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長征出版社 作者:阿瑟·史密斯 頁數:263 譯者:王續(xù)然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人的性情》(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一書是美國公理會傳教士阿瑟.史密斯(Arthur H.Smith)在華傳教22年后的一部代表作。其內容最初只是阿瑟.史密斯為上海的《華北海日新聞》寫的,文章發(fā)表后轟動一時,不僅在中國而且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地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1894,年。作者把這些文章匯編成冊,由美國紐約弗萊明出版公司結集出版成書,該書又被搶購一空。后來,該書被譯成法、德、日等國文字,使他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緯部偨Y了二十七種中國人的性情,引證豐富,文筆生動,或褒或貶。無不言之有據。由于本書所概括的中國人生活在晚清時期。那時的中國陳規(guī)陋俗頗多,故而作者筆觸略顯低沉,自然不乏針砭之辭,時至今日,讀來仍使人警醒與深省。公平地說。在揭示中國國民的民性與中國晚清政體同中國現代化之間的深刻矛盾方面,他的確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再者,這位博學而且不乏善意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數十年,走訪了中國許多的農村和城市,一直從事救災、醫(yī)藥、慈善、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yè),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現實狀況有較深刻的認識.比較直接地了解到中國及其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其思想有偏向中國的一面。但由于阿瑟。史密斯是晚清時期西方來華的一位傳教士,其立場和觀點無疑會受這一身份和時代的局限,其視角與結論擺脫不了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的局限,所以其許多論述自然帶有明顯的片面性,而且也存在諸多矛盾對立之處?! ∈访芩故俏患毿亩\實的觀察家。忠實而且翔實地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在本書中,阿瑟.史密斯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試圖不偏不倚地刻畫中國人的性情,但細心與誠實并不意味著客觀、準確——在我們自己看來,他的這種努力遠遠不夠,書中的很多描述和對許多事例的理解都失之偏頗。比如,在我們的傳統(tǒng)風俗中,往新娘身上撒麥麩或谷麩是取“麩”與“?!钡闹C音。
內容概要
《中國人的性情》被譯成法、德、日等多國文字,使阿瑟·史密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并一度成為西方世界研究中國、看待中國的依據,也成為來華傳教士的必讀之書。在本書中,美國傳教士阿瑟·史密斯試圖不偏不倚地描述中國人的性情,但由于無法超越文化與時代的偏見與局限,基督教的普世精神與偏見、西方中心主義及其文化固有的優(yōu)越感構成了其觀察和敘述中國的既定視野。因此,阿瑟·史密斯描摹在異域文化背景上的中國社會及中國人的性情會變得模糊甚至扭曲是在所難免的。
作者簡介
阿瑟·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美國公理會傳教士,中文名明恩溥。l845年出生于美國康涅狄格州,畢業(yè)后開始學習神學。1872年,他接受美國公理會差遣與妻子來華傳教,先在天津學習漢語并傳教,不久到山東,后又轉至河北等地,從事農村布道傳教、救災、醫(yī)藥、慈善、教育等活動,并兼任上?!蹲至治鲌蟆吠ㄓ崋T。晚年,他在北京郊區(qū)從事神學方面的寫作,1932年去世。史密斯在中國居住長達五十多年,成為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對西方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
書籍目錄
編者序阿瑟·史密斯小傳導言一 保全面子二 節(jié)儉持家三 勤勞刻苦四 恪守禮儀五 漠視時間六 漠視精確七 易于誤解八 拐彎抹角九 順而不從十 思緒含混十一 不緊不慢十二 輕蔑外族十三 缺乏公心十四 因循守舊十五 隨遇而安十六 生命力強十七 能忍且韌十八 知足常樂十九 孝悌為先二十 仁愛尚善二一 缺乏同情二二 家長里短二三 株連守法二四 相互猜疑二五 缺乏誠信二六 多元信仰二七 中國的現實與時務附錄魯迅評《中國人的性情》辜鴻銘評《中國人的性情》
章節(jié)摘錄
