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彈珠玩具

出版時間:1997年12月  出版社:博益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1973年的彈珠玩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9條)

 
 

  •     我是一個鈍感加嘴拙的人。
      
      一本好書,對其中的美妙,往往閱讀幾遍才能領(lǐng)略個六七八分,如果別人再讓我介紹介紹感受作為推薦,就更加要命,吭吭哧哧詞不達意,使得書的美感只能傳達出個三四分,往往就以“哎呀我說不清楚你自己去看啦”作為結(jié)尾。所以回想起來,在成功推廣自己的愛好進而培養(yǎng)同好這方面,是相當?shù)氖?。很多書的感受,就只能或鮮明或懵懂地在自己腦子里面繞啊繞,啥時候突然想起來的時候自己樂了。而對于翻譯的好壞,就更加的遲鈍。友人有的時候抱怨翻譯的各種不足,我的表現(xiàn)則是,只要不是太夸張,基本就都被我粗線條地吞下去了,不挑食,不僅僅表現(xiàn)在吃飯上,也表現(xiàn)在看書上。
      
      看村上的第一本書,是《挪威的森林》,林少華譯本??吹谝槐榈臅r候只顧著說看不明其中的情,時隔多年,看了第二遍,才對個中滋味有所回應(yīng),而對于他翻譯的質(zhì)量,雖然也看到了一些評論,但是之后自己回想了一下,“讀起來并沒有覺得明顯的別扭和奇怪啊”就是當時的感覺了。
      
      這本書是青春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因為機緣巧合,我先看了第三部。也就是說,在被劇透的情況下,才看了第一部,然后又看了第二部。尋羊和聽風(fēng)我看的是臺灣的賴明珠的版本。這一本,本來也想找同一個人翻譯的版本,因為學(xué)校里面只有林少華版本的,也就無所謂地借了回來。
      
      講老實話,讀尋羊和聽風(fēng)的時候,因為之前知道兩個版本之間的一些爭論,所以除了故事以外,對于書的翻譯,也留了一下心,雖然也自知自己也看不出個啥來。有的時候會被其中一些名詞卡住停下來嘀咕一下下,有的時候覺得一些段落另外的說法可能會更好一些,但是總體來說,閱讀得挺舒服的。尋羊和聽風(fēng)給人的感覺不一樣。尋羊已經(jīng)有后來明顯的風(fēng)格了,作者的本意借由奇幻的表述讓人能抓住一些些的線索,若隱若現(xiàn)。但是聽風(fēng),那些本意隱藏得要更深,若隱若隱若現(xiàn)若隱若隱。而本來的行文風(fēng)格就帶有著一種把我繞暈的實力。所以說,總體的觀感就是,尋羊是好像明白了點兒什么,聽風(fēng)是好像啥也不太明白,這些感覺,都是作者帶給我的。
      
      作為三部曲的第二本,我想不管是情節(jié)或者行文風(fēng)格都應(yīng)該處于前后兩本的過渡階段,所以應(yīng)該能得到把握到比聽風(fēng)多一些作者的心思,或者至少和聽風(fēng)差不多的觀感。而彈子球,卻帶來了更大的霧水。閱讀起來十分的不順暢,眼睛掃過去,掃過來,再掃過去,都沒太明白那句話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而這種不明白,并非來自作者,而是來自譯者??傮w的感覺就是,糙拉拉的。于是本來就不甚明了的本意,又被譯者糊上了一層厚紙,徹底地隱了。
      
      再有就是,我能理解把the Beatles翻譯成“甲殼蟲”是某個時代的特點,但是能不能不要把“Old Brown Shoe”翻譯成“膠底鞋”呢?除了最后一個字一樣還有哪個意思是一樣的呢?!!
      
      PS:寫著寫著時間就過去了,對于分秒必爭的我,容易嗎。。。
  •      這是部篇幅很短的小說,對于主人公和彈子球機之間感情的描寫最讓我感同身受,我的美好青春也伴隨電腦游戲,這種感情似乎更真實。
       尤其是主人公找到那臺彈子球機后的對話,非常細膩,讓人動容。
       異常平淡的描寫,幾乎沒有表面的感情沖突,而細細的各種描寫之下那種感情暗流的涌動卻能讓人隨時爆發(fā)。
  •     非書評。
      
      我贊成村上對于彈子球游戲的意義的描述:
      除了換成數(shù)值的自尊心,從彈子球機中你幾乎一無所得,而失去的卻不可勝數(shù)。至少是去了時間...在你坐在彈子球機前持續(xù)消耗孤獨的時間的過程中,也許有人閱讀普魯斯特,有人一邊觀看車內(nèi)電影一邊同女友沉浸在性愛撫的快感中。他們很可能成為洞察時代的作家,或者幸福美滿的夫妻。然而彈子球級不會帶你去任何地方,唯獨“重來”的指示燈閃亮而已。
      其實描述對象可以換成任何虛擬世界的游戲。
      
      我愛玩游戲。擁有蘋果產(chǎn)品后,每隔一段時間就從APP store下載一堆游戲。不能在三分鐘之內(nèi)吸引我的游戲會被毫不猶豫地刪掉。我覺得,不應(yīng)該浪費時間在不值得玩的游戲上;而值得玩的游戲則值得玩好。被留下的游戲必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通關(guān)并且?guī)缀趺筷P(guān)滿星。當感覺沒有再可以進步的空間了的時候,這些游戲就又被刪掉。簡單的游戲只在設(shè)備上保存一兩天甚至更短;制作精良的游戲在竊取了我數(shù)十數(shù)百個小時候后也會強行消失。不知道這算不算強迫癥。
      我特別喜歡音樂節(jié)奏類游戲。曾用一年的時間在一個很流行的游戲上沒有使用任何付費道具也沒有購買bonus曲目而拼到總分世界排名一百多,算是相當投入和辛苦的經(jīng)歷。強迫自己百分百地注意力集中,眼手耳協(xié)調(diào),屏蔽心臟的聲音,只附身音樂的節(jié)奏。永遠欲罷不能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重復(fù)每首歌曲:A,S,S+... “重來、重來、重來...使人覺得這種游戲存在本身即是為了某種永恒性?!笆沁@樣的。
      宿命意味的是,一旦所有的歌都拿到S+,或者高分數(shù)據(jù)趨于穩(wěn)定后(對每次的期望已經(jīng)遠不及對“達不到那個理想標準”的確信時),游戲就會立即被刪,真是不可擺脫的”命運悲劇“呢。一方面希望趕快全部“perfect”或者看到自己的極限,一方面又惋惜自己越是匆匆刷分越是為了游戲本身的快些消失。
      意識到這個時,一口氣把所有游戲都刪了。
      
      當然,村上的彈子球機是自己消失的。我只能在認識到自己的極限后,自己將彈子球機扔掉。
  •     1.哲學(xué)的義務(wù),在于消除因誤解產(chǎn)生的幻想
      ----此處誤解產(chǎn)生的幻想的范疇自然可以衍生到很多地方,一如對作者無端的揣測,一如對生活中無厘頭感情的誤判,或是完全靠猜測對其余人行為的觀想。雖然這是人類無法逃避的本能,但是好奇的地方還是在于哲學(xué)的奧義如何消除,還有為什么哲學(xué)的認知不是幻想的產(chǎn)物?
      
