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間惆悵客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楊雨  頁數(shù):297  
Tag標簽:無  

前言

很少有把書稿讀了兩遍,卻仍下不了筆的情況,這次真的有點“六情底滯”了。    其實納蘭是我熟悉的人物,楊雨教授更是認識多年的朋友,這兩層因緣應該使我下筆如神才對的。問題出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呢?我想我可能是沉浸在書稿宏博的敘事與柔婉的抒情之中而流連忘返了。讀書是容易的事,讀本好書就不那么容易了,讀了之后能讓人不斷咀嚼、回味的就更少有了。老實說,近年讀書,很少有這樣讓我投入甚至沉醉的感覺了。這當然是我個人的感覺,寫在這里,別無他意,作為我一段獨特的讀書記憶而已。    我說的這本好書,就是楊雨教授的新著《我是人間惆悵客》,這是她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授的“納蘭心事有誰知”專題講稿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跟此前她的《俠骨柔情陸放翁》的細膩熨帖不同,納蘭一書雖然細膩依舊,但明顯拓展了縱深的歷史背景,顯得更為宏大開闊,把一種原本剪不斷、理還亂的以納蘭為中心的復雜關系,厘析得眉目清晰,宛在眼前,在講述歷史中含蘊著厚重的學術,在敘述故事中夾雜著溫婉的抒情,楊雨為此所花費的心血在在可見。元好問說:“成如容易卻艱辛?!蔽覐臈钣赀@本書中,仿佛讀出了她曾經(jīng)付出的苦苦思索,也仿佛看到了她靈感突發(fā)時愉悅的神情。    以前讀鶴亭詞,有“知否淺從深處過,看來俗比雅猶難”之句,很有同感。為什么要說通俗的學術比高頭講章更為難得呢?這實際上與思想的深度和語言表述的靈性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我看來,就語言與學術的關系而言,以淺易文艱深為最高一等,次之以艱深文艱深,再次之以淺易文淺易,再次之以艱深文淺易。這是我讀諸種著述悟出的一點心得,用來對照楊雨的新著,我要毫不猶豫將它歸人第一等的。    書稿既然是以《百家講壇》的講稿為基礎,則其行文的淺顯通俗,是勿需多說的。但平易的語言若失去了內(nèi)涵和韻味,也很容易流為蒼白,這也就是古人所謂“寄至味于澹泊”的意思了。我擔心我的敘說會無意中消解了原書的韻味,直接引錄全書結尾的幾節(jié)文字:    也許他的前生,應該是一個浪跡江湖的江南文人,卻錯誤地生在了滿族貴族的豪門相府;他應該是一個風流倜儻的詩人詞客和才華橫溢的學者,卻錯誤地被安排成為皇帝身邊的一名帶刀侍衛(wèi);他一生渴望自由,卻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在壓抑中度過一生。    “而今才道當時錯”,所有的這些錯加在一起,其實就是一個錯:錯就錯在納蘭這樣純情的人,根本不應該生在這個復雜的人間——他“自是天上癡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    他像一顆流星劃過人間,卻用了最燦爛的姿態(tài)隕落。    這樣平易的文字卻具有令人窒息的情感力量,沒有過人的語言靈性,如何能有這樣沁人心脾的語言魅力!北宋梅堯臣曾說:“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逼鋵嵅粌H作詩是如此,為文著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從“深處”過的平易,自然更具魅力了。這種“深”,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體會:    其一是寫出了納蘭的兩種面目:一種是康熙表弟、宰相之子的身份之顯赫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仕途之榮耀;一種是內(nèi)心對江湖文人、藝術人生的深深眷顧。這兩副面目,在納蘭而言,都有身不由己的地方,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他的人生“被安排”在一條他本能抗拒卻無能為力的世俗之路上;又因為內(nèi)心的特殊性,他對江湖文人買花載酒的向往也注定是一場豪奢的夢想。納蘭雖然看多了京華冠蓋底下的殘酷和無情,但他無法抽身;他眷戀江湖文人的自在逍遙,卻同樣無法前往。納蘭的一生就在這兩種矛盾甚至對立的身心糾葛中苦度著年華?;\罩在納蘭身上、被他人艷羨的灼灼光華,其實恰恰遮掩了他滿懷的苦澀和悲涼?!拔沂侨碎g惆悵客”,納蘭與這個世俗的人間始終是格格不入的,他其實是錯落人間的“客”,又因為錯落卻無法改變,而使他的一生充滿著萬端惆悵。    其二是寫出了納蘭與明珠的父子矛盾、納蘭與徐乾學的師生矛盾以及納蘭與康熙的君臣矛盾。要寫好這三對矛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以這樣說呢?因為他的父親明珠乃是當朝宰相,為納蘭帶來了先天的烏衣公子的身份,但明珠實際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清廷內(nèi)府的權力爭斗之中,他對納蘭心性的了解其實是隔膜的一一或者根本不遑去了解,所以這也注定了納蘭與父親明珠之問會發(fā)出不和諧的聲音。而納蘭的老師徐乾學,不僅飽讀詩書,而且對納蘭賞愛有加,在納蘭因病錯失進士之時,徐乾學以一筐櫻桃表達了對納蘭才學的充分認同。在納蘭主持的《通志堂經(jīng)解》叢書中,徐乾學更是將自己積年的成果貢獻出來,與納蘭共襄盛事。按說,納蘭與這樣的老師應該是沒有什么矛盾了,事實上,在納蘭生前,這種矛盾確實也沒有彰顯出來,但徐乾學城府很深,對權力深懷著渴望,他對納蘭的這一番傾情指導,也確實與納蘭父親明珠當時正處于權力高峰有關,而在明珠權勢漸趨衰落之時,明珠與徐乾學也就自然成為對立的兩派。所以納蘭與徐乾學的矛盾,雖然在納蘭生前被掩蓋住了,但隨著客觀形勢的變化,這種矛盾其實是一觸即發(fā)的??滴跖c納蘭雖是君臣,但在血緣上其實是一對表兄弟??滴豕倘挥行鄄糯舐?,納蘭也是驚才絕艷。兩個才華蓋世的人就這樣微妙地相處著,應該說,康熙也是賞識納蘭的文才武略的,但這種賞識卻更多地依據(jù)政治的需要,而以若即若離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實際上遏制了納蘭才華的發(fā)揮。以上的三種矛盾,幾乎都是隱微的,若非拂去塵埃,深度考量,是很難厘清的。楊雨以其從容、明凈的慧眼,一一拈出,將原本復雜的人事關系絲絲縷縷地敘寫出來,引導讀者自如地契人到歷史的情境之中。    其三是用敏微之心去感受納蘭的要眇之詞。雖然納蘭的才學享譽當時,他的一身武藝也令人矚目,但當歷史沉寂過后,留給我們的納蘭,更像一個天生的詞人,璀璨在詞史的星空中。難得納蘭生在塵世,卻能始終葆有一個“清”字。納蘭的這份清雅更多地展現(xiàn)在他的《飲水詞》中。以前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納蘭的詞得自然之真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這種真趣的原因則是他“初人中原,未染漢人風氣”?,F(xiàn)在想來,這評價也不甚貼切,自然真趣更多是一種天賦的氣質、性情,與社會習染的關系還在其次。倒是《人間詞乙稿序》中說:“納蘭侍衛(wèi)以天賦之才,崛起于方興之族。其所為詞,悲涼頑艷,獨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謂豪杰之士,奮乎百世之下者矣?!蔽矣X得這種說法,才更契合納蘭的心性。王國維用“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來揭示納蘭詞的底蘊,更是極具眼光。納蘭十分傾慕顧貞觀,希望能與顧貞觀一樣逍遙于世。這種相府公子的“奇思異想”,無非是因為心底纏繞著“自然”二字而難以割舍。    不過,納蘭以這種自然之眼所看到的物及筆下所流露的情,卻是以“悲涼”為主要色彩,這種悲涼當然與他錯落人間并與人世、官場數(shù)不清的糾葛有著密切的關系,更與納蘭的愛情生活雖甜蜜卻短暫有著更直接的因緣。他與妻子盧氏堪稱是靈魂伴侶,而且正是盧氏陪伴納蘭走出病痛及殿試的失落。然而,納蘭與盧氏這“一生一代一雙人”,竟然只維持了三年的時間,盧氏便因病去世,從此,納蘭的人間惆悵便增添了更為悲涼的意味?!奥劦捞钤~能寫恨,只恐詞難寫盡”(冒鶴亭),詞就成了他舒展江湖文人夢想和抒發(fā)人生悲涼的主要載體。而且因為納蘭的這種深哀巨痛,有異乎常人之處,這使得其詞的感染力也因此倍增。納蘭的人生被世俗扭曲,納蘭的愛情被春風剪斷,在流年偷換中,納蘭用詞留下的就只是追憶,是無盡而凄涼的追憶。    如此江山,幾番風雨,合有一個納蘭來演繹一個時代的風采。同樣,如此納蘭,幾番浮沉,也合有一個楊雨來講述一個天才的前世今生。以前讀書,讀到因緣際會,總有非常震驚的感覺。譬如林語堂《蘇東坡傳》說:“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盡其才?!倍裎易x楊雨的新著,也真有類似的感覺,納蘭詞心的深隱,不是粗通納蘭的人可以觸摸到的,納蘭身份背景之外的東西,更不是浮光掠影者所能領悟到的。楊雨以她的沉潛讀書和靈性感悟,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如此豐盈的納蘭形象,堪稱是納蘭的隔世功臣。    殘夢似流水,已然流失在蒼茫的歷史之中,但涓涓細流也從未停息,蜿蜒至今。逆流而上,溯洄從之,一樣可以踏訪曾經(jīng)斑斕的歲月?!斑B朝春雨今始晴,花枝點眼生春情”(趙孟頰),春雨豐潤著花枝,也豐潤著流年。我所在的城市正是雨后春晴、花枝點眼的春季,在這樣的一個季節(jié),楊雨的新著也是花枝中最“點眼”的美景呢。    石正清    2012年3月7日

內(nèi)容概要

  他是乾隆欽定的“賈寶玉”,他是梁啟超盛贊的“清初第一才士”,他是“蘭迷”們鐘愛的容若公子,……他像一顆流星劃過人間,但卻留下了最燦爛的身影。
  也許他根本就不應該生在這個復雜的人間——他“自是天上癡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
  讓我們跟隨“美女教授”楊雨,傾聽納蘭公子的惆悵與幽怨,感受世間的至情、至性、至真!
