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集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上海遠東  作者:姜德明  頁數:231  
Tag標簽:無  

前言

   我愛流水?!? 流水是活的,盡管是小溪的涓涓細流吧,終可匯入江海,這意境是我向往的。因以書名?!? 編了近四十年文藝副刊,我熱愛這工作,也忘不了我結識的那些賢者。如今有的人已經故去了,但生活卻是不朽的。很多往事將長留我的心中?!? 在舊書肆的新文學版本還沒有被拍賣家們包圍的年代,我是個癡迷的搜訪者。寫書話也沒有什么堂皇的設想,總以為歷史不應被割斷,往日風景自有它豐美之處?!? 我還愛寫點凡人小事,因為自己就是個極普通的人??上昙o愈大,涉足俗世凡塵的機會愈少了。限于本叢書的體例,這里沒有收入這類文章?!? 一九九六年秋于北京

內容概要

作者姜德明作為《人民日報》文藝副刊的資深編輯,與書和書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本書《流水集》共分二輯:一是懷人之作,既有葉圣陶、茅盾、巴金等大師風采,也有另外一些作家的生活瑣事;二是題書之作,講的都是如今很難得的現代文學書籍版本。
《流水集》為上海遠東出版社重版圖書,原為“火鳳凰文庫”之一種。

作者簡介

姜德明,山東高唐人,一九二九年生于天津。一九五一年夏到《人民日報》工作,編文藝副刊三十余年。曾任《人民日報》文藝部編輯、人民日報出版社任社長。著名藏書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相繼出版《書邊草》、《書夢錄》、《書味集》、《王府井小集》、《余時書話》、《夢書懷人錄》、《書攤夢尋》等隨筆著作二十余種,另編有《北京乎》、《書衣百影》、《書衣百影續(xù)編》、《插圖拾翠》等。

書籍目錄

小引
圣者的形象——記葉圣陶先生
茅公的墨跡
散落的故事——記夏衍
夏公不寂寞
雨中訪巴金
西子湖畔
一片綠葉——憶曹靖華
李一氓
丁玲二三事
在海邊,艾青說
“八版”顧問——為蕭乾文學生涯六十年作
也是雜家——悼唐搜
前輩舒群
馮至先生
胡喬木與師陀
我所認識的安崗
展覽會歸來——紀念陳白塵
陸晶清教授
津門小記
初訪楊柳青
憶莫桂新
“我們是狼”——憶廖沫沙
記鳳子
笑口常開——記馮亦代
念辛之
懷駱賓基
荒蕪遺簡
致辛笛
致莫洛
關于《王冶秋選集》——致吳巖
謝興堯
捏不像的方成
索畫
《泰山圖》記
京華書坊史
舊時盜版書
難覓油印書
失書的故事
《歌德與悲多汶》
《浮士德百卅圖》
施蟄存與“北山譯乘”
插圖本《金言集》
兩本兒童書
半農藏書題跋
《三秋草》小記
《音塵集》
《冬眠曲及其他》
《無題之秋》
《閑話揚州》
《十年舊夢重溫錄》
汪銘竹的《停電夜》
許幸之的《歸來》
羅蓀的《寂寞》
以群的《姊妹行》
拾風的《飄零》
端木露西的散文

