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寫作-創(chuàng)造你的異想世界

出版時間:2002年10月09日  出版社:心靈工坊  作者:娜妲莉.高柏  譯者:韓良憶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娜妲莉.高柏的這本《心靈寫作》是教導(dǎo)創(chuàng)意寫作的經(jīng)典之作,出版後就成為北美所有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一本書。這樣一本小書,篇幅短少、文字直接、樸素,看似平凡之作卻在出版後成為暢銷名著,銷售超過一百萬冊。是教導(dǎo)寫作書籍中的異數(shù),佔據(jù)同類書中的頂端。本書談寫作,也談到用寫作來修行,幫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學(xué)習(xí)寫作不像順著一直線走下去,並沒有從A至B至C、可以讓人變成好作家的邏輯演進過程,並沒有一個簡單明瞭的真理足以解答所有疑惑。練習(xí)寫作意味著你最終得全面探討自己的生命。作者過去十一年以來,在許多地方教寫作班,一遍又一遍地採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學(xué)生,所教授的是一項基本知識,那就是相信你自己的心,對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出信心。

作者簡介

娜妲莉.高柏的這本《心靈寫作》是教導(dǎo)創(chuàng)意寫作的經(jīng)典之作,出版後就成為北美所有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一本書。
這樣一本小書,篇幅短少、文字直接、樸素,看似平凡之作卻在出版後成為暢銷名著,銷售超過一百萬冊。是教導(dǎo)寫作書籍中的異數(shù),佔據(jù)同類書中的頂端。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心靈寫作-創(chuàng)造你的異想世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9條)

 
 

  •     該書帶給我最好的一點大概就是:不斷寫,不要停。讓想法自動的付諸筆端,不用想該不該附合邏輯,只是你當(dāng)時想得,就是一種很強大的情感,會激發(fā)出更大的能量。
      
      剛好最近也在學(xué)著寫個中篇小說。入手實在難,總覺得有很多東西要寫,要表達,就是因為這樣,反而不知道從哪入筆,感要有個偉大的開頭。但 這樣寫很難寫成小說,或許一小時過去了只憋出十來個字,還是要刪掉的。你怎么看怎么不順眼。其實好好想想,為什么讀者愛看小說,小說并不是傳授知識,它只是一個故事,更多時候是作者的一種情緒。你看村上寫的小說,很多人看不懂,因為他的故事性不強,但為什么那么多人還看,大概是小說的語言功力。他的小說能籠罩出一種城市的獨孤,一種悲傷,不做作,很自然,大概村上在寫小說的時候就是這樣吧,不想如何如何寫才是好的,而是隨便寫,自己怎么寫就怎么寫。
      
      或許你會擔(dān)心這樣會陷入自我沉湎,這樣的擔(dān)心也是對的。所以要所握出一個度。作者也說了,這是有區(qū)分的。在不要和蒼蠅結(jié)婚一章中,作者說你可以描寫蒼蠅,但不可以和蒼蠅結(jié)婚,為什么呢?如果你只注重自己的情緒,沉進去,而乎略了外在,你原是要寫一次餐飲,可是你卻發(fā)了大篇幅與寫一只蒼蠅,這很顯然你陷進去了。
      
      所以,如何把握一個平衡?作者似乎沒有說的很清楚。但是很明確的是,唯有寫,不斷的寫,練習(xí),小說家不是讀出來的,而是寫出來的。看完名家名作,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練習(xí)才能不斷地反審自己,知道自己哪些寫的好,哪些寫不好,便會在下一次寫作中改正。
      
      再說,初學(xué)者,不止是初學(xué)者,如果感覺寫得太啰嗦了,沒關(guān)系,你可以刪減啊,沒人要求你要一次性寫得很棒。你就當(dāng)自己在寫垃圾吧,就算是垃圾,也能成為養(yǎng)份,通過你不斷的寫,終能開出一朵花。
      
      其實收獲不止這些,遠不止。我看得很快,你會覺得作者是個很誠實的人,他不做作,不說教,只是像個朋友一樣,娓娓道來,真得很不錯的寫作指南。有志想寫小說,當(dāng)作家的朋友不容錯過。
      
      另:這篇書評,也是照著那些方法來的。一氣呵成,大概用了20分鐘。希望不至于寫得亂七八糟,希望隨著我的練習(xí),我能把時間一點一點的縮短??焖賹懽鞯母杏X很好呢。
  •      我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腦袋里總是思考很多亂七八糟的問題,比如我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上廁所,什么時候計劃去旅行。但其實我并未真正要做,只是有這么多的念頭從心底里冒出來,有時候無力招架。后來看些整理類的書,覺得自己腦袋里的想法可以付諸在筆上,問題結(jié)束于紙上。但是寫出來的東西,總是讓自己很郁悶,那段期間順便也在做畢業(yè)設(shè)計,總覺得自己寫出來的挺傻不拉幾的,不是很像樣,有沒有適當(dāng)?shù)姆椒ㄗ屛以賮砭毩?xí)下如何寫作。突然想起我高中的語文老師曾經(jīng)在我們高考之前講過一個笑話,說哪天如果我們大學(xué)畢業(yè)去找他說我們不會寫報告,他是不會理會我們的。不過現(xiàn)在覺得雖然老師教了我們寫,但那真的是我們想寫的東西嗎?又或者那些方法真的是我們樂意為之的嗎?
       我們都是看過高考高分作文的人,有時候其實你會覺得那些不只只是用華麗辭藻堆起來的東西,人家把那股感情帶給了你,甚至那股感情撲面而來,讓你會覺得,啊,看看人家的,多好!
       我讀的是理科,大學(xué)甚至不用修語文,要寫的文字材料基本上屬于沒有。所以真的到提筆在這里寫些東西的時候會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這里可以換為:字到用時方恨少。
       講到這里我其實還是沒有真正觸及這本書。其實這本書我也只是囫圇吞棗般看了一遍。這本書很大意義上來講糾正了對于寫作的一個觀點:寫作是寫作,你是你。寫作僅僅只是你剛才剎那的思想,他不是你的現(xiàn)在更不會是你的將來。
       如果不看副標(biāo)題,我想大家基本上都不會想到這是一本教寫作的書。但他的確是,也很明白的寫明寫作時用來干什么的。書里面有很多創(chuàng)意。就像大人已經(jīng)習(xí)慣用筷子吃飯,但小孩子并不拘泥于志勇筷子吃飯,任何他們覺得有趣的工具其實都可以用來當(dāng)做吃飯工具一樣。還有一點就是,寫作時個體力活,甚至還是帶有禪意的,因為他很安靜,也很沒有目的,有時候我們會犯迷糊,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煩躁,不知道自己寫出來的是否夠好。書里的答案其實是沒有答案,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沒有人能寫出跟別人一樣的東西,這本身就很有獨特性。
      再來我覺得譯者的功底也很強,可惜我沒記下那幾個讓我眼亮的細節(jié)之處。
      
  •     Natelie Goldberg,按照維基百科,她是一位American popular New Age author and speaker. She is best known for a series of books which explore writing as Zen practice.Her 1986 book Writing Down the Bones sold over a million copies and is considered an influential work on the craft of writing.
      
      Natelie是一位積極尋求禪宗佛教練習(xí)的作者,但并不妨礙我作為一個基督徒,來閱讀這本《Writing Down The Bones: Freeing The Writer Within》 (1986)(中文版:《再活一次:用寫作調(diào)心》),它更多是一本關(guān)于寫作的練習(xí)和藝術(shù)( the craft of writing)的書,在這方面,是很好的。
      
  •     這本書一直沖著你喊,“去寫!去寫!”;當(dāng)你聽到它輕輕對你說話時,你把耳朵湊過去,聽到的仍是,“寫吧,寫吧~”
      
      還有什么好說的呢?寫吧~
      
      我本來把要寫的標(biāo)題取好了,叫“冰棒”,想寫一些小時候的事情,結(jié)果寫出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另一深處的記憶。
      
      
      鮮紅的清明花映滿了山坡,這是我上小學(xué)四年級——1991年清明節(jié)的一天。這天的天氣讓人感覺已是初夏了,有些炎熱,空氣中充滿了初夏人們忙碌活躍的氣氛。我穿著一條紅格子背帶裙。這時候這條裙子大小正好,等我五年級暑假再穿著它去武漢旅游的時候,它已經(jīng)顯得有些小了——照相的時候擺姿勢,一抬手,裙子也跟著抬起來,的確讓人感到:過去喜歡的東西,現(xiàn)在未必適合了。
      
      不過在四年級清明節(jié)的那天,那條紅格子背帶裙正合適,我美美地穿著它,像是要去參加一個節(jié)日慶典。而這天的天氣是這樣明媚鮮艷,我還清楚地記得那藍得像水一樣純凈的天和不帶半點灰色的云。大家上山就像是去郊游一般。我們上山去紀念我外公外婆的爸爸媽媽。然而我沒想到的是,離這天不久,我外婆也長眠在那山上了。
      
      外婆去世的那天是4月26號;我清楚地記得這個日期。這天我期中考試,中午吃飯的時候,菜里有我最喜歡吃的魚。我正吃著魚,突然有人進到我們屋里,說我外婆被一輛摩托車撞了。我爸媽趕緊跟那人走了。我正焦急不安的時候,又有一個我不認識的老頭來通知消息,他說還要去通知我大舅。我于是跟他一起坐公交車去了我大舅家。我哭哭啼啼地要說話時,大舅媽坐在那里說,“你舅舅已經(jīng)趕過去了,你去上學(xué)吧?!?br />   
      我邊走邊哭,直到走到學(xué)校門口,把眼淚擦干了。
      
      下午數(shù)學(xué)考試快結(jié)束的時候,我抬起頭,突然看見我媽媽帶著悲傷的表情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我的心里沉了一下。我媽媽和數(shù)學(xué)老師說了些什么,數(shù)學(xué)老師走到我身邊,輕輕地說,“你外婆去世了。你要是做完了就和你媽媽回去吧?!?我交了卷,牽著媽媽的手到了外婆家。只見地上放著一塊木板,人躺在上面,用白布蓋著。我媽媽掀開白布,我見到外婆閉著眼睛躺在那里,我知道她去世了。
      