      2.田納西·威廉姆寫到:過去與現(xiàn)在已一目了然,而未來則是“或許”;
      ---然后,這才顯得未來如此有趣,無限的可能,但是心中自有一把標尺。
  •       “雖然如此人還是繼續(xù)在變。變化本身有什麼意義,我一直不了解?!崩鲜笠е齑?,一面盯著桌子沉思?!叭会嵛疫@樣想,不管怎麼進步、怎樣怎麼變化、結(jié)局都只不過是崩潰的過程而已,不是嗎?”
        “沒錯吧?!?br />     “所以我對那些興致勃勃朝著虛無邁進的傢伙,一絲愛意或者好感都  沒有?!瓕@個地方也一樣?!?br />     ……
        “問題在於,”傑說:“你自己正想要改變,對嗎?”
        “老實說,對?!薄狿150
      
        現(xiàn)在做的什么事情是正確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做什么事能讓自己幸福?什么事情有意義?我應(yīng)該去哪里?這些都是不知道的事情,完全沒有答案的事情,意義嗎,沒有什么意義??墒侨匀弧白约赫胍淖儭?。改變成什么樣子?也不太知道。
      
        彈珠玩具就是用來給自己的糊涂時光送別的吧。沒過去的時候投身其中,什么都沒關(guān)系,過去了以后,若再想見,也只能在發(fā)冷的養(yǎng)雞場里。(發(fā)冷的養(yǎng)雞場是不是也是讀古夢的圖書館呢?)
      
        現(xiàn)在二十四歲的自己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可是仍然“自己正想要改變”。
  •     這兩日又開始陷入那一種生活狀態(tài),軟塌塌的,沒有一個堅硬的主力,一個突破口,但也沒有特別想要去找繼而去走那個突破口,想到的,是要自己再沉下去、沉下去,沉到最靜最靜的底處去,直到在那個封閉幽暗的底處,開出花來。
      
      這樣的時候,人就意欲全無,什么都不想去做,地板臟了也沒有心思去擦,食物也懶得弄,書啊電影啊也看得飄渺吃力了??磿鴷r,眼睛在一行行的字上掃過,全然沒在心里留下印象,只能一遍又一遍反復(fù)。
      
      總覺得自己像被禁錮了,想要沖破什么,想要出去。但又一想,現(xiàn)在的自己就像旁人所說的,是最自由。于是就在這樣的矛盾中,不能自拔。是怎樣一只困步不前的野獸,關(guān)在一個自己給自己設(shè)的牢籠。
      
      那種空空、無力的感覺,大概是因為缺少一種實在的依托,一種出去走走看看的腳步。
      
      想到,這樣的狀態(tài),大概是因為近來獨居、不走在人群中、看看世界看看人的日子已到了某一個階段的界限,心開始有了警覺,一種該及時往外跳還是繼續(xù)往內(nèi)陷的警覺。
      
      忽然想到,前一段日子,自己還在日記中寫道,要保持與這個世界的聯(lián)系,每天看看它,保持一種在它之中、隨時有準備迎接它需要我做出什么的清醒和警覺,不要完全脫離攀附于它,陷進自己飄蕩無著的世界。是連日來的獨居,是這種令人茫亂急躁的狀態(tài),讓我忘記了它,生出了相反的想法,繼而變得更加無力。雖我不能確定,哪一種才是對的。
      
      看到中途忽而明白,原來今天拿在手上看的這本書,《1973年的彈子球》,講的完全是和自己相似的情景。
      
      初讀這本書時,大概是大二,從書里當時用鉛筆劃下的一些字句,大致能猜出當時的心境。重讀,又圈圈劃劃,仿佛多讀到了好些內(nèi)容。
      
      有時候,昨天的事恍若去年的,而去年的事恍若昨天的。嚴重的時候,居然覺得明年的事仿佛昨天的。
      好幾個月好幾年,我一個人持續(xù)坐在深水游泳池的底部。溫暖的水,柔和的水,以及沉默、沉默……
      一個季節(jié)開門離去,另一季節(jié)從另一門口進來。人們有時慌慌張張地打開門,叫聲喂、等等、有句話忘說了,然而那里一個人也沒有。關(guān)門。房間里另一季節(jié)已在椅子上坐下,擦火柴點燃香煙。他開口道,如果有話忘說了,我來聽好了,碰巧也可能把話捎過去。不不,可以了,人們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惟獨風(fēng)聲涌滿四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個季節(jié)死去而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已過去,以快得幾乎難以置信的速度。一段時間在他心里劇烈喘息的幾種感情也很快偃旗息鼓,蛻化為無謂的舊夢。
      或多或少,任何人都已開始按自己的模式活著。別人的若與自己的差別太大,未免氣惱;而若一模一樣,又不由悲哀。如此而已。
      我把豎在洗滌槽旁邊的配電盤拿在手上,專心致志地細看。再翻來覆去地看,也終不過是一塊臟兮兮的并無意義可言的板。我不再看,放回原位,拍去手上沾的灰,大吸一口香煙。月光下,一切都顯得蒼白,任何東西都好像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沒有方向。影子都若有若無。我把煙在洗滌槽里碾死,緊接著點燃第二支。
      去哪里才能找到屬于我自身的場所呢?到底哪里呢?雙座魚雷攻擊機是我花了很長時間想到的唯一場所,可它又傻里傻氣。何況魚雷攻擊機那玩意兒至少落后于時代三十年,不是么?我折身上床,鉆進雙胞胎中間。雙胞胎分別蜷起肢體,頭朝外睡得呼呼有聲。我拉過毛巾被,打量天花板。
      接下去,我定定地注視著映在窗玻璃上的自己的臉。由于發(fā)燒,眼睛約略下陷,由它去吧。傍晚五點半的胡須弄得臉有點兒發(fā)暗,也不管它了。問題是這根本不像我的臉,而是碰巧坐在通勤電車對面座位上的二十四歲男人的臉。無論我的臉還是我的心,都不過是對任何人都無意義可言的尸骸罷了。我的心同某人的心相擦而過。啊,我說。噢,對方應(yīng)道。如此而已。誰也不舉手。誰都不再回頭。
      假如我在兩個耳孔插上梔子花并在兩手的指頭安上腳蹼,說不定會與幾個人回頭。但也不過爾爾。走上兩三步就都忘個精光。他們的眼睛什么也沒看,包括我的眼睛。我覺得自己徹底成了空殼,說不定再不可能給任何人以任何東西了。
      畢業(yè)論文指導(dǎo)教授確實會說:行文不錯,論點明確,但沒有主題。我就是這樣。時隔好久剩下自己一人,弄不清該如何把握自身。
      他想那拍擊夜幕的波濤聲,想那叩擊窗扇的沙塵聲。但不管怎樣想,他都一厘米也前進不得。于是一陣自我厭惡。
      身體筋疲力盡,致使無可言喻的種種情感沒有找到歸宿便杳然消失。
      不是你自己把橋燒掉的嗎,鼠想,不是你自己砌了墻又將自己關(guān)入其中的嗎?
      我何苦在黑暗中疲于奔命呢?五十臺彈子球機,簡直荒唐透頂。夢,虛無縹緲的夢。
      鼠笑了,笑罷砸了下舌:“跟你說,杰,不成的。即使大家都那樣不問不說地相互理解,也哪里都到達不了,這種話我本不愿意說的……我覺得自己好像在那樣的世界里逗留得太久了?!?br />   “一旦過去,都像做夢?!?br />   “也許是的??晌液孟窕撕瞄L時間才真正這么認識到。”
      