章節(jié)摘錄

   歲月如流,世紀同齡人的夏衍同志已經度過九十幾個年頭了。   本來同老人見面的機會就不多,自從他移家西城之后,我因路途遙遠,又怕干擾他休息,一年之中也見不了幾次。不過,最近一次去看他,雖然夏公講到有時腰疼,胃口不好,也得過幾次感冒,但我看他精神頗健,頭腦清晰,一如往日,還是感到分外高興?!? 老人仍然保持著衣飾整潔的習慣。那天上午我到他那里,夏公正舉著一面小鏡子,用電剃須刀在刮胡子。床邊放著兩本雜志,還有陳邇冬的一本隨筆集《閑話三分》。我順手翻了一下,夏公說:“你看過這本書沒有?”   我說:“已經托人去找。早就聽說有這么一本書,可是書店里沒有。”   “你一定要找一本來看看,非常精彩。”夏公的眼界:很高,他稱許的書,我一定要找來拜讀,更何況我也很喜歡陳先生的舊體詩,以及他寫的那些雋永的《它山室詩話》??上缃袢允琴I書難,我先后托上海、杭州的朋友幫忙,至今還未到手。我問夏公與已故的陳先生是不是很熟,夏公說:“抗戰(zhàn)期間在桂林時的朋友了。那時他和宋云彬、紺弩常常來《救亡日報》玩,一聊就很久,最后常到街上去吃碗面。”   “那時到《救亡日報》去的文化人不少吧?”   “好像是個聯(lián)絡站似的,很多流亡到桂林的朋友,都到報社來找人或打聽消息??上М敃r報社很窮,不能給大家很多幫助。不過,吃兩頓飯還是可以的。”   “我聽林林同志說,那時在報社的工作人員并沒有薪金,是嗎?”當時我聽了這種情況便感到意外,這是我們黨公開辦的報紙,至于窮到這種地步嗎?   “當然沒有薪金,連我這個總編輯也沒有。報社只管大家吃飯,住集體宿舍。戰(zhàn)時生活很清苦,吃的也是糙米、青菜,很簡單。”   “那么,就跟解放區(qū)的供給制一樣了。每月只有很少的一點津貼,買點肥皂之類。”我這樣猜測,可是夏公稍作沉默后回答:   “我那時也不知道解放區(qū)的供給制是什么樣,我們恐怕連供給制也說不上。我們既沒有津貼,也不發(fā)衣裳,吃飯不分大、中、小灶,我跟大家吃一樣的飯。在上海、廣州辦報時,大家上下班的交通費也都是自己出。”   “那么同志們參加報紙工作,完全是一種奉獻了。為了革命,為了抗戰(zhàn),甘愿如此。”   “可以這么說。而且我們的編輯、記者寫了稿子,包括我寫的社論和文章,一律沒有稿費。大家的零用錢,只好靠給別處寫稿,得點稿費。”   “夏公,這些事情您應該在回憶錄里寫出來,雖然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但是對于今天的讀者還是有教育意義的。”   出于一種好奇,也懷著一種尊敬的感情,我繼續(xù)問道:“那么您在一九二七年從事工人運動,三十年代從事‘左聯(lián)’工作時,地下黨是否也發(fā)給經費和生活補助?”   “沒有,我沒有領過一分錢。當時黨組織的經費也困難。我的生活完全依靠我的稿費和版稅。我那時靠翻譯書過活,一天可以翻譯兩千字,每千字可以得兩元錢的稿費。當時住上海的亭子間,連房租加上在房東家吃包飯,每月交二十元錢就夠了。所以我的生活是不成問題的。你知道,那時我翻譯的高爾基的小說《母親》是暢銷書,還有倍倍爾的《婦女與社會主義》等。得到的版稅還能幫助一點窮朋友,都是地下黨的同志。”由此我也聯(lián)想到前些年夏公對開明書店作風正派講的那些好話,他們從不拖欠作家的稿費。   前些年,我在舊藏的抗戰(zhàn)時期出版的土紙書中,找到一張一九三九年在重慶公演話劇《。一年問》的戲單。那是話劇界為《救亡日報》籌辦經費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義演,除了白楊、趙丹、舒繡文、秦怡等都參加演出以外,連郭沫若、陽翰笙等人也臨時上臺,扮演了群眾角色,表現了對黨報的支持。我復印了一份戲單送給夏公,不想他竟然記得當時義演共募得多少錢,用這筆錢買了多少令報紙。夏公說,這次義演的更重要的意義是擴大了報紙的影響,顯示了我們黨在社會上的威望,以及人民支持抗戰(zhàn)的熱情。當然,在桂林籌辦《救亡日報》時,組織上還是給了二百元的經費,很快就用完了。這中間,夏公為了經費問題還兩度赴香港,在廖承志同志的支持下,得到了華僑的熱情贊助??上д趫笊缱赞k了印刷廠和出版社,想進一步解決辦報經費時,國民黨突然發(fā)動了皖南事變,報紙被查封,夏公奉命轉移到香港去工作。夏公跟我說,這次撤離桂林,組織上花錢給他買了飛機票。抗戰(zhàn)勝利以后,夏公在上海主持的《建國日報》被查封后,他調到中共南京辦事處去擔任發(fā)言人,很快又奉周恩來同志之命去新加坡工作。臨行前,組織上交給了他一筆旅費。夏公說,從他一九二七年入黨,到一九四九年五月接管上海文化工作時為止,他沒領過什么薪金和經費。所以上海解放后,一位華東局的人事秘書讓夏公填寫級別時,夏公回答沒有級別,秘書還以為他在說笑話。直到這時華東局和上海市委才根據他的黨齡和現任職務,定了個“兵團級”。   “當年參加革命要冒殺頭的危險。在白色恐怖下做地下工作,無時不提防著特務的盯梢、搜捕,怎么會去想什么級別待遇,想到伸手要經費?實在滑稽。”夏公很平靜地這樣說。   歷史掀到了九十年代的一頁,我從這位老同志的談話中,仍然感受到奉獻精神的力量?,F在從事革命工作,當然不存在什么殺頭和有無待遇的問題了,但是不是有的人又只顧講錢,而不大講奉獻精神了呢!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流水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姜德明先生的書,真是好書。
  •   姜德明的書評文字斷續(xù)也看了些年了
  •   不錯的書,送貨員很認真
  •   內容都是記敘自己的經歷,獨一無二??梢詮膫让媪私庖恍┐蠹业臍v史經歷。
  •   好!!!!!!!!!!!!
  •   沖著作者去的,二十幾年前在大學里讀過他的散文,受益匪淺。
  •   作者的親身經歷與感悟,直觀生動,沒有造作之情,唯有幽然之敬。逝去的是故事,留存的是風骨。
  •   封面有點臟??!
  •   記憶里的人物多多,像那場流星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