      那次數(shù)學(xué)期中考試,我得了100分。后來又接連考了幾次數(shù)學(xué),我都考了100分。那些天,我和媽媽一起住在外公外婆家,舅舅舅媽們、表姐表妹們也都幾乎天天在那里。有一天,我進門的時候,看到大舅獨自一人蹲在門外的屋檐下。那個地方經(jīng)常是吸煙的人待的地方,我不記得大舅那天有沒有吸煙,我印象里他是不吸煙的。他看到我,抬頭問我,“聽說你連續(xù)七次考了100分?” 我點了點頭。他說,“好好讀?!?br />   
      曾經(jīng)有一次,他對人說我長得有點像林彪,我很生氣。林彪有怎樣的軍事才能我不知道,報道說林彪叛逃出國這我也判斷不準(zhǔn),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林彪是男的,而我是女的,女的長得像男的,不就是說我長得不好看嗎?因此我非常生氣。
      
      屋里大家正熱鬧地談著話,我看了一眼仍蹲在屋檐下的大舅,進了屋,心里和他一樣,充滿了悲傷。
      
     ?。ó?dāng)我寫完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今天的日期恰好是4月26號。離外婆去世已過去22年了。)
  •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寫作,但是每個寫作的人都應(yīng)該看看這本書。納塔莉?qū)懴碌牟粌H僅關(guān)乎寫作,更關(guān)心心靈、忍耐、修行、成長和平靜。
       不是每一本關(guān)于創(chuàng)作的書,都能激起你的創(chuàng)作欲望;也不是每一本激動你的書,能不毀壞你的心靈;滋潤心靈的書籍,大部分被誤讀成忍受的戒律?!对倩钜淮巍返拇_不是一本平凡的書,它激動我的靈魂,指導(dǎo)了方向、滋潤了心靈,命我更勇敢地面對生命和生命里的孤獨,勇敢的寫作。謝謝你,《再活一次》,謝謝你,納塔莉,謝謝你,生命和世界。
  •     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著,直到世界將太多的東西塞給孩子們,他們開始有了煩惱和困惑。
      生活給予每個人的都是非常多的,給予的選擇也是豐富的,但自己一定要選擇自己最重視的事兒才能夠活的心安理得和快樂。
      這本書,雖只是一本簡單的寫作初級指導(dǎo)書,但她卻親切的如鄰家的姐姐,讓心靈在寫作中得到沉淀、梳理和休憩。寫出來,然后作為旁觀者去觀察,去想,去剔除。
      寫字、繪畫,生活,都需要不斷做減法,保持一顆初心。
  •     《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diào)心》的讀后感:
      
      我們每個人是高貴的,我們都是靈性的存在。
      
      如果我們不完成我們的使命,我們將永無寧日。
      
      聆聽我們的世界,這是寫作的墊腳石。
      
      超自然的力量或者說是靈感,一直是寫作的孿生姐妹。。
      
      寫作的生命力來源于寫作者不斷的體驗生活。
      
      從國慶節(jié)開始,我就開始閱讀娜塔莉的《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diào)心》。之所以會選擇這本書進行閱讀,是因為野獸曾經(jīng)推薦過,后來我一個以文字為生的朋友又認真的推薦了這本書,而我也想在2012年到來之前開始認真地學(xué)習(xí)某一樣?xùn)|西。于是,這本書的閱讀旅程就這樣開始了。
      
      數(shù)不清有多少天在巴士上閱讀這本書,以至于我要錯過路邊的秋天;也不知有多少個夜晚,我真的可以為了這本書做到廢寢忘食。即便如此,我僅僅能做到在月底到來前看完了這本書并很僥幸的把這本書的摘抄放到了我的博客上。真是幸運?。。。?br />   
      這是一本關(guān)于如何寫作的書,想起中學(xué)讀書時的語文老師,說實話,實在對這類書籍沒有抱太多的期望,但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盡管從未謀面。整本書分成若干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的文字都很少,簡明扼要直接抓住要害。更重要的是,當(dāng)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不覺得我是在閱讀一本如何教我寫作的書,而是我正在閱讀一本優(yōu)美的散文。當(dāng)時的感覺的確是妙極了!這是我最愛的一本散文書~
      
      寫作是痛苦的事情,是么?我曾經(jīng)在一次旅行中和幾位新認識的朋友討論寫作,他們的表情看上去都很痛苦。而為什么有的人寫作確是神筆馬良,下筆如有神呢?我一直都相信靈感和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記得TED上面曾經(jīng)有一個視頻,作者分享了她寫作的時候她感到有一股超自然的力量讓她可以才思泉涌的寫作。我一直都認為,如果一個寫作的人可以把自己調(diào)到某一個狀態(tài),她是可以自動寫作的,即她會覺得有一股力量讓她不斷的獲得靈感寫下去。那種狀態(tài),應(yīng)該是禪的狀態(tài)。
      
      我很喜歡娜塔莉在文中引用了片桐老師的話。片桐老師是一個禪修老師,他讓娜塔莉明白寫作也可以調(diào)心,是禪修的一種方式。我很喜歡他的這個論述。是的,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練習(xí)瑜伽、或是追隨某個上師,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認可的方式達到禪修的目的。寫作可以,旅行也可以。
      
      這本書本是一本論述寫作的書籍,卻也談到了很多靈性的話題。其中我很喜歡娜塔莉的一個論述:天命。是的,我也一直認為如果我們不去完成我們的使命,我們的內(nèi)心將永遠不得安寧。如果命中注定一個人是個助人者或是寫作者,如果她不去做,她的內(nèi)心將無法獲得安寧,那種折磨那種糾結(jié)遠遠高于物質(zhì)上的貧乏。所以,都去追隨我們的天命了,即便只是為了追求內(nèi)心的安寧。
      
      文字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文字源于生活,而生活貴在體驗,能夠把人的高貴性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體現(xiàn)出來。
      
  •     《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diào)心》
      
      寫作練習(x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學(xué)會信賴自己的心靈和身體,并培養(yǎng)耐性和不具侵略性的態(tài)度。藝術(shù)的世界何其遼闊,一首詩或一篇短篇小說根本無關(guān)緊要,重要的是寫作的過程和人生。有太多的作家寫出偉大的著作,人卻發(fā)瘋、酗酒或自殺了。寫作的過程教我們保持神智清明,我們在寫詩和小說的同時,應(yīng)設(shè)法保持心智正常。
      
      真正的生命存在于寫作當(dāng)中,而非經(jīng)年累月一再朗讀同樣的幾首詩。我們不斷地需要有新的洞察和觀點,我們生活的世界也非一成不變。你無法在一首詩里便挖掘出永恒不滅、一輩子都能讓你滿意的真理。別太強烈地認同自己的作品,應(yīng)該在那些白紙黑字的背后保持流動的彈性。那些文字并不是你,而是貫穿你全身的某個偉大片刻;是你趁著大腦夠清醒,而得以寫下并捕捉到的一個片刻。
      
      決定書寫大塊文章前,先給自己一些空間。學(xué)會信任你自己聲音所擁有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它會開展出方向和需要,但這與你想達成某個目標(biāo)的那種需要來自不同之處。寫作并不是麥當(dāng)勞漢堡包,寫作必須慢火細燉,而且一開頭時,你根本說不準(zhǔn)燒出來的會是一頓烤肉、一桌盛宴,或是一塊羔羊肉排。
      
      做個寫作者來提筆寫作帶給人自由的感受,寫作使你得以履行自己的職責(zé)。我原本以為自由代表為所欲為。自由其實意味著知道自己是誰,在這世上應(yīng)當(dāng)做些什么,然后確實地去完成自己的責(zé)任;自由并不是叫你轉(zhuǎn)移目標(biāo),想著自己不應(yīng)當(dāng)再寫你的猶太家人。然而,在一切灰飛煙滅前,記錄下移居美國的那些第一代哥德堡家人的歷史,記錄他們當(dāng)年在布魯克林、長島、邁阿密海灘的往事,就是你該扮演的生命角色。
      
      慘遭屠殺的,并不是無名無姓的群眾,他們都曾是有血有肉的人。
      
      我們生活過,我們的片刻都是重要的。作家的責(zé)任便在于此;去傳播締造歷史的細節(jié),去在意奧瓦通納那家咖啡館的橘紅色雅座。
      
      片桐老師說:“坐禪時,要把整個人防空。讓禪定來到到禪定,而不是讓史蒂夫或芭芭拉來達到禪定?!睂懽鲿r也當(dāng)如此:讓寫作來完成寫作,讓你自己消失,你只是在記錄涓涓流過你身體的思緒而已。
      
      寫作也有九成靠聆聽,你是如此專注地聆聽周遭的環(huán)境,以至于那環(huán)境盈滿你的身軀,因而當(dāng)你提筆寫作時,它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地從你體內(nèi)流瀉而出。如果你能捕捉周遭真實的一切,你在寫作時便不需要其他的東西了。你不單只是聆聽隔桌而坐,正向你說話的那個人,同時也在聆聽空氣、椅子和門,并且穿過那扇門,聆聽季節(jié)的聲音,以及透窗而來的各種色彩的聲音;聆聽過去、未來,以及你所處的當(dāng)下。用你全副的身軀去聆聽,不光用耳朵聽,也用你的雙手、你的臉還有你的頸后。
      
      基本上,如果你想成為好作家,就必須做三件事:多多閱讀,仔細深刻地聆聽,以及多多地寫。同事,不要想太多,只要長驅(qū)直入文字、聲音和各種知覺的核心,并且讓你的筆在紙上寫個不停。
      
      有人贊美你時,真的請你住嘴,就算感覺很不好受、很不習(xí)慣,也請保持呼吸,聆聽,讓自己聽進去那些話,感受那美妙的感覺。建構(gòu)起接納正面、誠摯的支持的雅量。
      
      最好能關(guān)注些夢想,并采取行動。這是洞察生命的一種方式,否則,我們可能就隨著自己的夢想四處飄蕩,永無寧日。
      
      寫作并非心理學(xué),我們不談“關(guān)于”感受的事,作者有某種感觸,應(yīng)通過其文字喚醒讀者的感受。作者牽著讀者的手,引導(dǎo)他們走過有苦有樂的幽谷,可是絕口不提苦樂二字。
      
