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子:全球37個最具創(chuàng)意的小型住屋設計

出版時間:2010年05月10日  出版社:木馬文化  作者:Nicolas Pople  頁數(shù):203  譯者:呂玉嬋  
Tag標簽:無  

前言

  導論  建築的類型琳瑯滿目,各具明顯特色,但是將小型住屋視為最新建築類型卻有些弔詭。小型住屋是人類史上第一種建築類型,也是建築史中記載最少的建築。不過,如果將建築發(fā)展視為一種有意識的進程,人類在建造過程中加入了思想、抽象概念與準則理論,那麼最早的建築應該是屬於神聖領域,是從事膜拜、儀式與敬神的專用場地。雖然說藝術與建築反映出人類的進化,但最早的建築卻又是紀念性的建物與建築,用來供奉神明,而非庇護人類,顯然完全欠缺人類的個別性或自覺意識?! ≡凇秮啴斨摇罚∣n Adam’s House in Paradise)一書中,里克沃特(Joseph Rykwert) 引用了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的話,敘述人類如何脫離這種謝神恩典、充滿純真的幻想心態(tài):「曾有一段時間,人類純真且正直,希望神祇見證自己的行為舉止,所以與祂們一起都住在小屋中。不久,人類卻變得邪惡,討厭讓人尷尬的旁觀者,於是將祂們趕到宏偉的廟堂。最後,人類為了要自己住進廟堂,就將神祇通通逐出,或者說,結果神祇的廟堂也變得跟民宅十分相似?!埂 ”R梭描述了人類如何開始有了個人意識與想像力,整個過程肇始於史前時代,一直持續(xù)到近代,這時許多信仰體制崩解,才更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我們生活在廟堂變成住屋的時代,而小型住屋的設計問題將會越來越多受關注,因為我們多數(shù)人都不得不住在小房子裡。本書將回顧過去10年中世界各地所興建的小型住屋,選出最佳的案例加以說明。  在歷史上,我們建造房舍的方式反映出人類如何界定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因為住屋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身體。古時候沒有「私有」的概念,因此不必以房子表達自我,社群或整個城市的群體比較重要。在古埃及時代,神廟的功能是啟迪人類了解自己身體的奧秘;施瓦樂(R. A. Schwaller de Lubicz)在他1948年的研究中,就證明了路克索神殿的平面配置與人類骨骸比例有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 ‰S著希臘文明的興起,廟堂往戶外發(fā)展,如史考利(Vincent Scully)所言,廣闊的天地成了崇拜敬神的處所。同時,雖然只有祭師得以進入廟堂,內部空間的概念卻建立了。在神話中,希臘文化的創(chuàng)始者反抗傳統(tǒng)神祇,建蓋的神廟依照所信奉的神明而各不相同。埃及的例子卻完全相反,在超過1500年的歷史中,埃及神殿的建築形式驚人地維持一貫。對於這裡小型住屋的形式與結構,我們幾乎沒有考古學方面的證據(jù)?! ≡诹_馬統(tǒng)治時期,公共建物與大型私人住宅成了建築表現(xiàn)的領域,公有與私人空間開始顯現(xiàn)出我們今日依然能夠理解的形式。原本是神殿的建築形式,越來越常被那些獻給自稱有神性的皇帝的建築物取代。在西元前一世紀,維楚維斯(Vitruvius)寫了《建築十書》(Ten Books of Architecture),他投注大量心血在研究神殿、公共建築與大型別墅的設計,不過本書題辭卻是獻給凱薩大帝,而這位皇帝「神聖的智慧與意志」otherwise則是致力於「獲取統(tǒng)率世界的權力」。  在民間傳統(tǒng)方面,根據(jù)5000年前的考古證據(jù),最早能被稱為住屋的小型處所是圓形的,結構簡單,直徑不超過12米(40呎),通常比12米小很多(插圖1)。它們是以木材與泥土搭蓋,加上茅草屋頂或草皮屋頂,只有非常少數(shù)是用石頭做成的屋頂,例如愛爾蘭斯凱利麥可島上的建築。這些建築中央有開放式爐床,除了人類居住之外,動物也住在裡面。