      讀到“我”與彈子球機在倉庫里的對話時,我自然地思考起彈子球機指代的意義。自我的寄托?剛讀了書前的序,林少華說,尋找彈子球機就是尋找同自我疏離性相對立的自我同一性,那臺彈子球機是“我”急于找回的我之所以為我的證據(jù)。林少華說尋找彈子球行為的第三層寓意,“不用說,作為彈子球機的‘她’并沒有生命,通往彈子球機所在場所的路無異于死亡之旅?!边@一層解釋,我還沒能理清。
      
      “換言之,小說之于村上是‘自我治療’或‘使靈魂獲得自由’的手段,而作為小說這一手段的手段,其一,選擇同彼岸世界、異界或死亡世界對話;其二,選擇同另一個自己、即自己的分身對話。在《球》中,前者即彈子球機,后者就是‘鼠’?!?br />   
      找到自我的同一,然后前行。這大概就是“出口”,與“進口”相對應(yīng)的出口。
      
      書中還讓我在意的是鼠與杰的關(guān)系。杰的描述不多,只知道他開著一家酒吧,是中國人,一個人生活,只和一只跛了的老貓在一起?!叭魏稳藢芏家粺o所知?!笔蟮谝淮稳リP(guān)門后的杰氏酒吧那次,
      “哎,杰,”鼠盯著杯子說,“我活了二十五年,覺得好像什么也沒學(xué)到?!?br />   杰許久沒有應(yīng)聲,兀自看著自己的指尖,而后聳聳肩。
      “我花了四十五年時間只明白了一點,那就是:人只要努力——無論再哪方面——肯定能有所得。哪怕再普通平凡的項目,只要努力必有所得?!词固觐^也有哲學(xué)’——在哪里讀到過。事實上,若不那樣誰都不可能活下去,不可能的?!?br />   
      鼠第二次走進關(guān)門后的杰氏酒吧,鼠跟杰聊“任何進步任何變化終歸都不過是崩毀的過程罷了”,
      杰不語,鼠也不語。他拿起桌上的火柴,慢慢讓火燒到火柴桿,點燃煙。
      “問題是,”杰說,“你自身將要變。是吧?”
      “確實?!?br />   靜得不能再靜的幾秒鐘流過,大約十幾秒吧。杰開口道:
      “人這東西,天生笨得出奇,比你想的笨得多?!?br />   鼠將瓶里剩的啤酒倒進杯子,一氣喝干。“猶豫不決?。 ?br />   杰點幾下頭。
      “很難下決心?!?br />   “感覺出來了。”如此說罷,杰說累了似的現(xiàn)出微笑。
      鼠慢慢站起,把煙和打火機揣進衣袋。時針已指過一點。
      “晚安?!笔笳f。
      “晚安?!苯苷f,“對了,有誰這么說過:慢走路,多喝水?!?br />   
      第三次,鼠終于對杰說出了要離開的決定,
      鼠把啤酒慢慢倒進冰鎮(zhèn)過的玻璃杯里,一口喝去一半:“怎么不問為什么這里不成呢?”
      “因為好像可以理解?!?br />   
      “啊,事情是夠多的了?!苯芤贿呌媚ú疾帘跈簧吓帕械木票?,一邊頻頻點頭,“一旦過去,都像做夢?!?br />   “也許是的??晌液孟窕撕瞄L時間才真正這么認識到?!?br />   杰停了一會,笑道:“是啊,我時常忘記和你相差二十歲?!?br />   
      “再不來了?”
      “打算是的。怕不好受?!?br />   杰笑了:“遲早要相見的?!?br />   “下次見時說不定認不出來了?!?br />   “聞味兒知道。”
      
      生活里好像總有這樣的一類人,他們似有似無地存在在你身邊。你很難完全地了解他,你甚至都沒有這樣的察覺。你覺得他們體察得讓你想把自己最深處的想法訴說予他們,但冷不丁地,他們也冷靜地,或看似輕描淡寫地,說些很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和告誡。杰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否真正地了解鼠,洞察鼠正在經(jīng)歷的一切?
      
