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紀文景 作者:[荷蘭]韓良憶 頁數(shù):203
Tag標簽:無
前言
自序 威尼斯:夢的地址美國《國家地理?旅行者》雜志(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曾把威尼斯列為“一生必游”之地。我何其有幸,已七度造訪水都,最長待了半個月,最短四天,最近這兩次則在威尼斯租了公寓,半居半游。頭兩回到威尼斯,是為了采訪國際影展,公務(wù)在身,只能趁有限的空當,隨意走走,老實講,連走馬觀花都談不上。可就那么匆匆的幾瞥,威尼斯這“海上女王”(Seremissima)的風采,便足以令我意亂情迷,念念不忘。于是,隔了幾年,在我告別職場的兩個月后,只身一人再赴水都晃蕩,以便把女王的姿容瞧個仔細。那一回,我靠著雙腳,幾乎逛遍威尼斯的大街小巷,眼前美景處處,凈是千百年的華麗,看得我目不暇給。一大早,我搭乘水上巴士從火車站到圣馬可廣場,一路飽覽大運河風光,而后又見識到圣馬可教堂那輝煌耀眼的金箔壁畫與華貴而不可一世的氣勢。懶洋洋的下午,我在佛羅里安咖啡館的回廊下,喝了價值不菲的咖啡,企圖捕捉威尼斯古老的風情。向晚時分,我在迷宮似的小巷迷路,先是又急又累,后來心念一轉(zhuǎn),索性豁開來,不理會方向,邁開腳步隨處亂闖,反而體會到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趣。我想彌補前兩回的缺憾,一刻鐘也不愿浪費,拼命地走,拼命地端詳周遭的一切。威尼斯厚實沉甸的美感一波又一波地襲來,偶爾竟會震得我?guī)缀跬覆贿^氣來。矛盾的是,每晚回到下榻的旅館,打開靠街的窗,瞪著暈黃的路燈,卻又依稀感到心靈有一角空空的,沒有被填滿。我走了那么多的路,看了那么多美景,可是我卻依然“感覺”不到威尼斯,威尼斯于我,仍只是個捉摸不定的地名。有天晚上,坐在圣馬可廣場上,和之前在影展上認識的意大利朋友聊起這種失落感?!澳鞘且驗槟憧吹降?,多半是旅游指南上的威尼斯,是觀光客想看的威尼斯,美歸美,卻沒有真實的生活氣味。 ”朋友老實不客氣地說,“要感受到威尼斯,不能只待三數(shù)天,你得在這里起碼住上一陣子,過一過家常的日子,這樣雖不見得能徹底了解威尼斯,但應(yīng)該會有較實在的感覺?!彼倪@一番話,我記在心里。然而,或許是我不夠瀟灑,也或許是我膽子太小,總之要我揮別臺北,到威尼斯住一陣子,談何容易呀。我有家人,我需要賺錢養(yǎng)活自己,我有那么多的責任,威尼斯再怎么令我魂牽夢縈,我也不能只為了“感覺”到威尼斯(或其他地方),就這樣放下一切,遠走高飛。直到我移居荷蘭以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有一個“折中”辦法,可以幫助我實現(xiàn)一部分的夢想,那就是“居游”。我在前作《我在法國西南,有間小屋》和《我的托斯卡納度假屋》中說過,居游是在歐美已行之多年,但中國人尚感陌生的一種旅游方式。簡單地講,居游就是在向往或喜愛的異境他鄉(xiāng),租一間房子暫時住下來,短則住上一周,多則個把月,把那兒當成居所兼旅游基地,如此或可和那塊土地發(fā)生較一般觀光旅游更深刻、更實在,也更內(nèi)在一點的關(guān)系。容我講得浪漫、抽象一點,居游就好像在有限的時空當中,借來一段人生,在異鄉(xiāng)過過和平時不大一樣的日子。去年春天,我和丈夫約柏攜手同赴威尼斯,展開為期一周的居游。當時我心想,威尼斯不過像臺北市的中正區(qū)那么大,咱們倆以前又都去過幾次,這一回住上一星期,應(yīng)該綽綽有余吧。天知道,我們低估了海上女王的魅力。她的風情萬種,叫我們怎么也看不厭,而在這水上城市過居家日常生活的滋味,又何其獨特、何其豐美,令我們怎么也嘗不膩。短短七天,轉(zhuǎn)瞬即逝,最后那一天,我們?nèi)松形措x去,就已經(jīng)想念起威尼斯時光,當場便決定,一定要盡快回到這里,再向威尼斯借一段人生。于是,過了半年,我們又到水都。你現(xiàn)在翻開的這本小書,便是良憶和約柏在威尼斯兩次居游的札記和回憶。