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的分量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國平  頁數(shù):202  字數(shù):13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周國平品唐詩宋詞:閑情的分量》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品宋詞,是我2007年為《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宋人弦歌》所寫的序和臺詞。這一臺節(jié)目由北京驅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在全國各地演了許多場,很受歡迎。篇目和輯題是該公司的老總錢程擬定的,我只做了少量修改和補充。錢程與我素昧平生,他熱愛文學,在困境中以宋詞自娛,醞釀了這一臺節(jié)目,托人捎信給我,期望我承擔相關的文字工作。我被他的誠意所感動,勉為其難,應了下來。我在中學時就非常喜歡宋詞,借此機會得以重溫,并把自己的體會寫了出來。
  第二部分品元曲,寫作的由頭也純屬偶然。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的朋友王菱做一套古典韻文“新賞”的書,元曲部分無人寫,找到了我。與上述品宋詞不同,這一部分的篇目是我自己選定的,而評論的文字則不著眼于文學,多是隨想式的借題發(fā)揮。如此成一冊小書,原題《斷腸人在天涯——元代愛情人生散曲新賞》,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這本小書在市場上早已絕跡,就讓它在這里再獻一回丑。
  第三部分是若干篇談中國古代學者文人的舊作,曾經收在我的不同集子里,現(xiàn)在匯到了一起。其中,談阮籍、袁宏道的兩篇稍長,也比較系統(tǒng)一些,而談孔子、韓愈、蘇軾、玄奘的諸篇都只是小隨筆。盤點的結果讓我自己很吃驚,存貨竟這樣少,對于我鐘愛的莊子、陶淵明、李白、王陽明等人,我怎么會沒有寫任何文字。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生,上海人,著名的哲學家、詩人。
  著有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以及譯著《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等。部分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
  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輯 唯美的歡娛——宋人弦歌
第二輯 斷腸人在天涯——瀆元曲隨想
第三輯 圣人與閑人
孔子的灑脫
另一個韓愈
詩人的執(zhí)著和超脫——夜讀蘇東坡
人生貴在行胸臆——讀袁中郎全集
忘記玄奘是可恥的
阮籍與尼采

章節(jié)摘錄

  孔子的灑脫  我喜歡讀閑書,即使是正經書,也不妨當閑書讀。譬如說《論語》,林語堂把它當作孔子的閑談讀,讀出了許多幽默,這種讀法就很對我的胃口。近來我也閑翻這部圣人之言,發(fā)現(xiàn)孔子乃是一個相當灑脫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倫,是一種很人世的文化。然而,作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實對于功利的態(tài)度頗為淡泊,對于倫理的態(tài)度又頗為靈活。這兩個方面,可以用兩句話來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鬃邮且粋€讀書人。一般讀書人寒窗苦讀,心中都懸著一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為某方面的專門家,好在社會上混一個穩(wěn)定的職業(yè)。說一個人不成器,就等于說他沒出息,這是很忌諱的??鬃訁s坦然說,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也確實有人譏他博學而無所專長,他聽了自嘲說,那么我就以趕馬車為專長罷?! ∑鋵?,孔子對于讀書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張讀書要從興趣出發(fā),不贊成為求知而求知的純學術態(tài)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還主張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種沽名釣譽的庸俗文人(“古之學者為已,今之學者為人”)。他一再強調,一個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而無須在乎外在的名聲和遭遇,類似于“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樣的話,《論語》中至少重復了四次?! ?ldquo;君子不器”這句話不僅說出了孔子的治學觀,也說出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個學生聊天,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濟家和外交家。唯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輕裝出發(fā),約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唱歌回來??