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國際文化 作者:史蒂芬·沃茲 頁數:463 字數:560000 譯者:黃豪
Tag標簽:無
前言
亨利·福特的傳奇蒙特克萊蒙斯位于底特律東北方20英里,是密歇根州的一個小鎮(zhèn)。1919年初夏,這個小鎮(zhèn)的地方法院里有一個人正出庭作證。他的面貌很熟悉:瘦瘦的身子、曬得黝黑的臉龐、五官輪廓突出、頭發(fā)花白、舉止樸實。此人就是工業(yè)家亨利·福特,美國的傳奇人物。他控告芝加哥《論壇報》人身誹謗。幾年前,威爾森總統(tǒng)派遣國民衛(wèi)隊巡邏邊境,以防墨西哥龐丘·維拉斯為首的游擊隊的騷擾,福特公開反對總統(tǒng)的作為,于是《論壇報》發(fā)表社論,說他是“無知的理想主義者、以國家為敵的無政府主義者”云云,福特氣極,遂發(fā)控訴?!墩搲瘓蟆返穆蓭熍罐q說誹謗不成立,指出這個大名鼎鼎的汽車制造商實在無知。出乎人們的預料,被告律師抗辯得并不吃力。一連幾天,首席被告律師殺氣騰騰地對福特一連串發(fā)問,福特的回答卻很令人吃驚:他真的什么都不懂。他很肯定地說美國獨立戰(zhàn)爭開打于1812年;他說chilliconcame的意思是“大股機動部隊”;他說本尼迪克特·阿諾德:“是個寫書的,我想是吧”;他也無法指出美國政府的基本原則是什么。聽眾私語竊竊,福特卻像小學生似的漫不經心,對一個個問題亂說一通,最后回答說:“我承認對很多東西都弄不懂?!边@時連辯方律師都不好意思起來,和緩地問他是否可以簡單地朗讀一段書聽聽,或者干脆承認自己是文盲算了。福特的回答很平靜:“是的,你這樣說也沒錯啊,我書讀得很慢,念書我很不自在,會把事情搞砸的?!笔聦嵑苣苷f明福特確實無知,但也沒有什么東西能證明他是無政府主義者。陪審團裁定誹謗控告成立。福特得到了賠償:6美分。全國各大報刊大張旗鼓地報道此事,對法庭裁決和法律事宜不太關注,卻對福特在法庭上令人訝異的表現大做文章,嘲笑這個美國英雄居然如此粗陋膚淺。然而,塵埃落定時,兩件意想不到的事實日漸清晰。首先,亨利·福特對自己看上去像土包子根本就沒覺得有什么不好。他處理事務高效繁忙,無法多花時間讀書。當有人追問他為什么對公共事務知之甚少時,他承認說自己讀報,“只是讀讀新聞標題而已。”一次接受記者私家采訪時福特說得更加坦白:“我不喜歡讀書,書本讓我頭昏腦漲?!逼浯危瑢τ诟L卦诜ㄍド系木骄?,普通民眾不但沒覺得大驚小怪,相反還蠻欣賞的,認為他學問不高并不礙事。有人問福特美國建國以前原來是什么情況,福特回答:“我猜嘛,原來應該有些土地吧”,對此公眾覺得很好玩。福特不會裝腔作勢,做派清明爽利;他坦承因為太專心工作而沒能好好受正規(guī)教育,對此大家也覺得情有可原。全國上下多有牧師為亨利·福特祈禱,請求他能從小人的惡語妄言中得以解脫。村鎮(zhèn)小報鼓動農夫、工人和商販百忙中抽空寫信給這位汽車生產商表示同情,響應者成千上萬。因此,令那些高級人士非常詫異乃至驚恐的是,福特從似乎很尷尬的窘境中脫身而出,成了一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高大的美國民間英雄。因此,美國現代史上的一個最偉大的故事和神話由法庭事件而引發(fā),結果帶來了一場雙方的愛恨:一方是來自底特律的一位美國汽車生產的開拓者,另一方是美國普通大眾。愛恨超越了一切理性:福特是同一個福特,如此眾多的知識分子、世界主義者和輿論操控者們討厭他,而開著他生產的汽車、篤信其所言的廣大工薪階層卻是那么喜愛他。愛恨的絲帶飛揚了四十年之久。福特大受歡迎、威信之高、影響之大,該如何解釋呢?顯然不是因為他有什么學術成就,僅僅說他創(chuàng)造了財富也什么都證明不了。美國有不可勝數的實業(yè)家,個個都很富有,但都沒有達到福特所占據的公眾地位,他們之中更有許多人被公眾譴責為強盜大亨。福特的崇高地位也不是來自技術成就。