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ISBN:9787801874290,新世界出版社" />

了凡四訓:慈云講本

出版時間:2004-10-01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明)袁了凡,慈云法師  頁數(shù):243  字數(shù):17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講述的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內容神奇莫測,富有智慧,在明清兩代被奉封為至寶。該書是清末曾國藩推崇的人生智慧書,被其列為子侄必讀之作。  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實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它還透露出了很重要的訊息——改過自新,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特別是前半生辛苦至極,直到晚年才愈益純熟,斷惡修善才成了自學遵循的習慣,成了一種更健康,更幸福的方式。

書籍目錄

壹  立命之學貳  改過之法叁  積善之方肆  謙德之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了凡四訓:慈云講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3條)

 
 

  •   告訴大家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用書里的話說: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辯是非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行善積德的效驗,做一個平凡和善良的人。對于當今世風日下,做一個善良的人很“吃虧”,很“不開心”,讀了這本書后,我改變了很多,解開了很多心結。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見,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失,是求有益于德也。人的命運是得之有命,求之有道。這本書有機會大家讀一下,受益匪淺。
  •   相當不錯,修心,正心
  •   很遺憾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本書,其實看進去了非常好,對于我了解人生,為人處事有巨大幫助,所以我買了一大堆,公司人手一冊。
  •   在一個普遍信仰缺失的時代里,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從傳統(tǒng)的道德和信仰中找到精神歸屬.這里面說的有些事例你盡可以不信,說的道理在很多人看來也不免顯得陳腐,但如果你真的想提升你的精神境界,提高你的道德水平,你應該認真地讀這本書,因為它真的可以給你找到一條做好人的道路.記得有副對聯(lián)是這樣寫的:做個好人,心在身安魂夢穩(wěn);行些善事,天知地鑒神鬼欽。你現(xiàn)在可能正為生活逼迫得焦灼不安,這本書是你的清涼劑.
  •   很好的書,每次讀都受益匪淺。書本裝幀設計都很精致。
  •   非常好的一本書,我看了兩遍,收獲頗多,可陶冶你的心智、修身養(yǎng)性。
  •   讀過以后會有一些感觸!
  •   這么好的一本書,怎么沒有再進呢,每次都買來送親朋好友,想再購則沒貨了,遺憾
  •   很喜歡這本書,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放上佛教音樂。感覺棒極了。
  •   老公很喜歡,當作圣經(jīng)一樣天天看。
  •   我是沒看,我夫人看了說挺好!
  •   不錯,我們做人的原則講解的很清楚,大家應該都看看。
  •   書的質量很差勁,到貨以后書的封皮劃損嚴重,很臟很舊,總之很爛,退貨流程也很爛,無語...
  •   不錯,懂得很多為人之道。
  •   雖然思想陳舊了點,但還是值得一看.
  •     宿命感是強了一些,但也不失為修身的一本好書,值得一讀。古夫子果然和諧。
      
      減弱因果報應宿命論,總結如下:
      
      立命。
      
      了凡同學認為,凡命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了凡同學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至于如何從心而覓,伊說: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
      
      改過。
      
      伊說,大多兇吉之兆,萌于心而發(fā)乎四體。因此要遠禍近福,未論行善,必先改過。
      改過之道,其一,要發(fā)恥心。得之則圣賢,失之則禽獸也。莫謂人不知而耽染塵情,私行不義,傲然無愧,終淪為獸。其二,要發(fā)畏心??v使過在隱微,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天鑒之。其三,須發(fā)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故必奮然振作,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總之捏,過有千端,惟心而造。心不動,則過無從生。
      
      積善。類十。
      
      一,與人為善。吾輩處未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舍己而從之;且為艷稱而廣述之。凡日用間,發(fā)一言,行一事,全不為自己起念,全是為物則;此大人天下為公之度也。
      
      二,愛敬存心。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愛人敬人之心。蓋人有親疏貴賤,有智愚賢不肖;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愛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為圣賢而安之也。
      
      三,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擲則瓦礫,追琢則圭璋;故凡見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資可進,皆須誘掖而成就之?;驗橹劷?,或為之維持;或為白其誣而分其謗;務使成立而后已。大抵人各惡其非類,鄉(xiāng)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難自立。且豪杰錚錚,不甚修形跡,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敗,而善人常得謗;惟仁人長者,匡直而輔翼之,其功德最宏。
      
      四,勸人為善。世路役役,最易沒溺。凡與人相處,當方便提撕,開其迷惑。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譬猶久陷煩惱,而拔之清涼,為惠最溥。
      
