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南懷瑾 頁數(shù):100 字數(shù):71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南懷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誕生于浙江溫州樂清一個世代書香之家,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投筆從戎。先生長期精研國學,讀書數(shù)十萬卷,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yī)學養(yǎng)生諸學,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堪稱一代宗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聲望。 《老莊中的名言智慧》分別選自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莊子諵譁》兩書。讀者可通過南先生深入淺出充滿睿智的解釋,輕松喜悅地進入《老子》和《莊子》的境界,汲取其中的菁華,獲得人生的智慧。 《老子》和《莊子》都是中國文化哲學、政治思想的源頭之一,文字灑脫、精意迭出,其中大量簡樸而充滿智慧的話語,在國人口頭和筆下早已成為名言警句。本書從南懷瑾先生的《老子他說》《莊子諵譁》中精選出來,南先生深入淺出充滿睿智地解釋老莊中的名言智慧,將引領讀者輕松喜悅地進入《老子》和《莊子》的境界,獲取人生的智慧。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 ),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nèi)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出生于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后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車?,F(xiàn)居江蘇。1918年生于浙江溫州樂清;國立藝術院第二期畢業(yè);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yè);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yè);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期間在峨眉山中鋒大坪閉關兩年。(為了修學)離藏后赴昆明,講學于云南大學,后又講學于四川大學。1947年返回故鄉(xiāng)樂清,不久,歸隱于杭州三天竺之間。后又在江西廬山天池寺附近清修。1949年春前往臺灣,相繼受聘于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講學。1969年創(chuàng)立“東西精華協(xié)會”,后創(chuàng)立“老古文化事業(yè)公司”和“十方叢林書院”。1971年創(chuàng)辦《人文世界》雜志1976年到1979年年閉關于鬧市三年1985年旅居美國,成立弗吉尼亞“東西學院”。1988年到香港居住。1993年應妙湛長老之邀到廈門南普陀寺主持“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近年來居住在大陸上海等地。
書籍目錄
上篇:《老子》中的名言智慧 美之為美,斯惡已。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較,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功成而弗居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虛其心,實其腹 挫其銳,解其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上善若水 揣而稅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日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下篇:《莊子》中的名言智慧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越俎代庖 大而無用 槁木死灰 師心自用 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 朝三暮四 秋毫之末 存而不論 大道不稱,大辯不言 大仁不仁 大廉不賺 大勇不忮 止其所不知 一問三不知 孟浪之言 生有涯而知無涯 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無用之用 德有所長,形有所忘 莊周夢蝶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 技進乎道 官知止而神欲行 刀刃若新發(fā)于硎/游刃有余 怵然為戒/躊躇滿志 人之貌有與也 神雖王,不善也 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安時處順,哀樂不入,謂之縣解 薪盡火傳 道不欲雜 存己而后存人 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爭之器也 繩墨之言 名實者,圣人之所不能勝也。 