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駱繼光 頁數:32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一個人可以不信奉佛教,但是了解佛教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事情。了解佛教,應當首先了解佛教最初的情形。了解佛教最初的情形,應當首先了解佛陀的智慧人生。
書籍目錄
引言
一、靈童降生
二、圣賢時代
三、宮苑長成
四、出家求索
五、覺悟成道
六、初轉法輪
七、孽海指津
八、降龍收徒
九、王舍弘法
十、初建精舍
十一、喜得高足
十二、舍衛(wèi)揚真
十三、榮歸故國
十四、慈航普渡
十五、巧妙勸化
十六、二度還鄉(xiāng)
十七、善調魚龍
十八、因人制宜
十九、慧斬色障
二十、力救國難
二十一、以德報怨
二十二、前赴后繼
二十三、叛徒自斃
二十四、惡王改悔
二十五、息兵拯生
二十六、最后游化
二十七、莊嚴涅槧
二十八、奉骨集教
章節(jié)摘錄
第一個時期是梵志期(學生期)。在這個時期,達到法定年齡(婆羅門五至八歲,剎帝利六至十一歲,吠舍八至十二歲)的男孩要舉行“入門式”,然后開始學習。在這個時期就要學習行乞①?! 〉诙€時期是持家期。在這個時期,男子娶妻成家,生育兒女,維持家人生計?! 〉谌齻€時期是出家期(沙門期)。在生育兒女之后,并確保妻兒能夠自行生活的條件下,應當出家修行,以乞食為生。出家的年齡在三十歲左右,出家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 〉谒膫€時期是還家期。經過一段出家生活后,重新回到家庭,操持生計,照料家人,傳授知識,也為他人誦經祭祀,并且經常布施,直到皮皺發(fā)蒼,孫輩繞膝?! 〉谖鍌€時期是林棲期(苦行期)。暮年男子要離開家宅,居住在村鎮(zhèn)外的樹林中或更遠的荒山野林中,度過殘生?! τ谏鲜鲆?guī)定,禮法要求婆羅門必須嚴格遵守,因為他們是第一種姓。作為第二種姓剎帝利的國王、王子,作為第三種姓吠舍的商人和手工業(yè)者,可參照規(guī)定量力行之。至于低賤的首陀羅,根本沒有出家修行和乞求布施的權利和義務。在列國時代,隨著社會狀況的變化,為了打破婆羅門種姓對宗教和文化知識的壟斷,許多出身于剎帝利、甚至吠舍種姓的志士也嚴格依照婆羅門所遵循的禮法,出家修行,以便創(chuàng)立新學說、新宗教(或新宗派)。本書前面提到的“六師”及“九十六外道”就是明證?! ±纾崆印と籼嶙?,是一位王子,出生時間略早于釋迦牟尼,曾娶妻生女(其妻也名叫耶輸陀羅),三十歲出家修行,四十二歲宣稱修成正果,被人尊稱“耆那”,意為“勝利者”,即戰(zhàn)勝一切情欲者。他所創(chuàng)立的新宗教,稱作“耆那教”?!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