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男孩憂欎之死

出版時間:1999  出版社:二匠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提姆·波頓  譯者:陳惠中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電影界怪才導演提姆·波頓創(chuàng)作繪本。他在書中創(chuàng)造出多位外表可怖而令人同情的孩童。他們們雖被周遭的世界誤解、遺棄,卻依然渴望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找到真愛與與歸屬。

作者簡介

電影界怪才導演提姆·波頓創(chuàng)作繪本,導演作品《聖誕夜驚魂》、《斷頭谷》、《僵屍新娘》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牡蠣男孩憂欎之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6條)

 
 

  •      少年時代沉迷波頓電影,時代文藝一發(fā)行這本就腦袋一熱飛奔去買了,幼稚?
      
       《牡蠣》是一本卡通故事集,說不上它有多好,但這部單薄的小冊子對打開波頓式美學世界似乎有著“芝麻開門”般的魔法作用。年少時帶有自閉傾向的蒂姆少與人交流,從小就喜歡帶上一本小素描本在身邊,隨時記錄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即使是在他成為一名成名的動畫師、一位著名的導演后他仍然保有這個習慣——用雙手親自將產生于腦際的即刻情緒和倏忽靈感迅速記錄下來,這種單純原始的2D圖像是他后來時常重溫的東西,是他情感最無修飾的慰藉和傳達,也是他的藝術世界脫胎其中的母體。
      
       做動畫師起家的蒂姆,特別注重對“形式”、“表面”或者說“視像”的看重,就好比污點男孩一定是在他干瘦的身軀渾圓的腦袋上布滿了污漬、牡蠣男孩一定是長了一張詭異的牡蠣狀的腦袋、瞪眼女孩的眼睛一定大得占她整個面部的三分之二并隨時可以從眼眶里跳出來找地方休憩,這些執(zhí)拗的視覺設定是蒂姆對這個影子世界作出的一個叛逆的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具有夸張和故意走極端的色彩,使得這些奇形怪狀的、不容于世的孩子們的故事常常帶有驚世駭俗的力量。在《牡蠣男孩憂郁之死》這本畫冊中,蒂姆用了一種反線性敘事的形式來訴說這些悲慘絕倫的故事。在這里面,他沒有情節(jié)觀念,或者說根本不關心敘事,這些故事不靠對白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也沒有封閉式的結尾,它更像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插曲組成,常常是一個故事剛剛開頭而接著講的是另一個故事,然后又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接續(xù)之前那個故事,并最終戛然而止。第六個故事介紹了污點男孩的登場,他穿著帶有“S”標志的超人服,但卻是一個沒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最慘的是他天生一身污漬怎么都洗不凈,這使得他唯一的絕技就是到處留下難看的污痕。在這個簡短的介紹之后敘述者講了牡蠣男孩和巫毒女孩的故事,但這兩個故事和污點男孩的故事彼此之間毫無關聯(lián),在第九個故事里敘述者再講到污漬男孩,講他在一個特別的圣誕節(jié)里收到了一件干凈整潔的新衣,可他剛穿上幾分鐘,“那些濕滑油膩的污漬,便又一塊塊出現(xiàn)在他身上” 污點男孩的故事停在了此處,沒有一個你可以想象的更好或者更壞的結局。
      
       很容易發(fā)現(xiàn),在這本文字稀少的插畫集里,真正使蒂姆入迷的是“細節(jié)”——“經驗的簡短形式” 。這本集子是一個個插曲的記敘而不是完整的故事,這些用只言片語組成的篇章構成了一種新的交叉連載式的文章布局,這些片段可以任意加以呈現(xiàn),我們可以給這些片段加上不同的序號,按序號分別閱讀。如此一來,這本畫冊可能會被貼上一個擁有“形式主義的怪誕風格”的標簽,也可能會被說成是在藐視因果敘事的自然邏輯。然而沒有因果敘事的邏輯不代表沒有邏輯,這本畫冊的故事更多的是遵循一種情感邏輯。在這里,姿勢和感情比情節(jié)更重要,它不斷地講述一個又一個不幸孩子的降生、講他們的怪異、講他們的不被接受和他們悲慘的遭遇,這種主題式的循環(huán)敘事旨在探尋一種更深層次的體驗、情感和其他某種抽象概念,其中的圖像和文字并沒有人為地提示觀眾應如何去理解這些故事,它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理解能力,需要觀眾參與故事意義的創(chuàng)造過程。在這些怪異的圖像和簡潔的語段中,蒂姆仿佛在敏感地傳達一個青春期少年正在經歷的所有痛苦,好比在“牡蠣男孩”的故事中,帶著牡蠣頭降生的孩子被父母和周遭的鄰居鄙視嫌棄。對父母來說他雖然有“十根手指,十個腳趾,他吃得下,也看得見。他聽得見,也有感覺,但他正常嗎?未必。這非自然出生的東西如跗骨之疽,成了他們所有苦難的開始與終結” 。若是作為某種隱喻來看,這顆“牡蠣頭”完全可以被理解為孩子性格或心理上的任何缺陷或怪異的象征化,父母的反應則影射出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心事重重、只顧自己的家長對子女的不理解和以殘忍粗暴的方式來解決雙方隔膜和鴻溝的做法。
      
