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若妮卡想不開

出版時間:2000  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保羅.科爾賀  譯者:劉永毅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繼《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再領(lǐng)我們探討生命的意義。少年時期的保羅?科爾賀曾因精神疾病三度入院,年少的奇特行為,夢想成為藝術(shù)家,1967年他最後一次離開醫(yī)院,決心呈現(xiàn)這段經(jīng)歷。
薇若妮卡是出生在 slovenia 的年輕女子,芳齡 24。她相貌出眾,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和眾多追求者。她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既無太多歡笑,也沒有什麼悲傷,但她是不快樂的。她發(fā)現(xiàn)自己日復(fù)一日地過著同樣的日子,放眼未來也不見任何新鮮事,只有無窮無盡的枯燥無聊。
1997 年某個清晨,她決定去死,她認(rèn)為這個決定也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她吞下大量安眠藥,但又在一家精神病院醒來。因為心臟已嚴(yán)重受損,她只剩一星期的生命可活。然而就在這裡,她開始思考精神病的定義,以及我們是否有權(quán)對那些不合於所謂「正?!苟x的人強制用藥。也是在同院的病友身上,在曾受暴力攻擊而自殺的律師、在違抗父命投入藝術(shù)的大使之子身上,她首次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熱情與好奇心所在。
虛虛實實,科爾賀製造了一個夢想與真實並存的國度?;孟肱c夢想,正常與瘋狂,同情與悲傷,追求與死亡,保羅?科爾賀帶領(lǐng)我們進(jìn)入一個生命經(jīng)歷,讓我們明白即使平淡的生活也有奇蹟。與其說這是一本探討「死」的小說,不如說它是一本探討「生」的哲學(xué)之書。

作者簡介

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再領(lǐng)我們探討生命的意義。少年時期的保羅?科爾賀曾因精神疾病三度入院,年少的奇特行為,夢想成為藝術(shù)家,1967年他最後一次離開醫(yī)院,決心呈現(xiàn)這段經(jīng)歷。
薇若妮卡是出生在 slovenia 的年輕女子,芳齡 24。她相貌出眾,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和眾多追求者。她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既無太多歡笑,也沒有什麼悲傷,但她是不快樂的。她發(fā)現(xiàn)自己日復(fù)一日地過著同樣的日子,放眼未來也不見任何新鮮事,只有無窮無盡的枯燥無聊。
1997 年某個清晨,她決定去死,她認(rèn)為這個決定也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她吞下大量安眠藥,但又在一家精神病院醒來。因為心臟已嚴(yán)重受損,她只剩一星期的生命可活。然而就在這裡,她開始思考精神病的定義,以及我們是否有權(quán)對那些不合於所謂「正?!苟x的人強制用藥。也是在同院的病友身上,在曾受暴力攻擊而自殺的律師、在違抗父命投入藝術(shù)的大使之子身上,她首次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熱情與好奇心所在。
虛虛實實,科爾賀製造了一個夢想與真實並存的國度。幻想與夢想,正常與瘋狂,同情與悲傷,追求與死亡,保羅?科爾賀帶領(lǐng)我們進(jìn)入一個生命經(jīng)歷,讓我們明白即使平淡的生活也有奇蹟。與其說這是一本探討「死」的小說,不如說它是一本探討「生」的哲學(xué)之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薇若妮卡想不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聽人們議論誰與誰一起外出了,誰正在為什么而忍受折磨,誰如何因為丈夫的緣故而痛哭流涕。每當(dāng)這種時候,我就產(chǎn)生一種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感:我長得漂亮,有一份工作,只要愿意就能找到一個情人。傍晚時分我又回到酒吧,一切都再度重新開始。
      
      對我企圖自殺應(yīng)該感到極為不安的母親會漸漸從驚恐中恢復(fù)過來,并且會繼續(xù)問我將怎樣生活。說到底,既然世事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復(fù)雜,為什么我不能和其他人一樣呢。她會說,"你看我,我與你父親結(jié)婚多年了,一直千方百計使你受到最好的教育,為你做出盡可能好的榜樣"
      
      將來的某一天,我厭煩了總是聽她呼叨同樣的話,為了讓她高興,我會與一個我強迫自己去愛的男人結(jié)婚。我和他最終會找到共同夢想的未來的生活方式:別墅,孩于,孩子的前途。第一年我們將做許多次愛,第二年就減少了,從第三年開始,我們也許要十五天才想到做愛一次。比這更糟糕的是我們將幾乎無話可談。我會強迫自己接受這種局面,并且會自問我做錯了什么,因為我已經(jīng)無法使他對我產(chǎn)生興趣,他不再注意我,卻總是談?wù)撍呐笥?,仿佛他們才真正屬于他的世界?br />   
      就在婚姻真要險些破裂之時我將會懷孕,我們將會有一個孩子,在一段時間里,我們彼此之間會比過去貼得更近,然而情況很快又會恢復(fù)到從前的那種老樣子。
      于是,我將會像昨天——或是幾天之前,我說不準(zhǔn)——與我講話的那位護(hù)士的姑媽一樣開始發(fā)胖。我會開始節(jié)食,但是每一天、每一周都將以徹底失敗而告終,因為無論我如何控制,體重卻一個勁地增加。這時候,我將會有幾個孩子了,為了不在轉(zhuǎn)瞬即逝的做愛之夜感到壓抑,我將服用某些神奇的毒品。我會對所有的人說,孩子們是我生存的理由,但實際上,他們的生存將取決于我的生活方式。
      
      人們將總以為我們是一對幸福的夫妻,而沒有人知道在幸福的外表后面所存在著的孤獨、痛苦和抵觸。
      
      直到有一天,我的丈夫有了他的第一個情婦,這時候,我也許像那位護(hù)士的姑媽一樣大吵大鬧,或是再度想到自殺。然而此時的我已經(jīng)變得又老又膽小了,而且還有兩個或是三個孩子需要我的幫助,在我能夠舍棄一切之前,我應(yīng)該使他們受到教育,使他們立足于社會。我不會去自殺,我會大吵大鬧,威脅要帶著孩子們離去。和所有男人一樣,他也會讓步,會說他愛我,會說那種事今后再也不會發(fā)生了。他從來沒有想過,假如我真的要離他而去,推一的選擇就是回到我父母的家里,在那兒我的余生就將是整天聽我母親的抱怨,因為她認(rèn)為我失去了惟-一次幸福的機會。她會說盡管有些小的缺點,可他還是一個最好的丈夫。還有我的孩子們,他們會因為我們離異的緣故而將會忍受許多痛苦。
      
      兩三年之后,又有一個女人闖入了他的生活。我會發(fā)現(xiàn)此事——或是因為親眼看到,或是因為有人告訴了我——,但這一次我會假裝不知道。在和他的前一個情婦的斗爭中我已耗盡了全部精力,一點也沒有余下,最好是按生活的實際而不是我想象的那種樣子來接受它。我母親是有道理的。
      
      他會繼續(xù)對我和藹可親,我會繼續(xù)在圖書館上班,在劇院前的公園里吃我的三明治,讀我永遠(yuǎn)也未能讀完的那些書,看那些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后也依然是一成不變的電視節(jié)目。
      
      只是在吃三明治時我會有一種負(fù)疚感,因為我已經(jīng)是個胖子。我不會再去酒吧,因為家里有個丈夫在等著我去照管孩子。
      
      此后便是等待著孩子們長大,整天都想要自殺卻沒有勇氣去做。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我終于得出了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結(jié)論,它不會向前發(fā)展,一切都不會改變。于是我聽天由命了?!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br />   
      以上,
      如果現(xiàn)在在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結(jié)婚,你就告訴她,因為我不想像你一樣過一生。這樣的悲催一生的總結(jié),然后就渾渾噩噩的去死,怎一個悲哀了得?。?!
  •     It's not a new idea to live each day as if we should die tomorrow. 但是死亡太近反而讓人覺得無事可干,所以不妨把時間拉得長一點,在最后的一年、或者三年里,你會做什么?
      