幾乎沒有木造建築存留至今,不過,驚人的是,根據(jù)艾迪(Sidney Addy)所著的《英國住屋之演化》(The Evolution of the English House,1898年)記載,在歐洲有些這類建築比較晚期的類型還一直保留到19世紀?! £P於這種歐洲大陸北方的住屋型態(tài),艾迪引述羅馬作家塔西泰斯(Tacitus)的描述:「眾所皆知,日耳曼民族不住在城裡,甚至也無法忍受成排建造的房舍。他們分散而居,彼此隔著一段距離,根據(jù)喜好挑選地點,有人喜歡溪流或曠野,有人寧可選擇樹叢。每個人在住屋四周留下空地,這種做法若非為了預防火災意外,便是不懂得營建技藝。他們不用從露天礦場開採的石塊,也不用磚瓦,不論什麼建築都用難看的木頭來蓋,缺乏美感,也沒有吸引力?!埂 ≡谥惺兰o,哥德風格興起,這是共同信仰體制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歐洲宏偉教堂背後的想法,是神啟與人類心智的共同結晶,夏特爾大教堂就是一例。此類建築與當時多數(shù)居民的房子恰好相反,它們象徵了深刻的自我意識,只是這種意識是以集體意向的方式傳達,而非以個別形式的方式表現(xiàn)。在此同時,住屋還是依照風土傳統(tǒng)建造,融合了幾百年來傳承的經(jīng)驗?! ∠凝嫷郏↙ouis Charpentier)等作家指出,大教堂的由來是聖殿騎士(Templars)這類的小型團體需要聚會場地,他們於是利用古老的知識,開始建造所有民眾都可以出入的聖堂。由於這些共享的空間可以自由進出,一般民眾儘管幾乎無法領會建築形式背後的意義與象徵,但卻可以了解它們所要傳達的基本訊息。在中世紀的城市中,以資本投資、建築物的持久性與規(guī)模而言,大教堂與四周小屋之間的差異甚大?! ≡凇秱惗兀鹤詡鳌罚↙ondon the Biography)一書中,艾克洛德(Peter Ackroyd)描述了13世紀中葉年輕城市夫妻住的房子:「可憐的小倆口住在木造房子內,有兩個房間,一間在下,一間在上,屋頂是茅草蓋的。下層房間門口開向大街,房內有摺疊桌與兩把椅子,牆上『掛了廚房用具、工具與武器』,包括了炒菜鍋、鐵叉、8個銅鍋。樓上房間靠梯子連接,有一張床與床墊。」這棟房子已經(jīng)這麼寒酸了,城市中更窮的人住得更糟糕?! ⊥粫r期,在歐洲許多地區(qū),在城市外圍,農夫通常依舊住在裡面有養(yǎng)動物、存放穀物的建築中。這類木構建築,有些是採矩形會堂形式,兩側有走道,中央是火爐,有些是長屋形式,在天候較冷的地區(qū)尤其採用這種建物。艾迪引用了13世紀作家吉拉爾杜斯(Giraldus Cambrensis)的話,來描述英國威爾斯地區(qū)房子睡覺空間的安排:「睡覺時間終於到了,大家一起躺在鋪了薄薄一層燈心草的地方,蓋上又硬又粗的布,這種鄉(xiāng)下織的布一般稱做『布拉層』?! ∮伸端麄冎淮┩革L的薄外套,隨時都要保暖,不管夜晚或是白天都蓋著布拉層。不過,腳邊的爐火與身邊同伴的體溫讓人舒適多了?!辜瓲柖潘顾傅耐楹転榭赡苁蔷d羊、母牛與豬,這更加肯定了一點:現(xiàn)代對隱私與舒適的觀點,與中世紀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從社會、身體與經(jīng)濟的角度來看,農村的小房舍一直都是極為缺乏隱私(插圖2)?! 〖偃缫赋龊螘r人類真正具有自我意識地開始設計建築,那肯定是15世紀中期。就在這個時期,屋主開始要求住家是依據(jù)源於過去、但是全新的價值標準來建造。維楚維斯之後,第一本獨立撰寫且廣為流傳的建築論文是亞柏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的《建築藝術論》(On the Art of Building,約1440年代)。他主張建築師主要扮演的角色是概念性的,而不是功能性的,好的建築不光要具備完善的功能,還要能對居住者有治療效果?!冈诮ㄔ焖囆g上,最值得稱頌的是擁有適當?shù)暮醚酃?。」  亞柏蒂的話清楚地指出,人類對建築開始有了新的思考方式。他的見解顯然合乎現(xiàn)代的看法:現(xiàn)代公認建築是需要技術與鑑賞力。而就是在這個時候,屬於私人獨特地域的房子,總算成了藝術家/建築師這個新興行業(yè)關注的焦點。

