪了。
  •   說實話,實在是沒怎么看懂
  •     很多人看不明白這本書說的是什么,記得是在03吧,看到這本書的簡介,就在網(wǎng)上購買回去看,里面的故事乍一看都是分散的故事,說的不過是一些成人話題。其實這本書的女主從性的角度和從態(tài)的方面寫了這些人和事情,如果真正經(jīng)歷過,如果真正去了解過,其實可讀性還是挺高的。
  •     70后的作家,青春期正趕上80年代剛剛解放思想,一個個跟終于還了俗的僧人一樣,撒了歡的解放思想,什么都敢寫,什么都能寫。棉棉早期的這部作品,是初戀不經(jīng)事的少女,看得唯美看得心疼看得惡心……文筆還是不錯的,價值觀的引導(dǎo)異于普遍社會道德
  •       本書講述主人公“我”與賽寧(這個名字讓人想起了俄羅斯詩人葉賽寧)長達(dá)10年的故事,書中所提及的人物多為問題青年,主人公更是吸煙、酗酒、捅刀子、自殺、吸毒、戒毒后復(fù)吸、性亂,遭人入室搶劫,給人的感覺十分頹廢。小說結(jié)尾提到,這些故事并非作者的自傳,但作者在序言中說,她真實的青春遠(yuǎn)比小說沉重和黑暗,那些甜蜜的片斷是虛構(gòu)的,那些黑色的時刻都是真實的。
        這本書的語言表達(dá)方面并不出彩,沒有太多環(huán)境描寫,情節(jié)也比較平淡,通篇對話沒有一處使用引號,甚至還有錯別字。作品要表達(dá)的思想并不清晰,頹廢之后呢?作者只在序言中說到,其積極意義就是這個女孩曾是那么地需要寫作,那么地希望得到拯救,那么地想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讀這本書完全是因為鄧曉芒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身體寫作的作家,提到了這部作品,但珠海出版社的這個版本似乎有刪節(jié),頹廢的地方保留了,刪去的好像是一些足以體現(xiàn)思想性的內(nèi)心思考,刪節(jié)也使得作品的內(nèi)容與標(biāo)題的聯(lián)系十分疏遠(yuǎn)。
      
  •     〝性感的、瘋狂的、詩意的、自私的音樂家,為這種男人發(fā)瘋的我已經(jīng)天死了。 〞
      棉棉是完全女性化的作家,對的,俺的范圍內(nèi),沒幾個女作家如此肆意地將荷爾蒙如此泛濫潑墨??v使自稱自己走過瘋狂的青澀,依舊還是個沉溺于愛的女人。
      這本小說是私人化的感官體驗,鏡頭的切換,文字的跳躍很搖滾,MV式的節(jié)奏,對于邏輯和因果的把握都MV化,耀眼的終究是棉棉的一波又一波洶涌的〞愛〞。
      背景設(shè)在八九十年代的帝都,舊都和魔都,一眾青年角色都如同60年代垮掉派小說的人物,只是更尖銳一一不是lsd而是海洛因,性的捆綁往往不是愛而是財,不是露天而是開房,不是雙宿雙飛墨西哥而是拋棄和港澳臺東南亞。。。。
      
  •     
      《賽寧》
      
      
      1個受盡恐慌的孩子
      從遙遠(yuǎn)的英格蘭小鎮(zhèn)逃回中國
      你把你的第1次獻(xiàn)給了1個老妓女
      而18歲的時候就當(dāng)上了爸爸
      
      
      那場遙遠(yuǎn)的紅色革命
      讓你自出生開始,便蒙上了陰影
      在那個荒唐的年代,藝術(shù)淪為了罪犯
      你的母親執(zhí)著地?zé)釔壑莻€俄國詩人:葉賽寧
      她給了你這個美好的名字:賽寧
      
      
      你的父親是個柔和的瘋子
      他用竹竿為你做了第1把小提琴,
      他希望你成為1個像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家
      而你無法抗拒地將手中的小提琴換成了吉他
      
      
      你說你向往那種有舞臺的酒吧,
      在那里你可以盡情地演奏,哪怕被哄下臺也1樣快活
      自童年起你就受盡了恫嚇,你唯1能做的就是拼命上癮
      你預(yù)感到英年早逝留下漂亮的尸體將是你的1種命運
      
      
      你回到了中國你說你一生都在等1個女孩:
      1個來自破碎家庭,拼命吃巧克力,迷戀雨天的女孩。
      我說天哪,來自破碎家庭,拼命吃巧克力,迷戀雨天的女孩,那就是我啊!
  •     我在綿綿的《糖》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只是她比我走得更遠(yuǎn),也比我付出了更多成長的代價。我在想如果我早一點看這本書,會怎樣?可是沒有如果,因為過去的一切讓我變成了現(xiàn)在的我。
      
      總覺得她也是個缺愛的孩子。她想找到屬于她的愛、安全感或者是歸屬感,從而擺脫孤獨和自卑。可是初來乍到,她奉獻(xiàn)了全部的自己卻又被愛傷了又傷?!叭f我的問題是愛賽寧愛得忘記了自己,他說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是不可愛的,他說愛是需要去學(xué)習(xí)的?!睈凼切枰獙W(xué)習(xí)的,可卻是靠眼淚換來的。懵懂的時候沒有人教我們?nèi)绾稳?,如何愛了不會受傷??墒呛髞矶玫臅r候才明白只要愛了總會有受傷的機會。
      
      張小嫻說“愛情使人忘記了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了愛情?!蔽覀兛赡芤呀?jīng)忘記了那個人的生日、模樣、習(xí)慣、氣味,可是他留給我們血的教訓(xùn)是我們怎么都不會忘記的,反倒還要感謝他們教會我們?nèi)绾稳ズ煤脨巯乱粋€。經(jīng)歷賽寧,我相信綿綿懂了太多,只是她付出的代價是我不能給的也不愿給的??粗墓适?,我發(fā)現(xiàn)做乖小孩原來還是一件幸福的事。
      
      綿綿酗酒、抽煙、吸毒,算是當(dāng)了回“壞孩子”吧。曾幾何時我也想當(dāng)壞孩子。我抱怨沒有在年輕的時候,那個人人都會原諒我的時候多做一點壞事。我希望在小學(xué)的時候砸壞別人的玻璃窗,跟男生打架。我希望在初中的時候抽煙,跟老師吵架。
      