      我是一個自懂事的時候起,就沒有什么欲望的人,如果你跟我說好好學(xué)習(xí),以后就可以有好工作、賺大錢,對我來說沒什么太大吸引力,這無法成為我學(xué)習(xí)的動力。也許是在年幼的時候就習(xí)慣了,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比如培樂多的橡皮泥,比如gameboy,比如不能看電視,比如必須天天彈琴,很想要的東西,喜歡的東西,隨著世間的推移,也就變得無所謂了。而無法擁有的東西,反而會變成心頭的一粒朱砂痣,賦予其無限想象,敬若神明,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
      
      對于金錢缺少欲望,對于物質(zhì)也缺少欲望,當(dāng)時想如果以后有錢了,要買很多數(shù)碼產(chǎn)品,裝家庭影院,這是唯一需要點錢的東西。但是今天科技那么發(fā)達(dá),數(shù)碼產(chǎn)品變得那么便宜,一部手機就等于mp3、照相機、攝像機,電腦就等于電視機,更何況我曾視之如瑰寶的電視劇都開始不看。我曾經(jīng)覺得貴的數(shù)碼產(chǎn)品,一下子就全部擁有,而且覺得沒有更新的必要。
      
      2009年也許是第一次產(chǎn)生了想要做某事的強烈欲望,才會不顧一切地堅持。因為我喜歡做的事情,不過吃喝玩樂,沒有一樣可以為我?guī)硎杖?。而事實證明,這件事情成為我人生第一個明智的決定,我也終于把命運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2010年我做了所有我想做的事,從米其林一星吃到三星,看很多動畫,畫很多畫,曾經(jīng)寫下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無拘無束地生活”的夢想,就這樣成為現(xiàn)實。
      
      終于有一天,人生不再有遺憾,即使曾有遺憾也不再有所謂,這是否就是人們所謂的幸福的境界?但人真的是一種麻煩的生物,我因為缺乏欲望而感到無聊。知足者是否能夠常樂呢?知足者會不會感到無聊呢?說知足常樂的這個人是不是一個知足者呢?我這個知足者開始視死如歸了,把末日放在明天、放在一年后、放在三年后,我都想不出想要干卻還沒干的事。伊戈爾醫(yī)生說,死亡的意識激勵我們活得更長久,那適用于一個心中仍存有欲念的人,比如想要成為鋼琴家的韋羅妮卡。但如果韋羅妮卡并沒有這個彈琴的愿望,死亡的意識能否激勵她活下去呢?作者在這一點上表達(dá)錯了,更為準(zhǔn)確的說法是:死亡的意識使人勇于成為他自己。一個并非因成為不了自己而決定去死的人,“死亡的意識”能阻止他嗎?
      
      人為何懼怕死亡?那個在寒風(fēng)瑟瑟的冬天赤裸著雙腳披頭散發(fā)躺在大街上的乞討者,日復(fù)一日地過著這種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他有沒有想過去死?那個電影里被吸毒的父母拋棄,被人強奸,與老鼠為伍,過著牲畜不如的生活的女孩,為何仍然堅定地想要活下去?當(dāng)我們說起死亡,我們好像說的是極度的不幸,即使是那些相信有天堂的人,有沒有對死亡產(chǎn)生憧憬(這是否可以說明任何害怕死亡的人其實都不相信存在天堂呢?)。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既然我們對它一無所知,又為何認(rèn)為它是天大的惡呢?
      
      人活多少歲就夠了呢?有人希望長生不死,有人自殺提早結(jié)束生命,而大多數(shù)人順應(yīng)自然。一個做自己的人是否也應(yīng)該決定自己的壽命呢?當(dāng)某一天,他覺得他想做的事都已經(jīng)做了,他覺得人生可以完結(jié)了,他是否可以選擇去死?一個直面人生的人,意味著他會去直面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按照自己的原則生活,但并不保證,他就會熱愛生命,因為他可能因此而接觸到生命的殘忍與丑陋而依然將其拋棄。
      
      直面死亡可以幫我們認(rèn)識真實的自己,但真實并不意味著善與美,有沒有人因意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丑惡與不堪而變成瘋子了呢?那些荒淫無度的人,是不是屈服于自己的本性而變成那樣了呢?人們說一個對金錢孜孜以求的人貪得無厭,他并非不滿足,他是陷入無聊之中了,金錢對其不再是難以企及的夢想,他覺得金錢來得太容易了,必須在現(xiàn)在的數(shù)字上再加上幾個零才具有挑戰(zhàn)性,才不會讓他覺得無聊。而被認(rèn)為是最聰明的蘇格拉底,仍覺得自己有許多不知道,知識是無盡的,而且變化多端,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永遠(yuǎn)也不會感到厭倦。所以,與其說追求知識比追求金錢更高尚,不如說前者比后者更不容易使人厭倦,兩者的差別不是value,而是duaration。
      
      一個自由的社會里,追求金錢、追求名利、追求享樂、追求知識、追求真理,并無高低貴賤之分,人們只是選擇自己需要的。你可以鄙夷金錢,他也可以鄙夷尊嚴(yán),如果我們希望人們能夠成為他們自己,就不應(yīng)該去設(shè)置一種普世的價值觀。當(dāng)然自由并不意味著沒有約束,因為克己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于是教育強化我們的善惡觀,引導(dǎo)我們克制物欲、培養(yǎng)精神力。自由的社會里,約束人們行為的,不是法律,是內(nèi)心的道德觀。不作惡,不是害怕法律的制裁,也不是害怕死后入地獄,而是作惡并非我為人的原則。
      
      我并不擯斥追求金錢與名利,反而我有點羨慕那些充滿著欲望的人,他們的人生有著清晰的目標(biāo)與動力。人當(dāng)然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但同時必須不能危害到他人,人可以自殘,但無權(quán)殘害他人的生命。人也有權(quán)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但要以不妨害到別人為前提。比如一個跳樓者可能造成目擊者精神失常,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引起一連串不幸。盡管該人也可能因目睹一場車禍而精神失常,但兩者性質(zhì)不同,前者是有意的必然的,后者是無意的偶然的。當(dāng)然,對于死亡心神向往的人可能無暇顧及那么多,畢竟又有多少人愿意為他人犧牲自己呢?
      
      任何一種想法,比如思考死亡,不過是給我們的人生多一個選項。但這個社會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仿佛是一種包治百病的萬能藥,仿佛唯有我格調(diào)最高,仿佛眾人皆醉唯我獨醒。而任何一種勵志的言論,不過是一個得了絕癥的人對其絕處逢生歷程的闡述,而我們并非都得了絕癥,即使是絕癥,也各有各的病,吃錯藥比放著不管可能更危險。一個視力正常的人,不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眼睛上;一個排泄正常的人,不回去思考調(diào)整飲食防止便秘。我們不會去關(guān)注身體中任何一個運作正常的器官,直到有一天,牙疼了,胃疼了,我們才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于是幸福也是這樣一種和諧而不自知的狀態(tài),直到有一天我們感到了痛苦,我們有了對比,才產(chǎn)生了要留住幸福的想法。一個真正幸福的人,不會寫一本書告訴大家獲得幸福的途徑,因為他不知道什么叫不幸,他只是覺得一切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他幸福而不自知。
      
      思考死亡,認(rèn)識自己,并不意味著從此就會比現(xiàn)在幸福,特別是對于一個習(xí)慣了由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的人,如同家養(yǎng)的鳥放生會反而會餓死。當(dāng)然我們有足夠的理智作出我們認(rèn)為較好的選擇,但是我們沒有權(quán)利評判他人的行為,“如果我是你,我會……”永遠(yuǎn)是一句廢話,我們只能評判自己。對于他人,我們可以有看法,有意見,但不能說:我的做法是對的,你的做法是錯的,所以你不能那樣做,必須按照我的來做。很遺憾,我們之中沒有上帝。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這是人之常情,如同人開心就笑,傷心就哭,人生就是有悲有喜,無悲的人生也就不再有喜。如果重新選擇,可能我不會走當(dāng)時的路,這也是人之常情,就像玩游戲時每次總想玩出不一樣的結(jié)局,我們對未知總是充滿好奇。在這條單行道上,我可能曾經(jīng)后悔進(jìn)入一個沼澤,但是我并不知道另一條路是不是通向懸崖,而懸崖下面是萬丈深淵還是世外桃源,我不知道也不會知道,只有我所經(jīng)歷過的生活才是真實的,其余不過是想象。我無法倒退,也無法與他人調(diào)換靈魂,如果我想體驗更多、知道更多,就必須不斷變換道路。做自己的選擇,可能不會使我走上一條更好的道路,也可能會后悔,但是我記得當(dāng)時自己這么選擇的原因,這是我行事自己意志的后果,我不會埋怨他人說:是你逼我這么做的,因為我是自由的人。你的路看上去不錯,祝賀你,但我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選擇自己的路。人生是每個人自己的修行,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你們都是很好很好的,可偏偏,我不喜歡。
      
      
  •      這部書才209頁,但是深深地撼動了我。
       想起了日劇《愛情洗牌》,那個有求死本能的女孩,為了拯救她,醫(yī)生讓她愛,讓她死一回(假裝死亡)。于是,她發(fā)現(xiàn)死后,她的愛人落魄、痛苦,然后,開始淡卻她——于是,她傷心、妒忌——第一次有了活下去的念頭。
      
       維雷特(精神病院)給這些厭倦單調(diào)、害怕改變、不被理解的“病人”筑起了高高的圍墻,他們在里面,可以肆無忌憚地張揚自己是一個瘋子。他們在外面,需要層層包裹著自己,因為愛的故事,因為生活的桎梏,因為害怕改變。
       然而,維羅妮卡攜著死亡的介入,他們開始發(fā)現(xiàn),這樣假裝瘋狂,拒絕現(xiàn)實,拒絕內(nèi)心的行為,需要終結(jié)。
      