      讀罷書,到廚房切水果時,望見鄰居家的窗口也亮著燈,依稀能看到里面活動著的人影。心里涌上來一種實在又寧謐的安然。明天出去走走吧,我這樣對自己說。
  •      每次讀村上的書,總能進入一個自由奇異的時空,平時所擔(dān)心的煩惱的一切瑣事一下子被縮小如塵埃,他的書中,人性是自由的、安靜的、流浪的,而戀物情結(jié)遠遠多于戀人。換句話說,對物的關(guān)注往往多于對人。在這本書中,此種情結(jié)尤其鮮明。
       不過,可能因為我對彈子球這種游戲并不了解,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出現(xiàn)的女性,208、209. 她們是結(jié)伴的流浪者,在這個世界中脆弱無助,沒有根基,不過她們又是如此隨遇而安,不打一聲招呼,便可在陌生人家隨意住下,衣服也是商店派發(fā)的,作者贈的。。。從未在外表上雕琢過自己,因為她們的靈魂至純至簡。
       看到這兩人,我不由得想起了韓國一個優(yōu)秀的電影《空房間》,一男一女,以在住家門口塞小廣告為生,夜幕降臨時,會挑選無人的家庭隨意居住,他們見證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家庭悲喜劇,而兩個從未體驗過家庭溫暖的人也在這過程中互相感動著,互相溫暖著,最終相愛。
       對于208、209,相信她們并非在尋找家庭的感覺,她們要更放縱,更自由,家庭在她們心中,想必只是一個符號而已,隨意的住著,安心的住著,便無所謂家與不家——一切地方,都隨時可以離開。她們實踐的,是“我”未實踐的,但三者的心靈,早已相通。
       回到全書,無處不充斥著濃濃的戀物感。主人公喝了幾杯啤酒,幾杯咖啡,抽了幾支煙,聽了什么歌,周圍的座椅如何,桌面如何……幾乎每換一個環(huán)境便會重新細細描述一遍,從不厭煩。從書頁上抬起頭,我也像被傳染了似的,看看周圍的一切,它們像有生命一樣也靜靜注視我……我突然能理解一個人的快樂,一個人的解脫:我們的生命如此渺小短暫,又何必為難自己,相互為難;又何必理解自己,相互理解?既然都是過客,不妨友善,恭敬,疏離,我們只要一起感受此刻的音樂,此刻的無奈,此刻手中的飲料,口中的食物,就足夠了。
       希望我們活的更淡然,更快樂。
  •     讀完之后我想了想,似乎也沒看出什么主題。
      從小的時候開始,讀完一篇文章之后我們總會被要求說出他的主旨,久而久之,我每看完一本書都會習(xí)慣性地去想他的主旨。
      但是似乎總是想不出來。
      這本還是一樣。
      我能體會到的只有一種心情。
      陰郁潮濕,孤獨無助,郁郁寡歡,茫然若失的心情。
  •     不明覺厲。忍不住用一句流行話。
      在圖書館借來。因為短所以在幾個小時內(nèi)就能讀完。書里不時有各種讀書留下的痕跡——咖啡漬、水印、鉛筆涂鴉、波浪線,甚至還有短詩一首,更增加了青春的現(xiàn)場感和停滯感。
      這是看的村上春樹的第六本書了,因為是按照逆出版時間的順序來看,所以逐步的感受到了盲目的感覺。就像書中說的“行文不錯,論點明確、但沒有主題”。當然有主題,從《尋羊》溯源而來的我如約遇到了鼠、杰、和“我”。往事中也有新伙伴、準確的說是舊相識的故事。洋洋灑灑,像鼠常去的堤壩處拍岸的海浪、像我呆過的瀑布胖聒噪的流水、向燈塔遠方涌動的云氣、像肆意長出的胡須和任性的變糟的皮膚。栩栩如生,惹得人心癢癢。這便是只有一個人在較年輕時才能寫出的詞句吧?!安灰栽~害意”?但若一心想著意就必定會傷到詞啊。喜歡“誰管那么多、憑他去”的從容。
      小說中講酒吧、講貓、講宿舍、講唱片、講外語,處處皆能窺得村上先生本人的真實生活的影子。身為最初等的stalker,從中也頗能獲取些愉悅。
      鼠和“我”的故事交織著出現(xiàn),就像《海邊》一樣。這種跳躍感究竟是為了不讓讀者疲憊、還是試圖使我們更欲罷不能?未知。鼠喜歡子彈球機,我后來也喜歡上,甚至有些執(zhí)著地去追尋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經(jīng)歷吧:朋友或是同學(xué)曾喜歡的東西,在幾年后與你不期而遇,讓你陷入其中,成為你一段生命中的最愛。這究竟是為什么呢?!皬倪h處看、大多數(shù)東西都美麗動人”。和我中學(xué)時寫過的一篇作文里的想法是一個意思。
      鼠就像是一個在精神迷茫之路上走得比你更快些的同學(xué)。因為這樣活那樣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們成熟的略快了些。正在醒來的他們時常說一些曖昧不清的話語、瞥去意味深長的眼神,種種跡象使你覺得他們親切又陌生、合群又疏離。“想與之成為朋友”,這大概是常劃過腦海的念頭吧。
      這本書中的“我”又一貫式的和女性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肉體上相伴且不打擾、精神上更無任何承諾。這大概是所有男人的浪漫幻想吧。
      書中不止一次提及粗糙的皮膚、深陷的眼眶,形銷骨立的狀態(tài)恰與外在青春的原型相悖,可實際上內(nèi)里呢?真是因人而異、見仁見智了。
      彈子球的故事不無遺憾、卻也非常完美。找到了,放不下,看不開,太自然不過。仍是要說再見。
      最后摘錄下留在這本書上幾行小詩:“青年時代如此迷茫,以至于幾乎干什么事都沒有成就;青年時代如此寶貴,以至于干什么都是一種浪費。即使是當年消磨時間的彈子球機都成了永遠難忘的朋友。”
      持續(xù)消耗自己、縮小自己。祝我們玩得愉快。
  •     我夢寐以求是真愛和自由
      把青春留給身邊最真心的姑娘。
      我夢寐以求是真愛和自由。有段時間真的很喜歡這首私奔。
      最近經(jīng)常思考這些問題。前段時間很沒有來由的享受單身,雖然原來很渴望擁有一段感情。但是仔細一想,復(fù)雜的關(guān)系可能真的不太適合現(xiàn)在的我,我想每天都進步一點,每天無拘束地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一旦多了一個人,那些云淡風(fēng)輕、自由自在的心態(tài)仿佛都和自己沒有關(guān)系了??偸菬o端的猜測、越來越緊逼的占有感,我怕這些負面情緒會將我自己給吞噬,怕自己變成了自己最不想成為的妒婦。越想抓緊的卻抓不住,不如就不要擁有它。但是我還是想,如果,他會對我說,我們現(xiàn)在就私奔,跟我走。我估計真的會眼淚掉下來。意淫自己要真的是他的仙德瑞拉該多好。但是意淫可以豐富,我的生活必須簡單。
      這段時間看村上春樹的1973的彈子球,主人公一直尋找的是青春期的彈子球機,本來那些雙胞胎姐妹、酒吧、以及幫他打工的雙腿修長的女孩,會有很多很多一般人都覺得浪漫新奇的故事,可是卻仿佛不是自己的事情一樣。雙胞胎姐妹走的時候,他也只是說,你們走了我非常寂寞。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仿佛那段時間就是寄托在彈子球機上的,他不斷地尋找直子告訴他的狗和那臺彈子球機,深刻的孤獨感。日本式個寒冷的地方,人關(guān)心的世界只有自己。這是尋找、這是自由。這也許不能用這兩個詞來概括了,思想已經(jīng)脫離了肉體,就像空氣中間的細小塵埃,漂浮。在他的小說中間,好像人真的是一種很沒有存在感的東西,不管肉體再怎么親密,內(nèi)心的門卻始終無法窺視。
      我們一直在討論自由,可是那個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真的有毫無羈絆這一回事嗎?別人總說不自由是因為被太多的顧慮所束縛,可是可能擺脫這種束縛嗎?就是在1973中間,主人公還是不斷追求自己的彈子球機,好像這個機器真的比有血有肉的人有趣的多。尋找一個廢棄的物品真的就是自由嗎,這還是一個寄托啊。真正的自由應(yīng)該是了然無牽掛的,無欲或者是想要的東西就很輕易可以得到的。
      特別喜歡這句話。在你坐在彈子球機前持續(xù)消耗孤獨的時間的過程中,也許會有人閱讀普魯斯特,有人一邊觀看車內(nèi)電影,勇敢追蹤,一邊同女友沉浸在性愛撫的快感中。而他們很可能成為洞察時代的作家,或者幸福美滿的夫妻。 然而彈子球機不會將你帶去任何地方,唯獨“重來”的指示燈閃亮而已。重來、重來、重來??????甚至使人覺得彈子球游戲存在本身即是為了某種永恒性。
      
