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馮伊湄 頁數:274
Tag標簽:無
前言
廖承志我同司徒喬如何認識的,現在已記不清楚了。我們當時都在廣州嶺南大學,不過我年幼,剛進中學,而他已經是大學生了。屈指算來,那已經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我那時很喜歡同一些同學到郊外,對著水彩畫盒浪費顏料。司徒喬有時也參與其間,并指導我們怎樣用顏色。同司徒喬的認識,大概是這樣開始的。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司徒喬親為主角,在嶺南大學的劇壇上。演出了一出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描寫礦工斗爭的戲。那是早于五卅運動之前的一兩年。這一件事,直到現在還鮮明地留在我的記憶里。自然,司徒喬演的那一出話劇,還是基督教社會主義味道十分濃厚的。內容是說一個牧師,敢于拋棄所謂“前途”和資本家小姐的未婚妻,同礦工畢生相處的故事;還暴露了資本家的惡毒,并詳細描寫了礦工的悲慘境遇。這劇本很可能是外國來的,但有意義的是:司徒喬當時正是嶺南大學“白十字架團”的成員,而竟演出了這樣富有辣椒味的戲。這給嶺南大學的一潭死水像爆炸了一枚原子彈一樣,首先是嶺南大學的教會當局嚇昏了,其次是廣州基督教會嚇得僵直了,再其次是香港的基督教會和青年會給嚇得手足無措。那真是痛快至極。后來,司徒喬離開了廣州,到了北京。上述的事絕不是司徒喬一生偶然的插曲,魯迅的《三閑集》中《看司徒喬君的畫》一文就可以證明。司徒喬絕不僅是在舞臺上給工人階級一點同情,而且他后來在北京、上海,畫的也主要是窮人、工人和乞丐。這好像成了司徒喬畫筆長征的始點。以后無論什么地方、什么時候,他描畫的大都是漂泊的窮人、受壓迫的工人、年老的流浪漢,或是用強烈的色彩來謳歌他如此熱愛的祖國山河大地。以后,直到全國解放之日,我同司徒喬再也不曾相遇過。司徒喬離開了上海,后來還到過法國。我在法國見過冼星海,但沒有見過司徒喬。我同冼星海也是嶺南時代的同學。待到我同司徒喬再次見面,已是一九五。年的事。他是開國時第一屆政協(xié)的代表。一九五二年,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和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上,我又同司徒喬在一起了,他恰是中國代表團的團員之一。大會閉幕之后,司徒喬在一幅兩米見方的絹布上,畫下了大會閉幕時的熱烈景象。為了這幅畫,我到過司徒喬的畫室好幾次,并認識了他的夫人。司徒喬是擅長油畫、水彩畫的,但他用中國式的毛筆,描出各國代表團首腦人物的顏容,恐怕是司徒喬的第一次嘗試吧,如果我不是說錯了的話。我記得,他這張畫終于沒有完成。不知道這張未完成的杰作,如今在哪里?不久前,王匡同志送給我一本司徒喬夫人馮伊湄寫的書,就是《未完成的畫》。我當夜把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了。青年時代的司徒喬,壯年時代的司徒喬,成熟時期的司徒喬,都一一如銀幕上的映像,浮在我的眼前。司徒喬把整個生涯貢獻給了祖國的勞動人民,司徒喬的一生是為苦難祖國和人民服務的一生。他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對民族敵人的刻骨仇恨,他的節(jié)操,他的淡泊,他的無欲,都可為我們的師鑒。司徒喬的畫集,將是他革命藝術活動的最好見證。馮夫人的書,又將是司徒喬苦難反抗的一生的見證。司徒喬去世,及今整整是二十年。他沒有死,他的令人難忘的形象,一直活在我們心中。一九七八年五月
內容概要
司徒喬(1902—1958),廣東省開平人。1924年入燕京大學神學院讀書。1926年在北京中央公園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魯迅以超過定價的數目選購了兩幅素描,其中《五個警察一個○》現在仍放在北京魯迅紀念館內魯迅書房的桌上。
在五十六年的一生中,司徒喬的足跡遍及美國,法國、南洋,在國內則從嶺南到京、滬、寧、漢,乃至新疆、西南各省區(qū),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數1936年魯迅先生去世后,他用竹筆畫下的魯迅遺容,以及葬禮上的魯迅巨幅遺像。
