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與人類意識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作者:趙凱  頁數(shù):243  
Tag標簽:無  

前言

趙凱君的《人類與悲劇意識》在初版印行時就賜贈一冊給我。當時閱讀的感受就是兩個字:“佩服”!佩服作者思想的敏銳、思維的活躍。20世紀80年代,對于悲劇的研究還談不上深入和系統(tǒng),我們能夠讀到的關于悲劇的專著也只有朱光潛先生的《悲劇心理學》,而趙凱君則已經(jīng)將自己對悲劇的思考形成了一本專著,盡管他只是從“悲劇意識”入手,但其理論眼光和理論深度則是無庸置疑的。佩服作者視野的開闊。1949年以后的大學分科,帶來的結果是學科劃分得越來越細,即使是文學學科,也分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文學理論等不同學科領域(今天則叫二級學科),而文學理論也有中國和西方之分。因此,很多大學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學科領域可能比較熟悉,但一旦跨出自己的領地,則可能一片茫然。趙凱君的著作在系統(tǒng)設計上就有"西方悲劇觀"和"中國古典悲劇意識"兩章;同時,又有西方悲劇意識發(fā)展過程的梳理以及中國當代悲劇藝術的論述,所以從時、空坐標系上,這部著作都充分延展開來,這樣的視野,說"開闊"毫不過分。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介紹了悲劇意識與作為美學范疇的悲劇,西方悲劇意識的審美反映,人類文化與西方悲劇觀,中國古典悲劇意識/,中國當代悲劇藝術的生命力等六個方面的內(nèi)容,書后還有附論,對老舍作品進行了美學品格探究。

書籍目錄

序(修訂版)朱萬曙序(原版)莊志民第一章 悲劇意識與作為美學范疇的悲劇  一、人類悲劇意識的歷史生成  二、“視悲為樂”——悲劇藝術的美感經(jīng)驗  三、“認識你自己”——悲劇主體性意識探求  四、“悲觀的或樂觀的”——世界人生的“二律背反”  五、中西悲劇藝術比較管見第二章 西方悲劇意識的審美反映  一、人類生命的原始沖突與早期困惑  二、懺悔中的罪與罰  三、人性的高揚與跌落  四、自我的喪失與重建第三章 人類文化與西方悲劇觀  一、亞里士多德:對命運觀念的游離和超越  二、黑格爾: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種子  三、叔本華:生命意志的絕唱  四、尼采:一個判處上帝死刑的人  五、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是悲劇而第二次是笑劇  六、薩特:人類存在的悲觀主義體驗  七、后現(xiàn)代主義:對悲劇意識的解構第四章 中國古典悲劇意識  一、“詩可以怨”與詩人悲劇人格的建構  二、元明清悲劇的歷史生成  三、《紅樓夢》的悲劇意義  四、中國古典悲劇戲曲的美學品格第五章 中國當代悲劇藝術的生命力  一、悲劇意識的覺醒和文學的反思  二、悲劇意識的成熟和文學的自覺  三、悲劇意識的當代性和文學的多元化走向  四、新時期悲劇藝術的必然基調(diào)第六章 悲劇藝術中的喜劇因素  一、悲喜結合與文學傳統(tǒng)  二、悲喜結合的現(xiàn)實依據(jù)  三、悲喜結合的美學效果附論:從幽默書寫到悲劇性敘事的審美轉換——老舍作品美學品格探究后記修訂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悲劇意識與作為美學范疇的悲劇一、人類悲劇意識的歷史生成過去,對悲劇意識所進行的研究,過分強調(diào)悲劇意識的客觀因素;探討人類悲劇意識生成的問題,往往局限于人與自然的外部沖突,而忽視了人類自身的心理基礎和生理機制;以“勞動產(chǎn)生了美”這個命題的簡單解釋去界定人類悲劇感這一醞釀悲劇藝術的內(nèi)在基因,而忽視了悲劇主體性意識生成的更復雜、更內(nèi)在甚至更直接的原因。因而,關于悲劇主體性的思考,首先要解決的是悲劇意識的來源問題。筆者認為,人類的悲劇意識以及由此統(tǒng)攝的那些困惑、痛苦、惆悵和憂患的內(nèi)心體驗,在最初不僅來源于人類的能動的生產(chǎn)勞動實踐,而且還來源于與前者相聯(lián)系的人類的生命意識。人類自身的生成和發(fā)展,就是一個悲劇性的歷程。人類自身生成和發(fā)展的歷史,也就是人類悲劇意識不斷自覺的歷史。

后記

本書出版不覺已近20年,居然也得到一些讀者的歡迎,同時受到同行學者的認可與鼓勵,心中頗感欣慰。此書早已脫銷,時有朋友與學生索要也無奈婉言拒絕,手中僅有一本恰好作為修訂再版的依據(jù)。20年來我以此書為基礎,為本校文藝學、美學及戲劇學等專業(yè)的研究生開設了《悲劇美學》課程,并應邀到省內(nèi)其他高校作學術報告,同學們大抵是歡迎的,自己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提升了對悲劇的學術理解與邏輯把握.在此書出版后的20年中,自己仍然堅持對人類悲劇意識、悲劇精神以現(xiàn)實歷史中悲劇性的體察感悟與哲學思考;仍然堅持對中外悲劇藝術現(xiàn)象的關注與研究,并且也有這方面選題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些都構成了本書修訂再版的基礎和條件。在修訂過程中,筆者首先調(diào)整了本書有關章節(jié)的順序,目的是為了更加突出人類悲劇意識生成與發(fā)展的歷史條件與時代背景。這次修訂過程中,我增補了第三章的第六節(jié)(薩特:人類存在的悲觀主義體驗),目的是為了強化對西方現(xiàn)代主義悲劇理論與悲劇藝術的審視與把握,因為薩特的美學觀點及其創(chuàng)作實踐,在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中是有代表性的;增補丁第三章的第七節(jié)(后現(xiàn)代主義:對悲劇意識的解構),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完整展示西方美學與文學中悲劇理念的延續(xù)性與當代性;特別是第七節(jié)通過對后現(xiàn)代主義解構理論及文本實踐的分析。

編輯推薦

《悲劇與人類意識》是由趙凱編著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悲劇與人類意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導師的思想還是很銳利和準確的。
  •   讀了之后很好
  •   書通俗易懂,很感興趣。
  •   都不知道它在說些什么
  •   書到的很快,一直忘了來評價了,書還沒看,不過紙質還好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