老實說,有關(guān)威尼斯的書寫何其之多,珠玉在前,我躊躇良久,才決定提筆,因為我實在太想跟朋友分享威尼斯居游之樂。也因此,這不是本面面俱到的傳統(tǒng)旅游指南,我并未巨細靡遺地提供你各式各樣的旅游情報,書中提到的信息,偏重居游者可能感興趣的部分,好比怎么租間好房子,上市場買菜,到酒鋪沽酒等說來繁瑣,其實樂趣無窮的事情。歸根究底,我只是想述說在威尼斯居游的一些心得和實際經(jīng)驗,希望你讀了以后,也萌生赴水都一游的念頭,當然,最好是居游。另外,我必須承認,我寫的并不是本深入的鄉(xiāng)土志。居游者雖已厭倦了走馬看花、接觸不到城市靈魂的傳統(tǒng)旅游,但畢竟仍只是另一種旅人,再怎么熱愛威尼斯,自始至終也只是個過客,只可旁觀,無意也無力介入威尼斯的社會脈動,我充其量僅能將我眼中看到的一些事物,忠實記載下來。我從小就好吃,但不懶做(菜),故而書中有許多篇幅和食物以及烹飪有關(guān),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饞人,喜用味蕾來體會他鄉(xiāng),而且旅游時不見得一定要“血拼”華服錦衣,卻絕對不能不嘗嘗異國佳肴,相信你會樂于讀到我對威尼斯美食所作的報告。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一八九九年讀到英國前輩作家羅斯金(John Ruskin)的經(jīng)典著作《威尼斯的石頭》(The Stones of Venice),大為折服,而在一年后追隨羅斯金的腳步,踏上威尼斯的土地,并留下一段名言:“我到威尼斯時,發(fā)覺我的夢已經(jīng)變成我的地址了?!蓖ㄟ^居游,威尼斯于我,亦已不再只是個地名,而已成為我的地址。親愛的朋友,但愿這無與倫比的水上都市,也會成為你的地址。
內(nèi)容概要
《地址:威尼斯》是韓良憶繼《在歐洲?逛市集》之后第二本“居游時代”系列圖書。
韓良憶以“做一陣子威尼斯本地人”的簡單純粹心情,深入威尼斯大街小巷,尋找并介紹本地人才會吃喝的飲食,本地人才會去的酒館、餐館、市集等,而且傳授了很多“不當冤大頭”的私人秘笈。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韓良憶對威尼斯的歷史和文化也有生動精彩的見解,并推薦了很多地道又實用的威尼斯食譜。
作者完全摒棄走馬觀花的套路,不求全面詳盡,而求親切真實,以非常個人化的角度娓娓講述,加上豪爽幽默的性格,使得全書精彩不斷,讀者隨著她的敘述仿佛有親歷威尼斯之感。
作者簡介
韓良憶
作家,生活美食家。定居荷蘭,云游四海。
喜歡簡單的生活,認為生活中只要有好吃的食物、好聽的音樂、好看的書和電影,平日能在家附近散散步,一年至少去旅行一次,就很好了。
著有《在歐洲,逛市集》《我在法國西南,有間小屋》《我的托斯卡納度假屋》《在郁金香之國小住》《吃東西》《韓良憶的音樂廚房》等作品。
書籍目錄
自序
威尼斯:夢的地址
居游威尼斯的夢想
01 住在天堂威尼斯
“我到威尼斯時,發(fā)覺我的夢已經(jīng)變成我的地址了。 ”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02 享受午后陽光下的廣場
威尼斯的大小廣場無數(shù),可嬉戲,可閑坐,或是猜猜看誰才是真正的威尼斯人。
03 威尼斯常客其樂無窮
乘著貢多拉橫越大運河、到佛羅里安喝杯咖啡、到街坊小咖啡館當個??汀≡谕崴沟臉啡嵲谔嗔耍?br /> 04感覺威尼斯的古老靈魂
一艘貢多拉從遠遠的一頭,緩緩向小橋劃來,乘著粼粼波光,“威尼斯,真美! ”
05 航向潟湖
遍灑大街小巷的艷麗色彩,讓布拉諾小島有種明快而歡愉的氣氛,令人眼前一亮,心情也更輕松。
06 威尼斯日常涂鴉
推開遮陽板,讓威尼斯的一天流瀉進來,教堂的鐘聲、維瓦爾第的奏鳴曲……威尼斯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居游威尼斯的美食
07 一口吃下威尼斯歷史
我在威尼斯發(fā)覺了意大利飲食之美,一頓簡單的午餐,仿佛敞開了一扇門,開啟了我對意大利菜的偏好。
08 沒逛過酒館,沒到過威尼斯?