  本書根據(jù)作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所做講座“納蘭心事有誰知”整理增訂而成。

作者簡介

  楊雨,湖南長沙人。文學博士,現(xiàn)任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yè)學科帶頭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湖南省首批新世紀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已出版《宋詞的女性意識》、《傳播學視野下的宋詞生態(tài)》、《網(wǎng)絡詩歌論》、《莫道不銷魂——楊雨解密李清照》、《俠骨柔情陸放翁——楊雨講述傳奇陸游》、《唐宋名士瀟湘情》等著作,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主持多項省、部級社科規(guī)劃課題,獲多項科研、教學獎勵。2011年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俠骨柔情陸放翁”、2012年在《百家講壇》主講“納蘭心事有誰知”系列節(jié)目。

書籍目錄


第一集 我是人間惆悵客——生平概述
 相門翩翩公子 江湖落落狂生 清代第一才士 千古傷心詞人 
第二集 多情自古原多病——少年坎坷
 多情多病之身 雄心勃勃之志 
第三集 一生一代一雙人——幸?;橐?br /> 神仙眷侶 名門閨秀 胸懷寬廣 “賭書潑茶”——知性美女 “林下風致”——氣質美女 “被酒春睡”——性情美女 紅顏知己 
第四集 當時只道是尋?!獑势拗?br /> 愛妻離世 悲劇情懷 
第五集 不辭冰雪為卿熱——悼亡哀思
 天人永隔 守望來生 哀感頑艷之詞 
第六集 不是人間富貴花——父子矛盾
 父親——兒子眼中的驕傲 主動請纓 父子同心——搭建滿漢文化交流的橋梁 父子之間的三大矛盾 
第七集 留將顏色慰多情——師生矛盾
 寬松的學術環(huán)境 幸遇名師 師生情深 恩師與父親的矛盾 
第八集 幽怨從前何處訴——君臣矛盾
 殿試奏捷 謠言紛起 榮任侍衛(wèi) 君臣相似之處 君臣不同之處 最大政績——覘梭倫 君臣矛盾之一:用非其志的悲哀 君臣矛盾之二:家族世仇的陰影 君臣矛盾之三:政治斗爭的險惡 
第九集 身世悠悠何足問——友誼佳話
 真誠相待 信任與理解 純潔率真,不摻雜任何功利目的 重情重義 
第十集 而今才道當時錯——沈宛之戀
 “錯誤”的愛情經(jīng)歷 初識沈宛 悲情結局 生命絕唱 
附錄一 納蘭性德生平簡表
附錄二 納蘭性德傳及譯文
附錄三 納蘭性德墓志銘
附錄四 納蘭詞選注(三十首)
附錄五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第三集  一生一代一雙人——幸?;橐瞿贻p的納蘭接連遭遇了人生兩大打擊:他期待著洞房花燭的浪漫,卻最終被迫與深深相愛的初戀情人分手;他雄心勃勃想要金榜題名,卻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寒疾”,只能無奈地放棄殿試。這兩大打擊,使得原本就多情多病的納蘭倒在了病榻上,遭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幾乎一蹶不振。正當納蘭痛苦不堪的時候,盧氏的出現(xiàn)竟然徹底改變了納蘭的境遇和狀態(tài),讓這位多情多病的公子重新煥發(fā)出了激昂的生命活力。神仙眷侶康熙十三年(1674),二十歲的納蘭迎娶了十八歲的盧氏參見刊于北京大學《國學季刊》1930年第2卷第4號的《納蘭成德年譜》(張任政編);黃天驥《納蘭性德和他的詞》則認為納蘭性德于康熙十二年即已成婚(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從此翻開了人生新的一頁。納蘭曾經(jīng)用一句“一生一代一雙人”,來形容他和盧氏的夫妻關系。人生就好像一條看不見盡頭的路,當你獨自走在這條漫漫長路上,內(nèi)心一定是充滿了孤獨的憂傷??墒?,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始終陪伴在你的身邊,不論是狂風暴雨、崎嶇坎坷,還是風和日麗、平坦順利,都與你不離不棄,人生才會變得溫暖,才會變得令人眷戀。第三集一生一代一雙人“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的這句詞在向世人表明:在我納蘭性德的心中,此生此世最愛的人、我最想和她一起走過一生一世的人,就是妻子盧氏。一生一代一雙人此句化用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句:“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敝馨顝稇浥f游》:“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曉,兩地魂銷。”。相思相望不相親王勃《寒夜懷友雜體二首》之二:“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見。”李白《相逢行》:“相見不相親,不如不相見?!碧鞛檎l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逢飲牛津,相對忘貧(《畫堂春》)。這首《畫堂春》歷來有多種解釋,但我以為解釋成懷念妻子的詞是最為合適的,主要原因是納蘭在這首詞里,一連用了古代三對夫妻的傳說來比擬他和盧氏的婚姻。第一個故事,“漿向藍橋易乞”。這是講裴航和云英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藍橋,在陜西藍田縣東南邊的藍溪上。唐代裴铏《傳奇》一書記載:古代有一個秀才叫裴航,他在途經(jīng)藍橋驛的時候,因為口渴向一位老婦人討水喝。老婦人讓自己的女兒云英給裴航端來一碗瓊漿。裴航與云英一見鐘情,便向老婦人提出想要重金聘云英為妻子。老婦人對裴航說:“想娶我的女兒可以,但我這里有一些神仙給的靈藥,一定得用玉杵臼來搗藥才行。如果你能幫我找到玉杵臼,我就將女兒許配給你。”于是裴航四處尋訪,終于找來了玉杵臼,并且?guī)屠蠇D人搗藥百日,制成靈藥,娶得云英為妻,最后夫妻一起得道成仙。第二個故事,“藥成碧海難奔”。這就是我們都熟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了?!痘茨献?覽冥訓》載:“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薄昂愣稹保置皧稹?,即嫦娥。傳說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藥,飛到月亮上成了月仙《淮南子?覽冥訓》云:“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备哒T注云:“恒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恒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崩钌屉[《嫦娥》詩:“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嫦娥》詩中就寫過這樣的句子:“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鄙裣傻纳铍m然是人人都羨慕的,可是永遠離開了深深相愛的丈夫,即便是當了長生不老的月仙又怎么樣呢?獨居高處不勝寒的月宮,日日夜夜忍受著兩地相思的苦苦折磨,這樣的寂寞與痛苦,也許會讓嫦娥后悔當初“奔月”的選擇吧?第三個故事,“若容相逢飲牛津”晉張華《博物志?雜說》:“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糧乘槎而去……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笾潦瘢瑔柧?,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北彼蝿Ⅲ蕖段焐昶呦Α罚骸颁冷里L微素月新,鵲橋橫絕飲牛津?!鼻赜^《玉樓春》詞:“當時誤入飲牛津,何處重尋聞犬洞。”。這是關于牛郎織女的神話。古時候人們認為大海的盡頭就是天河,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通往天河。有個人很好奇,就乘著木筏到了天河,正好碰到一個男子牽著牛在河邊的渡口讓牛喝水,原來這個牽牛的人就是傳說中的牛郎。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可能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愛情傳說了。了解了這三個故事,大家應該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里面隱藏的奧妙了吧?裴航與云英,后羿與嫦娥,牛郎與織女,都是古代傳說里著名的神仙夫妻,用我們今天的話說,他們都是屬于“天仙配”,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絕配。在納蘭看來,他和妻子盧氏的關系,就像裴航云英、牛郎織女他們一樣,也是屬于“一生一代一雙人”的神仙眷侶!那么,盧氏是個什么樣的女子?她到底有何魅力,能讓他的夫君愛得如此之深,甚至還幫助納蘭走出人生低谷、重樹人生的信心呢?要想知道答案,我們得先說說盧氏這個人,說說她的家庭背景。名門閨秀盧氏是典型的名門之后、大家閨秀。她的父親是康熙年間的兩廣總督、兵部尚書盧興祖徐乾學《通議大夫一等侍衛(wèi)進士納蘭君墓志銘》:“配盧氏,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興祖之女,贈淑人?!?,屬于漢軍鑲白旗。順治三年(1646),盧興祖由國子監(jiān)官學生授為工部啟心郎。用現(xiàn)在的話說,盧興祖是滿族入關之后培養(yǎng)的第一代“知識分子”。順治十八年(1661),順治帝病逝,康熙帝即位以后,盧興祖被提拔為廣東巡撫,后來又擔任兩廣總督,是清朝有名的封疆大吏。盧興祖是一個很注重文化教育的官員,他在任上的時候做過一些興辦學校、推廣教育的事。例如康熙五年(1666),時任兩廣總督的盧興祖曾經(jīng)上書朝廷,奏請批準讓廣西土司的優(yōu)秀子弟就近入學讀書。原來,那時的廣西還屬于較為偏僻的蠻荒之地,尤其是廣西土司管轄的地方很不太平,連年發(fā)生武裝爭斗,老百姓也跟著遭殃。盧興祖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落后,他提出“教化莫過于學?!?,也就是說推廣學校教育,是改變當?shù)匚幕浜蟮闹匾侄?。推崇教育,重視文化,是盧興祖為政的重要理念之一。有這樣一位知識分子父親,我們可想而知,盧氏應該從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盧興祖去廣東赴任之前,女兒盧氏已經(jīng)出生,盧氏是隨著父親南下在廣州長大的。當時康熙尚未親政,朝廷里黨爭激烈,尤其是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之間矛盾重重。盧興祖是蘇克薩哈的部下,在蘇克薩哈和鰲拜的政治斗爭中,由于蘇克薩哈一度處于劣勢,盧興祖受到牽連,只好主動提出辭職,在康熙六年(1667)時回到北京。女兒盧氏也隨之回到了故鄉(xiāng)。有了這層經(jīng)歷,盧氏就跟一般大戶人家的小姐不太一樣了:她不是那種足不出戶的女孩兒,一輩子只呆在一個地方,沒見過啥世面。她出生在北京,又在廣東生活了七年,算得上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我們經(jīng)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培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的兩個重要途徑。盧氏成長在書香門第,本來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再加上對于南北文化的耳濡目染,她能夠成為一個通情達理的大家閨秀、知識女性,也就不奇怪了。出身于官宦世家,又有書香門第的淵源,盧氏和納蘭的婚姻應該算是門當戶對。但是說到這里,也許大家還會有疑問:以兩家的家世來看,納蘭和盧氏的結合是典型的父母包辦。按說,這種包辦婚姻對有點“叛逆”的豪門公子納蘭性德來說,恐怕不但不會逆來順受,說不定還會產(chǎn)生排斥甚至是逆反心理。這樣的婚姻,能幸福嗎?納蘭是一個向往自由戀愛的人,他的初戀就是自由戀愛的典型。“人生若只如初見”,盡管初戀失敗了,但這份情感在他心里還是占據(jù)了很重要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對盧氏這個由父母包辦、強行“塞”給他的妻子,納蘭能對她產(chǎn)生感情嗎?也許,一開始,納蘭對這門婚事真沒抱什么希望,他只是被動地接受父母的安排而已。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是納蘭的婚姻跟其他人的婚姻相同的地方。作為一個孝順的兒子,納蘭不能拒絕父母強加給他的一個妻子;但是,父母絕對不能強迫兒子在情感上接受一個他不愛的女人,他的情感還停留在充滿浪漫色彩和痛苦回憶的初戀當中。