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醫(yī)學實驗技巧全書(上)

出版時間:1996-12  出版社: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聯(lián)合出版社  

書籍目錄

目 錄
第六篇 生理與病理生理學
第一章 動物生理實驗技術
第一節(jié) 動物實驗的基本技術方法
第二節(jié) 頸外靜脈、右心房插管術
第二章 神經生理與病理生理研究技術
第一節(jié) 玻璃微電極及微電泳技術
第二節(jié) 中樞和外周神經損傷在神經生理研究中的應用
第三節(jié) 神經干復合動作電位的記錄方法
第四節(jié) 神經元鋒電位序列中優(yōu)勢模式的檢測
第五節(jié) 大鼠前爪運動能力的測定
第六節(jié) 乙酰膽堿的放射免疫測定法
第七節(jié) 同時測定血漿或組織中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及多巴胺放射酶法
第八節(jié) P物質放射免疫測定
第三章 循環(huán)生理與病理生理研究技術
第一節(jié) 人體動脈血壓的測定
第二節(jié) 人體心臟聽診法
第三節(jié) 人體心電圖的描記
第四節(jié) 心室肌收縮功能的測定
第五節(jié) 右心導管測定大鼠肺動脈壓方法
第六節(jié) 血管張力測定法
第七節(jié) 血管內皮和平滑肌細胞培養(yǎng)技術
第八節(jié) 大鼠原位離體肺灌流方法
第九節(jié) 尿生成影響因素檢測方法
第十節(jié) 血漿血管緊張素Ⅱ測定方法
第四章 微循環(huán)生理與病理生理研究技術
第一節(jié) 活體動物微循環(huán)血流動力學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臨床微循環(huán)檢測方法
第五章 消化生理與病理生理研究技術
第一節(jié) 胃腸道運動和電活動的記錄方法
第二節(jié) 離體胃肌條電活動及運動的記錄方法
第三節(jié) 血管灌流動物離體胃、胰器官制備方法
第四節(jié) 游離的胃腸單個平滑肌細胞運動記錄方法
第五節(jié) 大鼠慢性胰瘺制備方法
第六節(jié) 胃電圖診斷胃動力疾病技術及BSR-1型胃電圖儀的使用
第七節(jié) 胃泌素放射免疫測定法
第八節(jié) 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5-羥色胺和5-羥吲哚乙酸
第九節(jié) 胃腸肽的免疫組織化學方法
第六章 內分泌生理與病理生理研究技術
第一節(jié) 大鼠去垂體手術方法
第二節(jié) 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及催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β-內啡肽
精氨酸加壓素的測定
第七章 細胞膜離子通道及鈣離子測定技術
第一節(jié) 膜片箝方法 細胞膜離子單通道記錄
第二節(jié) 生物體內鈣的測定方法
第三節(jié) 鈣調素測定方法
第八章 人體疾病的動物模型
第一節(jié) 腦血管性學習記憶障礙模型
第二節(jié) 常壓缺氧性大鼠肺動脈高壓模型
第三節(jié) 肺水腫的分類及其相應的動物模型
第四節(jié) 慢性支氣管炎動物模型
第五節(jié) 氣管纖毛運動功能觀察方法
第六節(jié) 肺氣腫動物模型
第七節(jié) 肺纖維化動物模型
第七篇 免 疫 學
第一章 細胞免疫學方法
第一節(jié) 免疫活性細胞的制備
第二節(jié) 細胞毒技術
第三節(jié) 淋巴因子檢測
第四節(jié) T淋巴細胞與其亞群檢測及功能的測定
第二章 體液免疫方法
第一節(jié) 抗原的制備與抗體生成細胞的檢測
第二節(jié) 血凝試驗
第三節(jié) 酶聯(lián)免疫測定技術
第四節(jié) 免疫沉淀技術
第五節(jié) 補體實驗技術
第三章 雜交瘤和單克隆抗體技術
第一節(jié) 影響細胞融合的一些因素
第二節(jié) 制備B淋巴細胞雜交瘤的準備工作及其注意事項
第三節(jié) 細胞融合及制備單抗的具體方法
第四節(jié) 單克隆抗體特性的鑒定
第八篇 藥 理 學
第一章 臨床前毒理學研究技術
第一節(jié) 全身毒性試驗和局部毒性試驗
第二節(jié) 特殊毒性試驗
第二章 行為藥理學實驗原理和技術
第一節(jié) 行為測量基本原則
第二節(jié) 行為藥理基本方法
第三章 受體與跨膜信息傳遞機理研究技術
第一節(jié) 受體配基結合實驗技術
第二節(jié) G蛋白的分離純化技術
第三節(jié) 環(huán)核苷酸測定技術
第四節(jié) 腺苷酸環(huán)化酶測定技術
第五節(jié) 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的測定方法
第六節(jié) 肌醇磷脂及其代謝產物測定技術
第七節(jié) 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研究方法
第八節(jié) 磷酸標記技術測定受體酪氨酸激酶
第九節(jié) 蛋白激酶C的純化和活性測定
第十節(jié) 離體器官受體生物測定
第九篇 核生物學
第一章 放射性核素示蹤實驗的設計
第一節(jié) 實驗方法的選擇
第二節(jié) 放射性核素的選擇
第三節(jié) 放射性核素應用劑量的確定
第四節(jié) 對放射性藥物的要求
第五節(jié) 測量方法的選擇
第六節(jié) 動物實驗注意點
第七節(jié) 對輻射防護的事先計劃
第八節(jié) 示蹤實驗結果分析