鬃勇犃T,喟然嘆日:“我和曾點想的一樣。”圣人的這一嘆,活潑潑地嘆出了他的未染的性靈,使得兩千年后一位最重性靈的文論家大受感動,競改名“圣嘆”,以志紀念。人生在世,何必成個什么器,做個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閑自在,豈非勝似一切?  學界大抵認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眾說不一,但都不出倫理道德的范圍??鬃又厝藗愂且粋€事實,不過他到底是一個聰明人,而一個人只要足夠聰明,就決不會看不透一切倫理規(guī)范的相對性質。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這句話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備條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歸結為忠恕二字,其實孔子決不主張愚忠和濫恕。他總是區(qū)別對待“邦有道”和“邦無道”兩種情況,“邦無道”之時,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則少說話為好(“言孫”),會裝傻更妙(“愚不可及”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其本義不是形容愚蠢透頂,而是孔子夸獎某人裝傻裝得高明極頂?shù)脑?,相當于鄭板橋說的“難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樣,當你的左臉挨打時,要你把右臉也送上去。有人問他該不該“以德報怨”,他反問:那么用什么來報德呢?然后說,應該是用公正回報怨仇,用恩德回報恩德。  孔子實在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人,他有常識,知分寸,絲毫沒有偏執(zhí)狂。“信”是他親自規(guī)定的“仁”的內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說:“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徑(“徑徑然小人哉”)。要害是那兩個“必”字,毫無變通的余地,把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還反對遇事過分謹慎。我們常說“三思而后行”,這句話也出自《論語》,只是孔子并不贊成,他說再思就可以了。  也許孔子還有不灑脫的地方,我舉的只是一面。有這一面畢竟是令人高興的,它使我可以放心承認孔子是一位夠格的哲學家了,因為哲學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會一點不灑脫呢?  另一個韓愈  去年某月(編者注:本篇為作者1998年6月所作),到孟縣參加一個筆會。孟縣是韓愈的故鄉(xiāng),于是隨身攜帶了一本他的集子,作為旅途消遣的讀物。小時候就讀過韓文,也知道他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但是印象里他是儒家道統(tǒng)的衛(wèi)道士,又耳濡目染“五四”以來文人學者對他的貶斥,便一直沒有多讀的興趣。未曾想到,這次在旅途上隨手翻翻,竟放不下了,仿佛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韓愈,一個深通人情、明察世態(tài)的韓愈。  譬如說那篇《原毀》,最早是上中學時在語文課本里讀到的,當時還背了下來??墒牵@次重讀,才真正感覺到,他把毀謗的根源歸結為懶惰和嫉妒,因為懶惰而自己不能優(yōu)秀,因為嫉妒而怕別人優(yōu)秀,這是多么準確。最有趣的是他談到自己常常做一種試驗,方式有二。其一是當眾夸不在場的某人,結果發(fā)現(xiàn),表示贊同的只有那人的朋黨、與那人沒有利害競爭的人以及懼怕那人的人,其余的一概不高興。其二是當眾貶不在場的某人,結果發(fā)現(xiàn),不表贊同的也不外上述三種人,其余的一概興高采烈。韓愈有這種惡作劇的心思和舉動,我真覺得他是一個聰明可愛的人。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些人聯(lián)想起自己的類似經驗,發(fā)出會心的一笑?! “彩分畞y時,張巡、許遠分兵堅守睢陽,一年后兵盡糧絕,城破殉難。由于城是先從許遠所守的位置被攻破的,許遠便多遭詬罵,幾被目為罪人。韓愈在談及這段史實時替許遠不平,講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之將死,其器官必有先得病的,因此而責怪這先得病的器官,也未免太不明事理了。接著嘆道:“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這個小例子表明韓愈的心態(tài)何其正常平和,與那些好唱高調整人的假道學不可同日而語?! ≡凇杜c崔群書》中,韓愈有一段話論人生知己之難得,也是說得坦率而又沉痛。他說他平生交往的朋友不算少,淺者不去說,深者也無非是因為同事、老相識、某方面興趣相同之類表層的原因,還有的是因為一開始不了解而來往已經密切,后來不管喜歡不喜歡也只好保持下去了。我很佩服韓愈的勇氣,居然這么清醒地解剖自己的朋友關系。捫心自問,我們恐怕都不能否認,世上真正心心相印的朋友是少而又少的?! ≈劣谀瞧獮樽约旱耐晔肿?、與自己年齡相近卻早逝的侄兒十二郎寫的祭文,我難以描述讀它時的感覺。誠如蘇東坡所言,“其慘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讀了不掉淚是不可能的。最崇拜他的歐陽修則好像不太喜歡他的這類文字,批評他“其心歡戚,無異庸人”。可是,在我看來,常人的真情達于極致正是偉大的征兆之一。