      
  •     在《1973年的彈子球》里,村上已經(jīng)漸露端倪了后來在《1Q84》里施展的淋漓盡致的科幻色彩,人物的記憶總是那么渺茫,想要抓住點什么但又無能為力,許多人從生命中走來了又離開,可是不著痕跡,就像不曾來過一樣。有一個好的掘井匠,他掘的井“水又清又涼,連拿杯子的手都好像透明起來”,在一種青青蔥蔥的比喻中,把人帶入到懷舊、青澀、傷感、朦朧的氣氛中去。故事中人物變換比較繁雜,一遍讀下來并不能理清線索,但也許這是作者的一種刻意為之,許多事情,明明發(fā)生過,可是你卻忘了發(fā)生在哪里,在哪個人身上,你甚至?xí)埞诶畲?,可是就是這樣一種不確定感讓故事更加朦朧起來,如輕筆勾勒的畫卷,人物并非須毫畢現(xiàn),但是你明明記得在哪里讀過了,那種印象形成一種底色揮之不去,反而讓你更加悵惘不止。
      放在整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演繹方向來看,村上的文學(xué)加入了世界潮流。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薩德起,到二十世紀表現(xiàn)主義的鼻祖卡夫卡,再到二十世紀中葉的??思{、納博科夫,后期的卡爾維諾,還有通俗小說領(lǐng)域的偵探推理小說、西方的魔幻小說、中華文化圈的武俠小說,作家都在試圖拓寬人類的品格,表達一種類似于“奇幻”的存在。這種“奇幻”風(fēng)格不同于神話,它們試圖擴大人性的某一方面,就像拿著放大鏡來觀察,讓人被掩飾的部分凸顯出來,在某些感官上變得遲鈍,在另一些感官上變得敏感,比如村上的小說,給人一種莫名的憂傷的基調(diào),仿佛人物都因為過去的某件事物、某個戀人而耿耿于懷、牽腸掛肚,在《1973年的彈子球》中,幾個主人公分別在找試圖回記憶中的狗和彈子球,可是偏偏把經(jīng)歷過的許多東西忘得一干二凈;在《洛麗塔》中,男主角亨伯特是一個具有戀童癖的監(jiān)獄囚徒;在《樹上的男爵》中,卡爾維諾讓男主角柯西莫終身呆在樹上并完成了看書、通信、戀愛、打獵;在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主人公會為了愛情而生發(fā)出各種各樣深刻的哲學(xué)思考。
      不得不說,二十世紀的文體爆炸首先是主角的人格的爆炸——他們由現(xiàn)實主義時期的英雄、美人、革命家、戰(zhàn)士、將軍變?yōu)榀傋?、勞改犯、沒有記憶的人、偏執(zhí)狂······而這一切根源于作者內(nèi)心的世界的深刻變化,并且反應(yīng)了這個世界的文化漩渦的形成,所有的作品開始不再是一支平靜地田園音樂,而是互相沖突的狂風(fēng)驟雨。
      村上春樹還是知名作家中意境營造最出色的作家。這應(yīng)該得益于他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獨到觀察,還有語言間的簡約氣氛,特別是前者,在他的小說中,如果天空中沒有下著點小雨,沒有一點冷冰冰的沁人心脾的感覺,就是不正常的。
  •      剛過完年的一個傍晚,也是剛讀完這本書。幾乎一個月吧。在校園、在公司、在回家的地鐵上、在家里的沙發(fā)里,都有這本書的軌跡。
       第一次讀村上的書,讀的這么慢條斯理,確是因為這實在是一部能讓我細細咀嚼的作品。
       人一生下來,就開始了尋找,尋找各自想要的東西。有的是財富,有的是愛人,還有,真理。主人公是一個與社會疏離感很強的人,甚至內(nèi)心里好像永遠有一種孤獨,讓讀的人也因之傷感。
       也許是因為直子的死,“什么都未結(jié)束”吧。
       他身邊所有的事物,都能成為他想象的根源,就如那個捕鼠器一樣,萬事都必須兼具入口與出口。否則,一切也都是“無”了,都會失去任何意義,包括任何進步。
       在對“我”的孤獨與無助很傷感的同時,也有一些羨慕。雖然這些都是痛苦,但這痛苦卻被我視為她最寶貴的財富。 人真是個矛盾體, 擁有了,卻還想找失去的感覺……
       “不中意正院草坪的修剪方式”
       每天中午逗阿比西尼亞狗玩
       “一小時喝一口威士忌”
       ……
       讓我們重新看看自己在尋找的東西,是不是已經(jīng)改變了呢?
       總能找到出口的。
      
      
      
      
       許多感受是無法用語言敘述的,需要親身經(jīng)歷。
  •     之前看王小波的時候就很佩服他在描述一個事物時色彩的運用,把他的故事就像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呈現(xiàn)在你面前。村上的則是想象力,好像沒有什么是他不能想象的,所有的,包括想法,感覺等這些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他都可以形容成某種東西,讓你感同身受。
  •      “事物必須兼具入口與出口,此外別無選擇?!痹跁校迳先绱藬嘌?。
      
       在自身這個容器里,入口連接過去,出口通往未來。然而時間不止流淌,每一秒的現(xiàn)在,在下一秒都變作過去。所謂青春的局促不安,正是窺見了這一真實之后的彷徨。
      
       村上自己說過,《且聽風(fēng)吟》和《1973年的彈子球》都是屬于被強烈的講故事欲望驅(qū)使下寫出的“習(xí)作”。彼時,他還是個忙碌的爵士樂酒吧老板,若非梳理自身的必要性已經(jīng)壓倒日常規(guī)律生活的重要性,斷然不會每天凌晨打烊之后還趴在廚房桌子上寫作。我將這兩部作品和《尋羊冒險記》并稱為“青春三部曲”。講述的都與青春有關(guān),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著與“失去”這一過程的對抗。作為支點的本作是三部曲里,最能從中體現(xiàn)村上春樹的過去與未來,并包含著他思想河流中某些雛形的一部作品?!诠适侣L的序言“1969-1973”中,患有口吃癥的土星人無疑是《挪威》里敢死隊的前身。直子也在這里做了一次彩排。雖然處僅是掠過的剪影,給予讀者的印象也絕無后文中的208與209來得深刻。
      
      
       在文本上,比起略顯生澀的《且聽風(fēng)吟》,本文的處理已經(jīng)純熟了許多。僅花了一部作品的功夫,村上已經(jīng)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敘事方式:作者在自說自話,但是聽起來卻意外地自然,并且引人入勝。若不是間或中插入其他話題,例如“這里說一下文人部落”,“既然如此就說一下托洛茨基”,讀者還真不自覺作者是在自說自話。行文間的起承轉(zhuǎn)合流暢自然,某些話題看起來毫不相關(guān),經(jīng)過他敘述的捏合后連接無縫。比起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邏輯,村上更注重行文節(jié)奏的連貫性——這也是現(xiàn)代作家們的共同點,普魯斯特開創(chuàng)了“想到哪寫到哪”流之后,效仿者樂此不疲。與其忠實于了無生趣的外部邏輯,不如忠實于事物在自己腦海里發(fā)生的邏輯。昆德拉,??思{都熱愛復(fù)調(diào)音樂,并且不忘以此標準來實驗自己的作品,作為爵士樂愛好者的村上自然也會在自己作品中體現(xiàn)一二。
      
      
       如果說《且聽風(fēng)吟》里還有一一潛藏的致敬,還有菲茨杰拉德?lián)]之不去的風(fēng)骨,那么《1973年的彈子球》是“作家村上春樹”真正的開始:標志性的雙線敘事結(jié)構(gòu)(當然這篇做得不怎么好...),妙趣橫生的形容和描述,以及從頭到尾穿插著的小隱喻。
      
      
       在村上的長篇小說里,使用了雙線敘事的有:《1973年的彈子球》,《世間盡頭與冷酷仙境》,《海邊的卡夫卡》,和《1Q84》。后面兩部都是技藝已經(jīng)爐火純青之后所作,自然不必再在敘事技巧上過多贊譽,這里對比一下頭兩部。
      
      
       《世》是村上第一部名利雙收的作品,讓他從“新銳作家”晉升為“中堅力量”,坊間多半推為村上三大代表作之一(另外兩部為《挪威》和《舞舞舞》)。而《1973》的知名度則較遜。個人認為大概跟評論界對帶著青春印記的文學(xué)多半抱持偏見有關(guān)。
      
      
       只對比雙線敘事這一部分,《世》在整體性上當然看起來要嚴謹工整一點——但這對于村上來說恰好是缺點,或者說,任何藝術(shù)品,要是被賦予了“工整”一詞來形容,那都會流于俗氣?!妒馈返臄⑹律踔量梢哉f是村上作品中最缺乏美感的一部,哪怕是處女座《且聽風(fēng)吟》,雖然技巧粗礪,卻從未失去靈氣。至于《1973》,缺點則在于并進的兩線實在是太過于高下立判:對比“我”一線里彈子球機奇異詭秘的前前后后,以及208,209這兩個光彩照人到可能是村上作品里讓人印象最深的配角,“鼠”和他的女友,他將要告別的城市,實在黯然失色。在這里,本該是復(fù)調(diào)的雙線變成了主旋和伴奏。
      
      
       然而,就如同《世》敘事上的粗糙并未掩蓋它應(yīng)有的光芒——矛頭直指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疏離與無趣;《1973》不調(diào)諧的雙線也無礙于它的個中趣味。筆者非常欣賞文中對年代的描述方式“12歲的時候直子來到這個地方。以西歷說,就是1961年,納爾遜唱《哈羅,梅里·露》那年?!币阅且荒暾Q生的流行歌曲里自己印象最深的作為標識,充滿真實可信的意味,而又不缺時髦的表述方式。
      
      
       村上先生追述青春過往時,可以用層出不窮的歌曲來把一個個時間坐標串起,而于我而言,可以用流行歌曲作為標識的最后年份是哪一年?
      
