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范式下的公關研究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先紅  頁數:285  
Tag標簽:無  

前言

  1997年,教育部正式將新聞傳播學列為國家一級學科.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兩個二級學科。這是新聞傳播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由此上溯79年,1918年,北京大學成立新聞學研究會,標志著中國開始有了新聞學的學術研究;由此上溯40年,1957年,作為傳播學最重要對象的大眾傳播開始以“群眾思想交流”的譯名為國人所知;由此前行13年,2010年,新聞傳播學研究領域僅在一年之中,已經可以列出很多件可圈可點的事情,”中華新聞傳播學者文叢”的出版,就是其中之一?! 〗洑v了92年的風雨和春秋,對于一個人的個體生命來說,已近期頤之年;對于一個學科來說,也應是臻于成熟之時。學科成熟的標準在于學科范式的形成。按照首倡范式學說的美國學者庫恩的說法,“范式”一詞無論實際上還是邏輯上。都很接近于“科學共同體”這個詞??茖W共同體由一些科學專業(yè)的實際工作者組成,他們由所受教育和見習訓練中的共同因素結合在一起,他們自認為,也被人認為專門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標。也包括培養(yǎng)自己的接班人。共同體的內部交流比較充分,專業(yè)方面的看法也比較一致。同一共同體成員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樣的文獻,引出類似的教訓。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發(fā)展史就是這樣的學術共同體在前60年左右的時間于探索和奮斗中初見雛形,在后30多年的時間于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迅速壯大的歷史。  由于新聞、傳播在政治運作中的巨大作用,由于新聞、傳播的業(yè)務開展與新聞、傳播實業(yè)組織的緊密聯系,中國有相當多的政治人物和新聞、傳播的業(yè)界人物進入或一度進入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科的“科學共同體”,或者,考慮到在新聞傳播研究中,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文性質研究占有重要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位置,我們在更為寬泛的意義上稱之為“學術共同體”。真正完全投身于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科的“學術共同體”的,是一批新聞傳播學界的以學術為生命的學者,他們主要生活、工作在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系統(tǒng)和高等教育系統(tǒng)。就人數而言,高等院校的新聞、傳播院系的教師占有絕大多數的比例。1978年,中國恢復新聞學碩士生教育;1985年,開始培養(yǎng)博士生;1999年,有了博士后流動站。

內容概要

本書將國際視野和本土特色相結合,綜合運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對公共關系學的基本概念、理論體系和具體應用等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新性公關理論和觀點,比如“關系生態(tài)說”、“真善美觀”、“居間者觀”、“織網、造流、占位”等,以及“雙重話語空間互動模式”、“中立的多數民意”、“新媒介即關系”、“政府聲譽指數維度”等。全書集中反映了作者2000-2010年十年問在關系范式視角下公關研究的新成果。

作者簡介

陳先紅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兼廣告系主任,湖北省重點文科基地“媒介技術與傳播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學術委員,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著有《公共關系生態(tài)論》、《現代公共關系學》、《公共關系學原理》、《廣告策劃創(chuàng)意學》(第3版,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廣告學》(第3版)、《新媒體與公共關系研究》等12部著作和教材,主編有“公共關系研究論叢”、“E時代公共關系叢書”。在公關理論創(chuàng)新、新媒體研究、品牌危機與公關應對、廣告信息不對稱傳播等方面,均有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主持有國家級社科基金課題和省部級課題多項,發(fā)表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

書籍目錄

第一編 公關基礎理論研究 公共關系是民主的溝通——李金銓答陳先紅問 把關系還給公共關系 論公共關系的公共性本質 公共關系一詞的文化解讀 公共關系定義的邏輯秩序和誤讀原因 好公關?壞公關?——同捐一個億,不同的王石王老吉 中國內地近十年公關研究實證報告 中國公關理論研究滯后表現及其原因 新媒介推動下公共關系理論范式的創(chuàng)新 “關系生態(tài)說”的提出及其對公關理論的創(chuàng)新 論公共關系學源的傳播學分析 社會責任是公共關系的倫理基礎 公共關系與社會責任 中國公共關系倫理:理論與實踐第二編 公關應用理論研究 雙重話語空間:公共危機傳播中的中國官方與非官方話 語互動模式研究 公共關系在雙重話語空間的第三方立場及社會責任 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政府聲譽指數測量 危機傳播控制模型的建構 運用公眾外交塑造“文化中國”國家形象——以“過春 節(jié),吃餃子,慶團圓”為例 國際著名品牌的中國公關策略:一個社會責任的視角 試論品牌傳播的消費者導向原則 品牌危機與黑白公關 危機是公關的試金石第三編 公關理論創(chuàng)新 以生態(tài)學范式建構公共關系學理論 公共關系生態(tài)論基本假設 《公共關系生態(tài)論》主要思想 論“新媒介即關系 基于社會網理論的博客影響力測量 媒介近用權一消息來源對政府調控新媒體的影響——以 汶川大地震為例 網絡時代公關業(yè)前景分析附錄A守望公關——陳先紅學術訪談 

章節(jié)摘錄

  根據黑格爾的本質論,所謂本質屬性,是指事物的質的規(guī)定性。公共關系之所以是公共關系,而非廣告、宣傳、新聞和營銷,就在于公共關系自身的質的規(guī)定性,這種質的規(guī)定性,是公共關系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內在依據,而其他的公共關系特征則是這種本質的具體表現。我們要了解公共關系這門學科,首先要認識它特有的質的規(guī)定性,如果這種質的規(guī)定性變了,公共關系也就變了,換句話說,公共關系這門學科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聦嵣?,關于公共關系學科的正當性一直受到置疑,其原因之一就是,公共關系的本質屬性始終受到相關學科如廣告學、營銷學等的挑戰(zhàn)?! 〈蠹抑溃瑥V告的本質屬性是“付費性”,新聞的本質屬性是“真實性”,營銷的本質屬性是“交易性”,人際關系的本質屬性是“個體性”,與這些范疇相比,公共關系的本質屬性究竟是什么呢?  我認為,公共關系的本質屬性是“公共性”,通俗地說,就是“第三方立場”。簡單地說,公共關系是一種“組織一公眾一環(huán)境”關系,一種組織與相關公眾的溝通對話關系,一種組織與所處環(huán)境的研究監(jiān)測關系。在這種復合性的關系中,公共關系是一只腳站在組織里,一只腳站在公眾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中。既要對組織負責,又要對公眾負責,還要對社會負責。公共關系所扮演的是一個超越甲方乙方的“關系居間者”角色,它必須成為組織與相關公眾之間相互溝通與了解的渠道,它必須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領域平衡彼此的關系,并且詮釋和整合不同的意見、觀點。   ……

編輯推薦

  自由與法框架下的新聞改革,政治傳播與歷史思維,傳播心理與媒介社會,新聞與傳播:研究方法探索與文化意義闡釋,多重話語空間的媒體與傳播效應,社會進程中的新聞學探尋,電視話語的重構,品牌傳播論,關系范式下的公關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關系范式下的公關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