內容概要

  小房子,新思維!  小房子不但滿足居住需求,也可以發(fā)揮大創(chuàng)意!  兩個小時內就可以組裝一間房子?  用廢棄的輪胎也可以蓋出房子?  用鋁也可以蓋出具有設計質感的房子?  裝在手提箱裡的房子、沒有牆壁連結的房子是長怎樣?  本書共收錄37個小房子的設計案例,分成鄉(xiāng)村小屋、都會區(qū)與近郊、集合住宅三部份討論,設計者囊括全球知名建築設計師,包括伊東豐雄、妹島和世、塚本由晴與貝島桃代等。雖然常常面臨坪數(shù)限制、環(huán)境氣候、預算緊湊、建地複雜、當?shù)亟êB法令等限制,但這些設計案的建築師仍然淋漓盡致發(fā)揮了無比的創(chuàng)意與想像力,同時又滿足了各種生活基本所需的條件?! 邪咐饕獮?0坪以內的房子,最小坪數(shù)為兩坪(但可以容納三人居住)。每個案例均可看出建築師的巧思,例如將豬圈和車庫重新改建成住屋,可以裝在手提箱中的度假小屋,把停車場加上油罐車結合的房子,用鋁建材設計出完全「無痕」的住宅,大樓洗衣間改建成的房子,以及用廢棄輪胎打造的環(huán)保節(jié)能小屋?! ⌒》孔邮?1世紀最新建築類型!  買不起豪宅沒關係,小坪數(shù),也能有令人驚嘆的大設計。  建築設計師突破了空間、成本與法規(guī)的種種限制,將實際生活需求與創(chuàng)意結合,巧妙展現(xiàn)在小坪數(shù)的住屋上。

作者簡介

  尼可拉斯.波普  是倫敦南岸大學(South Bank University)副教授。著有《Experimental Houses》等書?!  鲎g者簡介  呂玉嬋  生於臺北,藝術碩士。喜愛藝術、電影及旅行。

書籍目錄

導論 第一章 鄉(xiāng)間小屋 希羅斯島上的長廳/希臘/皮克勒(Walter Pichler)/30坪 工作室/瑞士/均格林(Dieter Jüngling)與哈格姆(Andreas Hagmom)/18.6坪 坎波之家/義大利/布里卡拉(Roberto Briccola)/22.8坪 景觀小屋/美國華盛頓/米勒?霍爾合作事務所(Miller Hull Partnership)/18坪 智庫船屋/愛爾蘭/古姆齊德簡(Philip Gumuchdjian)/16.8坪 亞歷山大之家/巴西/安瑞德(Vinicius Andrade)與莫瑞?。∕arcelo Morettin)/18.6坪 川西町宿營屋/日本新瀉/汪工房(Atelier Bow-Wow)/19坪 美蘭吉之家/西班牙/艾佛瑞茲(Jordi àlvarez)與米加?。‥rnest Minguillón)/33坪 維契茲小屋/智利/拉迪克(Smiljan Radic)/6.6坪 天空小屋/丹麥/史顧德(Flemming Skude)/24坪 潘林山屋/威爾斯/戴伊(Christopher Day)/9坪 海爾森住屋/德國/席爾(Klaus Sill)/33坪 避暑小屋/瑞士/畢思(Valentin Bearth)與得普拉澤斯(Andrea Deplazes)/19.5坪米 綺色佳之屋/美國紐約州/翁格斯(Simon Ungers)/27坪 愛拉別墅/西非幾內亞/海吉寧(Mikko Heikkinen)與科莫寧(Markku Komonen)/22.5坪 第二章 都會區(qū)與近郊 小屋/日本東京/妹島和世/22.8坪 豆腐居/日本東京/玉置順/33坪 溫徹斯特的單房小公寓/英國/羅思─凱思摩(Richard Rose-Casemore)/33坪 手提箱中的住屋/西班牙巴塞隆納/弗羅瑞(Ricardo Flores)與普拉茲(Eva Prats)/8坪 拉塔比之家/法國/萊克頓(Anne Lacaton)與法賽爾(Jean Philippe Vassal)/36坪 科恩屋/奧地利/包姆史拉格(Carlo Baumschlager)與艾柏利(Dietmar Eberle)/27坪 雙峰之家/美國舊金山/王牌建築事務所(Ace Architects)/45坪 馬廄改建的小屋/英國倫敦/史坦(Seth Stein)/24坪 莫頓閣樓/美國紐約/LOT/EK建築師事務所/27坪 施瑞特公寓/奧地利維也納/艾區(qū)根(Eichinger)、奧德(Oder)、卡內許(Knechtl)/15坪 殖民風小屋/澳洲雪梨/柏利凱頓郝樂帝建築師事務所(Burley Katon Halliday)/30坪 第三章 集合住宅 拉克洛塔住宅/西班牙巴/米拉羅斯(Enric Miralles)與塔格利亞布(Benedetta Tabliabue)/33.6坪 波尼歐與史波倫堡的高密度住宅/荷蘭阿姆斯特丹/瑞普(Christian Rapp)/36坪 鋁屋原型/日本/伊東豊雄/33坪 都會村住宅/蘇格蘭愛丁堡/墨菲建築師事務所(Richard Murphy)/16.5坪、19.5坪 木松姆海灣度假中心/丹麥/亞科思建築事物所(Arkos Arkitekter)/11坪、19坪、28.5坪 富萊德,蘇西,都會別院/奧地利/考夫曼與諾蘭德(Johannes Norlander)/5坪、15坪、36坪 坦帕屋,好/壞/醜/美國/荷蘭/利斯豪特工作室(Joep van Lieshout)/4坪、18坪 地球船/美國/雷諾茲(Michael Reynolds)/27坪 朱比耶度假屋/法國/佛朗索瓦(Edouard Fran?ois)與路易斯(Duncan Lewis)/27坪 迷你箱/奧地利/赫茲波斯提羅爾事務所(H?lz Box Tirol)/2坪 巴黎的公寓與住屋/法國/荷佐格(Jacques Herzog)與迪莫隆(Pierre de Meuron)/18坪 

