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靜萍
內容概要
“農業(yè)學大寨”,新中國歷史上持續(xù)時間最長、參加人數最多、涉及面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場農村運動,它是在什么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中誕生的?十六載歲月,出現了哪些不平凡的人物和事情?它對之后中國社會的余震是什么……本書用當事人回憶、報刊宣傳、領導講話、等第一手資料揭示新中國那不平凡十六年的起起落落。
作者簡介
李靜萍,女,1968年生,山西省交城縣人,碩士,大學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和研究,著有《中國共產黨與山西抗戰(zhàn)》、《陳永貴傳》等書,先后在國家級刊物《中共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和省級刊物上發(fā)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寨勞動分配辦法述略》等論文30余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逐級發(fā)動
第一節(jié) 鄉(xiāng)縣區(qū)黨委對大寨的培育
一、大寨典型的顯現
二、鄉(xiāng)縣區(qū)發(fā)現大寨典型
第二節(jié) 山西省委號召學大寨
一、省委提出“學大寨,一帶二”
二、學趕大寨運動在全省展開
第三節(jié) 大寨事跡傳遍全國
一、記者鼎力宣傳
二、一清特別舉薦
三、終成舉國榜樣
第四節(jié) 大寨經驗引起中央重視
一、陶魯笳邯鄲匯報
二、廖魯言大寨調查
第五節(jié) 中央號召學大寨
一、總理發(fā)出號召
二、主席宴請永貴
第二章 驟成熱潮
第一節(jié) 各地貫徹學大寨精神
一、山西在亢奮中推進
二、各省在欣喜中貫徹
第二節(jié) 一大批大寨式農業(yè)典型的涌現
一、華北五省市典型
二、東三省典型
三、華東六省典型
四、中南五省區(qū)典型
五、西南四省區(qū)典型
六、西北五省區(qū)典型
第三節(jié) 三次全國農業(yè)展覽
一、大寨式農業(yè)典型展覽
二、農村副業(yè)典型展覽
三、水利典型展覽
第四節(jié) 環(huán)境、主線和特點
一、環(huán)境:社教運動的發(fā)動
二、主線:“治山治水”
三、特點:因地制宜
第三章 走向偏途
第一節(jié) 大寨成為政治典型
一、“文化大革命”的興起
二、勞模帶頭造反奪權
三、大寨成為政治風向標
第二節(jié) 大寨經驗的異化
一、階級斗爭經驗
二、路線斗爭經驗
三、“大批促大干”經驗
四、不切實際的萬能經驗
第三節(jié) 昔陽建成大寨縣
一、建立革命化領導班子
二、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三、泛化大寨管理模式
第四節(jié) 大寨成為朝圣地
一、參觀潮的出現和升溫
二、參觀者的參觀活動
三、大寨艱難的接待工作
第五節(jié) 全國同念一本經
一、力倡大隊核算
二、廣推評工記分
三、猛割“資本主義尾巴”
第六節(jié) 中央察偏糾偏
一、全國棉花生產會議
二、北方地區(qū)農業(yè)會議
三、全國計劃會議
四、華國鋒六省市調查
五、林彪事件后繼續(xù)糾“左”
六、糾“左”的反復
第四章 再掀高潮
第一節(jié) 山西率先推行普及大寨縣
一、“學大寨,趕昔陽”
二、號召普及大寨縣
第二節(jié) 第一次全國農業(yè)學大寨會議
一、會議經過
二、各地貫徹
三、昔陽提出新要求
第三節(jié) 第二次全國農業(yè)學大寨會議
一、中央決定繼續(xù)學大寨
二、再掀學大寨高潮
第四節(jié) 大規(guī)模的農田基本建設
一、多次動員
二、建設成效
第五節(jié) 脫離實際的工程
一、昔陽的花樣工程
二、各地的蠻干行為
第六節(jié) 超越生產力的過渡
一、圍繞“五條建議”的討論
二、全農會再提“過渡”
三、“座談會”的不同意見
四、先行過渡的省份
第七節(jié) 弄虛作假的“大寨縣”
一、名不副實的“大寨縣”
二、昔陽縣謊報糧食產量
第八節(jié) 荒唐的行行業(yè)業(yè)學大寨
