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年 出版社:廣東旅游出版社 作者:王苗 頁數(shù):175
Tag標簽:無
前言
在21世紀之初,我們嘗試著翻回歷史的一頁,去重新走那一條在1360多年以前開辟的唐蕃古道。這條道路,應該說是古今中外最艱難的路途之一,它不但可以和馬可?波羅進入中國之路,唐僧玄奘的西域之行,茶馬古道等相匹敵,而且更有獨到之處。唐蕃古道,要縱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要翻過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要渡過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源頭的無數(shù)大小河溪;要越過上千千米人跡罕至的凍土荒原??梢哉f,唐蕃古道曾經(jīng)是一條充滿危機的挑戰(zhàn)之路,因為在通過人煙稀少的荒原雪域途中,可怕的缺氧、低氣壓、寒冷和突變的惡劣天氣,曾經(jīng)奪去無數(shù)行旅者的生命。人們一提起唐蕃古道,就不由得想起兩位孱弱的皇族少女,她們?yōu)榱碎_創(chuàng)和延續(xù)唐帝國與吐蕃的友好關系,毫無選擇地背負上沉重的政治使命,先后踏上不歸路的故事。在這跨國的聯(lián)姻中,可能只有當權男人之間的政治交易,決不存在哪怕一絲懷春少女的情愫。這兩位女子出于在海拔不到200米的長安,卻身不由己地踏上攀登世界屋脊的2500千米的苦行。當她們歷盡艱險,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之后,終于攀過這“天梯”的最高處,到達遠嫁的目的地。從此,在拉薩河谷的藏王深宮里,思鄉(xiāng)的情愁研磨了她們的一生,一直到永遠的死寂悄然降臨,她們也未能再回長安一次;至于在夢里,早已是思鄉(xiāng)千百度,淚流上千行。
內(nèi)容概要
在夜郎古域上的貴州,有眾多的民族,各族有不同支系、不同部落,而且各有奇風異俗,猶如一座座藏匿于山林瀚海中的文化孤島。深入黔地秘境,返璞歸真中感受夜郎文化的神秘折光。
作者簡介
張曉松,東北師范大學史學博士,貴州教育學院教授,貴州省旅游文化研究傳播中心主任。致力于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本土研究、田野工作,出版專著13部,學術論文和田野報告30余篇,拍攝制作影視人類學紀錄片10余部。在代表作《符號與儀式:貴州山地文明圖典》及《山骨印記——貴州文化論》等著作中,她以“文化千島”為貴州山地文明形態(tài)定義。她發(fā)起成立了貴州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中心(NGO),旨在幫助鄉(xiāng)村婦女和老人等弱勢群體,通過利用和保護文化遺產(chǎn),實現(xiàn)自主、公平、和諧發(fā)展?! 钫?,布依族,貴州省平塘縣塘邊中學教師。在貴州教育學院讀書期間,以貴州本土文化的研究和保護為己任,師從張曉松教授研習文化人類學,參與張曉松主持的多項課題研究和專著與論文的撰寫,如《符號與儀式——貴州山地文明圖典》、《苗侗之鄉(xiāng)——走過黔東南》和《山水相伴的家園——榕江》。
書籍目錄
《龍行貴州》自然人文景觀示意圖第一章 偉大文明源起的足跡:龍現(xiàn)貴州 龍的世紀 龍行貴州 與龍共舞第二章 相伴祖先歷程一路淺唱:岜沙男人 綰緊在“戶棍”上的鮮活記憶 懸掛在獵槍上的祖先魂靈 祖先“律令”的監(jiān)護人 歸診那塊魂牽夢縈的故土第三章 包藏在姊妹飯里的“謎子”:施洞女人 傳說堆疊起來的節(jié)日 歷史也占有一點股份 又是一年“姊妹飯”節(jié) 外鄉(xiāng)人“姊妹飯”里的“謎子”第四章 匯聚在古老的木塔下:鼓樓花橋 鼓樓,一棵“樹”的凝聚 話說“風雨橋” 深山“干欄”古意韻第五章 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貴州儺戲 混沌初開的夢境:“撮太吉” 屯邊戌守的絕響:軍儺地戲 巫道佛三教的合奏:儺堂戲引文索引編后語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在夜郎古域上的貴州,有眾多的民族,各族有不同支系、不同部落,而且各有奇風異俗,猶如一座座藏匿于山林瀚海中的文化孤島。深入黔地秘境,返璞歸真中感受夜郎義化的神秘折光。 誰能想到,這個名副其實的山國,原來竟是一片水世界。兩億多年前,這片汪洋大海經(jīng)歷了18次升降運動和3次褶皺運動,在石破天驚、地覆天翻之后,成就了今日的貴州高原。水滋養(yǎng)了龍,山埋葬了龍。貴州的地下,隱藏著無數(shù)遠古恐龍的化石,還有它們的腳印……龍死了,變成冰涼堅硬的石頭,但龍的精髓卻留在貴州的山水之間,于是才有了“山走龍脈,水流龍勢”的話語……當年,神龍從山中伸出頭,不料一只角觸裂了山崖,于是,它找到了出口,一縱身便從破口處竄出去,變成了龍門飛瀑……久居貴州的苗族人就曾這樣描繪他們心目中的龍:“我們的龍和漢族的龍不一樣,人可以騎它,擺弄它,因為它通人性,它和我們苗人的祖先是同胞兄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