章節(jié)摘錄

  小房子兩個案例  一、手提箱中的住屋  西班牙巴塞隆納  27平方米(290平方呎)  現(xiàn)代主義引發(fā)了我們對於收納的迷戀。在越來越強調清晰影像的時代,過去日常生活所必然產生的結果就只能用「雜亂」來形容。而對科技越來越深的依賴,更支持了這種美學標準,因為住屋已成了消耗而非生產的場所?! ∥鞣轿ㄎ锼枷胍笄宄姆诸?,凌亂則是對物品分類的藐視,會威脅到對於次序的嚴格看法。不過,巴舍拉在《空間詩學》中,研究了抽屜、櫥櫃與衣櫃的潛在可能,發(fā)現(xiàn)它們是「祕密心理生命的真正器官」。根據(jù)這個現(xiàn)象學的看法,藏東西的概念豐富了我們的白日夢。在《自己的小屋》一書中,克萊恩(Ann Cline)探索了櫃子的歷史,櫃子本來是可收放任何種類的物品,包括自然與人工物品,直到了18世紀,理性主義者才開始堅持將這類家具的內容物分門別類?! ≡?0世紀,有兩位創(chuàng)新的藝術家顛覆了容器的角色:杜象與波依斯(Joseph Beuys)。杜象完成了「大玻璃」(The Large Glass)之後, 1930末期,他多半時間都在創(chuàng)作名為《提箱中的箱子》(The Box in a Valise)的作品,箱內是他所有作品的迷你複製版,箱子彷彿是移動的藝廊。在波依斯的許多作品中,內容物與容器之間的關係是含糊不清的,例如《我不識周末》(I know no weekend,1972年)。它以現(xiàn)成的物件構成,在黑色皮箱中,除了小心擺放了醬料瓶,還有一本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由於建築沒有表達挖苦的特性,要成功顛覆容器的角色,通常只能提出對現(xiàn)實的新解讀?! ≡诎腿〖{一棟公寓大樓的頂樓屋頂內,弗羅瑞與普拉茲設計了不使用鐵材的臨時住屋,表達出「依序整理所有物品」這個概念的必然結果。這個無隔間空間大小是3╳3╳9米(10╳10╳30呎),一側還有窄小的淋浴間。陽光主要來自與側牆等高的長條形天窗,因此這個住屋空間只有室內的活動範圍。屋內有兩組特地設計的木箱,可以容納定期使用這個屋子的所有必要設備。膠合薄板做成的木箱雖然細部很粗糙,但每組都有可收攏與滑動的複雜裝置,依不同用途可以加以變換。不住在這裡時,木箱可充當保護少量財物的裝貨箱?! 倪@個臥室「箱」,可以拉出雙人床、吊衣間、床邊桌、鏡子與被單毛巾櫃,另有小格子可收納貴重物品。廚房「箱」靠著略為架高的入口層,除了不銹鋼迷你廚房之外,還有折疊桌與鉸接擱板,不使用時,整組裝置可以合攏收起。在前門旁,架高的地板下空間可拉出備用床。整間房看起來就像個展示空間,在這樣特別的景象中,居家與購物幾乎是同義詞?! 《⑿∥荨 ∪毡緰|京  妹島和世  76平方米(820平方呎)  香港、莫斯科與東京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都市,在這些都市的某些地區(qū),每公頃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每畝400人),這樣的數(shù)據(jù)直逼歷史記載的最高密度。根據(jù)記載,在19世紀末,曼哈頓下東區(qū)所謂的「啞鈴公寓」(Dumb-bell tenement)壅擠不堪,每公頃容納了1350人(每畝540人)。  妹島和世曾多次為極為狹窄的基地規(guī)畫小型住屋,日本岡山縣的S屋便是她最別出心裁的設計之一。這棟建築在1996年完工,建築外覆聚碳酸酯樹脂板,以此隔絕十分迫近的外界環(huán)境。做為一個設計者,她不會過度看重建築所扮演的角色,傾向於認為建築可以反映出當代文化的價值,而不是利用建築展現(xiàn)想必要一爭高下的觀點。要維持這樣的立場,建築師必須在犬儒哲學與浪漫思惟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  感∥荨瓜袷且蛔阅愕乃牵唧w呈現(xiàn)了許多的想法,讓妹島和世的立場與現(xiàn)代需求吻合。首先,死巷底的填入地基為60平方米(650平方呎)大,允許的建築範圍只有36平方米(390平方呎),唯有具有創(chuàng)意且極端的設計才能解決屋主的需求:提供一對夫妻和他們小女兒居住的地方。第二,這棟住宅顯現(xiàn)出妹島和世對分層堆疊持續(xù)不減的興趣。她位於岐阜縣的北方町國民住宅(1994年完工),也有同樣的特色,不過這棟建築的堆疊設計呈現(xiàn)出空間的動態(tài)感,每一樓層也保有了若干程度的獨立性。第三,由於這是一棟獨立的寓所,公共與私人空間之間的關係最為重要。  住宅為4層樓。半地下室的空間是臥房,陽光可以從與鄰宅毗連的狹窄院子射入。一樓結合了玄關與訪客用空間,二樓具備類似「主樓層」的功能,是起居、烹飪與用餐的空間。頂樓有開放式浴室與加了圍牆的露臺,露臺可眺望西方的空建地。(建築的各項功能都劃分得很明確,但小孩的角色顯得模糊,她沒有分配到屬於自己的空間,反而有點像在整棟建築中遊走的流浪者。)  狹窄的一樓有停車位,二樓的起居空間則顯然比一樓更為寬敞,天花板的高度也明顯加高。頂樓的空間逐漸往上變窄,如此一來降低了四周建物阻擋日光的機會,從視覺上來看,也像是終結了整個構圖。  開放式的鋼骨豎井支撐混凝土地板,內有旋轉樓梯。在地板四周支撐的是細鋼柱,完全依照建築外形的線條搭建。外牆大約百分之五十的部份以玻璃帷幕覆蓋,主要朝向西方,另外百分之五十是縱向連接、接縫清楚的鍍鋅鋼板。如同妹島和世的其他設計,這棟建築的外牆被視為被繃緊的皮膚,幾乎無法阻止外人看見裡面住戶的活動。