一、教育學大寨
二、衛(wèi)生學大寨
三、體育學大寨
四、財貿學大寨
第五章 顫然落幕
第一節(jié) 初現抵制之聲
一、安徽“省委六條”
二、四川“十二條”
第二節(jié) 地方黨報的“反擊”
一、年初的輿論變奏
二、以《 山西日報 》為主陣地的反擊
第三節(jié) 圍繞《 六十條 》的爭論
一、修改的動議
二、修改中的爭論
三、修改的結果
第四節(jié) 引發(fā)高層質疑
一、萬里最早對學大寨運動說“不”
二、楊顯東批評學大寨
三、鄧小平北方談話
第五節(jié) 中央工作會議再爭論
一、會議議程的變動
二、圍繞農業(yè)問題的爭論
第六節(jié) 七省三縣座談會的分歧
一、王任重的焦慮
二、華國鋒的斟酌
三、《 紀要 》開的小口子
第七節(jié) 媒體公開批評學大寨運動
一、不顧實際“一刀切”
二、強推大寨一本經
三、亂打棍子鑄冤案
四、一味過渡阻生產
五、片面強調“以糧為綱”
六、長期忽視農民利益
七、不顧生態(tài)亂圍墾
八、行政命令瞎指揮
第八節(jié) 山西被迫反思
一、昔陽縣委的艱難反思
二、晉中地委重新認識學大寨
三、山西省委總結學大寨教訓
第九節(jié) 中央鄭重批示
一、號文件和山西上報《 總結 》
二、中央客觀評價學大寨運動
第六章 深度反思
第一節(jié) 榮興的社會基礎
一、糧食短缺的現實要求
二、反修防修的戰(zhàn)略需要
三、集體經營的必然選擇
四、奮斗精神的時代呼喚
第二節(jié) 轉向的諸多因素
一、斗爭哲學的助瀾
二、政治形勢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終結的歷史必然
一、公社體制的固有弊端
二、思想解放的強力沖擊
三、包產到戶的顯位優(yōu)勢
第四節(jié) 精神的永恒影響
一、歷史地看待學大寨運動
二、客觀認識“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寨
三、大寨精神的永恒影響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逐級發(fā)動 農業(yè)學大寨運動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fā)生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這場最初以改天換地、劈山造田、基本農田建設、精耕細作、科學種田為主要內容,后來發(fā)展成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工具的運動,曾引領中國農業(yè)發(fā)展、農村建設達16年之久,在共和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大寨所以能成為全國農業(yè)戰(zhàn)線的標桿和榜樣,農業(yè)學大寨運動所以能在全國范圍內蓬勃開展,固然是毛澤東、黨中央對大寨道路的賞識與認可的結果,但也和地方各級黨委注重典型引路、關心愛護典型和精心培植典型密不可分,沒有大寨鄉(xiāng)黨委、昔陽縣委、晉中地委和山西省委對大寨典型的扶持和培養(yǎng),大寨是不可能迅速揚名并走出山西的。農業(yè)學大寨運動是逐級發(fā)動的結果,是由一鄉(xiāng)、一縣、一區(qū)、一省而發(fā)展至全國的?! 〉谝还?jié) 鄉(xiāng)縣區(qū)黨委對大寨的培育 毫無疑問,大寨典型的顯現是大寨人在黨支部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造落后面貌的結果,同時也離不開大寨鄉(xiāng)、昔陽縣、晉中地區(qū)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精心呵護和培育?! ∫?、大寨典型的顯現 大寨是山西省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距縣城5公里,地處太行山腹地,背負太行余脈虎頭山,山嶺溝谷相間,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自然條件惡劣,近代以來以貧困著稱。