      我懷念高中里第一次抽煙的感覺,想念和室友一起蹲在陽臺上吹著冷風(fēng),食指和中指之間夾著那根和我性情和年紀(jì)不相符的薄荷女煙,剛洗好的頭發(fā)里飄著煙味,發(fā)燙的臉頰和暈乎乎的感覺,即使那個時候我都不知道這算不算會抽煙。
      
      我曾將這些視為自由,又或是“偷情”那樣的刺激 。綿綿問“我們到底是為了自由而失控的,還是我們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種失控?”自由是失控的苗頭,而太多的自由將令人失控??墒抢碇菍⑽易兂煞?,而我又覺得因為沒做到而太沒種。有幾個夜晚,我覺得我想煙想瘋,像吸毒那樣,其實我只是想念 自由的味道。
      
      綿綿“會在刷牙時突然想立刻死去”,而我總在散步的時候突然想立刻死去。 我也“精心策劃著如何死去,可最后總是對自己說“想死”只是一種欲求,就像感冒一樣簡單,它會來也會走?!?br />   
      前幾天散步的時候,我想在如果我要死的話,我就希望我再也不要醒來。我不會嘗試安眠藥,以防被活埋;不會嘗試割腕,以防被救活。要跳樓的話只跳金茂大廈。如果我拿手槍射心臟的話,即使心臟停止了跳動,我的腦子剩下一點點時間,我會感到痛嘛?因為畢竟腦子給我感知,告訴我痛還是不痛。那我是不是要射太陽穴呢?
      
      死亡好像是條自由之路,好像這樣我就可以從鳥籠中飛走,可是我還是沒種。那句“若為自由故,兩者接可拋”的詩句明顯不適用于我。當(dāng)我失去自由的時候,你覺得我得到了什么?
      
      我糊糊涂涂地過著一天,兩天。我嘗試認(rèn)識自己,卻發(fā)現(xiàn)這是如此殘酷卻無法改變的事情。我糊里糊涂地已經(jīng)走過了十字路口卻仍不知道該進(jìn)該退。我孤獨著,迷糊著,有時想念那些莫名其妙迷路了的友誼卻發(fā)現(xiàn),那又怎樣?
      
      寫到這里,我又糊涂了,我到底在寫什么我也忘記了。我的記憶力不好,很多事情都忘記了,記著的那些“回憶”也不知道是真實發(fā)生過的,還是我幻想它們發(fā)生過的。
      
      “我開始后悔和害怕。也許我們所擁有的只是單純和糊涂,失去了那就失去了一切,這些年我們都干什么了?”
      
  •     這是一本粉紅色的書,當(dāng)我在書店里把她找尋。抽出縱排中熠熠發(fā)亮的她翻讀幾頁后決意把她帶回家,小心翼翼的捧讀于手心,在一個陰雨連綿的晚上。在回程的路上,車上,飯桌上,廁所里,枕邊,一晝夜的讀她,讀到一半她開始唱歌,于是我閉上眼睛,聆聽到以下內(nèi)容。
      
      關(guān)于青春,如這顆糖的同桌般“古怪”。剪壞頭發(fā),劃傷自己的臉只是為了讓同班級里的男生看她的眼神不再熾熱。一切不確定的因素構(gòu)成了青春期特有的質(zhì)地,有點迷茫有點焦躁有點期待又有點不安。而糖又是如何穿著紅色雨披穿過精神病醫(yī)院的鐵絲網(wǎng),出現(xiàn)在她同桌玲的面前,為其帶來最愛的娃娃雪糕,香草橄欖和杏話梅。接著在玲出院的一段時間內(nèi),于某個雨天的夜晚割腕自殺。據(jù)說是因為一個男生在某個雨天乘他父母不在家拿一束鮮花去看她。這樣的駭人聽聞致使糖掉入了泥潭里,退學(xué)后開始了小歌星走穴生涯。直到許多年后的一天,當(dāng)糖與一個名叫奇異果的男人做愛(我喜歡綿綿給筆下人物取的水果名字),她們做愛的方式是對著鏡子依靠彼此手淫來達(dá)到高潮。我猜想這個男人的癥狀正是因為玲的自殺對他造成了陰影,他便是那位在一個雨天的下午送玲花的人。
      
      關(guān)于愛情,賽寧的出現(xiàn)像一個天使扇動著翅膀。搭建出舞臺燈光模糊而詩意的相遇相愛。仿佛命中注定,一切都有跡可循。賽寧是個吉他手搞搖滾玩音樂在酒吧演出。他也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主要經(jīng)濟(jì)來源是他媽不定期經(jīng)常性的從日本匯過來的錢。這里的糖對于愛的理解十分女孩子。比如她說,我要知道你的秘密,讓你的秘密變成我的秘密,我要知道你的全部,我要看著你和別的女人做愛,我要知道你所有的樣子,我要成為那種什么都知道的女人。而賽寧似乎對她毫不領(lǐng)。隨時脫她衣服,他讓她用身體感受節(jié)奏,教她隨著音樂用嘴令他快樂。他器官的氣味是他們共同的秘密,糖沒有選擇,糖必須學(xué)習(xí),糖得想辦法讓他需要她。他說愛有很多種,如果你只想要一種,你永遠(yuǎn)都會失望。也許這樣的賽寧很混蛋,可糖就是這樣無可救藥的愛著他。即使他背著她與別的女人勾搭上床,當(dāng)他說,我特別想你,這是你的力量時一切便繳械投降。至少賽寧是誠實的,對愛的理解赤裸而無辜。而糖總是輕易的原諒他,鬧的最兇的是有預(yù)謀的自殺?!翱勺詺?yīng)該是沒有觀眾的。你不是在自殺,你也不是在證明你有多愛我,你就是想成為那種最傻的精神病婊子,你沒意思?!边@是賽寧在醫(yī)院里病房里對醒來的糖說的第一句話。
      