       維羅妮卡,她決定去死,是因為,現(xiàn)在很好,即管很好,她仍然不覺得快樂。而將來呢?將來也許仍然很好,但肯定比現(xiàn)在糟糕,因為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有了她想要的一切,將來,她只會越變越老,將來只會失去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如果擁有也不快樂,失去更不快樂。
        她決定去死,是因為,她不知道她還要什么。有什么是必需得到的呢?得到了又能怎么樣呢?有什么是不可失去的呢?失去了又會怎么樣呢?既然如此,那么,還有什么值得追求還有什么值得珍惜的?痛苦似乎也沒了,但是快樂也變得飄渺起來。
        她決定去死,是因為,生活的布景轟然倒塌,在她面前呈現(xiàn)出千篇一律永劫輪回的廢墟。她看到自己在這個簡單的圓里面單調(diào)的繞了一圈又一圈。她已經(jīng)知道這一切周而復(fù)始,像西緒福斯的巨石,沒有推上去便已經(jīng)知道會滾落下來,推上去還有意義嗎?像最可怕的恐怖片,像最慘痛的悲劇,她對生活已經(jīng)絕望,她覺得生活已死。
       于是,當(dāng)她被告知會在七天后死亡,她開始思考自己的過去,那些夭折的愿望,如藤蔓地爬滿她的內(nèi)心,她說“我是要死的人了”,于是她可以憤怒、可以彈琴、可以愛、可以逃離。
       于是,她明白活下去的意義。
      
       也許,我們都死一次,才了然——真正的健全,是保有內(nèi)心的瘋狂。
  •      瘋子與正常人之間的區(qū)別?瘋子之所以成為瘋子,只因為他與眾不同。
       故事中,瘋?cè)嗽汉驼H松畹某鞘兄g,可以自由出入。但有些已經(jīng)痊愈的“瘋子”,卻不想返回正常人的世界,寧肯一直呆在瘋?cè)嗽骸@里,他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用承擔(dān)社會責(zé)任,不用被條條框框鎖死。有人選擇離開,有人選擇留下。離開未必比留下高明,誰知道所謂正常人的世界,豈不是另一個有更多“瘋子”的世界呢?但離開至少比留下有勇氣,想去看看另一個世界,是不是有更多不一樣的精彩。
       人生需要冒險,或許不妨成為一個“瘋子”,拋棄世俗,拋棄約束,大膽追求所想所愛。別人笑我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的另一本作品。雖然故事不同,但你依舊會被作者的對于生命活著的意義的闡述吸引??!一個一心尋死的二十四歲少女,原因并非失戀、家庭分裂、經(jīng)濟危機,僅僅因為她不想過著日復(fù)一日波瀾不驚得生活而決定去死。但她的計劃并未能實現(xiàn),她被救回人世,被送進(jìn)精神病院,被告知她的心臟因安眠藥的損害而只剩下五天到一個星期的跳動時間。她活在人間的時鐘,開始倒計時。然而盡管她依舊想死,但不想死在這個地方,她想回歸正常的社會正常死亡。我不愿意劇透,我只講到這里。
      被迫留在精神病院里,她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瘋子是什么?被精神病患者告知,瘋子就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哈,如此一來,諸位想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都是瘋子,包括我自己!多特別的回答??!在精神病院里,原來不止有精神病人,還有正常的但不愿意面對正常社會而躲進(jìn)來的人,我想起了那部影片《飛越瘋?cè)嗽骸罚乙恢闭罩捌膱鼍白x著這個故事。我們在這個社會總期望能與別人一樣,關(guān)注同樣的問題,追求同樣的價值觀,但不免發(fā)現(xiàn)自己無論如何努力,總是與之格格不入,我們不得不懷疑自己是精神病人而不是堅信自己是與眾不同而已。
      書里講到一個故事,一個國王統(tǒng)治的國家里,崇拜國王的臣民們都誤喝了下毒的井水而精神失常,一反常態(tài)地認(rèn)為國王種種都不好,無奈之下,國王也去喝下這些有毒的井水,為了使得自己變成臣民理想的國王。誰說眾人皆醉我獨醒是好狀態(tài)?維羅妮卡在精神病院的短短幾天之內(nèi),找到了她生存下去的目標(biāo),而那些原本健康的人因此受到刺激,自愿離開醫(yī)院去面對雖然痛苦頗多但能參與其中的真實社會。
      主治醫(yī)生最后獲得他想得到得勝利,通過死亡暗示,激發(fā)患者的生存意志,進(jìn)而讓患者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迎接倒數(shù)人生路途上每一天必將升起的旭日。活著的過程,它本身不具意義,因為它就是全部所有的意義!
  •      染上這種病的人漸漸對一切都失去渴求。內(nèi)心并未任何激情沖動。
      這本書值得我再讀一遍。也想買一本。
       我想我們并知道如何去生活,是的。我們都想逃離這個世界。我不知道應(yīng)該去如何適應(yīng)。最近很多東西都讓我覺得非常不安全。
       沒有生機,只是活著而已。
  •     我有一次談戀愛生出了一瞬這樣的想法:我可以為他去死,真的。
      
      接下來我就跟他分了手。
      
      我自己都納悶,曾經(jīng)瘋狂成那樣。
      
      事后經(jīng)歷了很多,當(dāng)然不止戀愛方面的。才慢慢發(fā)現(xiàn),有時候自己的感受,在不久之后都會歸于平淡。
      
      維羅妮卡想死的理由:她生活中的一切沒有任何變化,青春一旦逝去,就意味著將一天不如一天,老年期便會開始在她身上打上它不可逆轉(zhuǎn)的印記,疾病來了,朋友們離去了,總而言之,繼續(xù)生活下去不會增添任何新意,相反,忍受痛苦的可能性卻大為增加了。
      
      另一個,維羅妮卡閱讀報紙,看電視,了解世界上正在發(fā)生的一切。一切都是荒謬的,而她又無法改變這種局面,這就使她產(chǎn)生了自己一無所用的感覺。
      
      我估計她要真死了,現(xiàn)在一定在地獄里后悔。
      
      盡管她為逃離思考而慶幸,為見證上帝是否存在而興奮。
      
      可她不知道的是,知道了上帝存在又能怎樣呢?
      
      先理一下要素:
      
      地點:維萊特精神病醫(yī)院
      
      角色:維羅妮卡 澤德卡 埃杜阿爾德 馬莉 醫(yī)生伊戈爾
      
      維羅妮卡【由努力做個完美自己到勇敢無畏的接受自己】
      
       維羅妮卡因為上述理由,選擇浪漫的方式——服用安眠藥,進(jìn)行自殺。未遂,進(jìn)了維萊特。
      
      當(dāng)維羅妮卡得知自己即將真正死去時,她開始了轉(zhuǎn)變。
      
      看到年輕醫(yī)生公布她即將死去的消息,“韋羅妮卡已經(jīng)察覺到,有一大批人專愛談?wù)摪l(fā)生在別
      人身上的災(zāi)禍,似乎他們十分想伸手相助,但實際上卻是對別人的不幸感到幸
      災(zāi)樂禍,因為這能使他們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生活對他們而言是寬宏大度的。
      她討厭這種人,不會給那位年輕的醫(yī)生任何機會來利用她的病情掩飾自己的失
      意。她注視著他的眼睛,微微一笑說道:
      ‘那我就如期而死?!?br />   
      之后,她開始考慮,因為嘲笑,她想要抗?fàn)帲瑓s在糾結(jié)自己以前就不會這樣在意別人的看法。但終究還是對兄弟情誼會的動了手,她感到痛快,這是她以前從未有過的。
      
      這一次她想要重新來過,可很快她就認(rèn)命了。
      
      緊接著她見識到了澤德卡注射胰島素。感到歇斯底里。之后,維羅妮卡像一個有著她這般大女兒的護(hù)士,哭訴。她不想死,她喜歡另一半的自己。
      
      她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誰都不需要的形象,可是她希望為了追求到幸福而尋求其他人的幫助。
      
      可她要死了。她只剩下了仇恨。她可以任意妄為,一是因為仇恨,而是因為這里是維萊特。
      
      她仇恨遍了所有人,所有物。她敲打她喜愛的鋼琴。折騰完了,她平靜了。她開始彈奏,為月亮,為群星,為山巒。
      
      聽到蘇菲派講座,覺得不該浪費時間害怕,而是做一些以前沒做過的事。
      
      在埃杜阿爾德面前手淫。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
      
      最后倆人逃離維萊特。感受著又賺了一天的喜悅。
      
      有人說倆人是愛情。我更覺得是超越愛情,不好形容的關(guān)系,靈肉雙修的感覺。。。
      
      澤德卡【勇敢無畏到順其自然對待身邊一切】
      
       澤德卡是個行動派。但屬于想什么行動什么。她已經(jīng)有了幸福的家庭,好丈夫,好子女。她能為了名族的榮譽而進(jìn)行大無畏的斗爭。于是,這種勇敢讓她覺得她該去追尋遠(yuǎn)方的那個男人。她利用各種方式,像是在找救命的解藥一樣瘋狂。最終,壓抑癥,進(jìn)了維萊特。
      
       在那里,人們無需再承擔(dān)什么責(zé)任,無需為一日三餐而奮斗,無需照管那
      些循環(huán)往復(fù)令人厭煩的瑣事,卻可以幾個小時之久地觀看一幅畫,或是動手胡
      亂畫上一通,而這一切都可以被容忍,因為歸根結(jié)底他們是精神病患者。正如
      她本人有機會看到的那樣,只要跨進(jìn)一所精神病醫(yī)院,多數(shù)人的情況都會有很
      大的好轉(zhuǎn):他們無需隱瞞自己的病癥,"家庭"的氣氛有助于他們接受自己患有
      神經(jīng)官能癥和精神病的事實。
       開始時,澤德卡曾迷戀過維萊特,甚至想到病愈之后也加入"兄弟情誼會"。
      但后來她明白了,只要具有某些智慧,在應(yīng)付日常生活挑戰(zhàn)的同時,在外邊照
      樣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一切。正如有人講的那樣,只要保持一種"可控制的瘋
      癲狀態(tài)"就行了。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啼哭、不安、生氣,但是切不可忘記,你
      在空中的靈魂正對所有的困境嗤之以鼻。
      