1945年8月,獲得解放的大寨村只有60多戶人家,190余人,800多畝零散貧瘠的土地分布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1946年冬,賈進才和陳永貴分別組織起農業(yè)互助組,帶領貧苦農民發(fā)展生產,支援解放戰(zhàn)爭。1953年,陳永貴又積極響應號召,在大寨辦起了新勝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由于領導得法,初級社當年就顯示了集體生產的優(yōu)越性。到年底核算,全村糧食平均畝產124.9公斤,其中,農業(yè)社畝產131公斤,互助組畝產118公斤,單干戶畝產102公斤。此后,入社農戶迅速擴大,到1955年,大寨除了一戶原來的地主被留在社外,73戶農家全部加入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5年12月26日,大寨新勝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轉為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大寨成為昔陽縣第一個人民公社--紅旗人民公社的一個管理區(qū),1961年改為大寨大隊?! 〈笳箨狘h支部書記陳永貴,出身貧苦,對共產黨和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是一個有一定政治頭腦、有較高組織能力、有豐富農業(yè)生產經驗的領導人。在他的領導下,大寨初級社成立伊始就制定了《十年造地計劃》,向荒山要地,向河溝要糧,總目標是十年內條條荒溝變良田,塊塊坡地變梯田,變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旱澇保收奪豐年。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的帶領下,大寨人依靠組織起來的集體力量,運用簡單的生產工具,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戰(zhàn)天斗地,先后治理了白駝溝、后底溝、趙背峪溝、小背峪溝、狼窩掌、麻黃溝、老墳溝七條溝,共壘起總長約15公里的180多條大壩,修下了兩條盤山渠,兩個水庫,3000多個魚鱗坑、蓄水池,把300畝坡地壘成了水平梯田,將原來4700多塊土地連成了2900多塊,還新增了80多畝好地 ①,另外還把200畝梁地大部分圍起了一尺多高的地埂,對400畝坡地進行了“加邊展堰、里切外墊、起高墊低、開腸剝肚”的改造,使地塊逐年變平,活土層逐年加厚。這些坡梁地由于有了土埂或石埂,既蓄水,又保土保肥,為秋水春用、抗旱防澇、穩(wěn)產高產打下了基礎?! 〈笳嗽诎僬鄄粨线M行農田基本建設、改變生產條件的同時,還在陳永貴領導下,堅持科學種田,綜合應用“八字憲法”,大力革新農業(yè)生產技術,在田間作業(yè)上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們通過種試驗田,實現了作物的優(yōu)種化,徹底淘汰了“祖宗種子”,使糧食單產更上一層樓;掌握了各種土地不同作物的合理密植數據,使密植成為大幅度增產的一個有效手段;摸索出了不同土性施用不同肥料的有效辦法,彌補了土地板結和營養(yǎng)成分單一的缺陷,使大寨耕地越種越肥;學會了植株的移植方法,使莊稼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實行了變“三淺”為“三深”的耕作方法,深耕、深種和深刨的“三深”種植法成為大寨糧食高產的主要技術經驗;提出了間作混種,實行“四不專種”、“三不空”,既提高了產量又顧全了品種?! ∮捎诖笳诉M行了大量的、艱巨的農田基本建設,堅持不懈地開展了科學種田,將造地和養(yǎng)地相結合,使耕地面積逐年擴大,農業(yè)技術推陳出新,農業(yè)生產快速發(fā)展,糧食產量穩(wěn)步提高?! ?hellip;…
編輯推薦
李靜萍自2008年6月開始著手撰寫,歷時3年,先后到國家和省級檔案館、圖書館查閱了數以千萬字計的文獻檔案和圖書報刊資料,并走訪了不少農業(yè)學大寨運動的親歷者,通過大量的一手史料對如此漫長、曲折的運動進行了深入研究、客觀分析和高度的概括??偨Y其成敗得失、經驗教訓,無論對存史還是資政,都有著重要的歷史認知意義和現實借鑒意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