許多頭腦簡單的后來人硬說福特發(fā)明了汽車,其實同代人心中很清楚這不是事實,也很明白著名的福特T型汽車當時在市場上也算不上是最好的汽車。人們把視野打開時,只會發(fā)現福特的神話和影響越來越深不可測。弗拉基米爾·列寧等社會主義者尊崇福特,說他是20世紀革命主要的貢獻者之一。蘇聯(lián)的工廠里常常見到福特和列寧的畫像并排掛在一起。然而,阿道夫·希特勒也尊崇福特,曾宣布“我要盡最大努力在德國把他的理論付諸實踐”,并且效仿T型車在德國生產了大眾汽車(即“人民的汽車”)。在美國,像約翰·D.洛克菲勒如此強勢的資本家都很贊賞福特,把他的生產設施說成是“時代工業(yè)的奇跡”。與此同時,伍德羅·威爾遜總統(tǒng)也曾說服過這位汽車生產商以進步民主黨的身份競選美國密歇根州參議員。許多左派藝術家則譴責福特對現代社會的影響。查理·卓別林在其影片《摩登時代》中對福特的機械化生產系統(tǒng)嬉笑怒罵,奧爾德斯·赫胥黎’在其((勇敢的新世界》一書中把現代社會墮落的起點挖苦為“咱們福特的那一年”。然而,1940年羅培爾機構對美國工人做了調查,發(fā)現他們把亨利·福特看作是“對勞工最有幫助”的現代美國領袖,打分競高于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沃爾特·魯瑟。。很多人對亨利·福特生前以及身后的功過圈圈點點,然而他的多面魅力之謎解不開理還亂。幾十年來新聞記者和歷史學家對他眾說紛紜并留下了一系列評價,觀點互相矛盾,疑難還是無法解開。福特到底是創(chuàng)建了一個工業(yè)帝國而值得贊譽的巨人,還是在成功路上將人人踐踏于腳下的暴君?到底是開拓了高效商業(yè)生產之路的革新者,還是使百千萬人陷于勞役之辱的貪婪資本家?到底是個致力于提升美國工人地位的社會革命者,還是個玩世不恭和巧妙地操弄新生社會手段的家族長老?到底是個懷有平常心的公眾人物,還是個代表著低級趣味的人物?這些問題分歧巨大,從來就沒有相互妥協(xié)過。福特時而被詆毀,時而被神化,自20世紀初他在公眾舞臺上嶄露頭角以來,情況一直如此。本傳記試圖捕捉亨利·福特的復雜性,揭示其公眾形象的種種根源。首先,作者堅信福特與美國的獨特關系,是由他的時代所發(fā)生的歷史變化所營造的,也是由接踵而來的文化價值觀的轉變所營造的。在1890年到1920年這段時間里,現代美國秩序逐漸形成,其間產生了消費資本主義、大眾文化、官僚主義以及總體國家,合力造就了20世紀最為強有力的國家。福特躊躇滿志,展望于未來又信守于傳統(tǒng),在帶領美國同胞度過歷史變化陣痛的過程中發(fā)揮了力量。福特生命歷程的跨度本身就很驚人。他于葛底斯堡之戰(zhàn)’不久后出生,卻親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時的對日原子彈轟炸。從亞伯拉罕·林肯時代到哈里·杜魯門時代,美國已發(fā)生了巨變,然而福特的重要性絕不僅僅體現于他親身經驗了世事巨變。他的生命歷程在以下三方面昭顯了強大力量:第一,福特躋身于20世紀早期美國舞臺的正前方,成為了新生消費者文化的預言家。當然,他現在已獲得美國工業(yè)大批量生產之先驅者的稱號,但他的另一個作用雖然比較少有人提起,也許卻更加關鍵。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tǒng)價值觀是自律、節(jié)儉和刻苦,福特從這些價值觀的廢墟里脫身亮相,向廣大民眾宣揚了消費者自我實現的嶄新信條。要有大規(guī)模生產就必須要有大規(guī)模消費:他也許是第一個意識到這一點的美國商人。第二,福特在20世紀早期美國大眾文化的成型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在消費者富足的新鮮氛圍中,他成了一種文化秩序的主要構筑者之一,這種文化秩序在公眾中提倡的是標準化的體驗、集體的自我意識以及人人都應享有的休閑生活。