按情理推測,盧氏過門后,很有可能遭到過納蘭的冷遇。盧氏,同樣也是一個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她又怎么面對一個對自己不冷不熱的丈夫呢?胸懷寬廣盧氏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女子。她的不平凡,首先就在于她的心胸寬廣和善解人意。盧氏從來不追問丈夫的過去,甚至是無條件地包容著丈夫的過去。有時候她看到丈夫獨自站在院子里發(fā)呆,偶爾還看到了丈夫寫給初戀情人的那些詩詞,她比誰都清楚初戀情人在丈夫心中的分量。但是,她只是悄悄地傷感,或者偷偷地躲進房間里一個人流淚。她的傷感,并不是因為嫉妒,而是因為同情。她同情那個不幸女子的遭遇,同情丈夫在愛情中受到的傷害,也同情自己在一段無愛的婚姻中必須承受的一切。但是,她沒有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拙劣手法,來試圖獲得丈夫的關注;反而是用加倍的溫柔,去照顧丈夫病弱的身體,欣賞丈夫的才華,關注丈夫的心靈。她深深了解初戀帶給丈夫的痛苦和自責的心態(tài)。而盧氏作為一個妻子更令人敬重的地方,是她甚至還幫著納蘭收藏那些凄婉動人的愛情詞,哪怕那些動人的詞句,是寫給另外一個女人的。我們知道,詞在古代的地位并不高,基本上屬于休閑娛樂的音樂文學,有點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一直到清代初年,詞的這種地位也沒有多大改變。納蘭雖然從小就多情善感,特別喜歡用填詞這種方式來抒發(fā)情感,但他也有一點大大咧咧的富家公子的個性,經(jīng)常是靈感一來,隨手就寫在一張紙上,過后便忘了紙條扔在什么地方了,“隨手揮寫,輒復散佚,不甚存錄”徐乾學《通志堂集序》。。納蘭寫的詩詞不少,但是保存下來的并不多。他這些隨寫隨扔的紙條,有不少就是細心的盧氏幫他收集起來的。納蘭能夠在二十二歲的時候編成自己的第一部詞集,應該也有盧氏的一份功勞。盧氏這樣的善解人意和默默付出,就算納蘭是一座冰山,也該融化了吧?更何況,納蘭本來就是一個多情公子,智商高,情商更高,眼看著真正的愛情在敲門了,他怎么可能無動于衷呢?就這樣,隨著了解的逐漸加深,納蘭發(fā)現(xiàn),父母安排給自己的這位妻子,不僅僅擁有大家閨秀的出身,不僅僅擁有閉月羞花的美貌,也不僅僅擁有溫柔大度的性情,更重要的是,他漸漸發(fā)現(xiàn),盧氏才是真正與他心靈相通的知己。我們經(jīng)常聽人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初戀的時候我們不懂愛情,因為那時我們太年輕。對納蘭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初戀雖然動人,雖然難忘,但初戀往往是來自于少年的本能沖動,是一種朦朧的對于異性溫情的向往,因此純潔的初戀不一定能發(fā)展成為成熟的愛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納蘭初戀的夭折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結局。而他跟盧氏的愛情,才是真正意義上成熟的、經(jīng)得起考驗的愛情。他們也許沒有一見鐘情的沖動,卻經(jīng)歷了從冷淡到理解再到深深相愛的過程,是深入了解后的日久生情。納蘭的婚姻跟別人的最大不同,是他很幸運地在父母之命的安排下卻遇到了自己真正相愛的人。一般人的婚姻因為大都不是自由戀愛,可能夫妻在一起生活了一輩子也沒有產(chǎn)生過愛情;可是納蘭就不同了!盧氏的“從天而降”,對納蘭來說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在那個時代他們就是先結婚后戀愛的典型。“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盧氏的到來,改變了納蘭對愛情的態(tài)度,甚至是對人生的態(tài)度,讓他實現(xiàn)了“一生一代一雙人”的愛情理想。盧氏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征服了眼光挑剔的納蘭性德。當然,從后來納蘭對妻子近乎癡狂的愛來看,僅僅是寬容大度、善解人意這些優(yōu)點似乎還不夠。那么,除此之外,盧氏還有哪些非同尋常的魅力呢?在這里,我不想強調盧氏的美貌,盡管從納蘭的文字里,我們完全可以得出結論:盧氏是個美貌女子。但對于納蘭這樣有思想、有才華的男人來說,妻子的美貌并不是最吸引他的地方。除了美貌之外,盧氏還擁有三大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她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讓納蘭傾心相許并且深深眷戀著。這三大特點就是盧氏的才華、氣質和性情?!百€書潑茶”——知性美女首先,盧氏是個才女,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知性美女”,是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女性。納蘭曾經(jīng)寫過很多詩詞來描寫他們夫妻的生活,其中就多次提到了盧氏的才華。例如他曾寫過“賭書消得潑茶香”的詞句,這句詞來源于古代一對著名夫妻的典故——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李清照是公認的著名才女,和她比起來,丈夫趙明誠的光芒就遜色多了。其實,歷史上的趙明誠也不是個普通人。他是北宋著名的金石家,跟歐陽修并稱“歐趙”;又是出身于相門,父親趙挺之官至丞相,其家境、出身、才華都不弱于李清照。據(jù)說李清照吟詩填詞之余,常常要“逼”著趙明誠跟她唱和一番。如果趙明誠自己不是個大才子、大學問家,怎么可能應付得了妻子如此逼人的才華呢?“賭書消得潑茶香”,這正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早年婚姻生活的寫照。在李清照晚年寫的自傳性文章《金石錄后序》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提到了他們早年的夫妻生活: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這一段文字,是說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后不久,他們回到山東老家隱居。那段日子里,夫妻倆每天晚上吃完了飯,就來到書房——“歸來堂”,他們悠閑地煮上一壺茶,開始以“賭書”為樂了。怎么個賭法呢?他們指著堆積如山的書籍,打賭說:某件事應該記載在哪本書的哪一卷的哪一頁的哪一行,誰說對了就可以先喝茶,說錯了就對不起,一邊看著去!李清照博學啊,記性又特別好,所以總是她贏的時候多而趙明誠贏得少。不過每次李清照賭贏了,“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她搶過茶杯來開心得哈哈大笑,常常是笑得前俯后仰,一不小心連茶水都潑在衣服上了,反倒是什么也沒喝到……“賭書消得潑茶香”,十年的隱居生活,讓李清照享受到了夫妻之間情趣相投的幸福與甜蜜,以至于當她晚年回憶起這段日子的時候,還忍不住長嘆:“甘心老是鄉(xiāng)矣?!庇浀糜幸皇琢餍懈枨渲杏羞@樣一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崩钋逭找彩沁@樣想的:我多么希望這樣的日子能夠一直持續(xù)到老,在這樣的幸福日子里和最愛的人一起慢慢變老啊!李清照對這樣的婚姻,是由衷地滿足并且深深沉醉其中的,而她的丈夫也曾同樣享受著如此美好的夫妻生活。趙明誠曾說過,李清照是“平生與之同志”。這說明,他們夫妻不僅僅是生活伴侶,更是志同道合的精神伴侶。趙明誠還曾經(jīng)在李清照的畫像上題寫過這么四句話:“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清麗其詞”是贊揚李清照的才華,“端莊其品”是稱賞李清照的品德?!皻w去來兮,真堪偕隱”這兩句的意思則是:有了這樣的妻子,所謂的功名利祿,所謂的榮華富貴,都不過是浮云,都不重要了,他只想牽著妻子的手,像陶淵明那樣,遠離喧鬧的世俗紅塵,過著世外桃源般的隱居生活,就這樣一直牽手到老,那才是他心中最平凡然而又是最美麗的人生!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夫妻感情,堪稱歷史上難得的知己之愛。納蘭在詞中用了趙、李夫妻賭書潑茶的典故,就是想曬曬他和盧氏的幸福婚姻:那實在是堪與李清照和趙明誠相比的夫唱婦隨的恩愛夫妻!“賭書消得潑茶香”,讀著這樣的句子,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冬夜讀書圖:一個飄著鵝毛大雪的冬天,納蘭和妻子窩在暖融融的屋子里,爐火上燒著一壺滾燙的水。納蘭坐在書桌前,手里捧著一本詞集,盧氏斜倚在丈夫的身邊,一只手上捧著茶盅,和他一起輕聲吟唱著一首首美麗的小詞。有時候談到某個問題,納蘭和盧氏也會有不同意見,也會低聲爭論一番,不過這樣的爭論最后總是以納蘭的認賭服輸來結束——當然,這并不是說納蘭沒有盧氏那么厲害,只是在這樣才華橫溢、美麗可愛、偶爾也會撒撒嬌的妻子面前,納蘭哪里舍得真的跟妻子對著干呢?有時候,他們談到高興的地方,也會毫無顧忌地開懷大笑,一不留神,手里端著的茶水都潑出來了,茶香溢滿了整個房間。在這樣溫暖的時候,誰還會記得外面正是天寒地凍的嚴冬呢?大家不要以為納蘭這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故意炫耀自己妻子的才華。盡管文學創(chuàng)作允許一定程度的夸張和虛構,但是納蘭沒有必要這么做。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古代講究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如果要夸獎自己的妻子,只需要夸她性格溫柔、勤勞賢惠就行了,至于她有沒有像李清照那樣的才華,那一點都不重要。古代流傳下來的那些最著名的懷念妻子的詩歌,從西晉潘岳的《悼亡詩》,到唐代元稹的《遣悲懷》,到宋代蘇軾的《江城子》潘岳《悼亡詩》其一:“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黽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仿佛,翰墨有余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惝怳如或存,回遑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隙來,晨溜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痹 肚脖瘧选菲湟唬骸爸x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逼涠骸拔羧諔蜓陨砗笠?,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其三:“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辭。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都重點在夸妻子的品德或抒發(fā)夫妻之間的親情,至于妻子的才華,在他們的詩句中卻看不到一絲蹤影。納蘭跟別人不一樣,他這么頻繁地贊美妻子的才華,只有一個理由:他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tǒng)偏見,從“賭書消得潑茶香”這類典故的運用我們不難體會到,他是打心眼里欣賞妻子才華,為妻子的才學感到驕傲的。納蘭自己被譽為是“清初學人第一”,又被看做是“清代詞人之冠”(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在清代初年,他的學問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誰要是想跟他“賭書”,若沒有很深的文化修養(yǎng),沒有超強的自信,一般人恐怕沒這個膽量吧?可盧氏她就敢。當然賭書的結果誰贏誰輸,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們家那間書香四溢的書房里,盧氏就是他賭書問道、談古論今的好朋友。納蘭每次寫了新的作品,妻子也總是他的第一個讀者和第一個批評者,盧氏以其堪與李清照匹敵的學識與才華,贏得了丈夫由衷的欣賞與敬佩。“林下風致”——氣質美女盧氏的第二大魅力,是她脫俗的氣質,是一個“氣質美女”。我們平時要是夸女性長得漂亮、有氣質,常常會把女性分成幾種類型,最常見的是“小家碧玉”型、“大家閨秀”型等等。一般說“小家碧玉”,意思是這個女性長得甜美秀氣,性格也很溫順,但是可能沒見過什么大世面,眼界比較狹窄;“大家閨秀”則是稱贊女性不僅容貌美麗,而且氣質優(yōu)雅,一看就知道受過良好的教育,出身高貴,知書達理,閱歷豐富,言行舉止落落大方。我們要是表揚哪位女性:真是個大家閨秀啊!這已經(jīng)是極高的評價了。但是,在古典詩詞的語境里,還有一個形容女性的詞匯,比小家碧玉、大家閨秀還要高一個境界,可以說是對女性氣質最高級別的贊美。這個詞就是“林下風致”。