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羅默 頁數(shù):231 譯者:汪立鑫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作者約翰·羅默先生是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美國20世紀80年代“分析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這一學派主張運用廣泛存在于新古典經(jīng)濟學中的數(shù)學模型化的方法、微觀基礎主義與均衡分析的框架來處理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的很多經(jīng)典問題,因此這一學派又被稱為“新古典馬克思主義”學派。本書正是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書中具體包括了:更為完整的馬克思均衡定義、馬克思經(jīng)濟模型中引致利潤率平均化的原因何在等方面的內(nèi)容。
書籍目錄
譯者序致謝引論方法論總結第1章 均衡與再生產(chǎn):線性模型 1.1 簡要回顧 1.2 更為完整的馬克思均衡定義 1.3 不完全競爭的模型 1.4 動態(tài)線性里昂惕夫模型第2章 再生產(chǎn)性與剝削:一般模型 2.1 簡介 2.2 模型詳述 2.3 再生產(chǎn)解的存在 2.4 馬克思主義基本定理 2.5 剝削,勞動價值,聯(lián)合產(chǎn)品及稀缺投入 2.6 勞動力價值的社會決定 2.7 階級意識與技術選擇之間的相互作用 2.8 小結 附錄1:勞動價值社會決定的再生產(chǎn)解的存在性 附錄2:馬克思主義基本定理有效的充要條件 2.9 問題概述 2.10 模型 2.11 馬克思主義基本定理 2.12 結論第3章 馬克思一般均衡中的利潤率平均化 3.1 簡介 3.2 存在金融資本市場的馬克思均衡 3.3 概要:馬克思經(jīng)濟模型中引致利潤率平均化的原因何在 3.4 正利潤、正剝削和利潤理論第4章 可行的技術進步與利潤率上升理論 4.1 引言 4.2 價值利潤率和價格利潤率 4.3 技術變革對利潤率的影響 4.4 穩(wěn)定增長狀態(tài)下可行的技術進步 4.5 小結 附錄:Frobenius-Perron特征值定理第5章 關于利潤率下降的持續(xù)爭論:固定資本及其他論題 5.1 建立微觀基礎的必要性:方法論 5.2 反對Okishio理論的各種論點 5.3 有固定資本情況下的利潤率上升:一個特殊情形 5.4 有固定資本的一般情形:von Neumann模型 5.5 結論第6章 真實工資的變化與利潤率 6.1 簡介 6.2 收入相對份額不變的技術變化 6.3 部門內(nèi)部相對份額不變的一個模型 6.4 技術進步與階級斗爭:技術進步的效率性對控制性 6.5 小結第7章 價值規(guī)律和轉化問題 7.1 馬克思的課題:利潤來自哪里 7.2 馬克思和生存性工資 7.3 價值規(guī)律 7.4 轉化問題 7.5 小結第8章 轉化對應 8.1 簡介 8.2 轉化對應 8.3 轉化對應的一些應甩 8.4 小結第9章 簡單再生產(chǎn),擴大再生產(chǎn)和危機 9.1 簡介 9.2 簡單再生產(chǎn) 9.3 擴大再生產(chǎn) 9.4 三種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危機 9.5 一個單部門模型 9.6 小結第10章 總結與新的方向參考文獻術語中英對照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