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1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余武 頁數(shù):164 字數(shù):30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影像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在大眾信息傳播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人類藝術發(fā)展史上,影像是現(xiàn)代化的綜合藝術。影像包括靜態(tài)影像——如圖片,也包括動態(tài)影像——如電影、電視等。人們在觀賞影像藝術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識的增長、心靈的愉悅和視野的開闊,從而受到美的啟迪和教育。影像教學在高等教育中也受到大學生的歡迎,豐富了大學校園生活。為了更快地提高大學生攝影、攝像技術和藝術水平,我們結合多年的高校影像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編寫了這本《攝影與攝像基礎教程》。本書共分5章,內容包括:第1章緒論——攝影與攝像的作用;第2章影像拍攝技術基礎;第3章影像拍攝藝術基礎;第4章主題影像拍攝實踐;第5章優(yōu)秀攝影作品欣賞。本書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術與藝術相融合。目的是為了使大學生能夠掌握攝影與攝像技藝的基本概念、規(guī)律、技巧和應用方法,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合理運用到攝影與攝像作品的拍攝中,根據(jù)具體情況拍攝出富有特色的攝影與攝像作品,同時還能夠對某一專題影像作品進行分析和鑒賞。希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訓練學生踏實、刻苦、嚴謹?shù)目茖W作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遵守紀律、愛護公物的優(yōu)良品德。本課程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也注重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的提升,學好本課將為以后的其他專業(yè)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內容概要
本教材是為了適應數(shù)字時代影像藝術的發(fā)展趨勢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而編寫的。本書共分5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一一攝影與攝像的作用,影像拍攝技術基礎,影像拍攝藝術基礎,主題影像拍攝實踐,優(yōu)秀攝影作品欣賞。
本書緊跟課程整合的教改趨勢,體現(xiàn)了技術性和藝術性的結合,知識性與可操作性兼?zhèn)洌哂休^強的實踐性。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教育技術、數(shù)字媒體專業(yè)及其他相關專業(yè)攝影攝像課程教材和高校攝影技術類公選課教材,也可供廣大從事數(shù)字媒體創(chuàng)作及廣大攝影攝像愛好者作為閱讀參考書使用。
作者簡介
余武,男, 安徽宿州人,漢族,中共黨員,1982年1月大學本科畢業(yè),研究生課程班結業(yè),1983年在高校從事電化教學工作, 2005年入選省級“十五”高校(百名)學術拔尖人才。曾任省級電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省高校電教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省高校攝影協(xié)會理事,高校系和計算機電教中心副主任。現(xiàn)在為南京郵電大學傳媒技術學院教授,南京郵電大學教材建設委員會委員。
余武教授長期從事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與實踐、教師教育信息化與數(shù)字藝術教育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國內較早進行微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較早開設《電化教育學》和《信息時代的學習》等課程;主持國家和安徽省科研項目6項。主持全國"十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信息化進程中教育技術發(fā)展研究》重點子課題項目《師范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模式研究》,并被評選為“優(yōu)秀”子課題項目。先后主編過《電化教育》、《教育技術---信息時代教與學》和《教育技術》等書籍,在國家重點期刊、國家級期刊和省級期刊上發(fā)表專題學術論文30余篇,還曾編著《家庭攝像》等書,攝影作品曾在國家、省、市比賽中入選和獲獎。并入編《中國攝影家詞典》。