       在全書最后一則插畫故事中,牡蠣男孩終于能大大方方地出門了,“萬圣節(jié)到了,牡蠣男孩決心像個人類一樣出去逛一回” 。在大家都想要怪異裝扮的節(jié)日里,才有唯一能讓他融入正常孩子生活中去的機會,這是蒂姆對這個怪孩子最后流露的讓人心酸的同情和慨嘆,也是他對這個武斷集權的成人世界給予的冷眼嘲諷。
      
  •     你是螺母 你是鐵環(huán) 你是屋角丟棄很久的破銅爛鐵
      你長滿了銹 滿滿是想念
      
      你孕育你
      又殺死你
      
      釘子女王斜眼看你
      垃圾男孩想抱抱你
      
      銹是怎么也去不掉的癢
      海水里這癢更爽
      
      這路口
      骷髏站崗
      那街頭
      晾了白衣裳
      
      日子是天狗手里的月亮
      咔嚓嚓
      
      用鐵銹煮的湯
      也有人會愛上
      
      冬日回暖
      釘子們排隊曬太陽
      
      氣球女孩在飛翔
      遠離了危險
      天空更廣
      
      呵
      自由
      充滿想象
      那么多樹
      都是可以棲息的地方
      
      影子很好
      風也很棒
      前路上
      有多少新奇
      像蒂姆伯頓的書一樣閃閃發(fā)光
      
  •     妄加揣測一番覺得大概應該可能就是童年種種陰影經過了年歲發(fā)酵以后把自己心里的那個誰那個誰誰誰吐出來了而已你們有必要懂么——為啥Tim永遠不停重復的用那個彩色別墅小鎮(zhèn)當故事背景難道不是一樣的一樣的么——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憂郁癥你不需要懂,去感受就行了。
  •     父母在海邊度蜜月,成功孕育了個男孩,但生下來的時候兒子卻是一半人一半牡蠣,還有海水的味道。牡蠣男孩爹不疼媽不愛,受盡各種冷遇,如果你用看丑小鴨的心態(tài)來等著他有一天能夠吐出珍珠一類的完滿結局的話,那只能讓你失望了。最后,牡蠣男孩的爸爸某方面不太行了,就把牡蠣男孩殺了吃掉來壯陽。故事就這般結束了。
      當然,就在你對這個匪夷所思的故事主題還摸不著頭腦的時候,還有更多詭異的黑暗故事等著你:在公園里遇到一個姑娘,長了很多眼睛,失控哭起來你全身都要濕透;污漬男孩是超級英雄,但干洗賬單卻和天一樣高;瞪眼女孩獲得瞪眼冠軍,她的眼睛終于可以休假,兩只眼球在河邊曬太陽……一本書,23個黑色故事,各種詭異無厘頭的悲慘故事,足夠荒謬,足夠讓人大跌眼鏡,足夠讓形容詞窮。簡單的文字,粗糙的畫風,哥特范十足,讓人馬上聯(lián)想蒂姆伯頓的電影。對,這就是鬼才導演蒂姆伯頓的畫集《牡蠣男孩憂郁之死》。
      說起蒂姆伯頓,愛看電影的人都不陌生,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總是能讓人嘆服:《剪刀手愛德華》里的古宅和剪刀手、《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里那個全是巧克力做成的美麗世界、《大魚》里父親的奇幻旅行、《愛麗絲夢游仙境》里的另一個國度,當然除了夠奇思妙想,處女座的蒂姆伯頓還有一系列黑色作品:復仇扭曲人性專門殺死顧客并做人肉餡餅的《理發(fā)師陶德》、從頭黑到尾的《斷頭谷》、善良僵尸丑惡人性的《僵尸新娘》等等。這些電影,無一不彌漫的哥特式風格,詭異、寂寞、驚悚、但又有一點小希望和小溫馨。他是我非常喜歡、欣賞和愛的電影人,那些偉大的誰誰誰,我給的感情是崇拜。
      不同于其它常規(guī)線路的電影人,蒂姆伯頓和他老婆海倫娜從來都是特立獨行一類,即使是奧斯卡頒獎現(xiàn)場,兩人都是亂七八糟的頭發(fā)和妝容。他也不像任何一個電影導演,他可能不主流,也不是所謂大師殿堂級人物,他只不過是個愛想象也有能力將想象世界表現(xiàn)出現(xiàn)的人。剪刀手愛德華,據(jù)說是他小時候一個人呆在家里無聊了隨手畫的一個形象,孤獨的樣子渴望武裝保護愛人但有受困于自己的特異能力。
      電影是他想象力一次次的具象化,書則是表面化,看這本《牡蠣男孩憂郁之死》沒有看電影那樣各種手法帶來的集中效應,讀者能夠看到的寥寥幾筆的圖畫惜字如金的敘述,但越是簡單,越是能捕捉到這個喜歡漫游在自己想象世界里的鬼才腦袋里那些一閃而過的真實夢境。他在做夢,讀者則漫游在他的夢境里:一個個光怪陸離、但又妙不可言的故事。