納蘭多次形容妻子盧氏是一個具有林下風致的美女,他的詞當中多次出現(xiàn)類似這樣的句子,像“林下荒苔道韞家”《山花子》(詞牌名,汪元治刻本作《攤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shù)歸鴉。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晔橇d吹欲碎,繞天涯?!保傲窒麻|房世罕儔”《眼兒媚》:“林下閨房世罕儔,偕隱足風流。今來忍見,鶴孤華表,人遠羅浮。中年定不禁哀樂,其奈憶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還留。”等。這幾句詞當中的“林下”,和“林下風致”中的“林下”意思是一樣的。那么,“林下風致”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女性氣質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古代的另外一位著名女性了——東晉時候的大才女謝道韞。“林下風致”,最初就是用來形容謝道韞與眾不同的氣質的。謝道韞是東晉安西大將軍謝奕的女兒,她的叔父是在淝水之戰(zhàn)中率八萬士兵大敗前秦苻堅號稱百萬大軍的東晉丞相謝安。謝道韞后來嫁給了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因此也被稱為“王夫人”。謝道韞生活的時代,名門閨秀輩出。比如說,當時還有一位名媛顧夫人,是張氏家族的女兒,也是以氣質高雅著稱。謝道韞有個弟弟叫謝遏,特別佩服自己的姐姐;而顧夫人有個哥哥叫張玄,也是特別推崇自己的妹妹。謝遏和張玄每次見面都要爭論同一個話題,謝遏說:我的姐姐王夫人最優(yōu)秀;張玄則說:還是我的妹妹顧夫人最出色。兩個人為此爭論得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最后,為了分出個勝負,他們只好請了一個裁判來評判。他們請的這個裁判,是跟謝道韞和顧夫人都有交往的一個尼姑。這尼姑既然能夠出入名門貴族,當然不是凡人。她聰明得很,這個裁判不好當——雙方都是高門大族,誰都不能得罪,怎么辦呢?尼姑想了想,就這樣回答了謝遏和張玄:“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薄妒勒f新語?賢媛》:“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并游張、謝二家,人問其優(yōu)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倍嗝礄C智的回答!尼姑既夸了王夫人謝道韞,又沒有得罪顧夫人。那她說王夫人謝道韞有“林下風氣”是什么意思呢?原來“林下”即“竹林之下”的意思。這個詞來源于魏晉時代以阮籍、嵇康為首的七位名士,他們都是名重一時的哲學家或文學家,都曾經(jīng)隱居在竹林之中,號稱“竹林七賢”。他們過著喝酒清談、彈琴吟詩的瀟灑生活,遠離了塵世,尤其是遠離了混亂不堪的政壇,一度維持著清高脫俗的名士氣質。此外,“竹林”還是佛教寺院的前身,最早的寺廟是從印度一片竹園里開始建起來的,稱為“竹林精舍”,因此“竹林”在佛家教義中也有出世的意味參閱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東晉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賢’之上。”?!爸窳制哔t”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隱居生活,代表了澹泊名利、飄逸脫俗的魏晉風度、名士風流,那是非常令人神往的。魏晉時代思想相對較為開放,這種令人追慕不已的“竹林”風度,也影響到了閨閣之中,人們就用“林下風氣”或“林下風致”來高度評價具有類似氣質的女性了?!帮L致”一詞還有容貌、姿態(tài)美好的意思,這樣看來,用“大家閨秀”贊美一位女性,其評價標準還是比較世俗的;可是“林下風致”用的就不是一般的世俗標準了。以“林下風致”來形容女性,不僅僅是贊美女性的才華、美貌和外形氣質,它的關鍵在于精神的“脫俗”,意味著一種心靈的美、哲學的美、神韻的美。也就是說女性的精神追求,不應該被世俗的價值標準所束縛,要能夠從世俗之人對名利的瘋狂追逐和斤斤計較中超脫出來,自成一派澹泊從容、飄逸灑脫的風度。因此,尼姑用“閨房之秀”來評判顧夫人,用“林下風氣”來形容王夫人,表面上都是贊揚,其實還是有了高下之分:顧夫人雖然出色,畢竟還是個俗人;王夫人則“神情散朗”,具有與竹林七賢一類名士風流相媲美的脫俗氣質,顯示出智慧、深邃的人格魅力?!傲窒嘛L致”亦由此成為千百年來形容極品氣質美女的最佳成語。當然,能夠具有“林下風致”這樣氣質的女性,首先也必須有才學作基礎。謝道韞在古典詩詞的語境里,本身就是“才女”的代名詞。后人一說起謝道韞的才華,喜歡用一個詞來評價她:“詠絮之才?!边@是因為謝道韞很小的時候,曾經(jīng)把鵝毛大雪比作漫天飛舞的柳絮:“未若柳絮因風起?!币蚨凰氖甯钢x安大加贊賞《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聰識有才辯。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謂有雅人深致。又嘗內(nèi)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理y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泊髳??!薄:髞砣藗兙陀谩霸佇踔拧?,來專門代指才女了。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在翻看“金陵十二釵正冊”時,看到其中林黛玉的判詞“堪憐詠絮才”,用的即是謝道韞的這個典故?!稌x書》中還記載了一個有關謝道韞的故事,足以證明她的才華。魏晉時代有一個風氣:名門士子,包括一些佛門弟子喜歡聚在一起“清談”。所謂清談,通俗地說,即就某一個文化問題進行長時間的辯論,有點類似于今天的辯論賽,不但分正方、反方,有時還有裁判來判決輸贏。有一次,王家主辦了一場重要的辯論賽,請了很多著名人士來參戰(zhàn)、觀戰(zhàn)。當時王家派出的“主辯手”是謝道韞的小叔子,王凝之的弟弟,也是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眼看著王獻之在辯論賽中落了下風,漸漸抵擋不住“對方辯友”的唇槍舌劍了,王家人都為他暗暗捏了一把汗。要知道,王家在東晉是何等地位,要是輸了,那還不顏面盡失?正在尷尬的時候,謝道韞派了個貼身丫鬟,悄悄遞給王獻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愿為小郎解圍?!币馑际牵何以敢鈳托∈遄永^續(xù)辯論以擺脫困境。王獻之一看,求之不得啊,馬上在辯論賽場掛了一面簾子。大家只看到簾子后面坐著一位風姿綽約的女子,聽到她接著小叔子王獻之的話題,一連幾個小時滔滔不絕,侃侃而談,滴水不漏,讓本來氣焰囂張的“對方辯友”,硬是找不到還擊的機會,最終由裁判宣布,此次辯論由王家獲勝《晉書?列女傳》:“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耸┣嗑c步鄣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大家看,謝道韞的才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吧!不過,在納蘭看來,妻子盧氏無論是在才華方面,還是在氣質上,都不比謝道韞遜色。比如說他寫過一句詞“急雪乍翻香閣絮”《夢江南》:“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就是用了謝道韞詠絮的典故,將盧氏比作是像謝道韞那樣的“詠絮之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湖南的花鼓戲《劉??抽浴罚吭谶@部戲里,劉海哥把他的妻子胡大姐比作天上的神仙織女:“我把你比織女,不差毫分哪。”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民間傳說,“織女”在老百姓眼里是既漂亮又賢惠又能干的妻子的代名詞,誰要是娶到了“織女”,那就是上輩子修來的好福氣了。不過,文人娶妻,如果要形容妻子出身高貴、才貌雙全、飄逸脫俗,還有一個更文雅的比方,那就是將優(yōu)秀的女性比作東晉的大才女謝道韞。因此,在納蘭眼里,能夠具有林下風致的氣質美女,前有王夫人謝道韞,后有他的妻子納蘭夫人盧氏。所以他才會對妻子發(fā)出這樣由衷的贊美:“林下閨房世罕儔,偕隱足風流。”這兩句詞表達的,是和“一生一代一雙人”相近的意思。“林下閨房世罕儔”,是夸妻子脫俗的氣質和澹泊的性情——像妻子這樣具有林下風致的愛人,真是上天賜與的終生伴侶,人間又有幾個男人能享受到這樣的福氣呢?“林下閨房世罕儔,偕隱足風流”。納蘭愿和盧氏“偕隱足風流”,這和趙明誠夸李清照是“平生與之同志”、“真堪偕隱”的意思是一樣的。很顯然,盧氏的澹泊名利和優(yōu)雅從容,讓納蘭忍不住發(fā)自肺腑地感慨:這樣的妻子、這樣的知己之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以前的人生中,他沒有遇到過;在以后的人生中,他也不可能再遇到了。如果能與盧氏這樣的愛侶一起遠離紅塵俗世,去過一種浪跡江湖、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才是自己夢寐以求的風流浪漫人生啊!“被酒春睡”——性情美女不過,才女雖然很可愛,但我們可能也有過這樣的疑慮:才華橫溢的女子,往往也比較強勢。我們一般形容做妻子的,常常會這樣打比方:誰是賢妻良母型,誰又是女強人型等等。像李清照和謝道韞,都可以算是“女強人”型的才女,很多人都說李清照是個有大丈夫氣概的女性。如:“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軾)、辛(棄疾),非秦(觀)、柳(永)也?!保ㄉ蛟病毒w瑣談》)像她寫的“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的詩,就很陽剛、很有氣勢。而丈夫趙明誠相對于李清照來說,無論是才學、膽識,還是名氣,似乎都被妻子的光環(huán)給掩蓋住了。李、趙的婚姻在經(jīng)歷了后期的一些波折動蕩之后,確實也喪失了早年的那份寧靜和滿足,這不能不讓李清照在她的文字中,頻頻流露出失落和哀怨的憂傷情緒。我曾經(jīng)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小測試,我問過一些熟悉的男性同事或者朋友:你們愿意娶李清照這樣的女性做妻子嗎?有意思的是,沒有一個人回答我說:愿意。他們的回答幾乎是不約而同的:不愿意娶李清照這樣的妻子,但是很愿意交李清照這樣的朋友。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下,哪怕是在現(xiàn)在,很多男性還是更愿意接受一個小鳥依人似的妻子。他們欣賞李清照的才華和膽識,但是作為丈夫,他們并不希望妻子太過強勢。生活經(jīng)驗也常常告訴我們,才女能夠享受到幸?;橐龅母怕仕坪醪⒉桓?,因為有才華的女子,往往對伴侶的要求也特別高,夫妻在精神上完全達到默契的難度也更高。比如說,謝道韞就是一個婚姻不怎么幸福的才女。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謝道韞嫁給王凝之后,不久她回娘家探親,卻絲毫沒有新娘子的喜氣洋洋,而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叔父謝安看出她的情緒不大對頭,就問她:“王郎,是王羲之的公子,各方面條件都挺不錯的,你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叔父這么一問,戳到了謝道韞的痛處,她忍不住發(fā)牢騷說:“我們謝家人才眾多,我的父輩有謝尚、謝據(jù)這樣出類拔萃的人物;同輩兄弟里也有謝玄、謝朗等這些俊秀子弟,他們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人才,怎么偏偏我就嫁了這個跟他們有天壤之別的王郎呢?”《晉書?列女傳》:“初適凝之,還,甚不樂。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謂謝韶,胡謂謝朗,羯謂謝玄,末謂謝川(或曰謝淵),皆其小字也?!卑⒋笾钢x尚,中郎指謝據(jù)(一說中郎即謝萬)。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亦參見張萬起、劉尚慈《世說新語譯注》,中華書局1998年版。言下之意是她娘家出眾的人才那么多,可她這個出自謝家的才女,偏偏嫁了王凝之那么一個平庸的丈夫!其實憑良心說,王凝之也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人品端正,無論從才華還是從門第出身,應該都是屬于比較理想的丈夫人選,從外在條件上來看,和謝道韞是挺般配的一對。要是換了別的女性,嫁給這樣的丈夫也許就心滿意足了,偏偏這個眼高過頂?shù)闹x道韞還是不滿意,覺得丈夫太過平庸??梢?,才子配才女,并不見得是百分之百的美滿婚姻。這種不美滿,不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也不一定是因為兩人文化修養(yǎng)相差太遠,而是在某一個方面出現(xiàn)了裂縫。