      關(guān)于毒品,賽寧從北京回來后變成了癮君子。他說海洛因是最爽的,是他忘記這個世界的樣子,給他安靜,讓他獨處,令他安詳。而接下來的一系列癥狀,讓糖覺得陌生和慌亂,并決定得把自己的愛人搞回來。不知道聽誰說過戒毒所其實是一個可以更安全吸毒的地方,宣告失敗后糖決定跟著她的愛人賽寧一起飛?!?994年的春節(jié),我突然預(yù)感我的賽寧再也回不來了。我變得固執(zhí)起來。我?guī)缀鹾敛华q豫的選擇了海洛因,我通過他和賽寧約會,我對自己說你去死吧你完完了?!边@是糖吸食毒品的時間和理由。我并不能理解她描述的那個世界:“沒完沒了的進(jìn)入令人眩暈的虛無,我從里到外空空蕩蕩的,時間開始變得飛快起來,生和死同事成為高懸在我頭頂?shù)膬勺鶎m殿,我所能做的只是在這其中尷尬地徘徊。”“我見不得光,不能聽見聲音,不想跟任何人說話,多疑,懶惰,閉經(jīng),顛三倒四,厭食。海洛因使我獲得了一種力量。盲目,始終帶領(lǐng)著我們的血液。失控,就是一場接一場的火災(zāi)。最終,我已經(jīng)完全法克特阿婆了?!?br />   
      關(guān)于友情,小說最后提到的蘋果十分具有震撼力。他是第一個帶糖去咖啡館的人,那時上海的咖啡五塊錢一杯,那個路邊的咖啡館叫小錦江。上海就像他的情人。他帶她走過那么多那么多條街道,他說上海的四季是那么分明。他說喜歡浴缸于是就讓自己死在浴缸里。他的身體里都是水,他的表情如此平靜。糖突然覺得自己并不了解他??諝饫锟傆徐`魂的味道。我們至少現(xiàn)在無法了解死亡,也不明白自己。哪怕是多年的朋友或戀人,無論曾經(jīng)多么靠近,也不會了解彼此的真相。蘋果說過生命是一座承上啟下的橋,所有的一切會隨著時間顯得越來越清晰珍貴與明了。蘋果說過,只要存在混亂,就一定可以期待真理和完美,我們沒有抵達(dá),只因為我們的身體。沒關(guān)系,有些人永遠(yuǎn)都不會分開,所以讓我們一起爛掉。
      
      爛在一個叫玲的青春里。爛在一個名叫賽寧的清澈眼眸里。爛在毒品和酒精里。爛在越做越哀傷的情欲里。爛在法克特阿婆了的年月里。
      這是一本可以唱出來的書,赤裸蒼白而有力的文字直抵人心。而那些甜蜜的片段都是虛構(gòu)的,那些黑暗的時刻比想象中跟黑暗。
      
      我睡在粉碎里
      死去就是你的美麗
      這扇靈魂的窗戶
      變化的如此認(rèn)真
      再也回不來了
      再也回不來了
      這是誰說的
      
  •     棉棉的確是個另類的作家,她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寫作手法。喜歡賽寧。喜歡《糖》。想要重讀,卻發(fā)現(xiàn)不知什么時候已經(jīng)遺失了。
  •     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人會覺得特別無助.而這種時候,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安慰的問候都格外的珍貴.其實誰也不是誰的誰,任何人都沒有必要去體貼你的感覺。無所謂在乎不在乎你的心情或是處境。生活在日益惡劣的競爭環(huán)境之下,每個人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當(dāng)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會誠心的,盡力的去幫助別人。但如果幫不了,也不能過多的責(zé)怪自己。當(dāng)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雖然會感覺很無助,但沒有人伸出手的時候,那種心情叫傷心。
      
       誰也不是誰的誰,大家都是在辛苦的努力生存。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喝著同樣的水,享受著同一個炙熱的太陽,奔跑在同一個地平線上。
      
       不要把自己太當(dāng)回事,你什么都不是。用放大鏡才能看到地球上你住的一個小城市,連小區(qū)的街道都看不到。
      
       誰也不是誰的誰.
      
       反復(fù)強調(diào),刻意的這樣認(rèn)為。生活本是如此,為什么總在發(fā)生之后,才愿意承認(rèn)。
      
      
      由于棉棉的原因,看了一點點 正見:佛陀的證悟。但未能領(lǐng)悟。
       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涅超越概念(涅寂靜)
  •      日復(fù)一日,糾結(jié)于開著小差、拉長戰(zhàn)線的復(fù)習(xí)戰(zhàn)役中,幾近崩潰。
      
       神奇的是,跟考試本身無關(guān)。
      
       高溫,還有對長遠(yuǎn)未知的恐慌。
      
       這兩者一起,構(gòu)成了我最近睡眠質(zhì)量很很很欠佳的主要原因。
      
       要不就是熱得看不下書,好不容易不那么熱了,又開始想讓人心慌的事情,越想越慌。
      
       連自己都開始害怕不看著課本的時候。
      
       索性看閑書吧。
      
       好吧,然后開始看《糖》。
      
       曾子墨說,決定放棄投行的工作,是因為棉棉的《糖》。
      
       這是當(dāng)初對這本書萌生極大興趣的緣由。
      
      
       “天吶,原來生活可以這般天翻地覆,沒有最壞只有更壞?!?br />   
       這是我看書時的第一反應(yīng)。
      
      
      
       一個關(guān)于疼痛成長的故事,
      
       關(guān)于一群活在陰暗、腐爛、混亂、脆弱中的人,
      
       與酒精、毒品、妓女、搖滾、還有熾熱的愛相伴。
      
       他們的逃避,他們的撕心裂肺,他們的驚天動地的生活。
      
       他們舔著傷口,他們用糖來麻痹疼痛,然后繼續(xù)制造疼痛。
      
       他們仿佛來自另一個遙遠(yuǎn)的星球,向我們述說著素未謀面的人生模樣。
      
      
      
       讀畢,我突然間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
      
       ——《猜火車》。
      
       相同的是黑色調(diào)調(diào),不同的是糖沒有幽默,只有黑色。
      
       我能看到猜火車?yán)飿O富戲劇意味的,平淡、歸于正常的結(jié)局,
      
       但卻看不到糖的結(jié)局。
      
       或許這就是想象跟現(xiàn)實的差別。
      
      
      
       遇到自己愛的人,會慌;
      
       沒辦法確信對方的愛,會慌;
      
       遇到各種那種第一次,會慌;
      
       看不到確定的未來和前途,會慌;
      
       怕現(xiàn)實的殘酷、怕自己的無能為力,會慌;
      
       甚至,怕時間的力量,帶走一切。
      
       每天都在恐慌中度過,
      
       誰不想用{糖}來麻痹自我?
      
