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內蒙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幹 頁數(shù):5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由于突厥最早來源于丁零,而丁零在魏晉南北朝時稱為高車(敕勒),敕勒在隋唐時稱為鐵勒,而突厥、回紇、薛延陀都是屬于鐵勒的分支。丁零、高車既與突厥有民族淵源關系,而回紇、薛延陀的歷史又與突厥的歷史錯綜復雜,關系密切,故本書把丁零、高車、回紇、薛延陀各族的歷史也略為涉及,以便把突厥族的歷史面貌描繪得更為分明。 本書為繼拙著《匈奴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1979年再版)之后,第二本關于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著作,故撰寫體例大體上與前書同。 突厥史一如匈奴史,是一門所謂“世界性”的學問,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國家都有人在專門研究它,并成為世界突厥學的一個內容。但在傳統(tǒng)上,外國突厥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大多側重于突厥語言、文字,因此對于突厥史,特別是六至八世紀活躍在我國歷史舞臺上的突厥族的歷史,遠遠不如研究突厥語文那樣興盛,研究成果也不如突厥語文方面那樣多。 早在十九世紀以前,就有一些國家以研究突厥的語言、文字為主,逐漸形成了一門突厥學。十九世紀末在今鄂爾渾河及葉尼塞河流域發(fā)現(xiàn)了《闕特勤碑》和《苾伽可汗碑》等古代突厥文碑銘之后,特別是1893年丹麥學者V.湯姆森解讀了這些突厥文碑銘之后,大大推動了這門學科的進展。隨后突厥的歷史、文學和文化也都被納入突厥學的范圍,因而現(xiàn)時各國的突厥學,已成為研究包括歷史上的和當今的操突厥語各族(回紇族在內)的語言、文字、歷史、文學和文化的學科。
作者簡介
林斡,生于1916年,廣東新會人。內蒙古大學教授。曾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內蒙古第二屆民盟副主委、第五屆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協(xié)委員。曾兼任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中國中亞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名譽院長、內蒙古地方志學會副會長、內蒙古老教授協(xié)會理事。
林斡早年在大學攻讀法律,1957年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1961年調內蒙古支邊。作者五十年來致力于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教學與研究,皓首窮經著春秋,發(fā)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出版專著十九部。這些論著解決了國內外學者若干懸而未決的問題,又因所論多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填補了民族史研究領域的一些空白,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和高度評價。其著作資料詳盡,論述精湛,觀點獨特,在國內外史學界享譽甚高,有的還被譯成蒙古文、維吾爾文、韓文出版,如今九十高齡仍筆耕不輟?!度嗣袢請蟆罚▏鴥劝?、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日報》(英文版)、《瞭望》(海外版)、新華通訊社對外新聞和對外英語、法語廣播、中央電視臺、內蒙古電視臺對其學術成就多有報道和專訪。其三部代表作《匈奴通史》、《東胡史》、《突厥史》把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三大系統(tǒng)的巨大“學術工程”全部完成,并榮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第五屆“中國圖書獎”二等獎,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第四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qū))十七家出版社“社會科學優(yōu)秀圖書獎”。《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論》和《內蒙古民族團結史》榮獲中宣部1993年度、1996年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吨袊糯狈矫褡逋ㄕ摗?000年榮獲“老教授科
學與技術工作優(yōu)秀獎”。