      《牡蠣男孩憂郁之死》,光是說悲慘不足以概括這本書的主題,因為蒂姆伯頓從來都不是世俗的想要觀眾讀者被感動被煽情的人,好像也不是要去販賣某一種價值觀世界觀一類,可能也沒有什么所謂主流思想要表達要弘揚,他只是表達他自己,將自己的想象空間表現(xiàn)出來給你看,從中你看到人性丑惡也好,悲慘寂寞也罷,各花入各眼。如果要分享一點《牡蠣男孩憂郁之死》個人讀后感,我可能只能說,每個人心里都有無數(shù)個悲慘的自己,這些奇怪的人物他們身上有的孤獨、孤傲、自卑、被遺棄、憂郁等等,真實的世界里誰沒有經歷過?蒂姆伯頓是處女座,龜毛愛完美但又深知完美遙不可及的人,孤獨又自我,傲氣又自卑,一個不斷掙扎在矛盾中又喜歡堅持的人。我也是。所以,深愛他的所有電影,也深愛這本小書,不同的時間,我能在這本書里找到不同的自己。
  •     看到有那么多人推薦..而且是大師之作..就好奇買來看看了..
      得了..我覺得我瞬間變土豪了..
      10分鐘能看完的作品..
      換做是我的名字估計這本東西會被拿去墊桌子吧..
      悲慘故事集..怎么我看到好想笑?
      不過這些都是因人因心情而異..
      反正此時此刻看完之后只后悔沒把這10分鐘用在蹲茅坑上=3=
      畢
  •     第一次接觸這種書籍,想法和寫的東西很怪誕,如果不是蒂姆伯頓的名聲,怕是真沒什么人買這本書,但我想那么多的人物,牡蠣男孩,火柴女孩木棍男孩等等,怕是都是內心深處另外一個自己罷。
       當然蒂姆導演的一些電影也算是偏向這個風格,恐怖中帶著純真的歡樂,哥特式的風格。
  •      “我筆下的角色,既不可愛也不討人喜歡。他們比較像被車碾過又復活的卡通人物……”好萊塢當紅鬼才導演蒂姆?伯頓這樣描寫自己筆下獨一無二的角色?!赌迪犇泻n郁之死》是蒂姆?伯頓的一本哥特風格的圖文悲慘故事集,延續(xù)了他一貫古怪奇特的臆想,每個人物孤單憂郁的活著,你只會看到寂寞的內心,不會去質疑他們?yōu)槭裁撮L的如此奇怪。
       書中有一個個的卡通形象,但都有怪異的外表,這些奇形怪狀的男孩女孩們,都折射了我們不同人身上不同的特點,是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投影,我們近乎都能找到個對應的原型。戀愛的木棍男孩與火柴女孩——一對愛的轟轟烈烈卻燃燒致死的戀人故事;不對勁兒的機器人男孩——明明是史密斯太太偷情的惡果,卻讓孩子承受著垃圾桶的命運;瞪眼女孩——一直執(zhí)著一件事,在受到關注的時候,才可以真正的得到休息;眼中插著釘子的男孩——看不見任何東西,卻靠著摸索撐起屬于自己的鋁片樹;多眼姑娘——和你相交愉快,也會在失控的時候讓你全身濕透。
       同名的憂傷故事,牡蠣男孩,全部用著黑白的色調講著一個殘忍的故事。一對夫妻生下一個奇怪的孩子,他們認為他很不正常,如附骨之疽開始了他們的苦難。牡蠣男孩孤單自閉的活著,受到他人的嘲笑和奚落,“那個像蛤蜊的玩意兒”。他的父母也把一切的不順心都歸結在他身上,聽從了“不確定”的建議,為了增加性能力,吃了自己的兒子?!八b手躡腳,他鬼鬼祟祟,他額頭上冒汗,謊話——從他的嘴里說出來……”兒子安詳?shù)厥焖?,父親卻拿著尖銳的刀子。沙灘上如剛相識一樣留下了兩排足跡,卻多了一個得不到救贖了墳墓。生下與眾不同的孩子,不負責任的父母只會忽視、輕視孩子的成長,最后甚至會為了自己的某種欲望而親手除掉自己的骨肉,自私自利的令人發(fā)指。
       在蒂姆?伯頓的想象中,每個角色都有一個尋常合理的開始,但在轉折中,又會出現(xiàn)啼笑皆非的劇情,像是木乃伊男孩,孤單又遭人嫌棄,卻在一個傍晚被誤認做皮納塔敲碎腦袋,當然里面沒有禮物;像是香瓜大頭,無所事事的期盼死亡,終于天從人愿,他最后聽到了瓜被踩碎的震耳之聲;像是蘇姑娘,每次擤鼻涕,舒潔就會粘在臉上,被人們叫做愛聞膠水的女孩;這和大多數(shù)人想的都不一樣,自娛自樂有著幸福生活的木乃伊死于非命,畏懼灰熊的詹姆斯卻受到泰迪熊的禮物,伯頓替他們安排的劇情,都帶著悲傷痛苦的色彩,讓讀者看完故事卻不會忘記心疼他們的遭遇。
       我們看到這些另類、怪異的男孩女孩們,并不會感到恐懼,只會憤怒和自嘲。有些缺失和殘缺并不是孩子們自愿的,是大人們強加給他們的,我們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卻將一切都推咎于無辜的人。我們有時也會像布里干酪男孩渴望溫暖,誰會成為我們的夏多內呢?我們或許也會為了拴住某個人的心,不折手段,制造牽絆,最后只能帶著悔恨與錨兒一起沉入大海。
       當然,蒂姆?伯頓并不一味的給我們帶來悲慘,讓我們心存黑暗。最后一幅牡蠣男孩帶著微笑邁步出門,決心像個正常人一樣參加萬圣節(jié)。我相信,再怪異的孩子也有屬于他的光明樂園。
      