       用酒精、可卡因、毒品、性。
      
       可是那種代價畢竟不是我們負(fù)擔(dān)的起的。
      
      
      
       安安靜靜當(dāng)個乖孩子,過平淡的生活,
      
       跟那幫人比起來,是幸福的,
      
       甚至可以說是奢侈的。
      
      
      
       但是無論選擇怎樣一種的年少輕狂,
      
       都得承受最后顛沛流離的可能,
      
       不是誰都能在搖滾和文字中,
      
       以一種超乎意識流的方式存活。
      
       糖也不是上帝撒下來的,
      
       是需要自己掙的。
      
      
      
       逃避過后,要面對的是更深層的絕望;
      
       麻痹過后,要忍受的疼,越發(fā)酸楚。
      
       我寧愿戒掉糖,
      
       戒掉逃避,
      
       卻暫時,
      
       戒不掉恐慌。
      
      
      
       先愛吧 之后感傷
      
       是要一點膽量
      
       還是真的要對生活感到煩
      
  •     吃完那塊糖
      我們就是幸福的另一個了
      
      很多時候,我們
      互相交換著糖紙
      那些糖的滋味
      總是藏在石頭下
      或是和著彈弓射向
      電線上某根鳥的羽毛
      
      那年很快地過去了
      我天天看醫(yī)生
      小心清理著蛀牙
  •      她說 把青春都浪費在了青春上了
      
       那么用力的青春,那么不顧一切的青春,那么不可復(fù)制的青春
      
       卻又 那么自省的青春
      
       你是有怎么樣的勇氣一路走來,罪惡又清醒的,怎樣的回首,這般直白且細(xì)膩。
      
       記得知道這本書是因為曾子墨說,在飛機上看完后,毅然的辭去了鳳凰臺的工作,是被你鼓舞了,感動了,還是有了勇氣直視自己的生活。
      
       現(xiàn)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現(xiàn)在的你幸福嗎。
       那段青春,還想回首嗎?、
      
      
  •     棉棉的文筆不錯。她的書不適合我看,找不到很多共鳴:太暴力,看不下去,所以也沒看完。除此以外,她的想象力很豐富,很有詩人的氣質(zhì)。愛讀詩,愛看夢游癥的朋友適合看這本書。追求情節(jié)的讀者不推薦看。
  •     我的青春,都浪費在青春上了!
      
      I Wasted My Youth on Being Young!
      
      給親愛的波蘭
      
      To My Dear Poland,
      
      夏天的上海,我剛剛從藏區(qū)回來。此時聽著FM3的音樂,看著《糖》的第一章節(jié),竟然立刻就感動得有了眼淚。寫《糖》之前的歲月,我曾用盡所有的方法讓自己從身體到精神統(tǒng)統(tǒng)崩潰。其實我真實的青春遠(yuǎn)比小說要沉重和黑暗很多,我是有九條命的人。
      
      It's summer in Shanghai, and I've just returned from Tibet. I was listening to FM3 and reading the first chapter of Candy, and suddenly felt so moved that tears came to my eyes. In the years before I wrote Candy, I did my best to drive myself to collapse,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My youth was actually far bleaker and darker than what is written in the book; I've got nine lives.
      
      在《糖》這本書中,那些甜蜜的片斷都是虛構(gòu)的,那些黑色的時刻都是真實的。
      
      The sweet passages of Candy are all fabricated; its dark moments are all real.
      
      如果說《糖》有積極意義的話,那就是這個女孩是那么得需要寫作,她是那么得希望得到拯救,她是那么得想尋找到生命的意義。這是讓我驕傲的地方。但是那些故事,太痛苦!我的青春,都浪費在青春上了。
      
      If there's anything positive in Candy, it's this girl's need to write, her hope for salvation, her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 I'm proud of this. But the stories are so harrowing! I wasted all my youth on being young.
      
      我曾經(jīng)是個只寫短篇小說的作家。當(dāng)時沒有人愿意為一個像我這樣的新作家出短篇小說集,所以我就把我十幾個短篇小說合在了一起成為了《糖》。
      
      I was once a writer who only wrote short stories. Back then, no one wanted to publish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from a new writer like me, so I put ten or so short stories together and called them Candy.
      
      這本書的第一次出版是在七年以前?,F(xiàn)在,我那些愛過的男人們,都剪去了長發(fā),但目光依然羞澀。他們依然無法告訴我從天堂到地獄的感覺。
      
       This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seven years ago. The men I once loved have all cut their hair short now, but their eyes are still shy. They're still powerless to tell me how it feels to go from heaven to hell.
      
      非常感謝大蘋果經(jīng)紀(jì)公司和我的波蘭出版社,我非常感動《糖》可以在我所熱愛的波蘭出版。雖然隔了那么多年,我的生活改變了很多很多,但它在波蘭的出版依然可以成為一種方法,來感覺我們的愛像天空中的神。
      
      I'm extremely grateful to the Big Apple agency and to my Polish publishers, and very moved that Candy will be published in my much-loved Poland. Though many years have passed and my life has changed so much, the book's publication in Poland still allows us to feel that our love is like a spirit in the sky.
      
      我所有的特殊時刻都是雨天。那個叫賽寧的“孩子般無助、誠實而又不幸的年輕人”依然沒有出現(xiàn),我曾經(jīng)以為我拼命地寫拼命地想他就一定會出現(xiàn)。我知道很多人愛我并不是愛我,而是愛著我寫的男人們,我因此而曾經(jīng)無法停止虛構(gòu),我因此而曾經(jīng)活在虛構(gòu)里,虛構(gòu)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我曾經(jīng)因此而相信自己是幸運的。
      
       All my special moments have happened on rainy days. The young Sai Ning, "helpless as a child, honest and unfortunate", has yet to come to me, though I once believed that if I wrote and thought as hard as I could, he'd be sure to appear. Many people who love me don't actually love me, they love the men I've written about. This once drove me to writing endless fiction, to live within fiction. Fiction can turn degradation into something fabulous – this once made me believe I was lucky.
      
      他曾經(jīng)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我們擁抱。從他的第一次出現(xiàn)到他的每一次出現(xiàn),都讓我想和他擁抱。我們隨時都會擁抱。仿佛全世界的人都躲了起來,所有的娛樂都不新鮮,我們兩個坐在黑暗里沒有聲音。仿佛他可以看見我的所有,仿佛我可以看到他美麗而致命的飛翔。好像只要我們抱在一起,就算失去了全世界,我們起碼還彼此擁有對方。
      
      He used to live within my heart. We were clasped together. The first time he appeared and every time after that, I have wanted to embrace him. We embrace often. It's as if all the world's people had vanished, all entertainment had gone stale, and we were sitting alone and silent in the darkness. As if he could see me in my entirety, and I could see him hovering there, beautiful and fatal. If only we could stay clasped together, we would still have each other, even if the whole world were lost.
      