      
      埃杜阿爾德【決定去做天堂的幻影】
      
       好出身,好未來。想成為一個畫家,畫他的天堂的幻影,不想成為外交官,卻因想體諒父母,為了忘記天堂的幻影而進(jìn)了維萊特。
      
      馬莉【我自認(rèn)為是最成功的一個】
      
        律師,卻討厭道貌岸然的法律。最后決定去幫助波斯尼亞的人民。
        
        司法,權(quán)利,雖然為了幫助無辜者此乃必不可少之物,但其運作方式并不總是能令所有的人感到高興。啊,假如所有的人都能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瘋狂并且與之和睦相處,那該有多好哇!世界難道因此而會變壞嗎?不,人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合理與幸福。
      
      
      伊戈爾【一個瘋狂的醫(yī)生,唯一的精神病患者。】
      
       有一身抱負(fù),對苦味劑感興趣,于是將自殺不想活的維羅妮卡通過注射費諾塔爾假裝成心臟病,然后通過生存的意識來治好苦味劑------死亡的意識激勵我們活得更長久。
      
       在今后許多天里,那位姑娘會不會不得不為自己馬上就要死去而擔(dān)驚受怕呢?
      伊戈爾醫(yī)生久久地思考著各種各樣的理由,并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這不是
      什么嚴(yán)重問題。她會認(rèn)為,每活一天都是一個奇跡——考慮到我們脆弱的生命
      每一秒鐘都有發(fā)生各種意外的可能性,情況的確如此。
      
        其實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人物好像都是矛盾的,你追求的,他放棄的。與其叫《維羅妮卡決定去死》不如叫《大家都決定去死》??墒钦驗檫@種矛盾,才表達(dá)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不要怕與眾不同,你不必向任何人解釋你的行為。
        
        有的時候,人們的想法都很多。但他們不去做的理由更多。比如責(zé)任、壓力、失敗、時間、自卑等等等等。
        
        都覺得伊戈爾醫(yī)生是個無德的醫(yī)生,當(dāng)然是站在人類道德加職業(yè)立場,的確。不過要是你自己這么逼自己,最后能有維羅妮卡的勇氣,你覺得自己卑鄙么?
        
        不是每個人都是維羅妮卡,也許是馬莉,也許是澤德卡,也許是伊戈爾,也許是維萊特的其他人。那又怎樣,只要自己能容忍自己。
  •     維羅妮卡沒有應(yīng)吞食過多安眠藥而誘發(fā)心臟病。但是她在維蕾德時已被告知她沒過幾天就要死去。
      只是她總是不斷地活過了一天又一天。
      就像愛德華對她說的:奇跡發(fā)生了,你又活過了一天。
      而這句話通過她愛的愛德華來說,或許更加充滿能量。
      維羅妮卡就在奇跡的每一天活了下來,或許會一直到老到生命自然衰老。
      然后,我想,她是幸福的。因為她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當(dāng)作了奇跡。
      或許正因為如此,她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姿態(tài),隨心所欲。
      反正,她說她也是從維蕾德瘋?cè)嗽撼鰜淼?,大不了就讓別人叫做瘋子。
      于是她給每一天賦予意義。多活一天,就要多一天的精彩和不同。以為人之將死總是有別于以為自己活很久來得快活。
      正所謂,把每一天當(dāng)當(dāng)作最后一天來過。
      
      
      回到故事的開頭。維羅妮卡決定去死。她想了各種死去的方式。
      最終選擇用最優(yōu)雅的死法——吞食安眠藥。
      而她是決定要去死的,所謂決定就不是猶豫不決。
      所以當(dāng)她吞下一顆安眠藥,她就多一份的堅定。
      那她為什么想去死?
      維羅妮卡曾有一段獨白,她想生活會隨著不斷衰老而變差,現(xiàn)在她24歲,花樣年華,卻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不斷變壞。
      有一天她受夠了她母親為了她付出一切的說辭,然后找個男人,強迫自己愛上他,與之結(jié)婚生子。
      她想的都是現(xiàn)實,都是理智。她說:
      第一年,他們會經(jīng)常做愛;第二年,少了一些;第三年,估計一個月一次;
      然后在婚姻瀕臨無望的時候生孩子。然后斗小三,挽回婚姻。然后丈夫再遇到一個女人,可惜她老了,無力斗爭。
      唯一活下來的理由就是為了孩子,甚至其實是因為孩子給了她活下去的借口。那是她也失去了自殺的勇氣。
      因為為人母的責(zé)任。世俗的壓力。
      
      這段話看出她是相當(dāng)理智地預(yù)想到了自己未來的走向。
      可預(yù)知的無趣,每天做一樣的事情,去同樣的酒吧,在同樣的地點吃面包。
      于是,死亡只需要一個理由,那就是無聊,單一,重復(fù)。
      維羅妮卡決定去死。
      
      可惜,她的自殺沒有最終中斷她的性命。
      她被送到了維雷特瘋?cè)嗽骸?br />   
      
      在里面因為被嘲笑,她竟然做了以前從不敢做的事,刮了一個老男人一巴掌。然后不畏懼地離開,她覺得很棒。
      又不斷地在夜晚彈琴,甚至于在愛德華的面前手淫并多次達(dá)到高潮,她想這是她這輩子最接近快樂和天堂的事。
      也許后來的她也有羞恥的感覺。但是,她還是愛上了不計較她這種行為的愛德華。一個懂她理解她的精神分裂者。
      
      后來她慢慢想清楚了這一切,以及她所認(rèn)為的瘋?cè)嗽豪锏淖杂善鋵嵑屯饷娴氖澜鐩]有任何地不同。
      因為同樣所以快樂,因為不同所以是瘋子。這里如是,外面也如是。
      
      后來,愛點燃了她生的希望。
      于是,攜手愛德華逃出瘋?cè)嗽骸?br />   
      書里面還有兩個重要人物,我認(rèn)為也是靈魂人物,那就是澤蒂卡和瑪麗。
      澤蒂卡說了一句充滿哲理的話:一切都不是偶然發(fā)生的。
      
      瑪麗和醫(yī)生的一場對話說得非常引人深思,
      醫(yī)生說: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特質(zhì)與天性,追求快樂與尋找冒險的方式各不相同,
      然而社會卻把一種統(tǒng)一的行為方式強加給人,而為什么這樣行事?人們居然連問都不問。他們只會接受。
      
      是的,人類生活著,不是單一的,而是群體的。社會性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就比如每個人到適齡了都要結(jié)婚生子,每個人一畢業(yè)就要
      進(jìn)入社會工作。年紀(jì)大了單身就要招親人逼婚淪為別人口中的剩女。
      似乎人們都在根據(jù)一種規(guī)則生活,只有遵循這些規(guī)則才會
      活得體面,否則沒有面子,臉上無光。
      于是,大眾化與隨波逐流就是每個人最好的選擇。甚至于,誠實都變成了一種傷害。
      
      而敢于與他人不同的人,或許會被扣上瘋子的名號。都說,想改變世界的是瘋子,但是推動著世界前進(jìn)的也是瘋子。
      每個人都應(yīng)該各司其事,天生我才必有用才是。
      在現(xiàn)代的社會里,已經(jīng)不再是 以專長和愛好來選擇大學(xué)專業(yè)和工作職位。也不像孔子說的因材施教。
      而是什么熱門讀什么,什么能賺錢做什么。
      世界趨向大眾,供過于求,于是不平衡,誰都做不好自己。
      
      中國為什么沒有創(chuàng)新,是因為很多年輕人都淪為了教育機器,很會讀書,卻沒有專長。
      這個世界,總有人做這些有人做那些。如果
      每個人都做一樣的事情,社會怎么進(jìn)步?一方面缺人才,一方面人才過多。
      
      所以,在物欲橫飛的日子,沒有安全感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很多人都不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是能賺錢的事情。
      有人說,我要生活,不要謀生。正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很多人都在做著謀生而非生活的事。
      生活就是這樣,你怎么看待它,它就怎么對待你。
      
      正因為,獨特的人想要跟向周邊的人一樣,受歡迎,融入群體,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所以現(xiàn)在這個社會,
      抑郁癥愈多,精神壓力也很大。
      文中有一段瑪麗告訴愛德華:我要去犯錯,從前我只是想想而已,從沒有勇氣付諸實踐??謶职Y也許會卷土從來,但這次只會讓我疲憊
      而已。我會交道新朋友,把他們教成瘋子,讓他們擁有智慧。我會告訴他們,要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渴望與冒險。人要好好活著。
      如果你活著,上帝便與你同在。如果你拒絕冒險,他會回到 遙遠(yuǎn)的天國,變成一個僅在哲學(xué)上討論的課題。
      
      進(jìn)入維雷特,面對死亡,他們都不恐懼。反而恐懼一成不變。后來,在維雷特遇到那個不怕死卻生機勃勃美麗的維羅妮卡,
      讓他們有了各自的思考,于是,后來他們就像瘋子一樣,逃離了維雷特,充滿希望地重新新生活。
      
