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作者:陳揚 頁數(shù):167
Tag標簽:無
前言
若即若離 很多人以為我是老廣州,我也時時說自己是老廣州,但準確地說卻不完全是。我超過半個世紀的人生與廣州一直都是若即若離?! ∥艺嬲佑|廣州人的生活的時候已經(jīng)七歲了,從幼兒園畢業(yè)回家上小學(xué)一年級。在此之前,我從出生后49天起到七周歲的人生,全部在全托的托嬰室和幼兒園里全封閉式地度過。我的嬰幼兒時期與廣州可以說是基本沒有任何關(guān)系,雖然人的確是在廣州。 從七歲開始到20歲,我才真真正正地第一次活在廣州。在廣州的街巷里玩,煩惱,調(diào)皮,上學(xué),成長。中間雖有短暫的離開,比如“文革”期間避武斗去東莞住了大約半年,比如時不時要去農(nóng)村分校,等等,但這些都可以忽略不計?! ?0歲后我下鄉(xiāng)到了花縣(現(xiàn)改稱花都)芙蓉嶂公社的中學(xué)教書,一去就是五年。理論上那里也是廣州管轄的地方,但是城市與山村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我無論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很難接受這五年的青春是在廣州度過的。 1979年我回廣州工作后直到1991年到廣東電臺駐佛山記者站工作前,我又在廣州生活了12年,然后就在佛山工作生活至今了。因為在電臺和電視臺客串做主持人,廣州我是每天來了又每天告別。應(yīng)了這個成語,若即若離,而且聚少離多?! ∵@本小書就是一個與廣州若即若離的我對廣州生活時遠時近,時而全景,時而中景,時而特寫的碎片式的敘說。
內(nèi)容概要
《活在廣州》與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相媲美,細致入微地寫出廣州人生活的藝術(shù)?! ∽x這本《活在廣州》,就像漫步在廣州的老街老巷,一次次喚起綿長的回憶,一次次觸摸這座城市溫熱的血脈。用心來讀《活在廣州》就會發(fā)現(xiàn):愛生活,才會更加愛廣州。
作者簡介
陳揚,廣州人。廣州本土電臺、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其作風以言辭犀利、形象親民、熱愛廣州而著稱,深受廣州市民歡迎,被譽為“平民言論領(lǐng)袖”。2009年7月至今,在《南方都市報》主持“早茶”專欄。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衣見如故
尋找離你最近的廣州
翻風先買衫
T恤波鞋牛仔褲
牛仔褲:從不共戴天到笑泯恩仇
拖鞋與波鞋
過年,開始就是高潮
年初一,拜拜神
年初二,返外家
年初三,趁春光
年初四,接財神
年初五,賀關(guān)公
年初六,備耕了
年初七,過生日
年初八.撒五谷
第二章 食在廣州
何渭“食在廣州”
廣州人喝茶這事兒
水滾茶靚
細數(shù)廣州的“虎頭豬肚豹尾”
食以雞為先
粥論
碟頭飯,住家飯
祝幸運樓幸運
廣味返尋
第三章 且住為家
不盡珠江
花城花語
廣州:有榕乃大
廣州人家的客廳
現(xiàn)實如山,懷舊似夢
奢侈的返鄉(xiāng)下
愛在深秋
歌頌太陽歌頌春天
廣州人還會種花嗎
家教與生性
“杠床”之樂
鏡架,為城變而生
廣州:水火相容
廣州的客家與本地
Tv時代
第四章 各行其是
從環(huán)市東開始閱讀廣州
……
第五章 戲有益