      我一直以為自己可以是完美的,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所有的不完美的地方。我所有的痛苦就是要跟自己的不完美較勁,一旦開始,我將無法停止。我一直都知道自己命中注定無法得到愛情,但我卻一直相信愛情。命運賜與了我虛構(gòu)的權(quán)利和才華,而寫作給我?guī)砹藧?,并毀壞了我的生活:因為我不是完美的?br />   
      I always thought that I could be perfect, and I've always been aware of each and every one of my imperfections. All my pain comes from struggling with my imperfection – once I start, I can't stop. I've always known that I was fated to never find love, but I've always believed in love. Fate also gave me the right and the talent to write fiction, and writing has brought me love, as well as ruining my life: because I am not perfect.
      
      七年以后的現(xiàn)在,我依然生活在上海,我依然單身,但我有了一個無與倫比的女兒,并且非常幸運地成為一名佛教徒。我因此終于有機會可以學(xué)習(xí)愛與智慧,并且可以對光明與完美保持期待。而青春的舞步,如夢幻,如露水,如電!
      
      Now, seven years later, I'm still living in Shanghai, still single, but I have an incomparable daughter, and the extraordinary good fortune to have become a buddhist. This has finally given me the chance to learn about love and wisdom, and to preserve my hopes for illumination and perfection. The dance-steps of youth are like dreams, like dew, like electricity!
      
      最后,我親愛的波蘭讀者,謝謝你看我的書,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在干什么,希望你有美好的一天!
      
      Lastly, my dear Polish readers, thank you for reading my book. Wherever you are, whatever you're doing, I hope you have a beautiful day!
      
      我獻(xiàn)給你們夏天的愛與祈禱!
      
      I send you summer love and prayers!
      
      棉棉 1,8,2007,上海
      
  •     我曾經(jīng)把《糖》當(dāng)做我的寫作范本,那時我初二,愛極了了棉棉顛三倒四的敘事手法和干燥的語言。我一直沒有搞清楚這部小說中女主角的名字,我曾經(jīng)拆分出某個毫不相干的段落來推測出她的名字叫吳紅巾,后來證明那是左小祖咒。實際上這部小說是棉棉所有短篇中篇的一個大集合,結(jié)構(gòu)混亂,ABCDEFG之間的聯(lián)系很牽強。
       至于性,這是一個很嚴(yán)肅的問題。棉棉從來沒有自稱過“美女作家”或者“身體寫作”,性也從來不是她小說中的主題,這些帽子是一些文學(xué)專家或者評論家給她扣上的。性只是天性,做愛,吃飯,睡覺。但是我必須承認(rèn),這本書可以成為正在發(fā)育的男孩子的性喚起讀物。
       “我”和賽寧十年的糾纏是一代人在缺失中尋找彌補,并且成長的寫照。十四歲的我把她書中的行為方式當(dāng)做一種非??岬臇|西,并且執(zhí)著的熱愛著。我開始搜索Radiohead,蘇珊娜維格,the doors等一系列和我的課本毫不搭界的東西。
       受棉棉的影響我曾經(jīng)在初三創(chuàng)作過一篇拙劣的模仿之作。這個作品中我描寫了一個同性戀的夜店女DJ的雙面生活,在小說中我毫無技巧的穿插著大段大段的自說自話,以為我可以人為制造混沌中的秩序。至今我還保存著那個寫在軟面抄上的文本,當(dāng)做一個笑話來看。
      
      
  •     
      
      - “酒的作用是上下的,化學(xué)的作用是左右的,音樂是上下左右的,男人是上下左右從里到外的,而我迷失在此。”
      
      
      棉棉寫的是自己么?還是女主角?或者,她就是女主角。
      
      書的內(nèi)容并不像她的名字——糖,那么甜。
      
      是糖精的味道,甜的,然后苦。忍不住又嘗了一口,再一口。
      
      
      
      -“我們是煙火,煙花只會散,不會謝?!?br />   
      
      像個白癡一樣,里面的所有人。
      
      抽煙,酗酒,做愛,吸海洛因,進(jìn)戒毒所,出來再吸,嗑藥
      
      我不敢想象,甚至我覺得這里的男人沒一個像男人包括賽寧,除了 蘋果??上В莻€同性戀。
      
      可笑吧。
      
      
      
      
      
  •     這本書是我五年級的時候看的 那時候還不到十歲
      我媽當(dāng)年在讀碩士的課程 然后這本書是必修 說來可笑 批判文學(xué)的必修 也就是 讀完之后寫批判書評
      這本書真是好多批判點啊 在當(dāng)年
      擱現(xiàn)在應(yīng)該連出版都成問題 可是那個年代 這就是重磅炸彈 挑戰(zhàn)人的極限
      我媽讀這書的時候 遮遮掩掩 非常不想讓我看到 可是她越是遮掩 我越是想看 后來偷偷看這本書被她發(fā)現(xiàn) 把我臭熊一頓 說我現(xiàn)在還不具備批判這書的定力 容易被帶壞
      其實我媽多慮了 我看完了這書 還看了好幾遍 但是幾乎沒看懂 我現(xiàn)在還記得那些片段 讓曾經(jīng)純潔的我困惑不已的片段 比如為什么要把下體撞向桌角以圖快慰 粗暴的進(jìn)入了我的身體 五年級的純潔小姑娘 看不明白
      但是這書給了我一個很大很大的作用 它告訴了我 一個女人最墮落 能是什么鬼樣子 以至于我后來一直心理健康 在考試沒考好的時候 在跟老師頂嘴的時候 在早戀的時候 在翹課的時候 在各種違法亂紀(jì)的時候 我都會想起這個女人 恩 我理她還遠(yuǎn)
      但是這個寒假 我突然覺得我跟她的距離其實沒那么遠(yuǎn)
      棉棉代表了徹底的獸欲 怎么high怎么來 不管明天是什么日子 我想要的我就一定要得到 不管那種快感有多邪惡 她不管
      我做不到那么徹底 但是我不能否認(rèn) 我心里也有個棉棉
  •     賽寧唱著自己改編的金斯伯格媽媽的遺言的歌曲的時候
      是他全書最動人的時刻
      “艾倫,不要吸毒 不要吸毒 我?guī)е€匙
       艾倫 不要吸毒 鑰匙在窗柵里 在窗前的陽光下
      結(jié)婚吧艾倫不要吸毒 我?guī)е€匙
      結(jié)婚吧 艾倫 不要吸毒不要吸毒
      結(jié)婚吧結(jié)婚吧 不要吸毒不要吸毒”
      
