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姜建國 頁數(shù):391
內容概要
《中醫(yī)經典選讀》是既有基礎理論性質,又具實踐技能特征的一門課程。中醫(yī)經典著作是中醫(yī)基本理論的奠基之作,亦是臨床辨證論治的根源所在。中醫(yī)經典著作所創(chuàng)立和闡發(fā)的醫(yī)學理論、醫(yī)學思想、醫(yī)學模式及診療方法、處方用藥等,至今被中醫(yī)奉為圭臬,因此成為中醫(yī)藥高等院校及高專院校的必修課程之一。 根據(jù)衛(wèi)生部教材辦公室《全國中醫(yī)藥高職高專衛(wèi)生部規(guī)劃教材編寫要求》、七院校教材編寫委員會《全國中醫(yī)藥高職高專教材編寫基本原則》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本教材總的編寫指導思想是:①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既名為“教材”,就應重在體現(xiàn)教育人才;②突出“基礎教育”和“問題教育”的教育方法,即重視基本知識的傳授和辨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③加強高職高專層次的教育特色,精煉教學內容,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書籍目錄
總論 第一節(jié) 學術成就 一、《內經》的主要學術成就 二、《傷寒論》的主要學術成就 三、《金匱要略》的主要學術成就 四、溫病學的主要學術成就 第二節(jié) 學習方法 一、注意文字文法特點 二、注意條文會通聯(lián)系 三、注意聯(lián)系臨床實踐 四、注意條文寫作體例 第一篇 《內經》選讀 緒 論 一、作者與沿革 二、內容與體例 第一章 陰陽五行 第一節(jié) 陰陽學說 第二節(jié) 五行學說 第二章 臟腑氣血津液 第一節(jié) 臟腑 第二節(jié) 氣血津液 第三章 病因病機 第一節(jié) 病因 第二節(jié) 發(fā)病與病機 第四章 病癥 第一節(jié) 熱病 第二節(jié) 厥病 第三節(jié) 痹病 第四節(jié) 痿病 第五節(jié) 痛病 第六節(jié) 咳嗽 第七節(jié) 腫脹與癥瘕 第八節(jié) 風病 第九節(jié) 癉病 第五章 診法 第一節(jié) 脈診 第二節(jié) 望診 第三節(jié) 問診 第六章 論治 第一節(jié) 治則治法 第二節(jié) 論標與本 第七章 養(yǎng)生 第一節(jié) 養(yǎng)生通論 第二節(jié) 四時養(yǎng)生 第二篇 《傷寒論》選讀 緒 論 一、作者與沿革 二、內容與體例 第一章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第一節(jié) 太陽病綱要 一、太陽病提綱 二、太陽病分類 三、辨病發(fā)陰陽 第二節(jié) 太陽病本證 …… 第二章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第三章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第五章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第六章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第三篇 《金匱要略》選讀 緒 論 第一章 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 第二章 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第三章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第四章 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 第五章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第六章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第七章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第八章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第九章 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第十章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第十一章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第十二章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第十三章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第十四章 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第十五章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第十六 第十六章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第十七章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第四篇 溫病學選讀 緒 論 第一章 《溫熱論》 第二章 《溫病條辨》 第三章 《濕熱病篇》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附錄二 教學大綱(試行)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