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勰 頁數(shù):353 字數(shù):289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文心雕龍》是一部我國先秦至南齊時期文學理論的集大成著作。我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先秦的萌芽、兩漢的發(fā)展,到魏晉時期正式開始對文學本身作逐漸深入的研究,產(chǎn)生了一批頗具卓識的單篇文論,這是劉勰作《文心雕龍》進行理論探討得以繼承的豐富的思想材料。 《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第一部宏偉巨制,對文學起源、文體類別、神思、風格、修辭、鑒賞、作家人品、文學語社會變遷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作者劉勰的文學觀,以儒家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對人物和作品的評點,見解精辟,開中國文學批評史之先河,對后世影響深遠。作品風格剛健,富有詩意。
書籍目錄
序《文心雕龍》通說原道第一征圣第二宗經(jīng)第三正緯第四辨騷第五文體論明詩第六樂府第七詮賦第八頌贊第九祝盟第十銘箴第十一誄碑第十二哀吊第十三雜文第十四諧隱第十五史傳第十六諸子第十七論說第十八詔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禪第二十一章表第二十二奏啟第二十三議對第二十四書記第二十五神思第二十六體性第二十七風骨第二十八通變第二十九定勢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熔裁第三十二聲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麗辭第三十五比興第三十六夸飾第三十七事類第三十八練字第三十九隱秀第四十指瑕第四十一養(yǎng)氣第四十二附會第四十三總術第四十四時序第四十五物色第四十六才略第四十七知音第四十八程器第四十九序志第五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文心雕龍》通說 一 劉勰的生平與著述 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今山東莒縣)人。東晉時,莒縣已淪陷,晉明帝在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僑置南東莞郡,劉勰祖、父即居于此。劉勰大約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其祖父劉靈真,除了《梁書·劉勰傳》提到乃“宋司空秀之弟也”以外,不見于史傳記載。劉秀之是司徒劉穆之的從兄子,官位司空,僅次于丞相。劉穆之則是漢齊悼惠王劉肥之后,劉肥乃高祖劉邦長庶男。如此以來,劉勰祖上便可追溯至漢高祖劉邦,自然是頗為顯赫的。但許多研究者指出,《梁書·劉勰傳》的這句話是不可靠的,正因如此,《南史·劉勰傳》就將其刪掉了。另外,《南史》以家傳為體例,以同宗同族者合為一傳,其中穆之、秀之一宗并無劉靈真等人;且秀之、粹之兄弟皆以“之”字為名,不大可能有一個名為“靈真”的弟弟。據(jù)此,研究者一般認定劉勰乃出身貧寒庶族。但對《梁書》本傳的這句話以及《南史》的刪節(jié),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劉勰的出身也就有著不同的解釋?! ③脑凇段男牡颀垺ば蛑尽分姓f,自己七歲之時,夢見一片五彩祥云,猶如錦緞般美麗,便“攀而采之”。然而不久,劉勰的父親劉尚便去世,無疑打碎了劉勰的美夢?!读簳③膫鳌氛f:“勰早孤,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贝蠹s在劉勰二十歲左右,母親又去世了。守孝三年以后,劉勰來到京師,舉步踏人了鐘山名剎定林寺?!读簳③膫鳌愤@樣記載:“依沙門僧祐,與之居處,積十余年,遂博通經(jīng)論,因區(qū)別部類,錄而序之。今定林寺所藏,勰所定也?!边@句簡單的“積十余年”,意味著劉勰幾乎全部的青春時光都是在定林寺度過的;而沙門僧祐則成為這一時期劉勰生活中關系最為密切的人。僧祐乃佛家律學名僧,劉勰跟隨其十余年,所受影響是難以估量的。作為僧祜的得力助手,劉勰幫助其大規(guī)模地整理佛經(jīng)。厘定文獻,區(qū)別部類,造立經(jīng)藏,撰制經(jīng)錄,“或專日遺餐,或通夜繼燭;短力共尺波爭馳,淺識與寸陰競晷”(僧祐《法集總目序》),最終“博通經(jīng)論”,成為佛學的專家。正是在這一時期,劉勰寫下了一篇重要的佛學論文《滅惑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