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邦馳 頁數:937
內容概要
劉教授1960年畢業(yè)留校在四川財經學院財政系從事財政金融教學與科研工作,歷任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系主任,財政稅務學院副院長、院長,校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財政稅務學院財政經濟研究所所長,長期兼任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成都市財政學會副會長。作為改革開放以后我校財政學科的第二代學術帶頭人,為我校財政學科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突出貢獻?! ∵@本《劉邦馳文集》,收錄了劉教授改革開放以來公開發(fā)表的113篇論文和研究報告。
作者簡介
劉邦馳
男,1933年生,四川開江縣人。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yè)于四川財經學院財政系財政與信貸專業(yè),留校至今,一直從事高校財政金融理論教學和研究工作。1991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書籍目錄
第一卷 財政基礎理論
第二卷 稅收與國債經濟
上篇 稅收
下篇 國債經濟
第三卷 金融及其他
上篇 金融
中篇 其他
下篇 附錄 部分著作的社會反響
章節(jié)摘錄
三、指出了鞏固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動力和途徑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怎樣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一直是中國共產黨探索的一個重大課題。為此,毛澤東同志曾經作過多次大膽的探索和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實踐結果看,總的說來是不成功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鑒于過去的錯誤和教訓,鄧小平同志斷言改革開放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由之路。這是鄧小平同志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又一個突出的新貢獻。15年改革開放實踐證明,鄧小平同志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獨創(chuàng)見解,不斷開創(chuàng)著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新紀元,推動著國民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的高速度增長。統計資料顯示:1978-1983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長6.1%。1978-1991年,平均增長9%以上,不僅高于1953-1978年26年間的年平均增長率,而且大大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同一時期內年平均增長2%~4%的發(fā)展速度。我國國民生產總值,1978年只有3588億元,1991年上升到17695億元,為1978年的293.8%。全國國民收入總額,1978年為3010億元,人均收入315元,1991年增加到16117億元,人均收入1401元。在引進外資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也獲得了長足的進展。1979-1993年上半年,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經營的“三資”企業(yè)已達到了13.4萬余家,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近400億美元。外商投資的領域覆蓋了20多個行業(yè)。15年來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鞏固、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是解放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正確途徑,必須長期堅持不變?! ∷?、創(chuàng)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 ……
編輯推薦
劉教授1960年畢業(yè)留校在四川財經學院財政系從事財政金融教學與科研工作,歷任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系主任,財政稅務學院副院長、院長,校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財政稅務學院財政經濟研究所所長,長期兼任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成都市財政學會副會長。作為改革開放以后我校財政學科的第二代學術帶頭人,為我校財政學科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突出貢獻。 這本《劉邦馳文集》,收錄了劉教授改革開放以來公開發(fā)表的113篇論文和研究報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