《司徒喬——未完成的畫》此番修訂重版,增補了一些當年的日記、文章、同行的描述,以及六十多幅照片,更豐富生動地展示畫家的創(chuàng)作全貌和人生軌跡。
《司徒喬——未完成的畫》由其夫人馮伊湄所著。
作者簡介
馮伊湄(1908—1976),廣東惠州人。畢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文學系,后赴法國留學,在巴黎與司徒喬相識相戀,1930年回國成婚??箲?zhàn)期間在南洋曾任華僑女中校長和華僑報紙副刊編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回到重慶,任四維小學校長??箲?zhàn)勝利后隨司徒喬赴粵、桂、湘、鄂、豫五省創(chuàng)作反映戰(zhàn)爭災情的《義民圖》。1946年護送司徒喬去美國治病,1950年回國,退休前在美術研究所參加編寫《中國美術史》。
馮伊湄與司徒喬相濡以沫,是生活中的伴侶,更是事業(yè)上的知音,丈夫去世之后,她“醺淚成書,嘔心鑄字”,用飽含感情的文字,記錄了畫家傳奇的一生。
書籍目錄
序 廖承志
看司徒喬君的畫 魯迅
一 《五個警察一個○》
二 初到北京
三 求師
四 白薯畫家
五 《被壓迫者》
六 童年
七 友誼
八 兩幅早期的油畫
九 《荊冠上的親吻》
一〇 《有所問》
一一 “喬小畫室”
一二 再求師
一三 玫瑰村中
一四 在不自由的地方畫自由神
一五 《夜未央》
一六 張家口之行
一七 竹筆
一八 魯迅先生遺容
一九 中山先生畫像
二〇 浩劫
二一 《緬甸古琴圖》及其他
二二 詩情畫意話檳榔
二三 東陵畫室
二四 《放下你的鞭子》
二五 脫險記
二六 《國殤圖》
二七 團山堡
二八 華山十幅
二九 新疆寫生
三〇 山窮水盡疑無路
三一 《學齡兒童》
三二 兩幅肖像
三三 運江圩上
三四 《饑餓》
三五 漓江煙雨
三六 《逃荒》
三七 《被日寇炸毀的石鼓書院殘址》
三八 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
三九 《義民圖》
四〇 黃泛區(qū)
四一 災情畫展
四二 出國記
四三 奪命記
四四 卡拉
四五 歸計
四六 太平洋上的風波
四七 《三個老華工》
四八 三到北京
四九 《魯迅與閏土》
五〇 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史畫
五一 還鄉(xiāng)記
五二 《秋庭紅柿圖》
五三 遺作展覽
[附錄一]
畫竹 司徒喬
新疆獵畫記 司徒喬
留別伊犁司 徒喬
談速寫——全國速寫水彩展覽觀后感司徒喬
[附錄二]
筆尖上的正義和激情 艾中信
我所見到的司徒喬先生 沈從文
憶馮伊湄 陳原
司徒喬美術活動年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一 《五個警察一個○》一九二六年初,是農歷丙寅除夕的那一天,北京的天空飄著鵝毛雪。刺骨的寒風把人都趕進了屋,把鳥都趕進了窠。只有施粥廠門前,聚集著一大群無家可歸的窮人。大片雪花粘在他們身上的破葦包或破麻袋片上,粘在他們亂蓬蓬的須發(fā)上。他們急于想喝一碗熱粥,然后趕快躲到人家屋檐下去。他們彼此擁擠著,鬧嚷著。幾個“維持秩序”的警察,拿著大木棍,隨意撲打他們,嘴里噴射出粗暴的吆喝聲。人叢中忽然跑出一個孕婦,她右手牽著個三歲左右的男孩子。在她后面,五個身軀高大的警察追趕著她,木棍像雨點般落到她身上。她空著的左手本能地護著腹中的孩子,嘴里喃喃地申辯著:“我討了一碗,給孩子吃了,想再給自己討一碗,不是一個人討兩碗……”警察們不聽她的申辯,還是一個勁地打她、趕她,像五只瘋狂的豺狼趕著一對羔羊。正在這時候,胡同口走過來一個大學生模樣的青年。冷風逼得他把腦袋縮進破大衣領子里,吵嚷聲又使他抬起頭來。這一幕習以為常的警察欺凌老百姓的景象,激起了他強烈的憤怒。他決心用筆把它畫下來,讓千萬人看見,激起千萬人的怒火來燒毀這不合理的現象。于是,他急急忙忙往回走。他原是應同鄉(xiāng)邀請去吃年夜飯的。為了不讓腦子里的印象溜走掉,他決心先回公寓把它畫下來再去吃飯。他邁著急促的步子,雪的泥濘在他腳下發(fā)出唧唧的響聲。融化了的雪,一點點滲人他脫了線的破皮鞋里,他的腳凍麻了?;氐綄W生公寓里,連忙扭亮燈,攤開紙。