      這一時刻如此動人,以至于我看完很久不能忘懷。印象中穿著破牛仔褲的賽寧 拿著他紫紅色的箱琴 坐在臺上 帶著“海洛因的氣息”,撲面而來。我?guī)缀跏窃陂喿x的開始就愛上了他。如你所知 我對男人的品味總是偏執(zhí) 瘋狂 又歇斯底里的。我老是愛上那些瘋狂 自我 沉醉在自己世界里的小伙子們。有什么辦法好想?我老是走入同一條河流并一再跌倒。
      糖在大多數(shù)方面滿足了我偏執(zhí)抑郁的想象,棉棉驚人的創(chuàng)造出了我心底最隱秘并且不為人知的情人。
      
      他這樣自私。但這樣迷人。他的身體在書中的每一頁都閃耀著銀色的光線。即使我到了面目可怖的五十歲 我也依然是那個迷戀賽寧的女人,不過更老了一點而已。也許我會裹緊我的廉價黑色大衣,從他身邊匆匆走過。但那將是我最幸福的時刻直到永遠(yuǎn)。
      
      糖是一部乏善可陳的作品。但它充滿了美麗的幻象和好看的賽寧。
      當(dāng)然 也許木馬,就是賽寧。
      
  •     很多年以前就看過這本書...
      
      今年又重新看了一遍,基本上對所有的情節(jié)都沒有任何印象了,偏偏記得"有些人永遠(yuǎn)不會分開..."這句話.
      
      
      
  •     有許多讀者都給棉棉寫信,告訴她自己有多么喜歡《糖》中的賽寧,一個“孩子般無助、誠實而又不幸的年輕人”,無論是棉棉自己還是書中的“我”都深深為賽寧身上天真而毫不做作的特質(zhì)所著迷。
      賽寧可以說是全書中最為正面的一個角色,即使他吸毒,卻也仿佛不曾為毒品俘虜。他一直深愛著“我”,盡管有過出軌的錯誤,而他事后近乎卑微的姿態(tài)讓人看到他對愛情的認(rèn)真與堅持。有些東西建立了以后可以輕易破壞,諸如大貓與“我們”的友情;有些東西必須得破壞了以后再建立,諸如蘋果最終走向變異的性向;有些東西很易打碎,諸如小貓與蘋果的情感維系;而有些東西是你存心去破壞也無法碎裂的,這就是賽寧的品性。
      而最終的賽寧變成了努力向上的好好青年,在蛻變的過程中,他有過逃離與躲避,卻不曾放棄?!短恰分挟?dāng)“我”墮入毒癮無力自拔的段落里,賽寧是缺席的。也許正是這樣的理由讓賽寧成為了不朽。
      他的天真,他的誠實,他的軟弱他的善良,都不曾真正面臨人性的抉擇。
      于是他仍舊繼續(xù)保持著最初的自己,似乎永遠(yuǎn)不會腐壞,不會墮落。
      可惜棉棉卻說,我知道許多人愛著我寫的賽寧,因為如此,我曾因此而無法停止虛構(gòu),我也曾經(jīng)因此而活在虛構(gòu)里,虛構(gòu)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我曾經(jīng)因此而相信自己是幸運的。
      我們看到了一個夢境的碎裂,現(xiàn)實中的丑惡不曾玷污賽寧,僅僅只是因為賽寧不曾存在。
      他本是一個虛像而已。
      女性總是熱愛幻想,幻想金玉良緣,期待幸福未來。浪漫的天性在她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而也是因為如此,女性文學(xué)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男性形象:他仿佛完美無缺、無可指摘,他可以拯救在深淵中掙扎的女主人公,行文最終,無論經(jīng)歷多少悲苦他仍舊能保有最初的純粹。
      這就是女人嗎?
      賽寧是一個純真如孩童的男人,他是棉棉心中甜美的幻象。他的存在帶給女性讀者安慰,促使她們相信這個世上真的有完美無缺的戀人。
      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一個缺失另一半的圓,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賽寧”。
      
      
      
  •     第一次聽說棉棉,是在王朔隨筆里一篇《糖》的讀后感,讀后知道棉棉是一上海女作家,寫了一本《糖》,暢銷十幾國,引人熱議,聲名鵲起。這篇讀后感里面有段是這樣:年輕人的墮落生活大致相似,無非就是吃喝嫖賭抽,加上時不時認(rèn)真一下的感情,活的再狠也狠不過動物,重要的是態(tài)度,怨天尤人就沒勁了,懺悔則更加可怕,我比較認(rèn)同棉棉的態(tài)度:發(fā)生過的,就好好享受,包括疼痛。
      
      發(fā)生過的,就好好享受,包括疼痛。這話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安慰了我??鋸堻c說,它簡直賦予了我看待生活的一種全新的角度。
      
      前些天把《糖》找來看,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以后,基本認(rèn)同大多數(shù)人對棉棉的稱呼,他們叫她“身體作家”,既用身體寫作,拿身體當(dāng)故事,拿身體推動故事,拿身體演繹故事。我認(rèn)為這不算一貶低,很多作家死去活來忙活半天,也沒對文學(xué)有什么貢獻(xiàn),最后還得老老實實回家過日子,棉棉不但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文風(fēng),并且廣受好評,說明可能當(dāng)下思想性的東西太多了,都在玩思想,有點飽和,在如此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大家可能更關(guān)心自己的身體。
      
      我相信棉棉是真誠的,她在這篇小說里是把自己完全豁出去的,用殘酷的不加修飾的言語為大家展示了一把自由落體式的墮落,然后指著自己的尸體告訴大家:看,這樣是不對的。
      
      比如她說:什么叫飛?就是飛到最飛的時候繼續(xù)飛(飛指吸海洛因),但這通通不能令我獲得自由。這就用經(jīng)驗告訴大家,極致的墮落與放縱并不能給人帶來所渴望的自由,這種信息對于我這種對自由時常抱有天真幻想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但說到底,《糖》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已經(jīng)看不下去了,后一半是強迫自己跳著看完的,因為我仿佛在看一場沒有緣由又沒完沒了的屠殺,我們都知道生活有多殘酷,不用這么打包成捆的向我們展示吧?!短恰防锩娴臏厍槠翁倭耍抑挥心梦易盥淦堑膸讉€瞬間的感受才能在里面的幾個點上找到共鳴,對于我這種長在春風(fēng)里膽又小從小沒干過什么壞事的人來說《糖》里面的故事太陌生,也不連貫,對于棉棉來說瞬間代表一切,生活不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而是一個個獨立的無比重要的點。
      
