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蘇榮譽 頁數(shù):268 字數(shù):336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六零學人文集之一,本書結(jié)合商代遺址、寶雞西周古墓、平山中山王墓地的考古發(fā)掘成果,探討了各歷史時期青銅冶煉技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
作者簡介
蘇榮譽,中國科學院傳統(tǒng)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1962年7月生于陜西山陽。1983年畢業(yè)于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86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學習研究中國金屬史。曾先后在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訪問教授;美國史密森學會福布斯訪問教授,德國圖賓根大學訪問教授。曾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F(xiàn)兼任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東城區(qū)科協(xié)副主席。
書籍目錄
論中國冶銅術的起源及早期冶銅術
一、中國冶銅術發(fā)生的文化背景
二、陶與冶
三、礦與冶
四、早期銅器及冶銅遺物
五、中國冶銅術的起源與銅石并用時期
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銅器群鑄造工藝研究
一、方鼎的鑄造工藝
二、圓鼎的鑄造工藝
三、甗、鬲、豆的鑄造工藝
四、卣、簋、罍的鑄造工藝
五、樂器的鑄造工藝
六、飾品的鑄造工藝
七、兵器、工具與農(nóng)具的鑄造工藝
八、其他地域商代大方鼎鑄造工藝
九、結(jié)論
從“弓魚”國銅器看西周早期青銅冶鑄技術對殷商的繼承和發(fā)展
前言
一、西周早期青銅冶鑄技術對殷商的繼承
二、西周早期青銅冶鑄技術對殷商的發(fā)展
結(jié)語
寶雞“弓魚”國墓地青銅器鑄造工藝研究
前言
二、卣的鑄造工藝
三、簋的鑄造工藝
四、鼎和鬲的制造工藝
五、甗的鑄造工藝
六、編鐘和鐃的制造工藝
七、其他禮器及雜器的鑄造工藝
八、生產(chǎn)工具、兵器和車馬器的鑄造工藝
九、有關“弓魚”國墓地青銅器鑄造工藝的其他幾個問題
小結(jié)
戰(zhàn)國中山王 墓青銅器群鑄造工藝研究
一、典型器物的鑄造工藝
二、禮器的鑄造工藝
三、青銅結(jié)構件的成形工藝
四、青銅器群鑄造工藝特色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新干商代青銅器群中有紋飾的器物,紋飾往往較深而完整,這樣泥范的制作難度就相應較大,對泥范的工藝性能要求也相應較高。這群器物反映出鑄造工匠具有很高的范鑄工藝技巧,或許與當?shù)啬嗔系奶厥庑阅苡嘘P。 但是,對于一些厚重的器物,如Ⅰ式方內(nèi)銅鉞XDM:333和XDM:334,鉞面紋飾漫漶,是銅液過熱、泥范的耐熱性能有限造成“粘砂”所形成的,說明鑄造工匠還沒有能使用更耐熱的涂料。 當?shù)毓そ硨τ诖笮推魑锏蔫T型組合尚不能把握,如四足銅甗XDM=38,第一次鑄造時甑的腹部泥芯發(fā)生了很大的偏移,大約腹部的三分之一的尺寸由于泥芯與泥范合在一起,致使在甑腹部形成了很大的孔洞,不得不采用補鑄的辦法補救。 由于樣品所限,金相分析很不充分,但是這些有限的金相分析給我們暗示出新干青銅器群在組織上富有研究潛力,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 青銅容器的金相組織基本上是α相和α+δ相的鑄態(tài)組織,這和中原地區(qū)的青銅器基本一致。①Ⅰ式平條形銅刻刀XDM:423和銅修刀XDM:383的組織是較單一的δ相,根據(jù)銅一錫相圖,他們的成分當在32.72左右,如果考慮到非平衡狀態(tài)及500℃的溫度范圍,其成分可能稍低于30%。從青銅合金成分與性能關系看,青銅合金的含錫量超過了20%,其強度σb就已經(jīng)相當?shù)土?,當含錫量超過25%時,強度急劇降低。古代工匠通過對高錫青銅進行淬火處理,大大改善了青銅的韌性,使含錫量超過20%的青銅得到β組織,這種組織既堅且硬,適合制作刃具和兵器。②因過去對于商代青銅工具和青銅兵器的金相研究相當有限,這種組織很少發(fā)現(xiàn),是否是新干青銅器群的一個特點,有待探討。 銅罍XDM:44的金相組織中發(fā)現(xiàn)了純銅晶粒析出。在我們對寧鎮(zhèn)地區(qū)出土的吳國青銅器的研究中,曾相當多地發(fā)現(xiàn)了這種組織。從目前的研究結(jié)果看,這種組織出現(xiàn)在南方明顯要多于北方,其形成的機理十分復雜,最重要的原因是腐蝕,但具體過程尚需深入研究。 2.從鑄造工藝分析大洋洲青銅器群的年代 青銅器的鑄造工藝研究,毫無疑問為中國冶鑄史研究提供了基本資料,是冶鑄史研究的重要對象,現(xiàn)在也是科技考古的基本內(nèi)容。這一研究應該不僅僅是解釋古代青銅器是如何制作的,而且對于青銅器的文化屬性研究也應該有所幫助。 在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成果遠不能與我們這個青銅器大國相稱,還有賴于學術界多學科的緊密合作。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積累,現(xiàn)在有條件就一些青銅器的文化屬性進行嘗試性的研究,通過對鑄造工藝的研究,探討江西新干商代青銅器群的年代便是這種嘗試之一。 新干青銅器群中的虎耳銅方鼎XDM:8和獸面紋立耳銅方鼎XDM:9,是采用全分鑄再鑄接的方式成形的,這種鑄造方法與河南鄭州出土的二里崗時期的4件大方鼎的工藝如出一轍。從鑄造工藝角度看,上述的2件方鼎的時代應當屬于二里崗時期。方鼎XDM:9底部后于四壁鑄造,應較方鼎XDM:8底部先于四壁鑄造為原始,說明前者的年代應較后者為早,但不會早過商代前期。在另外4件方鼎中,XDM:11和XDM:12耳部有虎形附飾,附飾形狀雖比較復雜,但分鑄(后鑄)是易于成形的工藝路線。類似有這種附飾的青銅器在中原相當少見(西周時期的僅見于陜西岐山),無法進行比較。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方鼎XDM:11、XDM:12、XDM:13和XDM:10腹部的扉棱都是分鑄(先鑄)的,這在商代青銅器中是首次發(fā)現(xiàn),一方面反映出新干青銅器群的工藝特色,另一方面,說明分鑄是該器群中方鼎的基本工藝。根據(jù)商周青銅器從商代前期到西周時期是從分鑄演變?yōu)闇嗚T這個總的趨勢,①可以推定這4件方鼎的鑄造年代要早于殷墟婦好墓的方鼎。
編輯推薦
《磨戟:蘇榮譽自選集》圖文并茂有大量的插圖,可供讀者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