      五,救人危急?;茧y顛沛,人所時有。偶一遇之,當如恫【環(huán)】在身,速為解救?;蛞砸谎陨炱淝?;或以多方濟其顛連。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股w仁人之言哉。
      
      六,興建大利。有錢人才能干的事。
      
      七,舍財作福。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所謂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達者內舍六根,外舍六塵,一切所有,無不舍者。
      
      八,護持正法。所言之事局限于時代。
      
      九,敬重尊長。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
      
      十,愛惜物命。凡人之所以為人者,惟此惻隱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甚者:愛鼠常留飯,憐娥不點燈。
      
      謙德。
      
      了凡同學的意思是,虛心屈己,是為了不得罪天地鬼神,使之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     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力薦
      何為好?何為差?只不過是凡人的世俗觀點罷了。
      莫論,無須說,一切盡在不言中啊。
      活吧,人生如夢,一生卻都在追求,其實真正的卻是應該放下。
  •      元宵節(jié)好!
      
       正月初一到六榕寺作參拜,獲贈了由慈云法師講解的《了凡四訓》。經(jīng)過十幾天的閱讀,感覺獲益不少,而對一些過去思考的問題也漸漸地獲得一些解答的思緒。
      
       在介紹給大家看詳細的《四訓》之前,我想簡單地寫寫自己的一些淺解,也希望大家在閱讀以后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人生原是定數(shù):a,即每個人生下來就已經(jīng)被設計好日后的路和命運
      
       如袁了凡--本書的主角--經(jīng)過術數(shù)高人計算,他應該只有50多歲的命,在科舉考試中也無緣進士,最大一點他命中無子;了凡原不相信,經(jīng)5年的時間考證,高人給他算的細節(jié)中很多事情都一一靈驗,從此原本無求的了凡更無欲無求,只等待人生最后一天的到來。直至他碰到云谷禪師,人生有了變數(shù)--X;
      
       變數(shù) X 與定數(shù) a 一同決定你的人生:Y,即你的人生還在你的掌握當中,就看你怎么做
      
       變數(shù)X是你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態(tài)度/想法,善事/正面的態(tài)度想法是正數(shù),它會給你加分;而惡事/負面的態(tài)度想法,則會減去你的運。簡單的數(shù)學結論:當你的X朝正向發(fā)展時,當然會引導你原來的a向正向發(fā)展;但如果你的X朝負向發(fā)展,你的a無論原來有多大,也會被累及。
      
       何謂正負呢?如果大家有看過《星球大戰(zhàn)》,必然對其中的DARK SIDE有很深印象吧,其中SITH代表的就是被仇恨/欲望/妄想/憤怒/執(zhí)著/分別等負面思想/能量所控制的JEDI。其實每個人都是JEDI,就看自己如何控制自己所擁有的力量,是積極正面地平和面對一切,還是被自己的妄想/欲望控制。
      
       在爭取正向發(fā)展前,要好好認識自己的a,了解自己是改善自己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積極面對自己天生不足的地方,從改善自己開始改變人生。當然不能在改善自己時做出負面的X喔。
      
      了凡四訓網(wǎng)上相關鏈接:
      
      古文版:
      
      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sixun.htm
      
      白話篇: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619.htm
      
  •     立命之學
      改過之法
      積善之方
      謙德之效
      
      此書需反復、細細品味,對治現(xiàn)代社會、人心的一本良書!
      
      這本書凈空法師將其拍成了電影版,觀后,覺得不如讀書好,
      我個人很喜歡凈空法師投拍的《俞凈意公遇灶神記》8集電視劇,很好。
      凈空法師說〈了凡四訓〉宜讀300遍,方解其中味!
  •     前天被朋友推薦了這本書。我看的網(wǎng)絡版,是鳳凰衛(wèi)視邀請凈空法師講解的電視講堂。
      
      關于命理之說,我此前和多數(shù)人一樣,不置可否,因為它在我的所知之外。
      
      因為這個朋友一句:命有定數(shù),但是其實也沒定數(shù),因為可以自己改變和追求,求什么得什么。
      
      我才摘掉了對宿命論的抵牾之感,來搜索這本書看。否則我會覺得有涉嫌迷信的嫌疑,定然是不肯翻閱的。
      
      看了7成強的內容,略有所感:
      一是凈空法師的知識底蘊所做出的講解,即虔誠又相對局限。畢竟他是出家人,解釋此書,完全從佛家義理入手,為了向世人普法和講解透徹,又兼帶講解了易經(jīng),甚至儒家經(jīng)典的內容,來闡述本書的旨要。
      