哪一方面呢?性情!那么,盧氏和納蘭的婚姻,會出現(xiàn)謝道韞和王凝之這樣的問題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盧氏的第三大魅力了:溫柔的性情和低調的作風。盧氏不是一個女強人式的才女,而是一個性格溫柔、作風低調的傳統(tǒng)女性,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型才女。納蘭曾在詞里描寫過這樣一幕場景:“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納蘭性德《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上半闋典出宋歐陽修《南歌子》:“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明代王彥泓《湘靈》詩:“戲仿曹娥把筆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鴛鴦字,羞被郎窺不肯書。”從納蘭詞中襲用的“鴛鴦字”典故來看,“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也可能是指盧氏繡花時描“鴛鴦”的字樣。這是納蘭眼中盧氏的溫柔嫵媚和他們在婚姻中的幸福甜蜜。這幾句詞,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晚上睡覺前,納蘭隨手翻開了一本以前??吹臅挚吹搅似拮颖R氏熟悉的筆跡。這讓他想起了他們新婚不久的時候:一天,妻子正坐在書桌前發(fā)呆,手里還握著一支筆,好像在寫什么卻又遲遲沒有落筆。她神情專注,連丈夫進來都沒有注意到。納蘭突然童心大發(fā),躡手躡腳地走過去,繞到妻子的身后,想看看妻子到底在寫什么。盧氏沒想到丈夫會突然進來,嚇了一跳,手忙腳亂地想要藏起桌子上正攤開著的書箋。納蘭哪里會饒過她,嘻嘻哈哈笑著搶過妻子手里的書箋,展開一看,原來妻子寫的是“鴛鴦小字”。 在中國人眼里,鴛鴦是什么?是愛情的象征啊。那妻子盧氏寫的“鴛鴦小字”又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妻子寫給自己的情話啊。當納蘭看到妻子寫給自己的情話,雖然是斷斷續(xù)續(xù)寫的,還沒有寫完,可是妻子對自己濃濃的愛意和深情已經(jīng)流露無遺了。而盧氏呢,看到自己的小“秘密”被丈夫識破,臉上頓時羞得緋紅一片……從這樣的畫面我們看到的,是盧氏作為一個小女子的嬌羞和柔情。當然,大家可能會對盧氏的反應覺得有點奇怪:妻子給丈夫寫“情話”還有啥不好意思的???還用得著躲躲閃閃的嗎?大家可別忘了,那個時候畢竟不是二十一世紀。妻子給丈夫寫“情書”,只敢像寫日記一樣留給自己看,或者在做針線活兒的時候悄悄地繡上“鴛鴦”的圖案或字樣。要是這些私下的“小動作”不小心被人撞見了,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丈夫,也還是會覺得害羞的。盧氏是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女性,她不會像李清照那樣大膽地表達愛情,也不會像謝道韞那樣雄辯以展示自己的才學,她只是把對丈夫的愛深深地埋藏在心里,這恰恰體現(xiàn)出了盧氏嬌羞嫵媚的一面。在納蘭的這些文字里,細心的讀者可能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點矛盾的現(xiàn)象:既然盧氏的才華可以和李清照、謝道韞相媲美,可她怎么會連寫“鴛鴦”這樣常見的字都會覺得“手生疏”呢?而且納蘭還說過妻子“素未工詩”,也就是說盧氏平時不怎么會寫詩。既然在納蘭眼里,妻子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知識女性,那怎么同時又會是一個“手生疏”、連詩都不會寫的“笨”女人呢?這似乎有點奇怪??!說奇怪也不奇怪,因為這個看似自相矛盾的說法,恰恰體現(xiàn)了納蘭對妻子的體貼與呵護。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我們把這個矛盾放到當時那個環(huán)境下去看就不難理解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那時女子講究的是三從四德,女性分內(nèi)的工作是針黹女紅,讀書寫詩是分外的事,傳出去不但不是什么佳話,反而還可能影響女子的名聲,甚至會給家人臉上抹黑?!都t樓夢》中有一個情節(jié),薛寶釵有一段教訓林黛玉的話。薛寶釵是這樣說的:“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nèi)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nèi)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薛寶釵、林黛玉都是名門貴族家的小姐,《紅樓夢》創(chuàng)作的年代相距納蘭的時代不過幾十年:一個是在乾隆年間,一個是在康熙年間,倫理習慣、社會觀念相差不遠??梢娔菚r候大家族的小姐看重的仍是針黹女紅,讀書寫字那是分外的事,不學也罷;學會了讀書認字,弄不好反而移了性情,成天胡思亂想,那就不是作女人的本分了。所以,在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時候,當她問起迎春、探春姊妹們讀的什么書,賈母回答:“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后來賈寶玉問林黛玉讀書沒有,林黛玉也回答:“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蹦憧矗蠹叶疾豢铣姓J女孩兒讀了書!其實,薛寶釵也好、林黛玉也好、探春姐妹幾個也好,雖然天分有差別,但都能吟詩作賦,出口成章。尤其是口口聲聲教訓說女孩兒不該讀書寫字的薛寶釵,更是個學富五車、無所不通的大才女。但是這些吟詩作賦的才華,只能私下里姐妹們聚會的時候毫無顧忌地表現(xiàn)一下,如果外傳出去,可是有損女孩兒家的名聲的。同樣道理,以盧氏的經(jīng)歷和所受的教育,再加上結婚之后又和大才子納蘭朝夕相處,經(jīng)常在一起賭書論道,說她不大寫詩這很有可能,說她不會寫詩是很難讓人相信的。因此,盡管納蘭自己并不贊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條,相反他很欣賞妻子的才華,甚至還因為娶了一個才女而“得意忘形”;但他同時也很細心,他要照顧到妻子的名聲。是啊,妻子私下里寫寫詩、跟他對對詩這樣的事雖然經(jīng)常發(fā)生,但是這些閨房中的私密情事,是不能隨便張揚出去的,不能因為自己的“得意忘形”而傷害到妻子的名聲。因此,在納蘭的詞里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矛盾:他一方面由衷贊美盧氏的才華堪比謝道韞、李清照,另一方面卻又總是說妻子很少讀書寫詩,平時主要的工作就是針黹女紅。這個矛盾恰恰說明了納蘭對妻子的細心呵護。盧氏沒有文學作品傳世,這同樣說明了盧氏是比較傳統(tǒng)的女性,并非咄咄逼人的“女強人”。納蘭還有一句詞這樣形容他和盧氏的甜蜜婚姻:“被酒莫驚春睡重?!蹦敲?,這句詞又反映了他們夫妻之間怎樣的生活情趣呢?“被酒”《史記?高祖本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彼纬疼颉冻钜嘘@》詞:“昨夜酒多春睡重,莫驚他。”,就是喝醉了酒的意思。李清照有一首很著名的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边@首《如夢令》,就是一幅典型的“被酒春睡”圖。前一天晚上喝多了酒,一場宿醉,早晨起床的時候還覺得頭暈暈乎乎的,“濃睡不消殘酒”嘛!大家不要覺得奇怪,“被酒莫驚春睡重”,妻子喝醉了酒起不了床,丈夫還說:別去驚動她,讓她好好睡吧。喝醉了酒睡懶覺算什么情趣?。繛槭裁雌拮雍茸砹苏煞蜻€這么憐香惜玉呢?這要是換了一般的夫妻,看到妻子一副醉醺醺的模樣,恐怕丈夫心里早不是滋味了吧?妻子為什么會喝醉,這句詞里并沒有給出解釋。不過,“被酒莫驚春睡重”的下一句,便是“賭書消得潑茶香”,既然賭書潑茶用的是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妻生活的典故,那么我們不妨再用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的故事,來推測一下納蘭夫妻生活的情趣。李清照和趙明誠有一個共同的嗜好:收藏古籍文獻、金石文物。有一回,趙明誠偶然得到了一百幅白居易親筆楷書的《楞嚴經(jīng)》,對于他這樣近乎瘋狂的收藏家來說,那可比天上掉下來一千兩黃金還要高興啊!趙明誠一拿到這些白居易的真跡,立刻騎上馬拼命往回趕,“與細君共賞”。細君即夫人,夫人就是李清照!他拿到寶物的第一想法,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去,跟妻子李清照一起分享他的快樂。趙明誠趕回家的時候天已經(jīng)很晚了,可夫妻倆還是興奮不已,用趙明誠自己的話說,是“狂喜不支”,哪里還想睡覺?得,開酒慶祝吧。這酒一喝,兩個人都喝得醉醺醺的,還舍不得放下寶貝去睡覺。這一晚上,他們一邊促膝把玩白居易的手跡,一邊喝酒煮茶。蠟燭燒完了,再換一支;又燒完了,再換,還是舍不得睡……喝酒、烹茶、欣賞字畫、書籍,這是他們很日常的生活方式趙明誠《跋白居易〈楞嚴經(jīng)〉》:“……因上馬疾馳歸,與細君共賞。時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龍團;相對展玩,狂喜不支。兩見燭跋,猶不欲寐。”。納蘭和盧氏也有過這樣“被酒春睡”的溫馨:在一個春天的晚上,納蘭和妻子吟詩唱和,當然也少不了喝酒助興。可盧氏酒量小,哪里是丈夫的對手呢?他們談古論今,夫唱婦隨,不知不覺喝到了微醺的境界。納蘭是個體貼的丈夫,看到盧氏前一天晚上喝多了酒,一場宿醉,早晨起床的時候還覺得頭暈暈乎乎的——“濃睡不消殘酒”。那就干脆讓妻子好好睡個懶覺,小心一點別去驚動她了吧。這就是“被酒莫驚春睡重”的溫馨和幸福!類似的生活場景對納蘭和盧氏來說,恐怕也是習以為常的了。他們夫妻在一起,品品茶,喝喝酒,看看書,評點一番古人的詩詞,談到興致濃的時候,很可能沉浸在其中,也會忘了睡覺、忘了冬天的寒冷和季節(jié)的變換……盧氏是生活在深閨大院里的女子,她不可能像男人一樣經(jīng)常在外面呼朋喚友、狂歌痛飲。有人說,酒量是要練出來的,盧氏雖然有這樣的情趣和酒興,喜歡陪著丈夫喝酒讀書,畢竟酒量有限,偶爾喝過頭了,出現(xiàn)詞中所描寫的“被酒莫驚春睡重”的情景,也并不奇怪。其實,對于優(yōu)雅的女子來說,即便是端著酒杯,也是別有一番動人之處的。李清照不就說過嘛,女子“捧觴別有娉婷”李清照《新荷葉》:“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晝分停。繞水樓臺,高聳萬丈蓬瀛。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ㄈ嵊駜?,捧觴別有娉婷。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安石須起,要蘇天下蒼生?!笨追捕Y從《詩淵》中錄出,收入《全宋詞補輯》。,端著酒杯的女子別有一番動人風情。再舉個例子,《紅樓夢》里的史湘云,也是喝多了酒,趁姐妹丫鬟們不注意,偷偷溜出去,一不小心就醉倒在花園里,落了一身的芍藥花瓣,惹得蝴蝶蜜蜂都圍著她轉。湘云說夢話還在行酒令呢:“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比绻皇怯形幕摒B(yǎng)、有高雅情趣的女子,恐怕沒有這樣楚楚動人的醉酒場景吧?沒有共同的情趣,外表看上去再般配的婚姻,也不見得是和諧美滿的。所以,跟“才華”這個詞比起來,我更喜歡另外一個詞——“才情”。才華和情趣兼?zhèn)洌烂才c智慧并存,這樣的女子,雖然很理想化,很少有,就像俗話說的“打著燈籠也難找”,但可能恰恰是許多男子夢寐以求的。納蘭就是那個幸福而且幸運的丈夫。從我們能夠看到的文字材料上來看,盧氏既是丈夫眼中才華橫溢的知性美女、氣質美女,同時更是夫唱婦隨、柔情萬種的小女子。因為學識淵博,盧氏才能成為與納蘭精神相通、志趣相投的親密知己;又因為善解人意和柔情萬種,她才能改變納蘭多情多病的性格和命運,成為與他生活上相濡以沫的親密愛人。對納蘭來說,盧氏的出現(xiàn),不是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情感救贖。納蘭曾這樣描繪他們婚后的日子:“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沁園春》(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zhí)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眿D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后感賦):“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xù),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fā)、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薄凹t雨”就是落花的意思。