      
       2010年,陳奕迅唱《陀飛輪》的那年。
      
       2009年,陳綺貞唱《魚》的那年。
      
       再往上的青春里,要么難以啟齒要么跡象模糊,流行樂盛世不再。
      
      
       妙趣橫生是本作最大的特點,從開篇傾聽各種詭譎的趣聞,并穿插著訴說趣聞之間的回憶,機動隊與激進社團,重力地獄土星,愛大于一切的金星,直子和井,托洛茨基和馴鹿。這些構(gòu)成了“我”的1969-1973,末了,彈子球機出場,正式揭開幕布。宛如目不暇接的短鏡頭,眼花繚亂的蒙太奇,貫穿其中的只有“我”的記憶。
      
      
       “鼠”的一線沒有“我”的一線動人,想必跟那作為序章顯得過于漫長的“1969-1973”里,只有“我”的出現(xiàn)有關(guān)。而另一點,恐怕在于208和209。她們是如此不可思議地嵌入故事里——沒有過去,而故事結(jié)束,主人公將走向“未來”時,隨之到來的正是她們的離開。這是一個溫暖的隱喻,連同故事里一個個隱喻一起,構(gòu)成了諸多生動的細節(jié)。為何主人公從事的是翻譯而非別的工作,為何舊配電盤失去了意義,其后雙胞胎與我還為它舉辦了葬禮。
      
      
       最后,還是回到“青春三部曲”這個系列。之所以選擇《1973》評述,是因為比起《且聽風(fēng)吟》,它更豐滿;比起《尋羊冒險記》,它更靈動。至于代表性,更無需贅言:包含了過去與未來,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風(fēng),展示了青春印跡和思想雛形。上文中提及種種,無一不值得玩味良久。這本書讓我在看完之后產(chǎn)生了巨大的寫作沖動,比起《舞舞舞》之前所有村上作品,這種一吐為快的欲望都要來得更強烈。
      
      
      
      
       后記:在寫作本文的過程中陪伴我的是偉大的復(fù)調(diào)音樂《哥德堡變奏曲》。格倫.古爾德和朱曉玫的版本循環(huán)播放。前者是精致的畫卷,展開每一寸都充滿奇妙的意境,如童心猶存的老教授,舉重若輕。起承轉(zhuǎn)合流暢,珠潤玉圓。而后者的演奏中飽含了數(shù)十年耕耘的自身印記,不僅僅是音樂,而是身藝一體的共鳴;某些轉(zhuǎn)換處略有澀感,這種澀感帶來的卻非不和諧,而是讓人對生命中必然存在的砥礪產(chǎn)生了全新的認識——因此才更應(yīng)該聆聽音樂中流瀉的光彩與感動,才更應(yīng)該擁抱腳下這片堅實的土地。
      
  •      這本書是看的村上的第二本書,雖然不如挪威的森林,不過還是有種淡淡的憂傷。
       書里有兩個場景讓我久久不能忘:第一個是我在“冷庫”里和彈子球機的“對話”,這是“我”和青春的告別,也是和一段時間的告別,讓我想到了我的青春,懵懂的童年里似乎也追尋著某個東西,只是后來,我忘了它……那段對話很有意思,像老朋友的分別,也像情人的分手。如同各種動漫里的情節(jié)一樣,兩個人都是背對著離開,再也沒有回頭看一眼。
       還有一個場景是鼠在酒館里和杰告別的場景,依舊是離別,是和習(xí)慣的離別。杰安靜而沉穩(wěn),和對未來迷惘不安的鼠形成了對比,兩個人也同舊友,雖然時間不久,不過卻生出一種莫名的友誼??粗麄儍傻膶υ?,依舊像是各種日本動漫里的分別一樣,不過不同于上面,鼠和杰的分別背景音樂是充滿希望的,而“我”和彈子球機的則是無不露著憂傷。
       這本書里還有兩個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那對雙胞胎姐妹。讀著書的時候,我始終覺得她們兩是不存在的,而是一種生活在我們腦海里的假象,一種夢想,一種少年的憧憬。終于,文章的最后,她們離開了?!坝械胤交厝幔俊薄爱斎弧薄皼]有地方就不回去了”。她們終于還是離開的,但是她們陪著“我”走過了追尋夢想的那段時間。她們突然的消失也會讓“我”擔(dān)心,“我”是愛著她們的,不過那么不真實。
  •     似乎是前一篇《且聽風(fēng)吟》的續(xù)寫,主人公“鼠”再度復(fù)活,與“我”交織成兩條線,導(dǎo)致閱讀到最后,無法分別兩者。
      “我”以翻譯為生,是“鼠”的另一分身,與雙胞胎同居,每天做著收入不菲的工作?!笆蟆备褚粋€抽離現(xiàn)實世界的自己,定期去酒吧喝酒,與杰談話,玩消失的子彈球。
      對子彈球的病態(tài)迷戀,世界成為打球的游戲,與雙胞胎荒誕的同居生活是“我”日復(fù)一日的寫照;至于“鼠”一個斷片式的人物,不斷思索著死亡、人生的問題,一段莫明的關(guān)系,一份看重的有情是這個人物的主要生活模式,鼠的戀人,鼠的朋友,有進口就要有出口的外號由來。
      消失就消失了吧,不管誰都一樣,把誰弄清楚也是沒什么意義的存在。
      與子彈球在冰凍的雞舍里重逢,與雙胞胎因耳洞復(fù)雜而分開各自前行,至于鼠,離開城市,進入大海。
  •      一個晚上,一個早上。我看完了這本書---村上村樹的《1973年的彈子球》,不得不說,林少華的翻譯很出色,畢竟從日文到中文的轉(zhuǎn)換一個不慎便會把這本書變得面目全非。
      
       看完很想寫點什么,寫給陪我走過青蔥歲月的“小明”?!靶∶鳌笔莿傉J識她給她取的外號,沒想到一語成讖。
      
       書中看似無目的的描寫很多,但卻是這一個又一個的小枝節(jié)纏繞著你帶著你進入到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
      
       書中的主人公一直在尋找著些什么,一直在尋找著什么的我便恰好一拍即合了。因為自身產(chǎn)生的疏離感,社會中的疏離感,主人公最渴望交流的反而是機器,也就是彈子球機。明面上在尋找彈子球機,實際上卻在尋找一種情感,心底里最美好的情感。我也是。
      
       有時候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我不得不錯過一些東西。我不想錯過卻又不得不錯過,等我回過神來,我和她卻早也回不去了。我拼命的做著一些事祈求有一些微小的改變,拼命的填補著在青澀的時光中留下的可怖得能吞噬人的黑洞,即使于事無補。
      