一 保全面子 “面子”這個詞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用它來描述中國人的一種“特性”?這太荒謬了!在中國的語言中,“面子”這個詞并不單指人的臉,它是一個集合名詞,具有多種復雜的含義,實際上,它所包含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我們所能描述或理解的范圍?! 榱死斫狻懊孀印钡暮x,哪怕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我們必須了解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人有非常強烈的表演欲,做戲是其本能。戲劇可以說是唯一的全國性的娛樂活動。像英國人熱衷于體育、西班牙人熱衷于斗牛一樣,中國人對戲劇充滿了熱情。只要稍加煽動,他們就會擺出演戲的架勢,或鞠躬行禮,或下跪叩拜,像模像樣地扮演起某出戲中的某個角色。在西方人看來,這有些滑稽和可笑?! ≡谒季S方式上,中國人也是很戲劇化的。比如說某個人被人誤解,在他要澄清事實時,即使只有兩三個人在場,他也會大聲地說:“我是當著你們的面說的,你們都在場?!苯o人一種面對眾人的感覺。如果事情解決了,他會很驕傲地走下舞臺;如果沒有得到解決,他會覺得自己沒臉下臺。其實仔細想來,我們就會發(fā)現,這些與事實毫無關系,只是形式的問題。 在一出戲中,要想獲得喝彩聲,只要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說出一句漂亮話就可以了。我們不需要去探詢幕后是什么樣子的,看盡世上所有好戲豈不更好?在復雜的現實生活中,一切依照戲劇化的樣式行動就能很有“面子”。也就是說,在他們投入劇情進行表演時,或不理,或小看,或喝倒彩,都是讓他們很“丟面子”的事。 在正確理解“面子”所包含的意思之后,人們就會發(fā)現,這個詞本身就是一把打開中國人許多重要特性之鎖的鑰匙?! ∩訋еf一下怎樣做到有“面子”——這其中的方法和學問遠遠超出了西方人的理解。西方人常常誤入事實領域,而忘記了中國人生活中戲劇化的因素。對西方人來說,中國人的“面子”就像戒律一樣,是一種不容置疑的潛在力量,這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是,“面子”沒有任何規(guī)則可言,可視社會傳統(tǒng)或公眾常識而反復無常,或取消,或變動。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必須承認中國人和西方人存在著差異,對同樣的事情絕不可能用同樣的眼光或觀點來看待。 在調解村莊間無休止的爭吵時,“面子”的平衡問題是“和事佬”首先要仔細考慮的,而且是必須慎重考慮的,就像過去歐洲的政治家考慮力量均衡問題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一個東方人來說,要想公正地解決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從道理上來講,他們抱有這種愿望,但實際上只能是按比例對“面子”進行分配,即平衡各方當事人的“面子”。在訴訟的裁決中,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其結果多以不分勝負而不了了之。 給人送一份豐厚的禮物,算是“給他面子”。但如果禮物是私人所送的,受禮人應該只收下其中的一部分,全部接受或統(tǒng)統(tǒng)拒絕的情況是很少見的,也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過的。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因為自己犯錯而受到了指責或者自己的缺點被人指出,也算是“很丟面子”的事,這時候,為了挽回顏面,不管證據有多么充分,當事人都會極力否認?! ”热?,網球不見了,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是被一位苦力撿到了,可當找到他時,他很生氣地予以否認,然后走到丟球的地方,很快發(fā)現球就在地上(事實上,球是從他的長袖里掉出來的),并且理直氣壯地說:“看,這是你‘丟’的球。”女傭把客人的鉛筆刀藏在她主人的房間里,以后在桌布下面發(fā)現了,她會得意洋洋地說是她找到的。在這種情況下,“面子”都保住了。一個仆人不小心弄丟了主人的一件東西,他知道自己必須要賠償,或者從工錢中扣除相當的數目。于是,他主動提出辭職,并故作清高地說:“用來賠償那銀匙子的錢,我不要了?!边@樣,他的面子沒有受到損傷。 一個人明知道有筆債款沒有辦法收回來,但這個人還是找到欠債人,嚴厲地斥責對方一番,以此表明他對這件事心中有數,絕不會善罷甘休。這樣一來,雖然他沒有要到錢,但他保住了“面子”,從而保證將來不會有類似的事情發(fā)生?! ∫粋€仆人工作失職,或者拒絕做他分內的事,當他確定主人決定辭退他時,他會故意再次犯錯,并主動提出辭職,以保住他的“面子”。對我們來說,寧可死了也要保住面子,似乎是很不值得的,但據說,中國的地方官在被殺頭時,被準許穿著官服受刑是一種特殊的恩惠,并以此來保住他的“面子”! 二 節(jié)儉持家 “節(jié)儉”這個詞表示持家的原則,尤其是指家庭的收支關系。按照我們西方人的觀點來理解,節(jié)儉表現在三個方面:控制花銷,杜絕浪費,用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來調節(jié)用度。據此來看,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中國人都是節(jié)儉的能手。 中國人的飲食相當簡單,這是旅行者對中國最初的印象之一。眾多的人口似乎全依賴于幾種食物為生,像稻米、各種豆子或豆制品、谷子、青菜和魚。