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上海書店 作者:沈德新 頁數(shù):198
Tag標簽:無
前言
導言景德鎮(zhèn),作為第一批由國務院審批確定的“歷史名城”,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城呢?又有怎樣的歷史和文化呢?從翻閱文獻資料,或者正史野書、或者地方志述、或者凝視你擺在案頭的一件景德鎮(zhèn)瓷器開始聯(lián)想吧!——請先坐進藤椅里,隨手翻閱著那些或舊或新記錄著關于景德鎮(zhèn)文字、印制著景德鎮(zhèn)瓷器圖片的紙張之后,再請閉上眼睛……初入夢境假如你是獨行客,你正從206國道走來,一邊抬眼看著初升的太陽,一邊抬腳向東行走,停留在西河之畔——倘若此時有獨木的行舟可以搭乘,船老大把你拉上船,你便可以在飄著“滿尺窯柴”。(景德鎮(zhèn)燒制瓷器用的窯柴,被砍成一尺長左右,被叫做“滿尺窯柴”)的水面上遙想千年的水上瓷路;倘若不巧,那獨木的舟楫已經(jīng)撥著浪花行于水面的話,你可以繼續(xù)徒步,自顧自地順河而下。步行半小時,由西河流水一路陪伴,就來到了昌江河畔,你可以看到身邊的三閭廟古碼頭,這個叫做“三閶廟”的古碼頭和三閭大夫屈原有著不解的淵源一 倘若那天正巧是端午節(jié)(也叫“重午節(jié)”、“重五節(jié)”),你可以看到西河匯入昌江的入口處,有龍舟預備競速前的歌聲傳來……在鋪滿青石板的三閶古鎮(zhèn),你可以看到青石板上無數(shù)深淺不一的大腳板印子——那是當年打撈并運送那漂浮水面的滿尺窯柴的腳夫們用腳板磨出的;在窯磚砌成的民居的墻上,你甚至可以看到當年拉纖的繩索,至令還懸掛在那根生了銹斑的鐵釘上……夢見佛印你繼續(xù)走小路,從五鳳閣到煙波樓,轉至昌江西岸,踩踏著鐵索上鋪設木板的中渡口浮橋過昌江,在中渡口,滿眼都是窯磚砌成的居民房,遍地都是被磨到發(fā)亮的青石板。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本著“由淺入深”、“由點帶面”的方式,通過編排出“十尋”和“十門”的方式,配置大量圖片,幫助讀者沿著陶瓷文化和歷史的脈絡,輕松進入景德鎮(zhèn)的陶瓷藝術世界。
作者簡介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國景德鎮(zhèn),百年老字號程協(xié)泰窯的第四代繼承人,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歷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來視往》等。
書籍目錄
卷首語序·夢尋景德鎮(zhèn)第一·千年景德鎮(zhèn)第二·瓷語星空第三·釉下青花第四·釉上彩第五·窯變第六·瓷流程第七·尋覓瓷窯第八·民俗瓷話第九·知人辨器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千年景德鎮(zhèn)“尋”到一個新概念:“類陶”瓷關于瓷,約定俗成的一種認識是:瓷,從陶發(fā)展而來——但這種表述其實是不夠準確的。瓷,和陶在形式上是一脈相承的、在材質上則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物質。單從“形”上來說:瓷,從陶而來——是精準的;但從“實”(或“質”)上來說:瓷和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它們之間沒有繼承、發(fā)展、延續(xù)、演變的直接關系。在這里,再一次借用“瓷,從陶而來”這句話,開始這樣的敘述:在中國的陶瓷發(fā)展歷史過程中,以及在陶瓷文化研究的著作中只出現(xiàn)過下面三個約定概念“陶(陶器)”、“瓷(瓷器)”、“陶瓷(陶瓷器)”和一個通俗表述:“半陶半瓷”。我只借用達爾文創(chuàng)造“類人猿”概念的方式,創(chuàng)造一個叫做“類陶”瓷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核心詞素是“瓷”,我強調(diào)的是:“類陶”瓷已經(jīng)是瓷。什么是“類陶”瓷呢?就是已經(jīng)具有瓷的基本性質但依舊是保留陶的特征的一種瓷器。有的學術著作里還有這樣一個詞,叫做“原始瓷器”——大家所希望表述的有同樣的意圖,都是希望在界定“瓷”的發(fā)展歷史的方法論上能歸納出一個概念。但是,“半陶半瓷”是不準確的表述!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種叫做“半陶半瓷”的物質;而“原始瓷器”所表述的完全就是在指出“瓷”的同時,忽略了“保留了陶的特征”的表述!所以,在里所要采用的,是“類陶”瓷的概念。
編輯推薦
《千年景德鎮(zhèn):尋入瓷門》為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