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語教育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文秋芳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04出版)  作者:文秋芳 著  頁數(shù):79  

內容概要

  《中國外語教育(2010第3卷第1期)》是教育部國家重點文科研究基地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的外語教育專業(yè)學術期刊,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承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xié)辦。本刊主要欄目包括:外語教育政策及理論研究、外語課程與教學資源研究、外語教師與教學研究、外語學習者與學習研究、外語測試與評測研究,同時將根據(jù)需要開設“教師論壇”、“教育技術”、“教學一線”、“書評”等欄目。

書籍目錄

第3卷 第1期 2010年2月外語學習者與外語學習研究大學生奧運志愿者對世界英語的態(tài)度:奧運后的反思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與高職生學習策略差異研究數(shù)據(jù)驅動學習模式與詞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基于COCA語料庫的一項教學實驗外語教師與外語教學研究關于源語重述練習在連續(xù)傳譯培訓中作用的實證研究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作文教師糾錯效度研究不同類型負反饋對中介語認知發(fā)展的效果研究外語教育技術結構方程模型多組分析在應用語言學研究中的運用——Amos 17.0 實例演示書評語言學理論課程教材編寫的創(chuàng)新探索——簡評“高等院校研究性學習系列教材”English Abstracts本刊稿約2009 全年目錄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盡管聲稱自己持中立的語言態(tài)度,但這位志愿者在描述接觸過的英語變體(如相對英美英語來說并不“標準”的澳大利亞英語時),使用了“怪怪的”這樣的貶義詞匯:(澳大利亞)英語她們說的時候會注意說一些比較簡單的東西,或者是不會把方言那么重地念出來,但還是聽起來有怪怪的感覺。(Sophie)下面這位訪談對象在奧運中、后的訪談中,竭力避免正面描述自己的語言態(tài)度,并通過大篇幅的理論性論述來表明他的客觀態(tài)度:我認為交流可以達到理解,但是無法達到理解力。理解力是順利、成功交流的前提。理解力是在交流發(fā)生之前就存在于交流者身上的素質。有了理解力,才能有交流。求得理解是交流的諸種目的之一,因此交流在雙方的理解力足夠好的條件下就可以導致理解,反之可以導致誤解。但是,交流無法達到理解力不意味著交流不能有助于訓練和提升理解力。我們可以通過交流鍛煉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理解別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并把這種獲得(的)能力應用于日后的交流場合中……(奧運)帶來了一個機會一用自己的英語服務不同國家的客人……現(xiàn)在我覺得其實有效的交流并不需要雙方說同樣品種的英語,而更多取決于雙方是否具有良好的“理解力”。但是他馬上又指出自己在國際交流中的顧慮:我感覺跟中國人交流的時候,我可以更自然一點,就是有些地方我可以表現(xiàn)得更自己一點。而跟外國人交流,在很多很多時候,因為我擔心表現(xiàn)得過于自然會造成更大的文化沖突,所以會刻意包裝一些自己,讓自己不太去表現(xiàn)得更像一個真實的自己……我覺得原因可能很多很多、很復雜,但是其中一條就是我擔心,我們自然會有文化沖突,帶給對方不愉快,也帶給我不愉快。(zY)“更自然一點”即他與中國人交流時更輕松,完全表現(xiàn)自己的本色;相反與外國人交流時,他會刻意展現(xiàn)自己最好的一面。事實上這位訪談對象在奧運中就有幾次與外國人產生交流沖突與誤解,對象是來自日本和拉美國家的擴展圈英語使用者。同時,訪談中他也提到自己最喜歡“CNN的女主播的聲音”和“Discovery里面那個男的【聲音】”,說明他的行為與理論想法并不一致,或者說,盡管他刻意掩飾自己的語言態(tài)度偏見,這種偏見仍然對于他順利參與國際交流起了負面影響。

編輯推薦

《中國外語教育(2010第3卷第1期)》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外語教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