他在賽車運動和普及野營方面打出了名聲,呼吁人們積極思考,并且高明地運用了新生的印刷和無線電媒體機制來提高他在公眾意識中的個人知名度。當T型汽車成了美國大眾繁榮的原型時,福特自己也成了大眾文化名人的原型。第三,福特把他的革新之樹深深植根于廣大民眾的沃土中。他崇尚普通人,公民大眾的判斷、尊嚴和價值觀是他權衡成就和取舍的落腳點。福特景仰的就是布衣百姓,因為他深受自己中西部鄉(xiāng)村生活經歷的影響,深受新教道德觀的約束和規(guī)范的影響,對那些城府頗深的都市精英們持懷疑態(tài)度,美國民眾刻苦自立,懷有粗放的平等思想,質樸虔誠,有什么就說什么,福特倡導要依賴廣大民眾,由此建立起了自己社會改革者的聲名。他給普通工人支付高薪并譴責那些富有的金融大亨。與此同時,他的信條也含有對知性主義的不信任,以及對猶太人和天主教的警覺和敵意。換言之,摩登時代曙光泛泛,美國生活方式開始成型,亨利·福特依賴消費主義、大眾文化與平民主義來宣揚這種生活方式,因而挺立起了自己的高大身軀。然而,還有另一個原因能說明為什么他受人熱愛,為什么具有影響力。福特的革新成就卓著,非但沒有使大眾惴惴不安,相反的倒是消減了他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福特在改變世界的同時顯然也保持了對傳統(tǒng)的尊敬,因而才能使他的新思想和新做法讓大家都能接受。他一邊大批量生產T型汽車,一邊使公眾確信努力工作、節(jié)儉生活和友好相處仍然沒有失去重要性;他一邊建立起龐大的集中化管理的紅河廠區(qū),一邊花時間到林中野營并積極提倡要多跳跳民間舞蹈。生活正在向現代化轉型,但還要保持對傳統(tǒng)的尊敬,二者必須相結合,這方面他做得非常成功。因此,亨利·福特之所以會成為美國民間英雄,是因為他既體驗到了美國人民向摩登時代奮進過程中的欣欣靈感,也體驗到了他們的惴惴不安。他知道他們渴望什么、害怕什么,并且通過人民主義和消費主義進程中的更高信條著手幫助他們。他一只腳堅實地踩在過去的土地上,另一只腳卻信心十足地邁向前方,成功地跨越了美國歷史上的一個巨大的分水嶺。歷史變遷令人氣喘心驚,而這位現代美國生產商撫慰了成百上千萬的同胞,幫助他們穿過歷史變遷的溝溝坎坎。這個過程充分反映了福特的復雜性。他生在中西部也長在中西部,因而身上表現出了美國中心地帶鄉(xiāng)村生活所孕育出來的種種特點。福特所受過的教育星星點點,但他充滿了鄉(xiāng)土智慧,做事憑的是靈感直覺而不是條分縷析。他對人人都認可的智慧發(fā)出質疑,而對社會和自然界的運行機制卻好奇不倦。由于他深信村野民夫的美德,所以對大多數外間人士都不太信任。稀奇古怪的理論不能使他信服,因為他相信常識就能解決問題。他也會像一個侃侃而談的哲學家那樣顯示高明,身上有一種馬克·吐溫、亞伯拉罕·林肯和威爾·羅吉斯的風格,喜歡讓自己看上去像一個天真的鄉(xiāng)村人,外表土里土氣,帶點狡黠的幽默感,而骨子里透出的精明卻無可掩飾。從根本上說,福特雄心勃勃,總體上對人們有一種寬容和理想化的態(tài)度,但時常也對身邊人表現出小心眼和自命不凡,兩種態(tài)度在他身上合二為一。有許多人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得到了驚人的成功,福特和他們一樣,對自己的世界觀絕對自信,對弄不懂的東西則一概不予理會。自信和無知相結合,真知灼見與心胸狹窄相結合,既是他的最大優(yōu)點,也是他的最大弱點。福特度過了漫長和豐富的一生,攀山越嶺終抵輝煌,因而他的故事自然充滿了戲劇性。他為了汽車生產而奮斗,雖然得到了巨大成功,然而成功來臨時終究人到中年。他的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夾雜著一系列的法律和政治沖突,得到了媒體的高度曝光,事關專利、公司分紅、戰(zhàn)爭、企業(yè)權力、反猶太主義以及工會運動。