第二章 放射性核素在蛋白質生物合成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真核細胞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真核細胞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起始作用
第四節(jié) 在細胞骨骼上進行的蛋白質生物合成
第五節(jié) 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和分泌過程
第六節(jié) 真核細胞蛋白質生物合成調控
第七節(jié) 細胞蛋白質生物合成實驗方法
第八節(jié) 嘌呤霉素反應在研究蛋白質合成抑制劑作用機制中的應用
第九節(jié) 研究蛋白質生物合成中第一個肽鍵形成的方法
第十節(jié) 鑒別蛋白質生物合成起始合成抑制劑和肽鏈延伸抑制劑的實驗方法
第三章 放射性核素在核酸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核酸和蛋白質樣品的制備
第二節(jié) 在發(fā)現(xiàn)逆轉錄酶中的作用
第三節(jié) 在基因表達及其調控研究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在建立核酸標記技術中的應用
第五節(jié) 在核酸代謝研究中的應用
第六節(jié) 在研究DNA修復中的應用
第七節(jié) 國內研究和應用概況
第八節(jié)3HTdR和3H-UR參人實驗
第九節(jié) 核苷酸代謝的研究方法
第十篇 醫(yī)學實驗動物學
第一章 實驗動物的種類和管理
第一節(jié) 常用實驗動物的種類和品系
第二節(jié) 實驗動物的分級、監(jiān)測和飼養(yǎng)管理
第二章 實驗動物學技術和標準值
第一節(jié) 實驗動物學技術
第二節(jié) 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學基礎數(shù)值
第十一篇 醫(yī)學統(tǒng)計
第一章 醫(yī)學統(tǒng)計中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jié) 總體、樣本
第二節(jié) 抽樣誤差
第三節(jié) 概率
第四節(jié) 自由度
第五節(jié) 顯著性檢驗
第六節(jié) 正態(tài)分布曲線
第二章 醫(yī)學實驗中常用的統(tǒng)計指標
第一節(jié) 平均數(shù)
第二節(jié) 標準差
第三節(jié) 變異系數(shù)
第三章 顯著性檢驗方法
第一節(jié)t檢驗
第二節(jié) x2檢驗
第三節(jié) 方差分析
第四章 回歸與相關分析
第一節(jié) 直線回歸
第二節(jié) 簡單相關
第三節(jié) 多元線性回歸
第五章 實驗設計
第一節(jié) 實驗設計原則
第二節(jié) 實驗設計中樣本含量的估計
第三節(jié) 實驗設計方法
第十二篇 臨床檢驗技術
第一章 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及血液病學檢驗
第一節(jié) 臨床尿液常規(guī)檢驗
第二節(jié) 臨床血液常規(guī)檢驗
第三節(jié) 血液病學檢驗
第二章 臨床生化及藥學檢驗
第一節(jié) 臨床生化檢驗
第二節(jié) 治療藥物監(jiān)測
第三章 微生物及寄生蟲檢驗技術
第一節(jié) 臨床細菌檢驗
第二節(jié) 衣原體檢驗
第三節(jié) 臨床寄生蟲檢驗
第四章 免疫熒光技術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自身抗體檢測的應用
第二節(jié) 免疫熒光在細菌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jié) 免疫熒光在病毒學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免疫熒光在寄生蟲學中的應用
附錄
附錄1 希臘文字母表
附錄2 原子量表
附錄3 常用計量單位
附錄4 試劑的配制及一些常用數(shù)據(jù)
附錄5 常用物理常數(shù)
附錄6 指示劑
附錄7 冷卻劑和干燥劑
附錄8 顆粒大小及測定方法
附錄9 某些生物大分子、亞細胞器及微生物的沉降系數(shù)
附錄10 離心機轉速與相對離心力的換算
附錄11 縮寫表
附錄12 生物化學常用字尾表
附錄13 生物化學重要化合物的分子量及pk值
附錄14 主要生化物質的克分子消光系數(shù)
附錄15 氨基酸的物理常數(shù)
附錄16 某些蛋白質的物理性質
附錄17 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常數(shù)
附錄18 常用層析數(shù)據(jù)
附錄19 核酸及蛋白質數(shù)據(jù)
附錄20 遺傳密碼圖
附錄21 分子克隆使用的試劑和緩沖液
附錄22 常用貯存液
附錄23 常用酶的配制
附錄24 細菌培養(yǎng)基
附錄25 抗生素
附錄26 用于λ噬菌體操作的溶液
附錄27 細菌菌株一覽表
附錄28 常見大腸桿菌菌株遺傳標記一覽表
附錄29 限制性內切酶的識別序列
附錄30 限制性內切酶反應緩沖液用表
附錄31 DNA與RNA的定量
附錄32 玻璃和塑料器皿的硅化
附錄33 透析袋的處理
附錄34 葡聚糖的處理
附錄35 高分辨人類染色體的命名
附錄36 作為界標的染色體帶
附錄37 RFLP探針及所測RFLP位點的命名
附錄38 放射性核素數(shù)據(jù)
附錄39 生理性溶液的配制
中英文索引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xiàn)代醫(yī)學實驗技巧全書(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