      最后,他們都決定不死。
      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奇跡。
  •      老實說,我是看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后才選擇看的這本書。保羅有一種魔力,他總是能夠講出讀者心中所想,并且給予最寬宏的鼓勵,鼓勵我們完成自己最想做的事。
       維羅妮卡就是個很普通的社會人,和我們大家所有人一樣,每天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沒有什么天大的餡餅,也沒有什么一地的狗屎。我們不夠好運,也沒多么倒霉,生活就是這么勉強的一天天過去??删S羅妮卡意識到了,自己這樣不行,一點都不幸福,這樣的生活讓她厭倦,厭倦到死了才能解脫。
       為什么最后她又渴望繼續(xù)活下去呢。有些人說是因為愛,是愛讓她給了她希望和勇氣。這話不假,但不是全部。仔細(xì)想想她之前為何尋死的,她厭倦了每天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覺得生活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才想死的。其實她是想改變的,改變自己死氣沉沉沒有新意的生活方式,可是她不敢,有種叫做類礬”的東西束縛著她的身體讓她逃避去改變。
       而在瘋?cè)嗽?,在那些瘋子中間,她可以無需顧慮地釋放自己,這種刺激感,這種不需付出代價的改變讓她愉悅。雖說剛開始,她很抗拒自己開始產(chǎn)生求生意識,既然決定要死了又說想要活下去那不就是否定自己嗎??墒?,不行啊,外面的生活太有趣了,第一次感覺到外面的生活太有趣了 絕對地不想死了。維羅妮卡一定是這么想。愛情只是一個很微妙的因素,不想死是她早就想明白的事。
       至于那兩個女人最后為何離開瘋?cè)嗽?。我想是她們想通了。瘋子之所以是瘋子,是因為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在他們的世界觀里,他們的世界就是最棒的世界,他們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他們想要怎么改變就怎么改變。而那兩女人正是明白了自己的病已經(jīng)治好了并不再是瘋子,明白自己和瘋子不一樣,自己的世界和正常人的世界是相通的。既然已經(jīng)不是瘋子了,繼續(xù)呆在瘋?cè)嗽?,就又會變成苦病的奴隸,又是逃避現(xiàn)實的一種表現(xiàn)。為了不再讓苦病重蹈覆轍,她們必須離開,必須離開這個與世無爭的收容所。
       要想像樣地活下去,不是腰纏萬貫,不是萬人敬仰,而是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雖說人多多少少迫于生活的壓力,被類礬折磨著偽裝自己的情緒,但只要一點點就夠了,為自己最真實的欲望做一點點努力。你就能比現(xiàn)在幸福很多倍了。
       你看世界上不幸的人那么多,他們覺得自己苦嗎,一定覺得自己很苦啊,但為什么不去死啊?因為他們還有事情要去做啊,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也好,照顧父母也好,再或者讓自己繼續(xù)活著也好,都是他們拼命想要實現(xiàn)的事情。
       人真正為苦難而自殺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因為空虛??赡苓@就叫生無可戀吧。但,同樣,如果你的生活中開始出現(xiàn)一些新事物,你會立馬喪失想死的念頭。人,就是夠簡單啊,有欲望就夠了。什么無欲則剛啊,你知道無欲的痛苦嗎。
       為什么活著我不清楚。不過我猜,還是為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     瑪麗的信上寫道“生活不應(yīng)該是一團(tuán)死水,應(yīng)該像一眼活泉,永遠(yuǎn)溢滿再向外涌出;去感染別人。
      維羅妮卡什么都不缺,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有健康的身體,有愛她的父母,長得也還不丑,按照我們現(xiàn)在來說,這是小康生活的節(jié)奏,她沒有理由去死呀?
      越能生活的幸福,越無法得到幸福。生活中條條框框的規(guī)矩,道德準(zhǔn)則把我們困住了,無法掙脫,我們害怕不一樣,所以屈從著跟隨大眾的腳步,害怕自己是另類。
      永遠(yuǎn)守著規(guī)則過日子,自然也沒什么意思,有時候瘋子好像更幸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
      乘著年輕一定要瘋狂一次,為自己。也許瘋狂以后,會發(fā)現(xiàn)生命的另外一種意義。
      
  •     讀這本書的時候,正是我人生第二個低潮期,甚至也曾經(jīng)想過decide to die,我理解維羅妮卡那種感到未來無意義的心情,也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羞愧至死,以及為什么說羞愧是人類最負(fù)能量的情緒。這本書確實有一定治愈的效果,雖不敢說理解了人生的真諦,能夠明白的是“死亡的意識會激勵人活的更久”,也許對于我來說,更加期待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厚積而薄發(fā)”。結(jié)局依然很“保羅柯愛略”,恩,雖然略顯平庸,但充滿了希望和美好。
  •      幾日前,接到一個電話,認(rèn)識了十幾年的同事41歲,突發(fā)疾病,36小時后不治身亡。到死都沒有確診是哪里致命。放下電話許久受此震動。脆弱的生命,年輕的軀體就這樣永遠(yuǎn)的消失了。隨手在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隨意的在陽光明媚的早晨拿起閱讀,中午近一點閱讀完畢,飽脹的靈魂,充盈的頭腦,站在31樓陽臺上,展開雙臂,昂起頭顱讓肆意的太陽照得更久點,片刻憋足了底氣向前方空曠的大地發(fā)出了吶喊。眼淚也不經(jīng)意的流出。是在泄憤?是在抱怨?是在感嘆?是在感恩?都有吧,但更多的是感到幸福,是因為看到了這本書,是因為自己擁有的一切,自己感同身受認(rèn)同作者的觀點,自己也努力去做著。為當(dāng)下所擁有的及努力去做的而感到驕傲和幸福。
       24歲的維羅妮卡服用安眠藥自殺,未遂被送到了維雷特(瘋?cè)嗽海t(yī)生檢查斷定五天或一個星期后心臟受損驟停會死亡。維羅妮卡必須面對走向死亡的這幾天。當(dāng)知道生命限期,好像其他也都無所謂了。什么自我控制,什么戴面具做人,什么舉止要適當(dāng),通通夠了。維羅妮卡希望怎么不適當(dāng)就怎么來。人怎么會憎惡自己呢?可能是因為懦弱吧,或者是因為永遠(yuǎn)害怕犯錯。害怕達(dá)不到其他人的期望。她就是這樣小心翼翼的活著,為了愛她而犧牲幸福的父母,這種不求回報的愛讓她充滿自責(zé),總是想達(dá)到母親的期待,盡管這意味著放棄自己的夢想。正是這種愛數(shù)十年來不讓她看到世界的污跡和挑戰(zhàn),全然不顧有找一日她會自己發(fā)現(xiàn),而且沒有任何能力面對與抵御。也從未滿足過隱藏內(nèi)心的欲望。一日過著一日,所有的感情,恨也好,愛也好。絕望也罷,激動也罷,好奇也罷,都不再會表現(xiàn)出來,過上一段時間,也就將不會有任何渴望。美麗優(yōu)秀的維羅妮卡是幸運的,得救來到了維雷特。知道了恐懼,反抗,泄憤,體會到了從未有的高潮,愛上了男人。勇敢的表達(dá),感知了恨,愛,害怕,好奇,活下去的渴望。當(dāng)然最后結(jié)局是美滿的,醫(yī)生善意的謊言讓維羅妮卡得到了重生。
       65歲的瑪麗,成功的律師,積極完美,不得已跟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瘋子們混在一起。她一度迷失了自我。她想放棄職業(yè)做一些自己想做的公益事業(yè),想去冒險,想去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但畢竟現(xiàn)實:完美的家庭,工作,優(yōu)秀的子女??赡苊鎸Ψ艞壱恍┻€是沒有勇氣。最后得了恐懼癥,三年病情沒有發(fā)作也沒有勇氣選擇出院。把自己與世隔絕開來,通過維羅妮卡入院到知道死亡時限反思自己的以后,決定出院,決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去用自己的經(jīng)驗舉辦講座,開始新的生活,告訴所有人:好好活著!
       還有因為無望愛情抑郁的澤遆卡,精神分裂的富二代愛德華。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人濃縮的典范,因為工作的壓力,愛情的問題,自我夢想不能實現(xiàn),家庭父母愛的束縛和壓力等等因此有這樣那樣的痛苦。至使每個人逐步的成了“瘋子”(定義:就是不能表達(dá)自己觀點的人,就像你置身于外國,你到的一切,你明白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但是你無法張口,也無法得到旁人的幫助,因為你不懂那里的語言。)我們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去靈修,會面對最艱難的兩次考驗,一是要耐心的等待正確時刻的來臨,二是勇敢的不對遭遇的事情失望。最后找到真正的自我(定義:就是你到底是什么樣,而不是別人覺得你是什么樣)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特質(zhì)與天性,追求快樂與尋找冒險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然而社會卻把一種統(tǒng)一的行為方式強加給人,而為什么需要這樣行事呢?人們居然連問都不問。你與眾不同,卻希望與別人一樣。這可稱得上是一種惡疾。如果人們沒有勇氣與眾不同,只能選擇違抗天性。那又將我們的靈魂將置身何處?因此生活中的一切責(zé)任在于我們自己。我們要好好生活,我們要去犯錯誤。不要對淑女或紳士守則亦步亦趨。要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渴望與冒險。我們應(yīng)該瘋狂一些,應(yīng)該更瘋狂一些。但要確定瘋狂和失控是有區(qū)別的。人的一生從未滿足過自己隱藏內(nèi)心最深的欲望,就如從來沒有走過一生般。要是每個人都能學(xué)會與自己的內(nèi)心瘋狂并存,那該有多好。難道世界會因此而墮落?不,人們只會更公正,更幸福。只要確定有兩件事不能做:一是人的法禁止的,另一個是神的法不允許,除此之外,你是自由的。我們的靈魂是自由的。無論是外面還是這里,都是人已群分,大家建構(gòu)起自己的城墻,不允許異類打擾自己的庸碌,因為習(xí)慣而去做事。因為被迫而去娛樂,學(xué)習(xí)完全無用的知識,其他人愛發(fā)怒就發(fā)怒吧,我要去冒險,一次冒險抵得上一千個舒服安逸的日子。要做汩汩而出的泉水,不要做一潭死水!
       不要當(dāng)生命走向盡頭,我們才有這樣的生存意識,不要當(dāng)生命盡頭方知珍惜當(dāng)下。我們脆弱生命的每一秒鐘,都會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因此每一天都稱得上是奇跡。好好活著?。?!
      