炙熱陽光曬不進的小酒館,酒意漸漸升起,陰涼空氣中盈滿笑語,異鄉(xiāng)的旅人也變得恍惚起來……
09 威尼斯最風行的雞尾酒
細致的汽泡加上粉嫩的色澤,美得猶如一場粉紅色的夢幻,酒入喉的那一刻,生命真如一襲華美的袍子。
10 威尼斯餐館熟客指南
想擁有那種美美地吃了一頓飯之后的陶醉表情,享受用餐的愉悅,只有選對了餐館,才能真正達成喔。
11 食材采買血拼去
意大利老板習慣一對一慢慢招呼客人。趁機會打量一下店里的新鮮貨,體驗意大利式的悠閑生活吧。
12 我的威尼斯廚房
用威尼斯的新鮮食材做一頓飯,居游威尼斯的住客時光,才真正開始有了家的感覺。
附錄
良憶推薦本地美食對照表
威尼斯字匯不一樣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08沒逛過酒館,沒到過威尼斯? 炙熱陽光曬不進的小酒館,酒意漸漸升起,陰涼空氣中盈滿笑語,異鄉(xiāng)的旅人也變得恍惚起來…… 愛上威尼斯的傳統(tǒng)酒館 “到威尼斯而不逛一逛傳統(tǒng)的小酒館,簡直就沒到過威尼斯!”里歐如是宣稱。 里歐是我采訪影展時認識的意大利朋友,他的老家在距離威尼斯六十多公里的小鎮(zhèn),不過大學是在威尼斯讀的,畢業(yè)后也在水都工作,如今也算半個威尼斯人了。 “逛酒館在威尼斯可是已流傳數(shù)百年的傳統(tǒng),”里歐解釋說,“威尼斯人一般并不會一天到晚都在外頭用餐,太貴了,頂多一兩周上一次館子,可是到小酒館里喝杯酒,吃點小菜,花不了多少錢,所以有不少人仍保有三不五時就到酒館小酌一杯的習慣,因此你在酒館時碰到本地人的機會比較多,也比較能看到威尼斯日常生活的一隅?!?聽他這一講,我還能不去逛酒館嗎?在二度造訪水都時,特地請里歐帶路,兩人一逛就是三家,不停地吃吃喝喝,直到微醺。 從此,我愛上了威尼斯的傳統(tǒng)酒館,后來再赴威尼斯時,不必麻煩里歐,自個兒去逛,只是節(jié)制一點,小菜多吃點,酒少喝點,免得一不小心喝醉了,怎么摸回旅館? 婚后和約柏頭一回結(jié)伴造訪威尼斯,當然要和另一口子分享逛酒館的樂趣。這一逛,他也逛上了癮。 威尼斯的傳統(tǒng)小酒館叫做bacaro或osteria(復(fù)數(shù)形式分別為bacari與osterie),介乎酒吧和trattoria(小館)之間,有點像是西班牙的tapasbar,不同處在于,tapasbar既供應(yīng)涼菜,也有熱食,既是可以喝酒吃小菜的酒吧,也是大伙可以結(jié)伴游逛的社交場所,所以酒吧里頭常附有座位。 威尼斯的小酒館則不然,傳統(tǒng)上根本不設(shè)桌椅,也不供應(yīng)熱食正餐,反正本地客人一本威尼斯商人的務(wù)實作風,通常沒有在酒館里一待個把鐘點的習慣,而是在辦完事或下班回家的路上,拐過來喝一杯普羅塞克(prosecco)汽泡酒,吃兩口小菜,吃喝完了和酒保及酒館里其他常客聊個兩句,便打道回府,所以用不著坐下,站著就行了。 一直到現(xiàn)在,仍有小酒館恪守傳統(tǒng),只供立飲立食,僅賣酒和涼菜小吃,而且到晚上八點多就打烊,擺明不做晚餐的生意。只不過,晚近以來,這樣老派的酒館漸漸地少了,現(xiàn)實使然,許多業(yè)者為了配合游客需要,也備有桌椅供客人小歇,并賣起簡便的面食和主菜。 典型的傳統(tǒng)酒館一進門就是木頭柜臺,臺上的玻璃櫥柜里擺了一盤盤cicheti(另一拼法為ciccheti),也就是下酒小菜,有洋蔥醋漬沙丁魚、水煮蛋、肉丸(polpettedicarne)、火腿臘腸、奶酪,以及意大利文叫panini的夾餡面包等,琳瑯滿目,每一份都只合兩三口,重質(zhì)不重量,不求擋饑,只為解饞。 柜臺后面的酒架上,排排站著或躺著一瓶瓶的葡萄酒或烈酒,酒架一側(cè)往往有面黑板或告示海報,手寫著今日供應(yīng)之各款可供單杯點用的葡萄美酒,酒名后面的數(shù)字就是單杯酒的金額。 來喝一杯“影子”吧 到小酒館,自然要喝點酒才像話。喝一杯,威尼斯人稱之為ombra,字面上的意思為“影子”。