      寫作者的職責(zé)就是將平凡化為生動,喚醒我們留心簡單中自有不凡之處。
      
      片桐老師說:“我們的目標(biāo)是,時時刻刻對眾生懷抱善念?!?br />   
      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有個最隱秘的秘密,那就是,我們寫作是因為我們熱愛這世界。那么最終為何不走進客廳、門廊、后院和蔬果雜貨店,用我們的軀體完成這個秘密呢?讓整件事如花朵般綻放:詩與寫詩的人,并讓我們對這世界常保善念。
      
      了解真正的自己,并從那里著手寫起,你將增進世人彼此的了解,從而幫助這個世界。
      
      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有深具自信的寫作聲音,我們卻往往無法連接上這個聲音,即使連接上了,也寫出了佳作,卻不予以承認。我的意思并不是人人都是莎士比亞,而是說人人都擁有真實的聲音,這聲音可以以真正的尊嚴與細節(jié),詳盡表達出他或他的生活面貌。在我們所能達到的偉大境界和我們的自我認知之間,似乎有著一段落差,因此,多看看自己的作品吧。
      
      我們應(yīng)該認清我們的內(nèi)在是美好的,應(yīng)該散發(fā)我們的美好,并在我們的外在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事務(wù),內(nèi)在的豐美,亦即自我意念與作品一旦聯(lián)結(jié),便可帶來大多數(shù)藝術(shù)家夢寐以求的寧靜與信心。
      
      請誠實面對自己的作品,要是某篇作品寫得不錯,那最好;要是不好,也別痛打死馬,繼續(xù)寫下去就是了,會有別的東西出現(xiàn)。世上的劣作已經(jīng)夠多了,只要能寫出一行家具,你便會享有鼎鼎大名;寫一大堆溫溫吞吞、不冷不熱的玩意兒,只會令人昏昏欲睡。
      
      
      任何事情,只要投入全副心力,便是一趟孤獨的旅程。不管你的朋友多為你高興,有多么支持你,你都不能巴望有人會和你有同樣激動的情緒,或充分了解你所經(jīng)歷的種種情況。這并不是酸葡萄心理,當(dāng)你寫作一本書時,你真的是孤零零一個人。接受這種狀況,接納別人給你的愛和支持,可是對那該是哪種愛和支持,別心存指望。
  •      看了這本書中的一小部分,我由衷地覺得應(yīng)該慢慢地看,主要是因為舍不得看。
       今天早上看了“句子結(jié)構(gòu)”、“即興寫作攤位、“每個作家都有一副好身材”三部分
       馬上有合上書的沖動,不舍得一口氣看完,我得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
       活了20多年,第一次有完全釋放自己想法的感覺,是比直覺更深層次的,潛意識。當(dāng)看著班車外徐徐而過的車輛,樓層,路人,我第一感覺到什么是“觀察”,不帶任何的主觀意識。然后,我又嘗試了我的觸覺,摸一摸面前的座椅;嗅覺,聞一聞空氣中,雖然聞不到什么;聽覺,呼呼聲;感覺,每一個人。
        
       太奇妙,太神奇了。
      
      
      
       最后, 我十分感謝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的野獸愛智慧<http://www.douban.com/people/philosophia1979/>
  •     用寫作來調(diào)心
      
      陳壽文
      
        納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的《再活一次》(Writing down the Bones)是教導(dǎo)創(chuàng)意寫作的經(jīng)典之作。1986年出版之后,就成為北美所有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一本書。這樣一本小書,篇幅短少、文字直接、清楚、樸素,看似平凡之作卻在出版后成為暢銷名著。是教導(dǎo)寫作書籍中的異數(shù),占據(jù)同類書中的頂端。
      
        為寫作而寫作
      
        成名后的納塔莉一個人住在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的小城道斯。仍是每天跑步、教寫作,和不停的做自由書寫練習(xí)。她很老實地告訴人們,她的方法不會把一個沒有寫作天分的人變成大文豪,可是她卻可以教導(dǎo)一個接觸、探索自己幽微世界的方法。她的方法可以幫助人找到創(chuàng)作的勇氣和熱情,打破僵化的寫作形式。
      
        對納塔莉而言,寫作就像修行、坐禪。喜歡就寫,不喜歡也寫;有靈感寫,沒靈感也寫。且風(fēng)雨無阻,一旦決定寫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出時間來寫。寫得好壞不重要,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坐下來開始做,有沒有允許自己寫到心底去?!皩憽边@一個動作,成為唯一的目標(biāo)。寫出來的文字只是“寫”這個過程的記錄而已。
      
        寫作的難,納塔莉最清楚。她常要誘騙自己去寫作,就像父母和孩子談條件,功課寫完了才可以看卡通、打電玩。納塔莉的布朗尼巧克力就是她引誘自己寫作的餌,寫完了今天的份才可以吃一塊布朗尼。寫作的阻撓太大,待在家里借口誘惑又太多,納塔莉在所住的城市里,到處流浪找咖啡館寫作。她想盡辦法要讓自己創(chuàng)作的熱情可以持續(xù),許多年下來她發(fā)展出了自由寫作的一系列工作方法。這些都是她調(diào)心的法門。
      
        納塔莉曾說過這本書的書寫時間極短,只花了她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并且是一次定稿,幾乎完全沒有更動原創(chuàng)的文字,也就是說這是她以自由寫作的形式下完成的作品??墒窃诖酥暗募{塔莉用她摸索出來的方法獨自書寫了七八年持續(xù)不斷。因而這本書的理念早已像堆肥一樣層層疊疊的在心底累積、醞釀。并且在她每日的自由書寫和每次的寫作教學(xué)中反覆鍛煉,這本書才得以一氣呵成。一如修行的過程,辛苦而漫長,其中各種阻撓叢生,可是覺悟卻發(fā)生在 剎那間。
      
        納塔莉?qū)Υ龑懽鞯膽B(tài)度,其實是一種禪的態(tài)度,她的方式就是一個修行的方法。她跟隨她的老師片桐大忍學(xué)禪,然后再將坐禪的方法及意念運用在寫作上,因而在寫作上有了大突破。寫作和坐禪一樣都要面對難以馴服的心,坐在蒲團,靜觀數(shù)息有什么難?筆寫我思有什么難呢?真正艱巨的是面對心的抗拒、心的恐懼、心的狂野。所以,自由書寫就是展現(xiàn)心靈的歷程。她強調(diào),持續(xù)的練習(xí),不等待靈感,不問結(jié)果,只重視過程的態(tài)度,讓寫作的筆帶自己進入“寫”的未知。向未知領(lǐng)域探索,正是創(chuàng)造的精神。
      
        納塔莉要你坐下來打開本子就寫。在紙上快速奔跑,不要回頭看。不要字斟句酌的,寫錯字不打緊,一邊寫一邊哭也不要停,讓筆快速的在紙上滑過。
      
        在寫的過程中,要說的、要想的會慢慢清楚,寫作的主題才會漸漸展現(xiàn)。不要回頭修改,只要繼續(xù)向前,把空白的頁面填滿。預(yù)先計劃得太細微的寫作計劃,常會形成一個大網(wǎng)罩住自己,而讓心無法自由,筆不能盡情。
      
        回到初始的意念
      
        寫作練習(xí)的基本單位乃定時演練。隨你喜歡,你可以替自己設(shè)定十分鐘、二十分鐘或一個小時,多久都行。一開始你可能想先設(shè)定短一點的時間,一星期以后再增加,或者你可能第一回便想埋首寫作一個小時。隨便怎樣都好,重要的是,不管你選定的時間有多長,都必須遵守,并寫完整個時段。
      
        你的目標(biāo)就是要竭盡所能回到初始的意念,回到能量末受社交禮節(jié)或內(nèi)在壓抑阻撓之處,回到你把心靈實際所見與所感都寫出來的地方;而不是心靈以為它該見到或該有的感受。這是捕捉你心靈奇妙之處的絕佳機會,借以探索思想嶙峋不平的邊緣。
      
        初始的意念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現(xiàn)心靈對某件事物靈光一閃的最初反應(yīng)。但內(nèi)在的潛意識壓抑往往會抑制它們,我們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里;思索再思索,再三地遠離了和初始靈光的直接聯(lián)系。
      
        初始的意念亦未受到“自我”(ego)的阻礙,我們內(nèi)在的這個機制一直設(shè)法要取得控制,想證明這個世界是永恒、充實、持久且合乎邏輯的。然而世界卻不是永恒不變的,它時時在變動,并充斥著人類的苦難。因此,一旦你表達出不受自我約束的東西,文中也會充滿著能量,因為它表達了世事的真相;文章并未負擔(dān)自我造成的包袱,你乘著人類意識的波浪前進了一會兒,并用個人的細節(jié)來描述這趟旅程。
      
        坐禪時,得把背挺直,雙手置膝或置于身前,盤腿坐在叫做zafu的坐墊上;面對白墻,留心自己的呼吸,不管心里感覺如何。怒火和抗拒也好,喜悅與悲哀也好,都得持續(xù)坐著,背挺直,面墻盤腿打坐。你學(xué)會一件事:不論內(nèi)心的思潮或情感有多澎湃,都得不動如泰山。繼續(xù)坐著,這便是得遵守的紀律。
      
        寫作亦是如此。當(dāng)接觸初起的意念時,你必須當(dāng)個偉大的斗士,從這些意念寫起。特別是在一開頭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情感洋溢且能量充沛,因而難以自持,但切勿停筆。應(yīng)持續(xù)用筆記錄生命的細節(jié),并洞悉這些細節(jié)的核心。在納塔莉教導(dǎo)的初級寫作班上,常有學(xué)生讀了自己方才所寫的東西以后,痛哭失聲。這無傷大雅,他們也常邊寫邊哭。納塔莉鼓勵他們透過淚眼閱讀或?qū)懽鳎绱瞬拍茱@現(xiàn)出另一面,而不再受情緒擺布。流淚時不要停下,勇往直前探究真相。這就是該守的紀律。
      
        為什么初起的意念能量如此豐富?因為它們牽涉到清新的氣息與靈感。靈感意味著“吸納”,吸納神靈,你的世界因而變得比本來的寬廣,而初始的意念隨即顯現(xiàn)出來。它們并不掩飾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或感受。當(dāng)下洋溢著巨大的能量,事情該怎樣便怎樣。納塔莉、位信佛的朋友有一回在打坐完以后說:“打坐后,色彩變得更鮮活了?!苯趟蜃膸煾副硎荆骸盎钤诋?dāng)下,世界才會真的活過來?!?br />   
        納塔莉用她自己所發(fā)展的寫作方法,實踐了她自己的禪修,用她熟悉且熱愛的寫作找到了一個馴服自己與釋放心靈的方法。任何人拿起紙和筆,依循著她的指示,都可以領(lǐng)會體驗納塔莉書中的字句。這本書,會是你孤獨寫作、自我陪伴的老師。
      