  •      這是一本要你去活的書。
       整本書的主題,無論是主人公維羅妮卡,還是澤蒂卡,愛得華,瑪麗安,抑或是伊卡爾醫(yī)生,他們的故事,都是要讓你感受到生命,讓你去活。
       生命即信仰,這五個字在書中無處不在。人類進(jìn)入文明社會的時間已經(jīng)相當(dāng)久遠(yuǎn),久遠(yuǎn)到人們似乎已經(jīng)摒棄了自己身上的人性---此處的人性并不是道德意義上的,而是生理意義上的。
       人們以為那所謂文明所謂秩序才是自己所與生俱來的,在這個世界里,人們給自己,給別人套上層層枷鎖,人與人之間隔著厚厚的保護(hù)罩相互摩擦,而在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麻木的人們,舉步維艱。于是他們反抗,抑或選擇死亡,最后他們在瘋?cè)嗽合嗷ビ鲆姟?br />    追求自己,尊重人性,不去做所謂的成熟的對自己的壓制,釋放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再總是顧慮別人的反應(yīng),去經(jīng)歷不同的自己,瘋狂的,喜悅的,傷悲的,幼稚的,可愛的,把緊繃在我們身上的那層不變的皮破開,真正的我們才能從中出來。這些,便是最后維羅妮卡所領(lǐng)受到的,之前二十四年都為曾領(lǐng)受到的,關(guān)于生命的含義。
       而這個觸發(fā)點,便是她的自殺。她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一些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努力維持著一層不變的生活,而正是這一層不變的生活,讓她喪失了生活的熱情,認(rèn)為生活不過這般,“她得到了生活希望得到的一切,便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她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所有的日子都一模一樣?!庇谑蔷S羅妮卡決定去死。
       她沒有死成,她當(dāng)然沒有死成,因為她后來到了維雷特精神病院。在這里,醫(yī)生把她救活,卻又告訴她,她的心臟嚴(yán)重衰竭,她只有幾天的生命了。這無疑是殘酷的,但是對于維羅妮卡來說,這卻是無所謂了,她一心求死。精神病院的大部分人都遠(yuǎn)離她,害怕喚起她生的意識,她們認(rèn)為這對時日無多的她來說是件殘忍的事情。而維羅妮卡呢,她在等死。在她等死的這些天,她遇見了不同的人,抑郁癥患者,恐怖癥患者,精神分裂癥,還有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和躲在病院里逃避現(xiàn)實的正常人。伊卡爾醫(yī)生,我不得不說,他是個專家,也是個好人,雖然是把維羅妮卡當(dāng)成了實驗品,卻也算間接的救了她。他和病院里的患者引起了她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讓她有了生存意識,讓她正視了她自己。而只有在這個地方,精神病院,做什么都不足稱奇以及不用負(fù)責(zé)的地方,維羅妮卡可以好好的思考,可以去嘗試,為自己而活。而她的這股逐漸壯大明顯的生存意識,也對精神病院里其他的患者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甚至直接治好了他們的病。由此來看,無疑,伊戈爾醫(yī)生的試驗是很成功的。
       這本書中最美麗的地方,在我看來的話,是維羅妮卡和愛德華的愛情。他們在月下彈琴和聽琴,在維羅妮卡以為的生命的最后階段出逃,去做所有維羅妮卡想做的事情,去像個瘋子一樣快活的活著。正是因為以為這是生命最后的時光,所以才可以拋卻顧慮,才可以選擇嘗試,才可以不管不顧的告白,這些的這些,都使維羅妮卡真正的活了起來。
       而這本書呢,這本小小的薄薄的書,卻讓我斷斷續(xù)續(xù)花了一個星期才看完。這類書,其實是很吸引我看下去的,可是這本書,看了開頭,便不敢往下看了,因為它正逐漸的毀掉我精心建構(gòu)好的自己。壓制自己,建筑堡壘,遠(yuǎn)離世界。這便是之前的我,之前的我一直追尋的目標(biāo),不悲不喜,不動聲色,以為這才能不被傷害,以為這才是成熟,以為這就是人生哲學(xué)。
       可是呢,這本書告訴我,這一切都是錯的,生命怎能這樣被束縛!人性怎能這樣被壓制!而這所謂人生哲理的追求也不過是我懦弱逃避的借口罷了,我不敢正視生活?!白鲢殂槎龅娜?,不要做一潭死水”。這便是我所學(xué)到的,生命有無數(shù)的可能性,我應(yīng)該去嘗試,去珍惜,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而不是端坐在一口枯井之中,讓狹窄的圈子勒得我喘不過氣。
       伊戈爾醫(yī)生最終都沒有告訴維羅妮卡病情的真相,他認(rèn)為這樣是最好的,讓維羅妮卡活著的每一天,都成為奇跡。
  •     
      
      這實在是一本表征意向非常濃的書
      諷刺生活中的雷同與瑣碎
      呼吁人們?nèi)ゴ蚱茀捑?br />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
      所以這本書也如此有名
      
      但是書里面的情節(jié)還是有意思
      作者借著不同的人物
      去表達(dá)不同的感受
      比如表達(dá)對胰島素治療和電擊治療精神病的看法
      寫得非常生動
      另外還有瑪麗和愛德華如何成為了精神病的描述
      原來是生活的折磨與打擊
      還有就是維羅妮卡的一些獨白
      從對生活的厭倦感的無力抗?fàn)?br />   到后來希望去抗?fàn)巺s被人拖拽
      特別是維羅妮卡當(dāng)著愛德華的面手淫的一段
      很有意思
      而且到后來拖拽者是被象征著科學(xué)與挽救的醫(yī)生拖拽
      種種對比
      果然是精彩
      
      不過這本書的結(jié)尾還是選擇了開放式
      維羅妮卡是健康的,沒有受到心臟病的威脅
      還收獲了愛德華的愛情
      難道一定要像童話里的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嗎
      或者他們是面對更大的災(zāi)難和挑戰(zhàn)
      這樣很好
      
      
      
      
      
      
  •     雖然上帝推倒了人類建造的巴別塔,并順便打亂了人類統(tǒng)一的語言,意圖讓隔膜與障礙永恒存在于世,但這并不妨礙講著不同語言的人會有著一樣的經(jīng)歷與一樣的想法, 相對獨立卻又相互連接。
      
      這本書里的每一個人物都讓我倍感親切,是的,他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瘋?cè)嗽豪?,他們一個個剝開自身,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故事讓讀者感同身受。瘋?cè)嗽汉屯饷娴氖澜缡且粯拥摹?br />   
      有人會害怕一成不變,向往脫離常規(guī);
      有人會看透法則與權(quán)威,卻又無力打破;
      有人縱然愛著身邊的一切,但同時又不可抑制的厭倦這一切;
      有人在追尋夢想受阻后便丟掉了激情與斗志,轉(zhuǎn)而窩在避風(fēng)港里。。。
      
      人人都想要一個完全自由的,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世界,這樣看來瘋?cè)嗽汗皇且粋€很好的歸屬地呢,躲在里面吃飯冥想曬太陽,高談闊論拯救世界,而且沒有人會要求你負(fù)責(zé),真是快哉。
      
      是在資助你的人為你營造的避風(fēng)港里做一個正常的瘋子
      還是親身到真實的社會生活里做一個瘋子似的正常人?
      