據(jù)說在古早古早以前,圣馬可廣場的鐘塔底下聚集著推車賣酒的小販,每到日頭炎炎的午后時分,酒販們往往隨著塔影的移動而變換位置,以便攤車時時得到庇蔭,因此勞動大眾午休時刻要是想喝杯酒歇息一下,就會說,“我去鐘塔乘涼了”,ombra就這樣成了喝杯小酒的代名詞。 不過,我曾在書上讀到另一種說法:ombra和圣馬可廣場的酒販無關(guān),其實指的是“如影子一般分量的酒”,意即少量的酒。這似也言之有理,因為ombra酒杯的尺寸的確較小。我好幾回在不同的小酒館,向掌柜表示要“un’ombrabianca(rossa)”(一杯白酒(或紅酒)),結(jié)果酒都盛在比普通葡萄酒杯小一半的袖珍杯里,大約三四口就可飲盡。 還有幾次,我改用一般的說法,說要“unbicchiere”(譯成英文就是aglass),店家遞給我的,卻是容量較大的一杯酒,不知是各家酒館習慣不同呢,還是ombra就是有別于bicchiere。 大杯也好,小杯也好,用上面這幾句話點來的酒,都是所謂的vinodellacasa,也就是店家例牌酒,口味較大眾化,價錢往往最便宜。有時店家會問你:“哪一種?”因為光是例牌酒就有好幾樣選擇,拿白酒來說,可能就有Pinotgrigio、Pinotbianco、Soave和Tocai等,多半是威尼斯附近產(chǎn)區(qū)的酒。 從例牌酒的好壞,可以評量店家酒窖的水平,如果例牌酒的質(zhì)量超乎一般的好,那這家酒館可能是特別注重酒的質(zhì)量的優(yōu)良店家,這時不妨升級試點其他單價較高的酒,通常也不會令人失望,有時更給人驚喜。這種小酒館對食物也比較用心,小菜往往好吃。 倘若酒館的小菜不錯,但例牌酒水平就僅僅差強人意,還算過得去,那就多吃點菜,少喝點酒吧。如果酒不行,菜也馬馬虎虎,干脆列為拒絕往來戶,以后不再光顧,何必再上門破壞自己的胃口呢?威尼斯的小酒館多得很,里亞托市場附近尤其密集,換一家試試看得了。 我和約柏在兩次居游期間,有好幾回午餐刻意不上館子正正經(jīng)經(jīng)吃頓飯,而去逛酒館,像小鳥啄食似的,這里埋首嘗個兩口,再躍到別處又吃上兩口。最夸張的一次,早上十點半就開始ingiroperosterie(逛酒館),逛到下午三點多才罷休。當然啦,我們并不是一連五個鐘頭都在吃喝,在酒館與酒館之間的路上,還是難掩游客本色,不時停下來歇腳休息一下,順便拍幾張風景照片。 典型的小酒館巡游 我們典型的酒館之旅是這樣的:將近正午時,夫婦倆來到一家osteria,并不就座,而學本地顧客,端著一杯普羅塞克,斜靠著沿墻而設(shè)、權(quán)充桌面的長條木架,吃兩樣ciccheti,當做“開胃菜”,接著在附近轉(zhuǎn)悠轉(zhuǎn)悠,晃個二三十分鐘,等到又有點饑餓感了,再換家酒館吃“主菜”。這家倘若設(shè)有簡單的座位,就坐下來,喝個兩杯,吃上兩三樣小菜或panini。倘若沒座位,立食也無妨。 佳釀美點享用完畢,我們常已半飽,決定轉(zhuǎn)移陣地,散個長長的步到另一區(qū),再接再厲,繼續(xù)吃喝。我的酒量不如約柏好,到了第三家,就只能喝小不點的ombra,或干脆改喝fragolino,這是種微含汽泡的甜酒,有紅也有白,帶著草莓香,卻是葡萄釀制的,它的酒精含量比一般葡萄酒低,適合當飲料或飯后酒。 我感覺得到體內(nèi)的酒意慢慢升起,索性倚靠在柜臺邊。時值午后,日頭正烈,炙熱的陽光卻曬不進位于窄徑一側(cè)的小酒館,屋里燈光昏黃,陰涼的空氣中盈滿了窸窣的笑語,有一對中年男女聊得正高興,如歌一般的意大利語一波波地傳送至我的耳畔,我仿佛聽懂了幾個單字,其實根本搞不清楚他們到底在說些什么。這樣朦朧曖昧的瞬間,很容易就使得異鄉(xiāng)的旅人驀地恍惚起來。 坐落在魚市附近的這家小酒館,開業(yè)已經(jīng)五百多年了,柜臺兩端的臉孔不知已換過多少世代。過去,酒館的主人在這兒為威尼斯共和國的尋常百姓倒酒端菜,讓后者在啜酒小食的時候,暫時忘卻浮生煩憂,享受人生簡單的樂趣。這會兒,弄不清楚是第幾代傳人的掌柜,則以威尼斯人特有的一種有禮而疏淡的世故態(tài)度,款待著像我這樣的外地游客,令我在滿足了口腹之欲的同時,以為自己已捕捉到了歷史。 我的隔鄰站著位戴著呢帽的阿伯,想是???,因他老人家一進門,啥也沒說,只和掌柜的點個頭,打聲招呼,后者就倒了一杯紅酒,送到阿伯面前。