  •     這位大叔,我一直很愛
      因為他有著陰暗的筆觸和最純真的心,其實,他筆下的這些,都是陽光燦爛的,而真正的生活,才是最陰暗的……有了這樣的生活,誰又敢說,大叔筆下的畫是陰暗的,他只是把自己心中的陽光燦爛畫出來而已……
  •     Tim Burton,絕是個大怪咖,詭秘,怪誕,抑郁,惡心,變態(tài),黑暗,驚悚,anything but normal,但是仍然會好奇地去看這樣的故事,然后竟然很感動,也許在黑暗中看“光”反而更明亮,然后成了NC粉,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會是多枯燥的世界……
  •     好像什么事我都只有干瞪眼的份,我想,這取決于我的不努力;
      不過幸好,我不是污跡男孩或者牡蠣男孩,我可不想永遠只穿著臟兮兮的衣服,永遠的活在污點之下;當然,我更不想成為別人的春藥,牡蠣男孩真憂郁- - 哎
  •     很一般,沒有推廣的宣傳看起來精彩。
      暗黑哥特小漫畫,應該要更精彩才是。
      也是名人效應。才把這書炒火。
      早上辦事排隊等候中看完。
      悠閑翻翻還可以。
      話說那個牡蠣男孩死的真惡心啊。
      他爸活生生把他給吃了啊,那要再生個女孩,是不是就是鮑魚了。
      想想都想吐啊。
  •     鬼才Tim Burton的繪畫文字小品,帶著他一如既往的哥特風格。暗黑的氛圍下透過一束輕松的自嘲,或是命運過于戲劇化的安排,甚至引得主人公自己都露出一絲悲慘之余的笑。
      反差對比,出生與死亡之間。在小書中描述的十幾種人中,從出生到死亡是最快捷又最痛苦的過程。從書名即可看出,帶著異類的孤獨,及走向死亡的必然結局。這其中能找到不少Tim Burton電影中的原型:《蝙蝠俠》中的企鵝男孩,《剪刀手愛德華》中生來即是機器人的機器男孩。Tim Burton的電影被串了起來。像王家衛(wèi)的影片,用很多部作品講述相似的主題和迷思,在完整的大線索中埋著一系列熟悉的小細節(jié)。
      全書的文字很短,十幾種人強烈地指向相似的主題:孤獨與相處,婚姻與性,家庭、孩子與枷鎖、責任。這種過度用力的詮釋方式也許帶著些許不愿面對的倔強的孩子氣。繪畫部分的分鏡感很強烈,雖是黑白,卻在黑白之間仿佛有無數(shù)級讓人嘆息的灰。
  •     
      
