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刑事法治研究

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郎勝、劉憲權、 李希慧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郎勝,劉憲權,李?;?著  頁數(shù):787  

內(nèi)容概要

  《改革開放30年刑事法治研究(2008年度上卷)》共收錄論文95篇,集中探討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改革開放30年來刑事立法的回顧與展望。主要研討了刑法頒布近30年來立法思想、立法原則、立法模式、刑法修正案與立法解釋等基本問題。(2)刑法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主要研討了刑法學研究的方向與社會危害性理論的研究等問題。(3)刑事司法中的若干問題。主要包括死刑的適用與腐敗犯罪的懲治等問題。

書籍目錄

上卷(一)國家政治決策與刑法的變革刑法三十年反思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我國刑法立法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刑事立法模式發(fā)展透視我國刑事立法的回顧與展望刑法三十年:光榮與夢想——對我國刑法的簡要回顧與期許刑法典立法得失談——以立法技術為視角刑事法治建設三十年回眸——問題、理念與展望刑事法律體系的和諧構建論我國刑法的立法趨向:寬和芻議我國刑事立法的完善與協(xié)調(diào)——淺析金融詐騙罪在立法上存在的幾個問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信用卡犯罪刑事立法的演進與展望我國軍職罪立法概況及不足之探討回顧與展望:社會危害性理論研究三十年尋求更好的刑罰——論中國刑法學研究的努力方向繁榮與困惑——單位犯罪研究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二)論刑法的和諧化與保障人權理念的對接論我國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基本人權的尊重:刑法社會保護的邊界與限度我國刑法的人權保障刑法與人權保障試論我國刑法與人權保障刑法改革與人權保障治道變革與刑法的人權保障論綱論刑法中的人權保障與不利解釋刑法法益保護機能與人權保障機能的沖突國際人權公約在中國刑法領域的適用——以人權觀念的轉(zhuǎn)變和人權意識的增強為切入點論刑法的機能及其內(nèi)在關系論作為刑法機能的人權保障刑法與經(jīng)濟發(fā)展關系視野中的市民刑法(三)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刑事政策與刑法變革政治系統(tǒng)理論視野的刑事政策科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刑事政策的總體評估及其啟示未成年犯罪人矯治研究——以中國社會轉(zhuǎn)型三十年(1978年2008年)的回顧與反思對我國刑事政策實踐的一點反思與前瞻刑事政策概念的演進我國刑事政策的演進及貫徹刑事政策與犯罪評價模式“嚴打”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考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全面貫徹刑事政策體系中民間社會之角色變遷及啟示——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之演進為視角我國輕罪刑事政策的演進及貫徹簡論刑事政策與國際刑法的關系考法國打擊累犯的刑事政策和對我國的借鑒國際刑事司法理念下中國刑事政策之嬗變論我國的刑事政策與刑罰執(zhí)行“污點公民”的刑事政策反思——以人權保障為視角我國知識產(chǎn)權刑事政策之回顧與展望行刑政策之三十年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假釋中的運用公共安全與刑法對策——以恐怖襲擊事件為視角(四)淪刑法修正案對刑法典的修訂刑法修正案經(jīng)編纂后應重新公布刑法文本刑法修正案的實體考量——動態(tài)犯罪圈的完善略論修改我國刑法的基本導向論刑法規(guī)范明確的技術要求論刑法典的修補技術論我國刑法修正的模式、特點及問題論刑法修正的適時性應加強市場信用的刑法保護研究——兼論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市場信用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刑法修訂必須促進經(jīng)濟、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以刑法對知識產(chǎn)權的保護為視角刑法修正案經(jīng)濟犯罪修改述評刑法修正案中的個罪認定研究——背信運用受托財產(chǎn)罪的認定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兩個問題(五)憲政視域下對我國刑法立法解釋的思考刑法立法解釋若干問題新析論權力與技術視野下的刑法立法解釋關于刑法立法解釋的若干問題淺析刑法立法解釋的時間效力刑法立法解釋之解釋方法論析——以1978年-2008年刑事法治建設為背景的展開刑法立法解釋質(zhì)疑論刑法立法解釋的不必要——以法律的不確定性為視角論個案事實在刑法規(guī)范解釋中的作用——以《刑法》第263條規(guī)定的“入戶搶劫”解釋分析視角(六)死刑適用基本標準之統(tǒng)一——中國死刑發(fā)展的一種可行視角國際人權憲章對我國死刑立法的制約——以《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為切入點中國現(xiàn)代刑事法治視野中的死刑問題——以限制死刑適用為視角的研究中國當代死刑問題重大話語的唯物史觀之維論中國死刑制度研究的范式試論綁架罪法定刑的立法缺陷與完善共同犯罪案件死刑適用論綱刑事法治視野中的死刑司法解釋死刑廢除的異域經(jīng)驗與我國路徑的理性選擇——兼論死刑問題研究范式的轉(zhuǎn)變(七)刑事廉政法治機理探析反貪污賄賂犯罪三十年回顧與審視反腐敗三十年:我國賄賂犯罪立法發(fā)展研究反腐敗刑事法治的建構我國職務犯罪刑法規(guī)制的特色及完善論腐敗犯罪的動機與刑罰論《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對重塑相關刑法理念的啟示反貪污賄賂刑事法治的建構與完善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利益”解釋的邊界商業(yè)賄賂犯罪罪刑關系初探反腐敗背景下獨立民事沒收制度的構建論影響力交易罪的基本構造與轉(zhuǎn)化適用澳大利亞《2002年犯罪收益法》中基于嚴重犯罪定罪的沒收制度——兼論我國嚴重腐敗犯罪收益沒收制度的構建