阿伯興許察覺到好奇打量的眼光,側(cè)身瞧了瞧只要喝上兩杯酒就滿面通紅的我,并不以為忤,微笑著向我舉杯示意,嘴里還說了什么,像是祝我健康。我自覺失禮,趕緊也舉杯,回聲salute,祝您老身體安康。 醺醺然步出酒館,醉眼模糊中,威尼斯的陽光似乎更加燦爛,水波也更加瀲滟。我搭著丈夫的臂膀,瞇著眼望著那青天下施施然而行的游人、運河上悠悠劃過的貢多拉,還有河畔那一幢幢古舊卻仍雍容華貴的老屋。起碼在那一刻,我覺得這世界何其美好,因為威尼斯屬于我,或者應(yīng)該說,我屬于威尼斯。 值得一再報到的小酒館 威尼斯osterie多不勝數(shù),我當然無法一一造訪,不過算一算,我在多次的威尼斯之旅中,起碼光顧過一二十家跑不掉。下面介紹的,是經(jīng)汰選以后,我和約柏比較喜歡的幾家,我們每回到水都,一定會去報到。請注意,大部分小酒館都是早上即開門,營業(yè)到晚間八九點就打烊。 OsteriaDaLele是一家超迷你也超平民化的小酒館,很有街坊小店的味道。整個店面大概兩坪不到,小小的柜臺前永遠擠滿了人,午餐時分人潮還會溢到門外的廣場上。我們當初就是被這股盛況所吸引,而加入等候的顧客群中,當場就愛上這家連招牌都沒有的不起眼小店。 兩趟居游期間,我們不知去了多少回,有時只是各吃一份小點心,喝一小杯酒,有時則打包一牛皮紙袋的panini,到公園野餐。年輕的老板到后來已認得我們,一看到這一對饞嘴夫妻就笑盈盈地打招呼。 DaLele不但店面小,店里供應(yīng)的panini個頭也比一般小,店家干脆稱之為mini,一個索價僅僅九毛錢,食量小的人吃兩個大概六七分飽。 迷你panini分量雖不大,質(zhì)量卻一點折扣也不打,面包絕對新鮮,而且外脆里軟、很有嚼勁,里面夾的火腿、臘腸和烤豬肉,也美味異常,聽說是年輕的店主親自到鄉(xiāng)下進貨,精挑細選過的。 服膺“迷你”原則,這兒的酒一律用小小的ombra杯裝,選擇并不多,紅白酒各五六種,也是店主自個兒去產(chǎn)地向酒農(nóng)采購而來,免除中間剝削,價錢因而也迷你,一杯才六七毛歐元,最貴不過九毛錢,比一般咖啡館站著喝的espresso還便宜。 店面袖珍,當然沒有座位,大伙都是點了酒,買了食物,就端著木盤到門外,在廣場上或河岸享用。只要沒下雨,倒也別有樂趣。 由于所處位置并非觀光客必經(jīng)要道,這里的顧客除了零星的游客(好比我和約柏)以外,其他多半是老主顧。很多人一進門就直呼店主之名,大聲問好,觀其模樣和打扮,應(yīng)該是在附近打工的勞工階級,另外還有不少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我后來才發(fā)覺,著名的威尼斯建筑學院原來就在小店所在廣場的另一側(cè)。 威尼斯住宅區(qū)的街坊小吃店,有的并不見得歡迎觀光客光臨,而偏好做熟客生意。但是DaLele親切的店主并不會給我們這樣的感覺,就連店里的勞工和學生顧客也對我這個擠在他們當中等著買酒的游客,露出一副嘉許的神情,仿佛在說:“好樣的,竟找得到這里呀?!?OsteriaDaLele 地址:SantaCroce183,CampodeiTolentini 水上巴士站:PiazzaleRoma 周日公休 AlMarca也是家店面極小的小酒館,但風格和DaLele大異其趣,DaLele藍領(lǐng)而粗獷,AlMarca則白領(lǐng)而都會,大理石面的木頭柜臺,正式的酒杯,咖啡豆選的也是較昂貴的illy豆,整體上帶著些許的雅痞氣味。 AlMarca就在里亞托蔬果市場的一側(cè),附近還有法院和市府公務(wù)單位,人群川流不息,算得上位于黃金地段,再加上這兒的酒和panini質(zhì)量都還不錯,價位亦適中,因此生意很好。上午時分,可以看到挽著菜籃或拉著菜籃車的老人和主婦,來這里小啜一杯;中午和近傍晚時,則換作上班族來吃午餐或喝杯飯前酒。此外,由于坐落的地點醒目,除了本地客外,愛到這兒來小喝一杯的過路游客似乎特別多。 這里咖啡也不錯,我到里亞托市場買菜時,常會過來喝杯espresso,吃塊點心。他家自制一種很像法式quiche(酥殼餅)的咸派,都蠻可口,菠菜奶酪口味的特別合我的胃口。 