      
  •      書的確不錯,書店看到,回來立即上網(wǎng)買回。
       這個詞很形象,翻譯地很傳神,雖然原來“堆肥”這個詞的本意。讀到之后,迫切希望知道英文原文是怎么說的,苦于對英語興趣不足,消息不廣,且無好友在外,故留下些許無奈。
       請志同道合者不吝賜教……
  •      今天讀到一本好書《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diào)心》(Writing Down the Bones:Freeing the Writer Within),那天去圖書館不知不覺走到我從來不會逛的教育類圖書那柜,一眼就看到這本,確實是一眼相中。不過借回來以后一直沒看,這次又去續(xù)借了才看。雖然任何時候我都會在自己擅長的事后面寫上:寫作。但是我自己一直覺得我根本毫無寫作天賦。寫作是特別辛苦的事情,當(dāng)你為了交稿,為了稿費去寫,尤其痛苦。大多數(shù)讓我自己滿意的文章,都是在胸口澎湃不已,吵著嚷著自己要出來的那些文字,好像我不讓它們有機會見人,它們便絕不善罷甘休,讓我怎么睡也睡不著。
      
       所以我不覺得是我把它們“寫”出來的,而是它們找到我,假借我之手出來露臉罷了。
      
       就這么,我放棄把寫作當(dāng)做愛好很久了,只是為了工作或者掙錢而寫寫。我也不止一次的自嘲,小時候那種對自己的作文引以為豪的感覺,完全的沒有啦啊,呵呵。
      
      
      
       直到我讀到這本書。
      
       原來寫作可以這么快樂。不為取悅?cè)魏稳硕鴮?,卻原來這才是最受人喜愛的。
      
       不要先去設(shè)定框架,主旨,中心思想,把時間都花在搜集材料上。靈感與創(chuàng)意常常在這些工作中就溜走了。讓筆代替你的思考,讓文字自己奔涌而出,放松,不要去控制你的想法,不要讓筆停下來,自然而然你所擔(dān)心的結(jié)構(gòu),主旨便愈來愈清晰了。
      
       這是不是而我們一直學(xué)到的寫作方法完全不同?
      
       信任,竟然是一種寫作最好的方法。
      
      
      
       當(dāng)你文思枯寂,激情不再,或是常常覺得胸口莫名煩悶,想找尋什么卻又毫無頭緒的時候,這本書會給你清冽如甘露的涼爽。書中的方法是如此的實用,坦誠,樸實。沒有任何華而不實,堆砌教條的規(guī)則。當(dāng)你的筆直接與心聯(lián)結(jié),寫作便毫無阻礙。
      
       和這本書相比,似乎所有其他的教導(dǎo)寫作的書都不值一提了,它成為北美所有教授寫作或?qū)懽髦委煹谋刈x書目。這也是為什么自1986年該書出版以來,沒有經(jīng)過現(xiàn)在的這種營銷宣傳,全靠口碑而銷售超過百萬冊的原因。寫作,只是小眾熱愛的行為,但是在作者這里,卻成為到達生活本真的途徑,禪修的一種方式。禪修不是什么了不得,非要做好什么準(zhǔn)備,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或者特定的地點,經(jīng)過某位上師的指導(dǎo)才可以開始的事情。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都可以開始。它極其簡單,自然。
      
      
      
       如果你是熱愛寫作,你是必須寫作的,你是一直向往寫作的,或者你從來沒試過寫作的,請你讀一讀這本書。它帶給你的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引述書中的一段話結(jié)尾:“相信愛,它便會帶你到你需要的地方。相信你所愛的事物,堅持做下去,它便會帶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最后,感謝作者,感謝譯者,感謝圖書館,感謝所有讓這本書到我手中的人和事。
      
       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     無論是寫什么,在寫之前,有意無意都會給自己暗示,我要寫出不錯的文章,不錯的句子。結(jié)果往往是,費勁腦汁也擠不出多少東西。當(dāng)告訴自己我要寫出最爛的東西,告訴自己不管有沒有都要動筆時,很多東西,躍然紙上。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很管用的書,可能,對初學(xué)者來說,告訴他追隨自己的心,不用想東想西,直接下筆寫,比告訴他,要胸有成竹,要想好再下筆會更實用。
  •     沒有比現(xiàn)實物質(zhì)生活更能改變?nèi)说氖澜缬^;商業(yè)全球一體化,工作常識日趨一致,生活方式日趨接近,原來,哪一種文化也不比另一種優(yōu)越。
      
      此書的不俗,正在于寓平常和開放于寫作之中,消解了天朝素所習(xí)見的故弄高深附弄風(fēng)雅的學(xué)院氣,是一本值得譯介的小書。
  •     寫作如禪修,用寫作調(diào)心
      
      野獸愛智慧
      
      娜妲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 的這本《Writing down the Bones》是教導(dǎo)創(chuàng)意寫作的經(jīng)典之作。一九八六年出版之后,就成為北美所有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一本書。這樣一本小書,篇幅短少、文字直接、清楚、樸素,看似平凡之作卻在出版后成為暢銷名著,銷售超過一百萬冊。是教導(dǎo)寫作書籍中的異數(shù),佔據(jù)同類書中的頂端。
      
      成名后的娜妲莉一個人住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裡的小城道斯。仍是每天跑步、教寫作,和不停的做自由書寫練習(xí)。她很老實的告訴人們,她的方法不會把一個沒有寫作天分的人變成大文豪,可是她卻可以教導(dǎo)一個接觸、探索自己幽貌世界的方法。她的方法可以幫助人找到創(chuàng)作的勇氣和熱情,打破僵化的寫作形式。
      
      對娜妲莉而言,寫作就像修行、坐禪。喜歡就寫,不喜歡也寫;有靈感寫,沒靈感照寫;快樂、痛苦、颳風(fēng)、下雨都要寫。一旦決定寫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出時間來寫。寫得好壞不重要,寫出來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坐下來開始做,有沒有允許自己寫到心底去?!笇憽惯@一個動作,成為我們唯一的目標(biāo)。寫出來的文字只是「寫」這個過程的紀錄而已。
      
      寫作的難,娜妲莉最清楚。她常要誘騙自己去寫作,就像父母和孩子談條件,功課寫完了才可以看卡通、打電玩。娜妲莉的巧克力布朗尼就是她引誘自己寫作的餌,寫完了今天的份才可以吃一塊布朗尼。寫作的阻撓太大,待在家裡藉口誘惑又太多,娜妲莉帶著自己在所住的城市裡,到處流浪找咖啡館寫作。她想盡辦法要讓自己創(chuàng)作的熱情可以持續(xù),許多年下來她發(fā)展出了自由寫作的一系列工作方法。這些都是她調(diào)伏心靈的法門。
      
      娜妲莉曾說過這本書的書寫時間極短,只花了她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并且是一次定稿,幾乎完全沒有更動原創(chuàng)的文字,也就是說這是她以自由寫作的形式下完成的作品。可是在此之前的娜妲莉用她摸索出來的方法獨自書寫了七、八年持續(xù)不斷。因而這本書的理念早已像堆肥一樣層層疊疊的在心底累積、醞釀,并且在她每日的自由書寫,與每次的寫作教學(xué)中反覆鍛鍊,這本書才得以一氣呵成。一如修行的過程,辛苦而漫長,其中各種阻撓叢生,可是覺悟卻是發(fā)生在剎那之間。悟性開了之后,修行的功夫仍是每日要做的功課。對娜妲莉而言,寫作就是一個這樣的練習(xí),不管寫作成就多大,寫作練習(xí)的功夫仍是要持續(xù)做下去。
      
      娜妲莉?qū)Υ龑懽鞯膽B(tài)度,其實是一種學(xué)禪的態(tài)度,她的方式就是一個修行的方法。她跟隨她的老師片桐大忍禪師學(xué)禪,然后再將坐禪的方法及意念運用在寫作上,因而在寫作上有了大突破。寫作和坐禪一樣都要面對難以馴服的心,坐在蒲團,靜觀數(shù)息有什麼難?筆寫我口、筆寫我思有什麼難呢?真正艱鉅的是面對心的抗拒、心的恐懼、心的狂野。所以,自由書寫就是展現(xiàn)心靈的歷程。她強調(diào),持續(xù)的練習(xí),不等待靈感,不問結(jié)果,只重視過程的態(tài)度,讓寫作的筆帶自己進入「寫」的未知。向未知領(lǐng)域探索,正是創(chuàng)造的精神。
      
      娜妲莉要你坐下來打開本子就寫。在紙上快速奔跑,不要回頭看。不要字斟句酌句,寫錯字不打緊,一邊寫一邊哭也不要停,讓筆快速的在紙上滑過。在寫的過程中,要說的、要想的會慢慢清楚,寫作的主題才會漸漸展現(xiàn)。不要回頭修改,只要繼續(xù)向前,把空白的頁面填滿。預(yù)先計劃得太細微的寫作計畫,常會形成一個大網(wǎng)罩住自己,而讓心無法自由,筆不能盡情。如果你預(yù)先訂好了主旨、大綱,流暢與靈感就被擋在規(guī)則之外了。
      
      娜妲莉用她自己所發(fā)展的寫作方法,實踐了她自己的禪修,用她熟悉且熱愛的寫作找到了一個馴服自己與釋放心靈的方法。任何人拿起紙和筆,依循著她的指示,都可以領(lǐng)會體驗?zāi)孺Ю驎械淖志?。這本書,會是你孤獨寫作、自我陪伴的私房老師。
      
      Natalie Goldberg:
      
      “讀中小學(xué)的時候,我是個曲意承歡的模范寶寶。我想讓老師喜歡我,我學(xué)習(xí)逗點、冒號和分號;寫起作文來,句句清楚分明,然而既乏味又枯燥,文中不帶一絲個人原創(chuàng)的想法或真實的感受。我只是急於把我以為老師們想要的東西拿給他們看。
      
