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者:本社 頁數(shù):74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一部反映國外社會科學前沿學術動態(tài)的系列叢書。 本書有對前沿理論的專題研究,對學科發(fā)展的重點闡述,對流行思潮的深層分析,對熱點問題的綜合評論,對國際會議的追蹤報道,對領軍人物的全面介紹,突出其學術研究的前瞻性、導向性和應用性。 以其學術的權威性和前沿性展現(xiàn)于世界學壇,成為溝通中外學術的橋梁。
書籍目錄
馬克思主義 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思想史梳理 革命性創(chuàng)舉還是悲劇性事件?——俄羅斯學者關于十月革命的爭論 世界關注A.葛蘭西的革命遺產——英國《國際社會主義》雜志開辟紀念專欄 替代全球主義、反資本主義:一種世界政治的選擇——第5屆國際馬克思大會在巴黎召開 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轉型——第三代以承認為中心的社會批判新理論述要 反規(guī)范的正義——法蘭克福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代表作 西方左翼的理論演進及其發(fā)展趨勢——法蘭克福學派2007年布拉格年會傳來的最新信息 “歐洲共產主義”:失敗的原因及其啟示——寫在“歐共”誕生30周年之際 H.查韋斯“21世紀社會主義”解讀哲學 十字路口的哲學——亞洲哲學未來之思考 今日美國哲學概覽 從A.邦迪看黑格爾對拉美哲學的困擾 左派的概念 用中國文化的視野思考西方——法國哲學家F.于連思想管窺 以現(xiàn)象學與存在論為基礎的哲學體系——波蘭哲學家R.英伽登著作概觀 穿越人類中心主義的迷思——德國思想家A.史懷哲“敬畏生命”的倫理觀及其當代實踐政治 國外學術界對美國“輸出民主”戰(zhàn)略的反思和爭論 俄羅斯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的新變化 前蘇聯(lián)政權的晉升激勵及其支持獲得 從法國大選看法國的政黨政治及民主制度 法國共產黨面對大選慘敗的反思——對法共總書記M—G.比費報告的最新解讀 西方網(wǎng)絡民主思潮產生的動因及其現(xiàn)實性質疑 公民的公共管理理論——西方新公共服務學派的想象空間有多大? 全球化時代國際工會運動的最新進展 ——國際工會聯(lián)合會的原則、目標、綱領及行動 核武器與核擴散國際爭議述評”經(jīng)濟 實踐中的現(xiàn)代宏觀經(jīng)濟學:理論如何決定政策? “凱恩斯革命”是捏造的還是真實的?——評西方學者的爭論 跨期選擇理論的發(fā)展:偏好的時問不一致性研究 當代西方財政競爭理論述要 外國直接投資的宏觀經(jīng)濟傳導機制理論 變化中的力量格局——來自“第37屆達沃斯世界經(jīng)濟論壇”的信息 貨幣主義理論已成明日黃花?——美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M.弗里德曼身后留下的反思 信息不對稱下的效率機制——美國3位經(jīng)濟學家榮獲2007年度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桂冠 美國1970年以來影響經(jīng)濟學領域的期刊及論文管理社會法律文化歷史信息窗新書架
章節(jié)摘錄
M.佩里在《馬克思主義與歷史學》第1章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有一個全景式概覽。M.佩里指出,他考察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目的是為了表明馬克思仍然存在于20世紀的歷史學研究中。盡管馬克思主義史學通常被指責為還原論和決定論,但實際上它比任何其他學派(大概年鑒學派可以與它相提并論)都體現(xiàn)出更寬廣的研究方法和問題。二戰(zhàn)后的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通常與“新史學”聯(lián)系起來,于是人們傾向于認為馬克思主義拒絕傳統(tǒng)的史學形式,如傳記體的、政治的、思想的和敘事史學等。實際上,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不但勝過慣常的史學形式,也勝過創(chuàng)新的史學形式。比如I.多伊徹(Isaac Deutscher)的《斯大林》(1949年第1版)及其關于托洛茨基的多卷本著作就是傳記體的。類似的傳記體史學著作還有:P.弗羅利克(Paul FrOlich)關于R盧森堡的、T.克利夫(Tony Cliff)關于列寧的、C希爾(Christopher Hill)關于克倫威爾或米爾頓等的。馬克思主義根本不拒絕傳記,但馬克思主義傳記有別于其他歷史學派傳記的特征在于其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更理論化的澄清,而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之謎的解答是每個傳記作者都需面對的難題。實際上,非馬克思主義者L.克肖(Ian Kershaw)在其所著的《希特勒》中就借用了馬克思關于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觀點,即《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開頭的那句名言:“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pre>編輯推薦
縱覽世界學術風去,把握學科發(fā)展動向,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預測理論基本走勢。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