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阿瑟·米勒 頁數(shù):272 譯者:汪小英
Tag標簽:無
前言
1984年,我剛到中國為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導演《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時,根本沒想到要寫書。影響寫作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演員里只有一人懂英語,我怎么交流?觀眾對這出戲能否有起碼的理解?它的形式與它所講述的社會一樣,對他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實際上,一位人藝的導演在排練開始后讀過劇本,他宣稱:“演這樣的戲完全沒有可能。”爾后,好幾位演員坦白地承認,剛開始排練時,他們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但是后來的事實證明,東西方的月亮一樣亮,東方的演員和西方的演員同樣才華橫溢。不同的只是,東方演員特別彬彬有禮。我后來認識到,這是中國人說話行事的方式。他們更加持重,對年長者尤其尊敬??墒窃谥袊?,至少在中國大陸,人們的觀點總與自己所在的政治團體一致。比如,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讓大家相信:比夫堅決反對威利追求金錢,可是他并不是在談?wù)撜?,這只是他從個人經(jīng)驗出發(fā)所持的立場。
內(nèi)容概要
古老的中國不會倒下,她會沿著曲折的歷史道路繼續(xù)前進——時而是世界的師表,時而是笨拙而固執(zhí)的學生?!锻其N員之死》排演之時,正趕上中國大有希望的急劇發(fā)展的波峰。本書的記錄只是驚鴻一瞥,反映了一些平常中國人的心境;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中的演員。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 譯者:汪小英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美國劇作家。主要劇作有《我的兒子們》(All My Sons)、《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薩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橋頭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美國時鐘》(The American Clock)等。米勒兩次來華,著有《遭遇中國》(Chinese Encounters)和本書。
書籍目錄
序緣起《推銷員之死》排練日記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絕對信號》的導演在樓上的小劇場排練同一劇作者的另一部作品。他差不多每天都來看一會兒我的排練。有天晚上,排練結(jié)束后,演員們都走了,我請他坐下,聊一會兒。英若誠給我們翻譯。我猜他大概28歲,很瘦,看上去很累,兩頰凹陷。他穿的不是普通的藍布上衣和便裝褲,而是燈芯絨褲、毛料的拉鏈夾克。我一直在想《絕對信號》里的過分形式主義的表現(xiàn),急著要談一談這個問題。不過,我先問他:他本人和觀眾是不是覺得這出戲很新穎;新穎是指它的形式,還是故事中的某些東西——例如對男女主角曾上過床的強烈暗示?他回答得很小心,讓我感到自己跨越了半個地球在跟他談話。我原以為他是出于謹慎,漸漸地,我開始懷疑他沒有聽懂我關(guān)于形式的問題。他說:除了急速的動作和燈光是新穎的,整出戲的表演仍然是現(xiàn)實主義的,多少反映著現(xiàn)實生活?!暗墙俜恕蔽覉猿值?,“看起來十分詭詐邪惡,還左顧右盼,歪歪斜斜地走路……這也是按照真實人物刻畫的嗎?”他想了一會兒。我覺察出,他被問住時并沒有感到尷尬。他終于不再小心謹慎,說:“這個人物寫得很膚淺?!薄拔抑?。因為他看上去不可信。真正的流氓應(yīng)當有欺騙性,應(yīng)當讓主人公覺得他是好人,或者至少不是那么面目可憎。劇里的這個流氓誰也騙不了?!?/pre>后記
大概因為彼時在新西蘭,而此時身在北京,譯這本書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查一下網(wǎng)上的記錄,開始翻譯是在一年半前,回到北京也有一年了。當初我看見家人從圖書館借來的這本書,一下子想起上學的時候,有一陣廣播里總在播《推銷員之死》。我家那時還沒搬進樓房,住在東四一帶。我們那時步行去王府井,總會路過人藝的展示窗。那時的街道還很安靜。小時候,我爸在寧夏勞改,三年不許回家。我媽兩周一次從小湯山的干校回來,為了排遣寂寞,總要帶我們姐妹倆逛王府井。每回我們都步行,經(jīng)過人藝,我總會看半天展示窗里的黑白劇照,那里邊的虎妞先是瘦的(舒秀文),后來又變成胖的(李婉芬),別的劇照,現(xiàn)在記不清都是什么了。編輯推薦
《阿瑟·米勒手記:"推銷員"在北京》:我把自己的搬弄是非、誤解和錯誤的判斷都原封不動地留在這里。在那兩個月里,我興奮地、努力地工作,以獨特的角度觀察著中國。1983年,劇作家米勒眼中的北京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