      到了大學(xué)時代,我愛上了文學(xué),簡直是狂愛育。為了要記牢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的詩作,我用打字機一遍遍地把詩句打了又打。我大聲誦讀彌爾頓(John Milton)、雪萊(Shelley)和濟慈(Keats)的詩,然后暈陶陶地躺在宿舍窄小的床舖上。在六○年代末期就讀大學(xué)時,我?guī)缀跚逡簧蛔x英格蘭和歐洲其他地區(qū)的男作家作品,而這些作家大多已不在人世。他們和我的日常生活距離十分遙遠,雖然我熱愛他們的作品,但無一能反映我的生活經(jīng)驗。我想必是下意識在猜度,寫作并不在我的知識范疇內(nèi)。我當(dāng)時完全沒想過要提筆寫作,不過私底下憧景著能嫁給詩人。
      
      大學(xué)畢業(yè)以后,我發(fā)覺沒有人會聘請我讀小說以及為詩而暈眩陶醉,於是和三位朋友在密西根州安娜堡的紐曼中心地下室,合伙開了家福利餐廳,供應(yīng)自然食品午餐。當(dāng)時正值七○年代初,餐廳開張前一年,我嚐到生平第一顆梨。餐廳的名字叫「裸體午餐」(Naked Lunch),語出威廉.布洛斯的小說──「在時光凝凍的那一片刻,人人都看到了每根叉子頂端叉住了什麼東西?!乖缟希液姹浩咸亚狅灪退{莓鬆餅;興致來的時候,甚至?xí)净ㄉu口味的。我當(dāng)然希望顧客會愛吃這些鬆餅,不過我曉得,如果我懷著在意的心情烤餅,它們通常都蠻好吃的。我們創(chuàng)造了那家餐廳,我們再也不需要答出偉大的答案,以便在學(xué)校裡拿到A的好成績。就從那時起,我開始學(xué)會信任自己的心靈。
      
      有個星期二,我煮普羅旺斯煨什蔬當(dāng)午餐。當(dāng)你為餐廳作這道菜時,可不是光切顆洋蔥和茄子便可了事;料理檯上堆滿了洋蔥、茄子、節(jié)瓜、番茄和大蒜。我花好幾個小時切菜,有的切塊,有的則是切片。那天晚上下班后走路回家途中,我在史戴特街上的珊提柯書店停下腳步,在書架之間流連。我看到一本薄薄的詩集,是艾莉卡.瓊恩的《水果和蔬菜》。(瓊恩當(dāng)時還未出版小說《怕飛》,尚且默默無名。)我翻開書頁看到的第一首詩,講的竟是煮茄子的事!我好驚訝:「你的意思是說,這種事也可以拿來作文章嗎?」這麼思空見慣的事物?我日常做的事?我茅塞頓開。回家以后,我決心開始寫我知道的事,開始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去顧盼自己身外的事物。我已經(jīng)不是小學(xué)生了,我想說什麼便說什麼。我提筆寫起我的家人,因為沒有人會指責(zé)我說得不對,在這世上,我最了解的人就是他們。
      
      這一切都已經(jīng)是十五年前的事了。有位朋友曾對我說:「相信愛,它便會帶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刮蚁爰由弦韵聨拙洌骸赶嘈拍闼鶒鄣氖挛?,堅持做下去,它便帶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箘e太過擔(dān)憂安全與否的問題,一旦你開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內(nèi)心深處終將獲得很大的安全感。話說回來,我們當(dāng)中又有多少享有高收入的人真的擁有安全感呢?
      
      過去十一年來,我在許多地方教寫作班;在新墨西哥大學(xué);在喇嘛基金會;在新墨西哥州的道斯(Taos)教嬉皮;在阿布奎基(Albuquerque)教修女;在布爾德(Boulder)教少年犯;任教於明尼蘇達大學(xué)及內(nèi)布拉斯加州諾??耍∟orfolk)一所名為東北學(xué)院的技術(shù)學(xué)院;擔(dān)任明尼蘇達州的校際詩人;在家裡為男同志團體開星期日晚上寫作班。我一遍又一遍地採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學(xué)生,那是一項基本知識,也就是相信你自己的心,并對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培養(yǎng)出信心。我百教不厭不說,更因此有了益發(fā)深入的了解。
      
      我從一九七四年起開始學(xué)打坐。自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四年,我在明尼亞波利斯的明尼蘇達禪學(xué)中心正式拜在片桐大忍老師(Dainin Katagiri Roshi,Roshi即為老師,是禪師的頭銜)門下學(xué)禪。每當(dāng)我去看他并請教學(xué)佛的疑惑,每每聽得一頭霧水,直到他說:「你曉得,就好像在寫作的時候,你……」他一舉寫作為例,我便了解了。大約三年前,他對我說:「你為什麼來學(xué)打坐?為什麼不用寫作來修行?只要你鉆研寫作夠深入透徹,便可隨心所欲?!?br />   
      這本書談的便是寫作,它也談到用寫作來修行,幫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書中所談有關(guān)寫作的各點,亦可轉(zhuǎn)而應(yīng)用在跑步、繪畫,或任何你所喜愛并決心在生活中從事的事物上。當(dāng)我把書中數(shù)章讀給吾友──克雷超級電腦公司(Cray Research)的總裁約翰.羅維根(John Rollwagen)聽時,他說:「怎麼搞的,娜妲莉,你是在談做生意嘛。做生意也是這樣,沒有什麼不同?!?br />   
      學(xué)習(xí)寫作并非一道線性過程,沒有什麼從A至B至C的邏輯方式可以讓人變成好作家。關(guān)於寫作,并沒有一個簡單明瞭的真理便足以解答所有的疑惑,世上有許多關(guān)於寫作的真理存在。練習(xí)寫作意味著最終你得全面探討自己的生命。指點你如何將腳踝斷骨接合的知識,并不能教你如何補蛀牙。本書的某一段落可能會表示寫作須簡潔明朗,這是為了幫你改掉行文抽象、散漫不著邊際的毛病。然而,另外一章卻又叫你放鬆,順著情緒的波動而寫,這是為了激勵你確實說出內(nèi)心深處需要說的話?;蛘咴谀骋徽卵e頭說設(shè)立工作室,因為你需要有私人的寫作空間;可是到了下一章又講:「走出家門,遠離骯臟的碗盤,去咖啡館寫作?!褂行┘记蛇m用於某些時候,有些則適用於其他時候。每個片刻都不一樣,需以不一樣的方式因應(yīng)才會奏效。凡事皆無一定的對錯。
      
      我教學(xué)生時,總要他們「寫下骨干」,亦即寫出他們心中基本且清明的想法。然而我也曉得,我不能光是講:「好,把事情寫清楚,而且要實話實說。」我們在課堂上試用不同的技巧或方法,學(xué)生到頭來終於開竅了,便會明白他們需要說什麼,以及需要如何說出來。不過,我可不會講:「好,到了第三堂課,等我們探討過這個和那個,你們就會寫得好了?!?br />   
      讀這本書也是如此。你可以一口氣把書看完,頭一回讀畢時效果或許會不錯;你也可以隨意翻開一章,就讀那一章,書中每一章都自成完整的段落??磿鴷r放鬆心情,用整個的身體和心靈慢慢地吸收。而且,不要光是看書而已,動手寫吧,相信自己,明白自己的需求,并且運用這本書?!?br />   
      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16:52,野獸愛智慧居
      
  •     內(nèi)容:★★★★☆
      翻譯:★★★☆☆
      排?。骸铩铩铩睢?br />   裝幀:★★★☆☆
      
      熟悉催眠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作者所倡導(dǎo)的寫作理念,就是催眠里的自動書寫。其實不管是借助寫作,還是借助催眠,都是要做到與潛意識溝通,釋放被顯意識壓抑的心靈。從書中記述的作者的生活來看,作者對解放心靈的渴望,遠大于通過寫作功成名就。
      
      作者不贊同那種雕琢式的寫作,認為如果敞開心靈,真情流露,自然會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李小龍曾說,武術(shù)就是真實的表達自己??芍^英雄所見略同。當(dāng)今流行的一些宗教修行方法,或者心理治療方法,都旨在最大可能地釋放我們的潛意識。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釋放潛意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儒家所倡導(dǎo)的“格物”。所謂格物,字面意思就是究竟事物的原理。舉例來說,對于工作,格物的意思就是精通自己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如果自己在工作中感到壓力,一定是自己缺乏某些所需的知識或技能。如果在人際關(guān)系中感到壓力,不是缺乏對他人的了解,而是缺乏對自己的了解。
      
      做好生活中和自己相關(guān)的每一件事,如果發(fā)現(xiàn)有差距,不推諉責(zé)任,通過努力學(xué)習(xí)去彌補它。這就是直指核心,明心見性的修行方法。
  •      在書店里快速閱讀完之后決定買下它。
      
      
       是的。它教我們用“寫作”的方式禪修,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
      寫作這兩個字可以替換成其他:比如吹尺八。據(jù)說尺八本就是用來禪修的。比如彈古琴,練瑜珈,畫畫,跳舞,烹飪,長跑,養(yǎng)花,鑄劍……所有你可以想到做到的事情。
       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媒介逃離,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皫椭约憾床焐睿棺约盒纳袂宄巍币驗槿祟愑肋h都無法看清自己。人類,一些人類。一直都在找尋生命的真義。那個媒介是什么并不重要。佛家真言不一定非要“嗡嘛呢唄咪吽”也可以是別的什么六個字。重要的是心。
       有些人寫作是為了掙錢,有些人是為了出名,有些人是為了修行,有些人因為寂寞,有些人只是想寫……這本書給無從下手的人提供了一些范例,一些方法。指出了一條道路。然而。道路……條條道路通羅馬。人,不應(yīng)該走任何一條別人指給你的道路。自己要走的路必須傾聽自己的聲音??梢越梃b此書的方法經(jīng)驗,卻決不可按部就班的一一照做。
       書籍。有些是在圖書館寫出來,有些在咖啡館寫出來,有些在廚房寫出來。有些靈感來自收集民間傳說,有些是因為路過某地看到某個小男孩,有些是某個時代生活經(jīng)驗的集結(jié),有些只是因為方便給自己的孩子講故事。因此。在練習(xí)。大量的練習(xí)之外。只要想寫,寫就是了。
       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如果有想做的事,無論那是什么,彈琴,練瑜珈,畫畫,跳舞,烹飪,長跑,養(yǎng)花,鑄劍……立即去做就對了,不用尋找導(dǎo)師、經(jīng)驗、方法、教材、做準(zhǔn)備……
       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無論你用怎樣的方法。把它回憶一千遍,生命仍然只有一次。如果有想做的事。。。馬上就去做。
      