這樣一個內心有至情、又能冷眼看世相人心的韓愈,雖然一生掙扎于宦海,卻同時向往著“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心”的隱逸生活,我對此是絲毫不感到奇怪的??上У氖?,在實際上,他憂患了一生,死后仍擺脫不了無盡的毀譽。在孟縣時,我曾到韓愈墓憑吊,墓前有兩棵枝葉蒼翠的古柏,我站在樹下默想:韓愈的在天之靈一定像這些古柏一樣,淡然觀望著他身后的一切毀譽吧?! ≡娙说膱?zhí)著和超脫——夜讀蘇東坡  一  除夕之夜,陪伴我的只有蘇東坡的作品?! ∽x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 ∮幸惶祜埡?,蘇東坡捧著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  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  “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  蘇東坡捧腹大笑,連聲稱是。在蘇東坡的私生活中,最幸運的事就是有這么一個既有魅力、又有理解力的女人?! ∫蕴K東坡之才,治國經邦都會有獨特的建樹,他任杭州太守期間的政績就是明證??墒?,他畢竟太富于詩人氣質了,禁不住有感便發(fā),不平則鳴,結果總是得罪人。他的詩名冠絕一時,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軀卻見容不了當權派。無論政敵當?shù)?,還是同黨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歡迎。自從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舞臺以后,他兩度遭到貶謫,從三十五歲開始顛沛流離,在一地居住從來不滿三年。你仿佛可以看見,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他攜家?guī)Ь?,風塵仆仆,跋涉在中國的荒野古道上,無休無止地向新的謫居地進發(fā)。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到海南島,他這個一天都離不了朋友的豪放詩人,卻被迫像野人一樣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樹林里,在語言不通的蠻族中了卻殘生。  二  具有詩人氣質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卻又不免顯得不通世故,不合時宜?! √K東坡曾把寫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這正是他的人格的寫照。個性的這種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瀉,在旁人看來,是一種執(zhí)著?! ≌娴模娙说男愿窀鳟?,可都是一些非常執(zhí)著的人。他們的心靈好像固結在童稚時代那種色彩豐富的印象上了,但這種固結不是停滯和封閉,反而是發(fā)展和開放。在印象的更迭和跳躍這一點上,誰能比得上孩子呢?那么,終身保持孩子般速率的人,他所獲得的新鮮印象不是就豐富得驚人了嗎?具有詩人氣質的人似乎在孩子時期一旦嘗到了這種快樂,就終身不能放棄了。他一生所執(zhí)著的就是對世界、對人生的獨特的新鮮的感受——美感。對于他來說,這種美感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富比王公,沒有這種美感,生活就索然乏味。貧如乞兒,不斷有新鮮的美感,照樣可以過得快樂充實?! ∶栏性诒举|上的確是一種孩子的感覺。孩子的感覺,其特點一是純樸而不雕琢,二是新鮮而不因襲。這兩個特點不正是美感的基本素質嗎?然而,除了孩子的感覺,我不知道還有什么別的感覺。雕琢是感覺的偽造,因襲是感覺的麻痹,所以,美感的喪失就是感覺機能的喪失?! 】墒牵@個世界畢竟是成人統(tǒng)治的世界啊,他們心滿意足,自以為是,像懲戒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懲戒童心不滅的詩人。不必說殘酷的政治,就是世俗的愛情,也常常無情地挫傷詩人的美感。多少詩人以身殉他們的美感,就這樣地毀滅了。一個執(zhí)著于美感的人,必須有超脫之道,才能維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執(zhí)著,就必須愈是超脫。這就是詩與哲學的結合。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詩人,哪一個不是兼有一種哲學式的人生態(tài)度呢?歌德,托爾斯泰,泰戈爾,蘇東坡……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同時是哲學家。  三  美感作為感覺,是在對象化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不能超脫的詩人;總是執(zhí)著于某一些特殊的對象。他們的心靈固結在美感上,他們的美感又固結在這些特殊的對象上,一旦喪失這些對象,美感就失去寄托,心靈就遭受致命的打擊。他們不能成為美感的主人,反而讓美感受對象的役使。對于一個詩人來說,最大的禍害莫過于執(zhí)著于某些特殊的對象了。這是審美上的異化。自由的心靈本來是美感的源泉,現(xiàn)在反而受自己的產物——對象化的美感即美的對象——的支配,從而喪失了自由,喪失了美感的原動力?! √K東坡深知這種執(zhí)著于個別對象的審美方式的危害。在他看來,美感無往而不可對象化。“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rdquo;如果執(zhí)著于一物,“游于物之內”,自其內而觀之,物就顯得又高又大。