這幾句詞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的工作完成之后,他和妻子常常安靜地依偎在一起,一起看黃昏的夕陽,一起憐惜春天的落花,享受著新婚燕爾的甜蜜。納蘭雖然從小體質比較柔弱多病,但多病主要還是心理的因素,多愁善感,很容易讓人處于憂郁、緊張的“亞健康”狀態(tài)。我們不是經(jīng)常這樣說嗎,養(yǎng)身首先要養(yǎng)心!只有心情開朗了,心態(tài)健康了,身體健康才有基本的保證。是盧氏用她的善解人意,用她的溫柔細膩,熨帖了納蘭的初戀情傷,醫(yī)治了納蘭的多愁多病身,將他從人生低谷的痛苦里拉回到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中。如果說,初戀的時候,少年納蘭還太懵懂、太草率,并沒有真正懂得愛情;那么,直到娶了盧氏這樣一位美麗而聰慧的女子,納蘭才真正理解了愛情的真諦,享受到了生命中最燦爛的那一縷陽光。因此,納蘭才會在自己的詞中發(fā)自肺腑地感嘆:他和盧氏真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紅顏知己有人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實反過來說也一樣。每個人的人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有的人幸運,很快就找到了;有的人不幸,可能一生都沒找到。只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才會擁有合二為一的愛情,才會擁有真正完整的人生。納蘭就是這樣幸運的人,遇到盧氏,他這一生一代終于合二為一,分裂的人生終于完整了!不過,在這里我還想說一點,其實才華橫溢也好,溫柔賢淑也好,這都不是納蘭和盧氏婚姻幸福的根本原因。他們的幸福,其實還有更加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心心相印的知己之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夫妻關系可以分為好幾種:有的夫妻是“生活伴侶”,生兒育女,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得簡單樸實,可能很多夫妻一輩子都是這么過來的,普通老百姓的婚姻多是如此;有的夫妻看重的是利益的結合,可以說是“利益伴侶”,物質利益甚至政治利益是這類夫妻追求的主要目的,古代的大家族聯(lián)姻往往是受“利益”的驅動,現(xiàn)代的夫妻也多有將“利益”置于愛情之上的考慮;有的夫妻,則不僅是生活伴侶,更是志趣相投的精神伴侶,夫妻間的相處就像知心朋友一樣,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彼此之間很有默契。這樣的愛情,才是最高境界的愛情,是一種“知己之愛”。 在我們熟悉的古代名人中,也有過這樣的知己之愛。文學作品里,有《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雖然賈寶玉和林黛玉并沒有結婚,但他們的愛情就是典型的知己之愛。賈寶玉最不喜歡別人逼他讀那些所謂的“正經(jīng)書”,也討厭薛寶釵、襲人她們老是勸他要多結交點官場上的“朋友”,學點兒仕途經(jīng)濟的道理,以后也好在官場上混出個人樣兒來。他認為這些都是“混賬話”,太勢利。只有他的知己林妹妹,從來不說這些“混賬話”,是和他一樣澹泊名利的脫俗之人。在賈寶玉心里,他和林黛玉之間的感情,才是超越了現(xiàn)實功利的知己之愛。在真實的歷史中也有這樣的例子。例如,李清照和趙明誠早年的婚姻,也有過這樣情趣相投的知己之愛;明末清初的才子冒襄與“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結為伉儷之后,也享受到了琴瑟相諧的知己之愛。納蘭和盧氏之間的愛情,也是“知己之愛”的典范。納蘭在《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這首詞的最后兩句這樣寫道:“若容相逢飲牛津,相對忘貧?!薄叭羧菹喾觑嬇=颉保侵概@煽椗膫髡f,“相對忘貧”又是什么意思呢?唐代詩人元稹在寫給妻子的悼亡詩中有這樣兩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保ā肚脖瘧选菲涠┰≡诤驮淦拮禹f氏結婚時,還只是一個貧寒的讀書人,可出身官宦之家的韋氏并不以貧窮為意,而是和丈夫共處患難,儉樸持家,甚至拔下自己頭上的金釵去給丈夫換酒喝,過著雖然困窘卻精神富足的生活。納蘭詞中的“相對忘貧”,很可能是受到元稹詩的啟發(fā),表達了夫妻之間的愛情,遠遠重于物質利益的觀點。在很多人看來,“貧賤”是夫妻幸福生活的一個障礙。納蘭的觀點卻相反,他說:在相愛的人那里,是富貴還是貧窮又有什么重要呢?“若容相逢飲牛津,相對忘貧”《文子?符言》:“《老子》曰,古之存己者,樂德而忘賤,故名不動志;樂道而忘貧,故利不動心?!保灰苌朗蓝己蛺廴嗽谝黄?,那么他那富家公子的身份、那些所謂的榮華富貴,在他看來都可以拋棄,都微不足道了。只要精神上是富足的,感情上是充實的,物質的貧窮又算得了什么呢?是的,優(yōu)秀的男人或女人一輩子你可能會遇到很多,但能夠相知相愛并且走到一起、走過一生的,卻只有這“一個”。因此,雖然我們跟納蘭一樣,一直在夸盧氏多么有才、多么有氣質、多么溫柔賢惠,把她夸得跟仙女兒一樣,但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并不是像盧氏這樣完美的女子,嫁給任何一個男人都會幸福,重要的是,她嫁的人是納蘭性德,是上天注定的她的另一半!換句話說,“一生一代一雙人”其實是特指:你的另一半不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人,但他(她)一定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最知心、最貼心、最暖心的人!多情的納蘭,他當然不可能像西方詩人那樣公然宣稱“愛情至上”,但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的宣言已經(jīng)說明,知己愛人盧氏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納蘭對于愛情的最高追求。他對盧氏的感情,不再像初戀那樣懵懂草率,而是一種真正成熟、深厚的愛情。他們的婚姻,成為了納蘭生命中第一次最關鍵的轉折。第四集  當時只道是尋?!獑势拗炊畾q的時候,納蘭迎娶了他一生中最愛的女人——盧氏。其實他們夫妻之間,并沒有發(fā)生過多少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愛得驚天動地、死去活來,他們的婚姻看上去平平淡淡??烧沁@些平平淡淡的小事情,成了納蘭生活中最溫馨、最浪漫的回憶,就像他在詞中所感嘆的那樣:“當時只道是尋常?!彼麄円黄鹂绰淙?、惜落花,一起“賭書”、“潑茶”,一起品酒論道……這些都是婚姻中“尋?!钡男∈虑?,他們就這樣享受著新婚燕爾的甜蜜,享受著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光。納蘭娶盧氏為妻,成為他整個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這門婚姻,不僅僅是改變了他的愛情軌跡,同時還改變了他在事業(yè)上的發(fā)展軌跡,讓他重新找回了堂堂相門公子的風流倜儻和雄心勃勃。第一,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盧氏對納蘭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學術研究方面的成就,都有莫大的幫助。首先,盧氏的才華、美貌和柔情,直接激發(fā)了納蘭的創(chuàng)造力,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以前很多人認為,盧氏成為納蘭詩詞當中的主題,主要是在她去世以后,納蘭因為懷念妻子而寫了大量的悼亡詞。這些凄婉動人的悼亡詞,被視為納蘭詞當中最經(jīng)典的作品。但其實,在納蘭和盧氏結婚不久,盧氏就已經(jīng)成了納蘭筆下美麗的文學形象,直接激發(fā)了納蘭的創(chuàng)作靈感。納蘭曾經(jīng)寫過一組七言絕句,一共四首,詩題為《艷歌》,很可能就是納蘭新婚不久的作品。詩中有兩句:“紅燭迎人翠袖垂,相逢長在二更時?!薄镀G歌》其一:“紅燭迎人翠袖垂,相逢長在二更時。情深不向橫陳盡,見面銷魂去后思?!薄按湫洹碑斎皇谴该利惖呐樱弧凹t燭”既有可能是指“洞房昨夜停紅燭”的那種洞房花燭,也可能是含蓄地表達婚后他和盧氏的夫妻恩愛。第四集當時只道是尋常什么才是家的感覺?家,就是每天無論你多晚回來,都會有一盞溫暖的燈為你亮著。“紅燭迎人翠袖垂,相逢長在二更時”,表達的就是一種令人留戀的家的感覺。而這樣的家,不僅是對納蘭,其實對我們?nèi)魏我粋€人,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正是因為有了溫柔賢惠的愛妻的守候,才有了納蘭留在世間關于愛的詞句。在《艷歌》這組詩當中,我個人以為第四首最能看出納蘭對妻子的深情:洛神風格麗娟肌,不見盧郎少年時。無限深情為郎盡,一身才易數(shù)篇詩?!奥迳耧L格麗娟肌”是贊美盧氏的美貌,納蘭是將妻子比作曹植《洛神賦》當中像洛神那樣美麗的神仙女子,冰肌雪膚,風姿綽約?!安灰姳R郎少年時”則是納蘭的自喻?!氨R郎”這個稱呼,來自一個很有趣的典故錢易《南部新書?丁》:“盧家有子弟,年已暮,而猶為校書郎。晚娶崔氏子,崔有詞翰,結褵之后,微有慊色。盧因請詩以述懷為戲,崔立成詩曰:‘不怨盧郎年紀大,不怨盧郎官職卑。自恨妾身生較晚,不見盧郎年少時?!薄?jù)說在唐代的時候,有個姓盧的書生很有才華,仕途卻不太順利,年歲老大了才當上一個校書郎的小官。不過這個官運不濟的盧郎倒是很有艷福,后來娶了一個比自己年輕很多的崔姓女子為妻。崔氏女子年輕貌美,而且也頗有才情。才女往往都心比天高,崔氏也是如此,她總覺得這門老夫少妻的婚姻委屈了自己,言語當中常常流露出對丈夫盧郎的不滿。面對妻子的滿腹牢騷,盧郎并沒有和妻子爭吵,而是故意幽默了一把。他問崔氏:“我對你這么好,你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你要是真覺得委屈,那就把你心里的不滿寫成詩讓我看看???”崔氏一聽,也不客氣,立刻寫了這么一首詩:“不怨盧郎年紀大,不怨盧郎官職卑。自恨妾身生較晚,不見盧郎年少時?!币馑际钦f:我不怨你年紀大,也不怨你官職低微。恨只恨我自己生得太晚了,沒趕上你年輕英俊的時候!瞧,盧郎固然幽默,崔氏的智慧也毫不遜色啊!納蘭用盧郎和崔氏夫妻的這個典故,當然不是說自己和盧氏的婚姻也是老夫少妻不般配,盧氏對他有怨言。納蘭的真正意思應該是:他和盧氏也是相見恨晚,他真恨不得和妻子再早一點相遇、相知、相愛!而且,納蘭和盧氏結婚的時候,確實連進士都還沒考上,因此他也是借用盧郎的典故自嘲一下:面對盧氏這樣才貌雙全、對自己付出了“無限深情”的妻子,自己真是有些自慚形穢啊!“一身才易數(shù)篇詩”,納蘭一邊贊美盧氏,一邊也順帶著自謙一番:自己才疏學淺,妻子一身的才華,才換來自己的幾篇詩詞而已一說“一身才易數(shù)篇詩”出自漢代的典故:“漢盧充出獵,至崔少府女墓,忽見朱門迎充,崔公將女嫁充。三年后,充于水上見崔女抱三歲小兒于犢車中。女抱兒還充,并贈詩及金碗?!币婑R遒騮、寇宗基《納蘭成德詩集詩論箋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雖然“無限深情為郎盡,一身才易數(shù)篇詩”是納蘭謙虛的說法,但從這樣的詩句可以看出來,妻子的柔情和才華,確實激發(fā)了納蘭創(chuàng)作的靈感,成為了他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的直接動力。納蘭正是從二十歲開始逐漸走向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盧氏對納蘭的文學成就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二,學術研究的得力助手納蘭不僅是詩人、詞人,還是清代初年的優(yōu)秀學者,梁啟超評價納蘭在清代學術上的地位是“清初學人第一”。盧氏則不僅是納蘭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她還成為了丈夫在學術研究道路上的賢內(nèi)助。最能體現(xiàn)納蘭學術成就的著作,莫過于他在十九歲時開始主持編印的大型儒家經(jīng)解叢書《通志堂經(jīng)解》。這部著作主要工作的開展,都是在納蘭和盧氏婚后的幾年當中。盡管納蘭從小受到很系統(tǒng)、很嚴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對漢族文化有深厚的理解,對自己也很有信心,但當時他畢竟只是一個年僅十九歲的青年公子,學識的積淀畢竟有限,要獨立完成規(guī)模這么宏大的一項學術研究工作,其難度可想而知。除了老師、朋友們的鼎力相助之外,妻子盧氏也堪稱他學術事業(yè)中的“賢內(nèi)助”。盧氏對納蘭事業(yè)的影響,主要在于她給丈夫提供了一個幸福安定的“大后方”。人們經(jīng)常說,愛情是偉大的。這種偉大,就在于她能夠轉化為一種精神上的內(nèi)在動力,轉化為一種充滿激情的創(chuàng)造力。許多偉大作品的成功,背后都有著愛情力量的支撐:馬克思和燕妮的偉大愛情,成就了馬克思偉大的思想成就;盧梭《懺悔錄》的完成,也有賴于愛情的驅動;中國現(xiàn)代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錢鍾書和楊絳,也用各自的事業(yè)成就詮釋了動人的愛情力量。即便是在古代,也有像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李清照和趙明誠等這樣的愛情佳話,他們成功的背后,都離不開愛情的偉大力量。同樣,納蘭學術事業(yè)的成功,也離不開妻子盧氏的理解和無私奉獻,離不開他們之間的心靈默契和情投意合。一千八百卷《通志堂經(jīng)解》,就是在他們結婚之后的兩年內(nèi)完成的。當時納蘭和盧氏還處于新婚燕爾的階段,丈夫即投身于這么重要的工作,一千八百卷儒家經(jīng)典的校勘、注釋等,需要耗費主持者多少時間和精力?!一個學術團隊的高效運轉,需要團隊的領導者付出多少勞動和智慧?!納蘭是這個學術團隊的靈魂人物,當他一頭扎入浩如煙海的典籍之中,又該忽略身邊多少的美麗風景?!作為納蘭身邊最為親近的人,盧氏恐怕也是常常被丈夫“忽略”甚至“冷落”的“風景”。如果妻子是個心胸狹隘的人,看到剛剛結婚,丈夫就這樣“冷落”自己,成天以書為友,以筆墨為伴,肯定少不了經(jīng)常發(fā)發(fā)牢騷,甚至拖丈夫的后腿。現(xiàn)在有些