AlMarca 地址:SanPolo213,ErberiaRialto 水上巴士站:Rialto 周日公休 OsteriaAlPonte這家小酒館和CampoSSGiovanniePaolo只隔了一座小橋,因此就取名為“橋頭小酒館”(ponte意即為橋),店門漆成鮮紅色,很好找。這里的酒種類不算很多,但基本款都有,我在這兒喝過的幾種紅、白酒,品質(zhì)都不錯。木框玻璃柜里擺的小菜和panini,樣數(shù)也不很多,但亦精美可口,我尤其喜歡西紅柿肉丸和夾了風干牛肉的三明治。小店設(shè)有木桌木椅,不喜歡立食的,可以舒舒服服坐下來,享用酒肴,不加收臺布費。 我頭一回光臨橋頭小酒館,應(yīng)該是十年以前的事,當時它還名不見經(jīng)傳,上門光顧的多半是本地客人,因為店面不算大,就靠店主一個人也忙得過來。當時和我一起去的里歐,是個很愛哈拉的家伙,結(jié)賬時他開玩笑地建議店主最好去學中文,以后也許會有更多臺灣人跑到他店里來,因為這位小姐(這家伙說著便指指我),是個寫食物的臺灣記者,“老板你搞不好會上報哦”。 記得店主當時只是微微笑著,道了聲謝,說不定他對各種直接或間接的贊美早已習以為常,也說不定就只是個性內(nèi)斂而已。 這么舒服、價錢也公道的小酒館,我才不要大肆報道呢,只想悄悄和朋友分享,把它當成大伙來水都吃喝玩樂的一個小小據(jù)點。 然而,不需要我的宣傳,好店不會被埋沒,小酒館如今已獲包括《孤星》在內(nèi)的數(shù)本旅游指南推薦,生意可比十年前好多了,本地熟客照來,游客也開始上門。眼下店里平日由兩個年輕伙計負責打點,我們兩次居游期間都沒碰到店主,后來才知道,他只有周末才會來店里照顧生意。 不同于一般小酒館,這里下午四點左右到六點多不營業(yè),晚上則供應(yīng)pasta之類的熱食晚餐,打烊時間也比一般小酒館晚很多,不過我們并未在這兒吃過晚飯,不清楚水平如何。 OsteriaAlPonte 地址:Cannaregio6378,CalleLargaGiacintoGullina 水上巴士站:Ospedale 周日公休,午餐與晚餐時段之間休息 Bancogiro是一家少數(shù)在周日營業(yè)的小酒館,小菜樣數(shù)少但精美,我們曾在那兒吃到極嫩極香的溏心蛋,到現(xiàn)在都想不透,不過就是白水煮雞蛋淋點橄欖油、撒點鹽和胡椒嘛,怎么Bancogio竟能這么好吃? 這里酒的選擇很多,質(zhì)量也上乘,我們在這里喝到非常好的意大利霞多麗白酒,一杯就要四歐元,以小酒館來說,并不算便宜,但物有所值。店家也備有多款不到兩歐元的平價酒,亦不錯,大體上是家令人放心的酒館。 這家酒館有廚房,供正餐。夾層二樓設(shè)有桌椅,為用餐區(qū)。天氣溫暖時,店后緊靠著大運河的空地亦擺設(shè)餐桌椅,可以讓人一邊吃飯,一邊欣賞河上風光,氣氛絕佳,因此夏日的夜晚,這兒總是座無虛席。 Bancogiro 地址:SanPolo122,CampoSanGiacometto 水上巴士站:Rialto 周一公休 CantinaDoMori這家創(chuàng)業(yè)于一四六二年的小酒館,很為它悠久的歷史自豪。店內(nèi)燈光暈黃,裝潢古色古香,天花板上懸掛著各式各樣古舊的銅鍋,總之就是想方設(shè)法要營造一股古老的氣氛。 我和約柏都認為,這家的小菜是我們試過的各家酒館之冠,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同樣的菜色,他家烹調(diào)出來的滋味就是比別家細膩,或許是善于選料之故吧。 我每回到這里,都免不得要小小苦惱一下,因為每一樣看來都很好吃,真不知該選什么,所以每次都超出原本的計劃,多點兩樣解饞。 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超群的水平是要付出代價的,DoMori的價位硬是各家酒館之首,別家一份一塊多歐元的小菜,這里大概要兩歐元??墒穷櫩椭灰獊磉^,應(yīng)該都不會介意多付點錢吃好東西,連時常埋怨觀光客害得本地物價高昂的本地人,不時也會來這兒喝上一杯。