物挾其高大以臨我,我怎么能不?;竺詠y呢?他說,他之所以能無往而不樂,就是因為“游于物之外”。“游于物之外”,就是不要把對象化局限于具體的某物,更不要把對象化的要求變成對某物的占有欲。結果,反而為美感的對象化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天地。“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你再執(zhí)著于美感,又有何妨?只要你的美感不執(zhí)著于一物,不異化為占有,就不愁得不到滿足?! ≡娙说膱?zhí)著,在于始終保持一種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的超脫,在于沒有狹隘的占有欲望?! ∷裕K東坡能夠“談笑生死之際”,盡管感覺敏銳,依然胸襟曠達?! √K東坡在惠州謫居時,有一天,在山間行走,已經十分疲勞,而離家還很遠。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何處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ldquo;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詩人的靈魂就像飛鴻,它不會眷戀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唯一使命是飛,自由自在地飛翔在美的國度里。  我相信,哲學是詩的守護神。只有在哲學的廣闊天空里,詩的精靈才能自由地、耐久地飛翔?! ∪松F在行胸臆——讀袁中郎全集  一  讀袁中郎全集,感到清風徐徐撲面,精神陣陣爽快。  明末的這位大才子一度做吳縣縣令,上任伊始,致書朋友們道:“吳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長,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說法石有長老。”開卷讀到這等瀟灑不俗之言,我再舍不得放下了,相信這個人必定還會說出許多妙語?! ∥业钠谕麤]有落空?! ≌埧催@一段:“天下有大敗興事三,而破國亡家不與焉。山水朋友不相湊,一敗興也。朋友忙,相聚不久,二敗興也。游非及時,或花落山枯,三敗興也。”  真是非常的飄逸。中郎一生最愛山水,最愛朋友,難怪他寫得最好的是游記和書信,  不過,倘若你以為他只是個耽玩的倜儻書生,未免小看了他?!睹魇贰酚涊d,他在吳縣任上“聽斷敏決,公庭鮮事”,遂整日“與士大夫談說詩文,以風雅自命”??梢姌O其能干,游刃有余。但他是真?zhèn)€風雅,天性耐不得官場俗務,終于辭職。后來幾度起官,也都以謝病歸告終?! ≡诿髂┪膲?,中郎和他的兩位兄弟是開一代新風的人物。他們的風格,用他評其弟小修詩的話說,便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 ?hellip;…

媒體關注與評論

  在中國文人身上,從來有勵志和閑情兩面?! ﹂e情不可等閑視之,它是中國特色的人性的解放,性靈的表達,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中國文人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很重很重。只有勵志,沒有閑情,中國文人真不知會成為怎樣的俗物?! ?mdash;—周國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閑情的分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2條)

 
 

  •   虔誠探索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   名家典藏:閑情的分量(周國平品中國古典名作) ,還好。
  •   周先生的書基本買全了,很喜歡他的文風,也贊同他對生活、社會的觀點。本書中,主要是周先生關于宋詞、元曲及古代文人作品的隨筆及點評。與以往哲理類的著作不同,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周先生的文品。在點評古文作品的同時,也寄寓了作者對生活、感情、社會、政治等方面的觀點。
  •   周國平關于宋詞和元曲的感悟。先列出詞曲,然后給予一些評論。周先生的文字很舒緩,有淡然從容的美
  •   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   看了其他人的評論,總結如下:評論簡短,留白多,元曲多于宋詞。我個人的建議是,讀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別人的點評對你來說只是指點迷津,我以前就看不懂宋詞,但是別人的一點提點就會讓你醍醐灌頂。我從這本書中還知道了一些關于宋詞的小歷史。如果只是讀書這本書不錯,如果是做學問的話,這本書的價值也就有待商榷了。
  •   周國平品中國古典名作
  •   一直挺喜歡周國平的書,生活與哲思,很少有涉及傳統(tǒng)古典文學的,這是第一次看,也不錯
  •   唐詩宋詞元曲值得一讀,古詩詞鑒賞的韻味在此
  •   在繁忙的生活中選擇這樣一本書,是對自己最好的福利,清新淡雅的文字透過淡淡的書香,讓我們可以平靜下來,慢慢的思考詩人詞人的人生,或許作者的獨特解讀會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能夠讓自己安靜的享受文化和生活的書,一定不要錯過哦!也許我們只聽說過某一句詞或詩,那都無關緊要,關鍵是在我們讀的那一瞬間能夠發(fā)出:“哦,原來是這首詞啊”的真情流露,我想這就是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獲!