      后者無異于一場冒險。
      但是一次冒險抵得上一千次舒適安逸的日子。
      
      很遺憾,本是想看一個毀滅的悲劇故事的,但是負(fù)能量在得到最淋漓盡致的宣泄后,卻還是不可逆轉(zhuǎn)地被拉回到希望與光明的一面。
      
      你害怕,沒關(guān)系;
      你厭倦,沒關(guān)系;
      你看透,沒關(guān)系;
      你失敗,沒關(guān)系。。。
      
      活著吧,活著就是冒險,去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的與眾不同些。
      
      真的嗎,真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嗎?可明明有一個鄙夷的聲音:“別鬧了,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自私的話,你的生存將會是個問題?!?/li>
  •     【有劇透】
      看到30%的時候,我就在想,醫(yī)生或許是在框維羅妮卡吧。
      或許,維羅妮卡不會死吧。
      當(dāng)時真是非常希望維羅妮卡能夠活下去。
      但是,又覺得,她要是真的活下來了,那不是很俗氣很大團(tuán)圓嗎?
      整個故事就變得像個笑話了。
      結(jié)果,還真是很俗氣很大團(tuán)圓。
      開心維羅妮卡沒有死的同時,也感覺很遺憾。
      這樣廉價的騙局,連我都想到了。
  •     
       小說提出一個問題,展現(xiàn)一個世界。它解決不了的問題,關(guān)於它的批評同樣解決不了?;蛘哒f小說從來不解決問題,而是構(gòu)造出一種新的生活結(jié)構(gòu)以及種種不同的人物,他們有著各異的人格,他們代表人的種種可能性和他們背後的無限世界。有時候讀後感或者說是評論之類的東西就是這些問題和可能性的延伸而已,在這裡我們做的也不過就是帶來新的問題而已。當(dāng)然技術(shù)性的批評也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是專家關(guān)心的東西。
      
       這本書與死亡和精神病醫(yī)院有關(guān)係,很難不勾起了我的興趣。這本書開篇就是——維羅妮卡服用安眠藥,她決定去死。
      
       我記得海德格爾還是荷爾德林有一句話:真理與死亡一樣,是不死的。
      
       每當(dāng)我們接近死亡就是離真理越近。
      
       為何選擇死亡?不是因為痛苦。不是因為不公平的遭遇——而是因為生活的無意義。人類的生存結(jié)構(gòu)是由焦慮構(gòu)成的,這是自由和死亡的代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死亡使得我們的生活毫無意義,然而維羅妮卡選擇死亡也是因為她認(rèn)為生活毫無意義,其實生活的種種毫無意義就是死亡所帶來的,因為死亡而選擇死亡,不得不說有某種循環(huán)論的味道。可能一切哲學(xué)都是因死亡引起的,很顯然維羅妮卡自殺時顯現(xiàn)出來的焦慮讓她對雜誌上的事顯現(xiàn)出反感與厭惡,還有那封信無一不是焦慮的體現(xiàn),然後她第一個開始關(guān)心的事就是——上帝是否存在?
       然而這樣的存在問題,只能在生活的無限可能性中尋找,所謂真理也不是科學(xué)明天或者僅僅是那些民諺警句和那些妙語連珠的東西。我們大多數(shù)人希望得到的不是關(guān)於世界是如何如何的。而是我們與世界是什麼樣的關(guān)係?也就是說我們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們?nèi)绾稳ド睢jP(guān)於死亡,雖然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但是,思考生活就是從思考死亡開始的,連死亡,連人的有限性都沒有作一番深思,我們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是生存呢?
      
       科學(xué)無法教會我們?nèi)绾紊睢_@個問題就像倫理問題一樣,沒有確切的答案,只有個人美好的希望。人的有限性是不可能窮盡真理的;真理一直處在變動之中。
      
       死亡是絕對的東西,可是維羅妮卡沒有死,她進(jìn)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或許是一條通向真理的道路?作者用代表死亡的行為象徵著死亡與真理的關(guān)係?在病床上,她想像著自己之後的生活,卻依然一心尋死,還是爲(wèi)了那個大多數(shù)人都深深體會到的理由——生活一成不變,對此我們無能為力。不過正如維羅妮卡所自覺到的,其實並不是生活一成不變,而是我們本就希望如此。究竟是這種一成不變使得我們漸漸養(yǎng)成習(xí)慣使我們漸漸安逸懶惰下來,從而養(yǎng)成的一種惰性的希望?這種隱隱約約變異成希望的心態(tài)?還是一開始我們骨子裡就希望生活能夠安定能夠一成不變?
      
       維羅妮卡自身的矛盾確實是對我有所觸動——我們渴望著生活出現(xiàn)新的東西,能有新的東西告訴我們生活或者是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上(in-der-welt-sein)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雖然很多勇士們樂於挑戰(zhàn),但是很多人總是害怕改變,因為每次改變總意味著適應(yīng),這是個痛苦的過程。明白這個矛盾,但是離上升到行為仿佛隔著一道三途川。日復(fù)一日地被同一個東西困擾著,每天這樣地思考著,就像禪修一樣。每次介入現(xiàn)實世界是一邊在抱怨為何沒有改變,一邊卻在暗暗慶倖今天依然是那樣平靜。
      
       然而這個新的世界也給她設(shè)定了一個界限,那就是她只有五天的生命了。這使得她開始恐懼與憎恨,還是漸漸地融入了這個世界,這是個精神病醫(yī)院,人們有絕對的自由,他們會被寬容,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情,維羅妮卡被限制了,但是她顯得更加自由了,只有界限的存在使得自由更為自由,她立馬改變了。通常在精神病院,自由確實是被剝削了。不過看起來並我們好像更自由了。不,不是這樣的。我們無法為自己的自由負(fù)擔(dān)後果,這隻能使靈魂更加空虛,這是不能承受之輕。在醫(yī)院里我們處處受到保護(hù),我們把自己的責(zé)任全部都給了醫(yī)生和護(hù)士,而什麼都不用管,仿佛卸下了自己的擔(dān)子。這使得維羅妮卡更盲目了,她開始有些後悔,又意識到自己活不下去。
       她覺得,父母從前的愛過於不求回報,使得她心生內(nèi)疚從而想努力回應(yīng)他們的愛,然而自己做不到她期望回報父母的那種結(jié)果,她很難超越這種局面和狀況,就是這樣不求回報的愛給了維羅妮卡自由,然而這種輕卻是不能承受的。但是到了醫(yī)院,她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恨這些東西,一切都是看上去使人幸福的自由所帶來的。大家從不期望她什麼,她也從不期望別人什麼。這種消極的自由早就消除了她的慾望。(事實上這並不是真正積極意義上的自由)
       幸福意味著某種程度的自由,這也間接地說明了書中醫(yī)生的那份報告——“越是幸福的國家,越是有某種不幸?!?br />   
       只有當(dāng)限制變得離我們非常近我們才能意識到自己是自由的,我們焦慮是因為看不到那個界限。事實上,正是因為死亡離我們過於遙遠(yuǎn),使得我們覺得每一個選擇都是永恆的,一旦決定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我們要為自己的自由付出永恆的代價。然而在這個精神病院里沒有什麼是不能挽回不能被原諒的。你可以嘗試著任何東西。
      
       那個世界和正常的世界某種程度上是重疊的,我們需要服從某些權(quán)威,但是我們總也能被原諒。只是那種原諒在醫(yī)院里是如此簡單,而在現(xiàn)實世界是如此困難。在精神病院里死的界限被拉近了,自由的代價被減少了。然而現(xiàn)實世界卻相反。這種對稱是否是一種巧合呢?也就是說這種雙重世界又意味著什麼?
      
       因為每當(dāng)存在一個界限,它就是意味著被超越。這是自由最高貴的體現(xiàn),維羅妮卡越是接近死亡,她越是覺得自己的當(dāng)下越是有著自己的意義。
      
       就像瑪麗所說的“你的死亡改變了我們,那一晚獲得了無數(shù)人窮極一生在追求的東西?!痹谒劳鲞@個界限逼近的時候,維羅妮卡對於生的感受就越是強烈,面對死亡她才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爲(wèi)什麼?就是在那一晚她超越了這個界限,做了她一輩子可能做不到的事情,釋放了自己。
      
       這本書通篇到最後,人們都是因為進(jìn)入了這個瘋?cè)嗽?,這另外一個世界,從而似乎找到了活下去的意義。她們是最接近于死亡的人。死亡在這裡不是肉體上的而是社會上的,對於社會上來說他們是不被需要的存在。
      
       這些人的結(jié)癥就是——精神鬥爭的矛盾。作為一個社會人的理智要求他們遵循秩序,然而作為個人精神的需求卻要求破壞它們。這種對峙讓人陷入無盡的斗爭之中,然而當(dāng)他們進(jìn)入醫(yī)院,他們不需要斗爭了,因為他們的一切都會被原諒,這里的唯一規(guī)則就是:他們是瘋子,他們需要被原諒。一切這樣的矛盾被這樣化解之后他們于是看清了自己。
       上述種種困境的最大原因其實也就是這種個人精神與處境的矛盾,也就是我們和這個世界的對立——希望改變又還怕改變。
       在脫離正常社會的秩序之后,面臨死亡,面臨著界限,終于不得不做出真正的超越。死亡使得人成為真正自由之人,而不是一個永恒的概念,千年萬年之后,都要保持自己前后一致不出差錯,沒有任何選擇的機會。
       最后,有幾點不舒服的地方就是,人物心理的活動還是過于平淡,總特么讓我覺得越到后面越他媽心靈雞湯。開頭還是很精彩的,在死亡之前的維羅妮卡的狀態(tài),還有她醒來時,我總是期待一些出乎意料的發(fā)展,不過越到后面這種俗氣的感覺越濃。之后,這滿滿的正能量越發(fā)讓我確信維羅妮卡根本不會死,而且說不定是醫(yī)生治療她而采取的詭計——果不其然,還真是這樣。
       然后瘋?cè)嗽猴@得太正常,一點瘋狂的元素也沒有,不詭異不有趣,和一般醫(yī)院沒有區(qū)別。
      