      后來聽她主持的一個電臺音樂節(jié)目《青少年無碼與灰姑娘》,節(jié)目內(nèi)容大多關(guān)于青春與想象,放的也都是她自己挑選的搖滾和電子音樂,棉棉的聲音低沉但活潑,笑聲也很爽朗。對她的印象又有改觀,我心想這不是一80后吧,然后上網(wǎng)查,一驚,70年生人,一算今年要40了。所以發(fā)現(xiàn)是不是有這么一個邏輯,如果一個人的青春過的越激烈,那么青春在他身上產(chǎn)生的慣性也會越大,延長的時間也越久。就好像我發(fā)現(xiàn)很多按部就班娶妻生子過日子的人蒼老的都很快一樣。不論如何,棉棉感動過許多人,如今也在不斷感動,可能也令許多邊緣少男少女懸崖勒馬,獲得慰藉,睜開眼看看生命的可貴,那么棉棉便是成功的。
      
      最后祝棉棉身體好。
      
      
  •     《糖》寫一個叛逆的女孩因受好友死亡的打擊輟學(xué)。在一個舞廳認(rèn)識里認(rèn)識了她的最愛的男子--一個叫賽寧的華僑男孩子。于是她愛他所愛,她愛搖滾。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呼吸一起沉淪,不斷地分離又一起。她接觸毒品,性,同性戀,與各種不同但心里同樣空洞的人一起。這是生活的全部.他們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一邊痛苦迷惘,不問明天,一邊又無法拒絕來自身體感官的誘惑,聲色犬馬,縱情歡娛,把青春當(dāng)成蠟燭,一段一段地瘋狂燃燒。
  •     不太能理解
      海洛因,酒精,同性戀,精神病醫(yī)院,死亡
      愛情,就算還有些愛情,都被這些耗盡完了
      
      不得不說,小說很真實
      真實得就像親眼看見和感受一樣
      
      這種成長的經(jīng)歷實在很恐怖,太黑暗了
  •     這不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小說,也不是最差的一本。但它對我如此重要,它伴我渡過了我的整個青春期,所有的憂郁,焦躁,失落,不安,痛苦,一切你可以用來形容那個青春期的詞。當(dāng)所有的人都在叫囂著“這殘酷的青春!”的時候,我無處發(fā)泄的情緒,隨著那些文字,變得安寧。我和他們一樣,聽著搖滾樂,看著《在路上》,念著《祈禱》。不同的是,我仍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學(xué)生,感謝上帝,我沒有濫交,沒有染上毒癮。
      除此之外,你和別人沒有什么不同,不要以為你的生活特別不幸,不要以為你的愛情獨一無二,不要以為她會是你此生唯一的愛……
      青春期的“我”輟學(xué)了,怎么也想不明白作為知識分子的父親會同意我這么做,從此“我”的生活就迅速滑入了一條無法控制的軌道里。在青春期里發(fā)了瘋的同學(xué),在自己的生活里顯得“莫名其妙”的“白面”,直到那個無限性感的情人賽寧出現(xiàn)和再次出現(xiàn)。里面的人物繁多復(fù)雜,小販,保安,妓女,同性戀……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無疑給作品帶來了陰暗的色調(diào),恰如灰色的青春期。這些人物,有的也許我一輩子也接觸不到,也許我還輕信她所描述的那樣的“世界”,但是,無可否認(rèn),我們在看著那些比自己悲慘萬分的人的人生時,我們可恥的得到了心理安慰。
      當(dāng)文學(xué)評論家在討論著“身體寫作”,“文學(xué)應(yīng)該具有崇高感”的時候,我在想,什么是崇高感?
      如果說文學(xué)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這本書大概是做到了。這樣的生活并不為大多數(shù)人所經(jīng)歷,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這樣的生活瘋狂又墮落,樂隊,搖滾“明星”,酒精,毒品,同性戀……我們沒有經(jīng)歷不代表生活中不存在,我們沒有描述也不代表生活中不存在,如果說這是棉棉對生活的戲劇化處理或者放大夸張是一種對她的美化,這是她對生活的真實描述,至少我們感受到了其中所有真實的情感。而作為女性,她對自我精神的、身體的探索,并不可恥,為什么我們不可以認(rèn)識自己?!為什么我們要掩飾我們所有真實的感覺呢?!
      不管是什么,自己的糖,自己吞下吧!
  •     重版《糖》:那些虛構(gòu)比滄桑殘忍,那些噩夢不過滄桑
      
      
      
      小說是最秘密的絞刑架,但那個作者可能會在多年以后才返身回來審判自己。多年以后,我也才會重新閱讀這部被稱為“殘酷青春”的中國前“文壇壞女孩”的書:《糖》;并且晚了這么多年后才讀到美國《遠(yuǎn)東經(jīng)濟(jì)評論》上對棉棉的評價:“《糖》,比《猜火車》更生猛的作品?!薄短恰返闹匾允且恢北晃膶W(xué)界所低估的,這就像多年以后,在網(wǎng)路電臺的直播間里,棉棉60分鐘內(nèi)連續(xù)“抱怨”不下十次“我的心臟受不了了”一樣,棉棉的《糖》是一部讓中國文學(xué)犯心臟病的小說。也許,棉棉的小說就是中國文學(xué)的非正常“心臟病”(而現(xiàn)實生活中棉棉也確實心臟出了問題),就像我們這個時代出了問題。棉棉在《糖》里的絕望抒情表達(dá)的是這個時代的“禁忌”。
      
      
      