媒體關注與評論

  以小見大,我們常常在微小的事物中,見證到自然的偉大?!感》孔印故墙êB一切的開始?! ?mdash;—廖偉立  在當下的環(huán)境,「小而美」才是一種設計的美德。它比較能體現(xiàn)建築的善意?! ?mdash;—張景堯  住宅設計是建築師的夢想,「小」房子集挑戰(zhàn)於一身,也是最重要的實驗場;簡單的設計最感動人,這本書證實設計沒有什麼不可能的,設計就是從事無中生有的工作?! ?mdash;—徐巖奇  對於期待打造「夢想之屋」的人而言,這是一本有趣的書。讀者可以飽覽設計師們的創(chuàng)意手法,同時也能從不同的設計理念中得到一些觀念上的啟發(fā)。  ——王鎮(zhèn)華

編輯推薦

  《小房子: 全球37個最具創(chuàng)意的小型住屋設計》特色  1. 本書囊括全球37個最具創(chuàng)意的小型住屋案例,搭配400張精彩照片?! ?. 分成鄉(xiāng)村小屋、都會區(qū)與近郊、集合住宅三大類別,深入淺出介紹各案例設計概念與來源?! ?. 介紹的建築師包括伊東豐雄、妹島和世、塚本由晴與貝島桃代等全球知名建築設計師。  4. 案例均詳細介紹使用建材、架構方式、室內與室外空間規(guī)劃?! ?. 每個案例都附有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與細部照片。  小房子是21世紀最新建築類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小房子:全球37個最具創(chuàng)意的小型住屋設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