內(nèi)直外曲 與天為徒與人為徒 聽之以氣 寡不道以歡成有德者能之 安之若命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 以巧斗力 忿設無由,巧言偏辭 獸死不擇音 無遷令無勸成 乘物游心 螳臂擋車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意有所至愛有所亡 肝膽楚越 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 受命于天 鑒明則塵垢不止 自狀其過 游于羿之彀中 以其知之所知,以養(yǎng)其知之所不知 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儷然而往,儷然而來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 死生,命也 相啕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藏舟難固 攖而后成 莫逆之交 安時處順 忘其肝膽,遺其耳目
章節(jié)摘錄
“澤雉”就是江河邊曠野里的野雞。不曉得大家看過沒有,野雞走幾步路,脖子就伸一伸,往地上啄一啄,找蟲子找東西吃,走幾百步,走得更遠一些,看到有水就喝一點。你看野雞挺可憐的,為了一點飲食,為了吃飽,一天到晚到處跑。雖然如此,它活得很快活很高興,“不蘄畜乎樊中”,“蘄”就是乞求,它不乞求關在籠子里,它寧可餓肚子,也要自己在外面找吃的,這才自由,才舒服呀! 所以,它并不希望生命關在籠子里?!吧耠m王,不善也”。“王”通旺。你看關在籠子里的動物,譬如孔雀,它把脖子一伸,頭一彎,再把羽毛一張開,那是孔雀王,很了不起的樣子。再了不起,還不是被人關在籠子里,它自己也覺得很不自在。它的‘神”,那個精神雖然看起來很健旺,可是“不善也”,不好。其實,我們大家也都像孔雀一樣關在籠子里,而這個宇宙就是個大籠子。所以我們?nèi)?,有時候覺得自己頂天立地,功成名就,或者發(fā)了大財,當了大老板,出來那個肚子挺得特別大,表示有錢,但仍然是被關在籠子里,照莊子的說法,“不善也”。遁天倍情,忘其所受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養(yǎng)生主)這是講老子死了的故事。莊子說,老子死了,他的朋友“秦失”來吊喪,按一般看法,看到朋友尸體,眼淚至少要掉兩顆,秦失卻“三號而出”,不是哭也不是笑, “哈哈哈”叫三聲就走了,老子的學生很不諒解地問他。秦失說:這是最高的禮貌。你們的老師老子,不應該是普通人,他是教人能夠超越世俗感情,超越物理環(huán)境以外,達到超神入化的人,就是“哀樂不能入也”,七情六欲已經(jīng)不動于心了。也就是說,得道的人,生死也不入于心中,生死一體,活著是睜開眼睛在這里做夢,死了是閉著眼睛在那邊做夢,反正在夢中游戲,結果你們這些跟老子學道的學生,還動了真感情,大哭大叫,可見你們沒有得道,老子沒有把你們教好?!笆嵌萏毂肚?,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這個“天”不是普通的天然,是形而上的。人的感情自然有喜怒哀樂,可是倘若一定要大聲把喉嚨哭啞了才算傷心,這個感情是違反天然的,已經(jīng)忘記了生命的本來。生命的本來是什么?就是“崇高必至墮落,積聚必有消散,有命咸歸于死”,到了最高必然要掉下來,聚集在一起久了必然會散、開,所謂“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有活著的生命,自然有歸宿的那一天,這是必然的道理。安時處順,哀樂不入,謂之縣解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養(yǎng)生主)秦失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是順著生命的自然之勢而來;年齡大了,到要死時,也是順著自然之勢去的。所以老子提到“物壯則老”,一個東西壯盛到極點,自然要衰老;“老則不道”,老了,這個生命要結束,而另一個新的生命要開始。換句話說,真正的生命不在現(xiàn)象上,所以,我們要看通生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這是最高的修養(yǎng),把生死的道理看通了,隨時隨地心安理得, “而處順”,人生除死無大事,死是最大的問題,生死的問題看空了,順其自然,就不會被后天的感情所擾亂了。“古者謂是帝之縣解”。帝可以代表宗教的上天的主宰,也可以代表形而上的本體。它和形而上生命的主宰,也就是“縣”同一個道理。這個道理無法解釋,無法用世間的文字、語言來解釋,要用最高的智慧去理解。理解了這個道理,就了卻生死了。薪盡火傳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養(yǎng)生主)了卻生死之后又如何?我們可以這樣解釋:真正的生命,就像點燃一根火柴之后,把火傳到蠟燭上去?;鸩癫寥歼^一會兒就熄滅了,火柴的形象沒有了,可是傳到蠟燭上的火,光明永遠不斷,綿延不絕?!安恢浔M也”也就是無窮無盡。
編輯推薦
讀《老莊中的名言智慧》,聽南先生深入淺出充滿睿智地解釋老莊中的名言智慧,將引領讀者輕松喜悅地進入《老子》和《莊子》的境界,獲取人生的智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