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0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勞思光 頁數(shù):126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新編中國哲學史》是當今哲學大家勞思光先生在中國哲學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過其獨特“基源問題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將上下數(shù)千年中國哲學的內(nèi)涵,條分縷析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每一章節(jié)都有深入淺出的說明,其內(nèi)容正是中國哲學的深層內(nèi)涵。該書80年代初在港臺出版,即以其對中國哲學的精深研究和新穎的詮釋而廣受好評,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為中國哲學界的重要人物。該書被公認為是繼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該書在港臺地區(qū)20多年來版行不斷,成為學者及大學生研究生必備書。本次在大陸出版,一仍其舊,全書共三卷四冊,110余萬字。勞氏早年肄業(yè)于北京大學,后在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校任教,有著作多種行世。
作者簡介
勞思光(1927—),著名哲學家,臺灣“中研院”院士,歷任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東吳大學、華梵大學等校哲學教授。勞氏學問淵博,尤專精于中國哲學的研究,有著作十余種行世,影響廣遠。其《新編中國哲學史》問世二十余年,廣受學界推崇,以為該類著作之經(jīng)典者,再版不斷。
書籍目錄
一卷論中國哲學史之方法——中國哲學史序言 壹 已往成績之檢討 貳 中國哲學史的方法問題 叁 哲學史的任務(wù)與基源問題研究法 肆 中國哲學史的特殊問題第一章 論中國古文化傳統(tǒng)之形成 壹 略說古史資料及考證之設(shè)準 貳 古中國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發(fā)展 一 古民族之三集團 二 殷民族略考 三 結(jié)語 叁 殷周民族之關(guān)系及其盛衰 一 略論周民族之起源及發(fā)展 二 殷周關(guān)系 三 周初之政治形勢 肆 南北文化傳統(tǒng)之形成及影響 一 南方傳統(tǒng)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 北方傳統(tǒng)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 南北傳統(tǒng)與先秦哲學思想第二章 古代中國思想 壹 有關(guān)原始觀念之問題 貳 古代中國思想的重要觀念 一 《詩經(jīng)》中之“形上天”觀念 二 《易經(jīng)》中之“宇宙秩序”觀念 三 《書經(jīng)》中之政治思想 叁 附論原始信仰 一 人格天觀念 二 中國古代之“神鬼”觀念 三 “命”觀念第三章 孔孟與儒學 上 孔子與儒學之興起 壹 儒學之源流問題 貳 孔子之生平及其學說 一 孔子之生平 二 孔子之學說 三 孔門學派與孔子遺留之問題 下 孟子及儒學之發(fā)展 壹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處 貳 孟子之學說 一 心性論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論第四章 道家學說 壹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時代問題 貳 老子與《道德經(jīng)》中之思想 一 老子其人 二 《老子》其書 三 《道德經(jīng)》思想大要 叁 莊子與《南華經(jīng)》中之莊學 一 莊子其人與其書 二莊 子之思想第五章 墨子與墨辯 壹 墨子其人其書之時代 貳 墨子之思想 一 兼愛 二 天志與權(quán)威精神 三 尚同與國家論 四 非攻、非儒、非樂——墨子之文化觀 叁 墨辯 一 墨辯之時代 二 《墨經(jīng)》中所涉之邏輯問題與名家理論 三 《墨經(jīng)》中之邏輯理論 四 《墨經(jīng)》中所涉之知識問題第六章 荀子與儒學之歧途 壹 前言 貳 荀子之生平 叁 荀子之學說 一 性惡與師法 二 心與天 三 君與禮 四 “學”觀念與“正名”第七章 法家與秦之統(tǒng)一 壹 法家之人物及著作 貳 韓非思想之特色及其傳承 叁 韓非子之思想 一 論治亂 二 論主權(quán) 三 “勢”與“明” 四 二柄與虛靜 肆 韓非之影響及其歷史意義第八章 名家與名學 壹 名家之立場及特性 貳 公孫龍子之理論 一 “指物” 二 “白馬”與“堅白” 三 “通變”與“名實” 叁 關(guān)于“名學”一詞之討論 一 胡、譚之說 二 先秦思想中“名”之用法 后 序 壹 關(guān)于胡、馮之書 貳 關(guān)于“天”觀念 叁 關(guān)于方法問題書目略錄 二卷…… 三卷上…… 三卷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一部哲學史,雖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學”。當一位學人寫哲學史的時候,他不僅要敘述事實,而且要解釋理論。敘述事實是史學的工作,解釋理論則必須有確定的理論基礎(chǔ)與解析方法。而這種基礎(chǔ)與方法就是寫哲學史的必要條件;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則寫出來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學史”。 勞思光先生的巨作《中國哲學史》是一部由中國古文化談至清朝干嘉學風為止之哲學理論。其書內(nèi)容完全是以中國傳統(tǒng)哲學理論為主。故在干嘉思想后就不采錄。因為,欲論干嘉以后,清末至民初之思想演變---包括哲學一面,則其背景必須兼取中西兩方,不能再以中國傳統(tǒng)為主。此所以本書作為《中國哲學史》。
編輯推薦
本書是當今著名哲學家勞思光先生在中國哲學方面最重要的著作。通過其獨特的“基源問題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將上下數(shù)千年中國哲學的內(nèi)涵,條分縷析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每一章節(jié)都有深入淺出的說明,其內(nèi)容正是中國哲學的深層內(nèi)涵。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