1990年林斡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榮譽證書,同年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做出突出貢獻,發(fā)給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作者應特邀赴布達佩斯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并作“關于匈奴西遷和匈牙利族源問題的考證及觀點”的演講,受到與會各國學者的關注,在國際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作者己被列入《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列詞典》及由國際蒙古學協(xié)會、土耳其突厥文化語言和歷史研究委員會國際關系部主編的《國際蒙古學家傳略》、《世界突厥學家傳略》。
書籍目錄
總序修訂版前言前言上篇 突厥與回紇的民族面貌社會面貌和文化面貌 第一章 突厥的族源 一、丁零 二、高車(敕勒) 第二章 突厥族的興起及其社會制度 一、突厥的發(fā)源地及阿史那士門的建國 二、突厥人的經濟生活 三、突厥的奴隸制 四、突厥政權的組織和官制 五、突厥政權的政治職能及各族人民的反奴役斗爭 第三章 突厥的盛衰及其與中原王朝的關系 一、木桿、佗缽時期的突厥及其與周、齊的關系 二、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及沙缽略可汗歸附于隋 三、都藍、啟民時期的突厥:突厥統(tǒng)一于隋 四、始畢、處羅時期的突厥:隋煬帝對突厥的錯誤政策;隋末地方勢力勾結突厥統(tǒng)治者 五、頡利大舉侵唐及東突厥政權的覆亡 六、唐朝對東突厥人的安置和優(yōu)待 第四章 后突厥 一、突厥貴族的分裂活動及后突厥割據(jù)政權的建立 二、后突厥的奴隸制 三、后突厥政權的覆亡 第五章 西突厥 一、始祖室點密及達頭可汗對東西突厥的短期統(tǒng)一 二、西突厥的強大及其分裂 三、西突厥政權的覆亡 四、政權覆亡后的西突厥——突騎施的興起及阿史那氏的絕統(tǒng) 五、西突厥的奴隸制 六、西突厥的部族構成及各部的分布 …… 第六章 唐朝在東西突厥等地區(qū)設置的府、州、鎮(zhèn) 第七章 突厥的文化和習俗中篇 繼突厥而起的突劂同族——回鶻(回紇) 第八章 回鶻概貌 第九章 元明清時期的畏吾——畏兀兒 第十章 突厥與回紇首領世系下篇 古突厥文碑銘 第十一章 突厥汗國時期古突厥文碑銘譯文 第十二章 回紇汗國時期古突厥文碑銘譯文附篇 突厥與回紇論文選附錄一附錄二 林幹主要著作目錄
章節(jié)摘錄
高車族內早已出現(xiàn)私有財產,故“其畜產自有記識(即標志),雖闌縱(放牧)在野,終無妄取”。此外,婚姻須以牛羊作聘禮,死后還用許多生前的用品作為陪葬物。這些現(xiàn)象,都是以財產的私有為前提才能發(fā)生的?! 「哕嚨纳鐣洕怯文两洕捌溥w徙隨水草,衣皮食肉”,盛產馬牛羊等牲畜,沒有農業(yè)。故其向北魏的朝貢物品,多是弓箭、貂皮、駱駝、馬、龍馬之類。手工業(yè)除制皮、毛織等外,造車業(yè)很著名。他們所造的車,“車輪高大,輻數(shù)至多”。正因為這樣,當時南方人才稱他們?yōu)椤案哕嚒??! ”煌匕蠣c南遷至漠南的高車人,在初也是“乘高車,逐水草”,過著游牧的生活。由于漠南接近中原地區(qū),受到漢族文化的直接影響,故經過“數(shù)年之后,漸知糧食”,逐漸懂得了農耕?! 「哕嚾丝诒姸?,畜牧業(yè)繁盛。從北魏登國四年及五年(389及390年)道武帝拓跋珪在鹿渾海襲破高車時所獲生口及馬牛羊合二十余萬,神[鹿加]二年(429年)太武帝拓跋燾收降東部高車數(shù)十萬落、俘獲馬牛羊百余萬頭,及上文阿伏至羅及其從弟窮奇所領的高車部眾亦有十余萬落來看,姑以每落(落即戶)五口計算,則高車之眾,包括先后被俘、被降在內,當不下二百萬人。 四世紀末葉,游牧在鹿渾海西北百余里的高車人日益強大起來,“常與蠕蠕(即柔然)為敵,亦每侵盜于魏”,成為柔然和北魏的威脅。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多次發(fā)兵攻打他們,并親率大軍渡弱洛水(今土拉河)至鹿渾海,擊敗高車;接著又征討游牧于狼山(在今內蒙古河套西北)的另一支高車人,把他們打敗。拓跋珪還指揮了自[馬交]髯水(在今內蒙古集寧市西北,駁音剝)西北分三路進攻高車的大戰(zhàn)役,攻破高車各部三十余部;同時衛(wèi)王儀又領兵從西北絕漠(橫渡沙漠)一千里,攻破逃散的高車七部。在北魏王朝這一系列的沉重打擊下,“高車大懼,諸部震駭”。很多部落首領相繼率領部眾歸附北魏。如敕力犍率領九百余落高車人“內附”,北魏封他為揚威將軍,置司馬、參軍,并“賜谷二萬斛”(音胡,十斗為一斛)。接著,幡豆建又率領三十余落高車人“內附”,北魏也封他為威遠將軍,置司馬、參軍,并“賜衣服,歲給廩食”。這樣,在拓跋珪時期(386~408年),游牧于鹿渾海、狼山、駁髯水等地的高車部落,以及敕力犍、幡豆建等部,都歸附于北魏,成為北魏王朝統(tǒng)治下的屬部?! 乃氖兰o末開始在大漠南北興起的柔然族,其首領社侖,由于遭到北魏的多次打擊,便收集殘部,往“廣漠之北”遷徙。社侖是柔然族新興的奴隸主貴族勢力的政治代表,為了掠奪奴隸和財富,向北侵入高車之地。游牧在“廣漠之北”的高車族斛律部帥倍侯利,乘社侖“兵貧馬少”的時機,集中全部落的力量反擊柔然,取得了勝利,并將社侖的部眾“分其廬室,妻其婦女”。但因“昧利”麻痹,“不顧后患”,因而給社侖以可乘之機。社侖召集逃散的部眾一千人,趁斛律部尚在“安息寢臥”的清晨,掩殺高車,倍侯利的部眾十之七八被殺害,逃脫的僅剩十之二三,斛律部大敗。倍侯利投奔北魏?!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