      我作為世俗之人看去,總覺得過于出世,因此覺得凈空法師的講解不盡貼切,或者說是不是很能打動聽者。
      
      但看原文,是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家訓,想來所述必是切實可信的。書中講解的立場也是作為一個凡俗中人如何應對命運,如何自求福運的事情。這個立場上,還是很叫人覺得親切的。同時文中的文字,原意也是很親近的。于是看得很受啟發(fā)。
      
      雖不盡完全被此書所教化而信奉,但覺得所說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感謝了凡先生著書立說,感謝凈空法師的布道,也感謝鳳凰衛(wèi)視和我那位參佛的朋友。
      
      這本書對于那些對命理既好奇又小心保持距離的人們,有值得一看的氣質和價值。
  •     
      王上苑
      
      明朝袁了凡先生訓子四文,在民間很為流行,由這本善書的流行,可見公道自在人心。
      
      前暨南大學哲學教授蔣維喬先生自稱一生的做人處世,得力于這部書不少。這是一本老少咸宜,婦孺可知的善書,讀了它確實對人生哲理和做人做事有很大的幫助。
      
      了凡先生一生廣積陰德,他的現(xiàn)身說法,坦白率真,句句是肺腑之言,娓娓談來,真令人感受良多。
      
      了凡四訓,作為修身的座右銘,人人可以成圣成賢,用作處世的準繩,可以消災除難,是自救救人最好的指南針。我們拿來修身律己,自度度人,定可超凡入圣。愿人人抱守奉行,社會自可日臻至善,則娑婆世界定可化成蓮花佛國。
      
  •     我讀的是凈空法師說解的版本,可惜了書沒讀完就丟了,但是本書所講的主題其實很簡單,無非是斷惡修善,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然是變得更好)
      看過本書的一些介紹,有說是改變命運的書,有說是與易經(jīng)齊名的奇書,倒也不至于,就像我們遇見去算命,最后不也是一句"但信則有"嘛
      想起書中一位法師和主人公說的一句話,命有定數(shù),但可以改變,方法嘛,其實就是修行,理解了佛教的因果與因緣,也便理解了此書的道義.
      
      
      附上該文的說解版本
      
      http://www.zjfj.org/bbs/dispbbs.asp?boardID=2&ID=10507&page=1
  •   你強的。星球大戰(zhàn)combined with 了凡古訓!?。?br /> 不過,總結得很到位!
    運真是會轉的,我已經(jīng)開始體會到了。所以,更要堅持下去,為了我心里的夢想。
  •   嘻嘻,多謝夸獎~~那時剛看完星戰(zhàn)呀~~
  •   看過電影版,確是不錯.
  •   先讀過書,也看過電影版,現(xiàn)在看凈空法師在鳳凰衛(wèi)視的講解,很好!
  •   花了三天時間,聽完凈空法師的講解,同時翻閱此書。可以說如果沒有凈空法師的講解,看完這本小書,或者說根本就是一篇文章不會超過2個小時,文章短小精悍,明理透徹。
    這里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本人覺得,宇宙(不用世間)中一切定有其道理,無論道可道還是不可道,畢竟有道。然世人所持有的知識見解太過于繁雜,真實與否無法討論,我倒是可以有一種方法稍微幫助一下。
    那就是能夠盡量心平氣和,拋開盡量多的雜念思考一下,即可太多的已經(jīng)存在的概念說法嚴重影響大家的思緒,故此希望放下盡量多的雜念來考慮這個問題,可能會好一些。
    經(jīng)常以看宗教的角度看問題,就已經(jīng)劃定了一個界限,如果拋開所有的界限,會好一些。
    關于命理之說,只是一說,關鍵是起心動念等很深的佛理,或者說這短短一篇《了凡四訓》里面的佛理實在太過深邃。
    當然了,很多人都會以反駁我上面任何一句的想法想開來去,這就同樣有是劃定了界限的一種形式,最好能自己去想,如果全面統(tǒng)計所有的世間功過,來歸納因果報應,可能證明可能證錯。
    但問題的關鍵可能遠遠不在這里,正向老百姓的行為根本不去關心國家的存亡,但是他們的行為其實正在決定國家的存亡。國家卻會在不同程度上扭轉政策,以利大眾,大眾也會和以前一樣無所謂的適應。
    那么宇宙真理大道,和人世間的關系是否也是這樣呢,我們不知道。更有意思的是,這個東西的無法傳遞性到底是何原因?
    搞不懂,最好說不知道,或者提問,而不是下結論。
    問問自明。
  •   《養(yǎng)真集》
     