  •   對宋詞元曲的一兩句話評析,老實講,與此這樣倒不如去買那種有解析詞曲的宋詞元曲三百首。但后面的圣人與閑人著實不錯,雖然只有幾篇。因為是優(yōu)惠時買的,所以還是覺得物有所值!
  •   書的裝幀清新典雅,一如其文。宋代文人的生活悠游閑適,市井民間富麗繁華,一派安樂祥和的盛世景象,如同一幅書畫長卷,借助于文人學士的生花妙筆,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墒怯袠肪陀锌?,你看那北宋文人的貶謫之苦,郁郁寡歡如棄婦,自喻香草美人,哀怨起來,像是失寵后被打入冷宮、淚水連連的“臣妾”。還有那南宋文人的凄凄慘慘戚戚,復國無忘,身若浮萍,臣昏主弱,其勢堪哀。周國平的解說、品讀更具婉約的格調,娓娓道來,多了幾分閑適,少了些許哀苦,仿佛我們已置身于汴京的繁華市井之中,什么家國天下,由它去吧,此間樂,不思苦也。好書,值得推薦。
  •   這本書非常好看,看看周國平先生怎么解讀古典文學
  •   周老師應該以過人的才情、豐富的感情、細膩的筆觸、敏銳的美感,給我詮釋唐詩宋詞的藝術和思想的感悟。
  •   一直喜歡周國平的文字,不過學生還是少看好
  •   買得時候以為是周國平的散文之類的,買回來才發(fā)現(xiàn)是周國平評詩詞的類似筆記的東西,但大師寥寥幾筆也妙趣橫生
  •   是沖著周國平的名字去的,以前看過他寫的文章覺得挺喜歡的。這本書大略翻了一下,他的鑒賞很短但很精辟!
  •   很細膩的語言。周國平先生是詩人,用詩人的眼看詩人,自然更是勝人一籌。
  •   周國平以其獨特的視角,詮釋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值得一讀。
  •   對宋詞解讀的很到位,很喜歡
  •   與大家一起品古典名作,確實是享受
  •   這本書是特價時買的,留白很多,,我還是更喜歡周國平的雜文。
  •   閑時讀之 怡情養(yǎng)性 選材好 解讀精煉 是本好書
  •   很喜歡中國文學,給人的感覺淡雅寧靜又不失力量。感受古典的魅力和生活情趣
  •   一直很喜歡周國平的作品,選的詞不錯!
  •   讓人放松的書,特別是元曲部分,以前了解的不多,這本書不錯
  •   閑時讀閑情,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大家大作,灰?;页O矚g。
  •   喜歡這樣閱讀的感覺,兩杯清茶,一份閑情,愜意!
  •   難得閑情呀,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奢侈品
  •   超級精彩,推薦大家買來看看,周國平的作品不容錯過啊
  •   男要讀王小波,女要讀周國平
  •   這是一本哲學家寫的詩評,視角和感覺都比較獨特
  •   不是閑人閑不得,閑人不是等閑人。
  •   文章不錯,閑看很好,慢慢欣賞
  •   周先生的書,好像不如散文經典。
  •   閑暇的時候看看,的確有分量!