我每回到DoMori,它的生意都一樣興隆,游客和本地客在狹小的店內(nèi)摩肩接踵,大伙兒樂陶陶地大啖美食佳釀。 DoMori的酒價位有高有低,平價的例牌酒并不貴,單杯不到兩歐元,質(zhì)量不錯,fragolino甜酒亦好喝。惟一美中不足的是,prosecco用淺香檳杯裝,而非細長的flute,因此較易走汽。 DoMori除了靠墻邊勉強擺了幾把高腳凳外,別無其他座位。 CantinaDoMori SanPolo429,SotoportegodeiDoMori 水上巴士站:Rialto 周日公休 CantinedelVinogiaSchiavi這家酒館位于貢多拉船塢的斜對岸,供應(yīng)多種好吃的panini,bacalàmantecado(咸鱈魚醬)抹面包非常美味,例牌prosecco蠻好喝。 店里小菜有名,酒更出名,既是酒館,也是葡萄酒專賣店,有很多本地人來這兒買整瓶的酒外帶。這店里收藏了不知多少種酒,有貴有賤,滿足不同的需要。店面里頭擺的多半是中等價位的酒,以意大利各產(chǎn)區(qū)的葡萄酒居多(當然),店后則有個收藏較高價佳釀的酒窖。 這家酒館夾在兩個水上巴士站之間,鄰近還有威尼斯大學的講堂,地點便利,生意非常好,有不少過路客,也有大學來的???。店家未設(shè)座位,在柜臺點好你要的酒和小菜后,或就站在柜臺前或墻邊的長條架旁享用,天氣好的時候,則索性端著酒菜到門外,把河岸的矮墻當桌子,邊曬太陽邊就著佳釀美點,談天說地。 CantinedelVinogiaSchiavi 地址:Dorsodoro992,F(xiàn)ondamentaMaravegie 水上巴士站:Zattere或Accademia 周日公休 喝葡萄酒就是要這么率性 意大利人喝酒,通常比較不拘小節(jié),也不像法國人那么講究“品酒”。對許多意大利人而言,酒和食物是分不開的,吃飯時少不了酒,喝酒時也必得配兩樣小菜點心才像話。 還有人甚至不理會紅肉配紅酒,白肉和海鮮佐白酒的這一套所謂通則,吃豬肉、小牛肝配白酒,食鮪魚、鮭魚佐紅酒,都是常見的配法。夏季天氣炎熱,意大利人甚且會把紅酒放進冰箱冷藏一會兒再喝,法國人和葡萄酒“達人”看在眼里,恐怕會不以為然。可意大利人喝酒就是這么率性! 威尼斯人也不例外,而且威尼斯人似乎特別愛小酌兩杯,從城里遍布著小酒館便可看出這一點。你很少會看到威尼斯人喝酒而不吃東西,因此在威尼斯的小酒館,酒和小菜地位同等重要,再不怎么注重菜色的酒館,起碼也會備上精選的火腿臘腸和奶酪,還有小酒館最基本的菜色──水煮蛋淋橄欖油,供客人下酒。 威尼斯人雖好飲好食,但陸地狹小的威尼斯其實并不產(chǎn)酒,不過所在的威尼托地區(qū),卻是意大利的重要葡萄酒產(chǎn)區(qū),白酒產(chǎn)量尤其多,其中又以prosecco汽泡酒最被稱道,為威尼托的代表酒。這一點和威尼斯緊傍潟湖,威尼托人嗜食海鮮,或許不無關(guān)聯(lián)。 不過,有一點很有意思:公認威尼托最優(yōu)質(zhì)的酒,并不是較適合佐魚和海鮮的白酒,而是近年來售價之高不亞于法國波爾多的紅酒Amarone(阿瑪羅尼),根據(jù)葡萄酒專家推薦,頂尖的酒莊包括Allegrini、SerègoAlighieri、Brunelli、DalForno、Masi、Speri和Tedeschi等。 葡萄酒鋪沽酒樂 居游水都有個怡人樂趣,就是到葡萄酒鋪沽酒去。 這些賣酒的小店有的叫CantinaXX,有的叫VinariaYY,譯成中文就是某某葡萄酒鋪,有些則連店招、店名也沒有。 這類葡萄酒鋪除了銷售一般常見的瓶裝葡萄酒外,最特別的是也賣散裝葡萄酒,但不供應(yīng)可在店里飲用的單杯酒。有些位于住宅區(qū)的酒鋪,為了方便鄰居,也順便賣礦泉水、面條、西紅柿醬汁之類的日?;倦s貨,貨色不多就是了,畢竟正業(yè)還是賣酒。 酒鋪里頭必然安放著一樽樽細頸大肚的深色玻璃壇,里頭裝的都是平價葡萄酒,有紅酒也有白酒,當然也少不了威尼斯人熱愛的普羅塞克汽泡酒,這些統(tǒng)統(tǒng)可以零買。 買散裝酒最好自備容器,塑料瓶、空酒瓶都可以,你拿著瓶子到店里去,選好你要的酒,店家就會拾起酒壇上附著的一條像水管一樣的管子,替你把容器裝滿,不管紅酒白酒,一律照容量計價。