       我一直在尋覓,也一直在失去,我要尋覓便不得不前進,也正如書中所說【任何進步任何變化終歸都不過是崩毀的過程】。于是我親手崩毀了我和后來發(fā)現(xiàn)的最重要的她的情愫。也就像鼠親手筑成一道圍墻把自己關(guān)在里面。
      
       【世上還真有很多很多這種無端的惡意,我理解不了】
      
      
       【我們再度陷入沉默。我們共同的僅僅是很早很早以前死去的時間殘片,但至今仍有些許溫馨的回憶,如遠古的光照在我心中往來彷徨。往下,死將俘獲并將我重新投入“無”的熔爐中,而我將同古老的光照一起穿過被其投入之前的短暫時刻】
       這是描寫與彈子球間情感的,對于我,就像描寫我和她。僅存的依靠時間殘片維持的默契,我很自私,常常說著不奢求什么,我卻想她如同上一句描寫的,仍有些溫馨的回憶。
      
       【 問的是好,但是無答案,好的問題往往沒有答案】
       唉!
      
       208和209,雙胞胎。無所謂來往何處也無所謂歸往何處,我始終覺得主人公很孤獨,雙胞胎也很孤獨。相互依存一陣,便是又該往別處,去別處尋找她們的存在感,直到最后扎根。
  •     喂,別說要改變什么的。
      
      生活的本質(zhì)就是沒有辦法改變。這句話怎么可能是對的!應(yīng)該說生活是沒有辦法快速質(zhì)變的。所以,在看似一成不變的表象下,其實還是有著一些細小的波動的。嗯,滴水穿石的簡單道理。
      
      那對生活的無望感是怎么回事?
      
      其實,歸結(jié)到最后還是對自己本身的無望感吧!作為生活的本體,大多數(shù)的問題其實都是自身引發(fā)的,而非社會的主要意識形態(tài)造成的壓力。
      
      俗話說,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對生活有無望感,是因為在不能改變世界的情況下,又不愿改變自己。到底世界是對的,還是自己是對的?這樣的問題縈繞不去,只能干糾結(jié)!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關(guān)于“容忍不該容忍的事”的話題。然后,又想到了關(guān)于“寬容”的問題。老師教育我們說,“寬容”是人類最高貴的品德,但是,對于自己吃虧原諒別人這種事,到底沒幾個傻子愿意做。
      
      故事本身的無奈感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無奈,是主角本身的選擇所致。怎么說,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和別人的完全一個模樣,但若是真完全不同那就又是另一個糾結(jié)點。
      
      所以,求同存異是沒錯的。總得有一件能夠值得炫耀的事情拿出來說吧。
      
      活著,如果沒有什么干勁兒,那就選擇順其自然,別說要改變什么的。
      
  •      我一直覺得,村上的書,并不僅僅屬于那些內(nèi)心孤獨的人,而是屬于那些在現(xiàn)實中同樣孤獨的人。很多人不懂村上,很多人不理解村上書在說什么,因為在現(xiàn)實中他們是快樂的,是不孤獨的,于是他們疑惑為什么村上要漫無邊際的書寫這些有些凌亂的東西。
       我們的內(nèi)心很容易陷入孤獨,因為一個人很難完全讀懂另一個人,然而,生活中的愛人、親人和朋友,卻很容易讓我們忘記這種孤獨帶來的痛苦。這是絕大多數(shù)讀者的心態(tài),也是正常人的心里感覺??墒?,村上不想和這些人溝通,他想與那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同樣孤獨的人交流,他想告訴這些人,我們都是孤獨的!但一定要活下去!
       那些無時無刻不是與孤獨相伴的人啊,他們內(nèi)心沉重,流著淚去讀且聽風(fēng)吟,去讀1973年的彈子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村上知道,他的這些敘述只有這些人能懂。村上不想讓挪威的森林中的那種悲觀與絕望誤導(dǎo)他們,村上 想告訴這些人,你們是孤獨的,但你們還是要沿著這條孤獨的路走下去,因為只有走下去,才有可能走出孤獨。。。
  •     重讀《1973年的彈子球》,村上春樹寫來寫去,啰嗦來啰嗦去,不就是要寫他的寂寞嗎? 寂寞也許是所有文藝裝逼青年殺人越貨居家旅行的必備良藥。寂寞的人太多,所以他的各種小說,雖然不知所云,還是受到吹捧和歡迎。可惜現(xiàn)實世界里孤獨寂寞并不是一件很裝逼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很苦逼的事。
      
      
  •     第一次看這本書,知道會再看第二次,直子、學(xué)生員工、雙胞胎姐妹、鼠、杰,都以固有的姿態(tài)存在著,第二次看,隔了一星期。這次特地把鼠和“我”的主線分開來看,之前不理解少華作的序中的憂傷氛圍涌出來了:雙胞胎的離去,配電盤的葬禮,鼠和她女友的戀情、鼠和杰的離別……
      因為性格有點古怪,一開始覺得自己和村上筆下的“我”有點像,其實鼠比“我”更適合,“我”離開了彈子球時代,能對著宇宙飛船笑笑,離開這陰冷陰冷的的房子,-有那么點成熟了。而鼠,再不想在這城市里日復(fù)一日的過,終于下定決心離開,離開前,心情似乎平復(fù)了一點,再不想,另一個城市,其實有著更大的挑戰(zhàn)。
      是不是沒一個人在特定時期都像鼠一般?我倒不知道少數(shù)特例,至少在大學(xué)生中,這很常見,“鼠“是有點幼稚的,他不想打電話,可又覺得她會打電話過來,鼠的掙扎,他對那片海的喜愛,對一杯杯酒的下肚,好像在昏暗的酒吧燈光下,鼠若有所思,面無表情問在擦桌子的杰:“我說,一輩子就這么了么?”鼠想要什么?一個退學(xué)的富家子弟,我想他年輕,不愿意一天天老去,想干些什么——鼠的世界并不完整,起碼缺了一塊,一塊他認為至關(guān)重要的一塊,心浮躁難免,想去新環(huán)境看看——我們現(xiàn)在也差不多,一邊想長大,一邊割舍不下自己過去的18 19歲?!髮πr候,對杰氏酒吧,還有對杰那份老夫老妻的感情。
      鼠也好誰也好,心里其實知道自己要什么,也許不愿承認罷了。
      村上這本書,擊中了很多人心中柔軟的一塊。
  •     第一次看完 是2012 3 12 是“我”和鼠兩條主線
      覺得鼠的迷茫有點像我(笑) 較之“我”則比較想得開
      正如網(wǎng)上所說 村上同時經(jīng)營著酒吧 語言不是很連貫 可是卻比長篇耐人尋味
      配電盤 直子 學(xué)生員工 雙胞胎 夠 杰 都以固有的姿態(tài)存在著
      會再看一次 恩
  •     全書后半部分出現(xiàn)的彈子球不禁令我想到自己的童年少年,
      彈子球就象征著陪伴自己的電玩,如今雖思念但卻再也找不到當年相同的感覺了。
      也只能像村上那樣,向自己的童年道一聲珍重!
      --------------------------------
      過去與現(xiàn)在已一目了然,而未來則
      是“或許”。
      然而當我們回頭看自己走過來的暗路時,所看到的仍似乎只
      是依稀莫辯的“或許”。我們所能明確認知的僅僅是現(xiàn)在這一瞬間,
      而這也無非與我們擦肩而過。
      
