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作者:卡爾·達爾豪斯,Carl Dahlhaus 頁數(shù):225 譯者:楊燕迪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對西方音樂美學思想史中(特別是18世紀中至20世紀中)一些重要的觀念和問題進行了簡明扼要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詮釋。作者從歷史中遺留下來的音樂觀念入手,但在梳理過程中又帶有明確的當下視角和個人創(chuàng)見,史論互證,夾敘夾議。書中所涉及到的觀念和問題不僅是近現(xiàn)代西方音樂美學史發(fā)展中的一些關(guān)鍵范疇,而且在當下的音樂藝術(shù)實踐和理論探討中依然是人們思考和實踐音樂時或顯或隱的參考框架,因此,本書不僅對進一步認識和理解西方音樂美學思想的發(fā)展歷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可以幫助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深入思索音樂美學、音樂哲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
作者簡介
卡爾·達爾豪斯,德國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音樂學家。1953年在哥廷根大學獲博士學位。隨后在哥廷根劇院和《斯圖加特報》任職。1966年以《和聲調(diào)性的起源》一書獲得大學任教資格。1967年后在柏林技術(shù)大學任教。曾任德國音樂學學會主席(1977~1979年),并出任《瓦格納全集》、《音樂戲劇百科全書》、《里曼音樂辭典》等重要大型音樂出版物的主編。達爾豪斯研究范圍廣闊,富于思辯精神,在音樂學方法論、音樂史、音樂美學、音樂技術(shù)理論與音樂分析等各個領(lǐng)域均有突出貢獻。達氏的寫作帶有強烈的方法論反思意識,論述常常觸及音樂文化和音樂藝術(shù)的根本性問題,其著述的被征引率在近來的西方音樂學界一直高踞榜首,因而被公認是20世紀后半葉西方世界中最有影響的音樂學者。
書籍目錄
作者序言英譯者前言第一章 歷史的前提第二章 音樂作為文本和作品第三章 情感美學的嬗變第四章 器樂的解放第五章 藝術(shù)判斷和趣味判斷第六章 天才、熱情和技巧第七章 情感與理念第八章 “返回內(nèi)心的音響”的辯證法第九章 關(guān)于形式主義的爭論第十章 標題音樂第十一章 歌劇的傳統(tǒng)與改革第十二章 審美與歷史第十三章 關(guān)于音樂的現(xiàn)象學第十四章 批評的標準評注書目文獻人名索引中譯者后記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對西方音樂美學思想史中的一些重要的觀念和問題進行了扼要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詮釋,以歷史的音樂觀念入手,史論互證,并帶有明確的當下視角和個人創(chuàng)見。如音樂美學的學科起源和內(nèi)涵,音樂作品的本質(zhì)和特性,浪漫主義的音樂觀念,歌劇的改革及其理論前提,審美直覺與歷史知識的辯證關(guān)系,音樂現(xiàn)象學及音樂批評標準等問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