      
      
      好萊塢有個說法,喜歡蒂姆伯頓的電影的人,都有自閉癥傾向。這一說法已無從考證,聽者頗驚悚。
      電影,是無數(shù)張畫組成的“怪物”。它先是有了影,接著,有了色彩,有了聲音。但這一點卻永遠不會變。它就是畫,成千上萬張畫,組在一起,動了,活了,笑了,哭了……
      所以,大多數(shù)的導演若不做導演,不少估計會成為畫家。有幸運的,畫中的故事,也成了電影中的故事。
      
      蒂姆伯頓是個幸運的人。在國外,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傳奇,蒂姆伯頓也不例外,他從小喜歡獨處,其程度可以達到被父母拉去做自閉癥測試。他熱愛畫畫,熱愛色彩,長大后在加州藝術學院學習藝術,之后成為一名導演。這是一件讓我覺得非常神奇的事——一個平素很少與人交流的人,最后竟成為好萊塢赫赫有名的鬼才導演,或許,這真是上天規(guī)定了他,讓他成為導演的吧!又或許,套用一句俗話,是金子,總是要發(fā)光的。
      鬼才導演蒂姆伯頓在他的電影道路上平穩(wěn)地走著,好萊塢給他盡情地發(fā)揮空間,他的御用男主角,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之一約翰尼?德普常常與他合作,他的御用女主角,海倫娜?邦漢?卡特,現(xiàn)已成為他的妻子,從《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里走出來的純情小女生如今已成百變女郎,黑衣女巫更是她的拿手好戲。
      這樣的鐵三角,走到哪里都讓人艷羨。
      
      但是,電影為了面向全體觀眾,總需要做一些妥協(xié)。不能太血腥,太血腥了就是恐怖片;不能太陰暗,太陰暗了就變成PG-13(13歲以下兒童由父母陪同觀看);更不用說色情暴力了……所以,事實上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蒂姆伯頓,實際上是被妥協(xié)了的蒂姆伯頓。他內心的最深處,卻遠非電影所能承受。
      《牡蠣男孩憂郁之死》正是蒂姆伯頓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導演出詩畫集,能寫成像《牡蠣男孩憂郁之死》這般直刺人心的,實在不多。
      
      “我筆下的角色,既不可愛也不討人喜歡,他們比較像被車輾過后又復活的卡通人物……”這是蒂姆伯頓給這本書中人物下的一個定義。“被車輾過后又復活”,是怎樣一幅景象?想必很多人不敢去想象。但是在蒂姆伯頓看來,它們是憂傷的,是孤獨的,是滿含眼淚卻流不下來,是全身傷痛卻哭不出來,天地之中,唯此大寂寞。
      這本書由24個故事組成。有的故事,只有短短一行字一張圖,但就是這樣一張圖一行字,卻也能讓人想象萬千。思緒已被他帶到了悠遠的空間,頭長得像牡蠣的男孩被父母鄙夷,最終父親為了自己的性能力殺死了兒子,吃了牡蠣。木棍愛上火柴,猶如飛蛾愛上火苗,最終只有燃燒自己毀滅自己。巫毒女孩身上,種著一個巨大的詛咒,誰若靠近她,針便會刺進心里。針插女王若坐到她的王位上,針便會刺穿她的脾臟。
      這樣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每一樣東西其實本都是沒有思想,甚至沒有生命,但在蒂姆伯頓筆下,他們悉數(shù)復活,有生命有思想,但這一切又如何?面對他們的是無邊的孤獨,以及隨時被利用和遺棄。
      
      蒂姆伯頓的這本書,真的有點不像他導演的電影,但卻能讓人想起他監(jiān)制的兩部電影——一部是《圣誕夜驚魂》,一部是《9》,這是兩部無緣引進內地的電影?!妒フQ夜驚魂》中的女主角,是個用破布縫制的娃娃,寂寞地縫著她斷了的腿?!?》中,9號是一個麻布縫制的娃娃,他們生活的地球,已沒有人類,只有工業(yè)鐵銹味,和地域一般的死寂。
      眼睛里釘著釘子的男孩,臉上滿是眼睛的女孩,整天瞪著眼睛的女孩,鋼鐵娃娃,牡蠣男孩,臟污男孩,焦炭男孩……這里沒有一個是大人眼中正常的孩子,他們不是臟就是怪,不是愛玩就是怪異,但在伯頓眼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他想這,眼睛里釘著釘子的男孩,他其實只是看不清眼前的東西;臉上滿是眼睛的女孩,她哭起來一定會流很多眼淚;牡蠣男孩,想?yún)⒓拥幕顒邮侨f圣節(jié),因為那天,大家都會把自己打扮得怪異,這樣他就不怪異了……人,是群體生物,一旦有人與眾不同,這個人就會被孤立,只有融入他們,才能生存下去。但是很明顯,伯頓并不想自己融入進去。他只是在想,什么時候來萬圣節(jié),只有這個節(jié)日,別人才會來迎合他,而不是他來迎合別人。
      