      
      
      
  •     他都沒有朋友的么,為什么我還是覺得他的文字那么寂寞
      
      鼠最終離開了那個城市
      
      我和雙胞胎也分別了
      
      3噗宇宙飛船在一個很冷的而且有一股雞味的地方被找到了
      
      有兩句話,我記住了。
      
      1,遲早要失去的東西沒多大意義,必失之物的榮光啊并非真正的榮光。
      
      2,過去和現(xiàn)在已一目了然,而未來則是“或許”
      然而當我們回頭看自己走過來時的暗路時,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辯的“或許”。我們所能明確認知的僅僅是現(xiàn)在這一瞬間,而這也無非與我們擦肩而過。
  •     一周生活由于兩夜的不眠顯得十分零碎,一本薄薄的《1973年的彈子球》看了一周,終于看完了。
      
      這是兩個主人公的平行的故事,我和鼠。
      
      我越發(fā)懷疑我指的就是村上,一種在靜默中活著的人,彈子球經(jīng)過很多改版,部分章節(jié)被移植到那本村上“自傳傳《挪威的森林上》,讓人不得不懷疑,直子真的存在么?他為什么死的那么早?為什么能讓主人公如此牽掛?
      
      我愛聽別人講故事,仿佛這才是我從小鎮(zhèn)到城市排解空虛方式。
      
      萬物有入口必定要有出口,沒有出口就很痛苦,就像鼠籠,只有入口,沒有出口,所以鼠三天后死了……這個主人公就有一個叫做“鼠”,他為了忘記死去的女友,把自己裝載只有自己洞里,只有入口沒有出口,所以他只能離開。
      
      我和雙胞胎女孩一起住,一起吃,天天在一起,卻不知道他們開始從哪里來,最終要到哪里去,人與人離得近,心已遠,同一屋檐下的三人卻互不認識。
      
      我找過兩個東西一個是代表過去的月臺的狗一個是鼠與我的精神寄托彈子球。
      
      狗是小鎮(zhèn)月臺唯一不隨時間人流變化的事物,所以他才能讓我通過它看見過去,讓我穿著西裝去看他,看的不是他是過去的我。
      
      彈子球是我和鼠的精神寄托,游戲本身是無用的東西,浪費時間和金錢,為什么我們要玩游戲,無非是我們希望他能給我們裝載我們的記憶,同時給我們提供一個逃避現(xiàn)實途徑,最后玩游戲變成了機械的勞動,快樂編程痛苦和冷漠,人變成機器,機器變成了人,“你找的我好苦”,若干年后我們找到那個彈珠球,物是人非,不再祈求他能工作,只希望能和她說說話,因為那是在冷漠的城市里離我最近的人。
      
      我就是鼠,鼠就是我,我在冷漠的生活中茍且偷生,鼠則選擇離開。
  •   不覺得雙胞胎孤獨
  •   這是我的感覺吧 也不一定準確
  •   他的小說總是在失去,失去和某人的聯(lián)系,失去過去的夢想默默長大。
    人么??偸莵韥砣トサ?。
    有那么一句話,人自生時起便被無形的隔膜包圍,終生無法與他人真正溝通……
  •   這是我看他的第一本書呢 所以也不好比對
    剛好這本和我的經(jīng)歷挺像就寫著了
    挪威的森林和且聽風(fēng)吟哪個好看?
    看看我另兩個書評吧給點意見。
  •   這個見仁見智吧……
  •   這本書我沒看過。
    不過,你的書評我是放生讀出來的?。。?!
    哈哈哈,不用擔(dān)心,房間里就我一人?。?!
    高二在老家讀書的時候買了他的幾本書。
    這次回來,發(fā)現(xiàn)且聽風(fēng)吟雖然買了,但竟然一直沒看...
    雖然現(xiàn)在不喜歡他的作品,但還是打算看看。
    無端端的惡意是說沒接觸過只是看,就覺得某某很討厭這種?
  •   尼瑪?shù)拇驅(qū)ψ趾脝? -!我還納悶了會。。
    我也只是看了一本。。挪威的森林當時在書店隨便翻了翻。。好多OX章節(jié)就美什么興趣了。。
    無端端的惡意- -。那就是你打個噴嚏他都不爽的感覺。。。
  •   看到你回復(fù),我還納悶了會兒,因為我不知道我哪里打錯了。
    發(fā)現(xiàn)了之后,我狂笑!??!哈哈哈~
    東野圭吾的惡意寫的就是這種意思。
    倆人以前是同學(xué),就因為看他不順眼,終于在大家年紀都不小的時候把他殺死了。無端的惡意。
  •   - -
    東野圭吾的一直想看啊 還沒有機會看呢!!
  •   樓主后來你看哪部村上的小說了??
  •   看到京極夏彥的小組里有人說東野圭吾已經(jīng)不算是懸疑了,我不知道怎么理解。
    要是想看的話,第一個推薦你看白夜行。雖然很厚,但是很快就會看完,因為很緊湊,是拿起來就放不下的那種書。
    看完它,就會在心里奠定東野圭吾在你心里的地位。
    作案手法出乎意料的是嫌疑人X的獻身。嘛...先看哪本都行...
  •   @萬箭穿心
    擼主在休養(yǎng) 上個月一個月看了太多書 要休息一陣子心里狀態(tài)才能更好的讀書
    @赤毛兒
    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十分的出名啊 好多人推薦!
    等我休養(yǎng)完就去看!
  •   是啊,每次說起白夜行,對方都會說“好多人推薦”...哈哈~
    嫌疑人X的獻身有拍成電影,其實就是神探伽利略的劇場版,那時還沒看伽利略,所以不懂...
    你還是好好當你的家教吧~~~別誤了人家妹紙?。?!
  •   哈哈不會的- -。。我可是很盡心盡力的。。
    尼瑪?shù)奈沂軅税? -。。心靈!!
  •   話說你家教做的咋樣!!
  •   @萬箭穿心
    我看了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
    唉怎么說 真的 是 青春真的是不完美的。
    村上的兩本書都有我或者很多人身上的縮影
    島本 就像彈子球
    @赤毛兒
    家教教了幾次而已!最近很忙。
  •   你們的聊天打趣挺不錯。
  •   - -。。好吧。。
  •   有共鳴 ~
  •   其實我也覺得挺裝逼的……完全無法理解這種情緒
  •   能從寂寞這件苦逼的事中找到很裝逼的感覺并享受其中,這就是村上春樹牛逼的地方。這種裝逼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對同樣苦逼的文藝青年來說是種解脫的法門。
  •   也許等到有一天能和他的寂寞苦逼產(chǎn)生共鳴的時候,我的境界就升華了
  •   看村上的書越多,就越覺得這個人的心思之細膩真心牛逼,只有把生活過得非常非常細膩的人,并且能體會到生活的苦和寂寞非常深,而且之后又能夠克服帶來的壓抑,把這種感覺享受并且寫出來(必須先達到享受且品味的程度),人生觀的層面上,村上和古印度的苦行僧有某種共通之處。還是很欣賞他的文字的,不需要故事性,僅僅是寫實的細節(jié)文字,也足以吸引我慢慢看下去。尼瑪,感覺自己有點文藝青年了。
  •   我也是正在從一個糙漢子往文藝青年的方向發(fā)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