       還有。。。這個封面真是土。
       讓我想起那個一系列的中學(xué)推薦名著????
  •     我如法練習(xí)了一下下,效果明顯,相當(dāng)有用,下面就是我的練習(xí)作業(yè),二十分鐘卻能寫出一大篇來。很是了得!對了,按照她的要求,一口氣寫下來,沒有回頭作任何的修改。
      
      1.說說透窗而來的光線的質(zhì)感,趕快寫,就算現(xiàn)在是晚上,窗簾都拉起來了,哪怕你愿意寫北極光都無所謂,寫就是了。寫十分鐘、一刻鐘或一個小時。
      
      練習(xí):
      
      外面的光線已經(jīng)非常強烈了。窗簾卻像是半開的眼,惺忪的閉合著,中間有道不寬的縫隙,把光線推擠成一道不太厚實的墻,直撅撅的插進房間中來。窗簾后面的光線散射開來形成霧狀的暈影,把粉紅色的布幔勾勒出肉感的嫵媚。天花板上的鋸齒狀影子靜靜的躺在哪里,居高臨下的看著下方,那是窗簾身旁的朋友,等待著陽光的離去一同離開。簾布如起伏的山巒疊嶂出一個個渾圓的山巒,又彎曲出一道道溝壑,層層間隔,疏落有致。天藍色的墻壁與窗框顏色鮮明的把粉色的窗幔烘托出來,如同是舞臺中央聚光燈下鮮亮的主角,周遭的影像已經(jīng)被淡化了。滿眼都是主角的表情。
      
      2.從"我記得"寫起,寫很多細微的往事。如果陷入龐大的回憶里,就寫那個,一直寫下去,別管那段往事是發(fā)生在五秒鐘以前,還是五年以前。在你寫作時,只要不是當(dāng)下發(fā)生的事,就是復(fù)蘇的往事。如果僵在原處寫不下去時,就重寫一遍"我記得",然后繼續(xù)寫下去。
      
      練習(xí):
      
      我記得那是剛來北京的第一個冬天。工作在經(jīng)過兩個月的尋找和等待后終于有了個初步的眉目,要去一家建筑公司的工地當(dāng)助理。從內(nèi)心深處對這個工作還是有自己的理解的。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活兒,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本身建筑裝修工地主要就是靠工頭和工人這兩個角色就足夠了。工頭從老板哪里領(lǐng)來項目,然后用多年的經(jīng)驗迅速的就把工程量分解量化了,幾個工人小隊也是手法嫻熟把先面的工序和工作領(lǐng)走施工。而非要多一個工地助理無非是認識建筑公司的老板這層關(guān)系,一個礙于人情世故的生加崗位。當(dāng)時需要同時施工的工地有兩個,一個在東四環(huán)外的北京化工廠,另一個是在北二環(huán)的雍和宮,2000年的東四環(huán)外,在當(dāng)時北京大部分人的概念里都是遙遠偏僻的場所,對于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更是覺得要坐公車這么遠,超出了想象。在老家那邊這絕對是出城到外地而且還是不近的縣市。北京的冬天好像也是不停的變暖,現(xiàn)在已經(jīng)根本沒有寒風(fēng)凌厲的感覺,可是
      在當(dāng)時卻是冷到心扉印象深刻。就著冰凍刺骨的西北風(fēng),開始了穿梭在北京對角兩個工地的建工生活。
      
      6.告訴我你早上做了什么:吃早餐、醒來、走到公車站。描述要盡量明確,放慢腦子轉(zhuǎn)動的速度,重新審視一早上的細枝末節(jié)。
      
      練習(xí):
      
      早晨的睡眠在混沌中被窗外的鳥叫打斷了好幾次。身子還黏著夢的泥濘中,腦汁黏稠的停滯不動,可樹上的鳥兒早早喳喳喳聒噪了起來。朦朧中估計著是鳥兒們在聊天,變換了好幾種聲音的歌唱,不停不懈的把睡夢干凈利索的切成了好幾段,每段之間沒法相連,痛苦的只能從沉睡的香甜中輾轉(zhuǎn)出來,惺忪睜眼,開始起床。例行的一杯白水遠在廚房,邁動沉沉的腳,嘴里的干澀已經(jīng)發(fā)出急迫的要求,昏暗的廚房還籠罩在昨夜的寂寞中,瞬間被我開燈的雪亮光線完全占領(lǐng)。抓起茶杯仰脖,咚咚咚灌了下去,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算是如期完成。第二步也順理成章的開始馬桶了會議,通過短暫的思考和小結(jié),昨天的成績和收獲都飛快的呈現(xiàn)下去,在默默的讀書聲中,和昨天的五谷精華說了句白白。自從看了某本健康書上關(guān)于洗手的重要性之后,強迫洗手癥算是落下了,大事小事間隔都要洗手,是心理安慰最成功的體現(xiàn)。擦干手后的肚皮在咕嚕咕嚕的晨間歌唱里發(fā)出饑餓的抗議,看來這一步趕不上一步,上面還未結(jié)束下面急待開始。生命的全部意義是否也就是這趕趟過程中的滿足和充實?從家到買早點的小市場是要走路三分鐘的,空氣格外的香甜,昨夜的雨水還賴在地上沒起呢,太陽已經(jīng)把被子完全掀起并罩上清新的床單了。保安穿著厚厚的大衣佝僂著背站在陽光滿滿的墻角,瞇縫著眼等待換班的時刻。走在鮮亮的風(fēng)里面,春意盎然的味道隱隱約約躲在不遠處的地方。走進小市場里,空蕩蕩的大廳里人員稀落。攤主們都沒有精神的在收拾水靈的果菜??赡茉缙鹗敲總€人都心不甘情不愿的。買燒餅的老板娘倒是在生意不錯的忙碌中顯得勁頭十足。
  •     無意中在網(wǎng)上看到此書,看了書摘后,覺得與自己某些地方有相似之處,于是就買了。剛開始看時,還不太相信前言中所說的“...看了十頁,我就知道我有辦法寫前言;看到第二十六頁,我已經(jīng)寫了起來;到了第三十頁,我已經(jīng)寫滿了兩張紙...”,覺得說得太離奇了。
      沒想到的是,剛看到正文的第3頁,自己就已經(jīng)不自覺的拿起筆在書上面劃起來,因為那里有段話與自己思想是一致的。接下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創(chuàng)造了這幾十年讀書的“第一次”:第一次在書上劃道道,第一次在書上加注自己的想法、評論、隨感,第一次在書的空白處寫下大段的當(dāng)時的感受。
      這種沖動不是被迫的,是下意識的,是一種如流水般自然的運行。當(dāng)然,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符合自己的思想,但很多很多東西還是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有些東西還有了許多新的啟示,新的思路,有種眼前豁然開朗的感覺。它讓你看到了真正的自己,自己真正所想所要,所要表達的意念。它讓你有機會安靜地欣賞這個世界,聆聽空氣的聲音......
      這是一本關(guān)于寫作的書,更一本心靈交流的書,第一次閱讀這樣一本書,那種感覺,實在無法用語言說清楚。
  •      這本書的確是一本學(xué)習(xí)寫作的絕好指導(dǎo)書。雖然全書不到二百頁,我卻半年才讀完,當(dāng)然這是我讀書的一貫不良作風(fēng)。可是我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對于理解《再活一次》是很有用的。
       這不是一本你可以一口氣讀完的書,除非你對它無動于衷,想盡快完成這種讀書任務(wù)。娜塔莉在每一個章節(jié)都鼓勵你立刻拿起筆或者開始敲鍵盤,相信自己的內(nèi)心。我就在她的“蠱惑”下,每天都寫。
       寫作老師和一般的教寫作的讀物常常讓我們向別的作家學(xué)習(xí),多看其書,背誦、模仿,而娜塔莉是讓我們求救于我,挖掘自我的內(nèi)心世界,相信自我所想,并勇敢地寫出來。
       剛把這本書拿到手上時,我不明白為什么叫“再活一次”,現(xiàn)在我明白了,我在寫作中明白了,你在自己所寫的事件中,的確可以獲得重生。
       喜歡寫作的朋友,這是一本你不能錯過的好書!
  •     最初從書架上把它放入手中,不是因為書名<再活一次>而是因為它的副標(biāo)題:用寫作來調(diào)心。
      
      我想寫,但又害怕寫,因為總是覺得寫不好。用作者話講我們都有心魔,它無時無刻不在準(zhǔn)備著干擾我們做每件需要調(diào)動身體某一部分甚至全身的事。而我們又它在意它的意見,于是一次次的臣服于它而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聲音。我想我也有這個收魔,所以總在尋找一些關(guān)于寫作指南方面的書。想寫,是想能真實準(zhǔn)確地表達自己,沒有想過,通過寫,還可以調(diào)心,這吸引了我。
      
      書不是長篇大論,每篇自成一體,我還沒有全部看完,但不妨礙我對這本書感受,因為基本每看一篇,感受相似。它不是教你,怎么寫得好,寫出水平,寫成作家。而是告訴你,如果你有話要說,哪怕是句罵人的話,都可以寫下來,像個孩子一樣想說什么就寫什么,跟自己對話,隨時隨地,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咖啡館,是在廁所,還是在工地,都可以成為你的寫作場所,只要你能心無旁,筆隨心動。用敏銳去覺察自己所思所為,在洞察中,書寫中來修行,從而讓自己變得心神清澄。所以作者教我們不用考慮篇幅架構(gòu),轉(zhuǎn)承起合,儙辭造句,用心寫,常常寫,總有一天也會寫出好文字來。用作者的話說:“我們的身體是垃圾堆:我們收集經(jīng)驗,而丟擲到心靈垃圾場的蛋殼、菠菜、咖啡渣和陳年牛排骨頭,腐爛分解以后,制造出氮氣、熱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們的詩和故事便從這片沃土里開花結(jié)果。不過,這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假以時日。不斷翻掘你生命里的有機細節(jié),直到有些細節(jié)從散亂無章的思緒垃圾堆里篩落下來,落到堅實的黑土上。”
      