    養(yǎng)真集上卷

    通玄理而不通禪,必受固執(zhí)之病;通禪理而不通儒,多成狂慧之流。求其禪儒皆通而又能貫之以道,不但今鮮其人,即古之紫衣、黃冠,下除紫陽蓮池外,恒不多覯。
    丙午夏之日,偶過友人趙公齋頭,見幾上有《養(yǎng)真集》一卷。因溯其書之淵源,乃得之海甸慧福寺,寺僧得之陳提臺,提臺又得之其家西席,遂借歸。閱之系隱士養(yǎng)真子所著,惜其不表姓名,蓋赤松黃石者流也。其書,由儒悟禪,就虛靈而養(yǎng)舍利;由禪證道, 借般若而煉金丹。談空則皆拈花面壁之真?zhèn)鳎摰绖t無鉛虎汞龍之假借。孔顏樂處,信手拈來;濂洛薪傳,隨筆揮出。匯三教而同歸,掃白馬青牛之幻相,總百家為一轍,洩天心水面之精微。不作空中閣樓,步步階梯;修成幻海橋梁,頭頭道路。衲子朝夕玩味,不須十卷《楞嚴》;羽客行住遵循,何用五千道德。驀直行去,省多少云水三千,便可坐洞天十二。因其為希有之奇書,遂全忘我心之故陋,始續(xù)貂以裁狗,繼付棗而登梨,以后尋真不用白云觀里,從茲訪道何須黃鶴樓頭?采玉探珠,全望高明之慧眼;飛升羽化,庶酬作者之婆心。噫!偌大乾坤,應有知音之客;如斯世界,豈無見性之人?聊染翰而暢言,遂無心以成序。
    乾隆丁未上元觀燈日,白鬢老人王士端題于塵世蓬壺。