章節(jié)摘錄

其次,權利這一概念既是針對他人而言的,同時也是針對權力而言的,在法律領域更是針對國家權力而言的。也就是說,權利與公德并不是截然對立的范疇,而是與國家權力秩序要求存在著更多的對立。有對立才會尋求和諧。而平衡本身就是和諧的最為重要的體現(xiàn)。正因如此,保障公民的基本刑事權利必然延伸為限制國家刑權力,二者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代刑法普遍接受了“有利于被告”的思想。罪刑法定原則、禁止模糊性原則、禁止雙重處罰原則等,均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再譬如,禁止雙重處罰原則,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均有明確規(guī)定。例如,《美國憲法修正案》第5條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而兩次受生命或者健康的危險。”《日本憲法》第39條規(guī)定:“對同一犯罪不得重復追究刑事責任?!薄抖砹_斯聯(lián)邦刑法典》第6條第2款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為同一犯罪承擔兩次刑事責任。”《德國憲法》第103條第3項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因違反刑法之一行為而受多次處罰?!蔽覈谭ㄖ袥]有規(guī)定這一原則,這既有現(xiàn)實實踐加以重視的原因,也有理論研究未加以重視的結(jié)果。其結(jié)果是,現(xiàn)實問題不斷發(fā)生,但是由于沒有針對性的理論和規(guī)定,實踐中實際處理結(jié)果不一,致使國家權力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各地采用標準不一,同罪不同罰,導致刑法平等適用原則不能很好地貫徹。這一問題的解決,首先有賴于刑法中罪數(shù)理論的重新梳理。如果仍然僵硬地依照犯罪構成罪數(shù)標準論,無疑導致主觀罪過被人為割裂,客觀行為被人為分段,從而對于一個整體行為分階段評價,進而對于同一行為多重評價,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刑法判斷。④三、  權利與權力關系的平衡是和諧化刑法的基礎權利與權利和諧的關系表現(xiàn)為以下要求:調(diào)控范圍的合理性。我們經(jīng)常說“刑法是一部部門法”,這里實際上包含著兩個方面的意思:首先,刑法是一部法律,法律的屬性必將是刑法的屬性,法律的優(yōu)勢會在刑法中體現(xiàn),法律的局限性同樣也會在刑法中體現(xiàn)。其次,刑法是一個法律部門。刑法不能越俎代庖,不加限制地擴張。以上兩種特質(zhì)實際上描述了兩對關系的和諧性問題:其一是刑法作為法律與法律之外的強制規(guī)則的和諧性的問題,譬如刑法規(guī)制與道德規(guī)制關系的問題,其二是刑法和其他法律關系的問題。只有這兩對關系得到和諧解決,刑法的和諧性才具備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刑法》第306條規(guī)定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妨害作證犯罪,長期以來被輒引為病。

編輯推薦

《改革開放30年刑事法治研究(2008年度上卷)》為中國刑法常年會文集之一,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改革開放30年刑事法治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