      發(fā)現(xiàn)很多歡喜驚喜都來自于生活中不經(jīng)意的選擇,這一次也是,我想這與我近期的心理狀態(tài)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說讀克氏的<單純的品質(zhì)>,仿佛在聆聽大師,艱深難懂,虛無飄渺,那么讀這本<再活一次>就是在傾聽自己,觸手可即,然后身體力行,從看待身邊的一花一草開始。前兩天,我跟朋友說我特別難受,突然對自己很質(zhì)疑,感到從沒有過的陌生,朋友說這很正常,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了解都只是冰山一角,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探索的過程。我想如果這樣,我冰山一角大概還沒有露出,我想給自己做個實驗,就是切身地感受那些難受,那些質(zhì)疑,但我沒有想出具體的辦法。之后,過了兩天,我就遇到了這本書,我想,如果不是因為我讀了克的書,不是因為我最近自我糾結(jié)的狀態(tài),也許我根本體會不到作者的禪意,如何達到調(diào)心,進而再活一次。我不知道是否已經(jīng)進入狀態(tài),但是我知道看的時候,有許多支離破碎的感受源源涌出,從來沒有過,就像現(xiàn)在,寫著寫著話越來越多。我還沒有開始用作者的狀態(tài)來寫,但是已在感受中,在大腦中開始寫了好幾次。而這次,是我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輸出。回頭再看這兩段文字,是我沒有想到的,至少感覺寫時比以往流暢很多,雖然很啰嗦,也許語句不通順,可是寫到這我感覺很愉快。很抱歉看的人了:)
      
      最后說一句:如果你想好好與自己相處一下,不防看看這本書;如果你的寫作水平已經(jīng)達到一定境界,不防也可聽聽這位作家的寫作心得;如果想取經(jīng)寫作技巧,那就算了。
      
  •     寫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人需要在認同聲中得到滿足,有人需要獲得一些現(xiàn)實的利益,有人把寫作作為救贖手段填補內(nèi)心的空缺,有人將寫作作為生存方式以實現(xiàn)內(nèi)在的本能和沖動。
      每個人的寫作目的都不同,但至少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就是把文字當(dāng)作禪修的人,是不可能寫出一本經(jīng)典巨作的。
      真正的經(jīng)典,是要用生命燃燒,用心血澆筑,是付出愛與死的代價磨出來的。絕對不是安安靜靜坐在咖啡館里,尋找自己的可能性,用字句塑造自己的形象。
      我愛修身,也愛寫作,但是我不會把寫出經(jīng)典當(dāng)作口號和目標(biāo),也不會把寫作的禪修當(dāng)作寫出經(jīng)典的必要積累。
  •      寫點什么確實能帶來心靈的一次洗滌,不論是各式筆尖疾飛在白紙上還是各種輸入法下的顯示屏。每當(dāng)開始寫的時候,總是在想,什么才是自己想要表達的,神迷才能言歸正傳的開場,優(yōu)美的華麗的轉(zhuǎn)過開始的迷茫,讓文字逐漸清晰而不那么突兀。娜塔莉大概一開始也是這樣吧~
       刪掉那些“也許”、“大概”,讓文字轉(zhuǎn)為心聲,寫就對了。寫和文字并不是絕對的緊密。我的文字隨鍵盤躍然屏中,但心里卻像一只筆在刻畫。一直對寫作有點抗拒,似乎或者肯定的是,從小的作文就沒及格過幾次,就連那個高考也沒把格子填夠。就像納塔麗說得,我們都有心魔,它無時無刻不在準(zhǔn)備著干擾我們做每件需要調(diào)動身體某一部分甚至全身的事。而我們又它在意它的意見,于是一次次的臣服于它而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聲音。
       寫作就是在堆肥,這個概念還是第一次知道,把那些最猥瑣的文字寫在紙上。有點像黃秋生的那個牛糞上的鮮花。不過生活的確是在點滴堆積中,從最陰暗和骯臟中淘滌出鉆石,使得整個生命因此光亮。
       總的來說,這本書定位是寫作的指南,但所蘊含的道理也折射出生活中的細節(jié)和真諦。生活總是在細心的發(fā)現(xiàn)中才會變得美好。那些陰暗處也會有光鮮的小花。看這本書得過程中都是在外面,環(huán)境嘈雜,但這些文字都能吸引你,因為很多都是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所忽略的。不一定志愿成為個作家,但是偶爾找家咖啡館,點一杯便宜的飲料,靠在窗邊寫寫畫畫也是件很愜意的事。
  •      這本書據(jù)說是教導(dǎo)創(chuàng)意寫作的經(jīng)典之作,銷量過百萬,是北美所有教授寫作及寫作治療的人必讀、必引述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重點并不是如何寫作,而是試圖鼓勵每個站在寫作起點的人,告訴他們前面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也告訴他們?nèi)绾巫尣椒プ兊幂p松。它試圖把寫作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在寫作中釋放心靈的方法。書中分為六十六個小節(jié),不像課程,更像作者隨手寫下的寫作感想。其中有些小竅門,雖不起眼,卻也是幫助初學(xué)者快樂寫作的好方法。
      
       坦率說,我是習(xí)慣于在電腦上敲字的人,因此書上的一些紙筆寫作的小技巧并不適合我用。不過作為一本寫作的啟迪書,它的宗旨很可貴,內(nèi)容也有趣,茶余飯后,一次讀一節(jié)。無須急著看完,因為這本書就是讓人這樣讀的。
      