這些食品,再加上其他一些很少的東西,就是億萬中國人的主要食物,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或有特別的事情時,才添一點兒肉?! ‖F在,很多人注意到了,西方世界在想方設法地為貧窮的人提供物美價廉的食物,但我們必須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即在中國平常的年景里,每個成年人花不到兩分錢就可以得到足夠一天食用的食物;即使在災荒的年月,成千上萬的人甚至每天只靠不到一分半錢也能維持生命。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意味著中國人的烹飪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對于外國人來說,雖然中國人的食物量少、粗糙、乏味甚至倒胃口,但不得不承認,中國人在飲食方面是一流的烹飪大師。在這一方面上,溫格洛夫·庫克先生把中國人排在法國人之下,英國人(包括美國人)之上。我們不敢像庫克先生那么確定中國人有資格排在哪個國家之下,但他們肯定能排在許多國家之上,這是毋庸置疑的?! ∪缜八?,中國人的食物種類很少,但是,即使從生理學家的角度來看,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中國人對主食的選擇非常高明。盡管食物原料非常簡單,但制成品卻花樣不斷,品種繁多——他們的烹調技術非常精湛,就算是對中國烹飪術一無所知的人對這一點也是有所耳聞的。 另外還有一個事實,雖然我們很少注意到卻極有意義,即中國人在做飯時很少浪費,所有的東西都盡可能地物盡其用。幾乎所有普通的中國家庭,飯后的剩飯菜都會留著下次用,哪怕是已經分文不值了。看一看中國人的狗和貓的身體狀況,就足以說明這個事實了。這些動物掙扎在“死亡線上”,靠著人們的剩飯剩菜茍延殘喘?! ⌒屡d國家中的人們的浪費是大家見慣不怪的。像美國這樣生活富裕的國家,每天浪費的東西能夠支撐6000萬亞洲人過上比較好的生活,這點是我們完全可以肯定的。我們希望這些浪費的東西能把更多的人養(yǎng)胖,而不是被白白地扔掉,希望他們更節(jié)儉一點兒,就像許多中國人“吃飽”后仍把剩余的飯菜收起來留到下次用一樣,甚至茶杯里的剩茶也要倒回茶壺里,下次熱過了再接著喝。 還有一個事實,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這就是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對吃的東西過于講究。對他們來說,幾乎沒有不能吃的東西,什么東西遲早都會成為他們的網中之魚,口中之食?! ≡谥袊谋狈?,干活時普遍使用馬、騾、牛和驢,有的地區(qū)還用駱駝。我們下面所敘述的事實,在讀者看來肯定會認為是過于節(jié)儉了——牲畜死亡后,無論是死于意外,還是老死、病死的,一般都要被人們吃掉。 不用大驚小怪,這種做法被中國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即使牲畜可能死于胸膜肺炎一類的傳染病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在他們看來,這種病畜肉比死于其他疾病的病畜肉質量更差。病畜肉吃了會產生某種疾病,但由于出售的價格便宜,人們也就甘心去冒險食用了?! ∷拦?、死貓也像死的馬、騾、驢一樣被吃掉。我們曾經親身經歷過幾起村民煮吃死狗的事,狗都是他們下毒毒死的。有一次,外國醫(yī)生知道他們這么做,就給他們講了吃這種肉可能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但狗“已下鍋”,曾經吃過這種肉而又沒有得病的人是不可能放棄這頓美餐的,他們不以為意,照吃不誤,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在狼吞虎咽之后,他們居然真的平安無事! ……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至今還在希望有人譯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氣質》(即《中國人的性情》)來,把這本書當成一面鏡子,看了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幾點說得對,變革,掙扎,自做工夫,卻不求別人的原諒和稱贊,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魯迅 書中所歷敘的中國人的特性,不但是一個事實,為明氏一般明眼人所見到,并且,就生物淘汰的學理而言之,也確乎是一些無可避免的結果?! 鐣W家、民族學家 潘光旦 非??鞓返刈x了你的大作《中國人的性情》,決非其他書所能比擬,我覺得對中國的了解加深了許多……今日,德國大使對我說,在他讀過的所有關于中國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 ——美國前總統(tǒng) 羅斯?! ∶绹诵哪恐械挠诚竦幕脺纾怯梢槐咀x者甚多的著作來加以完成的,即明恩溥牧師所著的《中國人的性情》……書中關于中國社會差別的敘述十分引人注目。該書同時標志著一個新的階段,成為后來的社會學分析的基礎?! 绹闹袊鴮W學者 費正清
編輯推薦
一個西方基督教傳教士眼中的中國,一部了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人性情的權威之作,一本讓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盛贊的驚世之書,一部備受魯迅、辜鴻銘等大師推崇經典名著。點擊免費閱讀更多章節(jié):中國人的性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