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尋找離你最近的廣州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不管是微博還是同城媒體,都不約而同紛紛開始打撈廣州的歷史。無論是照片還是文章,關(guān)注點都不再是唐宋元明清,而是民國以來了,虛無縹緲的西關(guān)小姐東山少爺也在這一輪的關(guān)注熱潮中蹤跡難覓,取而代之的是民國以來的建筑人文、廣州的市井圖像,甚至有媒體還挖出民國時期廣州的生活成本,結(jié)論是彼時的廣州房價便宜,打電話貴。對廣州歷史關(guān)注的眼光已經(jīng)開始收攏,這是個好現(xiàn)象。由遠而近,由傳說而實證,不再為商業(yè)利益和政績而穿鑿附會,只是為了認識一個真實的廣州,只是為了一個永恒的命題:我們從哪里來?! ‘攤鹘y(tǒng)成為了商場和官場的時尚,我們真的有必要去反思這傳統(tǒng)和那傳統(tǒng)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城市當然是越老越榮耀,哪怕只是比別的城市年長一歲。但是在言必稱兩千多年的歷史的同時,又毫不吝惜地拆掉100年前的建筑,這城市榮耀的邏輯何在? 說實在話,不管是南越王那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劍,還是北京路厚玻璃下那一層層朝代不同的馬路,這些只有專家才看得懂,老百姓再熱情,看的也只是熱鬧。對于現(xiàn)實的廣州而言,辛亥革命以來的百年歷史,才是從依稀可辨到碩果僅存的。而從教育角度看,民國史一直比較蒼白?,F(xiàn)在,無論是民間還是媒體,都開始有意無意地發(fā)掘民國以來的廣州歷史,這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大好事情。當年我們在書本上得知陳濟棠是大軍閥,下鄉(xiāng)時又聽老貧農(nóng)說“陳濟棠時代是廣東最好的時代”,當時真是大吃一驚。幾十年過去了,定驚的藥還沒有出來。只能夠說無法真誠地面對歷史的城市是沒有一個確切的未來的?! ?0世紀40年代末,廣州的歷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從工業(yè)大道的崛起,到兩縣一郊的變遷,從城中村的興亡到天河新區(qū)的成長,更不要說當年火車站附近的由亂而治,番禺的魚米之鄉(xiāng)變身如今的華南板塊……超過半個世紀的廣州當代史,只有零星蕭索的記敘,沒有系統(tǒng)的梳理記載。很多東西天生天養(yǎng),風不留痕,昨天的廣州曾是什么模樣?昨天的廣州對今天的廣州意味著什么?統(tǒng)統(tǒng)早已無從考究。連五六十年的歷史都搞不定的城市,有何資格奢談兩千多年的歷史? 有句名言說,歷史是一個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人干嗎閑著沒事干去打扮小姑娘呢?也許小姑娘養(yǎng)眼,也許小姑娘可以攬客,總之打扮小姑娘是要花成本的,沒有回報的事情誰也不會干。廣州這座老城也給打扮了好多年了,現(xiàn)在人們終于覺醒要自己去尋找這座老城過去的一切,前提是真實的一切。這無論如何是令人欣慰的。這是這座城市的一次文化覺醒。當然,這個過程當中也必定會被夾帶私貨,這個也屬正常。食住上,商人的慣用伎倆而已。 有一個很怪的慣例:無論是一個破碗還是一座建筑,清朝以前的東東才叫歷史,民國以后的就什么也不是了。從現(xiàn)在開始倒推百年的這一段只能叫過去,不能叫歷史。過去不值錢,歷史才值錢。歷史要保護,過去則要摔就摔要拆就拆。歷史要研究,拿著放大鏡刨故紙堆,過去則由它去吧。哈哈,什么邏輯?大家都懂的?! √热粽娴膼蹚V州,倘若真的想要認識一個真實的廣州,不妨從尋找離自己最近的歷史開始吧。包括時間的最近和空間的最近?! ?011年3月22日 翻風先買衫 冷空氣來了,以前廣州人一般不說冷空氣,而說翻風,意思大概是起風了?,F(xiàn)在人都有文化了,于是都不說翻風說冷空氣了。這也是媒體用語改變市民口語的一個例子。對于生活在一個全年無冬的城市里的廣州人來說,翻風意味著天氣轉(zhuǎn)冷了,于是也就意味著要買新衣服了。因此廣州城里有一大批人是靠天吃飯的,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服裝店老板和做服裝生意的人。對于很多人來說,翻的不是風而是金子。據(jù)說有的小店老板翻幾次風就掙夠一年的費用了?! V州人就這德行,不翻風衣服不換季人不買新衣。