  •   小小的一本書,卻會帶入你走進寫作的世界
      
    試試寫寫短詩,畫出美好的一天
    試試寫寫日記,跟自己的內(nèi)心唱歌
    試試寫篇小說,從中滿足玫瑰色的幻想
    讓念頭自由飛舞吧,帶你飛翔
  •   想起一位老師說過的:“寫字就是寫心?!?/li>
  •   立品版的09年讀過 紫色的封面設(shè)計很好看 是陸志昌設(shè)計的?韓良憶的譯筆很好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也是她翻的?她姐姐是韓良露哈,也是胡因夢的好友,研究占星的。當(dāng)時看過就覺得作者講寫作特別好,跟禪結(jié)合了,雖然當(dāng)時還不太懂,她還有本狂野寫作,看到在淘寶上有這本加狂野寫作兩本臺版一起賣的70多元
  •   英文版是香巴拉出版的啊 1986年就寫了啊
  •   是。這次去臺北書展,我也買了一本《狂野寫作》,閱讀中。
  •   看完了不一定能看懂??炊牟灰欢芸赐?。 不能說懂,但有靈光一閃,會心的感覺
  •   很喜歡,想買一本,你們是從哪里買到的呢?
  •   正在為自己的編輯工作糾結(jié)中。。??戳嗽u論很喜歡。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05076/
    這本書有中文簡體版。網(wǎng)絡(luò)書店上應(yīng)該可以買到的。
  •   恩。謝謝。都查過啦。當(dāng)當(dāng)卓越都沒貨。。
  •   淘寶上有的
  •   我找個時間問問立品的人,為啥不重印呢?
  •   初寫者的心、筆和紙
    我很喜歡教入門班,因為我必須重回初寫者的心靈狀態(tài),重拾我對寫作最初的想法和感受。從某方面來說,每一回坐下來開始寫作,我們都必須重返初寫者的心靈狀態(tài)。兩個月前我們寫了篇好文章,但這并不能擔(dān)保我們能再一次寫出佳作,這事可是說不準(zhǔn)的。說實在的,每一回動筆時,我們都在納悶自己以前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每一回都是一趟新的旅程,而且沒有地圖。
    因此,當(dāng)我教寫作班時,都必須把同樣的故事從頭到尾再講一遍,心裡同時得記住,學(xué)生們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我必須從最開頭的地方講起。
    首先來看你要用來寫字的那支筆。這支筆必須能書寫流利快速,因為腦袋思想的速度永遠快過手寫的速度,你可不會愿意讓一支慢筆更加減緩你手寫的速度吧。原子筆、鉛筆和毛氈筆都慢,尤其是毛氈筆。到文具行去,看哪種筆讓你寫起來最順手。試用不同種類的筆,而且別買太花俏、太昂貴的筆。我多半用價廉的西華(Sheaffer)鋼筆,一支大約一?九五美元,它還有可替換的墨水夾。多年下來,我已買過成百上千支,每種顏色都買過,雖然它們常會漏水,可是寫起來很快。新上市的鋼珠筆寫得也挺快,但是有一點不大好控制。你會希望能感受得到筆接觸紙面的連結(jié)感和質(zhì)感。
    也得想想你的筆記本,這一點很重要。它是你的工具,就好像木匠少不了槌子和釘子一樣。(幸福吧,只要一點點成本,你就能作生意了?。┯袝r候,有人會買高價的硬皮記事本,龐大又笨重,而且因為本子外觀精巧好看,你會以為非得在上頭寫好些文章才配。相反地,你應(yīng)該覺得,就算在紙上寫下全世界最爛的垃圾文字也沒關(guān)系。給自己寬闊的空間來鉆研寫作,便宜的活頁筆記本會讓你覺得,你很快便可以將它填滿,然后另買一本。此外,這種筆記本也易於攜帶。(我常買筆記本大小的皮包。)
    加菲貓、大青蛙劇場、米老鼠、星際大戰(zhàn)等,我愛用這種封面很好笑的筆記本。每年九月開學(xué)時,這類筆記本就會上市,售價比一般的活頁筆記本貴一點,可是我喜歡它們。打開史奴比封面的筆記本很難叫我太過一本正經(jīng),這也讓我比較容易能找到它們──「喔,對了,那年夏天我是用西部冒險系列的筆記本?!苟嘣囉貌煌姆N類:內(nèi)頁空白、劃線,或印有圖案的;硬皮或軟皮包裝的。到最后,它都得為你效勞。
    筆記本的大小也有關(guān)系。小的筆記本可以裝進衣服口袋裡,可是這麼一來,你也只能記下小的想法。但這也無所謂,美國名詩人,同時也是小兒科醫(yī)師的威廉.卡羅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就趁著看診等病人的空檔,在處方箋上寫了不少詩。
    細節(jié)
    大夫,我找了你好久哇
    我欠你兩塊錢
    你好吧?
    很好,等我一弄到錢
    就帶來給你哪【原註1】
    在他的詩集中,可以看到許多處方箋篇幅的詩作。
    有時,你可能會想把思緒直接用打字機打出來,而不想寫在筆記本上。寫作運用到身體,因此會受所用工具的影響。打字時,你用手指敲鍵盤,打出來的是一個個黑色的字體:你內(nèi)在的另一個層面可能會因而浮現(xiàn)。我發(fā)覺當(dāng)我在寫帶有強烈情緒的文章時,我非得先手寫在紙上不可。手寫的動作和心情的波動有著比較緊密的關(guān)連。然而,當(dāng)我要寫故事的時候,則會直接用打字機。
    還有件事你不妨一試,那就是對著錄音機講話,看看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直接將聲音錄下來的感覺如何?;蛘甙阉?dāng)成方便行事的辦法:你可能正在縫衣服的邊,而這讓你想起了有關(guān)你前夫的往事,你想把它寫下來。你的雙手忙著縫紉,可是你有張嘴可以對錄音機講話。
    我很少用電腦工作,但我能想像用蘋果電腦寫作的滋味:把鍵盤放在膝上,閉上雙眼,就這麼一直打下去。電腦會自動換行,那叫做「線回」(wrap-around),你可以沒完沒了地敲鍵下去,不必擔(dān)心打字機到了一行終了,會發(fā)出叮的一聲。
    勇於實驗,甚至試著在大張的繪圖紙上寫作。內(nèi)在的世界誠然會創(chuàng)造外在的世界,然而外在世界和我們所使用的工具也會影響我們思想成形的方式。試著用飛機在空中噴煙寫作。
    要慎選工具,可是也不要太過小心翼翼,以致緊張兮兮,或花在文具行的時間比花在寫字桌前的還多。
  •   初始的意念
    寫作練習(xí)的基本單位乃定時演練。隨你喜歡,你可以替自己設(shè)定十分鐘、二十分鐘或一個小時,多久都行。一開始你可能想先設(shè)定短一點的時間,一星期以后再增加,或者你可能第一回便想埋首寫作一個小時。隨便怎樣都好,重要的是,不管你選定的時間有多長,都必須遵守,并寫完整個時段。
    1. 手應(yīng)當(dāng)不停地寫。(不要停下來重讀你剛才寫的那一行,那只是在拖時間,并在設(shè)法掌控你正在說的話。)
    2. 不要刪除。(那是在編輯你寫的東西,就算寫出來的并不是你原本打算寫的東西,也隨它去。)
    3. 別擔(dān)心拼錯字、標(biāo)點符號和文法。(甚至別去管是否把字寫出了格子,或超出線。)
    4. 放鬆控制。
    5. 別思考,別想著要合乎邏輯。
    6. 直搗要害。(倘若你寫出了可怕或太過赤裸裸的東西,那就一頭鉆進去,其中說不定蘊藏了很多能量。)
    以上即為規(guī)則,必須確實遵照,因為你的目標(biāo)就是要竭盡所能回到初始的意念,回到能量末受社交禮節(jié)或內(nèi)在壓抑阻撓之處,回到你把心靈實際所見與所感都寫出來的地方;而不是心靈以為它該見到或該有的感受。這是捕捉你心靈奇妙之處的絕佳機會,藉以探索思想嶙峋不平的邊緣;就像切根胡蘿卜似的,讓你的意識將紙張染得如生菜沙拉一般五色繽紛。
    初始的意念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現(xiàn)心靈對某件事物靈光一閃的最初反應(yīng)。但內(nèi)在的潛意識壓抑往往會抑制它們,我們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裡;思索再思索,再三地遠離了和初始靈光的直接聯(lián)繫。比方說下面這句話──「我把喉嚨上的雛菊割掉了」突然浮現(xiàn)心頭,可是我受過一加一等於二邏輯訓(xùn)練的腦子,經(jīng)過深思,基於禮貌、恐懼,加上對自然無矯飾的語言感到難為情,於是會這麼說:「胡說八道,你聽起來一副想自殺的樣子。別讓人見到你在割喉嚨,人家會以為你是神經(jīng)病。」如果我們聽任潛意識的壓抑發(fā)威,我們會寫出:「我的喉嚨有點痛,所以我什麼話也沒講?!购弦说珶o趣。
    初始的意念亦未受到「自我」(ego)的阻礙,我們內(nèi)在的這個機制一直設(shè)法要取得控制,想證明這個世界是永恒、充實、持久且合乎邏輯的。然而世界卻不是永恒不變的,它時時在變動,并充斥著人類的苦難。因此,一旦你表達出不受自我約束的東西,文中也會充滿著能量,因為它表達了世事的真相;你的文章并未負擔(dān)自我造成的包袱,你乘著人類意識的波浪前進了一會兒,并用個人的細節(jié)來描述這趟旅程。
    坐禪時,你得把背挺直,雙手置膝或置於身前,盤腿坐在叫做zafu的坐墊上,這個姿勢名為「手印」(mudra);你面對白墻,留心自己的呼吸,不管心裡感覺如何──心頭洋溢龍卷風(fēng)般的怒火和抗拒也好,還是像大雷雨般的喜悅與悲哀也好,你都得持續(xù)坐著,背挺直,面墻盤腿打坐。你學(xué)會一件事:不論內(nèi)心的思潮或情感有多澎湃,都得不動如泰山。繼續(xù)坐著,這便是得遵守的紀律。
    寫作亦是如此。當(dāng)你接觸初起的意念時,你必須當(dāng)個偉大的斗士,從這些意念寫起。特別是在一開頭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情感洋溢且能量充沛,因而難以自持,但切勿停筆。應(yīng)持續(xù)用你的筆記錄生命的細節(jié),并洞悉這些細節(jié)的核心。在初級寫作班上,常有學(xué)生讀了自己方才所寫的東西以后,痛哭失聲。這無傷大雅,他們也常邊寫邊哭。我鼓勵他們透過淚眼閱讀或?qū)懽?,如此才能顯現(xiàn)出另一面,而不再受情緒擺佈。流淚時不要停下,勇往直前探究真相。這就是該守的紀律。
    為什麼初起的意念能量如此豐富?因為它們牽涉到清新的氣息與靈感。靈感意味著「吸納」,吸納神靈,你的世界因而變得比本來的寬廣,而初始的意念隨即顯現(xiàn)出來。它們并不掩飾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或感受。當(dāng)下洋溢著巨大的能量,事情該怎樣便怎樣。我有位信佛的朋友一回在打坐完以后說:「打坐后,色彩變得更鮮活了?!菇趟蜃膸煾副硎荆骸富钤诋?dāng)下,世界才會真的活過來?!?/li>
  •   這是一本被忽略的書。。。很值得放在手邊,時不時拿出來重溫~
  •    應(yīng)該是首印很少吧?5000冊?它遠不如其他靈修書那么火爆啊,可是我覺得它比很多咋書店熱賣的都要好。這本書好像從來就沒有在書店被擺在顯要位置。
  •   是哦。要不《書評增刊》推薦一下這本書吧。
  •   好呀!good idea...i'll think about it.
  •   :「相信愛,它便會帶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刮蚁爰由弦韵聨拙洌骸赶嘈拍闼鶒鄣氖挛?,堅持做下去,它便帶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箘e太過擔(dān)憂安全與否的問題,一旦你開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內(nèi)心深處終將獲得很大的安全感。
    ——
    謝謝樓主
  •   格物
  •   能每天堅持寫點東西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格物的解釋可謂精辟,關(guān)鍵還要知行合一
  •   釋放潛意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儒家所倡導(dǎo)的“格物”。所謂格物,字面意思就是究竟事物的原理。舉例來說,對于工作,格物的意思就是精通自己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如果自己在工作中感到壓力,一定是自己缺乏某些所需的知識或技能。如果在人際關(guān)系中感到壓力,不是缺乏對他人的了解,而是缺乏對自己的了解。
      
      做好生活中和自己相關(guān)的每一件事,如果發(fā)現(xiàn)有差距,不推諉責(zé)任,通過努力學(xué)習(xí)去彌補它。這就是直指核心,明心見性的修行方法。
    ——
  •   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媒介逃離,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皫椭约憾床焐睿棺约盒纳袂宄巍?/li>
  •   嗯,但是想做就去做,需要多大的勇氣...
  •   看到最后5555.。。封面很好啊
  •   封面是陸智昌做的哦~lz百度一下
  •   陸智昌做的就不土嗎、···個人審美差異而已
  •   為啥我買不到
  •   偶羨慕兩種人:能用“寫作”或“唱歌”來準(zhǔn)確表達思想、情感的人。打算買這本書看看。
  •   不回頭修改竟然可以寫得這么通順……
  •   似乎很好?。?/li>
  •   看到你的評論更想看這本書了。
  •   這似乎是我尋找了很久的書,能打開我的心靈。
    此書一定要看。
  •   我也有這種心魔,想挑戰(zhàn)某件事而總是不敢去嘗試;微乎其微的一些小事...
  •   親愛的~
  •   你還沒有真正讀懂這本書!
  •   我同意樓主。??茨氵x擇哪條路。這是本好書。但是我沒有給力薦。雖說經(jīng)典不一定要死去活來,但每個人的路,對寫作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
  •   我還是很愛很愛你~~~~~哈哈哈哈哈
  •   確實是沒有讀懂的
  •   哪里有賣?或者電子版的?我想看這本書
  •   我是在金石堂的網(wǎng)站上買的臺版書。
  •   我有電子版的,是TXT版的,不知道全不全
  •   很久之前在學(xué)校圖書館看過英文原版的,當(dāng)時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斷去寫,一直寫這種鼓勵。然后臺灣出版,內(nèi)地卻一直沒有看到。在網(wǎng)上找了很久很久,最后終于非常巧合的在一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關(guān)閉的私人網(wǎng)站找到了。
  •   這本書其實就是讓你每天不停的寫,不要用任何接口停止每天的寫作,直到成功!其實寫文就是要多看多想多寫,很多人沒成功,就是因為看多了,想多了,但是寫卻不夠多,如果一個人把看多,想多,寫多,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再結(jié)合合理的渠道,那成功還是有可能的。
    這本書適合初入門的朋友看,特別是那些寫了一半就因為懶惰或者毅力不夠的朋友,應(yīng)該買一本回去,會起激勵作用的。
    PS:關(guān)于這本書的其他寫的有關(guān)寫作小技巧方面的闡述,感覺對寫文幫助并不大,如果是已經(jīng)有了自己系統(tǒng)的寫手就沒必要看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