      如果把棉棉的《糖》和《猜火車》相比,那么我認(rèn)為棉棉的《糖》與其說是她所說的“每個好孩子都有糖吃”,倒不如說她的“糖”是這個世紀(jì)的“苦糖”,這是一個每個孩子都沒有糖吃的世界。在十年后的今天讀再版的《糖》,這一點就更清楚了。那是海洛因的天空,那是比糖更黑的天空和絕望的青春。棉棉的“反糖”恰是這個世紀(jì)的死穴。在文學(xué)史上,普拉斯當(dāng)年那部《鐘罩》和多年后棉棉的小說有著同樣絕望指數(shù)的“猜火車”,不同的是,普姐用鐘罩走向死亡,而棉棉則在十年后走向重生(但重生真的來到了嗎?一代人最精華的大腦已經(jīng)死亡,無可救藥地死亡)?!短恰肥且涣袩o目的的青春火車,終于為遲來的信仰脫軌。我不建議把棉棉的小說放在中國當(dāng)代嚴(yán)肅文學(xué)之外,而應(yīng)該置于張愛玲、蕭紅、殘雪等這樣的作家鏈條上來思考?;蛘?,那部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也許是最貼近棉棉的另一個絕望點。
      
      
      
      在2009年這樣的時刻,重版《糖》的意義和機緣在于,我們可以從另外的角度解讀棉棉的東方式“猜火車”。棉棉自己多年后告訴她的讀者,那個女孩是多么地需要寫作。對于無望的、黑色的青春之“糖”,或者,這個把所謂小說定義為“小說就是戒煙糖”以及“小說就是戒毒所”的上海邊緣教母,也許是第一次在她那對青春時代的殘酷思考中提出這樣的主題——她們那一代人所處的,是“糖”的天空還是“海洛因”的天空呢?棉棉試圖用寫作這樣最不靠譜又徒勞無功的方式來戒一個時代的不安寧之心。信仰是緩慢而困難的,在信仰前面是殘酷的青春,《糖》不涉及信仰,《糖》只是為我們這個古怪的時代提供一個另類青春的樣本。古怪的是,在中國,我們還真就找不到一部能代表上海海派現(xiàn)實的小說作品,這樣進(jìn)入文學(xué)史的海派小說是一個空白。
      
      
      
      上海為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貢獻(xiàn)了不少先鋒性的作家,比如孫甘露,比如更主流一點的王安憶,比如陳村或者陳丹燕,或者后來在北京發(fā)展的趙波……但是,上海尚無一個作家在上世紀(jì)90年代用如此震撼又漏洞百出的行文,用死亡青春的肖邦舞曲為一代人的青春唱悼歌。棉棉的小說如同那個一直在聽“偷來的收音機頭的29歲的女主人公”,點中了那個時代文學(xué)的死穴。
      
      
      
      在這樣的意義上,我一直認(rèn)為上海缺少像張愛玲那樣的海派作家,棉棉《糖》的出現(xiàn)是如此的上海,卻又代表了整個中國邊緣文化無望的現(xiàn)實,提供了黑暗的20世紀(jì)90年代的殘酷青春病毒樣本?!短恰肥且淮司裥缘姆醋詡?。在十年前,《糖》的出現(xiàn)是一個預(yù)言,是一個人的小小的啟示錄,她預(yù)言了作為作者的棉棉在后來十年內(nèi)的道路和喜歡的音樂,比如她那頹廢的木馬地下絲絨般的唱片,比如消逝了精神實質(zhì)的《瘋狂的果實》,比如她的電臺節(jié)目《不在夜店跳舞》,比如她找到的信仰和安靜?!短恰肥菍@一切的提前修正?!爸钡轿业霓D(zhuǎn)機來臨”。在絕望而叛逆的吸毒女主人公身上,天使不是遲到的而是一直都在,信仰一直在此處。
      
  •   故事看起來跌宕,但結(jié)局看起來應(yīng)該會圓滿的樣子,還好。
  •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我把故事打亂了順序。
  •   。。。。。。
    這好讓人憂傷。
    那似乎這就只能是一個悲劇故事了
  •   囧。。。
    它不杯具啊。
    它特朋克。特死磕。特嗨。有點像席德與南希。
    但是比它稍微再抒情一丁點,然后再文藝一丁點。
    不過總的來說,它只適合少不更事的年輕搖滾女孩看。
    比如從前的我,這是我18歲的時候看的。
  •   我對它正常的順序有點好奇了
  •   關(guān)于這本書,我記得網(wǎng)絡(luò)版本的比紙質(zhì)版本的要精彩得多!
    不知道網(wǎng)絡(luò)版本的還在不在。。。
    紙質(zhì)版本都被刪改得,沒原汁原味了。
    糟蹋了多么“飛”的一本小說啊。。。
  •   比《恐懼拉斯維加斯》還飛么?
    哈哈哈哈
  •   嗯。它不是迷幻那種飛。
    我也說不清。
    也許它并不是那么出色。
    它的意義只對一部分人起作用并且顯得格外重要。
  •   說了那么多
    你該找個完整版的給我看看
    我會感謝你的。
  •   你們都飛起來了
  •   可能因為我已經(jīng)不再對性、毒品和搖滾樂充滿那么強烈的好奇和向往。。
    不知道你再看會不會有不同的感覺?
  •   嗯。。。淡了。。。
    但還在。
  •   還在的感覺應(yīng)該就是那些不會褪色的東西了
    就像我聽到一些溫暖的吉他音色,仿佛整個身體都被融化的感覺。
  •   囧。。。處女座都這么多愁善感嗎難道。
  •   絕大部分人都會一些特定的事物有多愁善感的一面,與星座關(guān)系不大吧
  •   好吧。很文藝。
  •   賽寧,你離開我的那一刻,天就塌在了我的身上。我不知該如何更正這個錯誤,我昨天還在為此痛不欲生。賽寧,當(dāng)所有的柔情成為一種恨,你會知道什么叫做痛?賽寧,我曾經(jīng)問過天問過地說什么才能讓你回到我的身邊呢?現(xiàn)在你終于出現(xiàn)了,我問你你要干什么 我是真的一刻都沒忘記過你,我是真的,我一直想打電話給三毛,我一直想打電話給你,我很害怕,我找不到重聚的步驟 ?賽寧,我很可怕嗎?我們不是最愛最愛的嗎
  •   你的文章很美,只有自己真正有過那種刻骨銘心痛楚的人,才會體會。
  •   謝謝。故事講給懂的人聽。
  •   小女孩,寫得很好
  •   看來我是比較晚熟的一類人,到大學(xué)才能接受這種文字,不過挺喜歡,這種隨性和率真,看完《糖》的時候,覺得有點天昏地暗的感覺。。
  •   和左小詛咒有什么關(guān)系?
  •   如此直白的坦誠自己的內(nèi)心,應(yīng)該也不會壞到哪里去,只是在尋求自己的本心罷了。
  •   不要吸毒
  •   這本書確實也就值13.8這個價格咯
  •   即便分開了也會相逢。
  •   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