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作者:陳健鵬 頁數(shù):184 字數(shù):150000
內容概要
陳健鵬編著的《溫室氣體減排:國際經驗與政策選擇》按照標準和管制政策工具、財政政策工具、交易許可證、自愿協(xié)議、信息工具、研究與開發(fā)政策的邏輯順序,全面地掃描了歐盟(以英國、法國、德國為代表)、傘形國家集團(以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為代表)和發(fā)展中國家(印度、巴西、南非等)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使用情況,試圖反映氣候政策工具應用“從低到高”的“階段性”的特征。以“批判的視角”
對當前熱議的碳稅、碳市場(基于總量控制的配額市場)兩種政策工具進行重新審視?!稖厥覛怏w減排:國際經驗與政策選擇》回顧和分析了我國減排的政策,進行了國內外比較,分析了我國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存在的問題,結合國際經驗提出了完善中國現(xiàn)階段減排政策的思路和建議。本書既不主張現(xiàn)階段推出碳稅,也不認為在減排問題上對碳市場應當有過高的期望。本書可供政府機關、研究機構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師生參閱。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研究的意義
四、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的特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
六、研究的難點和局限
第二章 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理論、分類及評估
一、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理論回顧
二、溫室氣體減排主要政策工具述評
三、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評價和比較:一個復雜的問題
第三章 主要利益集團和國家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使用情況
一、歐盟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使用情況
二、傘形國家集團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使用情況
三、發(fā)展中國家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使用情況
第四章 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應用的國際經驗及啟示
一、標準和管制政策工具是溫室氣體減排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應用必須與政策環(huán)境相適應
三、溫室氣體減排需要多種政策工具的協(xié)同作用
四、提高能源效率是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核心目標
五、中國在現(xiàn)階段應謹慎借鑒碳稅、碳市場實踐的“國際經驗”
第五章 中國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的現(xiàn)狀、國內外比較及現(xiàn)實選擇
一、中國的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從節(jié)能減排到國家戰(zhàn)略
二、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工具的國內外初步比較
三、中國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存在的問題
四、“現(xiàn)階段”市場化減排政策工具的應用:難言期待
第六章 完善中國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的思路和建議
一、完善中國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的思路
二、完善中國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的若干建議
附件一 中國并不迫切需要碳市場
附件二 氣候變化領域的“三可”框架及關鍵問題
附件三 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三可”問題的若干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排放權交易制度的核心是事先固定碳排放的總水平,并使得單位排放的價格隨供求而變動。碳稅剛好相反,是確定單位排放的價格,而總體上的排放水平是不確定的。正是因為這樣,排放權交易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其排放權交易價格的不確定性和易變性,這讓企業(yè)無法依據(jù)減排成本的大小來安排其技術創(chuàng)新和相關的投資決策行為,使得市場上能源及能源密集型產品的價格難以預料。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關鍵點是排放權初始的分配方式,比如排放權可以依據(jù)歷史排放水平免費配給,也可以用拍賣的方式。為了給企業(yè)靈活性,排放權也可以允許儲備和預支等等。碳排放權初始的免費配給相當于將能源密集型產品的最終消費者的收入無償轉移給能源密集型企業(yè)。這種方式會得到能源密集型企業(yè)的強烈支持,但卻損害了廣大低收入者和非能源密集型企業(yè)的實際利益。雖然相比碳稅制度,排放權交易會給經濟整體帶來更大的負擔,但政治上的可行性一般認為優(yōu)于碳稅。然而,如果排放權不是免費供給而是拍賣的方式的話,其政治上的可接受性與碳稅相比就沒有什么優(yōu)勢了。排放權交易制度最大的困難就是總體減排量水平的確定。由于各個企業(yè)的減排成本是很難估計的,并且減排成本的大小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減排標準太低,那么會給企業(yè)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相反,如果標準太高,企業(yè)可能對一些低成本的減排措施都不會實施,那么就降低了可能達到的環(huán)境效益。
編輯推薦
《溫室氣體減排:國際經驗與政策選擇》:各國采取了哪些政策工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國的減排政策到底存:在什么問題碳稅、碳市場是中國現(xiàn)階段可行的政策選擇嗎,全面解讀“溫室氣體減排”的力作。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是國務院直屬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主要職責是研究國民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綜合性、戰(zhàn)略性、長期性問題,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在為黨中央、國務院服務的同時,還與國內外有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yè)界保持密切聯(lián)系,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以高質量的研究工作為社會服務。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擁有一批著名經濟學家和高素質專家,他們圍繞國民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完成許多重要研究課題,國內外影響不斷擴大。近年來,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積極改進科研管理,加強學術交流,進一步提高研究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為了擴大研究成果的社會效用和影響力。從2010年開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每年從可以公開發(fā)表的研究課題中,選出一些優(yōu)秀成果,以“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叢書”的形式出版發(fā)行。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