一旦翻風,以前也叫寒潮南下,大大小小的服裝店馬上紅火起來,人頭攢動,然后就是滿大街的人穿著新褸滿臉喜氣地擠來擠去了。還沒有改革開放的時候,香港人剛剛可以回來廣州探親,如果年節(jié)又適逢翻風,太空褸是必選的手信。香港親戚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打開行李,家中老老少少一人一件太空褸,那份溫暖,那份喜慶,到現(xiàn)在還仿佛就在昨天?! ÷犝f在北方的一些高寒地區(qū),人們在夏天就要開始準備一家老少過冬的衣服,毛衣毛褲,棉衣棉褲棉鞋。也聽說過北方有些地方有的人,一年的辛苦積蓄只是為了買件皮大衣過冬。這些傳說也不知道是真還是假??傊谖疫@個廣州長大的人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 ±淇諝鈦砹瞬刨I衣服的廣州習慣至少說明了兩個事實,一是廣州常年無冬,哪怕趕不上買那件新衣,翻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頂多就是穿上去年的那件就是。二是廣州商業(yè)發(fā)達,御寒衣物無非時裝,要買隨時都有,不用擔心買不到。其實這都是表面的事實。在廣州這個沒有氣候意義上的冬天的城市,它的市民世世代代的生活都是遠離殘酷的四季。沒有迫在眉睫的威脅,養(yǎng)成了廣州人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廣州人中少見那種一驚一乍的角色,什么事情都是殺到埋身先算,到時才見招拆招。因此廣州的生存法則從來不是什么高瞻遠矚文韜武略,只是執(zhí)生而已?! ‘斎粡V州人這種也許是由嶺南氣候賦予的殺到埋身先算的淡定、唔翻風唔買衫的習性、見招拆招的執(zhí)生生存法則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經(jīng)不起老謀深算的算計。廣州人做生意精則精,但是精彩的大手筆不多,令人叫絕的輝煌更少。哪怕有什么大事情要做而且做成了總難脫一種東施效顰邯鄲學(xué)步的味道,其實這也是廣州人讓一些奸雄看不起的原因。被人看不起是一件比較郁悶的事情,但是除卻郁悶九分,總有一分道理?! 〔贿^說回冷空氣不來不買御寒衣我還是舉手舉腳贊同的。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廣州人家,衣柜里缺的都不是御寒的衣服,而只是最新的那一件。找個理由買新衣,翻風就是?! ?/pre>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在這里讀懂一個人的心,他的名字叫陳揚。他說過,心在,路在,人在。只要人在,就能夠記錄和見證一切?!薄 Y深媒體人、香港衛(wèi)視執(zhí)行臺長、前鳳凰衛(wèi)視資深時事評論員 楊錦麟 “在這里,讀懂廣州?!薄 戏蕉际袌髨?zhí)行總編輯 莊慎之 “粵海飲茶一盅兩件房事家事,白云晚望千瓦萬戶民生民權(quán)?!薄 獜V州美術(shù)學(xué)院美術(shù)學(xué)系主任、教授 李公明 “讀陳揚這本書,就像漫步在廣州的老街老巷,一次次喚起綿長的回憶,一次次觸摸這座城市溫熱的血脈。歷史不光是宏大敘事,更多是由陳揚筆下那些生活的細節(jié)構(gòu)成的,充滿著草根的氣息,讓人備感親切,備感溫暖?!薄 獜V東本土作家 葉曙明 “《活在廣州》與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相媲美,細致入微地寫出廣州人生活的藝術(shù)。用心來讀《活在廣州》就會發(fā)現(xiàn):愛生活,才會更加愛廣州?!薄 緯熑尉庉?、博士 劉志一編輯推薦
茨威格曾說,“我們的今天和我們的昨天與前天之間的一切橋梁都已拆毀”。廣州也遭遇相同的境地,陳揚常在“早茶”專欄里分享光陰故事,在某種程度上為許多老廣州人搭建了重返昨日的橋梁,而許多新廣州人則把它當作融人這座城市、探知本土文化的觸角。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