他也因為從事一大堆有趣的活動而一直處于閃光燈的照射之下:賽車、社會進步、開發(fā)流水生產線、和平遠征示威、飲食改革、爭取從政、農業(yè)實驗、歷史文物保護等等,不一而足。一路過來也有人在福特的生活中起了關鍵作用:妻子和兒子、一個生產經理和一個布道者、一個廣告商和一個工程師、一個賽車手和一個生意伙伴、一個情人和一個宣傳者,還有一個得到他的信任而差一點就毀了整個公司的都市混混。通過觀看這些劇中人物的表演,能使人們對福特的成就和影響有更加綜合的了解。然而,這部傳記不僅要集中描述福特創(chuàng)造了什么,還要描述是什么創(chuàng)造了福特,不僅要描述他說了什么,也要描述人們說了他什么。我努力地深入挖掘福特的傳奇,翻查四十年來大量的美國報紙、刊物、政治演說稿和廣播節(jié)目,描述和分析人們對他的評論。關于福特功過是非的爭論,將使我們對20世紀頭幾十年中逐漸轉型的美國有很好的了解;探索環(huán)繞于福特身上的文化與神話光環(huán),也會讓我們采用他同時代人的眼光來觀察他:在美國人的力量和財富崛起的時代轉型期,福特是一個多面人物,塑造、激發(fā)和撫慰了美國大眾。幸運的是,重構他一生的材料來源非常豐富。福特舍不得扔東西,小到雞毛蒜皮,大到至關緊要,生前所有的東西幾乎都保留了下來。他去世以后遺物有幾百箱,集成了一個大檔案,目前存放在本森福特研究中心,該中心是亨利·福特博物館和格林菲爾德村的下屬單位,位于迪爾伯恩市。檔案有成千上萬件,有印刷材料、實物、照片和筆頭記錄。再者,由于福特是當時討論和描述得最多的現代美國人物之一,因此發(fā)表過的訪談錄和各種文章也多得嚇人。然而,這些材料可能會有誤導,因為福特親手寫的東西寥寥無幾,沒有發(fā)現日記,信件也極少。署名福特的書以及大量的文章雖然反映了他的觀點,可惜都是捉刀代筆的。然而,福特檔案中一些最有爆料價值的材料填補了這塊空白:幾十份轉寫下來的福特同公司員工、家庭成員以及同事們的會談錄音以及福特本人說過的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非常有用,是撰寫福特的第一手資料。20世紀已經過去,各種雜志、學術團體和電視網絡都力圖搞清過去一百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是哪一位。亨利·福特即使不是第一人選也名列前茅,這是不會使人感到奇怪的。例如,《財富》雜志把福特選為“世紀企業(yè)家”,把通用汽車的小阿爾弗雷德·斯隆、IBM的小托馬斯·沃森以及微軟的比爾·蓋茨都比了下去。無獨有偶,最近有人對學界行家們進行了一次民意測驗,結果表明福特遠超蓋茨、約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魯·卡耐基,被評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企業(yè)家。福特的事業(yè)影響之大,如此評價是錯不了的。福特把汽車作為一個新生消費者社會的象征推向大眾,因而不可逆轉地改變了現代生活。他把美國人的價值觀納入生活富足和自我實現的模式,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自我反思。20世紀早期,體現為大規(guī)模生產和高薪模式的福特主義得以發(fā)展,描畫出了一幅社會經濟藍圖,使美國在接下來的五十年里上升到全球矚目的地位。福特創(chuàng)造了美國世紀,他在這方面所做的貢獻恐怕誰都比不上。
內容概要