后記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記得有一年冬天在山西太原,問了很多人,包括出租車司機:“雁丘在哪里?”沒有一個人知道。    后來自己在汾河岸邊隨意溜達,邂逅了一塊大石,其上赫然書寫著“雁丘”二字,碩大的字體,鮮紅的顏色,孤立的石頭,在冰凍的汾河岸邊顯得有些蒼涼——這就是了!    其實心里知道,這未必是真的雁丘遺址,但我仍然整肅起散淡的心情,在這里憑吊一份遺落近千年的情感。    當年元好問應試途經(jīng)汾河,遇到一位捕雁的人,捕雁者說:今天捕到一只大雁殺掉了。另外一只脫網(wǎng)而逃,可是已經(jīng)逃脫的大雁繞空低飛,悲鳴徘徊,久久不忍離去,終于自投地而死。元好問聽后唏噓不已,于是買下兩只大雁,將它們葬在汾河岸邊,壘上石頭以為記號,這就是“雁丘”的來歷了。與元好問同行者多感此而賦詩,但未有如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般名垂千古者。    也許,并不是每一份動人的情感,都能產(chǎn)生一首動人的詩詞,但每一首動人的詩詞后面,一定有一份動人的情感。我訪尋的,其實并不是雁丘遺址,而是讓元好問悲歌淚灑的那份情感。    多年后的一天,北京的朋友帶我一起去尋訪納蘭性德的故居。    依然是蕭瑟的冬日,依然是費盡周折的奔波,從北京西郊上莊鎮(zhèn)到后海的宋慶齡故居,我一路揀拾著納蘭的那份心情,仿佛揀拾著在冬日寒風中瑟瑟飄零的落葉,唯恐有一點點的遺漏。    在納蘭短暫的生命里,一點點的遺漏,可能都是一生的遺憾。    在《百家講壇》講述納蘭的過程,我的心情,也如是惶恐,因為我擔心會留下太多的遺憾。    也許,納蘭并不深刻,三十年的生命,他還來不及深刻;    也許,納蘭并不睿智,三十年的閱歷,他還來不及參破人生;    也許,納蘭并不輝煌,三十年的歷練,他還來不及叱咤風云;    也許,納蘭并不偉大,三十年的追求,他還來不及沉潛博大……    但,誰也不能否認納蘭的富有。    是的,納蘭雖然自稱“不是人間富貴花”,但他其實是人間最富有的人。    他的富有,不是因為他有一個富甲天下的爹,也不是因為他有一個“天子近臣”的光環(huán),而是因為他心中充盈著的至情。    始終深信:情,是詩歌靈魂中最活躍、最本質的因素,也是人的靈魂中最活躍、最本質的因素。雖然在中國的詩學理念當中,情總是要受到“禮”和“理”的制約甚至是禁錮,但這樣的禁錮讓情偶爾的釋放更顯得彌足珍貴。從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到元好問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再到納蘭的“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他們抒發(fā)的情的內(nèi)容并不總是相同,但那份打動人心的共鳴,卻是只有至情才擁有的力量。    納蘭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復雜的年代。復雜的人間,總是桎梏著至情的存在。聰明而敏銳的納蘭,清醒地感受到了人間的復雜,也清醒地意識到了純情與復雜之間是如此格格不入。天若有情天亦老,納蘭等不及自己的老去,他在三十一歲的芳華歲月,早早地回到了本應屬于他的地方——“自是天上癡情種”。    小“我”之情——親情、愛情和友情,大“我”之情——對人世與歷史的悲憫情懷,都是納蘭生命中的無價之寶。    納蘭走了,恍如人間的匆匆過客,我們卻還在他的哀感頑艷里沉浸著、癡迷著、流連著……    是的,納蘭不深刻,但他的簡單比深刻更難得;    納蘭不睿智,但他的純潔比智慧更稀有;    納蘭不輝煌,但他的澹泊比輝煌更珍貴;    納蘭不偉大,但他的自然,比偉大更讓我們覺得真實與親近。    我絲毫不奇怪為什么時隔三百多年,還會有那么多人瘋狂地愛著納蘭,因為我們漸漸明白這個時代最缺少的是什么,我們的人生中最缺少的是什么。這是一個時代的傷痛,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傷痛。    這是一個比納蘭的年代更復雜的時代,我們聽過太多無情的故事,我們看過太多無情的面孔,我們經(jīng)過太多無情的爭斗,當有情的文字在無情的歲月里寂寞地掙扎,我知道,不僅僅是納蘭需要知音,我們,更需要。    納蘭的簡單、純情、澹泊、赤誠和悲憫,就像一顆顆晶瑩的珍珠,當很多人在瘋狂追逐著身外之物,甚至不惜放棄尊嚴、放棄真情直到放棄良知的時候,納蘭或許會讓人驀然醒悟:這樣的盲目追逐,恰恰遺落了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也因此,我才更感激能有一段與納蘭的純情與深情朝夕相處的時光,讓我能夠更深刻地反省自己,也反省一個時代。謝謝央視科教頻道副總監(jiān)馮存禮先生、《百家講壇》欄目制片人聶叢叢女士、副制片人那爾蘇先生,謝謝演播室導演高虹先生和制片吳林先生,謝謝恬靜秀麗的化妝師楊靜,謝謝編導李鋒老師,是他們陪我一起走過這段有情的日子,讓我在步履艱難的時候,再一次深深感受到情義無價。    感謝在納蘭的文字里沉潛歲月的學者們,是他們提供的文獻與識見,才能讓我走得更踏實。特別謝謝南開大學孫克強教授,他是清代詞學方面的專家,當我為納蘭詞評的文獻打電話求助于他時,克強教授當即應允將他主持編著的《清人詞話》中所有關于納蘭的資料以電子版的形式發(fā)給我,隨后又將校對稿的復印件快遞給我便于核對?!肚迦嗽~話》即將于本年中出版,而我能有幸將其中關于納蘭的部分一睹為快,實是得益于學術界朋友之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種無私的交流,為我的研究增益不少,再次感謝孫克強教授的大力支持。    感謝中華書局的陳虎、婁建勇兩位老師,有賴于他們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本書的修訂、出版才得以順利完成。    謝謝我的研究生們,王潔茹、趙麗敏、唐可、滕小艷……是他們利用假期的時間幫我校對、核實文字及文獻,讓我的勞動事半功倍。    也許人生的本質是孤獨,但,我身邊的有情之人,讓我在孤獨的人生中支撐起了行走的勇氣和力氣。感激,會一直深藏在心里。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納蘭走了,也許再也沒有人能真正深入他的心事。即便是我苦苦地追尋,我想,也仍然未及他深情之萬一。限于學識和時間,我的追尋必然留下諸多遺憾,但我從不遺憾曾經(jīng)如此愛過、痛過、感動過、珍惜過。    “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納蘭其實不曾真的離開,他的情,還流轉在他一往情深的文字里。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納蘭不曾離開,我們的淚,還流淌在他的深情里。    納蘭,知否?    楊  雨    2012年2月14日

編輯推薦

  “而今才道當時錯”,所有的這些錯加在一起,其實就是一個錯:錯就錯在納蘭這樣純情的人,根本不應該生在這個復雜的人間——他“自是天上癡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為伊指點再來緣”。他用詞在無怨無悔地傾訴著對感情的執(zhí)著、對友請的篤守,像熨帖的療傷溫泉湯藥,喚醒了,溫暖著,我們已然冰封的情感?! ∷簧释杂?,卻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在惆悵與幽怨中度過一生?! ∷褚活w流星劃過人間,卻用了最燦爛的姿態(tài)隕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是人間惆悵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5條)

 
 

  •   看到央視的《百家講壇》欄目,中南大學楊雨教授的精彩教授后,就迫不及待地購買了《我是人間惆悵客》一書,拜讀后,更為“清初第一才士”納蘭的詞自然、真實、親近,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喝彩,納蘭的英年早逝更讓人懷念。
  •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wèi);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云;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歲而終。這樣的人上天也許只造了一個,他就是留給后人無限悲傷的古之傷心人——納蘭容若。三百年了,西花園內(nèi)的海棠,幾度花開花謝,淥水亭畔的紅蓮,依舊年年如霞似絹,可是,納蘭,你的魂魄是否夜夜歸來? 孤燈西風里 ,隔著時光的幕布,我試圖觸摸你的寂寞。伴斯人獨坐,唯有一盞孤燈滴淚到天明??蔀楹文闵铄鋺n郁的眼神里,總有著掩飾不盡的哀傷? 朱欄翠瓦、雕梁畫棟的宰相府邸,鎖不住的是一顆輕靈飄逸的心?!皠e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出身滿族名門的貴胄公子,卻看盡了這繁華云煙。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衛(wèi)的光環(huán),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一聲長嘆,幾許失落,是的,納蘭,我聽懂了你惆悵的心聲。 “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你并非貪慕權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賦大才華者必有大抱負。就像你在《金縷曲》中所言,“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為之后的隱逸與灑脫,如果失卻了此種前提,這個念想就變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沼袝缡啦湃A而無所成就,其實比天資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為對自己的最大的扼殺。至情至性,率真熱忱的你,視友誼愛情為生命。與落拓不羈的漢族文士為伍,為救友人于邊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釋放,是何等重情重義!摯熱忠懇地作賦首首《金縷曲》,盡訴濃濃金蘭情。 淥水亭畔,聽雨軒內(nèi),響著雅集聯(lián)句、詩詞唱和的豪邁之音。烈酒濃情,幾多愜意,然而,友人在世事變遷中,如分飛勞燕,不斷地離散,“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它們與你凄美的愛情一起,在心上剜了一道深深傷痕。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千年漠北,一樣的凄冷,一樣的荒涼,亙古不變的是離人傷。滾滾黃沙中,看你的身影立向斜陽遠去的地方。晚云若燃,你呆呆的望著,直至清晰地聽到耳畔胡雁哀鴻,眼中的一切業(yè)已昏然一片。你在看些什么?“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你若是真的走的瀟灑,又何苦頻頻回首東望?京城里的那個人,你是不是仍難以放下?曾經(jīng)青梅竹馬的表妹,被選秀入宮,使朦朧的蓓蕾凋萎了。轆轤金井,落花紅冷,伊人已遠去,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只留下你在簟紋燈影里的聲聲嘆息。 當婉麗柔美的盧氏來到你身邊時,琴瑟相諧,伉儷情深,溫暖了你悵惘的心?!