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張啟明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1-07出版) 作者:張啟明 編 頁數(shù):218
內容概要
《人文經典快讀書系:世界文明史快讀》內容主要包括:古中國文明、夏朝進入了交門檻、以甲骨為載體的文字、以青銅為代表的物質文明、春秋戰(zhàn)國的農業(yè)文明、春秋戰(zhàn)國的多元文化、思想的激活與百家爭鳴、佛教文化的傳入、東西方絲路上的文化交流、唐代輝煌之高峰、宋代思想、學術、藝術活躍、鄭和下西洋揭開海洋文化新篇章、西方文化成為新潮、康乾盛世、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國、占埃及人的經濟生活、古埃及象形文字、紙草與文學創(chuàng)作等等。
書籍目錄
古中國文明夏朝進入了交門檻以甲骨為載體的文字以青銅為代表的物質文明春秋戰(zhàn)國的農業(yè)文明春秋戰(zhàn)國的多元文化思想的激活與百家爭鳴佛教文化的傳入東西方絲路上的文化交流唐代輝煌之高峰宋代思想、學術、藝術活躍鄭和下西洋揭開海洋文化新篇章西方文化成為新潮康乾盛世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國占埃及人的經濟?;罟虐<跋笮挝淖?、紙草與文學創(chuàng)作古埃及太陽歷,醫(yī)學與數(shù)學古埃及金字塔吉西亞文明民族沖突與古西亞文明古代西亞的經濟與特色文明古代西亞“多神”和“一神”宗教古西亞楔形文字、拼音文字與史詩古西亞太陰歷與數(shù)學古西亞神廟、都城與王宮的建筑古印度文明雅利安入侵與“吠陀時代”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婆羅門教古印度佛教的產生古印度佛教的教義佛教的發(fā)展與傳播大乘佛教的興起古印度梵文、吠陀經與史詩古印度太陰歷與數(shù)字發(fā)明占印度佛教藝術古希臘文明占希臘城邦希臘“古典奴隸制”經濟文明東漸的“希臘化時代”古希臘“多神”崇拜占希臘文字、史詩、寓言、戲劇古希臘哲學流派……古羅馬文明西歐文明拜占庭文明阿拉伯——伊斯蘭文明近代歐洲文明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貴族文學與教堂建筑藝術在中古西歐,文學藝術帶有基督教神學思想與封建制的鮮明烙印。當時的文學作品,既有基督教的箴言、圣徒傳記與布道書等,也有封建貴族的武功歌、傳奇與抒情詩,還產生了反映市民情趣與要求的寓言故事。但相比之下,貴族文學作品不僅占據(jù)主導地位,其思想與藝術價值也要高得多。貴族文學的思想底蘊是封建西歐特有的“騎士精神”。最初,騎士精神只是封建騎士的簡單道德信條,到了西歐封建社會鼎盛時,才演變成為整個封建貴族階級所推崇的一種基本精神素質與生活準則。騎士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中古初期,戰(zhàn)亂紛繁,社會混亂,忠心為主、勇敢忠誠就成了曰耳曼騎士的座右銘。隨著封建等級制度的確立,各級封臣都須恪守封建效忠原則,向封君提供服軍役等義務,由此尚武忠君之風漸在社會蔓延開來。封建騎士視戰(zhàn)爭為正當事業(yè),有的甚至不時地燒殺掠奪、為消除這種狀況,教會為騎士晉封儀式增加了一種宗教儀式,即讓其在禮拜章守夜,做彌撒,并宣誓要保護教士、香客、寡婦和孤兒。這樣,鄙棄懦弱膽怯、背信棄義與恃強凌弱而崇尚勇敢、忠誠、榮譽與祛邪扶正的騎士精神開始形成。隨著商品經濟的興起與封建地產的日漸割裂,騎士軍役制日益衰退.逐漸被雇傭軍制取代,封建貴族逐漸轉移到農業(yè)、牧業(yè)乃至工商業(yè)等實業(yè)經營上來而成為新型貴族。他們中不少人注重文化知識學習和子女教育,逐漸擯棄了尚武斗狠的傳統(tǒng)習俗,養(yǎng)成溫文爾雅的氣質。由此,講究禮讓謙恭、尊重婦女、追求愛情的風度又為以往的騎士精神注入了新的內涵。與騎士精神的演變相一致,貴族文學也出現(xiàn)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最先產生的是頌揚騎士勇敢忠誠的武功歌,以法國的《羅蘭之歌》為代表作?!读_蘭之歌》是在民間流傳的基礎上,約于12世紀用民間語言羅曼語寫成。這首史詩長達4000行,以簡樸流暢的筆調描述了查理曼的侄子羅蘭伯爵在征討統(tǒng)治西班牙的“異教”的阿拉伯人的戰(zhàn)爭中英勇陣亡的悲壯故事。它歌頌了“忠君愛國”的情操與勇敢無畏的精神,刻畫出封建騎士的崇高形象。與《羅蘭之歌》齊名的同類作品還有西班牙的《希德之歌》,它大約寫成于1160年,是由一佚名詩人將基督教騎士魯伊的品格與功勛加以理想化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描述了11世紀初西班牙人反抗阿拉伯異教徒統(tǒng)治的英勇斗爭,頌揚了騎士忠誠、勇武與豪放的品格。當時,在法國北部還出現(xiàn)了一種以敘事詩為形式的騎士傳奇,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不列顛的凱特爾人的傳奇,以描寫傳說中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之故事的作品居多。另一類則是模仿古希臘、羅馬的作品而寫成,如《亞歷山大傳奇》、《特洛亞傳奇》等。這些作品中,主要敘述了騎士為愛情、榮譽或宗教信仰而進行奮斗、冒險的情節(jié),反映了中世紀騎士的思想情感。隨著騎士精神內涵的演化,自12世紀始,貴族文學中的騎士抒情詩逐漸產生。它以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地區(qū)為發(fā)源地,然后以此為中心而傳播到各地。這類詩歌主要是歌頌騎士對貴婦人的崇拜與愛戀,它所贊揚的并非是通常意義上的愛情,而是女人的美貌、智慧、品質與高貴的出身,旨在以此博得女人的歡心。由此,這類詩歌往往顯得矯揉造作,玩弄文字游戲。不過,它的形式多樣,有破曉歌、牧歌、情歌、怨歌、夜歌等等。其中以破曉歌最為著名,它描述了處于熱戀溫情中的騎士和美女在黎明前情意纏綿、難舍難分的情景。在基督教神學氛圍極其濃烈的西歐,建筑藝術集中體現(xiàn)在基督教的教堂上。教堂既是教會神權統(tǒng)治的堡壘,也是人們交往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教堂建筑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心態(tài)與觀念。其時,西歐教堂的設計結構和建筑風格表達了基督教的宗教政治的深刻含意。教堂的高度及沖天態(tài)勢和內部的圓的穹頂、祭壇與側堂等,意在使人感受到一個完整的宇宙結構;而教堂通向大廳和殿堂的大門呈拱形,則被視為“通向天堂之門”。
編輯推薦
《世界文明史快讀》是人文經典快讀書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