他的夢想改變了人類的二十世紀,改變了二十一世紀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两袢员幻绹姺顬椤白顐ゴ蟮钠髽I(yè)家”,洛克菲勒、卡內基等著名大亨都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甚至連現在家喻戶曉的比爾·蓋茨也難以同他比肩。 列寧稱他為二十世紀革命最主要的貢獻者,希特勒發(fā)誓要把他的理論在德國付諸實踐,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則稱贊他的生產設施是時代工業(yè)的奇跡…… 他是現代美國企業(yè)的發(fā)明者,他的T型車改變了美國文化和生活;他是美國建制的反對者,卻為美國左派和勞工運動組織所痛恨;他是和平主義者,卻又是個狂熱的反猶分子;他成功地利用媒體炒作自己形象和汽車品牌,卻又令羅斯??偨y(tǒng)心生嫉妒;他是一個雇傭前黑手黨頭目對那些行為出格的員工大打出手的暴君式老板,又是一個企業(yè)管理和營銷的天才;他是個迫使自己的兒子愛德塞·福特英年早逝的魔鬼,又是一個著名的慈善家。他終身摯愛著他的妻子,又有著一個私生子……
作者簡介
史蒂芬·沃茲(Steven Watts),美國密蘇里大學歷史學教授。曾出版風行美國的暢銷書《魔術王國:沃爾特·迪斯尼與美國生活方式》,該書獲得《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新共和國》、《國家》以及《評論》等報章雜志的好評。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書籍目錄
第一部 成名之路 第一章 農家孩子 第二章 能工巧匠 第三章 發(fā)明大王 第四章 職業(yè)生手 第五章 賽車名人 第六章 企業(yè)大家 第二部 創(chuàng)造奇跡 第七章 消費大眾 第八章 制造專家 第九章 民間英雄 第十章 改革大師 第十一章 家長作風 第十二章 政治人物 第三部 鐵皮車王 第十三章 美國傳奇 第十四章 理想主義 第十五章 道德守舊 第十六章 積極思考 第十七章 帝國元首 第十八章 父子爭斗 第十九章 偏執(zhí)分子 第四部 黃昏漫漫 第二十章 情鐘古董 第二十一章 個人主義 第二十二章 專制作風 第二十三章 涉獵廣泛 第二十四章 教育事業(yè) 第二十五章 掛名首腦 尾聲 迪爾伯恩的圣者
章節(jié)摘錄
第六章 企業(yè)大家亨利·福特既然有了新的聲譽,就得使它發(fā)揮實際效用。賽車運動使他獲得公眾的廣泛好評,他也因此重新披上了自己的舊衣裳,恢復了先前更為公眾所熟知的形象:汽車制造者福特。福特面臨的問題還是老問題:尋找合適的資助者。19世紀90年代他經營失敗是因為和投資者合不來,然而今天卻有了新的優(yōu)勢,報紙說“福特先生是中西部最出名的汽車制造者之一”;雜志稱“福特就是王者”。確實,底特律成千上萬的市民和全美國讀過他賽車事跡的人一樣,都感到福特的名字是和勝利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福特決心從以往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生產出真正適合于推向市場的汽車。早期經驗已經清楚地表明,找到合適的投資人至關重要,他們必須能悉心體會福特的設想,也要對他的完美主義傾向具有耐心,還要愿意讓他控制和經營公司業(yè)務而不太受外來因素干擾。福特帶著自己特有的勃勃雄心加上不屈的獨立精神,逐漸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yè)家??峙逻@也是他最后一次機會了。其實福特早在1902年初就開始為制造汽車尋找新的資金來源了,那是在第一次戰(zhàn)勝亞歷山大·溫頓幾個月以后的事。在旁觀者眼中,賽車狂熱病似乎已完全征服了福特,而事實并非如此。在底特律汽車公司和亨利福特公司垮臺后,他仍然不斷琢磨著如何造出一輛民用載人汽車。開頭希望似乎很渺茫,因為底特律有許多生意人聽說過他的兩次失敗,都避免和這位恣意妄為的汽車制造者有經濟瓜葛。