笆四陙韷嬍篱g,吹花嚼蕊弄冰弦,”紅菂橋邊,輕輕牽素手,繾綣和幸福溢滿了英俊清癯的臉龐;淥水亭畔,雙雙身影留連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紅袖書香里,年輕的心若朝陽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夢逝水,年輕嬌美的妻子卻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頓時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氣里,你淚流滿面,心痛不已。一片傷心畫不成,再也沒有被酒春睡之重,沒有了賭書潑墨之香,上蒼啊,你可聽到納蘭公子的癡情心語:“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曾經(jīng)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卻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別離,如今這溫暖的愛情,也終于煙消云散了。納蘭啊納蘭,你感到了從沒有過的空漠與茫然! 厭倦了仕途與侍衛(wèi)生涯,富麗堂皇的貴族相府猶如羈絆牢籠,無邊的落寞與孤寂,充斥著迷茫困惑的心,斷腸回首處,偷零的,豈止是淚? 你終于一病不起,“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只有在夢里,才能讓這顆與生俱來的詩人性靈,得以無際飛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一生,盡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梁汾悲悼: “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yè),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容若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fā),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于紙箋上一觸傾瀉。三百年來物逝人非,唯有這《飲水詞》流芳后世,它所散發(fā)出的詞人那清新脫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換來了千萬“異代知己”。一個人在心境澄靜的時候,心里的話才會順暢的淌出。心里積存著排遣不開的郁結時,寄情于某些東西,干凈得像一面鏡子,反而會感到解脫。你在一個無形的枷鎖里燃燒盡了自己一世才華。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彼晕覍幵赶嘈牛挠⒛暝缡攀且粋€華美的謝幕。冷香半縷,繁華一瞬,你是人間惆悵客,不如歸去到可以收留你所有希冀的地方,勿念山水千萬重……
  •   我是人間惆悵客:聽楊雨講納蘭,感受滿腹深情的納蘭
  •   我本身就很喜歡公子,楊雨所講的很真實,有憑有據(jù),而且很生活化,可謂是把公子講活了,不僅僅是停留在詞上,他的生活、情感、交友,以及身世都有很清晰、詳盡的講述。另外,百家講壇系列節(jié)目我也看了,書中內(nèi)容基本就是講稿。里面有些詞句很親切,毫無華而不實之感,真是像納蘭詞一樣“令人不忍卒讀”。
  •   我是聽了楊雨的講座后,專門來搜的這本書,適合對文學對納蘭有了解興趣但只知甚少的人。
  •   終于聽到有人講納蘭了。
    納蘭是我明清兩朝最喜歡的文人,楊雨老師又是我最敬愛的老師。
    能聽到楊老師講納蘭真是三生有幸。楊老師功底非常扎實,學問淵博,講得深入淺出,把納蘭的一生詮釋了出來。
    人們都說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誰人知。我想楊老師是那個知了的人,她也在帶領我們來了解體會納蘭。
  •   剛剛看完《我是人間惆悵客》,收獲頗多。一直都知道納蘭是個至情至性之人,但看后更為納蘭傷感。
  •   通過楊雨老師的娓娓道來,讓人耳目一新,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納蘭公子,可以對納蘭的一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明白了那看在創(chuàng)作詩詞時候的心情
  •   納蘭的詞寫的很細膩,楊雨講得很好,對納蘭詞以及納蘭的性格等剖析得十分透徹。
  •   想不到幾百年之后有了一個納蘭的知己,楊雨教授講解竟是如此深入的發(fā)掘到了納蘭的內(nèi)心世界,若是納蘭泉下有知我想應該知足了吧。
  •   平時比較喜歡讀納蘭的詩詞,這次買到了楊雨老師講的納蘭十次了,很感動,也很激動,喜歡納蘭的朋友不能錯過啊。
  •   楊雨教授把納蘭的一生從各種角度分析得很透徹,回味悠長。
  •   在書店里,介紹納蘭及有關詩詞的書目很多,看了楊雨的評述,喜歡上了楊雨的風格,也對納蘭的才情、一生有了大致的了解!
  •   支持,楊雨和白落梅的納蘭書都很好看!
  •   納蘭的詞很值得一讀,楊雨的講解也精彩。值得擁有。
  •   納蘭不是人間富貴花,他是悲劇與惆悵的代名詞。
  •   終于等到百家講壇講納蘭了,而且還是美女教授的講座,是納蘭粉絲的最佳選擇!
  •   我之前看了百家講壇,就覺得講的好,我本人也很喜歡納蘭公子。。。這個真的好
  •   百家講壇系列叢書,我是人間惆悵客,非常值得一看.
  •   楊美女的一番見解讓人更為納蘭惆悵。
  •   在百家講壇上已經(jīng)看過啦,非常喜歡楊雨的講座風格和講座內(nèi)容。 作為收藏。
    書收到后,感覺印刷裝幀都不錯,還附贈楊雨講座的光盤。
  •   是《百家》迷,超喜歡楊雨老師講課,書的內(nèi)容比講壇要全面的多。
  •   最先看的百家講壇,感覺納蘭的一生被楊老師分析的特好
  •   喜歡作者和書~早就知道楊雨老師,看了百家講壇,立馬就買了~
  •   之前看了百家講壇的關于納蘭的,沒有看完,所以就買了這本書回來看,想繼續(xù)看完。一直很喜歡納蘭
  •   看了《百家講壇》不過癮,來當當買的。楊雨的文筆真是好!
  •   從人生若只如初見到當時只道是尋常~再到而今才道當時錯~納蘭走過的路,或許我們并不真正了解~
  •   我選擇此書,除了作者的原因外,還因有點納蘭的父親是康熙朝的權相“明珠”。讀詩是一種升華自己情感的悅事,這次購買了納蘭性德的詞,我很愿意看。最近一看我對于古詩詞特別鐘愛,就認為古詩詞像宗教一樣,在深深地浸到我的骨髓當中,并且能從詞中得到慰藉,得到滿足,得到暢想.....
  •   美女教授解讀“謎”一樣的納蘭,精辟。
  •   因為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而買的這本書,當時就是想看看是否能從書中找到當時納蘭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   美女楊雨,講得不錯。
  •   “我是人間惆悵客”。因為名字很有詩意。而我又喜歡詩意的生活。所以買來這本書。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作者的描述有點想《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如與你聊天,如讀小說。很感興趣。讓我學到了不少歷史知識。
  •   我是人間惆悵客,人已成千古,詩已成經(jīng)典!
  •   除了講納蘭,還有不少別文學知識,蠻好的書
  •   書剛拿到,已經(jīng)有些迫不急待啦,一直對納蘭公子很好奇,這次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了,很好的書。
  •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很
  •   我是 人間惆悵客。。。。。。。
  •   讀起來自然流暢 非常通俗易懂 而且還很有趣 像大學時候在課堂上聽楊雨老師講課一樣
  •   自是天上多情種,納蘭不愧是多情的男人。
  •   對了解納蘭很有幫助,作者文法細膩
  •   其實就是喜歡楊雨老師,為數(shù)不多的極具氣質的女教授!我喜歡!
  •   喜歡容若,起初是因為他的詞,今番再品納蘭,是他的神!
  •   對納蘭的一身評價很客觀,尤其對其與康熙的對比很到位。
  •   喜歡納蘭的詞,再深入了解下納蘭的故事。
  •   納蘭的書我看了不少,我喜歡他,這本書給了我另一種感受
  •   一直都很喜歡納蘭的風格??!
  •   這本書可惜已經(jīng)丟了,真遺憾,以后在買本,跟納蘭有關的書買了很多,這本以一個學者的角度去看納蘭,值得買。
  •   這本書讓我了解了更多關于納蘭,關于清朝,真心不喜歡清朝、太殘酷的社會
  •   關于納蘭,讀過很多他的故事。這本,寫得還算可以吧。
  •   對不了解納蘭的很有幫助!
  •   很客觀的介紹納蘭 條理清晰 見地深刻 是本好書
  •   非常喜歡楊雨老師,和孩子一起閱讀。
  •   楊雨的知識太淵博了,看了立馬贈送女兒了!
  •   楊教授講的入情入理,發(fā)人很醒,納蘭容若是我一直很喜歡的詞人,也許是他天生的惆悵,和生來說擁有的身份背景。他自九天之上垂云而下,持一卷書,或行于黃葉青苔路,或坐于屧粉衣香處。
  •   聽了百家講壇后,想細細品讀的一本書
  •   書太精致了而且很美,質量特別好,很有質感,內(nèi)容有很多是電視里百家講壇中沒有的,很值得看
  •   百家講壇是好酒,值得閱讀和珍藏
  •   看過百家講壇的,又買的書~
  •   我是百家講壇的愛好者。
  •   納蘭性德,字容若。清代第一才子。
    關于他有著太多傳說,評論,故事。
    這本書力圖通過他的詩詞,和各種史料的分析,再加上作者的感受,向讀者呈現(xiàn)一個真實的,令人感動唏噓的翩翩佳公子。
  •   用了三天的時間看完了納蘭性德的生平 有點傷感 “一生一代一雙人” 這種境界現(xiàn)代人是不會有了。。。
  •   能讀到這樣的詞,對清朝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對古典文化也有了不一樣的喜歡。最開始從電視上看了兩期,覺得不能盡興,因為有的時候就會錯過節(jié)目,把書買回來慢慢看,慢慢品,覺得很好,紙質的文章讀起來還是比電腦屏幕有讀書的感覺。關于內(nèi)容,唯一覺得不太好的是書里基本是對詞比較大概的解釋,古文不好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不舒服。非常好的一點是,對于詞中出現(xiàn)的名詞什么的都會細細講一下它的來源,對于古典文化的學習非常有幫助。
  •   楊老師講得好,書也不錯!
  •   本書涉及的方面很多,友情,愛情,親情。納蘭性德一生不慕榮利,很令人欽佩??戳酥?,很想再買一本送過同學。
  •   和我在電視上看的一樣,講的特別好
  •   買了幾本納蘭的書,風格不同,對比著讀
  •   清初第一才子!
  •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經(jīng)典的詞句
  •   雖然有的地方廢話不少,但是對詞的解釋還是很透徹的,可以拓寬人的知識面。
  •   用的平郵,所以慢了些。不過書的紙張很好,字跡清晰。還附了光盤,耐心讀完再來評。應該不錯。
  •   7月15日收到的書,今天看了一半,內(nèi)容不錯,增長點知識。
  •   真的很喜歡容若
  •   一直沒來得及看。應該會很好。
  •   很好讀的書,容易看下去,引發(fā)人思考。
  •   文學底蘊很深厚,值得學習。良師密友
  •   這次買的書不還不錯!5本書全紙盒包裝!而且有塑料膜!全新!邊角都很好!完全OK~~
  •   昨天晚上才買的,今天中午就到了。書還沒有看,但是一直對納蘭容若的生平很感興趣,看到這本書很開心。青春是看到推薦買的,希望好看。
  •   一次買了很多,還沒有一一看過,等認真閱讀后來評價內(nèi)容
  •   值得購買,閱讀開心
  •   很早看過視頻,這次買書再看一遍,,,很棒
  •   我是慕名而來,才選的書~~內(nèi)容不錯啊·~~挺好的·~
  •   書已經(jīng)看了,特別的好以后買書還會來的
  •   楊老師的書必看。有一定的思想。
  •   包裝不錯,質量很好,書很好。
  •   書的紙張不錯 印刷也很好質量很好
    很棒
  •   不錯,書的質量挺好的,不象那種盜版的。寫得也還行。
  •   觸動心靈的書
  •   書包裝完整,無錯別字,是正品,是一本值得看的書,老媽很喜歡!
  •   也是孩子要的,她很喜歡這本書的。
  •   這本書很好適合青少年
  •   本書也算馬馬虎虎了
  •   非常好的一本書。從質量到內(nèi)容
  •   還好&;hellip;&;hellip;內(nèi)容挺不錯的&;hellip;&;hellip;
  •   還沒看完,好看,值得一讀
  •   恩,里面寫了不少我不知道的東西,不錯。
  •   還好。。。。幫老姐買的。。。。她還沒看呢。。。
  •   幫別人買的,聽說不錯哦
  •   包裝很不錯 物流很給力
  •   非藏好,不單單是人物生平簡介,還可以學到許多其他知識
  •   大學生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