       但是只憑借這本書要說科埃略是什么偉大的作家那我也只能呵呵了。我只能說作者還不錯,起碼這本書涉及的主題還是可以談?wù)撘环摹?br />    不論什么小說,只要一般技術(shù)上沒出什么大錯,結(jié)構(gòu)完整。只要涉及的主題和元素是值得談?wù)摰?,這本書基本就不會失敗。像喬伊斯德里羅這樣作家畢竟不多,他們能揭示更深層的生活結(jié)構(gòu)和心理活動的邏輯。三星吧。
      
      
      
  •     維羅妮卡因為生活平淡無奇所以決定去死,雖然沒有死成,但是她在瘋?cè)嗽航?jīng)歷了死亡的恐懼,從而催生了她生的希望,她的生活僅僅是平淡無奇嗎?我覺得不是,她只是沒有做她自己,瘋?cè)嗽汉芏嗳硕际沁@樣的,所以他們喜歡呆在瘋?cè)嗽豪铮驗樵谀抢锼麄兛梢宰稣鎸嵉淖约?,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用?dān)心別人嘲笑,因為都是瘋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好吧,這本書給我呈現(xiàn)了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故事,但是卻是最接近人本真思想和欲望的世界,我想,會不會那些不快樂的人得了精神病之后就快樂了呢?
  •     閱讀小說的速度,往往始料未及,可能是兒時養(yǎng)成的壞習(xí)慣吧。
      老是想看到結(jié)尾,所以中間很多段落未能好好欣賞。
      花了不到三個晚上就看完了。
      保羅給了我們一個童話般的結(jié)局,王子跟公主最后過上了我們
      以為的美好日子吧。
      這本有著淡淡憂傷的小說,卻一直在闡述一個我們一直以來所
      追尋的答案,人生的意義何在?
      有的時候,想到這個題目,或是這句話突然竄進(jìn)腦子,都會不
      自覺的嘴角上揚,暗自嘲笑自己。
      現(xiàn)實的社會給了我們太多的框框與規(guī)則,我們不停的前行,很少
      駐留停步抑或回頭。我們總是為了滿足外界給予我們的標(biāo)準(zhǔn),而
      去辛苦的拼搏,可是這真正是我們想要的嗎?外界的成功與內(nèi)在的
      幸福,到底哪樣才是我們想要追求的呢?
      或許我們生來就必須要適應(yīng)并遵守前人已設(shè)定的游戲規(guī)則,可是在
      這場游戲里,勝負(fù)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如果依靠他人來評定成敗
      的標(biāo)準(zhǔn),那或許我們終生所求的也不過是他人強加給我們的結(jié)果。
      有的時候,瘋狂癡魔一點未嘗不是一件幸福之事。
  •     我就覺得整書都在營造一種表面很安靜,但卻覺察不出哪里不對,總之很不安,很空,很不坐實的氣氛。
      
      后面一大半我都沒仔細(xì)看
      
      原因是看了 前面大約能猜測出這書是講什么的
      
      我覺得這種主題的藝術(shù)作品有很多,已經(jīng)被不少作家,電影講了很多遍的類似故事
      
      不過考慮到成書時間 ,作者這么寫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書的名字很洋氣,完全是被書名吸引來看的
      
      但我想 也許是我現(xiàn)在浮躁了 所以才沒耐心能讀完這個故事
      
      也許是 書中所闡述的價值觀 和我喜歡看到的略有不同
      
      但如果你也覺得人生空虛,每天都安靜的度過,似乎什么也不缺,但總有一種無法坐實的感覺
      
      那就讀讀吧
      
      還好我不會有這種感覺,這難道叫做幸福??!
  •     原本是書名吸引了我。然后開始閱讀電子書,用了很短的時間一口氣讀完,確實被內(nèi)容吸引了,一個只有24歲的年輕女子為什么想要去死?后續(xù)的內(nèi)容揭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模糊區(qū)別,以及珍惜生命,真實面對自己和生活。
  •      已經(jīng)看過三遍了。
       我懷疑過以后會不會抑郁,要是真這樣,我希望我的人生軌跡和那個一度抑郁的律師差不多。如果我會困頓于生活的一成不變,而后我應(yīng)該被允許擁有很長時間思考生命并被激活起生存意識,最后逃脫出我內(nèi)心的維雷特。每個人生活中都應(yīng)該有個像維羅妮卡一樣的人,她的苦難喚醒你使你從容不迫。這么說并不是我的曙光建立在她人的困苦之上,這本書恰恰可以取代維羅妮卡這個人。
       僅僅是把這本書當(dāng)作故事來讀。以前我說以后想讀哲學(xué)/中文系,不久就有很多人反駁,他們都吿訴我要現(xiàn)實一點,那樣會就業(yè)很難?,F(xiàn)在我仍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徘徊,一方面我想讓我的靈魂圣潔,可一方面我又相信所謂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羨慕愛德華,他放棄財富和社會地位去追尋天堂的影像。我多希望我以后能堅定地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可又被現(xiàn)實所困擾,因為我也害怕與他人與眾不同。我傾慕大海的平靜并且想擁有像海一樣波瀾不驚的內(nèi)心,正如我常常喜歡一潭死水的生活,而不是做汩汩的泉水。在家長的壓制下我應(yīng)該看得到我未來的樣子,有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度過我平淡幸福的人生。那些所謂看透人生腳踏實地的人不過是喝了魔水的人,但我還是不愿看到我將魔水一飲而盡的樣子。
      其實我真的也很想冒一冒險,拋棄我一千個舒適安逸的日子。
       我只能把這本書也視為我的天堂的影像,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是如此,如同我一樣不甘心。
  •     “她說自己談不上很幸福,也談不上不幸福,正因如此,她再也沒法忍受這種生活了?!?這是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我相信這也是每一個平凡人,包括我們眼中生活的五光十色的人們,的生活寫照。
      
      維羅妮卡對于自己以后生活的展望,也是每一個即將踏入婚姻的年輕人的未來。
      
      保羅柯艾略對于生活的描述,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因為這種生活正是你,我,他的生活,維羅妮卡也正是現(xiàn)實世界中活生生的你,我,他。
      
      可是,究竟怎么樣,才能讓我們覺得生活是有滋有味的,是充滿樂趣和希望的呢?保羅柯艾略沒有給我們確切的答案,或者至少維羅妮卡追尋自由和愛的方式,不能適用于生活在普通世界的我們。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是愛情,是瘋狂,是勇氣,還是心靈的自由~~
      
      寫下這些可能答案的同時,我想起了生活的枷鎖,想到了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逃脫不了的命運??墒?,我又馬上樂天地在心底重復(fù):愛情,瘋狂,勇氣,自由。因為只有心底里抱著希望,生活才有別樣的可能。
      
      《維羅妮卡決定去死》讓我第一次覺得,也許多讀書并非一件好事,因為我們會想太多。
  •     柯艾略又一次用輕松的文字去探索人物的心路歷程。過程中總是通過人物的豐富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的變化,不斷的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受,甚至可以說是驚喜。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也許是對我目前涉世不深,沒有多少閱歷的階段中需要做的事情。閱讀過程很輕松,也值得慢慢的回味和思考,值得推薦。
  •     為什么大家會覺得這本書好呢?是看完他教會了你什么嗎?還是你看完真的能改變什么嗎?一個因為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而去自殺的人,如果最后領(lǐng)悟到生活的真諦而認(rèn)真活下去的話,那還有點看頭。可是維羅妮卡是怎么做的呢?她在瘋?cè)嗽捍蛉耍?dāng)著那男人的面手淫,瘋狂了一把后就能找到人生的意義了,就可以活下去了。這個故事無法說服我,也許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都如維羅妮卡一般循規(guī)蹈矩,了無生趣,所以才會產(chǎn)生共鳴。
  •   我也在思考死亡,也考慮過自殺,但現(xiàn)在我覺得一下子就自由了,是尼采還有黑塞激勵了我,既然生死無憑,何不放開來,放下自己心中的執(zhí)念,去看看這個世界,一切都那么溫暖美好
  •   2010年我做了所有我想做的事,從米其林一星吃到三星,看很多動畫,畫很多畫,曾經(jīng)寫下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無拘無束地生活”的夢想,就這樣成為現(xiàn)實。
      
    很震驚……
  •   生病之后才知道不生病時是多么的幸福,其實這正常的狀態(tài)只是一種過渡的狀態(tài),算不上你感到的幸福。這也是因為欲望,因為希望獲得而感到美好,只能說是欲望的美妙罷了。叔本華也贊同并且強調(diào)了這樣的觀點:我們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們的自身內(nèi)在,而不是自身之外。
  •   @謝樸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也是不同的吧 叔本華認(rèn)為痛苦是肯定性的 而快樂是否定性的 于是幸福并非是不停追求快樂 而是盡可能消除痛苦
  •   僅僅是2篇評語,竟然使我產(chǎn)生了要為你做一切的想法,是寫到我心去了
  •   前后呼應(yīng)啊。生命真的脆弱,所以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奇跡。
  •   很有道理,受教了,謝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