  •     這是一本繪本,作者是蒂姆。伯頓。我覺得前面兩句基本概括了這是一本怎么的書,如果你知道蒂姆。伯頓的話。
      所以我是不會介紹這本書的。
      我要說說的是,寄給我此書的人是一個肥胖的人品差面臨逼婚的中年少女,她說,這本書很像我。
      結果真的像。
      里面夾著一張紙條:那么輕易就把地址給我,不怕我到你家偷你的腎么?
      我滿懷感動地在家等一個肥大的身軀破門而入,
      結果她沒有來。
      我一直猜想是不是她來的路上不幸遇上大饑荒,給人民群眾當養(yǎng)分吸收掉。
      于是我默默地發(fā)了一條短信:
      你應該減肥了,將你正在吃的云吞面偷運給我。
      
  •     1 愛錯了 傷不起
      2 自閉 陰影
      3 媽媽私生子
     ?。矗甋taring Girl 成功沖昏頭腦
     ?。担甌he Boy with Nails in his Eyes 陰影影響生活
     ?。叮甌he Girl with Many Eyes 愛哭
      不想看了
  •      一 鱗片女孩和缺口男孩
       女孩 左臉頰
       是一大片 如羽毛形狀的鱗片
       可以生拉硬扯的撕掉
       皮膚拽的又紅又硬
      
       男孩 下巴附近
       是一個大缺口 可以吸收 任何 薄紙片狀物質
      
      
       然后 他們 相愛了
      
      
       二 多眼男孩
       這個男孩 生下來 嚇了他媽媽一跳
       因為他頭大 四肢相對瘦小 臉上褶皺多
      
       密密麻麻的褶皺里,扒開每一道,你都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眼
      
       有一天 他在街上
       被人當成馬蜂窩
       然后 被竹竿 打死了
      
      
      
      
      
      
      
  •     看過之后才知道原來是死得很憂郁= =
      
      此書當初英文出版好像是算兒童繪本,“牡蠣男孩被他老爸當春藥嗲佐了(吃掉了)”這樣的內容真的大丈夫嗎?!
      
      本書的優(yōu)點也的確可以領略蒂姆的風格,好像是他小靈感的萌芽匯集本。本書前言有寫著獻給“l(fā)isa marie”(不是貓王女兒)是大導當時的妻子現(xiàn)在是前妻了。
      
      關于書中的人物原型,我覺得第一眼就容易看出的是機器男孩吧(剪刀手愛德華),而后還有——
      干瞪眼女孩===》僵尸新娘
      要說為什么的話——
      因為長得一個死樣?。。?!
      
      而后還有木乃伊男孩的小寵物木乃伊狗,我以為是僵尸新娘里也有一個骷髏狗,又覺得應該是還未上映的那個《科學怪狗》(看簡介是一個男孩為了讓自己死去的寵物狗復活的圓滿結局故事,sweet)
      
      整本書花十分鐘就看完了,不是不值得讀而是真的字很少,主要是想看長篇蒂姆伯頓式的故事和劇情,結果想錯了。
      每每結局的時候有些小興奮的火焰又瞬間熄滅,這感覺真是不爽- -但是很奇妙。
      覺得不是大導粉絲或喜歡繪畫繪本的話,這本書就不是很推薦。
      
      英文版是97年出的,原封面設計好像還是圣誕夜驚魂的動畫師伙伴設計的~
      蒂姆伯頓獲得過迪士尼的獎學金哦,犀利!而后還在迪士尼當過一段時間的動畫師,蒂姆大師是很多喜歡二次元同學的艷羨對象吧~
      
      愛好美食烹調的人也可在書中學到兩點知識:
      1、 布里干酪和夏多內酒是絕配。
      2、 坦拿葉(虛構的吸引和控制木乃伊的草藥),木乃伊愛拌著糖霜吃~
      哈哈哈哈~~
      
      看完此書突然也有一個想法被重點亮出“不要多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br />   也算收獲之一~
      
      
      