然而,福特最終還是拉到了一個投資人合伙辦公司,事情還真有些不可思議。亞歷山大·Y.馬爾科姆森對福特汽車公司的創(chuàng)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歷史學者們,特別是福特本人,常常對此輕描淡寫,回想起來其實事情很明白,沒有馬爾科姆森的幫助就根本沒有公司可言。馬爾科姆森是個闖勁十足、精力充沛的底特律生意人,在以往的十年中頗有財富積累,雖然他對汽車行業(yè)一竅不通,最終還是被福特拉了過來。馬爾科姆森1865年6月15日生于蘇格蘭,于1880年來到底特律,踏踏實實地從雜貨店小職員一直干到了雜貨店老板,到了90年代初他已經入行煤炭業(yè),1893年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家煤廠,擁有多輛小型三套馬車,主要業(yè)務是為底特律幾千戶家庭運送煤炭。煤場運量大、送貨快,客戶很滿意,馬爾科姆森聲稱他的煤炭“比太陽還熱烈”,送貨馬車側板上都涂上了這條廣告。到了1903年,他已通吃了兩個競爭者的煤場,在底特律新開了10家煤廠,買下了這個城市惟一的煤炭挖掘架,建立了一個蒸汽煤廠,擁有西弗吉尼亞一座煤礦的股權,并且還向南擴張在托萊多市成立了殘月燃料公司。馬爾科姆森曾這樣對一家報紙說過:“我們現在有120匹馬和110輛大車,它們輪軸轉,每天平均運送l,800噸煤炭。”他除了經營他的車馬大隊以外,還與底特律市和周邊的幾個大企業(yè)建立了關系,為輪船、鐵路、工廠和州立機構供應煤炭。這位蘇格蘭人個子矮小、身材消瘦、肌肉發(fā)達、頭發(fā)烏黑,留著一撮海象風格的小胡子,帶著神經質的激情和野心投身于生意往來。他兒子說父親“是一個虎視眈眈的生意人,時刻準備撲向冒險活動。他有惡鬼似的脾氣,一旦覺得手下人把事情做得不對或做得很笨時,就會大發(fā)雷霆?!?901年第一任妻子去世后,馬爾科姆森又娶了一位在教堂認識的女人,讓她幫助帶他的六個孩子。19世紀90年代馬爾科姆森和福特首次相識,當時福特是愛迪生照明公司的總工程師,平時也負責為公司的鍋爐廠采購煤炭,每兩三星期左右福特就要到馬爾科姆森的煤場檢查煤炭質量,接下來的幾年里,馬爾科姆森為福特供應煤炭。1902年兩人又重新認識了,或許福特接近馬爾科姆森純粹為的是看他能否為自己投資,或許馬爾科姆森接近福特也有類似目的,因為這位煤炭商目睹了福特在賽場上打敗了溫頓。他倆再次相識的介紹人可能是小威廉·利文斯通,此人是個出色的企業(yè)家,既認識福特也曾為馬爾科姆森做生意提供過貨款。無論如何,1902年夏末,福特和馬爾科姆森已經坐下來認真討論聯(lián)手辦公司了。馬爾科姆森同意為福特開發(fā)民用車提供資金保證,他的律師約翰·W.安德森于1902年8月16日與兩個合伙人見面商討建立汽車公司事宜,用安德森的話說,馬爾科姆森“對汽車饒有興趣,對福特先生的想法也有好感,覺得主意不錯,很樂意幫他實現理想,愿意自己出錢買材料和雇用所需要的人員把汽車做出來。”8月20日,兩人在律師草擬的一個預案協(xié)議上簽字,規(guī)定福特把他的所有圖紙、機器、模具和專利提供給公司,而馬爾科姆森則為生產一部樣車提供資金。
媒體關注與評論
亨利福特既復雜又膚淺,但無愧為摩登時代的象征。本書文筆流暢、視點綜合翔實地描寫了他的一生。——《科爾克斯書評》歷史學家沃茲為亨利福特寫的傳記和他為沃爾特迪斯尼寫的傳記(《魔術王國》)一樣,顯示了高超的寫作技巧,對這位美國傳奇人物所采取的觀點不偏不倚極其出色地揭示出福特的商業(yè)哲學與他個人和工作生活中的復雜矛盾?!冻霭嫒酥芸肺制潓ΩL氐囊簧鷺O盡所能地詳細闡述,本書定能長久流傳于世?!稌鴨巍冯s志《享利福特》讀起來非常有意思?!敦敻弧冯s志
編輯推薦
《亨利·福特:他的生意和生活》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