假如你沒有容器,店家也可提供,多半是裝礦泉水的塑料瓶。拿不定主意要買哪種酒時,也可請教店家,只要說明自己打算用來搭配什么菜,對方就會給你建議。 散裝酒一般售價為一公升兩歐元上下,當然不大可能是優(yōu)質(zhì)佳釀,尚可入口而已,對付著日常佐餐用,勉強過得去。 不過,在我看來,酒的質(zhì)量其實并不很重要,因為買散裝酒的主要樂趣并不在于酒,而在于買酒這件事本身,更精確一點說,是那份古風。我每回拎著洗干凈、晾干的酒瓶,到葡萄酒鋪去沽酒,都覺得好像回到了古代的蘇州或是揚州,真想學武俠片里的女俠,把酒瓶往酒肆的柜臺一放,跟賣酒的說:“掌柜的,來一斤黃酒。” 威尼斯仍有為數(shù)不少的散裝酒鋪,有個體經(jīng)營的小鋪子,也有連鎖加盟店,名為NavedeOro。如果你走在街上,看到迎面走來的行人,手里握著裝了葡萄酒的塑料瓶,或附近有人拎著空空的塑料瓶,往某個方向走,這時不妨多留心一下兩旁的店面,說不定就會看到一間古意盎然、沒有招牌的小店,里面擺著一樽樽的大酒壇,記住它的位置,下回也自備空瓶來沽酒。 威尼斯葡萄酒推薦一下 在威尼斯,你常會看到、喝到的葡萄酒,有下列幾種: 紅酒(VinoRosso) *Amarone 產(chǎn)于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鄉(xiāng)維羅納(Verona)一帶,是種不甜且強勁厚實卻不失圓潤的紅酒,后味略苦,適合搭紅肉與野味。 *Bardolino 產(chǎn)于維羅納西側(cè)嘉達湖(LargodeGarda)周邊地區(qū),是種清淡的紅酒,配紅肉和禽肉皆可。 *Valpolicella 亦為清淡的紅酒,公認產(chǎn)自瓦爾波利塞拉(ValpolicellaClassico)地區(qū)的較好,適合配火腿臘腸、牛肝菇(funghiporcini)或西紅柿醬汁。 ◎白酒(VinoBianco) *BiancodeCustoza 產(chǎn)于嘉達湖地區(qū),是柔和、芳香且不甜的白酒,配上海鮮一級棒。 *Prosecco 威尼托的代表性白酒,產(chǎn)于威尼斯北邊特雷維索(Treviso)一帶,是富含果香的清淡汽泡酒,區(qū)分為不甜(secco)、微甜(amabile)和甜(dolce)三種。管他紅肉、白肉或海鮮,威尼斯人吃什么都可以配prosecco。 *Soave 產(chǎn)于維羅納以東地區(qū),是種不甜的白酒,因產(chǎn)量大,是最普及的威尼托白酒,優(yōu)質(zhì)佳釀風味優(yōu)雅,可惜有很多滋味平庸。Soave適合當開胃酒,亦可搭配蔬菜、海鮮和清淡的面食。 另外,維琴察(Vicenza)以北Breganze產(chǎn)區(qū)的紅白葡萄酒,在威尼斯也是到處可見,有不少餐廳采用的例牌酒,就來自這一帶。 白酒包括有以Tacai葡萄釀制的BreganzeBianco、PinotBianco和PinotGrigio等三款果香濃的白酒和較清冽的Vespaiolo,這幾款酒都適合配開胃菜或海鮮和魚肉。 在紅酒方面,BreganzeRosso和Cabernet適合搭配紅肉或味道較濃的醬汁。PinotNero較清淡且有果香,可以拿來佐鴨肉和雉雞等禽肉。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在這個謎一樣的威尼斯,幸好有良憶以她的大智大勇為我們一眾開路,不僅指點出城中美食美酒的準確所在,還親自下廚做了一整桌地道美味招待大家一如既往,迷倒在她的餐桌旁?!獨W陽應(yīng)霽
編輯推薦
《地址:威尼斯》即不是信息全面的旅游手冊,也不是感慨良多的文化散文,她抱著“做一陣子本地人”的簡單純粹心情“居游”威尼斯,十天半月,并不奢侈。景點變得不再重要——也許從來不曾重要,我們可以就這樣隨著良憶游走,吃小館子,廣場閑坐,市集買菜,恍惚在威尼斯的氤氳里。即貼近最原味的異鄉(xiāng)生活,又游離在日常之外——《地址:威尼斯》才是旅行的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