  •     讀提姆?伯頓手繪本《牡蠣男孩憂鬱之死》
      
      提姆?伯頓說自己的繪本角色,像被卡車碾過又復活的卡通人物。
      這些人物,也是“物人”,由男孩和女孩組成。他們/她們散落在書中的各個角落,大多至今不曾見面,卻構成了一個機械文明背景下破碎的圖景。他們/她們被叫做牡蠣男孩、鐵錨寶貝、木炭男孩和火柴女孩、毒氣男孩羅伊和巫毒女孩、污漬男孩和垃圾女孩、眼中釘釘子的男孩和針插女皇……
      他們/她們大多有一些特殊的本領,但往往有一個幽暗畸形的面孔(在人類看來),結局也大多悲慘,或死於烈火,或被親生父母吃掉,或被當成煤渣掃地出門,或沉入大海深處,或被人類踩死,或被當成皮納塔打碎腦殼,或被室外空氣見光死……更甚至於,生不如死,眼中釘著釘子,針頭插入肝脾。
      而據(jù)我不懷好意的猜測,他們/她們都死於聖誕節(jié),或萬聖節(jié)。那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jié)日。
      繪本結束頁說,萬聖節(jié)到了,牡蠣男孩決心像個人類一樣出去逛一回。
      可他不知道,人類是個多麼可怕的陷阱呀。
      可他不知道,安徒生的童話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
      
  •     在嚴重偏頭痛的情況下翻完了這本書,翻完后頭更疼了,痛得想吐,現(xiàn)在這本書就不敢碰,看到它就條件反射的頭疼。
      ps這書可以做涂鴉的日記本。
      …………………………………………………………………………………………………………………………………………………………………………
  •     最純粹的憂郁,締造一場極致的揭露靈魂之旅。
      大頭娃娃,空洞的眼神,揚起的眼睛,
      小小怪物,干涸的肌膚,天線的軀干。
      又不是這樣不可以不孤獨。
      這些陰暗的鬼才,讓下雪的冬天冷至極,穿透最柔弱之處。
      
      往昔篤信你的用力快樂法,
      頃刻之間,我看用不著了。
      心奇怪地傷心,就讓它哭出聲音,但是我會試試再用力點。
      生命不需要被隨時都要陽光璀璨,留一點苦楚,我喜歡。
      它可以讓酸酸的眼睛更專心,看到未來。
      
      But I'm fine.
      
  •      不是伯頓的鐵桿粉絲,看過他的的三部長片,《蝙蝠俠》、《剪刀手愛德華》和《斷頭谷》。可以說,他是一位風格化的導演,片子都充滿著悲劇色彩和陰郁的氣質。(有時候我也在懷疑,他是不是童年時候受過什么刺激,嘿嘿)說實話,自己對他的片子是有點無感的,因為風格化的導演善于塑造角色和營造氣氛,而片子在深度上與情節(jié)上是不易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拿到這本書,首先感覺上當了,每頁幾幅圖和兩三行字,定價要38元,雖然amazon上打折到22,還是感覺虧了,這些內容完全可以在幾十頁上的簿冊上實現(xiàn)。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繪本,每頁上占據(jù)著一張唯美的插圖,這本書連伯頓先生親自繪制的插圖也是“占地面積”較小的。好吧,自己自圓其說一下,這樣的書是看“感覺”的。
       說到書的內容,還是延續(xù)了伯頓悲劇美的一貫風格,并且依然是“剪刀手愛德華”似的殘缺的悲劇美。各種奇特的孩子誕生到這個世界上。剪刀手愛德華的原型機器人男孩、走到哪會帶給哪里污漬的污漬男孩、具有很多雙眼睛的多眼女孩、半個身體是牡蠣的牡蠣男孩,他們身上都有很獨特的氣質——異于常人,并且是被常人所厭惡的,甚至被自己的生身父母所厭惡,在世界上過于孤獨的他們最后也往往走向悲劇的結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牡蠣男孩憂郁之死》。他的父母經過甜蜜的愛情生下了他,滿懷希望的他們卻看到自己畸形的孩子卻顯得十分失望,在生活上對他的淡漠導致了他的悲劇,甚至最后自己的父親為了治療自己的“難言之隱”將其吃掉了,連墓碑也最后被海水沖掉。
       這些角色是社會上所有畸形孩童的縮影嘛?顯然是的。孩子是無辜的,拋棄他們的父母是令人憎恨的。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但是在他們自己決定自己命運之前,就被世界上他們最愛的人所拋棄、所厭惡——這無疑使他們成為他們父母所制造的悲劇。
       當然,蒂姆伯頓想要告訴大家的也不止這一點。世界上每一個孤獨的人都是這樣的。他們或許無法融入群體,他們種種行為或才能或許被周遭的人嘲笑當做是異類,他們只能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他們不想適應世界來改變自己,那么他們可以改變世界。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應該得到所有人的關心,誰也沒有權利去剝奪他們的權利,我們能做的是,盡量接納他們,使他們不那么邊緣化,讓他們成為集體中的一員。
       而我們自己呢?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書中的人物。當我們孤單、悲傷,被人曲解誤解時,我們也會像書中的小人兒一樣,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與寬慰,或許最后我們還是會自己在這種壓抑的環(huán)境中找到釋放自己的方式。
       可是,伯頓在這本書并沒有對我們進行什么說教。每一個角色的結局都是那么的悲慘,令人絕望。這是一種悲哀的警示嗎?余華在談柴可夫斯基的時候,引申說到痛苦。很贊成。他說,他更欣賞深陷絕望之中而不能自拔,超越絕望反倒沒有吸引力。絕望是一種更徹底、更純樸的情感。伯頓給我們展示的正是這樣一種純粹、徹底的情感,而我感受到了。
  •     一直喜歡蒂姆伯頓,喜歡他天馬行空的想法加點哥特式的黑暗。
      這本書文字不多,都是一些悲傷的小故事。故事都很短,有些甚至只有幾行字。但是很喜歡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帶點小悲傷,不喜歡這種風格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本書莫名其妙。
  •     覺得這本書有點考驗IQ和EQ的,很多故事有點驚奇.根本捕捉不到作者的寫書的思路,讓人讀的有點奇怪兮兮的,也講不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整個結構就是一個個的小故事,先講一個小故事的起因經過,到了書得結尾處才會把幾個小故事的結尾寫出來,不是全部的文字書,跟阿貍一樣,簡略的話加上幾段小文字,很棒!!!
  •     
      