他那顆年輕的心是那么激動,使得手中的木炭碰到紙上發(fā)出刷刷的響聲。但是,這個題材對他來說是太難了。他雖則從小就愛畫畫,可從來沒有正式學過畫,最多只能畫點風景,或畫個頭像。像這樣有五六個人的復雜場面,尤其是五個警察粗暴的動作,他畫不出來。換了五張紙,紙上縱橫著一些憤怒的線條,它們并未給他組織成完整的畫面。畫到十一點鐘,一頓窮學生所希罕的年夜飯錯過了,挨了一頓餓,畫還是沒有畫成功。一九二六年六月,這個青年人把七十多件習作掛在中央公園①水榭里開了個展覽會。上面說到的那幅草稿,也參加了展覽。畫題是《五個警察一個○》。他用○來代表當時那個社會里備受壓迫的窮人——特別是更無地位的婦女,另外,也想用。來點出那孕藏著小生命的突出的肚腹。在這沒有說話自由的時代,這一幅形象不清晰、畫題又含義不明的畫稿,好像是受了委屈的人的一個含糊的申訴,一般觀眾是不容易看清它的意義的。出乎這個青年人的意料之外,這幅畫在展出第二天就賣出去了。據替他看攤的小朋友告訴他:午間來了一個穿大褂的長者,要買這幅畫,還要買那幅《饅頭店門前》(那是一幅水彩畫,上面畫著一個瘦骨嶙峋的老人的背影,他正背對一籠剛出籠的熱氣騰騰的饅頭走開去)。兩幅畫標價一共是十八元,這位長者拿出兩張十元鈔票。小朋友抱歉地說:“畫家吃飯去了,沒錢找?!遍L者和藹地對他說:“不用找了,這兩幅畫根本不止值這些錢?!闭f著把鈔票留下,把畫帶走了。這位長者,就是魯迅先生。這位青年,就是司徒喬。二 初到北京“……不管功課,不尋導師,以他自己的力,終日在畫古廟,土山,破屋,窮人,乞丐……”——魯迅《三閑集·看司徒喬君的畫》這是司徒喬在北京的生活。北京,這個古代的京城,當時的首都,本應以它的壯麗與繁榮,吸引南來的游子。誰知出現在他眼前、使他觸目驚心的,卻是那充斥在北京城里大街小巷的乞丐。這些從軍閥混戰(zhàn)的烽火中逃出來的、荒年交不起租稅被地主奪了佃的、被工廠解了雇的人們,終日躑躅街頭、饑寒交迫。還有那些比乞丐略勝一籌的人力車夫。他們每天用很大的價錢向車廠老板租來一輛破車,趕在行人身后,像求布施似的,求他們雇車走。一樁二十三個銅元(半角錢)的買賣講成了,就拔腿低頭飛跑。汗從額頭滴到地下,黃沙地上出現一行小黑點。饑餓與貧困,每天在吞噬著他們年輕的軀體……一幅民窮財盡的圖景,使這落寞的古都城,成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政績展覽室。這些流離失所的父老兄弟,刺痛了司徒喬那顆年輕的富于同情的心。于是他揮動他那支稚拙的畫筆,試著要畫出他們那刻在深深皺紋里的辛酸與愁苦,畫出那藏在蓬亂須發(fā)中的無窮仇恨。他日夜不停地、廢寢忘餐地畫著他們。當時的《語絲》上曾有一段文章描寫他這時作畫的情形說:……司徒君是燕京大學的學生。他性喜作畫,據他的朋友說,他作畫比吃飯還要緊。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知道司徒喬君的姓名還在四五年前,那時是在北京,知道他不管功課,不尋導師,以他自己的力,終日在畫古廟,土山,破屋,窮人,乞丐……。……但我卻愛看黃埃,因為由此可見這抱著明麗之心的作者,怎樣為人和天然的苦斗的古戰(zhàn)場所驚,而自己也參加了戰(zhàn)斗。 ——魯迅他穿件藍咔嘰布舊風衣,隨隨便便的,衣襟上留著些油畫色彩染上的斑斑點點,樣子和塞拉西皇帝有些相通處。這種素樸與當時燕京的環(huán)境可不大協(xié)調,因為洋大學生是多半穿著洋服的。若習文學,有的還經常把一只手插在大衣襟縫中作成拜倫詩人神氣……我喜歡他為人素樸,我還喜歡他墻上桌上的那些畫?! 驈奈奈乙S時隨地跑進別人的呼吸里,向人類的靈魂跑去,老實地耕耘自己的土地?! 就絾?/pre>編輯推薦
《司徒喬:未完成的畫》:當個人的歷史成為社會史的一部分,私人記憶與公眾記憶重合的時候,個人史的抒寫、私人回憶的輯錄,就顯示出重大的意義和無法取代的價值?!叭伺c歲月”叢書于是應運而生?!端就絾獭赐瓿傻漠嫛穫髦魉就絾痰囊簧菫榭嚯y祖國和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畫集,是他革命藝術活動的最好見證?!端就絾?未完成的畫》由其夫人馮伊湄所著,馮伊湄與司徒喬相濡以沫,是生活中的伴侶,更是事業(yè)上的知音,丈夫去世之后,她“醺淚成書,嘔心鑄字”,用飽含感情的文字,記錄了畫家傳奇的一生。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