現(xiàn)在主要研究方向為:數(shù)字媒體技術傳播與應用;教育信息技術的理論與實踐。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影像的基本內容
1.1.1 攝影的含義
1.1.2 攝影的意義
1.1.3 影像的特性和功能
1.2攝影的分類
1.2.1 根據(jù)影像作品的信息容量分類
1.2.2 根據(jù)影像作品的拍攝目的分類
1.3 攝影的起源和發(fā)展
1.3.1 攝影的史前史
1.3.2 攝影術的發(fā)展
1.3.3 膠卷時代
1.3.4 數(shù)字攝影時代
1.4 攝影的作用一一提高生命質量
1.4.1 記錄幸福生活
1.4.2 陶冶個人情操
1.4.3 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
思考題
第2章 影像拍攝技術基礎
2.1 相機的種類、結構與保養(yǎng)
2.1.1 相機的種類
2.1.2 相機的基本結構
2.1.3 相機的保養(yǎng)
2.1.4 相機選購
2.2 鏡頭的種類及特性
2.2.1 鏡頭的光學性能
2.2.2 不同焦距鏡頭的特性
2.2.3 變焦鏡頭
知識拓展
2.3 常用的膠片及數(shù)字存儲媒體
2.3.1 常用膠片的種類和特性
2.3.2 數(shù)字存儲媒體
2.4 攝影基本附件的選配
2.4.1 三腳架與獨腳架
2.4.2快門線
2.4.3 遮光罩
2.4.4 濾光鏡
2.4.5 閃光燈
2.4.6攝影包
2.4.7 電池
2.5 攝像機的種類+結構與保養(yǎng)
2.5.1 攝像機的種類
2.5.2 攝像機的基本結構
2.5.3 攝像機的維護和保養(yǎng)
2.6攝影與攝像技術
2.6.1 攝影拍攝基本技巧
2.6.2 攝像拍攝基本技巧
2.7數(shù)字影像處理
2.7.1 數(shù)字影像輸入
2.7.2 數(shù)字影像處理
2.7.3 數(shù)字影像輸出
思考題
實訓項目
第3章 影像拍攝藝術基礎
3.1 攝影構圖的基本概念
3.1.1 構圖的概念
3.1.2 攝影構圖的基本原則
3.1.3 構圖的諸多元素
3.1.4 常見的構圖形式
3.1.5 常見攝影構圖需要注意的方面
3.2 拍攝三要素:距離、方位,角度
3.2.1 拍攝距離
3.2.2 拍攝方位
3.2.3 拍攝角度
3.3 線條的表現(xiàn)力
3.3.1 線條的提煉
3.3.2 線條的運用
3.4影調的表現(xiàn)力
3.4.1 什么是影調
3.4.2影調分類
3.5 色彩的表現(xiàn)力
3.5.1 光與色
……
第4章 主題影像拍攝實踐
第5章 優(yōu)秀攝影作品欣賞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攝像機機位不變,借助于三腳架上的云臺或拍攝者人體自身圍繞某一軸心水平或垂直轉動攝像機所拍攝的鏡頭稱為搖鏡頭。其畫面猶如人們轉動頭部環(huán)顧四周或將視線由一點移向另一點的視覺效果。搖鏡頭能展示更多的空間,擴大視野,包容更多的視覺信息。它能介紹和交代同一場景畫面中兩個物體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些關系如果放在一個大景別畫面中,則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而用搖鏡頭將它們分開再合成表現(xiàn)時,這種關系就常常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如從國旗搖到旗桿下的哨兵。搖鏡頭還能把一些基本性質相反或相近的事物連接起來形成對比。比如從一個正在掃地的清潔工搖到一旁正往地上吐瓜子殼的青年、從一片鮮花搖到一群天真的孩子等。搖鏡頭包括起幅、搖動、落幅三部分。一般來講,搖攝的全過程應當穩(wěn)、準、勻,即畫面運動平穩(wěn)、起幅落幅準確、搖攝速度均勻。搖攝的速度會引起觀眾視覺和感覺上的微妙變化,任何一個成功的搖鏡頭都離不開對搖攝速度的正確設計和精心控制。在介紹和交代兩個事物之間的空間關系時,搖速直接影響著觀眾對這兩個事物空間距離的把握,即慢搖可以將兩個相距較近的事物表現(xiàn)得相距較遠,快搖則可將兩個相距較遠的事物表現(xiàn)得相距較近。同時,搖攝的速度要注意與畫面情緒的發(fā)展相對應,即畫面內容緊張時,搖速相對快些;畫面內容抒情時,搖速則相對慢些。此外,搖攝的速度還應考慮到觀眾對畫面事物的辯認速度,不易識別和分辨的物體搖速慢些,反之則快些。在用遠景或全景景別拍攝搖鏡頭時,還要注意畫面內地平線的水平。
編輯推薦
《攝影與攝像基礎教程》:21世紀高等院校數(shù)字藝術類規(guī)劃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