  •   書很精美,文字也很優(yōu)美,作者對詩詞的詮釋也很得體
  •   看書要看書使人能靜下來的書,作者的書能達到目的。反正我是不看書勵志類的書。
  •   書的形式內容都不錯,我很喜歡。
  •   配圖很漂亮,滿滿的中國味!評論也很到位!喜歡!
  •   喜歡古典詩詞的同志們可以翻翻那。
  •   這本書是給朋友買的,反饋說很不錯的書。
  •   本書包裝精美,哲理性強,空白處雖然很多,但可以寫上自己的心得
  •   很好
    詩意的生活的體現(xiàn)
    讓躁動的心靈寧靜
  •   很愛很愛,我喜歡的風格
  •   很好!喜歡!都是我想要的書!
  •   很愛詩詞,這本書特有感覺·····
  •   詩詞多,但是點評少了一些。遺憾
  •   搞促銷的時候買的,花了很少的錢買了很好的書,哈哈
  •   書很好,真該閱讀當中,一直在當當買書,信得過
  •   評論有點太短了,只有短短幾句話
  •   只是評述內容少
  •   品讀此書是心情的逾越,在生活壓力如此大的當下,細細品讀此書是一種壓力的緩解和釋放。
  •   評點了古代的詞,分析了作者的意圖和情感。
  •   很喜歡詩詞、希望能把這些學好。
  •   很簡短很細碎的作者自己的感想,我喜歡一開始的話,不是詩歌鑒賞之類的。不過能夠讓你自己也喜歡上詩詞。
  •   雖然和想象中的有點不同,但是還不錯
  •   這個商品很不錯哦 現(xiàn)在還沒有時間讀 以后會有時間的哦
  •   感覺現(xiàn)在的教育,真是走入了一種誤區(qū),其實老祖宗留下太多的精華,但是現(xiàn)在偏偏學好多沒用的英語,而不是讓孩子多接觸我們中華的國粹。
  •   學者的感悟與常人一樣,這是經典的力量
  •   簡單了一些,也就幾塊錢么。哈哈
  •   周老師這兩年又火起來了,美文還是一如既往的高質量。
  •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品味不同的讀者眼中的哈姆雷特,這也是一種分享吧。
  •   挺好的,一分錢一分貨吧,打折買的還挺劃算
  •   包裝很好,印刷清楚,內容不錯,推薦
  •   非常不錯,當當價格非常給力
  •   我覺得還不錯,可以好好看看~
  •   質量不錯。里面的詩詞都是經典啊,解釋得很好!
  •   還沒有讀 想感受一下國學大師的力量
  •   很久沒有讀老周的文章了,抽空仔細讀一讀。
  •   閑時讀閑情,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大家大作
  •   剛剛拿到,準備好好讀讀!
  •   一本好書,值得細讀。
  •   適合年級高一點的學生讀
  •   內容簡潔 筆鋒流暢 可讀性強
  •   印刷精美,值得細細品味
  •   依舊很好
  •   細閱古人、、
  •   還沒看呢,朋友說不錯。
  •   這個商品不錯,正版很贊!
  •   額,還沒看,都忘了,應該不錯,改天要好好看看
  •     周國平是我非常喜歡的哲學家、作家?!堕e情的分量》這本書是好友送給我的17歲生日禮物,我非常喜歡?!堕e情的分量》由三個部分組成——品宋詞,品元曲,談中國古代學者文人。《閑情的分量》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思考了人類永恒的命題,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本書前兩部分對于詞曲的品讀,周國平僅是寥寥數(shù)語、惜墨如金。但這些文字足夠有力量,字里行間構建了一個廣闊的哲學空間。對于詩詞的解讀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周國平以文談哲,更多的是給讀者人文性的關懷和啟迪,而不是單純共鳴式的灌輸。前兩部分對于詞曲的品讀,將國學文化、深切人情和哲學思考有機的融合在短短的文字里,以情動人、以理慧人、以文養(yǎng)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