    今夫人要做天地間第一等美事,莫如讀書;要做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朱子曰:"讀書將以求道,不然讀他何用?至于學業(yè)乃分外事,可惜壞了多少人。"《道德經(jīng)》有云:"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者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師道者也。至于孔子,斯道不在于君而在于士。今非無士也,孰是見而知之者,孰是聞而知之者。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求則得之。天子得道能保其天下,諸侯得道能保其國,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才為人用而鮮終,德為修己而有名。'道'則無名,而用之無窮。是故 君子惟道是學,功名、富貴,皆視如浮云任其去來,而漠然無所動于其中矣。
    或問:"君子惟道是學,有所取益而然歟?"曰:"有。"愿聞焉?曰:"學道之人,是學其在我。我者也,心可廣,身可潤,病可愈,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
    又問:"學道之人,果有是益與樂乎?而今世人見有學道之人,共嗔為迂,何也?"曰:"《道德經(jīng)》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白鬢老人曰:"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自古及今學道者紛紛,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根器高,次要讀書多,三要遇人早。根器不高,不能有出世之想;讀書不多,不能見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門小術之誤,終不能成大道。試看鐘、呂、紫陽、玉蟾 、丘祖諸仙。俱是穎悟超群,胸藏萬卷,更兼早遇仙師,是以名標仙籍,身出塵凡。若不得真師,斷難成道。若謂余言有謬,君其問諸蓬萊。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此理流行于天地之間,發(fā)著于日用之際。事事物物,皆有當然之理,而不容己。即有所以然之理,而不可易。惟循理君子,以理觀物,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因而付之,是謂無我。無我則公,公則明,明則處事當,而盡物之性矣。若以我觀物,則愛憎橫生,不免任情,任情則私,私則昏,昏則顛倒錯亂,只知有我,不知有理也。有理斯有氣,氣著而理隱。有氣斯有形。形著而氣隱,理無不中也。不中氣則偏矣,形又偏矣。中無不善,偏有不善矣。茍求化偏之不善,而歸于中之善也,須于幾動之始,密密省察,是發(fā)于理之中者,擴而充之;是生于形之偏者,絕而去之。久而理自常存,欲自消亡。天下之理不可不窮也,而亦不可勝窮也。有要焉,辨吾心之惑而已矣。辨則明,明則誠,誠則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有言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因圣言而擴充之。身受貧賤而慕富貴者,亦惑也。人不來學,而思往教,亦惑也。邪教惑人,王法禁之猶不止,吾欲以空言拒之,亦惑也。圣賢之道,必待其人而后行,望庸眾之人為之,又非惑與。事有必不可成,物有必不可得者,而營營在心,亦惑也。人有不可強就,功有不可速成者,而孜孜在念,非惑與。素位不行,而生無益之外愿,是惑也。圣言不畏,而思非道之邪事,非惑與。 明知一善是中,而不致中;明知萬法惟心,而不了心。是惑也。明知生死大事,而不體驗無生;明知無常迅速,而不了卻無常,非惑與。理是本有的,但加提撕而自有;欲是本無底,但能照破而自無。遏欲存理,原非二事。遏了一分欲,即存得一分理,遏了十分欲,即存得十分理。益人莫大于理,而存理者少;損人莫大于欲,而縱欲者多。人之多欲,猶樹之有蟲,暗食于內,不久自斃。夫人以欲為樂,不知欲猶火也,不戢將自焚。神明受其熬煎,酒色耗其精氣,生病生瘡,晝夜叫苦。浮屠謂死后受罪,而不知生前已受之早矣。
    白鬢老人曰:"周子曰:明不至則疑生。明,無疑也。經(jīng)年窮理之人,尚不能認理皆真,行理皆當,而況未嘗學問之人乎?世之因明理而保身者固多,因爭理而喪身者,亦復不少,故禪家又以理為障。
    天地
    大道無形,天地是個有形底道;天地不言,圣人是個能言底天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未嘗不見經(jīng)書,見經(jīng)書而能明其義理,與見圣人何殊?天生我形,天賦我性,內外皆天,我何敢紊?我在天中,天在我心,見天地而效其清靜,與其大道不二,少有私意,獲罪匪輕。形色,天性也。率天性而行,自無人欲之累,日用常則也。順常則而動, 必無逾矩之愆。人之道,無時不與天地相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相通,一呼一吸是也。嘗見日入地中,心火下降之象;月到天心,腎水上升之象也。仰觀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名曰"天樞"。夫天固有樞,以為造化之本。人亦有樞,以為性命之源。均是人也,有所謂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試察我之心,并我之性,其合乎天地有幾?合則加勉,不合則速改,而至于大人,不為憂矣。天生地成,吾人之大父母也;天動地靜,吾人之大師教也。已往圣人,天地之肖子也;未來圣人,天地之慈孫也。能愛其親者,大德必受命;能敬其師者,下學而上達。
      白鬢老人曰:"人不畏天。皆因把天看遠了。"此篇最吃緊處,莫過"天在我心一語"。人若真知天在我心,敢不畏乎?敢不敬乎?畏敬既久,可以明心,可以見性,可以成佛,可以作祖。所患者隨知隨忘耳!
    人生
    人生者,太極也,太極動而生陽為火?;鹫撸褚?,靜而生陰為水。水者,精也,神火精水,妙合而凝在兩腎之間,為元炁之根。夫吾人未生以前,氣稟之清濁,從天所賦,人不得而與焉。既生以后,人品之邪正,由人自造,天不得而司之。天地生人,上智固少,下愚亦少,惟中人最多。中人能自強,與上智不二;中人若自棄,與下愚何殊?今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也,不知我與父母、與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后無愧于天地,無忝于父母。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非止在春秋之人,亦在今世之人。非止在今世之人,亦在后世之人。"一人生來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真人。真人靈妙通天地,真人清凈無埃塵。真人自古不增減,真人從來莫死生。但能養(yǎng)得真人就,勝如貧子獲萬金。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者,成圣成賢;去之者,為禽為獸。是去之時,即變?yōu)榍莴F,不待死后與來生也。今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不止,謂之行。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矣。今夫人有五常,仁、義、理、智、信,是也。不變,謂之常。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矣。是五行也,是五常也,具于人身之中,則為五臟,心、肝、脾、肺、腎是也。五臟也者,生人之大本也,傷此大本,則不能以有生。是故明醫(yī)治之,必先調和五臟。發(fā)于日用之際,則為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也。五倫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廢此達道,則不可以為人。是故先王教人,先明五倫之理。而今世人,有墮肢體,去人倫,以求道者,彼固不知其非也,世人驚以為貴而尊奉之,此亦不知其非也。
      白鬢老人曰:"氣稟之清濁從天,人品之邪正由己。"此固說得好。"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說得尤好。
    http://www.taoismcn.com/article/%D1%F8%D5%E6%BC%AF.htm
  •   養(yǎng)真集看起來不錯,多謝
  •   別人推薦給我,而我卻沒細看。但知道好。
  •   “氣稟之清濁從天,人品之邪正由己?!贝斯陶f得好。
    “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說得尤好。
    :)
  •   呵呵,老爸讓我看了好久,我就是不聽他的.看來還是要看看了.
  •   我覺得這種事情確實是要人者見人智者見智的,何況是悟性不高的我,也許我可以找來看看,反正我對書是來者不拒的,先看看感覺如何~不過希望能有更多評論可以參考。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