      不管你是誰 機器人男孩 瞪眼女孩 眼中插釘子的男孩 還是別的 你的心中總有一個悲慘的自己 你是異類 你格格不入 你像夢境一樣無法溶于現(xiàn)實 你有著一份獨屬于你的 纖細而脆弱的幸福 盡管在別人看來如此骯臟
      
      但卻依舊是你的信仰
      
      常常覺得自己有多么多么悲慘 后來才發(fā)現(xiàn)整個世界就是一本悲慘故事集 每個人都有陽光善良 純凈明亮的一面 當然也有陰暗潮濕 自卑幽怨的一面 那個悲慘的自己就生長于心中 如同四月草木般不停拔節(jié)
      
      多么希望能有一個身穿彩衣的 吹笛手 帶著你走入永無深淵 去獲得一種解脫
  •      這本書里面寫了好多個小故事,好多個小男孩跟小女孩。不同的個體,同一個靈魂。
       里面的角色基本都不是我平常喜歡的類型,所以,也許我要多跟他們接觸幾次才能對他們有自己的感受。完全不知道他們下一步會做什么。
       有些地方挺嚇人的【好吧,我實在不會用詞- -】,比如58.59頁,山姆的爸爸去殺山姆的那里。58頁是畫面,59頁是文字。
       里面也有喜歡的角色呢。羅伊,毒氣男孩。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感覺真好>w<。不過最后他死了,但是死后也是毒氣依舊呢0u0。
       99頁的干酪男孩和120頁的垃圾女孩也很喜歡,還有污漬男孩,這個在短短三頁里讓我心情起伏巨大的小子。
       “她一連幾小時瞪大眼看著你,你永遠不會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瞪眼女孩》。于是我也開始瞪眼看著她了。
  •   eyes round
  •   哈哈,謝呂導批示~
  •   這……這部分是你自己的創(chuàng)作嗎 還是書里的內容?感覺像是有隱喻的樣子 可是理解不到。。。
  •   在線否 honey
  •   你不覺得 兩個很怪癖的人 相遇了 ,卻能互相彌補 ,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   才刷新看到 是第一部分哈?的確,這我也覺得。兩個孤獨的人互相找到慰藉……這本書很傷感嗎?
  •   等下 這段故事是你自己寫的?可以哇!我喜歡!
  •   這本就是 我五一回家 特低谷的時候看的,看完,加劇了我的崩潰
  •   哈哈 你喜歡
  •   加劇了崩潰。。??吹牟皇菚r候啊 我想這本書可能不適合我。。。
  •   第二個 就只是想把自己的那個想象的形象,寫出來
  •   yeah~你很有創(chuàng)作細胞哎
  •   能懂 你的想象
  •   親,是手繪哇,故事很短,下個電子版就看了
  •   我是怕加劇我的悲切……我很容易悲切不是么
  •   親,直面好么,不要逃避么
  •   。。。你戳到我了honey 好吧 我想是這樣的
  •   額。親,親,親
  •   嗚嗚 親……要不要去補補覺?
  •   我去睡會兒哈
  •   嘻???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